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5例早孕合并高雄激素血症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冯智慧[1](2021)在《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BMI和T、LH、FSH、LH/FSH、SHBG、FINS、PRL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月经情况及中医证候、减轻高雄体征、调整激素水平、降低副反应等方面的优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探讨:经检索文献,总结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并探讨补肾化痰汤组方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共纳入64例,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研究者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补肾化痰汤及达英-35治疗,对照组口服达英-35,各干预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经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停药3个月期间月经来潮次数。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多毛及痤疮情况、身高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指标(T、LH、FSH、LH/FSH、SHBG、FINS、PRL)、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指标及随访情况等,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年龄、BMI、月经周期、月经情况评分、高雄症状评分、症状总分、中医证候评分、激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总疗效: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1),提示试验组疗效更佳。(3)月经情况:两组均可改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643、0.442、0.200、0.124),提示两组改善月经方面疗效相当。(4)高雄体征:两组均可降低多毛、痤疮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492、0.226),提示两组在改善高雄体征上疗效相当。(5)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911),说明两组降低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相当。(6)中医证候疗效率: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3),即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率较对照组更佳。(7)身高体重指数(BMI):两组治疗后BMI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4),说明两组降低BMI方面疗效相当。(8)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后血清T、LH、LH/FSH、FINS、PRL下降,FSH、SHBG升高,试验组降低T(P=0.023)、LH/FSH(P=0.002)疗效更优,两组在降低LH、FINS、PRL及升高FSH、SHBG方面疗效相当(P>0.05)。(9)随访:两组分别随访观察3个月,试验组月经来潮率90.00%,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高雄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下调BMI水平,降低T、LH、LH/FSH、FINS、PRL,升高FSH、SHBG值,其在总体疗效及降低血清T、LH/FSH方面优于单用达英-35组,具有远期疗效,无不良药物反应。因此认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临床有效,其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整激素水平,安全性高,故临床上可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案,从肾虚痰湿证的角度治疗本病。
董灵丽[2](2021)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50)和克罗米芬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5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BMI、FPG、FINS、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促排卵时间、成熟卵泡个数、排卵、妊娠、早孕流产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I、FPG、FINS降低幅度、内膜厚度增厚幅度均显着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H、FSH、T、DHEAS、LH/FSH降低幅度、E2、SHBG水平升高幅度均显着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成熟卵泡个数显着多于单独治疗组(P<0.05),但两组患者促排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妊娠率为50.00%(25/50),显着高于单独治疗组的20.00%(10/50)(P<0.05),早孕流产率为0,显着低于单独治疗组的8.00%(4/50)(P<0.05),但两组患者排卵率比较[84.00%(42/50)、80.00%(4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克罗米芬单独治疗好。
何品豪[3](2020)在《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脾肾阳虚痰湿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对该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月经周期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的影响,验证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和研究扩展新的方案和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筛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脾肾阳虚痰湿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共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西药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月经周期、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情况,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9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能通过降低空腹胰岛素,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改善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疗效无明显差别;(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L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能降低血清激素L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并且主要是通过降低LH水平,从而改善LH/FSH比值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激素L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L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5)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过敏,治疗后心电图无异常,检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均正常。结论: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安全性佳,在临床综合疗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方面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疗效相当。而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L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方面,优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邸彗芳[4](2020)在《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以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为主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以育龄期女性为主,病因多样,与遗传易感性、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炎症刺激等有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MH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以提示PCOS的严重程度,因此可以作为PCOS的疗效指标。