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陶瓷铜红釉色的自然美(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慧[1](2020)在《现代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插花艺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插花艺术在新形势下有了许多新的内容,因此作为插花艺术物质载体的陶瓷花器,也应该伴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而陶瓷成型之前就是泥土,取材自然,与花材结合再合适不过。在物质文明逐渐提高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借助陶瓷花器与花材来美化环境和放松心情。现代设计日趋多元化,而造物本就是为人所设计的,所以现代的设计思潮普遍趋向于注重人们内部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情感化设计。在情感化设计中,趣味性设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趣味性设计重视使用者的内心感受,让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并感到愉悦。本文在谈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主要从四个部分来说明。首先从中国花卉文化与插花艺术发展着手,再引出现代陶瓷花器设计着重的四个方面,接着论述现代陶瓷花器趣味性设计的必要,最后再说明陶瓷花器趣味性设计中的审美性。让人们更加了解趣味性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让陶瓷花器走近人们的生活,同时得到更好的发展。
蒋妍捷[2](2020)在《基于扎根与可供性理论的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加非遗对人们的吸引力,拓展非遗在现代环境中发展的空间。现有关于长沙窑的研究主要以长沙窑历史、艺术特征、工艺、造型、外销史为主,缺少运用专门的研究理论,将其与产品设计进行结合。灯具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将文化内涵赋予产品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本文为促进非遗文化融于现代产品设计,基于扎根理论对长沙窑进行定性分析,精准化分析长沙窑特色;运用可供性理论对现代灯具设计进行设计分析。最后,综合两种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框架,并进行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实践验证。第一章笔者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创新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论述;第二章笔者分别对长沙窑艺术特征和现代灯具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并确定设计实践部分的灯具类别为:床头灯、落地灯、吊灯、壁灯以及多功能夜灯;第三章笔者主要对扎根理论进行基础研究,总结扎根理论与设计的联系。扎根于长沙窑所在地,对铜官古镇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商铺、采访长沙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收集图片及录音资料,并将录音信息转化成文字,运用扎根理论工作原理对前期收集的技术性文献(论文、专着)及非技术性文献(田野观察记录、访谈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形成新的概念与理论模型;第四章笔者主要对可供性理论进行基础研究,分析可供性理论与设计的联系。通过可供性案例分析,运用可供性理论概念分析设计师-灯具-用户之间的关系,得出可供性与灯具设计的关联点,并分析可供性与长沙窑的关联;第五章笔者集成两个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框架。根据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框架的研究内容总结长沙窑特色灯具的设计要求与建议,最后进行设计实践验证。本文综合了扎根理论和可供性理论各自的特点和优点,运用扎根理论对长沙窑进行精准化分析,运用可供性理论分析现代灯具设计的可供性。最后形成了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框架,可以用于传统窑口的陶瓷进行现代陶瓷灯具的创新设计,并且提高了设计的精准性和效率,将扎根与可供性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非遗手工艺的现代创新设计中。
郑博雅[3](2020)在《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先秦时期记录手工业制造技术、经验和规范的科技专着《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即说明在制造器物的时候,使用不同的“美材”和“巧工”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此外在制造和劳动时,还需要选在恰当的时间,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界赋予的有利外部条件,如此产出的物件才可以称之为精良之作。1不同的时代铸就了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语言,不管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唐代越窑青釉瓷器2,还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宋代青白釉瓷器3,又或是“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明清彩瓷4,都证明了艺术发展史上不同时代阶段的审美差异性,以及颜色釉在陶瓷艺术领域有着别具一格的独特美感。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中的高温颜色釉装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利用颜色釉的纯粹美感来进行装饰,体现了高温颜色釉特殊的材质美。另一类是各种陶瓷绘画中利用高温颜色釉表现造型关系所产生的“绘画美”,其中包括了写实、写意、抽象等现代艺术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此章节中以李菊生、李强、潘文复等艺术家的高温颜色釉作品举例分析。本文在最后针对高温颜色釉与陶瓷装饰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新兴的陶艺、装置艺术与颜色釉的结合,笔者提出了对其未来发展的看法,认为今后以高温颜色釉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形式将呈现出更多、更加丰富的面貌,并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高温颜色釉艺术的发展会迈向更大的舞台。
