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明[1](2019)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检疫与处理》文中提出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包含了7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笔者对这7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宰后检疫疑似病畜的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动物检疫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马昕[2](2017)在《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同时也是传统的肉牛肉羊主产区。目前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牛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牛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牛羊肉消费量越来越大,在肉类总产量中占据的比重也随之增加,慢慢改变了过去以猪肉为主的肉类消费结构。牛羊屠宰上游与牛羊养殖相连,下游与牛羊肉品消费相连,做好牛羊屠宰工作对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国家目前并未出台一部专门关于牛羊屠宰的法律法规,河南省也未出台针对牛羊屠宰及其监督管理的办法,牛羊屠宰及其监管工作目前依然处于攻坚“深水区”,仍存在大量问题。为了提高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加强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管工作,从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河南省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笔者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牛羊屠宰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到部分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了解了牛羊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也获得了河南省牛羊屠宰及其监管工作的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省牛羊屠宰存在屠宰户和屠宰作坊众多、屠宰场数量少、大多规模小且经济效益低、屠宰场选址随意、屠宰设施不完善、肉品品质检验不规范、屠宰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屠宰废弃物处理不科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屠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不仅给牛羊肉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且不利于河南省牛羊屠宰业的良好发展。通过对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探讨,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牛羊屠宰及其监管的先进做法,提出提高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规范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建立“职业屠宰人”制度和加强对屠宰户的培训教育来强化对屠宰户、屠宰作坊的管理;提高牛羊屠宰场经营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牛羊屠宰行业发展;加强牛羊屠宰监管制度建设;健全牛羊屠宰监管体系;引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牛羊屠宰业良性发展;强化牛羊肉消费市场的监管等。
胡清义[3](2016)在《浅谈生猪产品检疫工作的几点体会》文中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颁布,我国的动物防疫法治建设逐步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规范化轨道。要保障肉食品安全,首要的是做好生猪检疫工作。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我们的检疫工作者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培养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日益艰巨的工作需要。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就怎样做好生猪检疫工作,主要从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两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李晓东[4](2016)在《牛结核病防控技术概要》文中研究表明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牛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该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人结核和牛结核之间可以相互感染。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牛场登记造册,并建立档案;每年对布病、结核病检测合格是奶牛场、种牛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年度审验的必备条件。坚持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牛进行检测,用γ—干扰素方法复检确诊。对发现的阳性牛坚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是防制牛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程静[5](2015)在《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疯牛病”、“二恶英”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恐慌,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视牛肉质量安全问题。