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以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性腺激素、AMH、糖代谢、脂代谢、卵巢体积、中医症状、痤疮、多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以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综合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方法,积累遣方用药灵活变化的经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拟定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标准,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并予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BMI、性激素、AMH、糖代谢、脂代谢、卵巢体积、中医症状、痤疮、多毛等指标,统计评估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评估并总结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36例PCOS患者平均年龄为29.39岁,其中25-30岁的患者最多,有21人(58.3%);其次为31-35岁的较多,有11人(30.5%);其中25-32岁患者占大多数,有30人(83.3%),以育龄期女性为主。2.36 例 PCOS 患者 BMI 平均值为 25.68kg/m2;≤23.9kg/m2有 16 人(44.5%);24-30kg/m2有 13 人(36.1%);≥30kg/m2有 7 人(19.4%)。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7.2%。4.PCOS患者经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后BMI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LH、T、E2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对LH/FSH的比值亦有降低作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H、PRL无明显变化。血清AMH水平降低,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糖代谢指标FPG、FIN、HOMA-IR的数值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脂代谢水平HDL较治疗前升高,LDL较治疗前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G、TC无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卵巢体积治疗后显着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显着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7.2%。痤疮、多毛情况显着改善,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显着降低PCOS患者的BMI值,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AMH值,改善患者糖代谢、脂代谢情况,降低增大的卵巢体积,改善PCOS患者卵巢多囊样改变的状况,改善中医症状、痤疮、多毛的情况,恢复排卵及月经情况的同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王胜男[5](2020)在《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NC21-OHD)与具有高雄激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相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重叠且二者均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所以NC21-OHD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PCOS,导致长期进行无效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对比临床已确诊的31例NC21-OHD和29例具有高雄激素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为两种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31例女性NC21-OHD患者以及同期就诊于我科随机抽取的29例具有高雄激素的PCOS患者。2.方法2.1收集患者血清电解质、血脂、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检测结果,并计算体重指数(BMI)、LH/FSH、游离睾酮指数(FAI)、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收集1日法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AST)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17-羟孕酮(17-OHP)、孕酮(P)、总睾酮(T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D)的检测结果,计算各项指标下降的百分比,作为其被抑制率。对于FSH、LH、P、TT、PRL、DHEAS、AD、17-OHP等指标的检测均在患者自然月经周期的第2-4日或35天以上未来月经任意一天抽取晨8:00空腹外周静脉血。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子宫附件超声、肝脏超声及肾上腺增强CT的检查结果以及曾进行基因检测的25例NC21-OHD女性患者的CYP21A2基因的突变情况。2.2对比NC21-OHD组与PCOS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激素水平及其相关代谢指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于此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2.3采用SPSS 22.0和MedCalc v19.0.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COS组患者身高和卵巢多囊样变(PCO)发生率显着高于NC21-OHD组(P<0.05),NC21-OHD组患者肾上腺增生发生率显着高于PCOS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钾、血钠以及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的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NC21-OHD组患者阴蒂轻度肥大者12例(38.71%),PCOS组患者此特征不明显。2.NC21-OHD组患者ACTH、17-OHP、AD、P、TT、PRL水平显着高于PCOS组(P<0.05);PCOS组患者LH、LH/FSH水平显着高于NC21-OHD组(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0.959、0.848、0.917、0.786、0.686、0.843、0.867,通过对 AUC进行比较,发现 17-OHP 与P、LH/FSH三者之间的AUC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其显着大于其余指标的AUC(P<0.05)。根据Youden指数计算出17-OHP、P以及LH/FSH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3.34ng/ml(敏感度89.7%,特异度93.1%)、0.64ng/ml(敏感度90.0%,特异度75.9%)和1.25(敏感度85.7%,特异度85.7%)。对NC21-OHD组患者的 17-OHP与P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LH/FSH与17-OHP、P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3.对比两组患者1日法中剂量DAST,NC21-OHD组患者17-OHP、AD、TT和P抑制率显着高于PCOS组(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AUC分别为0.996、0.972、0.960和0.873。对 17-OHP、AD、TT和P抑制率的AUC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Youden指数计算出其抑制率最佳切点值分别为73.5%(敏感度95.2%,特异度100.0%)、55.5%(敏感度100.0%,特异度88.9%)、61.4%(敏感度84.2%,特异度 100.0%)、54.2%(敏感度85.0%,特异度80.0%)。4.两组患者超重或肥胖、血糖异常升高、高脂血症、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IR、GAUC、IAUC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NC21-OHD组患者的HOMA-IR与BMI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NC21-OHD组患者的TT与HOMA-IR、BMI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PCOS组患者的HOMA-IR与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PCOS组患者的TT与TG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PCOS组患者的TT与HOMA-IR、BMI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6.25例NC21-OHD患者进行CYP21A2基因检测,20.0%(5/25)患者为纯合子突变,80.0%(20/25)患者为复合杂合子突变。在50个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7种突变,其中以c.518T>A(p.I173N)(12/50,24.00%)和c.844G>T(p.V282L)(11/50,22.00%)突变类型最常见。结论:1.对于临床上反复查卵泡期血清P水平均高于卵泡期上限且LH/FSH无明显升高的具有高雄激素的多囊卵巢患者,要考虑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可能,如加测卵泡期17-OHP高,高度提示NC21-OHD的可能。2.在单凭17-OHP、P以及LH/FSH无法鉴别NC21-OHD与具有高雄激素的PCOS,又无条件进行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可应用1日法中剂量DAST进行二者的鉴别。
