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炎的超声诊断及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李显峰[1](2021)在《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就诊的203例RA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肌骨超声检查。对比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观察肌骨超声诊断R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滑膜厚度、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滑膜厚度、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均低于活动期(P<0.05)。肌骨超声诊断RA与综合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诊断灵敏度95.57%、特异度92.50%、准确率94.04%。结论:肌骨超声诊断RA准确率高,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可通过机体滑膜厚度、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变化,有效评估病情进展状态。
李魁[2](2021)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分析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高频超声(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HFUS)表现及其相关合并症,并进一步探讨以上超声表现及GA的相关合并症与血尿酸水平、病程的关系及膝关节骨侵蚀与滑膜炎、痛风结节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经临床确诊为膝关节GA患者,包括95例男性,7例女性,合计102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86±14.14岁。双膝关节受累27例,单膝关节受累75例,共计129个病变膝关节。通过HFUS检查所有患者膝关节,观察并计算其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内的血流信号、“暴雪征”、“双轨征”、痛风结节及骨侵蚀的发生率。采集并计算患者的相关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脂肪肝、肾结石、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率。应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尿酸水平与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双轨征”、痛风结节计数之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关节腔积液、“暴雪征”、骨侵蚀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程与“双轨征”、痛风结节、骨侵蚀计数之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暴雪征”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2膝关节GA有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痛风结节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7,P<0.01),两组滑膜炎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3血尿酸水平与膝关节GA合并高血压、脂肪肝、肾结石、颈动脉粥样硬化计数之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程与膝关节GA合并上述合并症计数之间均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膝关节GA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以及“双轨征”的出现显着正相关;痛风病程与“双轨征”、痛风结节、骨侵蚀的出现显着正相关。2膝关节GA的HFUS表现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膝关节痛风结节形成会加重骨侵蚀水平。3本课题组膝关节GA合并高血压、脂肪肝、肾结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痛风病程正相关;膝关节GA合并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与痛风病程显着正相关。
刘新羽,刘江云[3](2021)在《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14日至2020年2月21日收治的172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阳性组,86例)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阴性组,86例),均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肌肉骨骼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的血流信号分级总异常率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高度活动障碍组的血流信号分级高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滑膜厚度厚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P<0.05)。肌肉骨骼超声对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为95.24%,对滑膜肥厚/增生诊断准确率为96.15%。肌肉骨骼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51%、97.67%、3.49%、2.33%。结论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时,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赵荻,张玮婧,魏淑萍,张一丹,吴敏,金志斌[4](2021)在《老年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超声半定量评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超声半定量评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其中急性发作期(A组)39例,非急性发作期(B组)47例,患者进行肌骨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指数与患者总体评估。采用线相关法,分析不同时期老年痛风性关节炎超声半定量评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A组较B组病程短(P<0.05),双轨征及痛风石的数量较B组少(P<0.05)。A组的滑膜炎评分、疼痛指数与患者总体评估评分,均较B组高(P均<0.05)。A组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疼痛指数及患者总体评估呈正相关(r=0.868,P<0.001;r=0.803,P<0.001)。