一、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史祥甫[1](2020)在《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可以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已然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困境更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现有的电力监管体系存在“政监不分”(将制定政策与监管职能合并)的现象,独立的监管机构的缺失给电力管理标准的统一性、电力监管的高效性以及电力行业的高效运转带来了困难;二、电力行业的管理职责分散,过度监管与监管疏漏问题并发,电力行业管理的碎片化问题突出,既不能满足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力行业也难以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我国电力行业管理在具体实施环节,暴露出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行业管理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度大,省级电力壁垒、高耗能小火电建设与运行、寻租行为的发生等,有碍于我国电力行业管理规范的秩序的形成。本文正是在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面临严峻困境的背景下,就现阶段如何应对困境、促进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结合自身工作,通过对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目前所处困境的分析,达到对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把脉问诊”的效果。造成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困境的原因包括:其一是未赋予我国电力行业专门管理机构—电监会实施微观管理的必要权力,由于权力资源的匮乏,导致其未能发挥独立的微观监管职能,最终与能源局重组,我国电力行业重新回到“政监合一”的状态。其二是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管理的部门多,多个部门虽然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开展管理,但是相互间协调性不好。其三是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电力行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力,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制定的电力行业政策、制度过程中,应用权力施行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统一的电力行业管理的实施,弱化了政策、制度的综合效益。同时,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采取管理体制的经验教训,提出带有我国特色的应对电力管理体制困境的对策及建议:一、将综合性的政府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和电力监管机构微观监管职能分开,赋予电力监管机构市场准入管理、价格管理等重要权力,实现电力行业微观监管职能在独立的电力监管机构上集中,解决电力行业管理“政监合一”的问题。二、通过推动部门间的合作来解决电力行业管理职权分散的问题,包括在高层通过国家能源委员会确定不同部门间协调的总体原则,在实施层面,管理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管理目标,还兼顾其他部门的管理目标。此外,打造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垂直且统一的行业管理体制,由电力行业专业管理部门对其在各地区的派出机构施令,完成发电及输电领域的行业管理工作,地方政府不再具备电力行业准入审核及电价制定权力,而是充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电力行业政策进行微调及具体落实,完成配电和售电领域的行业管理工作。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邹岩鹏[3](2020)在《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整合规范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交通数据资源的价值日益重视。交通数据的运用不仅能对优化运输结构和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参考,还能为行业管理和决策提供辅助分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由于各级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时间先后不一、标准不同,多而散乱,加之交通运输领域信息资源数据量大、实时变化快、情况复杂,海量交通数据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本文根据当前数据整合面临的问题,应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广泛收集、梳理相关标准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数据元标准化编制方法、数据元的命名和分类方法,通过基于业务流程和基于用户视图的两种数据元提取方法,制定了数据元标准化的框架,并结合对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应用框架的研究,提出对交通运输数据标准的两种分类,提出了直接引用、部分引用、参考引用、新增补充四种规范标准的编制方法,用于规范和指导交通运输数据标准的研究和开发。最后根据本文提出的交通运输数据标准开发方法,完成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文档开发,包括数据交换的范围、策略、数据转换规则、交换任务等。通过实践证明,从数据元标准入手开展交通数据标准研究,能够保障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数据交互质量,有利于促进数据整合。同时,使用信息标准模型和方法构建交通运输数据标准体系,开发数据交换文档规范,也为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标准开发方法提供指导和信息标准支撑。
贺景曼[4](2019)在《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整合了企业的管理理念、财务业务流程、人力资源调配、基础数据汇总及综合分析、物资设备等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详实信息以支持企业战略、运作、管理分析和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特定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实施通常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内部组织管理流程,以建立适应企业特点和特殊功能要求的综合规划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迅速向前推进,因此建立适用于我国电力企业的ERP系统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发挥其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内蒙古电力企业的管理现状,通过对ERP系统框架进行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优化了该电力企业ERP系统的5个功能模块。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内蒙古电力企业管理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不全、信息流失、管理系统模块功能孤岛、信息混乱等实际问题,梳理了该企业ERP系统的需求情况,详细分析了五大模块下的总计43项功能需求,对该企业的ERP系统进行了功能开发和综合应用技术研究。2.根据系统运营网络管理模式和需求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了七个主要部分的总体架构设计。然后对网络架构和服务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采用统一网络建模语言UML在ERP系统的各业务模块之间建立了整体网络连接,从而完成了系统技术体系架构和业务系统工作流程的整体设计,实现了ERP系统与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同时在ERP框架中采用WEB以及SAP GUI两套系统平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3.完成了电力企业ERP框架下的主要基本功能管理模块的系统设计和规划实施,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设备管理五个功能模块,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信息接口连接,实现了对企业资金、人员、物资、项目和生产设备等基本资源的全面一体化综合管理。