石天昱[6](2020)在《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主要观察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中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更多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按相应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妇科门诊确诊的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对照组(卡双平)两组,每组各32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在减重的基础上予卡双平15mg:500mg Bi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右归丸150ml Bi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3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月后查肝、肾功能,3个月后整体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评分、多毛及痤疮评分、体重指数、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水平等方面变化情况,评估上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并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体重、BMI、月经评分、痤疮评分、性激素水平(LH、T、LH/FSH)、FPG、FINS、HOMA-IR、血脂水平(TC、TG、LDL-C)均明显下降,FSH、HDL-C水平升高,有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月经评分、体重、BMI、性激素水平(LH、T、LH/FSH)、FINS、HOMA-IR、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HDL-C水平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余无显着性差异(P>0.05)。3.组间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积分、体重、BMI、月经评分及单项积分、痤疮评分、性激素水平(LH、T、LH/FSH、FSH)、FINS、HOMA-IR、血脂水平(TC、TG、LDL-C、HDL-C)方面均有显着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未见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调节性激素水平及糖脂代谢,显着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图0幅;表12个;参108篇。
邓海灵[7](2020)在《针药结合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对比研究,观察运用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后各项性激素水平、HOMA-IR指数、血脂等的变化情况,探讨切脉针灸联合中药对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治疗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妇科、生殖科和针灸科门诊因“PCOS-IR”就诊并采用针药结合、单纯切脉针灸、单纯中药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118例,其中针药结合组30例,单纯切脉针灸组30例,单纯中药组30例,二甲双胍组28例,上述各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收集PCOS-IR患者治疗前后的年龄、身高、体重、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性激素FSH、LH、T值、计算HOMA-IR指数等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建立数据库,所得数据采用SPA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数据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皮尔逊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M(P25~P75)描述;符合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的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步探讨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PCOS-IR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各项性激素情况,治疗后,二甲双胍组和中药组均可改善LH、FSH和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R情况,针药结合组和二甲双胍组均可改善患者IR情况,HOMA-IR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结合组在改善IR方面与二甲双胍组疗效相当。3.血脂代谢改善情况,HDL-C四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前后比较,针药结合组、切脉针灸组、中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想当。结论:本研究提示针药结合治疗PCOS-IR患者安全有效,在改善IR方面,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
赵欣[8](2020)在《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性激素与胰岛素水平的对比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在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性激素与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探讨两种类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认识和治疗PCO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相关标准,拟定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表,收集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与吴克明教授门诊的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专用的数据库,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120例PCOS患者,肥胖组60例,非肥胖组60例。两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质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15例(25.00%)、平和质11例(18.33%)、湿热质8例(13.33%)、气郁质8例(13.33%)、阳虚质6例(10.00%)、气虚质4例(6.66%)、阴虚质4例(6.66%)、血瘀质2例(3.33%)、特禀质2例(3.33%)。非肥胖组体质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15例(25.00%)、湿热质10例(16.66%)、气郁质10例(16.66%)、阳虚质7例(11.66%)、痰湿质6例(10.00%)、阴虚质5例(8.33%)、血瘀质4例(6.66%)、气虚质2例(3.33%)、特禀质1例(1.66%)。(2)120例患者中多毛18例,痤疮57例。肥胖组多毛10例,多毛评分平均分3.00±2.28分;非肥胖组多毛8例,多毛评分平均分2.85±2.28分。肥胖组痤疮24例,痤疮评分平均分1.61±0.73分;非肥胖组痤疮33例,痤疮评分平均分1.33±0.48分。两组痤疮、多毛分布及多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痤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0例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97例,高雄激素血症62例,高雄合并高胰岛素血症48例。两组高胰岛素血症分布与四个时段胰岛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雄激素血症与高雄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LH、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SH、T、F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年龄、初潮年龄、月经紊乱病程、睡眠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本次调研12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PCOS患者9种中医体质好发于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肥胖患者好发于痰湿质,非肥胖患者好发于平和质。(2)肥胖型PCOS患者LH、LH/FSH水平低于非肥胖型PCOS患者。(3)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及程度高于非肥胖型PCOS患者。(4)肥胖型PCOS患者痤疮严重程度高于非肥胖型PCOS患者。
