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习10 文学常识(2)(论文文献综述)
李传鹏[1](2021)在《积累文学常识 提高语文素养——2021年中考文学与文化常识分类解析及演练》文中研究说明【课标要求】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强调"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是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
晏琼芬[2](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言文作为传达古人智慧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因其丰富的文本特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也被赋予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相应要求,在设计理念、教材选文、编排体例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的选编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感知体验。因此,作为刚投入使用不久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快速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旨和选编特点,了解新老教材选文编排异同,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文构成和编排体例,再结合文言文选编特点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提出相应的选编反思和教学建议。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五部分内容。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进行概述。第二章主要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文构成情况,笔者从选文数量、选文分布、选文内容等方面展开选文研究,最后总结选文特点。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比较对象,梳理两版教材中的同文篇目,并统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增改篇目。第三章在梳理教材选文的基础上,从编排系统和助读系统两个方面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情况,并对编排特点进行总结。第四章依据文言文的选编情况,尝试从选文时代、选文文体和选文作者等角度对教材文言文选编状况进行反思。最后从整体把握选文特点,了解各类文本分布;明确选文编排变化,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有效利用助读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重视文言价值意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提出文言文教学建议。结语部分则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下一步的教学展望。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为研究基点,旨在探究新教材文言文的选文和编排特点,并结合实际选编情况和文言文教学要求,做出相应的选编反思和提出一定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为教师全面了解文言文选编变化提供些许参考,以期对今后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牟春竹[3](2021)在《小学语文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何霞[4](2021)在《论魏书生语文自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
刘梅[5](2021)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教参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这就使得对教参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为研究对象,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缘由,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明本文对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探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和主要内容。教参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同时,又为教师的个人创造留下空间,强调语文知识与能力,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横向分析教参内容,研究教参对教材四大系统的扩展情况。第二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先以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教参与《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其教学设计的内容关联情况。再以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教参在九年级语文一线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教师可从教参中提取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实用信息,但教参也存在着内容理论化、使用片面化和不受重视等问题。第三章,考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依据前文研究结果,提出“教学重点”“课文研读”“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与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关联性分析,论证所提策略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第四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究。根据以上研究,以《送东阳马生序》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为例,结合教参内容,解读文本,依据使用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践。
李波[6](202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分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学科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中职语文教育尚在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多弊端,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顺应新的教学要求,及时进行改革,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升学、就业两种不同分流导向的语文教学需要。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而言,专业能力与语文能力的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专业相适应的语文能力更具特色,相关要求更高,实施分层教学的愿望也更为迫切。本论文以罗甸县中等职校为例,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进行探索,采取分层走班与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升学班”和“就业班”为其具体的教学组织载体,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以助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获得更加合理、更为优效的提升。本论文以系统的理论作基础,严谨的调研分析和科学的教学实践为根本,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展示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燕宇娜[7](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小学和Y小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无论是从教育政策文件的颁布情况还是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趋势来看,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与路径。语文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阅读教学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搜集相关资料,对“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为全面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呼和浩特市X小学和Y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情境创设不够充分,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较弱;对话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审美感知方式单一,学生审美体验感不足;文化意义与价值引导不够,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兴趣。本研究通过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将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学校领导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专业能力;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语言方面,巧妙设置情境,引导语言积累运用;思维方面,多重对话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方面,审美鉴赏,体验为主;文化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意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树立理念,全面培养。
