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鲜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鲜食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许竹溦,雷俊,邵晓伟,汪寿根,陈润兴[1](2021)在《播期对鲜食春大豆衢春豆1号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浙西地区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鲜食春大豆品种衢春豆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月16日、3月23日、3月30日、4月6日、4月13日、4月20日和4月27日共7个播期处理,比较不同播期下鲜食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棉子糖、蔗糖和水苏糖等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营养生长时间缩短,生殖生长时期逐渐变长,且各处理差异显着;大豆农艺性状中单株荚重、单粒荚数、主茎节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粒鲜重、每荚粒数和百荚鲜重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而底荚高度逐渐增高,秕荚数逐渐增多;大豆可溶性糖除棉子糖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可溶性总糖、蔗糖、水苏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总体变化趋势,4月6日播期下的大豆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水苏糖含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07.60,42.20和34.67 mg·g-1,且这3种可溶性糖含量和百荚鲜重、单株荚数、百粒鲜重和每荚粒数4个荚相关性状极显着正相关,结合产量综合分析表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浙西地区春季大豆种植的适宜时期。

厉宝仙,吴黄娟,秦叶波,杨盼盼,陈进红[2](2021)在《创新开展“浙江农业之最”推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成效分析》文中认为通过总结"浙江农业之最"粮油亩产挑战赛的具体实践,梳理了浙江省粮油作物高产纪录的类型及水平,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浙江农业之最"粮油亩产挑战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及进一步推动粮油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曾胜威,雷军成,王立明[3](2019)在《莲都区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引进展示初报》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出更多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莲都区推广的鲜食大豆新品种,进一步推动莲都区鲜食大豆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8年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引进了13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试验展示与示范,初步筛选出适合莲都栽培的鲜食春大豆新品种,为指导农户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提供依据。

王立明[4](2019)在《鲜食春大豆浙鲜12在莲都区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浙鲜12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品种。莲都区2017年引进试种,表现出色,深受农户好评,可作主推品种应用。介绍该品种2018年的示范表现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的高产栽培技术。

贺礼英[5](2018)在《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大豆(包括菜用大豆)的播种面积将明显增加,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子面积将达到1.4亿亩,这对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但目前江淮地区市场上菜用大豆品种较多、良莠不齐,而且地方性品种不明显,因此筛选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并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对当地菜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从种子表观性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江淮地区广泛栽培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播期、密度和施肥等方面探讨适宜当地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表观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群体的种皮色变幅很大,以青色、青黄色和黄绿色居多。种脐色变幅较大,以黄棕色、深棕色和黄褐色居多。百粒重平均为33.59g,变幅为27.79g-42.53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76%,变幅为37.07%-44.52%。脂肪含量平均为20.25%,变幅为18.52%-22.43%。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为61.01%,变幅在57.49%-65.34%之间。(2)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和荚宽呈极显着正相关,株高与荚长呈极显着正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而其他农艺性状间相关性不明显。欧氏距离5.5973处可划分为四大类群材料,各类型的农艺性状差异性明显。前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7.028%,可反映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变异性及聚类分析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0.16%,变幅为10.57%-34.67%。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5.39%,变幅为20.38%-31.77%。可溶性糖含量平均为3.99%,变幅为1.20%-11.70%。欧式距离8.1975处可划分为四大类群,各类型的品质性状差异性明显。品种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领鲜9807、领鲜1605和75-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秀。(3)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1(领鲜1605)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株高、百荚鲜重、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小区产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品种P2(绿洲特早王)和P3(春棚特早),适宜在当地种植,易于获得高产。江淮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12日左右,最适种植株行距为30cm×30cm,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4月12日左右播种的菜用大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分别比4月2日和4月22日播种期收益高1.58%、0.56%。氮肥处理为15kg/667m2时,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小区产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CK和其他四个处理,适宜当地氮肥施用量为15kg/667m2,易于提高菜用大豆的经济产量。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为8kg/667m2时,鲜豆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CK和其他2个处理,适宜当地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为8kg/667m2,有利于促进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及施用效率提高。综上所述,LX9807、LX1605和75-3等菜用大豆适合在江淮地区种植,适宜的播期是4月12日左右,在密度(株行距)30cmx30cm,氮肥施用量为15kg/667m2、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为8kg/667m2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蔡仁祥,成灿土,卢淑芳,吴美娟,林辉,周炎生,张鹿飞,徐宏化,杨娜[6](2016)在《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王新华[7](2014)在《豫东地区鲜食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豫东地区鲜食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好基地和优良品种的选择,提高播种技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科学施肥,按无公害要求防治病虫草害,适时采收等。

