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杰[1](2021)在《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其需求量和消费量激增。苏南地区作为经济发达的代表区域之一,其天然气消费体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已建成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和在建以及计划建设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规模可观,呈现出长距离、大口径、跨地区、高压力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电力、交通等行业迅猛发展,致使管道沿线的环境日趋复杂,管道、设备等金属构件腐蚀日趋严重,对天然气的安全输送构成巨大的威胁。本文以苏南地区省级天然气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对管道沿线的阴极保护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勘查苏南地区管道沿线周围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建构筑物布局等,分析和了解该地区输气管线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殊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段管道进行长期连续性监测,获得管道沿线保护电位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规律:管道沿线直流管地电位基本处于-1.53V~-0.90V之间,部分桩位管地电位过负,存在过保护情况,需进行保护参数调整处理;对与高压交流电气化铁路交叉的管段,当高速铁路经过时,交流管地电位变化明显,峰值可达6.5V,存在一定的腐蚀风险,应进行排流保护处理;对与高压交流电气化铁路并行的管段,因相距较远(大于500m),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变化很小,基本不形成干扰。利用杂散电流干扰实验测量装置系统,通过改变干扰的强度和位置,对并行、交叉两种情况的管道管地电位干扰进行测试,验证了目标管段管道的干扰规律,并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管道的直流管地电位基本不受周围交流干扰的影响;交流管地电位发生变化,变化的大小与干扰源的强弱,以及干扰源和管道的垂直距离有关,干扰电压越强,距离管道越近,管地电位的变化越大,造成的干扰越严重;恒定持续的干扰对管地电位没有影响,干扰影响只发生在开始的瞬间,几秒后就慢慢平稳并恢复到正常状态。结合苏南地区天然气管道的现状和特点,在现场勘查调研和基础数据检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一套管道完整性管理平台,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建涛[2](2020)在《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风险识别及管控》文中研究表明油气管道具有长距离、高压力、输送易燃易爆或有毒危险介质、环境敏感等特性,一旦失效,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污染环境、经济损失、相关联企业生产和生活受干扰等不良影响,导致严重的经济社会危害,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高度依赖,油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生产秩序、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稳定以及国家能源的安全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近些年安全环保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相应标准不断提高,要求愈来愈严,依法经营的红线不可逾越,企业违法违规的代价越来越大。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快速多渠道传播,社会群众对事故事件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国家和政府对事故事件的追责力度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发展迅速,油气管道输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倍受关注,油气管道安全风险识别也越来越受重视,识别方法与管控措施也再不断发展。随着油气管道输送方面的安全问题不断被重视和研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日趋成熟的新工艺,管道材料方面的优化也在不断加强,施工的标准不断提升,管道运营和管理措施和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油气长输管道的风险率也在下降。但由于管道经过地区环境的复杂性、设计和施工的历史遗留问题等,仍然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本论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从管道本质安全和环境安全角度,论述长输油气管道风险识别方法和管控的措施,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率,保障长输油气管道安全,从而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本论文从长输管道本体安全风险、环境安全风险、操作安全风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风险类型、识别方法、评价方法和管控措施,围绕“管道、安全、环境”的理念开展风险识别和管控工作。主要论述了以下内容:(1)综合分析了油气长输管道风险的特点、类型和相应管理对策。(2)系统阐述了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的方法。(3)以某一在役管道为实例,采用半定量评价方法,结合管道本体数据,及高后果区识别、内外检测、地质灾害调查、壁厚监视、阴极保护等信息,利用相应风险评价软件和人工复核分析,获得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达到有效控制管道安全运营的目标。