吴秀婷[4](2019)在《探析高丽青瓷与越窑青瓷装饰方面的异同》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越窑青瓷与韩国的高丽青瓷都被世人称为"秘色瓷",但是两国的青瓷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将从装饰方面如纹饰、釉色的角度来对高丽青瓷的发展变化与越窑青瓷的装饰风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杨文君[5](2019)在《论宋代古陶瓷装饰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宋代古陶瓷为研究对象,以宋瓷的装饰为研究重点,进而透视宋代的古陶瓷装饰对我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宋瓷的造型、纹饰、釉色、烧制方式这四个维度对我国宋代古陶瓷的装饰艺术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笔者从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宋代古陶瓷装饰的发源、设计功能、意义以及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把中国宋代传统器物的装饰设计思想与现代陶艺装饰创作两者进行比较,从而引出宋瓷的材美工巧以及适时适度的朴素美学思想对我国现代陶艺创作的时代性启示。中国是公认的世界陶瓷大国,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全面发展的巅峰时期,而宋瓷的简约典雅之美正符合我国现代民众的审美标准。本论文以宋代五大名窑及着名窑系为切入点,研究得出对我国现代陶艺影响深刻的宋瓷装饰工艺,并调研剖析我国现代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特色及其发展现状,从而探索宋代陶瓷装饰与现代陶艺创作的关系,得出宋代古陶瓷装饰对现代陶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结论,最后笔者附上研究生阶段围绕对宋瓷装饰研究的实践成果。宋瓷在仿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其对自然釉色的追求、对简美造型的探索、对装饰纹样的表达、对烧制方式的改进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时代特色,这对我国现代陶艺创作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具有意义深远的启示作用。
刘琦[6](2019)在《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陶瓷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世界着名的陶瓷发源地,连英文CHINA都是陶瓷之意,中国的瓷文化享誉世界。而高温颜色釉窑变又是中国陶瓷艺术之中独树一帜的瑰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到窑变釉的独特魅力,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必要性。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如何让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下去,如何将传统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与现代化的载体相融合,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是将使高雅的艺术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环境中。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逐步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对个人生活的空间品质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软装设计正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出现的新设计学科,这种新设计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室内装饰设计,通过运用各种形态各异的设计元素来装饰室内环境,从而营造和烘托不同的空间环境所需要的精神文化氛围。本文首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研究了高温颜色釉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以及在当代颜色釉装饰运用的实际案例,最后总结和分析颜色釉窑变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设计构想。再通过对比分析,分析了国内外室内软装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优秀案例设计原则,设计元素和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法对高温颜色釉窑变作品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取出室内设计所需要的窑变肌理元素,同时对其进行重构、嫁接和再设计,来进行室内空间的软装方案设计,完成本次论题的初探。