面对严峻的牛肉质量安全问题,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对于我国,解决牛肉安全问题,一方面生产企业要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和监控生产过程,构建可溯源系统是监管部门监控食品安全问题最有效、经济和方便的途径。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构建,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加强监督者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适应牛肉产品的贸易出口。目前,国内也在积极的进行着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并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牛肉生产全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还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牛肉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特点,设计并且实现了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关键溯源指标的筛选:目前,国内外涉及的食品安全法律众多,将所涉及到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是不可行的,同时,也会对系统的响应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牛肉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共经历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指标,因此,对牛肉生产各阶段关键溯源指标的筛选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肉牛养殖模式,并确定了针对“集中化养殖模式”下的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并在分析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四个环节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安全关键溯源指标进行有效的筛选。(2)个体标识技术的选择: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技术就是个体标识技术,通过对牛肉产品生产全过程各环节进行个体标识,来实现系统的跟踪与追溯。现有的个体标识技术有RFID技术、条码技术、磁卡、DNA识别技术、红外光谱、虹膜技术等,通过对比分析,本系统采用RFID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由于RFID标签抗污染,抗磨损,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工作等特点,肉牛的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牛只进行标识,同时,由于二维码具有较强的文字识读能力,牛肉的运输和销售环节采用二维码对牛肉产品进行标识。(3)编码方案的设计:要实现溯源系统的牛肉产品唯一性标识,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编码方案。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溯源产品,使得每一个溯源产品都有唯一的身份凭证。目前,存在的编码方案众多,如EPC编码、EAN-128等,通过综合分析,系统采用EPC编码方案对本系统最终的牛肉产品进行唯一性的标识,养殖阶段的肉牛个体溯源码依据农业部通过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肉牛个体追溯码进行设计。屠宰阶段的胴体溯源码采用“屠宰信息+耳标号”的方式进行标识。(4)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对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等,提出了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总体设计,并设计了牛肉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管理子系统。最后,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实现。
孟质文[6](2013)在《宰后冷却方式和电刺激对淘汰奶牛肉生化变化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对比两种宰后冷却方式对淘汰奶牛背最长肌的理化特性的影响。分别取淘汰奶牛的左侧背最长肌,在2℃冷却24h作为对照组;右侧背最长肌在2℃冷却3h,12℃冷却6h,然后在2℃冷却15h(三段冷却方式),作为处理组。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肌肉中心温度宰后10h时已降至4.1℃,处理组肌肉中心温度在宰后3-9h维持在16±0.5℃范围内,到宰后10h开始温度迅速降低,到宰后13.5h降到4℃。处理组宰后8h和24h的肌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宰后8h处理组的pH值显着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宰后4h开始处理组的肌糖原分解速度快于对照组,从而加快宰后处理组pH值的降低速度。处理组宰后8h,24h,48h的肌节长度显着大于对照组,宰后1d和3d的剪切力值显着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淘汰奶牛宰后在2℃持续冷却,可能导致背最长肌的严重冷收缩,从而对嫩度产生负面影响,三段冷却方式可以改善淘汰奶牛宰后嫩度品质。第二部分研究目的是评价宰后对淘汰奶牛背最长肌进行电刺激与非电刺激下的生化变化和肉品质变化。在宰后30min内对淘汰奶牛背最长肌切离后进行电刺激(ES)与非电刺激(NES)处理,分析和对比两种处理方式下僵直过程中pH和肌糖原(1,3,8,24和48h)的变化以及贮藏过程中肌原纤维小片化(MFI)、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色泽(1,3和7d)的变化。结果显示,电刺激组在宰后1,3,8h的pH和肌糖原含量显着低非电刺激组。另外电刺激在贮藏期间与非电刺激相比,可以显着加速MFI的增加,并降低了剪切力。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方面则无显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对淘汰奶牛进行电刺激加快僵直前肌糖原的消耗,降低了冷收缩发生的几率并促进MFI的增加,从而改善了淘汰奶牛肉的嫩度品质。