班杨[3](2019)在《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道输送成为油气输送的重要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原油输送成本,减少损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车辆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管道运输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管道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十分必要。1、本文以长庆油田某采油厂管道为调查对象,对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的和源项分析,研究了原油泄漏对土壤、地表水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范围为直接泄漏区域的0-20cm 土层;地表水影响范围为泄漏区域下游12.2km。2、针对环境敏感区,实地调查了已有的输油管道风险防范设施,依据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后续调查,水源地范围内的管线已经改线迁出,避让了水源地保护区。3、对管道运行区间典型污染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苹果,提出了改进方案。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同类型项目决策提供信息反馈。本文的研究成果能有效的降低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完善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对于油气管道运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环境示范效应。
王索[4](2019)在《庆咸长输管道风险评价及防护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再生宝贵资源,运用管道技术来运输石油常常会发生一些事故,其中不乏造成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故。面对种种管道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大量专家对于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后期管理、风险评估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论文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等发达国家风险评价发展状况,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管道的风险评价较为成熟。现在对管道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法、定量法和半定量法。现在多采用半定量法中的指数法。指数法得出的结果精确度比较高,但是需要前期做好充分的数据统计。现对庆阳到咸阳的长输油管道数据收集整理,然后用指数法对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计算,对庆咸输送原油管道的第三方破坏、腐蚀设计和误操作进行严格的评分,最终得出庆咸长输原油管道处于高风险等级。此外增加了模糊层次法,介绍了模糊层次法的历史来源,适用的领域,同时用模糊层次法对庆咸管段进行了分析。通过指数法与模糊层次法的相互印证,得出庆咸管道的原油输送管道主要是由于第三方破坏造成的管道失效,庆咸管道输送的原油中S含量较高,对管道腐蚀性严重。
郭晓燕[5](2018)在《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风险定量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管道第三方破坏的威胁程度,恰当的风险评估和决策不仅能够理清风险因素与潜在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能有效指导防御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方破坏风险复杂多样,同时传统风险分析无法模拟人的行为,难以应用于故意破坏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分别采用贝叶斯和博弈论,探究多种破坏形式导致的管道失效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弥补传统方法对于管道失效后风险分析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事故统计(Statistics)-事故场景(Scenario analysis)-安全屏障(Safety barrier)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简称3SBN)理论体系。依据该体系,建立了管道第三方破坏风险源辨识模型,并采用泄漏事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传统的风险源辨识相比,增加了断缆及火灾爆炸两个事故场景,补充了管道失效后的风险因素,定义了第三方破坏风险的多元状态。2.针对管道第三方非故意破坏行为,本文借助专家判断与贝叶斯理论的推理机制,构建了管道第三方非故意破坏定量风险评估优化模型。采用D-S证据理论计算条件概率,提高了专家判断的一致性与可信度。将该模型应用于泄漏、火灾爆炸和断缆事故类型分析中,采用敏感度分析和后验概率逆推,确定了事故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和可能发生路径,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讨论了模型的实用性。3.传统风险决策方法难以模拟管道公司与第三方之间的策略互动,不能应用于利益驱使下的第三方故意破坏研究。因此,考虑不同类型破坏者破坏目标、破坏策略以及收益计算的差异,采用博弈论,在完全理性与共同知识的假设前提下,建立贝叶斯-斯塔克尔伯格模型。通过赋值运算比较不同防御策略的预期损失,验证了博弈均衡策略对于防御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运营维护成本的能力。4.传统博弈论是基于管道公司与第三方充分了解对方策略情况下的分析,并且是一次性博弈。鉴于此,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双方长期的动态博弈过程:引入心智模型和认知规则简化了传统怀特流形理论的复杂分析求解过程;引入前景理论将期望收益矩阵改进为收益感知矩阵,使求解过程始终遵循有限理性条件。分析结果给出了第三方采取破坏策略的比例临界值,以及促使双方均采取管道保护策略的四个均衡条件,为管道公司灵活调整防御策略提供了参考。