周昌贵[7](2018)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实践的景德镇现象》文中认为景德镇作为悠久的产瓷基地,在中国陶瓷产业发展中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便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说法。当代跨行、跨业、跨国、跨民族跨文化已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景德镇作为古老的移民城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景德镇创作。景德镇特有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作坊生产模式为当代艺术实践提供得天独厚的生产创作基地,丰富的物质条件为当代中国装置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当代装置艺术创作提供了文化积淀,精细分工的生产模式为当代装置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移民城市的开发包容为当代装置艺术在景德镇发展提供可能。
邓微宾[8](2018)在《高温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研究》文中指出高温颜色釉人物画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瓷绘人物画领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丰富的色彩及艺术语言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从事相关创作活动,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尤其是色釉工艺对景漂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开辟陶瓷艺术的中国画和油画的大融合与创造,将工艺美术推向纯艺术的主流文化潮流的时代作用。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梳理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简史,归纳其装饰语言的理论基础。并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及几位相关艺术家的作品,着重从构图、色彩、造型、技法和综合装饰五个方面论述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装饰语言表现特征。最后总结了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审美价值,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一定的判断。
陈雨婷[9](2017)在《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表现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陶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釉的产生使陶瓷发生质的变化,也使陶瓷文化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而高温颜色釉作为陶瓷艺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材质与工艺而呈现出自身的特色,尤其在当代艺术表现上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加强陶瓷艺术的表现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青睐。高温颜色釉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利用,历史上主要以单一色釉装饰陶瓷,并没有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代,陶瓷艺术家突破传统思维定势,锐意创新,创造性地将高温颜色釉提升到主流地位,在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及技法上逐渐改善,促使高温颜色釉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造就了如今精彩纷呈的高温颜色釉艺术创作,并在近年来取得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本文以当代高温颜色釉(烧制1200℃以上釉色为界定范围)艺术表现语言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各陶瓷产区的典型高温颜色釉串联起来,并分别就各地发展历程进行大致的梳理,从而清晰地认识到高温颜色釉的发展状态;接着对高温颜色釉的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在色彩美、肌理美、厚润美及灵动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然后重点围绕当代高温颜色釉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语言进行细致地分析,从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及肌理语言三大角度结合当今艺术作品加以着重解读。文章的最后,针对现今高温颜色釉创作的现状提出了笔者对其未来发展的拙见,希望对今后以高温颜色釉为主体的艺术创作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并坚信高温颜色釉的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彬[10](2016)在《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与设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钧瓷是凝聚了历代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尤以神奇而独特的窑变艺术独步天下。禹州作为我国钧瓷的发源地,见证了钧瓷的辉煌、衰败和重生历程,反之,钧瓷也成为反映禹州地区社会制度、审美认知、以及现实生活的物质载体。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且生产着的高温窑变釉器,复烧和仿制只能看做是传统钧瓷工艺的延续,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传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钧瓷艺术的设计创新,禹州钧瓷产业亟需解决现代转型的难题。