魏云鹏[5](2019)在《CCIC宁波公司认证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所谓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管理体系标准,对组织的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和发布注册名录,向公众证明组织的管理体系符合某一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活动,其核心活动是审核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国际国内管理体系标准对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国内各行业对认证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目前认证行业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随着认证行业的做大做强,各类认证机构业务不断扩大,审核员和管理人员职能更加细化,管理也趋于复杂化,传统的电话沟通、办公软件等方式来处理认证流程的各类信息已经成为认证行业的掣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定制和引进各类行业管理软件,认证行业也亟需一套关于认证业务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和更方便快捷的对认证及审核工作进行管理。本文基于对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CIC宁波公司)的认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做的深入研究,为其设计了一套认证信息平台,即一个集成了认证活动各项功能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司原有OA系统的部分模块进行相互调用的平台。系统以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进行开发,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了自定义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系统使用Delphi7作为前端开发工具,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集成了登录、客户档案管理、审核标准信息、审核工作安排等功能模块,基本覆盖了CCIC宁波公司认证业务涉及到的各项管理功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认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系统开发工具及工作流技术简介、系统的业务以及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库和工作流引擎的设计、系统整体的设计、各模块的详细设计和实现以及代码简介,最后是系统的整体测试和结论。本文关于认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及思路,能够为一般的认证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斐[6](2019)在《电力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基建管理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相比于其他行业,电力基础设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技术和安全要求更高,工程类型多样化,建设流程各不相同,涉及众多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难度大。目前,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等原因,使得电力基建工程常常出现成本超标,进度迟缓等现象,在质量和安全性上存在隐患。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研究电力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以行业标准为要求,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展开设计,提供完整的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服务,从前期的项目核准,到工程开工,进度管理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进一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提供技术规划与变更服务,质量管理功能,保证基建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在需求分析阶段,对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方面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管理业务展开分析,在功能性需求分析中,将系统业务划分为前期装备、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竣工投产和系统管理5个模块,并基于UML用例图进行活动建模;在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中,以指标化的形式对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了描述。在数据建模中,通过关系数据模型建模系统数据,给出了E-R图模型以及数据库信息表的设计。在设计阶段,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体系架构和功能架构。在具体的设计和实现中,本文选择J2EE开发环境,基于Struts2构建MVC开发框架,设计和实现B/S架构的系统,以类图和序列图的方式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展开详细描述,重点阐述了标准化的施工技术管理功能、图形化的施工进度管理功能,以及基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在测试阶段,本文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5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制定了测试用例,分析了测试结果。性能测试采用了压力测试软件,测试在多用户访问情况下,基于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中定义的各项指标,统计了系统的运行时的响应时间、系统稳定工作的能力,以及故障恢复的能力,并对系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本文设计和实现的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分析以及电力公司现实工作的各项需求。综合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表明,本文研发的电力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张剑锋[7](2019)在《基于移动业务终端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交通运输是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初,我国提出要整合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从综合运输体系角度组建交通运输部,自此逐步推动地方城市实现“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但改革初期,仍存在管理家底信息收集和传递滞后、职责交叉、执行粗放、管理监督缺失等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问题。