结论利用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可精准、客观评估老年患者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增强老年痛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尚瑾[5](2021)在《足踝痛风:基于能谱成像技术的单源DECT对不同病程中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基于能谱成像技术(包括Discovery CT750HD和Revolution CT)的单源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在疑似足/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196例在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单源DECT检查的疑似足/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别统计单源DECT在早期(≤1年),中期(13年)和晚期(>3年)病程中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此外,该研究评价了一种新的半定量DECT评分系统来测量尿酸盐沉积,并探究了评分系统的评价分数与临床和血清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评估了伪影对单源DECT诊断性能的影响。结果在196例患者中,单源DECT对痛风诊断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9.18%(95%CI:61.076.5%)、94.00%(95%CI:83.598.7%)、11.53(95%CI:3.834.7)、0.33(95%CI:0.30.4)和0.816(95%CI:0.7540.868)。基于痛风的病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早期痛风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8.10%(95%CI:18.161.6%)、96.43%(95%CI:81.799.9%)、10.67(95%CI:1.478.8)、0.64(95%CI:0.50.9)和0.673(95%CI:0.5240.800);中期痛风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2.96%(95%CI:42.480.6%)、100.00%(95%CI:54.1100.0%)、0.37(95%CI:0.20.6)和0.815(95%CI:0.6420.928);晚期痛风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7.55%(95%CI:68.085.4%)、87.50%(95%CI:61.798.4%)、6.20(95%CI:1.722.8)、0.26(95%CI:0.20.4)和0.825(95%CI:0.7430.890)。在痛风中晚期,单源DECT(Discovery CT750HD和Revolution 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高于痛风早期。尿酸盐晶体主要沉积在踝关节/足中部(1.44±2.3分)和第一跖趾关节(1.43±2.06分),其次为肌腱(0.71±1.68分),其他脚趾关节(0.54±1.46分)沉积相对较少。年龄、痛风石的存在、骨侵蚀和病程持续时间显着影响半定量DECT评分。指甲伪影、皮肤伪影、血管钙化和噪音伪影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源DECT(Discovery CT750HD和Revolution CT)在检测痛风中尿酸盐结晶沉积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对短期痛风的诊断敏感性较低。较长的病程、痛风石的存在和骨侵蚀与半定量DECT评分系统显着相关。单源DECT中出现的伪影对痛风的诊断未发现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不会显着影响单源DECT对痛风的诊断效能。
张晓端[6](2021)在《超声E成像与AP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探讨日益发展的肌骨超声(MSUS)成像新技术在鉴别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潜能,在常规超声(US)的基础上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成像(AP)为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提供敏感的影像学检查依据。[方 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风湿免疫科及内分泌科就诊的55例痛风性关节炎且均存在第一跖趾关节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医生根据2015年痛风诊标准进行诊断,根据1977年急性痛风分类标准分期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法国声科的AixPlor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病变的第一跖趾关节检查及数据测量,使用L4-L15的高频线阵探头,配有SWE软件及AP血流显像技术;选用肌肉骨骼预设置条件,调节仪器至图像显示最佳效果,体位摆放位为让患者将足部平放于检查床上,对受检者均使用相同的方法对第一跖趾关节均进行US、SWE及滑膜血流检查。记录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最大弹性模量(Emax)、平均弹性模量(Emean),彩色多普勒(CDFI)条件下的血流分级及AP条件下的血流分级及常规超声条件下的双轨征、回声灶、痛风石、皮质骨侵蚀有无等情况。滑膜层血流采用超声半定量的方法分为0到3级,双轨征、回声灶等参数使用定性分级法:阳性或者阴性。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处理。[结 果]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与临界期组的性别、年龄、血尿酸水平、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组与临界期组回声灶、双轨征、皮质骨侵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轨征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在本研究中呈现出诊断确定性,在此研究中痛风石对于急慢性期的痛风性关节炎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max预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与临界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预测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4%,当滑膜硬度大于等于272.25kPa的时候为临界期可能性大,小于272.25kPa的时候为急性期的可能性大。Emean预测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其预测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当滑膜硬度大于等于131.05kPa的时候为临界期可能性大,小于131.05kPa的时候为急性期的可能性大,Emean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Emax。Emax、Emean曲线下面积均大于预设值的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max、Emean均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分期,Emean较为优越。4.CDFI预测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其预测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0Ⅲ,当血流分级大于等于1级的时候为急性期可能性大,小于1级的时候为临界期的可能性大。AP预测分期的R OC曲线下面积为0.906,其预测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0%,,当血流分级大于等于2级的时候为急性期可能性大,小于2级的时候为临界期的可能性大且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模式下的CDFI。CDFI、AP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预设值的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FI与AP对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滑膜血流的检出均有效,以AP条件的较为准确。5.使用并联实验SWE联合CDFI预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组与临界期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37%、78%,SWE联合A P预测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83%、96%。SWE联合AP特异度、准确率高于SWE联合CDFI,灵敏度相等。SWE联合AP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分期诊断准确率在相同实验等条件下优于SWE联合CDFI,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与常规条件下的CDFI比较,AP条件下的CDFI滑膜血流更为敏感;在常规US的基础上联合应用SWE和滑膜血流显像,能提高鉴别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组与临界间期组的诊断性能,以US基础的SWE联合AP条件下的血流模式最佳。