钟山[6](2018)在《穿越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安全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管道作为油品最为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之一,其敷设量也大大增加。输气管道不可避免的会穿过水域,当在汛期时,会发生水流冲击悬空管道的情况,当水流冲击悬空管道时,管道容易发生拉压和扭曲变形,产生裂缝、屈曲、拉断等形式的破坏,给输气管道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论文根据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工程实况,开展了水流冲击悬空管道的力学响应分析,为确定水流冲击对管道的影响程度、找出管道易破坏位置区域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内外水流冲击悬空管道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悬空管道在穿越水域段的形成机理,建立石亭江段输气管道悬空段的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法对此段悬空管道进行力学分析,并得到影响悬空管道受力的不同因素。(2)采用ANSYS-DYNA和LS-PREPOST软件建立SPH-FEM耦合数值模型,分析水流冲击作用下管道受力和变形特征,得出管道最容易破坏的区域;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解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对比分析基于应力的失效准则和基于应变的失效准则的特点,利用应变失效判定准则对石亭江段输气管道悬空段进行失效判定。(3)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分别分析管道壁厚、流速、管输压力、悬空长度对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在水流冲击作用下的受力影响规律。并定量得到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在不同因素下的安全条件,为以后的管道安全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4)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管道应力集中区域,提出一定的针对水流冲击悬空段的防护措施,提出暂时性的防护措施,为穿越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安全防护提供理论支撑。
马鑫龙[7](2018)在《基于管道单元识别的城镇燃气管网失效及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现代化的发展,天然气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燃气管道系统作为一种具有高危险性的连续运输系统,对社会安全、周围环境等构成了潜在威胁,如何加强燃气管网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部门以及燃气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本课题主要从城市燃气管道管理现状出发,开展城市高压燃气管道单元识别研究,提出一种区别于长输油气管道,更为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首先调查国内外燃气管道典型事故案例,整理并分类失效案例数据,建立燃气管道失效数据库;其次调查燃气管道的周边社会环境、人员活动、自然环境等因素,提出燃气管道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类方法,形成各种失效因素导致管道失效的基本概率,量化各类影响因素对燃气管道失效概率的影响;然后在管道危害因素分类、失效概率分析、以及事故后果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及现行的技术标准,建立燃气管道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接下来结合燃气公司的运营经验,对城镇燃气管道常见的事故隐患进行定义与分类,确定了隐患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流程,并且依据风险评价矩阵提出了城镇燃气管道的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互为补充,前者保证企业在运营中及时排查风险,后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燃气管道当前阶段的安全风险等级以便采取对应的措施;最后选择试点燃气管线,依据建立的城镇燃气管网泄漏事故后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本文所提出的风险评价管理体系有助于系统、完整的识别出燃气管道的薄弱环节,确定不同管段的单元特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为相关企业的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体系和办法。
