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体裁特点 加强方法指导──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佐领[1](2021)在《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寓言文体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发展中逐渐被运用到教学中,形成悠久的寓言教育传统。但在中国,寓言用于教学的历史较短,人们对寓言文学价值的关注多过教育价值,对小学寓言教学的研究远多于初中寓言,初中寓言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此,本文将针对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寓言的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和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寓言及寓言教学相关情况的论述。首先,明确寓言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并对中西方的寓言教学传统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分析寓言在初中生心理、道德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价值。第二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编排情况进行分析。先对寓言篇目进行全面分析,再从教材单元编排的角度,对单元导语、课前提示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部分展开论述,最后明确教材在寓言编排上具有选文分布调整较大、突出寓言文体特征、强调阅读训练等特点。第三章采用访谈、问卷及课堂观摩的形式对目前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知,目前初中寓言教学存在学生对寓言认识不深、积累不足,教师的寓言教学偏重寓意解读、教法模式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学情与考情相互影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受小学寓言学习的影响较大,不够重视初中寓言教学以及教师教学研究意识的缺乏等。第四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应当依据学生学情和寓言文本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其次,在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中要突显寓言文体特征,辅之以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强调寓意解读与寓言知识内化并重;再次,要重视寓言类整本书阅读的积累。总之,在普遍不重视寓言教学的初中阶段,应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提高寓言文体的利用率,改变寓言教学的现状。
杨兰[2](2021)在《“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文中认为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理念便深入人心。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还没有建构完善。鉴于鲁迅的经典散文作品《朝花夕拾》不仅多篇文章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选文系统,同时还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部“名着阅读”作品。因此,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之下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现如今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对相关的重要概念做了界定。第二部分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系统性特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功能。第三部分在从不同维度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之上,以其为突破口,论述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中的“三种课型”在教学过程中的贯通形式。第四部分立足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基本体系,具体阐述《朝花夕拾》阅读教学中的“教读课”、“自读课”以及“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
张毅宣[3](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古典小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学的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典小说教学进行研究,从教材的内容选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对古典小说的教学提出建议和思考。因此,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有关概念的阐述、问题的缘由、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意义以及学者前辈对古典小说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一章,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选文。通过对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七、八、九年级的古典小说选文进行统计,根据表格罗列分析选文的特点以及传达的教学理念,以便对教材中的古典小说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第二章,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现状。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中学师生的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过程固定化、教学目的应试化以及学生阅读兴趣低等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教师文学素养、中考压力等原因。第三章,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策略。根据上一章中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设计的创新以及针对长短篇小说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整本书阅读、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等。第四章,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实例探讨。古典小说中的长短篇小说进行具体的教学,以《咏雪》和《三顾茅庐》为例,通过整本书阅读、角色扮演情境和朗读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结语,总结全文。期望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研究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阅读,感受文学的魅力。