屠殿奇[7](2021)在《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组)及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各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类风湿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缓解期(30例)和活动期(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及类风湿组不同病情患者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分析不同病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累及发生率。结果类风湿组患者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均高于健康组;类风湿组活动期患者滑膜厚度、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均高于缓解期患者;类风湿组活动期患者腕关节、近端指关节、膝关节累及率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均P<0.05)。结论肌骨超声可有效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软骨及关节腔积液厚度变化情况,同时可评估疾病的病情,是评估和预测患者关节和肌腱受累的重要诊疗手段。
杨艳婷[8](2020)在《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肘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肉骨骼超声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分析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等超声特征,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以期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在院内骨科、康复科及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慢性肘部疼痛患者699例为研究对象,共730个肘部关节进行肌骨超声检查。通过对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组织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进行记录,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影像学分析。其中75例患者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肘部疼痛699例患者,按国际年龄分组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占36.0%、50.4%和13.6%。超声诊断中,以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7.2%,肘关节炎发病率为22.9%,肱骨内上髁炎发病率为3.3%,关节周围囊肿发病率为9.8%,肘管综合症发病率为4.7%,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5.8%,副韧带损伤发病率为6.3%。在年龄分组比较中,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伸肌总腱肌腱病变和肘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P<0.05)。在性别组中,肘关节炎男女发病率有差异性(P<0.05),在患肘的左右侧对比中,肱骨内上髁炎、肘管综合症及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差异性(P<0.05)。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抽液、针刺松解及注射药物等多种治疗。在本组699例患者,共有75例患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治疗术。其中对45例LE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OB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抽吸并注射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例GuTS患者进行了介入超声下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疗效显着优于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慢性肘部疼痛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超声清晰简便的检查,有助于明确肘部疼痛的疾病诊断,对于慢性肘部疼痛的患者,其二维超声图像、病灶内彩色多普勒血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的评估、停药时机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同时超声引导下的疼痛介入治疗,可以实时精准的在超声直视下进行,降低以往临床医师仅凭盲穿或定位不精准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因此,肌肉骨骼超声在诊断慢性肘部疼痛疾病中,不仅可以做到疾病的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能量多普勒技术治疗随访及疗效评估中有非常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付饶[9](2020)在《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及关节活动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内滑膜炎性反应为主,可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或关节活动障碍)的疾病,不仅具有致残风险,也可诱发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肌骨超声检查在RA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等优点,能够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更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国内对肌骨超声用于RA诊断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患者活动度层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基于此,本课题针对肌骨超声在RA临床诊断及关节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RA患者诊断能力,并协助提高其治疗水平。目的1.分析肌骨超声对RA病变及其关节数的检出情况,探讨肌骨超声在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2.