李志成[8](2018)在《东黄线输油管道SCT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SCT(Stress Concentration Tomography)非接触式磁力扫描检测技术对东黄线长输原油管道的管道本体状况进行非接触式的无损检测。该项技术是从俄罗斯学者杜波夫金属磁记忆金属材料应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道检测技术。目前,由于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潍坊输油处东黄线输油工艺等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内检测,而且普遍采用的外检测方法通常只是对管道防腐层情况进行检测,无法实现管道本体缺陷的检测,存在很大局限性。为了掌握东黄线管道本体的现状,所以在非开挖状态下如何实现检测管道缺陷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SCT检测技术应用到东黄线的外检测中,实现了对东黄线管道本体缺陷的检测。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国内相应的应用研究较少,缺少相应的可以参照借鉴的数据,没有针对SCT检测数据进行的深入的、定量的分析及应用研究。因此,对检测数据分析及验证、异常点单位公里分布数量分析、异常点信息档案的建立、维修方法的确定、检测维修年限定量对比分析及腐蚀原因的处置响应是本文应用研究重点。本文根据东黄线的基本情况,针对城区、厂区、水体、大棚、绿化带等的特点制定了检测方法,共对东黄线3个站点12条管段实施了SCT检测并采集汇总相关数据。通过对东黄线SCT检测数据分析,掌握东黄线各检测段的腐蚀状况。结合现场验证,分析导致异常点等级的腐蚀原因。根据管道安全运行年限公式,定量分析现阶段管道的安全运行年限,分析的出安全运行年限与异常点等级成反比关系。结合三种异常等级数据分析出异常点等级与中期及后期检测维修管段的对应关系,对为合理安排管道维修提供了定量的年限依据。根据检测分析的数据,建立了包括地面固定点信息、异常点信息、预计缺陷类型、异常段长度等内容的东黄线信息档案。利用信息档案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管道维修方法并实施,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基于东黄线信息档案,研究分析并跟踪管道异常点变化趋势,有助于对管道上已经存在的异常点进行监控和维修,分析得出导致异常点的腐蚀原因,对进一步提升管道的管理奠定了安全基础。通过对SCT检测技术在东黄线的应用研究,解决了为更好地应用于其他管道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张旭东[9](2018)在《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的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输油管网建设的区域分布广、建设强度大,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穿越河流的大中型输油管道,成为输油管线施工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穿越河流输油管的优质建设,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后续的设备运营年限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效开展穿越河流输油管管网施工中的风险评估建设,为管道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成为输油管道建设中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多发因素的分析和常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提升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建设环境的风险评估能力。
郭智[10](2018)在《关于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分析》文中认为所谓的风险评估,就是指对某一限定时间内的财政、环境、健康以及安全等多个方面受到损伤的可能性以及损伤程度进行测评的系统过程。现阶段,风险评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研领域,其中就包括了输油管道。因此,本文基于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概述,重点分析了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
二、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2 苏南地区天然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 |
1.2.1 阴极保护系统的组成 |
1.2.2 苏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1.3 国内外阴极保护技术发展 |
1.3.1 起源 |
1.3.2 近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2 自然条件对苏南地区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
2.1 目标管段的自然条件 |
2.1.1 无锡-张家港管段 |
2.1.2 郑陆站-戚墅堰电厂管段 |
2.2 自然条件影响下的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情况 |
2.2.1 管道沿线调研勘察 |
2.2.2 土壤电阻率测量 |
2.3 本章小结 |
3 人文条件对苏南地区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
3.1 苏南地区的人文条件 |
3.2 锡张线沿线人文条件的影响 |
3.2.1 管地电位测量 |
3.2.2 管道沿线保护参数测量 |
3.2.3 管道沿线总体情况分析与对策 |
3.2.4 特殊桩位检测与对策研究 |
3.3 郑戚线沿线人文条件的影响 |
3.3.1 沿线管道保护参数检测 |
3.3.2 管道沿线总体情况分析与对策 |
3.3.3 特殊桩位检测与对策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室模拟实验验证规律 |
4.1 实验装置及其主要组成 |
4.2 装置的主要功能 |
4.3 实验检测 |
4.3.1 土壤腐蚀性测量 |
4.3.2 管地电位测量 |
4.3.3 杂散电流干扰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5 管道完整性管理平台的开发 |
5.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管道信息采集与录入 |
5.2.2 信息管理 |
5.2.3 数字管道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风险识别及管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主要评价方法 |