本文从禹州钧瓷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特色出发,首先探讨了禹州钧瓷的起源、发展、工艺流程,并从造型、窑变、工艺、内涵四个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总体的概括。然后考虑到禹州钧瓷艺术是动态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来具体分析其多样化的特征。以纵向来看,每个年代的钧瓷作品都有其独特性与时代标签;从横向看,有瓷器种类、地域、使用性质等方面差异。笔者希望通过对传统禹州钧瓷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形式的全面剖析,可以启迪当代钧瓷产品的设计创新。笔者深入到禹州钧瓷的生产前线,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分析和归纳了当下钧瓷产业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与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产品设计和系统营销两个角度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禹州钧瓷产品可以从器物造型、装饰语言、工艺技巧、使用功能和思想理念五个层面进行设计创新,强调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还要勇于革新,实现钧瓷产品的“时代化”设计;而在系统营销方面,笔者以“4Ps营销理论”为指导,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希望通过市场营销这把利器,能够有效提升禹州钧瓷产品的附加价值和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传统钧瓷行业在新时期重铸辉煌。
二、浅论陶瓷铜红釉色的自然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陶瓷铜红釉色的自然美(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1.4 研究方法 |
1.5 课题所涉及的概念界定 |
1.5.1 趣味性的概念界定 |
1.5.2 陶瓷花器趣味的概念界定 |
1.5.3 趣味性设计的概念界定 |
二、中国的花卉文化和花器的历史发展概况 |
2.1 中华民族与植物花卉文化概述 |
2.2 花器的历史发展概况 |
三、现代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 |
3.1 陶瓷花器的趣味性造型设计 |
3.2 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肌理设计 |
3.3 陶瓷花器的趣味性纹饰设计 |
3.4 陶瓷花器的趣味性釉色设计 |
四、现代陶瓷花器趣味性设计的必要性和审美性 |
4.1 现代陶瓷花器趣味性设计的必要性 |
4.2 现代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的审美性 |
五、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扎根与可供性理论的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 |
1.1.2 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
1.1.3 关于长沙窑的主要研究轨迹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5.1 论文研究方法 |
1.5.2 论文研究思路 |
2 长沙窑与现代灯具设计概述 |
2.1 长沙窑概述 |
2.1.1 长沙窑的产生与发展 |
2.1.2 长沙窑的地理位置及瓷器出土状况 |
2.2 长沙窑艺术特征分析 |
2.2.1 长沙窑釉彩艺术特征 |
2.2.2 长沙窑绘画、诗文与书法艺术特征 |
2.2.3 长沙窑造型与雕塑艺术特征 |
2.3 现代灯具的设计分析 |
2.3.1 现代灯具设计定义 |
2.3.2 现代灯具设计因素分析 |
2.3.3 现代灯具设计发展趋势 |
2.4 长沙窑与现代灯具设计关联点 |
2.5 本章小结 |
3 扎根理论与长沙窑灯具设计 |
3.1 扎根理论研究 |
3.1.1 扎根理论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
3.1.2 扎根理论的研究属性 |
3.1.3 扎根理论特征分析 |
3.1.4 扎根理论与设计的联系 |
3.1.5 扎根理论与长沙窑的关联点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长沙窑信息编码 |
3.2.1 实地调研 |
3.2.2 访谈对象及过程 |
3.2.3 三级编码 |
3.2.4 中心范畴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可供性理论与现代灯具设计及长沙窑 |
4.1 可供性理论的概念 |
4.2 可供性在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
4.3 可供性理论与设计的联系 |
4.4 可供性理论与现代灯具的关联点 |
4.5 可供性理论与长沙窑 |
4.6 本章小结 |
5 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实践 |
5.1 设计要求整合 |
5.2 设计对象与中心范畴匹配 |
5.3 设计建议 |
5.4 方案设计 |
5.4.1 设计案例一 |
5.4.2 设计案例二 |
5.5 设计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附录B (灯具室内陈设效果图)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1.3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预期成果及学术价值 |
2 高温颜色釉的装饰属性 |
2.1 高温颜色釉的色彩美 |
2.1.1 唐代的青瓷和白瓷 |
2.1.2 宋代的影青瓷 |
2.1.3 明清时期的颜色釉 |
2.1.4 二十世纪的国营瓷厂 |
2.2 高温颜色釉的肌理质感 |
3 高温颜色釉的材质表现 |
3.1 高温颜色釉的灵动之韵 |
3.2 高温颜色釉的厚润之性 |
4 当代颜色釉的艺术表现形式 |
4.1 写实语言的新融入 |
4.2 写意语言在高温颜色釉上的表现 |