分析肌骨超声参数与RA关节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肌骨超声在关节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RA病例(病例来源:我院风湿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进行课题研究。纳入研究病例均行22个RA相关病变关节的MRI影像学检查、肌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予以分析,同时比较肌骨超声与MRI在RA关节病变及病变关节数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肌骨超声与MRI在RA各类型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活动度RA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对比不同活动度RA病例的活动度指标、超声成像评分差异,在分析超声成像评分与RA活动度指标的相关性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超声成像评分在RA活动度评估中的效能。结果1.MRI可对RA的滑膜病变、肌腱病变、骨侵蚀病变、骨髓水肿病变等进行影像学显示。肌骨超声可清晰显示关节内的滑囊组织、滑膜组织、肌腱组织、软骨组织等的结构、回声、层次及血流信号情况。2.肌骨超声诊断的滑膜增生病变检出率(94.64%)、关节积液病变检出率(93.10%),与MRI诊断的滑膜增生病变检出率(96.42%)、关节积液病变检出率(94.83%)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骨超声诊断的关节骨侵蚀病变检出率(83.67%),低于MRI诊断的关节骨侵蚀病变检出率(94.23%)(P<0.05)。肌骨超声诊断的滑膜增生病变关节数检出率(87.98%)、关节积液病变关节数检出率(93.29%)与MRI诊断的滑膜增生病变关节数检出率(92.35%)、关节积液病变关节数检出率(95.30%)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骨超声诊断的关节骨侵蚀病变关节数检出率(80.47%),低于MRI诊断的关节骨侵蚀病变关节数检出率(92.97%)(P<0.05)。3.60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度障碍,平均DAS28得分(4.11±1.33)分,其中关节活动无障碍病例、关节活动轻度障碍病例、关节活动中度障碍病例、关节活动重度障碍病例分布为8例、14例、20例和18例。关节滑膜增厚均是RA病例的主要肌骨超声影像学表现,且关节滑膜增厚程度越高,肌骨超声的病变影像学表现越清晰。超声成像评分与关节活动度DAS28评分(r=0.793,P<0.05)成正相关,血清ESR表达水平(r=0.741,P<0.05)呈正相关、血清hs-CRP表达水平(r=0.725,P<0.05)呈正相关。关节无障碍病例、关节轻度障碍病例、关节中度障碍病例、关节重度障碍病例的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关节积液比较(r=0.714,0.735,0.697,0.630,P均<0.05)呈正相关。超声成像评分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活动度分级。结论1.滑膜病变、关节积液病变、关节骨侵蚀病变是诊断鉴别RA的主要影像学依据,MRI和肌骨超声在RA滑膜病变、RA关节积液病变的诊断鉴别中均较为敏感,肌骨超声在RA关节骨侵蚀病变的诊断鉴别中不如MRI敏感,肌骨超声在RA滑膜病变、RA关节积液病变、RA关节骨侵蚀病变的诊断鉴别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肌骨超声成像评分与RA关节活动度指标存在相关性,肌骨超声在RA患者关节活动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李慧[10](2019)在《膝关节软骨超声成像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获得健康志愿者正常膝关节软骨超声图像及异常组志愿者关节面软骨图像,测量膝关节面软骨各部位厚度,统计同侧及双侧膝关节软骨厚度分布特征,探讨膝关节软骨正常超声成像特点,以正常数据及图像作为参照,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超声表现特点、常见发病部位及较早期的超声改变。比较异常组各参数与正常组差别,相关性分析各参数与两组各部位软骨厚度的相关性关系,探讨膝关节软骨退化及退行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方式。比较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诊断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为高频超声诊断退行性关节炎及软骨病变提供依据,论证高频超声诊断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论证高频超声能够成为早期退行性关节炎常规筛查方式,可明显提高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诊断效率,使患者特别是基层医院就诊患者能够及时诊断并获得有效的早期治疗。研究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61名作为正常组,入选标准:双侧膝关节均无明显疼痛史,无明显关节疾病家族史,无代谢性疾病及外伤史,风湿免疫因子检查阴性,体格检查双侧膝关节无明显压痛、无内翻、外翻、肿胀等关节畸形;其中男13名,女48名,年龄8~74(43.56±14.51)岁,身高1.30~1.83(1.62±0.09)m,体重 24~110(65.25±13.79)Kg;选取健康成年猪(年龄6个月以上)新鲜腿骨标本两条,保留完整膝关节结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膝关节股骨内中外侧关节软厚度及胫骨内外侧关节软骨厚度,对测量位置做标记,在标记位置剖开膝关节,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大体标本软骨厚度,将两种测量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选取有关节疼痛症状的患者64名作为异常组,入选标准:无关节疾病家族史,无代谢性疾病及外伤史,无风湿及类风湿疾病史,风湿免疫因子检查阴性,体格检查双侧膝关节均无明显肿胀及变形,其中男8名,女56名,年龄 42~78(59.63±9.24)岁,身高1.50~1.76(1.59±0.07)m,体重 53.5~85(68.78±8.29)Kg。研究对象取坐位或仰卧屈膝位,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外侧、内侧、中间位置软骨厚度及双侧胫骨平台外侧、内侧关节面软骨最大厚度,各部位均采用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并横切及纵切尽可能全面扫查,记录软骨图像。另外异常组64名患者双侧膝关节均行X线平片检查。应用SPSS16.0数据分析软件,设α=0.05为检验标准,统计各测量部位软骨厚度平均值,检测各部位软骨厚度差异性,利用相关性分析软骨厚度与年龄、体重、BMI等因素的相关性;应用t检验比较健康组与异常组各参数及测量数据;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双侧膝关节各部位病变频数差异性;统计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检查异常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1.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测值范围及平均厚度:股骨外侧软骨厚度:右侧0.11~0.42cm,平均0.24±0.05cm;左侧0.14~0.41cm,平均 0.23±0.04cm;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右侧0.14~0.44cm,平均0.23±0.05cm;左侧0.14~0.40cm,平均 0.24±0.06cm;股骨中间软骨厚度:右侧0.17~0.37cm,平均0.26±0.05cm;左侧0.16~0.41cm,平均 0.25±0.05cm;胫骨内侧软骨厚度:右侧0.08~0.43cm,平均0.18±0.06cm;左侧0.07~0.45cm,平均 0.19±0.06cm;胫骨外侧软骨厚度:右侧0.11~0.46cm,平均0.19±0.06cm;左侧0.08~0.42cm,平均 0.18±0.06cm。2.