2.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
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2.3 风险评价的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长输管道风险管理和常用评价方法 |
3.1 长输管道风险管理的概念 |
3.2 长输管道风险管理的特点 |
3.3 长输管道风险类型 |
3.4 肯特评分法 |
3.5 RiskScore评价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4 长输管道风险评价应用 |
4.1 某原油管道概况 |
4.2 评价流程与方法 |
4.3 评价结果简述 |
4.4 风险分析 |
4.5 结论及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项目概况 |
2.1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
2.1.1 地形地貌 |
2.1.2 气象、气候 |
2.1.3 水文 |
2.1.4 地质、水文地质 |
2.2 工程概况 |
2.3 输油管线工程 |
2.3.1 管线基本情况 |
2.3.2 管线施工情况 |
2.3.3 管线运行情况 |
2.3.4 退役管线处置情况 |
2.4 输油管道工艺流程分析 |
2.4.1 工艺流程 |
2.4.2 产污环节及污染防治措施 |
2.5 地面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2.6 开发方案 |
3 环境风险评估 |
3.1 风险物质识别 |
3.2 源项分析 |
3.2.1 最大可信事故 |
3.2.2 事故概率 |
3.3 管道原油泄露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
3.3.1 原油泄漏量估算 |
3.3.2 原油泄漏对土壤的影响 |
3.3.3 原油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 |
3.4 环境风险结论 |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4.1 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
4.1.1 管线泄漏防范措施 |
4.1.2 管线跨越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 |
4.2 环境敏感区管道风险防范措施 |
4.3 应急物资配备情况 |
4.4 风险防范规章制度 |
4.4.1 厂级管道管理办法 |
4.4.2 作业区级管道运行管理办法 |
4.4.3 井区级管道管理运行管理办法 |
4.4.4 管线维护管理规定 |
4.4.5 巡线管理规定 |
4.4.6 扫线解堵作业管理规定 |
4.5 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 |
4.5.1 应急预案 |
4.5.2 应急演练 |
5 典型事故及风险应急处理措施 |
5.1 污染事故调查 |
5.2 典型事故分析 |
5.2.1 典型事故一 |
5.2.2 典型事故二 |
5.2.3 典型事故三 |
5.2.4 典型事故四 |
5.3 环境风险措施有效性评估 |
5.4 环境风险防范改进措施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庆咸长输管道风险评价及防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原油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的意义 |
1.1.2 原油长输管道运营的安全性 |
1.1.3 原油长距离管线运作的费用 |
1.2 原油管道风险评估方法综述 |
1.2.1 原油管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原油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原油管道风险评估的作用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原油长输管道风险评估体系 |
2.1 原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 |
2.2 现役原油管道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 |
2.3 原油长输管道风险评估的概念 |
2.3.1 风险 |
2.3.2 风险评估 |
本章小结 |
3 原油长输管道指数风险评估法 |
3.1 指数法的基本假设 |
3.2 指数法风险评估的步骤 |
3.3 指数法的工作流程 |
3.4 指数法的评分标准 |
3.4.1 第三方破坏因素 |
3.4.2 腐蚀破坏因素 |
3.4.3 设计的因素 |
3.4.4 误操作因素 |
4 指数法应用实例 |
4.1 项目说明 |
4.1.1 项目建设规模 |
4.1.2 管道情况 |
4.2 第三方破坏因素评估 |
4.3 腐蚀因素评分 |
4.4 设计因素评分 |
4.5 误操作因素评分 |
4.6 安全对策措施 |
本章小结 |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管道风险评估 |
5.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5.2 原油管道灾害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 |
5.3 原油管道风险因素模糊矩阵 |
5.4 原油管道风险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
5.4.1 风险因素相对权重向量计算 |
5.4.2 风险可能度矩阵求解 |
5.4.3 风险因素权重总排序 |
5.5 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风险定量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3.2 风险决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3S_BN理论的管道第三方破坏风险源辨识 |
2.1 引言 |
2.23 S_BN理论体系及适用范围 |
2.2.1 事故规律统计分析 |
2.2.2 事故场景理论 |
2.2.3 安全屏障理论 |
2.3 管道第三方破坏贝叶斯风险源辨识模型 |
2.3.1 节点定义 |
2.3.2 案例分析 |