汪乔[9](2019)在《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评估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了86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序列表随机分为真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各43例。两组患者选取相同腧穴,真针刺组采用真针刺治疗,安慰针刺组采用安慰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两次,并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妊娠率、排卵率、PCOS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结果:1.试验期间真针刺组总的妊娠率为31%,明显优于安慰针刺组(16%)(P=0.015)。治疗期间真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24%和1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3);随访期间真针刺组妊娠率为33%,明显优于安慰针刺组(8%)(P=0.036)。2.真针刺组患者的排卵率(56%)优于安慰针刺组(46%)(P=0.046);3.真针刺组治疗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综合疗效中痊愈和显效率达56.1%,明显高于安慰针刺组(18.4%)(P=0.01);4.两组的PCOS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真针刺组P=0.000004,安慰针刺组P=0.000016),真针刺组较安慰针刺组更优(P=0.038);5.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真针刺组P=0.000002,安慰针刺组P=0.0000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35);6.激素水平方面,真针刺组的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LH/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25、0.032、0.000002、0.04);安慰针刺组仅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24),但两组组间对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225);7.真针刺组在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安慰针刺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增加患者的排卵率,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征评分,降低雄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雌激素水平,但仍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疗效以及作用机制。
凯心[10](2019)在《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disc、VIP、Wan 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以电子数据库的建库之日期到2019年4月,共获得文献1383篇。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08篇。使用《评价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运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分析和总结对治疗PCOS的文献,了解PCOS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则;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于中医药治疗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共纳入108篇,具体结果如下:(1)文献质量:使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45%文献明确提出了随机分类方法,所纳入文献均未明确提到使用随机方案的隐藏方式,仅有3%文献明确提及盲法的使用,5%提及结局数据的完整性,所纳入文献均未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偏倚。(2)Meta分析结果:1)中药VS西药:(1)补肾活血法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排卵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2)补肾疏肝法显着改善血清LH/FSH、T水平,但在改善血清L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3)补肾化痰法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血清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2)中西药结合VS西药:(1)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血清LH/FS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2)补肾疏肝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T水平,但在改善月经情况、血清LH、LH/FSH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3)补肾健脾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血清T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4)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5)补肾化痰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月经改善情况、血清LH、T水平。(6)补肾调经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血清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7)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LH/FSH、T水平。(3)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表示偏倚情况,可见点状分布对称性不强,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通过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单纯使用中药还是中西药结合使用,对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月经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文献的质量普遍较低,而且所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会导致对中医药治疗PCOS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PCOS的临床试验尚需进一步提高的研究质量。
二、25例早孕合并高雄激素血症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例早孕合并高雄激素血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PCOS的发病因素 |
2.3 诊断标准演变 |
2.4 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病机制 |
2.5 治疗方法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与观测时间点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结果 |
3.1 一般资料评估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随访情况 |