异常组膝关节软骨测值范围及平均厚度:股骨外侧软骨厚度:右侧0.16~0.35cm,平均0.26±0.05cm;左侧0.16~0.35cm,平均 0.25±0.05cm;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右侧0.17~0.33cm,平均0.26±0.05cm;左侧0.14~0.35cm,平均 0.24±0.06cm;股骨中间软骨厚度:右侧0.10~0.32cm,平均0.26±0.06cm;左侧0.20~0.38cm,平均 0.29±0.04cm;胫骨内侧软骨厚度:右侧0.07~0.28cm,平均0.18±0.06cm;左侧0.12~0.34cm,平均 0.20±0.07cm;胫骨外侧软骨厚度:右侧0.08~0.28cm,平均0.18±0.05cm;左侧0.12~0.32cm,平均 0.20±0.05cm。3.猪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超声测量结果0.25cm、0.23cm,标本测量结果0.26cm、0.22cm;股骨内侧软骨超声测量结果0.27cm、0.25cm,标本测量结果0.29cm、0.25cm:股骨中间软骨超声测量结果0.20cm、0.18cm,标本测量结果0.21cm、0.19cm;胫骨内侧软骨超声测量结果0.14cm、0.15cm,标本测量结果0.12cm、0.15cm;胫骨外侧软骨超声测量结果0.16cm、0.14cm,标本测量结果0.15cm、0.15cm。4.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比较(1)健康志愿者组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比较:股骨外侧软骨与中间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4.274 P=0.000,左侧t=-4.261 P=0.000:股骨内侧软骨与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965 P=0.341,左侧t=1.095 P=0.281;股骨内侧软骨与中间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4.392 P=0.000;左侧t=-3.583 P=0.001;胫骨外侧软骨与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755 P=0.455;左侧t=1.973 P=0.056;股骨外侧软骨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6.169 P=0.000;左侧t=6.522 P=0.000;股骨内侧软骨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7.523 P=0.000;左侧t=4.386 P=0.000;股骨外侧软骨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5.289 P=0.000;左侧t=4.666 P=0.000;股骨内侧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8.51 P=0.000;左侧t=6.312 P=0.000;股骨中间软骨厚度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10.194 P=0.000;左侧t=8.458 P=0.000;股骨中间软骨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9.199 P=0.000;左侧t=6.982 P=0.000。(2)异常组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比较:股骨内侧软骨厚度与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864 P=0.401;左侧t=-0.545 P=0.594;股骨外侧软骨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039 P=0.969;左侧t=-4.523 P=0.000;股骨内侧软骨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525 P=0.607;左侧t=-4.066 P=0.001;胫骨内侧软骨与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0.042 P=0.967;左侧t=0.432 P=0.672;股骨外侧软骨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4.571 P=0.000;左侧t=4.484 P=0.000;胫骨内侧软骨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5.248 P=0.000;左侧t=-1.809 P=0.091;股骨内侧软骨厚度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5.208 P=0.000;左侧t=3.182 P=0.006;股骨外侧软骨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右侧t=4.527 P=0.000;左侧t=2.802 P=0.013;股骨中间软骨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右侧t=4.942 P=0.000;左侧t=7.288 P=0.000;股骨中间软骨厚度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右侧t=5.564 P=0.000;左侧t=4.369 P=0.001。5.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异侧比较t检验结果(1)正常组:右侧股骨外侧与左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1.048,P=0.302;右侧股骨中间与左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t=2.410,P=0.021;右侧股骨内侧与左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0.932,P=0.358;右侧胫骨外侧与左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0.098,P=0.923;右侧胫骨内侧与左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0.785,P=0.438;双侧膝关节股骨右侧软骨厚度比较t=0.070,P=0.945;双侧膝关节股骨左侧面软骨厚度比较t=2.410,P=0.021;双侧胫骨右侧软骨厚度比较t=-1.330,P=0.192;双侧膝关节胫骨左侧面软骨厚度比较t=0.624,P=0.536。(2)异常组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比较t检验结果:右侧股骨外侧与左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0.517,P=0.613;右侧股骨中间与左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t=-2.596,P=0.020;右侧股骨内侧与左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1.391,P=0.184;右侧胫骨外侧与左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1.084,P=0.295;右侧胫骨内侧与左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1.318,P=0.273;双侧膝关节股骨右侧软骨厚度比较t=0.747,P=0.467;双侧膝关节股骨左侧面软骨厚度比较t=1.199,P=0.249;双侧胫骨右侧面软骨厚度比较t=-1.139,P=0.273;双侧膝关节胫骨左侧面软骨厚度比较t=-1.126,P=0.278。6.