贾玉堂,汤继顺,戴金路,葛善勇,陆永军,李立冰[7](2010)在《安徽金淮河食品公司牛肉屠宰加工HACCP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HACCP体系是目前最科学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改变了过去的事后检测、监管的模式,是一个科学体系。肉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具有针对性强、预防性、非零风险、强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肉牛屠宰加工中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的来源主要是活牛来源、屠宰、分割、贮藏、运输中产生的污染。安徽怀远金淮河食品公司是我省较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冷冻牛肉和冷鲜牛肉。该企业在实施HACCP体系过程中,根据肉牛屠宰生产流程的各类危害特点,分析肉牛生产各个流程中的危害性,建立了危害分析表,同时确定了四个工序点作为关键控制点,即,活牛验收和宰前检疫,去内脏,宰后检验和成熟冷却。并查阅关键限值,建立了HACCP计划表。通过实施HACCP体系,有效改善了企业的卫生状况,保障活牛的无公害生产,规范肉牛屠宰的加工程序,提高了肉制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同时降低成本,避免繁琐的商检,增强顾客信心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古力巴哈尔·吾甫,陈雅西,高俊红[8](2010)在《屠宰牛的检疫与检验》文中提出1宰前检疫1.1宰前检疫程序1.1.1索取产地检疫证明产地检疫证明可以证明屠宰牛来自非疫区,对重点传染病进行过预防注射。1.1.2宰前检疫重点在批量屠宰时,要求对每一头牛进行细致的检
沈向华[9](2008)在《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力地保护了畜牧业生产安全,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动物检疫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凸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分析和解决。本文在收集资料、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动物检疫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认真的比较研究,特别是通过重点研究分析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分析和参照国际动物检疫标准、规则,并结合我国动物检疫实际情况,找出了我国动物检疫制度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动物检疫制度存在的差异。提出我国应当转变动物检疫监管理念;制定动物检疫的对象、范围和规范;规范动物检疫行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动物检疫证明;推进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实施以及重新确立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增强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动物卫生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殿鑫[10](2005)在《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HACCP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山东某公司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制定了SSOP文本,继而建立了HACCP体系,提高了该企业牛肉产品的卫生质量。 在肉牛屠宰分割过程中,最主要的污染为生物性的,而物理或化学方面的污染相比而言较少,因此,在制定SSOP文本和形成HACCP体系过程中,主要围绕如何控制生物性危害方面即减菌方面做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公司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状况调查:主要包括对操作员工及器具(手、刀具、工作服)、生产设备(案板、传送带)、屠宰各个工序和成熟过程中的胴体表面以及包装前的各个部位的分割牛肉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车间的空气沉降菌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操作员工、生产设备微生物污染严重,分割肉的细菌数污染严重;屠宰车间空气质量较差;胴体表面的微生物处于2.2-3.7log cfu·cm-2。 二、乳酸和二氧化氯对胴体微生物的减菌作用:用乳酸和二氧化氯喷洒胴体,测定其对胴体表面的减菌效果,并在处理过的胴体成熟4天后测定其脖肉的细菌数。结果表明,乳酸浓度小于2.5%时无明显的减菌效果(p>0.05);二氧化氯高于100mg/kg时,对胴体及胴体成熟后的脖肉均有显着的减菌效果(p<0.05),200mg/kg二氧化氯的减菌效果显着好于100mg/kg(p<0.05)。 三、消毒剂及消毒措施在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的减菌作用研究:用二氧化氯、酒精、热水、蒸汽、刮板等消毒剂及消毒措施作用于案板、传送带、员工的手。结果表明,热水浸泡15min、200mg/kg二氧化氯对案板有显着的减菌效果(p<0.05);低温蒸汽(到传送带上时转变为温度为61℃的湿热空气)无显着效果;传送带转速为100rph时高温蒸汽(到传送带上时转变为温度为92℃的湿热空气)、高温蒸汽和酒精复合、200mg/kg二氧化氯等处理措施显着降低了传送带上细菌数(p<0.05);100mg/kg二氧化氯(p<0.05)对手浸泡30s有显着的减菌效果(p<0.05)。 四、SSOP文本和HACCP体系: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首先制定了SSOP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HACCP的原则,对肉牛屠宰分割过程进行了危害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制订出适合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完整的HACCP体系计划表。并将其应用于屠宰分割的实际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结果表明,案板、传送带、胴体表面、分割肉等的细菌数都有明显的降低,从而验证了HACCP体系在肉牛屠宰分割生产中的作用。