张鸽[8](2021)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补白”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教材编者对使用者的指导方向。它不仅为教师补充教学内容,还帮助学生拓展基础的语文知识,加深师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利用“知识补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为了让师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充分地利用“知识补白”,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补白”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通过论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知识补白”的研究现状,从而得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界定相关概念并阐述“知识补白”的理论依据,梳理分析“知识补白”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第三部分设置调查问卷,从实践的基础出发,深入分析师生在实际的语文活动中对“知识补白”的认识、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了“师生对知识‘补白’关注不够且没有深入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使用知识‘补白’、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没有创新性、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等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根据调查情况及问题分析给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使用策略,即深入了解“知识补白”,树立整体教材观;充分使用“知识补白”,充实课堂教学活动;创新使用“知识补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不同的使用“知识补白”的策略。对于教师而言,“知识补白”应贯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知识补白”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正确认识“知识补白”多样化的价值,养成阅读“知识补白”的习惯,接着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地学习并运用“知识补白”。这样一方面可以为预习新的语文知识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薛铮[9](2021)在《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唐山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语文背景知识作为连接学生与文本的一座桥梁,能够帮助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增强情感体验,获得人生启示,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初中教师在语文背景知识的运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予以改进。本文立足部编本新教材,结合语文新课标,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文献资料,界定了背景知识的概念,阐释了语文背景知识的性质,明确了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内容,辨明了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重要价值。同时,笔者深入教学一线,运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选取内容不合理、引入方法不恰当、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选取原则、引入方法和评价体系三大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本研究能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背景知识教学提供有益参照。
宁书铨[10](2021)在《《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文中认为清朝乾隆年间,《儒林外史》问世,在1840年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受新思潮和白话文运动的影响,此书被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1919年以后,此书的部分章节成为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中的重要选文。从那时起,《儒林外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材料,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经历了从近代到当代的多次变革,中学语文教育及其中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日渐成熟。学界对《儒林外史》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手段和利用方式更加多样。本文以《儒林外史》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梳理《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探究其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梳理《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总结与归纳《儒林外史》自1904年至今的传播规律与接受特点。第三部分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与归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化与发展规律。第四部分提出《儒林外史》阅读教学改进措施,结合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儒林外史》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第五部分总结和归纳本文的核心观点。
二、练习10 文学常识(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练习10 文学常识(2)(论文提纲范文)
(1)积累文学常识 提高语文素养——2021年中考文学与文化常识分类解析及演练(论文提纲范文)
【课标要求】 |
【考点透视】 |
【题型概述】 |
【真题解析】 |
一、文学常识的考查 |
二、文化常识的考查 |
三、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综合考查 |
【备考策略】 |
【真题演练】 |
参考答案 |
(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依据 |
第一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理论依据 |
一、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总体指导要求 |
二、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要求 |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求 |
第二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实践要求 |
一、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
二、满足文言文的教学需要 |
第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文构成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选文数量分析 |
一、选文总量及占比分析 |
二、选文各册篇目及数量分析 |
三、选文背诵篇目及数量分析 |
四、选文同文篇目及数量分析 |
五、选文增改篇目及数量分析 |
第二节 文言文选文分布分析 |
一、选文的时代分析 |
二、选文的作者分析 |
第三节 文言文选文内容分析 |
一、选文的文体分析 |
二、选文的题材分析 |
第四节 文言文选文特点分析 |
一、选文篇目占比高,经典与创新相结合 |
二、选文时代跨度大,作家群体分布广泛 |
三、选文文体类型广,内容题材丰富多元 |
第三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编排分析 |
第一节 选文系统编排分析 |
一、教材编排结构 |
二、选文教材定位 |
三、单元组合方式 |
四、课文构成要素 |
第二节 助读系统编排分析 |
一、单元导语分析 |
二、学习提示分析 |
三、注释分析 |
四、插图分析 |
五、单元学习任务 |
第三节 文言文编排特点分析 |
一、编排框架契合教学需要 |
二、组合方式趋向灵活多样 |
三、助读系统重视自主建构 |
第四章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反思及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编反思 |
一、选文时代分布广而不均,应兼顾各个时代作品 |
二、选文文体繁而不全,应统筹各类文体作品 |
三、选文作者性别比例不均,应适当均衡女性作者 |
第二节 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教学建议 |
一、整体把握选文特点,了解各类文本分布 |
二、明确选文编排变化,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
三、有效利用助读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
四、发挥语文课程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及内容 |
第一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 |
第二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关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对教材的扩展 |
第二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三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评价 |
第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 |
第一节 “教学重点”的使用策略 |
第二节 “课文研读”的使用策略 |
第三节 “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 |
第四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一《送东阳马生序》 |
第二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二《范进中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
附录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问卷调查 |
附录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访谈调查 |
附录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
致谢 |
(6)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问卷调查及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语文能力情况调查 |
第二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学习 现状调查 |
第三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师 授课情况调查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
第一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
第三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选择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 |
第二节 根据分流指向实施教学目标分层 |
第三节 紧跟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分层 |
第四节 结合教学实际实施教学评价分层 |
第五节 建立准确有效的反馈机制实施动态调节 |
第四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
第一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