组间差异t检验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t检验结果:t=-2.497,P=0.016;正常组与异常组组间体重t检验结果:t=-1.440,P=0.156;正常组与异常组组间身高t检验结果:t=0.691,P=0.493;正常组与异常组BMI t检验结果:t=-1.685,P=0.098;正常组与异常组右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1.069,P=0.290;正常组与异常组右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1.431,P=0.0159;正常组与异常组右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t=1.295 P=0.201;正常组与异常组右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1.220,P=0.228;正常组与异常组右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0.757,P=0.453;正常组与异常组左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0.285,P=0.777;正常组与异常组左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比较t=-1.998,P=0.047;正常组与异常组两组左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1.579,P=0.121;正常组与异常组两组左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比较t=-2.425,P=0.019;正常组与异常组两组左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比较t=-1.409,P=0.206。7.两组志愿者各部位软骨厚度与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1)正常组:(a)性别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性别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31 P=0.856,左侧r=0.214P=0.211;性别与膝关节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94 P=0.258,左侧 r=0.167 P=0.331;性别与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88 P=0.610,左侧 r=-0.102 P=0.554;性别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27 P=0.461,左侧 r=0.184 P=0.282;性别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320 P=0.057,左侧:r=0.165 P=0.203;(b)年龄与健康志愿者组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年龄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39 P=0.820,左侧r=0.354 P=0.258;年龄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18 P=0.919,左侧r=-0.124 P=0.470;年龄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11 P=0.519,左侧r=-0.213 P=0.212;年龄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421 P=0.001,左侧 r=-0.359 P=0.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73 P=0.107,左侧 r=-0.250 P=0.052。(c)体重与健康志愿者组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体重与健康组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34 P=0.842,左侧 r=-0.005 P=0.979;体重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81 P=0.638,左侧r=0.122 P=0.479;体重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220 P=0.197,左侧r=-0.038 P=0.826;体重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78 P=0.650,左侧r=-0.011 P=0.949;体重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119 P=0.488,左侧r=-0.057 P=0.742。(d)身高与正常组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身高与正常组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77 P=0.102,左侧r=-0.117 P=0.370;身高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45 P=0.733,左侧r=0.180 P=0.293;身高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196 P=0.252,左侧r=0.167 P=0.331;身高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188 P=0.272,左侧r=0.127 P=0.460;身高与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65 P=0.708,左侧r=0.227 P=0.182;(e)BMI与正常组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BMI与右侧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r=-0.122 P=0.479,左侧结果 r=-0.176 P=0.304;BMI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90 P=0.266,左侧r=0.021 P=0.903;BMI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83 P=0.094,左侧r=-0.063 P=0.716;BMI与正常组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04 P=0.983,左侧 r=-0.029 P=0.867;BMI与正常组胫骨内侧软骨厚度分析:右侧r=-0.075 P=0.662,左侧r=-0.009 P=0.959。(2)异常组各参数与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a)异常组性别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异常组性别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右侧r=0.000 P=1.000,左侧 r=0.085 P=0.211;性别与异常组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75 P=0.303,左侧 r=0.128 P=0.636;性别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02 P=0.706,左侧r=-0.045 P=0.554;性别与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17 P=0.419,左侧r=0.203 P=0.450;性别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304 P=0.252,左侧 r=0.288 P=0.279;(b)异常组年龄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与右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096 P=0.724,与左侧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r=-0.138 P=0.612;年龄与右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277 P=0.299,与左侧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r=-0.103 P=0.705;年龄与右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088 P=0.610,与左侧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099 P=0.716;年龄与右侧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r=-0.050 P=0.854,与左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133 P=0.622;年龄与右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112 P=0.678,与左侧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r=0.070 P=0.797。