本论文通过查阅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及移动业务终端应用方面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移动电子政务在国内外城市的政府管理应用具有广泛推广价值。本论文首先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大部制改革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现阶段移动业务终端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从对象层面、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明确移动业务终端的定位及在大部制改革下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应用需求。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对提出需求的道路运输、交通设施、港口水运、客货运、危运、驾培维修行业主管部门(未含轨道交通)职能与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结合“目标调研、需求调研、需求确认”三阶段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形成交通移动业务终端应用的5大业务板块构成、6个关键流程环节、“分布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实时网格化交通模式,并以客运行业安全生产监督为例,对该业务的移动业务终端应用从业务需求、系统用户、流程再造三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通过实践结果证明,基于移动业务终端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应用有助于推动业务数据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并推动建立了案件发现、处置、监督、考核的闭环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显性化,转变了行业管理被动、滞后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行业管理效率,同时在政府决策层面能够定量掌握行业管理动态信息,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促进行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王浩[8](2019)在《从设立电监会到重组能源局: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监管的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2002年开启的电力体制改革催生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用十年的时间探索了专业化、独立化监管,积累了一些电力监管经验,但由于电力市场建设停滞、专业电力监管机构与电力管理体制不相融合等原因,电监会作为一个不成功的监管机构,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被撤销。2013年重组国家能源局后,电力监管在中央层面变为“政监合一”模式。随后,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启动。电力监管在机构变革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做出了新探索,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在现有框架下,改善电力监管要理顺监管职责关系、明确监管重点任务、落实监管重要措施。未来的电力监管应当按照我国能源发展改革的新要求,确立基本监管思路,构建新的监管体制、机制,走向独立监管的道路。本文以我国最近两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监管的路径选择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电力监管的基本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设立电监会的背景,概况了电监会监管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做法,分析了电监会的监管困境。接下来,分析重组能源局的政策背景、电力监管职能的设置及变化,关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监管的新探索以及当前电力监管的困境。最后,提出现有框架下改善电力监管的对策,展望未来电力监管的路径。
何永远,刘娇丽,闫龙川,李雅西,李莉敏,郑蓉蓉,闫瑜[9](2018)在《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靶场平台系统设计》文中认为电网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网络战打击的首要目标之一,建设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攻防仿真靶场已迫在眉睫。本文对网络攻防仿真靶场进行了顶层设计,建立了涵盖电力生产、管理全流程,提供近似真实生产环境的网络安全试验仿真平台,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攻击防护手段、全业务安全测试提供了基础支撑,为评估电力监控系统、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程度提供了一个可信性、可控性、可操作性强的实验环境。
陈楠[10](2018)在《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业,因其基础性、高渗透性、服务性及综合性等特性使得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多重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纷纷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并且将物流产业视为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打造国际陆港城市是义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地位的迅速提升,并且伴随着近年来物流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义乌物流业为城市商贸业带来繁荣的同时亦带来相应的问题。首先,本次研究借鉴相关物流业态案例,通过分析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外实践,探讨物流园区规划的理论分析及物流园区的基本发展过程,进而提出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次,探讨义乌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研究义乌市域总体规划和金义都市新区规划状况,并分析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基于支持系统、空间布局与功能、信息系统等视角提出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对策,旨在通过分析物流用地空间布局模式,落实物流产业空间、社区集聚需求,以产城融合为理念,打造义乌国际陆港及物流新城。
二、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电力行业 |
1.4.2 管理体制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1.5.3 文献评述 |
2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
2.2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1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