4.3 抽象语言在高温颜色釉上的表现 |
5 高温颜色釉的未来发展趋势 |
5.1 颜色釉与陶艺作品的融合 |
5.2 高温颜色釉融入陶瓷装置艺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探析高丽青瓷与越窑青瓷装饰方面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高丽青瓷 |
2.1 高丽青瓷的发展 |
2.2 高丽青瓷的装饰纹饰变化 |
2.3 高丽青瓷的釉色美 |
3 越窑青瓷 |
3.1 越窑青瓷的釉色 |
3.2 越窑青瓷的纹饰 |
4 越窑青瓷与高丽青瓷的装饰艺术对比 |
4.1 越窑青瓷与高丽青瓷的纹饰对比 |
5 结语 |
(5)论宋代古陶瓷装饰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的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国际层面 |
2.国内层面 |
(三)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主要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1.实证分析法 |
2.规范分析方法 |
3.比较研究方法 |
4.其他方法 |
(五)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六)应达到的要求 |
(七)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宋代古陶瓷的窑系界定及其装饰特点 |
(一)装饰的定义及意义 |
(二)五大名窑的界定 |
1.定窑 |
2.汝窑 |
3.官窑 |
4.哥窑 |
5.钧窑 |
(三)其他特色窑系 |
1.磁州窑 |
2.建阳窑 |
3.景德镇窑 |
4.龙泉窑 |
5.耀州窑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现代陶艺影响深刻的宋瓷装饰工艺 |
(一) 宋瓷装饰工艺汇总 |
(二) 宋瓷主要纹饰题材汇总 |
(三) 宋瓷器物造型汇总——以瓷瓶为例 |
(四) 宋瓷烧制窑炉分析 |
(五)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代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特色及其发展现状 |
(一)国内现有八大陶瓷产区特色 |
1.江西景德镇千年瓷都 |
2.福建德化世界瓷都 |
3.广东潮州中国瓷都 |
4.广东佛山南国陶都 |
5.湖南醴陵五彩瓷都 |
6.山东淄博北方瓷城 |
7.河北唐山北方瓷都 |
8.江苏宜兴中国陶都 |
(二)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
1.以广东佛山产区为例 |
2.以江西景德镇产区为例 |
(三)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宋代陶瓷装饰与现代陶艺创作的关系 |
(一)现代陶艺家创作的现状 |
(二)宋代陶瓷装饰在现代陶艺中的创新应用 |
1.胎体装饰 |
2.彩绘装饰 |
3.釉面装饰 |
4.烧制方式 |
(三)宋代陶瓷装饰的发展对现代陶艺发展的启示 |
1.政策与信仰启示 |
2.对现代陶艺创作思维的启示 |
3.对中国特有元素的应用 |
4.对装饰题材选择的启示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宋代古陶瓷装饰对本人创作的启示 |
(一)对本人创作影响深刻的宋瓷装饰工艺 |
(二)本人对宋瓷装饰研究的部分成果 |
(三)研究本课题对毕业设计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
1.1.1 研究背景介绍 |
1.1.2 论题的缘起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3.1 行业发展现状 |
1.3.2 应用现状研究 |
1.4 颜色釉窑变肌理的审美价值 |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5.1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5.2 课题的创新点 |
1.5.3 课题研究框架 |
1.5.4 课题的难点 |
2 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概述 |
2.1 高温颜色釉概述 |
2.1.1 高温颜色釉发展历史 |
2.1.2 高温颜色釉与其他颜色釉的区别 |
2.2 高温窑变釉的概述 |
2.2.1 “窑变”的具体概述 |
2.2.2 颜色釉发展历史 |
2.2.3 颜色釉窑变的分类 |
2.3 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的特殊性 |
2.3.1 偶得性 |
2.3.2 民族性 |
2.3.3 现代性 |
2.3.4 独特性 |
2.4 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元素分析 |
2.4.1 色彩美 |
2.4.2 肌理美 |
2.4.3 灵动美 |
2.4.4 意蕴美 |
2.5 本章小结 |
3 颜色釉窑变肌理元素应用现状及问题 |
3.1 颜色釉窑变肌理元素应用 |
3.1.1 在瓷器上的装饰应用 |
3.1.2 在绘画上的应用 |
3.1.3 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应用 |
3.1.4 在延伸产品中的应用 |
3.2 高温颜色釉窑变的装饰不足之处 |
3.3 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结合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3.4 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结合软装设计发展的可行性 |
3.4.1 室内软装设计综述 |
3.4.2 室内软装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
3.5 抽样调查人群对室内软装设计需求的基本情况 |
3.5.1 抽样调查设计主体人群的基本情况 |
3.5.2 抽样调查消费主体对室内软装设计的相关调查分析 |
3.6 本章总结 |
4 颜色釉窑变肌理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
4.1 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
4.2 设计的原则 |
4.2.1 对室内空间进行功能性划分 |
4.2.2 使室内布局完整且基调协调一致 |
4.2.3 色调协调统一且略有对比变化 |