龚小梅[4](2020)在《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一直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学生而言,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内容。目前语文教育界仍然流行着传统“大作文”的教学方法。虽然此法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有所裨益,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教师一次性讲解内容过多,导致学生消化不了和学生练习时间过少;教师过于关注作文的外在形式和练习次数,而对作文内容的讲解有所忽视和不注重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意识和方法等。针对初中语文“大作文”教学的这些缺陷,片段作文教学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弥补。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九中学和贵州省务川县城关中学为数据收集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这几种途径,围绕“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初中片段作文教学法相关理念进行概述,总结出片段作文与微写作的异同、片段作文与“大作文”的关系,归纳出片段作文的特点以及进行片段作文教学训练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片段作文的认知态度。第三章在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际情况下,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片段作文训练的蓝本。从教材文质兼美的选文中挖掘片段作文的写作素材,探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对片段作文教学的适用性做出了理性的思考。本章旨在通过片段作文的优势进而探明片段作文教学法对学生作文的改进效果。经教学实践的检验,片段作文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素材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弥补传统“大作文”教学法不足等方面存在很多优势。有鉴于此,笔者希望片段作文训练教学法能够为初中作文教学带来相关改进和提高。
弋洋[5](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类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寓言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思想品德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选入十三篇寓言文本,包含两篇国外寓言故事和十一篇中国古代文言寓言故事。要完成好每一篇寓言文本的课堂教学任务,首先要对寓言文本加以正确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同时,还应有完整而又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本论文结合文本实际和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从情节结构、中心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十三篇寓言选文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就十三篇寓言文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文章正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寓言类选文的内容旨趣与寓意解读。本文认为,就其思想价值和内容特点而言,部编版初中《语文》十三篇寓言选文具有颂扬优秀品节,褒赞劳动智慧;批判现实弊端,寄予人生感慨;穷究事理本源,启迪人生智慧等方面的特点。这些寓言文借助于不同的形象和丰满的情节,向学生传达了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等为人处世正确态度,弘扬了坚忍不拔、有勇有谋、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等精神和品格。第二部分,寓言类选文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技巧解读。这十三篇寓言选文在艺术特征和表现技巧上具备立意深刻,思出常表;出情入理,叙议并举;比略夸饰,感通不滞;辞约旨丰,意趣横生的特点。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学习体会寓言文中的深刻立意、充满趣味性的情节设置以及简练深刻的语言表达等,同时,学习体会记叙、议论、辩证以及比喻、夸张等丰富的文学表现技巧,进而领略其文学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寓言类选文的教学价值。本文认为,寓言文对于初中生而言具备体悟人生哲理,陶冶思想情操;启迪多样思维,促进全面发展;辨析文体差异,感知语言技巧;把握中心形象,提升文学素养等方面的教学价值。寓言文本通过借助表层故事叙述和里层寓意表达来向学生传达正面积极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寓言文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技巧,并学习寓言文的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作品鉴赏能力。第四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实施并分析调查问卷等,本文对目前寓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主要有:整体规划不足,教学目标不突出;文体特点不明显,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不足,学生思维拓展受到限制等。学生对寓言文的文体特点了解不多,同时也存在学习兴趣减轻且思维受限等现象。第五部分,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之前的内容分析阐述,同时从教学实际出发,本文认为,寓言文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重视文本,综合提升;细读文本,涵咏体悟;正反思索,启发思维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十三篇寓言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寓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突出思维的拓展训练。第六部分,《愚公移山》(第2课时)课例设计。本部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检测、板书设计几方面对《愚公移山》第二课时进行课例设计。通过课例设计来体现本文对寓言文本解读及寓言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分析阐述,并期望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孙雪[6](2020)在《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文学名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通过阅读文学名着来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水平,丰富文化素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名着阅读的重要性以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2016年部编版语文教材也重新设定了名着导读版块,因而与教材相对应的名着导读教学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重要作用越发彰显出来。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12篇必读文学名着篇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选编的特点与版块的构成,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以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为切入点展开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阻碍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因而从建立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目标系统出发,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层面探讨实施初中语文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策略和延展教学的方式,以期为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杨玄璘[7](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同时小说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当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为研究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考察方向,也为语文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小说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关于初中小说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以:文本研究、教材分析、实践调查和教学策略为主要阐述方向。