3.5 脱落病例说明 |
4. 结果与结论 |
4.1 结果 |
4.2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研究意义 |
1.2 “肾虚痰湿”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关联 |
1.3 “补肾燥湿化痰法”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依据 |
1.4 “达英-35”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2. 中药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1 组方意义 |
2.2 常用药对分析 |
2.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 |
3.1 对月经影响的疗效分析 |
3.2 对多毛、痤疮的影响分析 |
3.3 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
3.4 对身高体重指数的影响分析 |
3.5 对激素影响的分析 |
4. 本课题的创新点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单独治疗组 |
1.2.2 联合治疗组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FPG、FINS、内膜厚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促排卵时间、成熟卵泡个数比较 |
2.4 两组患者排卵、妊娠、早孕流产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临床观察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7 质量控制标准及依从性的保证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
2.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
2.2.3 疗程 |
2.2.4 注意事项 |
2.2.5 研究过程 |
2.3 观察时点及指标 |
2.3.1 观察时点 |
2.3.2 安全性观察 |
2.3.3 疗效性观察指标 |
3 疗效判定标准 |
3.1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3.2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 |
4 统计方法 |
5 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1.1 完成病例的年龄分布比较 |
5.1.2 完成病例的病程分布比较 |
5.1.3 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情况 |
5.1.4 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清激素LH、FS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的比较情况 |
5.1.5 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比较 |
6 临床疗效结果 |
6.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6.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激素LH、FSH、T值和LH/FSH比值水平的比较情况 |
6.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情况 |
6.5 安全性分析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论述 |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 |
1.1.1 肾虚 |
1.1.2 肝郁 |
1.1.3 脾虚 |
1.1.4 痰湿 |
1.2 中医中药治疗 |
1.2.1 从肾论治 |
1.2.2 从肝论治 |
1.2.3 从脾论治 |
1.3 针灸、穴位埋线治疗 |
1.4 中西医联合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
2.1 病因病机 |
2.1.1 胰岛素抵抗是PCOS重要的病理改变 |
2.1.2 胰岛素抵抗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机制 |
2.2 治疗 |
2.2.1 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 |
2.2.2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
2.2.3 阿卡波糖 |
2.2.4 奥曲肽 |
2.2.5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2.2.6 生活方式干预 |
第三部分 讨论 |
3 本课题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应用机理的探讨 |
3.1 立题依据 |
3.2 立法依据 |
3.2.1 脾肾阳虚痰湿型青春期PCOS伴 IR的重要病机 |
3.2.2 结合周期,分期论治 |
3.3 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方药分析 |
3.4 现代药理研究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表 |
综述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
1.病因 |
2.发病机制 |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与AMH的相关性 |
4.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5 诊断标准 |
6.治疗 |
7.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病因病机 |
2.治疗 |
3.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AMH的影响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终止和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收集方法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3.统计方法 |
结果 |
1.患者一般情况统计结果 |
2.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
3.安全性观察 |
4.结论 |
讨论 |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
2.治法及方药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 |
4.现代药理学研究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病例选择 |
1.2 研究方法 |
1.2.1 实验用药与规格 |
1.2.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3.1 安全性观测 |
1.3.2 疗效性观测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方法 |
1.6 研究结果 |
1.6.1 一般资料分析 |
1.6.2 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
1.6.3 两组治疗前后月经评分比较 |
1.6.4 两组治疗前后多毛、痤疮积分比较 |
1.6.5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 |
1.6.6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1.6.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FINS及 HOMA-IR比较 |
1.6.8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1.6.9 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价 |
1.7 讨论 |
1.7.1 PCOS的病因病机 |
1.7.2 治法探究 |
1.7.3 药物分析 |
1.7.4 研究结果分析 |
1.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
综述一 PCO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PCOS的中医病名 |
2.2 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1 古代医家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2 现代医家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PCOS的中医证型分布 |
2.4 PCOS的中医药治疗 |
2.4.1 辨证论治 |
2.4.2 中药周期治疗 |
2.4.3 古方治疗 |
2.4.4 其他疗法 |
综述二 PCOS的西医研究进展 |
2.5 PCOS-IR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2.5.1 PCOS-IR的病因 |
2.5.2 PCOS-IR的病理生理 |
2.6 PCOS-IR的评估 |
2.7 PCOS-IR的治疗 |
2.7.1 运动饮食疗法 |
2.7.2 西药治疗 |
2.8 PCOS的并发症及预防和治疗 |
2.9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
附录 B 多毛评分标准 |