第二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小学和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2.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和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要求 |
3.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维度和内涵 |
1.语言积累与规范 |
2.思维方法的掌握与整合 |
3.审美感知与体验 |
4.文化认同与归属 |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1.基础性 |
2.阶段性 |
3.综合性 |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依据 |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叶圣陶语文教育理论 |
3.认知发展阶段论 |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分析 |
1.问卷设计 |
2.问卷发放 |
3.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访谈设计与过程 |
1.访谈设计 |
2.访谈过程 |
3.访谈结果 |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教学情境创设不够充分,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较弱 |
2.对话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
3.审美感知方式单一,学生审美体验感不足 |
4.文化意义与价值引导不够,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兴趣 |
(二)成因分析 |
1.学校领导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重要性认识不足 |
2.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专业能力 |
3.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 |
4.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化策略 |
(一)巧妙设置情境,引导语言积累运用 |
1.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
2.利用空白和习题,延伸情境 |
3.立足实践,拓宽情境 |
(二)多重对话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1.学生与文本对话 |
2.学生与教师对话 |
3.学生与学生对话 |
(三)审美鉴赏,体验为主 |
1.在诵读中体验 |
2.在情境中体验 |
3.在拓展中体验 |
(四)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意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 |
1.立足课内理解文化意义 |
2.走向课外挖掘文化资源 |
(五)树立理念,全面培养 |
1.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理念 |
2.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概念界定 |
1.语文教材 |
2.统编本语文教材 |
3.“知识补白”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理论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3.有意义学习与先行组织者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点 |
(一)主要类型 |
1.语言知识 |
2.文学知识与文化常识 |
3.听说读写方法知识 |
(二)分布特点 |
1.横向的互补性 |
2.纵向的梯度性 |
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运用现状调查分析 |
(一)使用现状调查情况说明 |
(二)使用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三)使用现状调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教师未能深入了解“知识补白” |
2.教师未能充分使用“知识补白” |
3.教师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
4.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知识补白”的价值 |
5.学生缺乏学习“知识补白”的主动性 |
四、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使用策略 |
(一)教师 |
1.深入了解“知识补白”,树立整体教材观 |
2.充分使用“知识补白”,充实课堂教学活动 |
3.创新使用“知识补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学生 |
1.正确认识“知识补白”的价值 |
2.借助“知识补白”,主动做好预习准备 |
3.以“补白”为基点,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关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四 关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唐山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语文背景知识概念界定的研究 |
1.3.2 关于引入语文背景知识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
1.3.3 关于语文背景知识引入原则的研究 |
1.3.4 关于语文背景知识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 |
1.3.5 关于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 |
1.3.6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交流访谈法 |
1.4.4 课堂观察法 |
1.5 研究理论 |
1.5.1 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理论 |
1.5.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理论 |
1.5.3 建构主义理论 |
1.6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概述 |
2.1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概念及性质 |
2.1.1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概念界定 |
2.1.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性质 |
2.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内容 |
2.2.1 部编本教材中的初中语文背景知识 |
2.2.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分类 |
2.3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应用价值 |
2.3.1 加深作品理解,促进个性化解读 |
2.3.2 丰富语文知识,加强自主学习 |
2.3.3 提高审美水平,培养人文精神 |
第三章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 |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调查内容的设计 |
3.1.1 调查背景 |
3.1.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3.2 调查情况的统计及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3.2.2 访谈结果的分析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选取内容不合理 |
3.3.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引入方法不恰当 |
3.3.3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四章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 |
4.1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选取原则 |
4.1.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
4.1.2 以文本为基础 |
4.1.3 以学生为主体 |
4.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引入方法 |
4.2.1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引入时机 |
4.2.2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引入方式 |
4.2.3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引入频次 |
4.3 初中语文背景知识的评价体系 |
4.3.1 评价内容全面化 |
4.3.2 评价方式多样化 |
4.3.3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二、《儒林外史》在文学与教学视域下的传播与接受 |
(一)1840 年至1919 年的传播与接受 |
(二)1919 年至1949 年的传播与接受 |
(三)1949 年至今的传播与接受 |
三、《儒林外史》与语文教学发展的联系 |
(一)教学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
四、《儒林外史》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改进 |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改进 |
(三)教学方法设计与改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练习10 文学常识(2)(论文参考文献)
- [1]积累文学常识 提高语文素养——2021年中考文学与文化常识分类解析及演练[J]. 李传鹏. 课外语文, 2021(26)
- [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 晏琼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小学语文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策略研究[D]. 牟春竹. 西南大学, 2021
- [4]论魏书生语文自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 何霞.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D]. 刘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6]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科分层教学研究[D]. 李波.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小学和Y小学为例[D]. 燕宇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D]. 张鸽. 延安大学, 2021(12)
- [9]初中语文背景知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唐山市X中学为例[D]. 薛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10]《儒林外史》接受史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初探[D]. 宁书铨.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