汪凯华,单志良,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葛红,顾春燕[8](2014)在《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一年四熟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小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发现"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模式种植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复种指数达300%,显着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分析了"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陈华涛,顾和平,张红梅[9](2013)在《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提出大豆是江苏省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特别是高蛋白大豆和鲜食大豆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地位。本文对江苏省大豆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以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思路和参考。

陈梅英[10](2009)在《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有一位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热血学子,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他扎根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新单"系列玉米近乎占据河南玉米的半壁江山。其中

二、鲜食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鲜食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播期对鲜食春大豆衢春豆1号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农艺性状
        1.3.2 可溶性糖含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播期对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播期下鲜食春大豆可溶性糖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2)创新开展“浙江农业之最”推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粮油亩产挑战赛的主要做法
    2.1 每年开展挑战赛
    2.2 不断拓展纪录创建领域
    2.3 组织专家现场测定产量
    2.4 公布成绩并进行纪录认定
3 粮油亩产纪录结果分析
    3.1 水稻产量纪录
    3.2 大豆产量纪录
    3.3 油菜产量纪录
    3.4 马铃薯与甘薯产量纪录
    3.5 玉米产量纪录
    3.6 其他粮食作物产量纪录
4 成效分析
    4.1 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
    4.2 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应用与示范推广
    4.3 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5 存在问题与对策
    5.1 纪录领域拓展瓶颈如何破题
    5.2 高产与优质高效如何协同
    5.3 纪录挑战难度越来越大

(3)莲都区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引进展示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展示过程
    1.1 展示地点
    1.2 参展品种
    1.3 田间设计
    1.4 主要农艺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抗性
        2.1.1 生育期
        2.1.2 抗性表现
    2.2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表现
        2.2.1 株高
        2.2.2 有效分枝
        2.2.3 单株荚粒数及粒重
3 产量表现
4 小结

(4)鲜食春大豆浙鲜12在莲都区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示范表现
    1.1 生育期及抗性
    1.2 主要农艺性状
    1.3 主要经济性状
    1.4 产量效益表现
2 栽培技术
    2.1 统一品种
    2.2 统一播种
    2.3 统一施肥
    2.4 统一管理

(5)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大豆的起源类型及分布
        1.1.2 菜用大豆的营养价值及作用
        1.1.3 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菜用大豆的品种选育研究
        1.2.2 菜用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3 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2.4 菜用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
        1.2.5 菜用大豆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菜用大豆种子表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2.2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讨论
        2.3.1 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3.2 提高“双高”菜用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
    2.4 本章小结
        2.4.1 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4.2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三章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测定项目
        3.1.3 数据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3.2.2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3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2.4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3 讨论
        3.3.1 选择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高的品种
        3.3.2 选配亲本组合时应在不同的类群
        3.3.3 集中考察综合性状因子来提高育种效率
        3.3.4 充分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提高选择效率
    3.4 本章小结
        3.4.1 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3.4.2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3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4.4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测定项目
        4.1.3 数据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品质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4.2.3 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4.2.4 菜用大豆的综合评价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4.4.1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4.2 品质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4.4.3 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4.4.4 菜用大豆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五章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5.2.2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2.3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5.3.2 菜用大豆不同播期的效益分析
        5.3.3 菜用大豆不同密度的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5.4.2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4.3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第六章 不同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2.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6.3.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6.4 本章小结
        6.4.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4.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菜用大豆种子表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7.1.2 菜用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综合比较分析
        7.1.3 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分析
    7.2 应用价值或前景分析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
    1.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1.2 关键技术
        1.2.1 浙贝母栽培要点
        1.2.2 春玉米栽培要点
        1.2.3 秋大豆栽培要点
2“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
    2.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2.2 关键技术
        2.2.1 蚕豆栽培技术要点
        2.2.2 春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2.3 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2.4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3“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
    3.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3.2 关键技术
        3.2.1 春马铃薯栽培要点
        3.2.2 水稻栽培要点
        3.2.3 秋马铃薯栽培要点
4“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
    4.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4.2 关键技术
        4.2.1 迷你番薯栽培技术要点
        4.2.2 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5“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
    5.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5.2 关键技术
        5.2.1 大麦生产技术要点
        5.2.2 鲜食春大豆生产技术要点
        5.2.3 晚稻生产技术要点
6“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
    6.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6.2 关键技术
        6.2.1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6.2.2 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7“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
    7.1 产量、效益与茬口安排
    7.2 关键技术
        7.2.1 番茄栽培要点
        7.2.2 甜玉米栽培要点
作者贡献