2.3.3 结果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道第三方非故意破坏定量风险评估 |
3.1 引言 |
3.2 贝叶斯推理机制 |
3.3 条件概率表建立方法 |
3.4 案例分析 |
3.4.1 贝叶斯定量评估优化模型 |
3.4.2 建立条件概率表 |
3.4.3 事故案例分析 |
3.4.4 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管道第三方故意破坏贝叶斯-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分析 |
4.1 引言 |
4.2 博弈理论简介 |
4.2.1 博弈模型构成 |
4.2.2 博弈模型分类 |
4.3 贝叶斯-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
4.3.1 参与者类型 |
4.3.2 策略集 |
4.3.3 支付函数 |
4.3.4 强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
4.3.5 贝叶斯-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
4.4 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限理性条件下的管道第三方故意破坏演化博弈分析 |
5.1 引言 |
5.2 演化博弈分析法 |
5.3 基于心智模型的演化均衡解 |
5.3.1 模型假设及收益矩阵分析 |
5.3.2 心智模型解 |
5.4 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均衡解 |
5.4.1 模型假设前提 |
5.4.2 收益矩阵解释 |
5.4.3 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5.5 结果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国内外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事故数据统计 |
附录 B 国内某管道工程事故案例统计 |
附录 C 管道第三方破坏专家判断条件概率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穿越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流冲击管道的力学研究现状 |
1.2.2 水流冲击管道的评估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现状 |
2.1 工程河段河道概况 |
2.2 气象、水文、泥沙特征 |
2.3 地质条件 |
2.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
2.4.1 河道演变冲刷 |
2.4.2 一般冲刷计算 |
2.4.3 局部冲刷计算 |
2.4.4 冲刷成果 |
第3章 穿越水域悬空段力学分析 |
3.1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管段形成机理 |
3.1.1 河床地形影响 |
3.1.2 输气管道应力集中 |
3.1.3 水流冲击作用 |
3.1.4 其他 |
3.2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管段受力分析 |
3.2.1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段静载荷 |
3.2.2 水流横向作用载荷 |
3.3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段力学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穿越水域悬空段数值模拟 |
4.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4.2 SPH和FEM耦合算法 |
4.2.1 SPH法的基本思想 |
4.2.2 SPH方法基本原理 |
4.2.3 SPH和FEM耦合 |
4.3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段有限元模型 |
4.3.1 土体材料模型 |
4.3.2 管道材料模型 |
4.3.3 水的材料模型及参数 |
4.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4 穿越水域悬空段动力学分析 |
4.4.1 数值模拟结果 |
4.4.2 计算结果的验证 |
4.5 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段失效判据 |
4.5.1 基于应力理论的失效判断依据 |
4.5.2 基于应变理论的失效判断依据 |
4.5.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因素对水流冲击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5.1 悬空长度变化对穿越水域悬空段应力的影响 |
5.2 不同水流速度对穿越水域悬空段应力的影响 |
5.3 不同内压对穿越水域悬空段应力的影响 |
5.4 不同管道壁厚对穿越水域悬空段应力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穿越水域悬空段防护措施及建议 |
6.1 管道状况的检测 |
6.2 水域河床演变规律的掌握 |
6.3 相关防护措施 |
6.3.1 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分析 |
6.3.2 直接型防护措施 |
6.3.3 间接型防护措施 |
6.4 石亭江段输气管道防护措施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基于管道单元识别的城镇燃气管网失效及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镇燃气管道失效数据库以及管道单元的建立 |
2.1 国内外油气管道事故统计 |
2.1.1 国外油气管道事故统计 |
2.1.2 国内油气管道事故统计 |
2.2 管道危害因素分类以及管道失效数据库模型的建立 |
2.2.1 管道危害因素分类 |
2.2.2 管道失效数据库模型 |
2.3 城镇燃气管道的管段划分 |
2.3.1 燃气管道划分的原则 |
2.3.2 城镇燃气管道的划分方法 |
2.4 城镇燃气管道管段单元的识别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燃气管线失效概率评估 |
3.1 失效概率模型 |
3.1.1 评估模型 |
3.1.2 基本失效概率评估模型 |