二、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相关概念 |
1.1.2.1 畜禽屠宰 |
1.1.2.2 屠宰场 |
1.1.2.3 屠宰作坊 |
1.1.2.4 动物检疫 |
1.1.2.5 产地检疫 |
1.1.2.6 屠宰检疫 |
1.1.2.7 动物卫生监督 |
1.1.2.8 官方兽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保障牛羊肉品质量安全 |
1.2.2.2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1.2.2.3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
1.2.2.4 提升河南省牛羊屠宰业发展水平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畜禽屠宰法规现状 |
1.3.2 国内外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现状 |
1.3.3 国内外畜禽屠宰检疫现状 |
1.3.4 国内外畜禽屠宰设施现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相关材料 |
3.1.1 图书馆相关书籍资源 |
3.1.2 数据库资源 |
3.1.3 相关管理部门资料 |
3.1.4 网络资源 |
3.1.5 实地调研资料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深层次访谈 |
3.2.4 比较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河南省畜牧业概况 |
4.1.1 牛羊生产概况 |
4.1.2 牛羊肉产量及消费概况 |
4.2 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 |
4.2.1 屠宰户与屠宰作坊现状 |
4.2.2 牛羊屠宰场现状 |
4.2.2.1 屠宰方式与经济效益现状 |
4.2.2.2 屠宰场的选址情况 |
4.2.2.3 屠宰设施现状 |
4.2.2.4 肉品品质检验现状 |
4.2.2.5 屠宰场从业人员现状 |
4.2.2.6 屠宰废弃物处理现状 |
4.2.2.7 屠宰场经营证照情况 |
4.3 河南省牛羊屠宰监督管理现状 |
4.3.1 牛羊屠宰法律法规现状 |
4.3.2 牛羊屠宰管理体制 |
4.3.3 牛羊屠宰监管执法现状 |
4.4 河南省牛羊屠宰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1 屠宰户、屠宰作坊众多的问题分析 |
4.4.2 屠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2.1 屠宰方式落后,经济效益差 |
4.4.2.2 屠宰场地因陋就简,随意选择 |
4.4.2.3 屠宰设施不完善 |
4.4.2.4 肉品品质检验不规范 |
4.4.2.5 屠宰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4.4.2.6 屠宰废弃物处理不科学 |
4.4.2.7 屠宰场经营证照不齐全 |
4.4.3 牛羊屠宰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3.1 牛羊屠宰法律法规不健全 |
4.4.3.2 牛羊屠宰监管不到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加强对屠宰户、屠宰作坊的规范化管理 |
5.1.1 建立“职业屠宰人”制度 |
5.1.2 加强对屠宰户的培训教育 |
5.2 提升牛羊屠宰场的经营水平和能力 |
5.2.1 加大对屠宰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5.2.2 提高屠宰技术人员水平,打造专业化团队 |
5.2.3 塑造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化培育 |
5.2.4 完善延伸产业链,开展一体化模式 |
5.2.5 建立牛羊肉品追溯系统 |
5.3 加强牛羊屠宰监管体系的建设 |
5.3.1 加强牛羊屠宰制度建设 |
5.3.1.1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3.1.2 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 |
5.3.1.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
5.3.2 健全牛羊屠宰监管机制 |
5.3.2.1 强化屠宰检疫机制,规范驻场检疫工作流程和职责 |
5.3.2.2 建立牛羊屠宰行业准入标准 |
5.3.2.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网络化监管 |
5.3.2.4 建立牛羊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风险追溯监管体系 |
5.3.3 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牛羊屠宰行业发展 |
5.4 引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牛羊屠宰业良性发展 |
5.4.1 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5.4.2 加快推进牛羊屠宰行业协会的建设 |
5.4.3 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
5.5 强化牛羊肉消费市场监管,促进牛羊屠宰能力提升 |
6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件:调查问卷 |
(5)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状况 |
1.3.2 国内发展状况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本文章节安排 |
2 关键技术 |
2.1 个体标识技术 |
2.1.1 RFID技术 |
2.1.2 二维码技术 |
2.2 编码技术 |
2.2.1 编码技术简介 |
2.2.2 溯源编码方案设计 |
2.3 数据处理算法 |
2.3.1 数据冗余处理 |
2.3.2 数据平滑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3 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分析 |