2.2.2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2.3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遭遇的困境 |
2.3.1 宏观规划与微观监管的重叠和错位 |
2.3.2 过度监管与监管疏漏问题并发 |
2.3.3 电力行业管理不统一、不规范 |
2.4 小结 |
3 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困境的原因分析 |
3.1 我国电力行业专业监管机构的职权有限 |
3.2 电力行业管理职能分散 |
3.3 地方政府拥有行业管理权力 |
3.4 小结 |
4 国外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
4.1 美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及经验启示 |
4.2 英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及经验启示 |
4.3 经验启示 |
5 完善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对策 |
5.1 建立行业专业管理部门并赋权 |
5.2 推动部门协作 |
5.2.1 加强沟通、协调 |
5.2.2 打造平台、融通信息 |
5.3 采用全国集中的行业管理模式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整合规范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问题分析 |
2.2 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
2.2.1 管理决策用户需求 |
2.2.2 行业主管部门用户需求 |
2.2.3 行业内从业单位及人员 |
2.3 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
2.4 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共享的需求 |
2.5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
2.6 横向管理部门的数据交换需求 |
2.7 公众出行服务的数据整合需求 |
2.8 政府协同管理、应急决策的数据支撑需求 |
2.9 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1.1 资源整合概念 |
3.1.2 数据整合概念 |
3.1.3 数据仓库技术 |
3.2 相关理论 |
3.2.1 资源价值理论 |
3.2.2 生命周期理论 |
3.2.3 数据治理理论 |
3.2.4 本体论 |
3.3 相关方法 |
3.3.1 数据元 |
3.3.2 信息互操作性模型 |
3.3.3 信息标准体系模型 |
第四章 数据元标准化编制 |
4.1 编制原则 |
4.2 编制目的 |
4.3 数据元属性及描述规则 |
4.3.1 数据元命名规则 |
4.3.2 数据元类型 |
4.4 数据元提取 |
4.4.1 数据元的抽取方法 |
4.4.2 我省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提取方法选择 |
4.4.3 云南省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的抽取 |
4.4.4 数据元规范化 |
4.4.5 数据元标准化 |
第五章 信息标准体系开发 |
5.1 业务分析 |
5.1.1 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应用框架 |
5.1.2 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架构 |
5.1.3 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库总体架构 |
5.2 信息标准体系 |
5.2.1 数据规范制定原则 |
5.2.2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分类 |
5.2.3 方法研究 |
5.3 新增标准的开发 |
5.3.1 标准体系编号和标准建设工作的通用流程 |
5.3.2 新增标准的要求 |
5.4 形成的标准规范 |
5.4.1 数据编码规范 |
5.4.2 数据元规范 |
5.4.3 数据交换规范 |
5.4.4 数据服务规范 |
5.4.5 数据治理规范 |
第六章 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数据交换规范文档开发 |
6.1 项目背景 |
6.2 开发框架 |
6.3 分析建模 |
6.4 数据交换内容 |
6.5 规范概述 |
第七章 数据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 |
7.1 数据处理中的容错技术 |
7.2 数据信息安全 |
7.2.1 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7.2.2 数据信息分级原则 |
7.3 应用效果 |
7.4 当前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
7.5 解决问题的思路 |
7.6 解决问题的措施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8.1 论文总结 |
8.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ERP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ERP系统应用现状 |
1.2.2 国外ERP系统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二 基于SAP的 ERP系统的理论基础 |
2.1 基于SAP的 ERP系统简介 |
2.2 ERP系统基本理论及应用 |
2.2.1 WEB技术及其应用 |
2.2.2 数据库技术 |
2.2.3 B/S及 C/S架构简介 |
2.2.4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2.5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
2.3 本章小结 |
三 基于SA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ERP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概述 |
3.1.1 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特点分析 |
3.1.2 电力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系统总体业务及功能需求分析 |
3.2.1 ERP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3.1 财务管理(FICO)模块需求分析 |
3.3.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需求分析 |
3.3.3 物资管理(MM)模块需求分析 |
3.3.4 项目管理(PS)模块需求分析 |
3.3.5 设备管理(PM)模块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四 基于SA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ERP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1.1 技术架构设计的原则 |
4.1.2 总体技术架构框架设计 |
4.2 基础架构设计 |
4.2.1 基于SAP的 ERP系统网络架构设计的总原则 |
4.2.2 服务器系统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 |
4.3.2 数据中心设计 |
4.3.3 系统数据库管理 |
4.4 集成架构设计 |
4.4.1 表示层集成设计 |
4.4.2 应用层集成 |
4.4.3 业务流程集成 |
4.4.4 系统平台设置 |
4.5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设计 |
4.5.1 财务管理(FICO)模块设计 |
4.5.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设计 |
4.5.3 物资管理(MM)模块设计 |
4.5.4 项目管理(PS)模块设计 |
4.5.5 设备管理(PM)模块设计 |
4.6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实现 |
4.6.1 财务管理(FICO)模块实现 |
4.6.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实现 |
4.6.3 物资管理(MM)模块实现 |
4.6.4 项目管理(PS)模块实现 |
4.6.5 设备管理(PM)模块实现 |
4.7 系统后续管理和监控 |