通过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对小说阅读教学的相应要求,探究小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塑造。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应关注到文体对语文学习意义的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小说时保持一定的文体意识。同时,设计符合小说学习的教学过程和适合初中阶段学情的教学方法是奠定学生学习小说文本的基础。根据现行统编版和以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并统计研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篇目。通过统编版和人教版教材中小说篇目分布对比的情况,分析统编版小说教学特点,合理运用“自读”与“教读”两种课文类型的编排,使“教”和“学”能够灵活适用于小说阅读学习中。通过制作调查问卷,以及问卷上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初中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较强,但是理解课文的能力不足,文学素养积累不够,所以学习小说比较吃力。而教师教学方面,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从中发现教师研读文本的素养还有所欠缺。教学理念上,受到先进语文教学思想的影响,但是没能够有效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技术三个方面阐述小说教学的改进方法,将“三位一体”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读课文,区分自读与教读两种课文的教学功能。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和教学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分析调查当下初中小说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策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小说教学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胡小琴[8](2020)在《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自读课文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辅助点拨的一种课文类型,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以“*”作为标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和独立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而,强调自读课文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七年级是最先接触到新版语文教科书之一的年级,又是初中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在学习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及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从“自读课文”名称的发展变化、新时期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七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缘起,接着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概括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意义,最后指出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说明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编写特点与特殊地位。首先梳理了七年级自读课文在课文篇章和教材结构上的特点:在课文篇章上,自读课文的数量占比较高、类型选择多样、选文倾向体现时代性;在课文结构上,自读课文在单元中的分布和在课文内部结构上都体现出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其次强调七年级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教读课文的“练兵场”,还是课外阅读的“跳板”,其助读系统能助力学生的阅读。最后在强调七年级自读课文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自读课文的教学意义:巩固教读课文所学知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第二章探析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进行调查,了解七年级师生在自读课文教学上的情况,其目的是对七年级自读课文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教师不明编者意图、教学目标设置不清、课堂引导能力不足且教学评价单一、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章是在结合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所呈现的问题提出“导”、“读”、“学”、“评”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首先在“导”方面,强调从课前到课后,注重从课前导学案、课中质疑解难和课后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其次在“读”方面,强调从教读到自读;接着在“学”方面,强调从教师到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旁批”进行学;最后在“评”上,强调从单一到多元的改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层次化。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的有效改善,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作者经验的有限,策略的设置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后来的研究者能予以改善。
田雪[9](2020)在《《出师表》教学史研究》文中认为《出师表》自成文以后,因其文章语言平实简要、内容雅正透彻、情感诚挚动人,古代重要的文集选本常有收录,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等,流传于世已久,世人多加推崇。民国至今,自1912年刘法曾、姚汉章的《中华中学国文教科书》将《出师表》收录之后,前后共有将近30本教科书对其选录。本研究以时间为维度,对《出师表》在中国古代和民国至今两个阶段的文学阅读和教学接受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和归纳总结,整理《出师表》一文的教学史发展历程。在中国古代,由于年代较为久远,主要以文献搜集的方式对《出师表》的文体研究、主题研究、写作方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文学选集在古代的家塾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探寻《出师表》在书中的收录缘由和教学解读状况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古代对于文章的解读多是从文本的内容出发,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因此这一阶段文学解读较多,教学解读较少。民国至今以来,又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时间界点,细分为1912年至1949年间、1950年至今两个时期观察这一阶段中《出师表》教学史的微观变化。这两个时期中课程标准几经更迭,教科书版本众多,不同的教科书在收录过程中对文本的教学处理各有侧重。本研究重点选取民国时期二十余本、建国以后以人教社为代表的七本教材,对比教科书中选文情况、助学系统的变化,从而直观地呈现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重难点的选择的演变过程。