3.1 牛肉质量安全溯源业务流程分析 |
3.1.1 养殖环节业务流程分析 |
3.1.2 屠宰加工环节业务流程分析 |
3.1.3 运输和销售环节业务流程分析 |
3.1.4 牛肉生产全过程流程分析 |
3.2 系统的关键溯源指标筛选 |
3.2.1 养殖环节溯源指标 |
3.2.2 屠宰加工环节溯源指标 |
3.2.3 运输和销售环节溯源指标 |
3.3 本章小结 |
4 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设计 |
4.1 系统功能设计 |
4.1.1 用户范围的确定 |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设计原则 |
4.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实现 |
5.1 牛肉质量安全溯源平台模块 |
5.2 牛肉产品信息查询模块 |
5.3 牛肉生产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宰后冷却方式和电刺激对淘汰奶牛肉生化变化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淘汰奶牛概况 |
1.1.1 我国奶牛业现状 |
1.1.2 奶牛淘汰成因 |
1.1.3 淘汰奶牛的肉品质研究进展 |
1.2 宰前检验与管理对肉品质的影响 |
1.2.1 日粮营养水平 |
1.2.2 运输 |
1.2.3 禁食与待宰 |
1.2.4 致晕方式 |
1.3 宰后处理对肉品质的影响 |
1.3.1 冷却方式 |
1.3.2 吊挂 |
1.3.3 电刺激 |
1.3.4 注射盐溶液 |
1.3.5 外源酶嫩化 |
1.3.6 高压嫩化 |
1.4 牛宰后僵直过程中生化变化对肉品质的影响 |
1.4.1 pH 的下降 |
1.4.2 糖酵解速率 |
1.4.3 肌节长度 |
1.4.4 胴体温度与冷收缩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三段冷却方式对淘汰奶牛背最长肌宰后生化变化和嫩度的影响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实验材料 |
2.2.1 试验动物 |
2.2.2 试验仪器 |
2.2.3 试验试剂及配制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样品准备 |
2.3.2 胴体温度 |
2.3.3 pH 值 |
2.3.4 肌糖原含量 |
2.3.5 僵直值 R_(258) |
2.3.6 肌节长度 |
2.3.7 保水性 |
2.3.8 剪切力 |
2.3.9 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总损失 |
2.3.10 色泽 |
2.3.11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肌肉的中心温度 |
2.4.2 pH 值,肌糖原含量和僵直值 |
2.4.3 保水性、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总损失 |
2.4.4 剪切力与肌节长度 |
2.4.5 色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压电刺激对淘汰奶牛背最长宰后生化变化和嫩度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3.2 实验材料 |
3.2.1 试验动物和样品准备 |
3.2.2 试验仪器 |
3.2.3 实验试剂及配制 |
3.3 试验方法 |
3.3.1 温度和 pH 值 |
3.3.2 肌糖原含量 |
3.3.3 肌节长度 |
3.3.4 MFI |
3.3.5 剪切力 |
3.3.6 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总损失 |
3.3.7 色泽 |
3.3.8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0 温度 |
3.4.1 pH 值 |
3.4.2 肌糖原含量 |
3.4.3 MFI |
3.4.4 剪切力 |
3.4.5 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总损失 |
3.4.6 色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亮点 |
4.1 结论 |
4.2 亮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屠宰牛的检疫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宰前检疫 |
1.1 宰前检疫程序 |
1.1.1 索取产地检疫证明 |
1.1.2 宰前检疫重点 |
1.1.3 对疑似病牛进行体温检测 |
1.1.4 绝食饮水 |
1.2 宰前检疫方法 |
1.2.1 群体检查 |
1.2.2 静态观察 |
1.2.3 动态观察 |
1.2.4 饮食状态观察 |
1.2.5 个体检查 |
1.2.5. 1 看: |
1.2.5. 2 听: |
1.2.5. 3 摸: |
1.2.5. 4 检: |
1.3 宰前检疫处理 |
1.3.1 准宰 |
1.3.2 急宰 |
1.3.3 缓宰 |
1.3.4 禁宰 |
2 宰后检验的程序、方法与处理 |
2.1 程序 |
2.1.1 胴体外貌检验 |
2.1.2 内脏检验 |
2.1.2. 1 肺、心、肝的检验。 |
2.1.2. 2 肾脏的检查。 |
2.1.3 胴体检验 |
2.1.3. 1 胴体内的检验。 |
2.1.3. 2 淋巴结的检验。 |
2.1.3. 3 寄生虫的检验。 |
2.2 方法 |
2.2.1 视检 |
2.2.2 剖检 |
2.2.3 触检 |
2.2.4 嗅检 |
2.3 检验后的处理 |
3 讨论 |
(9)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定义 |
1.2.1 动物检疫的概念 |
1.2.2 动物检疫制度的概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国际组织对动物检疫的规定 |
2.1 OIE 简介 |
2.2 OIE 动物检疫相关标准和建议 |
2.2.1 OIE 对动物检疫的规定 |
2.2.2 OIE 在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出口程序中涉及到的动物检疫要求 |
2.2.3 兽医职业道德 |
2.2.4 OIE 国际兽医证书 |
2.3 小结 |
3 国外动物检疫制度 |
3.1 美国动物检疫制度 |
3.1.1 美国动物检疫管理体系 |
3.1.2 美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 |
3.1.3 美国动物检疫法律法规 |
3.1.4 美国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
3.1.5 小结 |
3.2 加拿大动物检疫制度 |
3.2.1 加拿大动物检疫机构 |
3.2.2 加拿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 |