4.7.1 SAP提供的系统监控工具——CCMS |
4.7.2 系统试运行 |
4.8 本章小结 |
五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财务管理(FICO)模块核心代码 |
2.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核心代码 |
3.物资管理(MM)模块核心代码 |
4.项目管理(PS)模块核心代码 |
5.设备管理(PM)模块核心代码 |
致谢 |
(5)CCIC宁波公司认证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Delphi开发工具 |
2.2 数据库 |
2.3 C/S结构模式概述 |
2.4 工作流技术 |
2.4.1 相关概念 |
2.4.2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2.4.3 工作流引擎 |
2.4.4 工作流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权限管理 |
3.2.2 认证客户档案建立、查询、维护和删除 |
3.2.3 审核标准信息的建立、查询和更改 |
3.2.4 审核工作确认 |
3.2.5 审核工作安排 |
3.2.6 其他审核工作登记 |
3.2.7 认证流程的确认 |
3.2.8 审核员信息添加、查询和维护 |
3.2.9 审核人天数统计与发布 |
3.2.10 收费管理 |
3.2.11 合同月统计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心数据库及工作流引擎的设计 |
4.1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4.2 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 |
4.3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工作流引擎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设计 |
5.1 系统设计概述 |
5.2 系统网络架构总体设计 |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3.1 权限管理模块 |
5.3.2 登录管理模块 |
5.3.3 客户档案管理模块 |
5.3.4 标准信息管理模块 |
5.3.5 审核工作确认模块 |
5.3.6 审核工作安排模块 |
5.3.7 其他审核工作登记模块 |
5.3.8 认证流程确认模块 |
5.3.9 审核员信息管理模块 |
5.3.10 审核人天数统计模块 |
5.3.11 审核人天数发布模块 |
5.3.12 收费管理模块 |
5.3.13 合同月统计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实现 |
6.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6.2 与服务器的网络和数据库连接模块 |
6.2.1 中间层服务端设置 |
6.2.2 客户端设置 |
6.3 权限设置 |
6.4 认证客户档案的建立、查询、维护和删除 |
6.5 工作流相关功能的实现 |
6.6 本章小结 |
7 认证信息平台系统测试 |
7.1 系统测试概述 |
7.2 系统测试方案和过程 |
7.2.1 权限设置功能测试 |
7.2.2 系统登录测试 |
7.2.3 客户档案管理功能测试 |
7.2.4 审核工作安排与发布功能测试 |
7.2.5 收费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7.3 测试结论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Abstract of Thesis |
论文摘要 |
(6)电力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管理 |
2.1.1 电力信息化 |
2.1.2 电力基建工程 |
2.1.3 工程管理 |
2.2 B/S结构 |
2.3 MVC |
2.3.1 基本概念 |
2.3.2 Struts2 MVC |
2.4 Oracle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陈述 |
3.1.1 系统边界 |
3.1.2 业务内容 |
3.1.3 整体用例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管理 |
3.2.2 前期准备 |
3.2.3 进度管理 |
3.2.4 质量管理 |
3.2.5 竣工投产 |
3.3 数据建模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系统性能需求 |
3.4.2 系统安全性需求 |
3.4.3 系统兼容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体系架构设计 |
4.2.2 网络架构设计 |
4.2.3 功能架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关系模型 |
4.3.2 信息表设计 |
4.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管理 |
4.4.2 前期准备 |
4.4.3 进度管理 |
4.4.4 质量管理 |
4.4.5 竣工投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性测试 |
5.2.1 测试用例 |
5.2.2 结果分析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3.1 性能测试 |
5.3.2 兼容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移动业务终端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研究 |
1.2.2 关于移动业务终端的发展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移动业务终端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 |
2.1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2.2.1 “自上而下”的改革 |
2.2.2 “自下而上”的改革 |
2.2 大部制下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
2.3 移动业务终端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中的问题 |
2.3.1 移动业务终端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2.3.2 移动业务终端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中的问题 |
第3章 移动业务终端在交通运输管理新机制下的需求 |
3.1 交通移动业务终端的功能定位 |
3.2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对移动业务终端的应用需求 |
第4章 深圳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移动业务终端应用 |
4.1 深圳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现状 |
4.2 业务需求调研与分析 |
4.3 移动业务终端应用的需求 |
4.3.1 业务选取原则 |
4.3.2 业务需求情况 |
4.4 移动业务终端应用的运行模式 |
4.4.1 网格化交通管理模式 |
4.4.2 两级联动的管理机制 |
4.4.3 四位一体循环实施机制 |
4.5 移动业务终端应用的业务办理流程 |
4.6 子项目功能设计案例 |
4.7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从设立电监会到重组能源局: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监管的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现有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电力监管的基本界定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 |
2.1 电力监管的概念与内容 |
2.2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 |
3.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与电监会的设立 |
3.1 设立电监会的背景 |
3.1.1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前夕的电力行业管理体制 |