通过全国报刊索引等数据库,笔者还收集了一些不同时期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案例作为参考,补充史实,详细探讨《出师表》一文在不同时期的教学风貌。古代应用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出师表》在题材上归属于表体,但是文章本身具有极强的抒情功能,具有情理交融的艺术特征。在教学转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内核和固有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获得审美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适时开展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邹梦晗[10](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作为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以说,诗,就是埋藏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底的文化基因。新诗,则是有别于旧体诗而萌生发展的,其纯粹的艺术特质和文学魅力对中学生的才智、个性、情感都具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论文从新诗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针对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重点探究具有有效、可操作性的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价值。本论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目前有关于新诗教学的研究缘起、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以及理论基础。第一章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本章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于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数据整理、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的方式分别分析了当前新诗教学中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现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二章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意义本章节主要是对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培养文学素养,加强语言积累;提升鉴赏水平,增强表达能力;开启学生心智,具有哲思价值;培育审美情趣,陶冶内在情操;拓展想象能力,启发学习思维;塑造人文情怀,养成良好品格。第三章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实施策略本章节基于以上各章节中初中语文新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情况,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即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整体赏析,把握诗歌特征;加强诵读指导,深味感情基调;进行有效问题,探寻诗眼诗魂;创新解读方式,展开赏析角度;尊重学生主体,提升潜在能力。
二、重视体裁特点 加强方法指导──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体裁特点 加强方法指导──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寓言与寓言教学 |
第一节 寓言的定义及特征 |
第二节 寓言的教育传统与教学价值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寓言编选情况分析 |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寓言编选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寓言选文编排的特点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的调查情况 |
第二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学情和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
第二节 寓言阅读教学设计要突出文体特征 |
第三节 选择多样化的寓言阅读教学方法 |
第四节 寓意解读和寓言知识内化并重 |
第五节 重视寓言类整本书阅读的积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师寓言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2:学生寓言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狼》教学设计 |
致谢 |
(2)“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更有效地落实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 |
1.2.2 提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 |
1.3.3 《朝花夕拾》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 核心概念 |
1.4.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 |
1.4.2 整本书阅读 |
1.4.3 《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
2.“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功能 |
2.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 |
2.1.1 单篇与多篇的系统性 |
2.1.2 篇章与整本的系统化 |
2.1.3 课内与课外的系统化 |
2.2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功能 |
2.2.1 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
2.2.2 构建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 |
2.2.3 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 |
3.“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整合的关键:阅读方法 |
3.1 理解“阅读方法”的三个维度 |
3.1.1 阅读行为方式 |
3.1.2 阅读深入程度 |
3.1.3 阅读目标指向 |
3.2 “阅读方法”贯穿三种课型 |
3.2.1 在教读课中学习阅读方法 |
3.2.2 在自读课中练习阅读方法 |
3.2.3 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阅读方法 |
4.“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下的整本书教学方案——以《朝花夕拾》为例 |
4.1 多维度考量,选择阅读方法 |
4.1.1 阅读方式:默读与精读 |
4.1.2 阅读内容:不同类型的散文 |
4.2 消除隔膜感,导读激趣入文 |
4.2.1 导什么:明确阅读任务 |
4.2.2 怎么导:创设适宜情境 |
4.3 多课型贯通,提升阅读能力 |
4.3.2 自读课:《藤野先生》教学案例 |
4.3.3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选文 |
第一节 古典小说的篇目统计 |
第二节 古典小说选文的特点 |
第三节 古典小说选文传达的教学理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古典小说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存在问题 |
第三节 古典小说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改进与策略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完善 |
第二节 教学教法的拓展 |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创新 |