(c)异常组身高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异常组身高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99 P=0.716,左侧产0.108P=0.691;异常组身高与膝关节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496 P=0.051,左侧 r=0.183 P=0.497;异常组身高与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364 P=0.165,左侧r=-0.110 P=0.684;异常组身高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98 P=0.719,左侧 r=-0.249 P=0.352;异常组身高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37 P=0.892,左侧 r=-0.096 P=0.723;(d)异常组体重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异常组体重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428 P=0.098,左侧 r=0.225 P=0.401;异常组体重与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91 P=0.736,左侧 r=0.167 P=0.537;异常组体重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421 P=0.104,左侧 r=0.146 P=0.588;异常组体重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02 P=0.996,左侧 r=-0.073 P=0.789;异常组体重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38 P=0.611,左侧 r=-0.236 P=0.379。(e)异常组BMI与各部位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异常组BMI与股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362 P=0.168,左侧 r=0.083 P=0.760;异常组BMI与膝关节股骨中间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268 P=0.316,左侧 r=-0.026 P=0.923;异常组BMI与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09 P=0.687,左侧 r=0.207 P=0.442;异常组BMI与膝关节胫骨外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089 P=0.742,左侧 r=0.077 P=0.777;异常组BMI与膝关节胫骨内侧软骨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右侧r=-0.154 P=0.569,左侧 r=-0.134 P=0.621。8.异常组64例患者均表现为膝关节软骨回声不均,关节腔面或骨皮质面边界不光滑,分界不清晰;其中37例患者膝关节关节软骨表现为软骨厚度分布不均匀,局部见凹陷或凸起,与周围组织分界线模糊;13例发现软骨内强回声点或强回声斑;52例软骨下骨面毛糙不光滑,其中37例软骨下骨面局部增厚回声增强表面粗糙,24例局部骨面见强回声与骨质相连;25例伴骨端强回声,部分伴声影;60例伴双侧滑膜增生;13例伴关节腔积液;3例伴腘窝囊肿;6例软骨下骨见短线样强回声。9.异常组志愿者双侧膝关节发生软骨厚薄不均等较严重超声改变的频数及卡方检验结果:双侧膝关节各部位软骨及软骨下骨发病频数:左股骨内侧病变共60例,左股骨外侧25例,左股骨中间27例,左侧胫骨内侧7例,左胫外侧6例;右侧股骨内侧39例,右侧股骨外侧32例,右侧股中间20例,右侧胫骨内侧18例,右侧胫骨外侧18例。10.高频超声检查异常组患者,相对正常组高频超声软骨及软骨周围组织均有异常表现,其中52例具有较为显着的超声变化,如关节面不光滑、软骨厚薄不均,软骨内异常回声及软骨下骨异常回声;X线平片检查发现33例存在关节面不光滑、关节间隙变窄不对称、骨赘形成等异常表现。双侧膝关节病变发病频数分布卡方检验结果:X2=17.182 P=0.002结论:1.通过对新鲜猪膝关节软骨超声测量和大体标本测量结果对比得出高频超声可以准确的测量关节软骨的厚度,准确反应软骨内部病理生理状况。2.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厚度平均0.18~0.26cm。异常组膝关节软骨厚度平均0.18~0.29cm。健康组膝关节软骨超声表现为带状低至无回声区,边界光滑,回声均匀,分布自然。3.健康志愿者同侧比较:双侧股骨软骨均比胫骨厚,股骨中间软骨均比两侧厚,股骨胫骨内外侧软骨厚度分布规律一致,均无差异;健康志愿者组异侧比较:健康志愿者组右侧股骨中间软骨比左侧厚;右侧股骨左侧面比左侧股骨左侧面软骨厚,余对应部位无明显差异。4.异常组同侧比较:右侧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厚度分布规律一致,即股骨各部位软骨厚度及胫骨内外侧软骨厚度分别无明显差异,股骨关节面软骨比胫骨厚。异常组左侧股骨中间软骨比内外侧厚,股骨内外侧及胫骨内外侧分别无差异,但与正常组不同的是胫骨内侧软骨厚度与股骨内侧软骨厚度亦无明显差异,股骨软骨厚度亦大于胫骨软骨厚度。异常组异侧比较,异常组左侧膝关节股骨中间软骨比右侧股骨中间软骨厚,余对应位置无明显差异。异常组双侧软骨形态与厚度分布规律与健康志愿者组不同。5.组间比较:软骨厚度:异常组左侧股骨中间、左侧胫骨外侧、右侧股骨内侧软骨比正常组相应位置软骨厚。异常志愿者组较健康志愿者组平均年龄大。6.相关性分析结论:健康志愿者组年龄与双侧胫骨外侧软骨厚度呈负相关,余参数与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与异常组各部位软骨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7.退行性膝关节炎高频超声表现:软骨回声不均匀,可见云雾状回声增强区,软骨表面分界线模糊、不光滑,部分可见软骨内点状或斑片状强回声,严重者可见软骨厚度不均,表面出现凸起或凹陷,软骨下骨面不光滑,部分可见局部增厚增强,部分出现短棒状强回声凸向软骨侧,部分骨端可见与骨皮质相连的强回声或见团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大部分病例可伴有关节囊滑膜增厚,少部分伴关节腔积液,少数病例伴软骨下骨内短线样强回声,多位于增厚毛糙的软骨下骨面之下,即较小的软骨下骨囊肿形成的后方回声增强。8.退行性膝关节炎超声成像表现双侧膝关节发病频数分布不一致,发病最多的部位为左侧膝关节内侧,特别是左侧膝关节股骨内侧。9.与X线平片相比,高频超声阳性率高,尚频超声在诊断较早期退行性关节炎方面相对X线平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意义:获得了正常膝关节软骨超声成像特点及各部位软骨厚度的正常数据及双侧膝关节软骨各部位厚度分布规律及双侧差异。利用猪膝关节标本测量对比,证明超声可以准确测量描述膝关节面软骨情况,为超声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提供了正常对比。对比正常组图像总结了异常组超声图像改变特点,总结退行性关节炎软骨超声成像表现主要为软骨表面模糊不光滑;厚度分布不自然,出现局部增厚或变薄;软骨内局部强回声;软骨下骨面不光滑,局部骨面增厚毛糙及骨赘形成等。通过组间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年龄是影响软骨退化和退行性膝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得出了退行性膝关节炎发病过程中两侧膝关节超声变化不同,左侧膝关节发病几率较高,特别是左侧膝关节内侧。证明了高频超声可以有效应用于退行性膝关节炎诊断,特别是X线变化不明显的早期退行性膝关节炎诊断。