4.3 设计方案 |
4.3.1 颜色釉窑变肌理元素在室内软装中的细节设计 |
4.3.2 颜色釉窑变肌理的整体软装方案实践 |
4.3.2.1 主题分析 |
4.3.2.2 风格定位 |
4.3.2.3 设计实践效果图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总结 |
5.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表发论文 |
(7)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实践的景德镇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
1.1.1 时代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发展现状 |
2.1 装置艺术的概念 |
2.1.1 什么是装置艺术 |
2.1.2 装置艺术的特点 |
2.2 装置艺术的起源 |
2.3 国外装置艺术的发展 |
2.3.1 中国装置艺术的萌芽 |
2.3.2 激进到地下时期 |
2.3.3 海外亮相 |
2.3.4 合法化与本土化 |
3 装置艺术在景德镇的实践 |
3.1 景德镇制瓷业概述 |
3.2 当代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的原因 |
3.3 材料的应用 |
3.4 生产模式及工艺技术 |
3.5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
3.6 社会环境 |
3.7 陶瓷材料的介入 |
3.7.1 介入的途径 |
3.7.2 介入的特点 |
3.7.3 介入规律 |
3.7.4 介入的意义 |
4 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当代运用 |
4.1 陶瓷材料本体语言的当代转换 |
4.1.1 陶瓷材料语言的符号属性 |
4.1.2 陶瓷材料符号属性的陌生化 |
4.2 景德镇传统陶瓷样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呈现 |
5 总结 |
5.1 景德镇陶瓷产业对于中国装置艺术创作的作用 |
5.2 研究的基本结论 |
5.3 未来的研究建议与启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高温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2 颜色釉人物画概述 |
2.1 颜色釉的概念 |
2.2 颜色釉的分类 |
2.3 颜色釉的发展历程 |
2.4 颜色釉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
3 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的色彩理论 |
3.1 对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继承 |
3.2 对西方艺术的借鉴 |
3.2.1 对古典主义的借鉴 |
3.2.2 对印象派的借鉴 |
3.3 颜色釉自身效果对艺术家的吸引力 |
4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表现特征 |
4.1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构图 |
4.1.1 构图中的布置 |
4.1.2 构图中的留白 |
4.2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造型 |
4.2.1 造型中的平面表现化 |
4.2.2 造型中的夸张表现化 |
4.2.3 造型中的概括表现化 |
4.3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色彩 |
4.3.1 色彩中的平面性 |
4.3.2 色彩中的意象性 |
4.3.3 色彩中的偶发性 |
4.4 高温色釉人物画的工艺 |
4.4.1 传统工艺的继承 |
4.4.2 新材料运用的效果 |
4.5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综合装饰 |
4.5.1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与釉上彩结合 |
4.5.2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与釉下彩结合 |
4.5.3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与雕刻装饰结合 |
5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的审美价值 |
5.1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所呈现的艺术美 |
5.2 颜色釉人物画所呈现的材质美 |
6 高温颜色釉人物画的发展趋向 |
6.1 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6.2 与当代艺术思潮的衔接 |
6.3 拓展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表现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高温颜色釉概述 |
1.1 釉的形成与发展 |
1.2 高温颜色釉的概念及分类 |
1.3 高温颜色釉各瓷区的历史发展衍变 |
1.3.1 景德镇——高温颜色釉 |
1.3.2 龙泉——青瓷 |
1.3.3 淄博、宜兴——高温窑变花釉 |
1.3.4 河南禹州——钧瓷 |
第二章 高温颜色釉独具的材质美 |
2.1 高温颜色釉“天生丽质”的色彩美 |
2.2 高温颜色釉“玄妙莫测”的肌理美 |
2.3 高温颜色釉特有的厚润美 |
2.4 高温颜色釉生命的灵动美 |
第三章 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表现语言的构建取向 |
3.1 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创作中的造型语言表现 |
3.1.1 具象造型语言——写实语言的新融入 |
3.1.2 意象造型语言——以“意”造型 |
3.1.3 抽象造型语言——“点线面”的形式美 |
3.2 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语言表现 |
3.2.1 单一型色彩——“青”纯如玉 |
3.2.2 复合型色彩——出窑万彩 |
3.3 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语言表现 |