第四节 短篇小说的教学策略 |
第五节 长篇小说的教学策略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的教学实例探讨 |
第一节 短篇小说教学设计----《咏雪》 |
第二节 长篇小说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策略研究(教师版) |
附录 2 初中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版) |
致谢辞 |
(4)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片段作文之概述 |
第一节 片段作文的定义及发展流变 |
第二节 片段作文的特点 |
第三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价值与意义 |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利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探究 |
第一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 |
第二节 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案例 |
第三节 片段作文教学法实践总结与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片段写作内容统计 |
附录二 :某校初中语文课课程表 |
附录三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四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五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六 :初中片段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七 :模仿课文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教学课件 |
附录八 :利用课内写作素材进行片段写作教学课件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类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一、寓言类选文的内容旨趣与寓意解读 |
(一)颂扬优秀品节,褒赞劳动智慧 |
1.弘扬精神:古代人民的聪慧睿哲与坚毅品格 |
2.褒赞节操:先贤伟人的高贵人格和铮铮傲骨 |
(二)批判现实弊端,寄予人生感慨 |
1.揭发社会弊政,披露社会黑暗 |
2.批判骄傲心理,讥讽虚荣行为 |
3.揭示人性丑恶,抒发现实感叹 |
(三)穷究事理本源,启迪人生智慧 |
1.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践经验 |
2.探究事物本源,宣扬人生智慧 |
二、寓言类选文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技巧解读 |
(一)立意深刻,思出常表 |
(二)出情入理,叙议并举 |
(三)比略夸饰,感通不滞 |
(四)辞约旨丰,意趣横生 |
三、寓言类选文的教学价值 |
(一)体悟人生哲理,陶冶思想情操 |
(二)启迪多样思维,促进全面发展 |
(三)辨析文体差异,感知语言技巧 |
(四)把握中心形象,提升文学素养 |
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整体规划不足,教学目标不突出 |
(二)文体特点不明显,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
(三)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不足,学生思维拓展受到限制 |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
(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
(三)重视文体,综合提升 |
(四)细读文本,涵咏体悟 |
(五)正反思索,启发思维 |
六、《愚公移山》(第2课时)课例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三)课时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检测 |
(六)板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6)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背景 |
2.国内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概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必要性 |
(一)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
1.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内涵 |
2.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范围及方向 |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环节设立的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 |
3.“理想课堂”标准的要求 |
4.终身学习的要求 |
(三)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作用 |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整本书”阅读 |
2.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3.丰富学生文化修养,提高语言能力与写作水平 |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的选编总况 |
1.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选编的特点分析 |
2.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版块的构成与特性 |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相关问题调查 |
1.初中生对名着导读版块接受状况调查 |
2.初中语文教师对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认知程度调查 |
3.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 |
(三)阻碍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 |
1.影响初中生名着阅读的因素 |
2.影响教师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 |
3.影响名着导读延展的课堂教学因素 |
三、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建立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目标系统 |
1.学生名着阅读目标的确立 |
2.教师延展教学目标的创建 |
(二)优化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课堂设计 |
1.引导预习:培养自主延展阅读意识 |
2.教学设计:明确延展目标与方向 |
3.教学手段:借助电子设备有效拓宽延展范围 |
4.教学技巧:有意设问引导学生收集延展信息 |
(三)丰富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延展方式 |
1.依托作家人生经历的延展 |
2.依据原着写作背景的延展 |
3.依靠作品人物原型的延展 |
4.基于名着考点训练的延展 |
5.源于作品横向比较的延展 |
6.鉴于学生期待视野的延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小说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价值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教学要求的体现 |
一、根据实施建议确定语文知识内容 |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一、依据人文主题确定小说教学目标 |
二、以小说文本特色确定教学过程 |
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
第二章 统编本教材中小说篇目选编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特点 |
第一节 小说篇目的分布情况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篇目的分布情况 |