(7)豫东地区鲜食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地选择
2 选择优良品种
3 提高播种质量
    (1)严格选种
    (2)精细播种
4 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5 平衡施肥,缺素补素
6 按无公害规程防治病虫害
    (1)防治的原则
    (2)防治虫害
    (3)防治病害
    (4)防治草害
7 无公害鲜食大豆中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标准
8 适时采收,确保质量

(8)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种植模式
2 效益分析
    2. 1 产量与经济效益
    2.2生态效益
    2.3社会效益
3栽培技术
    3. 1 品种选择
    3. 2生产管理
4应用前景

(9)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大豆生产特点与存在问题
    1.1 江苏省大豆生产特点
    1.2 江苏省大豆加工特点
    1.3 江苏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3.1 区域特色不明显, 没有形成优势集中的特色生产与加工基地
        1.3.2 产量增长缓慢, 比较效益不高
        1.3.3 大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缺乏, 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3.4 新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力度有限
2 江苏省大豆区域布局与发展目标
    2.1 区域布局
        2.1.1 淮北高油大豆主产区
        2.1.2淮南和苏南高蛋白大豆产区
        2.1.3 鲜食大豆产区
    2.2 发展目标
    2.3 主攻方向与发展重点
3 江苏省大豆发展建设重点的具体措施
    3.1 稳定区域布局, 发展特色大豆
    3.2 农企推育一体化, 建立专业化基地
    3.3 强化攻关研究和示范推广, 确保套作大豆发展的品种和技术需要
    3.4 加工企业应多打绿色产品及有机商品品牌
    3.5 大豆加工向多元化发展
    3.6 积极参加国家高产创建活动, 积极进行产业发展调整

(10)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开发, 换来硕果累累
2 汗洒沃土, 再创高产佳绩
3 重任在肩, 迈上新的征途

四、鲜食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播期对鲜食春大豆衢春豆1号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许竹溦,雷俊,邵晓伟,汪寿根,陈润兴. 大豆科学, 2021(04)
  • [2]创新开展“浙江农业之最”推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成效分析[J]. 厉宝仙,吴黄娟,秦叶波,杨盼盼,陈进红. 中国稻米, 2021(02)
  • [3]莲都区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引进展示初报[J]. 曾胜威,雷军成,王立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9)
  • [4]鲜食春大豆浙鲜12在莲都区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J]. 王立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7)
  • [5]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贺礼英. 安徽科技学院, 2018(06)
  • [6]浙江省鲜食旱粮的种植制度及栽培技术创新[J]. 蔡仁祥,成灿土,卢淑芳,吴美娟,林辉,周炎生,张鹿飞,徐宏化,杨娜.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9)
  • [7]豫东地区鲜食大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王新华. 大豆科技, 2014(03)
  • [8]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J]. 汪凯华,单志良,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葛红,顾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2)
  • [9]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J].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陈华涛,顾和平,张红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10]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J]. 陈梅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0)

标签:;  ;  ;  ;  ;  

鲜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