高频超声可发现并清晰显示所见软骨病变,特别是细微的软骨病变及周围组织回声改变,且比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阳性率,因此在早期OA诊断中,高频超声比X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高频超声检查简便快捷、性价比高、可动态观察、细致显示软组织和软骨结构,可以作为MRI等检查的补充检查手段,因其方便快捷性价比高,还可以作为早期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常规筛查手段,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诊断依据,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少致残率。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诊断退行性关节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MRI等大型仪器不完备的基层医院及专科医院,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二、关节炎的超声诊断及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炎的超声诊断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比较 |
2.2 不同病情阶段患者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比较 |
2.3 研究对象诊断结果 |
3.讨论 |
(2)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膝关节GA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超声征象及评判滑膜炎的标准 |
2.3 结果 |
第三章 膝关节GA与其相关合并症的关系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
4.1 讨论 |
4.2 展望 |
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高频超声应用价值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测血流信号分级比较 |
2.2 阳性组不同活动障碍患者的血流信号分级和滑膜厚度比较 |
2.3 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特点诊断的准确率分析 |
2.4 肌肉骨骼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 |
2.5 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表现分析 |
3 讨论 |
(5)足踝痛风:基于能谱成像技术的单源DECT对不同病程中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双能 CT 和超声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6)超声E成像与AP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研究对象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比较 |
2.2 不同病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厚度、软骨厚度及积液厚度比较 |
2.3 不同病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累及发生率比较 |
2.4 典型病例超声图片分析 |
3 讨论 |
(8)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检查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超声图像特征 |
3.2 超声诊断肘部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病率 |
3.3 介入超声治疗 |
4.讨论 |
4.1 肘部疼痛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流行病学及超声图像特征 |
4.2 肘部各区疼痛的疾病超声诊断图像特异性及复杂性 |
4.3 介入超声的治疗 |
4.4 不足及展望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在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及关节活动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膝关节软骨超声成像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膝关节解剖及生理 |
退行性膝关节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
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病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
膝关节辅助检查方法 |
高频超声检查膝关节研究背景及优势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部分 高频超声成像与解剖比较 |
方法与材料 |
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正常膝关节软骨超声成像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三部分 异常组关节软骨高频超声成像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四部分 高频超声与X线平片检查异常组效果比较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关节炎的超声诊断及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 李显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24)
- [2]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影像学研究[D]. 李魁. 大理大学, 2021(09)
- [3]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J]. 刘新羽,刘江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13)
- [4]老年不同时期痛风性关节炎超声半定量评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 赵荻,张玮婧,魏淑萍,张一丹,吴敏,金志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02)
- [5]足踝痛风:基于能谱成像技术的单源DECT对不同病程中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价值[D]. 尚瑾.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超声E成像与AP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探讨[D]. 张晓端.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7]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屠殿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03)
- [8]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肘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D]. 杨艳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9]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及关节活动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付饶. 新乡医学院, 2020(01)
- [10]膝关节软骨超声成像应用价值[D]. 李慧. 山东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