附录 C 痤疮评分标准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针药结合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伴不孕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一) PCOS发病机制 |
(二) IR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三) PCOS与不孕的机制 |
(四)PCOS的西医治疗研究 |
二、祖国医学对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一) 病名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不孕的中医渊源 |
(四) 中医药治疗研究 |
第二章 回顾性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治疗方法 |
(七) 观察指标 |
(八) 回顾性研究病历资料表(见附录1) |
(九) 统计方法 |
(十) 安全性评估 |
二、研究结果 |
(一) 治疗前各项资料的统计学情况 |
(二) 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 |
(三)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一、立题依据 |
(一) 胰岛素抵抗是PCOS发病之关键 |
(二) 脾虚痰湿是PCOS-IR发病的中医关键病机 |
(三) 治法当以健脾化湿,祛瘀通经为主 |
二、方药分析 |
三、切脉针灸穴位的选穴依据和作用机理 |
(一) 理论溯源 |
(二) 切脉辨阴阳 |
(三) 取穴原则 |
(四) 补泄原则 |
(五) 疗效评价 |
(六) 穴位分析 |
四、二甲双胍疗效机理 |
五、临床观察疗效分析 |
(一)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二) 四组方案治疗PCOS-IR疗效分析 |
结语 |
—、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性激素与胰岛素水平的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表的设计与内容 |
3.2 调查方式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情况分布比较 |
4.2 内分泌激素分布比较 |
4.3 中医体质分布 |
5 讨论 |
5.1 PCOS患者年龄的分布讨论 |
5.2 PCOS患者初潮年龄、月经紊乱情况的分布讨论 |
5.3 PCOS患者多毛、痤疮的分布及评分分布讨论 |
5.4 PCOS患者睡眠、饮食、运动情况的分布讨论 |
5.5 PCOS患者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分布讨论 |
5.6 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性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分布讨论 |
5.7 PCOS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讨论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临床资料 |
1.样本量估算 |
2.伦理审查和病例来源 |
3.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4.纳入标准 |
5.排除标准 |
6.试验病例的终止 |
7.病例的脱离标准、中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
7.1 脱落标准 |
7.2 中止标准 |
7.3 脱落、中止的处理原则 |
二、研究方案 |
1.随机和盲法 |
2.针具设备 |
3.干预方法 |
4.观察指标 |
4.1 基础资料 |
4.2 疗效性指标 |
5.临床疗效评价 |
5.1 疗效评定方法 |
5.2 疗效评定标准 |
6.安全性评价 |
7.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
8.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妊娠率 |
3.排卵率 |
4.PCOS评分 |
5.中医证候评分 |
6.性激素水平 |
7.胰岛素抵抗指数 |
8.综合疗效评分 |
9.安全性情况 |
四、讨论 |
1.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西医研究近况 |
1.1 概念 |
1.2 流行病学特点 |
1.3 病因 |
1.4 发病机制 |
1.5 西医治疗 |
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近况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2.3 中医疗法 |
3.讨论与分析 |
3.1 立论依据 |
3.2 疗效分析和作用机理探讨 |
3.3 存在问题和展望 |
五、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综述 1: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致不孕症的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 2: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临床试验CRF表 |
(10)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文献检索 |
1.1 提出检索问题 |
1.2 制定检索策略 |
1.3 选择检索的方式 |
1.4 文献筛选 |
1.4.1 研究文献纳入标准 |
1.4.2 研究文献排除标准 |
2.资料提取 |
3.文献质量评价 |
4.统计分析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1.一般性结果 |
1.1 文献检索结果 |
1.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
1.3 纳入文献的疾病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 |
1.4 试验设计 |
1.5 试验结果 |
2.文献质量评价 |
3.研究文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 |
3.1 辨证分型 |
3.2 中医治则 |
4.Meta分析结果 |
4.1 中药与西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结果分析 |
4.1.1 中药VS西药 |
4.1.2 中西药结合VS西药 |
4.2 不同中医治疗方法与西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结果分析 |
4.2.1 中药VS西药 |
4.2.1.1 补肾活血法 VS 西药 |
4.2.1.2 补肾疏肝法 VS 西药 |
4.2.1.3 补肾化痰法 VS 西药 |
4.2.2 中西药结合VS西药 |
4.2.2.1 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2 补肾疏肝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3 补肾健脾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4 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5 补肾化痰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6 补肾调经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4.2.2.7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
5.敏感性分析 |
6.发表偏倚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评价表 |
附录3 .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 |
四、25例早孕合并高雄激素血症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智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J]. 董灵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6)
- [3]补肾健脾化痰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 何品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郭志强教授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邸彗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分析[D]. 王胜男. 郑州大学, 2020(02)
- [6]右归丸加减联合卡双平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 石天昱.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针药结合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回顾性研究[D]. 邓海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性激素与胰岛素水平的对比性研究[D]. 赵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D]. 汪乔.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凯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达英-35论文;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论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论文; 排卵过程论文; 激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