3.1.3 修正因子评估模型 |
3.2 基本失效概率 |
3.3 失效概率修正因子 |
3.3.1 修正因子指标体系 |
3.3.2 修正因子分类 |
3.3.3 修正因子取值及权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燃气管线的风险分级与风险评价 |
4.1 失效后果评估 |
4.1.1 介质危害性 |
4.1.2 泄漏量 |
4.1.3 扩散 |
4.1.4 危害受体 |
4.2 风险分级 |
4.2.1 分级方法 |
4.2.2 定量风险评价矩阵 |
4.3 风险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镇燃气管线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 |
5.1 燃气管道隐患排查 |
5.1.1 事故隐患的定义与分级 |
5.1.2 隐患排查、上报及治理 |
5.2 风险管控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城镇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示范 |
6.1 项目简介 |
6.2 管线分段结果 |
6.3 失效概率评估 |
6.3.1 基本失效概率 |
6.3.2 修正因子指标 |
6.3.3 失效概率评估结果 |
6.4 失效后果评估 |
6.4.1 失效后果评分 |
6.4.2 失效后果评估结果 |
6.5 风险评价结果 |
6.5.1 风险评价结果汇总 |
6.5.2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6.6 风险管控措施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次高压A线各管段修正因子计算结果汇总 |
附录B 管道失效后果评估结果汇总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东黄线输油管道SCT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SCT检测技术的东黄线检测方法 |
2.1 SCT检测技术介绍 |
2.2 东黄线概况 |
2.2.1 东黄线基本情况 |
2.2.2 检测区段基本情况 |
2.3 东黄线检测技术方法 |
2.3.1 管道踏勘 |
2.3.2 管道定位 |
2.3.3 管道路由障碍的清除 |
2.3.4 管道地面磁信号信息搜取 |
2.3.5 特殊管段检测技术方法 |
第三章 东黄线SCT检测结果及验证 |
3.1 数据异常等级分析 |
3.2 青岛站检测结果及验证 |
3.2.1 青岛站检测结果 |
3.2.2 青岛站验证情况 |
3.3 昌邑站检测结果及验证 |
3.3.1 昌邑站检测结果 |
3.3.2 昌邑站验证情况 |
3.4 寿光站检测结果及验证 |
3.4.1 寿光站检测结果 |
3.4.2 寿光站验证情况 |
3.5 东黄线检测结果及验证汇总分析 |
第四章 SCT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 |
4.1 东黄线异常点单位公里分布数量数据分析 |
4.1.1 1 级异常点单位公里分布数量分析 |
4.1.2 2 级异常点单位公里分布数量分析 |
4.1.3 3 级异常点单位公里分布数量分析 |
4.2 基于SCT检验结果的管道安全运行年限分析 |
4.2.1 管道安全运行年限分析 |
4.2.2 管道检测维修周期的确定 |
4.3 基于SCT检验结果的管道异常点信息档案 |
4.4 基于管道异常点信息档案的维修方法 |
4.4.1 1 级异常点维修方法 |
4.4.2 2 级异常点维修方法 |
4.5 基于数据分析的处置响应 |
4.5.1 土质问题 |
4.5.2 物理原因 |
4.5.3 周边环境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穿越河流输油管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现状 |
2 穿越河流输油管施工中常见风险因素 |
3 风险评估在穿越河流的输油管施工中的应用 |
4 结语 |
(10)关于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概述 |
2 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 |
2.1 第三方破坏评估 |
2.2 腐蚀破坏评估 |
3 结语 |
四、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南地区中高压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分析与对策研究[D]. 赵梦杰. 常州大学, 2021(01)
- [2]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风险识别及管控[D]. 赵建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3]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D]. 班杨.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4]庆咸长输管道风险评价及防护措施研究[D]. 王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5]油气管道第三方破坏风险定量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D]. 郭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6]穿越石亭江段输气管道安全评估[D]. 钟山.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7]基于管道单元识别的城镇燃气管网失效及风险管理研究[D]. 马鑫龙. 天津大学, 2018(06)
- [8]东黄线输油管道SCT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 李志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9]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的风险评估[J]. 张旭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6)
- [10]关于大中型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风险评估分析[J]. 郭智. 化工管理,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