3.1.2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设立电监会 |
3.2 电监会监管的阶段性特征 |
3.3 电监会探索电力监管的主要做法 |
3.3.1 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方面 |
3.3.2 其他监管业务方面 |
3.4 电监会的监管困境 |
3.4.1 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 |
3.4.2 电监会发挥监管作用受到多重制约 |
4. 重组能源局以来的电力监管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
4.1 重组能源局的政策背景 |
4.2 能源(电力)监管职能的设置及变化 |
4.3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监管的新探索 |
4.3.1 能源(电力)监管的新思路和新机制 |
4.3.2 电力监管方式的探索 |
4.3.3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监管的作用 |
4.4 当前电力监管的困境 |
4.4.1 电力监管的总体成效不明显 |
4.4.2 能源局与发改委的关系难以协调 |
4.4.3 职责分散的老问题 |
4.4.4 合并后的新问题 |
4.4.5 派出机构处境尴尬 |
4.4.6 简政放权后带来的监管难题 |
5. 现有框架下改善电力监管的对策 |
5.1 理顺监管职责关系 |
5.1.1 理顺能源局各业务司、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的职责关系 |
5.1.2 进一步明确区域监管局与省级监管办公室的职责关系 |
5.1.3 进一步明确区域监管局与业务办公室的职责关系 |
5.2 明确监管重点任务 |
5.2.1 电力政策执行监管 |
5.2.2 电力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
5.2.3 电力垄断环节监管 |
5.2.4 电力市场秩序监管 |
5.2.5 电力安全监管 |
5.3 落实监管重要措施 |
5.3.1 分级监管 |
5.3.2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
5.3.3 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
5.3.4 重点综合监管 |
5.3.5 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5.3.6 执法和稽查 |
5.3.7 协同监管机制 |
5.3.8 电力行业自律 |
6. 未来电力监管的路径展望 |
6.1 能源发展改革的新要求 |
6.2 未来电力监管的基本思路 |
6.3 监管体制机制架构的设想 |
6.4 走向独立监管的道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与机遇 |
1.1.2 物流园发展问题 |
1.1.3 物流园区的建设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2.1 物流园区的相关研究 |
2.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
2.1.2 物流园区的功能及作用 |
2.1.3 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
2.1.4 物流园区规划的建设要求 |
2.2 物流园区理论在国内外的当代实践 |
2.2.1 国外实践分析 |
2.2.2 国内实践分析 |
2.3 典型物流园区发展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3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
3.1.1 发展背景 |
3.1.2 发展现状分析: |
3.1.3 发展过程与趋势 |
3.1.4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目标 |
3.1.5 基本规律与问题 |
3.2 上位规划的解读与落实 |
3.2.1 金义都市新区规划(2012-2030年) |
3.2.2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和义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
3.3 本章小结 |
4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SWOT分析 |
4.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
4.1.1 区域优势明显 |
4.1.2 定位明确 |
4.1.3 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空间大 |
4.2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
4.2.1 传统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较为普遍 |
4.2.2 物流业基础设施滞后 |
4.2.3 物流项目要素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
4.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4.3.1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义新欧”中欧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 |
4.3.2 围绕海陆铁空立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园区功能 |
4.3.3 围绕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开放平台建设 |
4.4 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hreat) |
4.4.1 国际物流园区功能不够完善 |
4.4.2 开放程度不够深入 |
4.4.3 用地指标紧缺制约新区发展 |
4.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SWOT矩阵 |
4.6 本章小结 |
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及对策 |
5.1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 |
5.1.1 空间与功能的问题 |
5.1.2 支持系统的问题 |
5.1.3 信息系统的发展 |
5.2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发展规划对策 |
5.2.1 空间布局与规划对策 |
5.2.2 支持系统的规划对策 |
5.2.3 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四、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史祥甫.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整合规范化的研究[D]. 邹岩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贺景曼.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5]CCIC宁波公司认证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 魏云鹏. 宁波大学, 2019(06)
- [6]电力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基于移动业务终端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应用研究[D]. 张剑锋.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8]从设立电监会到重组能源局: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监管的路径选择研究[D]. 王浩. 海南大学, 2019(04)
- [9]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靶场平台系统设计[A]. 何永远,刘娇丽,闫龙川,李雅西,李莉敏,郑蓉蓉,闫瑜. 第三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 2018
- [10]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D]. 陈楠. 浙江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