二、统编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篇目的分布情况对比 |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篇目的教学特点 |
一、根据编排方式平衡教学比重 |
二、根据小说教材特点确定教学方向 |
第三章 初中小说教学的现状与归因 |
第一节 学生“学”小说课文的现状及归因 |
一、阅读兴趣强但知识获取度低 |
二、思维活跃但文本理解表象化 |
三、阅读类型多样但阅读价值低 |
第二节 教师“教”小说篇目时存在的现状及归因 |
一、教学研究滞缓 |
二、“流程化”教学误区 |
三、教学理念实施延迟 |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小说教学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构建教学设计 |
一、创设小说教学的“情境化”营造环境氛围 |
二、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性”深化文本解读 |
三、聚焦小说文本的“资源性”拓宽教学空间 |
第二节 教师以课文类型主导教学方式 |
一、教读课文:掌握小说阅读方法 |
二、自读课文:学会运用阅读方法 |
三、小说阅读应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
第三节 教学技术在小说教学中的多重运用 |
一、小说改编影视作品与小说教学 |
二、多媒体使用与微课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编选特点与特殊地位 |
第一节 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编选特点 |
一、自读课文在课文篇章上的分析 |
二、自读课文在教材结构上的分析 |
第二节 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地位 |
一、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练兵场” |
二、自读课文是课外阅读的“跳板” |
三、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助力阅读 |
第二章 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教师不明自读课文编选意图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目标设置不清 |
第三节 教师课堂引导能力不足,教学评价单一 |
第四节 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
第三章 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导”:从课前到课后 |
一、课前预习——导学案 |
二、课中指导——质疑解难 |
三、课后引导——拓展阅读 |
第二节 “读”:从教读到自读 |
一、明确自读课文的“阅读”内涵 |
二、从教读中学会自读 |
第三节 “学”:从教师到学生 |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 |
二、引导学生借助“旁批”进行学习 |
第四节 “评”:从单一到多元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
四、评价标准层次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教师访谈篇(部分记录) |
附录 B 学生访谈篇(部分记录) |
致谢 |
(9)《出师表》教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一)《出师表》阅读史研究 |
(二)《出师表》文学解读研究 |
(三)《出师表》教学解读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古代文人对《出师表》的阅读和接受 |
第一节 文学方面的阅读和接受 |
一、《出师表》的文体研究 |
二、《出师表》的主题研究 |
三、《出师表》的写作手法研究 |
第二节 教学方面的阅读和接受 |
一、《昭明文选》对《出师表》的收录 |
二、《古文辞类纂》对《出师表》的收录 |
三、《古文观止》对《出师表》的收录 |
第二章 《出师表》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接受(1912-2019) |
第一节 《出师表》在1912-1949年间的教学接受 |
一、《出师表》入选教材选文情况比较 |
二、教材中助学系统的比较 |
三、中学师生的阅读接受情况 |
四、1912——1949年间的课程标准变化对教学的影响 |
第二节 《出师表》在1950-2019年间的教学接受 |
一、《出师表》入选教材选文情况比较 |
二、教材中助学系统的比较 |
三、1950——2019年间课程标准变化对教学的影响 |
四、教学案例的分析 |
第三章 《出师表》教学史研究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关注情感内核,提升语文素养 |
一、情感教学,审美熏陶 |
二、以学定教,提升素养 |
第二节 明确文体特征,合理组织教学 |
一、关注文体,回归文本 |
二、文体对比,多向延伸 |
三、目标合理,重点突出 |
第三节 品味语言特色,开展读写训练 |
一、朗读教学,品味语言 |
二、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价值 |
(一)实践价值 |
(二)学术价值 |
五、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文本细读理论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新诗选编概况 |
(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
(三)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二、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问题分析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新诗选编问题分析 |
(二)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
(三)教师教学问题分析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意义 |
一、培养文学素养,加强语言积累 |
二、提升鉴赏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
三、开启学生心智,具有哲思价值 |
四、培育审美情趣,陶冶内在情操 |
五、拓展想象能力,启发学习思维 |
六、塑造人文情怀,培植理想精神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一)巧妙的设计导入,渲染情境 |
(二)恰当的选取音乐,营造情境 |
二、注重整体赏析,把握诗歌特征 |
(一)体会韵律节奏,明晰结构 |
(二)细读诗歌词句,品评语言 |
三、加强诵读指导,深味感情基调 |
(一)适时范读点拨,熏陶情感 |
(二)读悟有机结合,产生共鸣 |
四、进行有效提问,探寻诗眼诗魂 |
(一)剖析诗歌题目,精准设问 |
(二)围绕关键意象,层层提问 |
五、创新解读方式,展开赏析角度 |
(一)遵循多元解读,开拓思维 |
(二)注重比较研读,以诗解诗 |
六、尊重学生主体,提升潜在能力 |
(一)自主合作探究,以生为本 |
(二)鼓励仿写创作,以练促学 |
结语 |
附录一:初中语文新诗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重视体裁特点 加强方法指导──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D]. 罗佐领.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2]“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D]. 杨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教学研究[D]. 张毅宣.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初中片段作文训练教学研究[D]. 龚小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5]部编版初中语文寓言类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弋洋.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 孙雪.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7]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杨玄璘.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 胡小琴. 河南大学, 2020(02)
- [9]《出师表》教学史研究[D]. 田雪. 河南大学, 2020(02)
- [10]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策略研究[D]. 邹梦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