第四章 高温颜色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4.1 研发优质釉色品种,革新成型工艺 |
4.2 改进智能化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
4.3 关注时代精神,注重新材料、新方法的融合 |
4.4 融入公共艺术空间,服务于大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与设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课题概念界定 |
1.4 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禹州钧瓷概述 |
2.1 禹州钧瓷简介 |
2.2 禹州钧瓷的起源 |
2.3 禹州钧瓷的发展历程 |
2.3.1 晚唐时期——孕育启蒙 |
2.3.2 北宋时期——历史巅峰 |
2.3.3 金元时期——继承发展 |
2.3.4 明清时期——陷入低谷 |
2.3.5 清末民国——迎来复苏 |
2.3.6 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 |
2.4 禹州钧瓷的工艺流程与“窑变” |
2.4.1 禹州钧瓷的工艺流程 |
2.4.2 禹州钧瓷的“窑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 |
3.1 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概述 |
3.1.1 端庄大气的造型美 |
3.1.2 出神入化的窑变美 |
3.1.3 粗泥细作的工艺美 |
3.1.4 中庸内敛的内涵美 |
3.2 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比较分析 |
3.2.1 禹州钧瓷的时代艺术特色比较 |
3.2.2 禹州钧瓷同其它瓷种的艺术特色比较 |
3.2.3 禹州钧瓷与其他地区仿钧的艺术特色比较 |
3.2.4 禹州“官钧”与“民钧”艺术特色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禹州钧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禹州钧瓷的发展现状 |
4.2 当下禹州钧瓷设计创新存在的问题 |
4.2.1 质量与属性的“失衡” |
4.2.2 造型与风格的“趋同” |
4.2.3 功能与内涵的“疏离” |
4.2.4 品牌与营销的“滞后”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禹州钧瓷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 |
5.1 器物造型层面——传统钧瓷艺术的改良与重构 |
5.1.1 传统钧瓷器型的改良设计 |
5.1.2 传统钧瓷造型的解析重构 |
5.2 装饰语言层面——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与融合 |
5.2.1 钧瓷造型装饰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 |
5.2.2 钧瓷釉面装饰对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 |
5.3 工艺技巧层面——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尝试与运用 |
5.3.1 新技术在禹州钧瓷中的尝试 |
5.3.2 新材料在禹州钧瓷中的运用 |
5.4 使用功能层面——禹州钧瓷应用范围的延伸与拓展 |
5.4.1 禹州钧瓷的实用性拓展 |
5.4.2 禹州钧瓷的文化性拓展 |
5.4.3 禹州钧瓷的商业性拓展 |
5.5 设计理念层面——现代设计观的注入与演绎 |
5.5.1 禹州钧瓷的情感化设计 |
5.5.2 禹州钧瓷的个性化设计 |
5.5.3 禹州钧瓷的绿色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禹州钧瓷的系统营销创新策略 |
6.1 “4Ps”营销理论概述 |
6.2 “4Ps”营销理论在禹州钧瓷设计创新的应用 |
6.2.1 产品策略——完善结构提升形象 |
6.2.2 价格策略——明确定位差别定价 |
6.2.3 渠道策略——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
6.2.4 促销策略——多维宣传新意营销 |
6.3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图片与表格来源 |
附录2:禹州钧瓷企业品牌形象现状调查 |
附录3: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浅论陶瓷铜红釉色的自然美(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陶瓷花器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 陈雪慧.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2]基于扎根与可供性理论的长沙窑特色灯具设计研究[D]. 蒋妍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研究[D]. 郑博雅.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1)
- [4]探析高丽青瓷与越窑青瓷装饰方面的异同[J]. 吴秀婷. 陶瓷研究, 2019(05)
- [5]论宋代古陶瓷装饰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D]. 杨文君.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6]高温颜色釉窑变肌理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研究[D]. 刘琦. 武汉大学, 2019(06)
- [7]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实践的景德镇现象[D]. 周昌贵.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8(02)
- [8]高温颜色釉人物画装饰语言研究[D]. 邓微宾.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8(02)
- [9]当代高温颜色釉艺术表现语言研究[D]. 陈雨婷. 山东理工大学, 2017(03)
- [10]禹州钧瓷的艺术特色与设计创新研究[D]. 张彬. 江南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