3.2.3 加拿大动物检疫立法情况和相关法律 |
3.2.4 加拿大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
3.2.5 小结 |
3.3 国外动物检疫制度的特点与共性 |
3.3.1 “严进宽出”的进出境检疫 |
3.3.2 风险评估制度 |
3.3.3 将国家监测计划的结果作为检疫出证的条件 |
3.3.4 区域化管理 |
4 我国的动物检疫制度 |
4.1 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机构 |
4.1.1 行政管理机构 |
4.1.2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
4.1.3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
4.2 我国动物检疫人员 |
4.2.1 官方兽医 |
4.2.2 动物检疫员 |
4.3 我国动物检疫法律规范 |
4.3.1 动物检疫行政法律规范 |
4.3.2 动物检疫技术法规 |
4.4 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的运行机制 |
4.4.1 产地检疫 |
4.4.2 屠宰检疫 |
4.4.3 运输检疫 |
4.5 我国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4.5.1 动物检疫监管理念存在误区 |
4.5.2 动物检疫对象缺失 |
4.5.3 动物检疫范围不明确 |
4.5.4 动物检疫规范亟待制定 |
4.5.5 动物检疫证明有待改进 |
4.5.6 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确定为出县境缺乏科学性 |
5 动物检疫制度的比较 |
5.1 动物检疫定义 |
5.2 动物检疫管理体制 |
5.2 动物检疫执法主体 |
5.3 动物检疫立法及法律体系 |
5.3.1 立法模式 |
5.3.2 行为模式的设置 |
5.3.3 制裁体系 |
5.4 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 |
6 对策和建议 |
6.1 转变动物检疫工作理念 |
6.1.1 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全过程监管 |
6.1.2 进出境检疫引入风险管理 |
6.1.3 强化跨省运输和出入境流通检疫控制 |
6.1.4 加强动物、动物产品的可追溯监管 |
6.2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 |
6.2.1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必要性 |
6.2.2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基本原则 |
6.2.3 制定动物检疫对象的基本思路 |
6.3 明确动物检疫范围 |
6.4 规范动物检疫活动 |
6.4.1 规范官方兽医人员的检疫行为 |
6.4.2 对检疫行为的规范 |
6.5 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动物检疫证明 |
6.6 重新界定动物移动的检疫监管区域范围 |
6.6.1 重新界定我国动物移动检疫监管范围的法律依据 |
6.6.2 改革我国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的具体思路 |
6.7 推进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实施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对象(草案) |
附录2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范围(草案) |
附录3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范(草案) |
作者简介 |
(10)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HACCP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及符号说明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微生物状况调查 |
第二章 乳酸和二氧化氯对牛胴体和分割牛肉微生物的去污染效果研究 |
第三章 消毒剂及消毒措施在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上的应用研究 |
第四章 SSOP文本和HACCP体系的建立 |
全文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四、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检疫与处理[A]. 刘洪明.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9
- [2]河南省牛羊屠宰现状调查研究[D]. 马昕.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4)
- [3]浅谈生猪产品检疫工作的几点体会[J]. 胡清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8)
- [4]牛结核病防控技术概要[A]. 李晓东. 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下册), 2016
- [5]牛肉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程静.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4)
- [6]宰后冷却方式和电刺激对淘汰奶牛肉生化变化和肉品质的影响[D]. 孟质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08)
- [7]安徽金淮河食品公司牛肉屠宰加工HACCP体系的建立[A]. 贾玉堂,汤继顺,戴金路,葛善勇,陆永军,李立冰. 2010中国牛业进展, 2010
- [8]屠宰牛的检疫与检验[J]. 古力巴哈尔·吾甫,陈雅西,高俊红. 新疆畜牧业, 2010(07)
- [9]动物检疫制度比较研究[D]. 沈向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10]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HACCP体系的建立[D]. 李殿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论文;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论文; 屠宰设备论文; 产品标识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