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一、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徐奕君[1](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成语是中华民族历时五千多年以来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动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枚璀璨明星,在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中具有动物词,也具有一部分动物文化含义。这些动物成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成语的研究和全面讲解,不但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还能够让留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本文首先对成语概念进行阐述,确定成语的具体概念,阐明成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再点明成语教学的重要性,论述成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词语教学和语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针对成语教学的意义引申出动物成语研究,第三、四、五章节主要论述动物成语的相关内容,例如:探讨汉语动物成语的特点、研究动物成语中的动物词与国外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中动物词的意义差异,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文化意义。由于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动物成语在教学中会肯定会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习得偏误、教学困等难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的重点,在最后一章进行了阐述,具体研究针对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方法当中,采用适用于当下课堂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故事讲授法、视听展示法、对比教学法、训练强化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虽适用于各种词语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文化的角度再进一步的结合动物文化的具体意义进行成语选择和具体备课。动物成语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成语,因此从文化差异地视角下进行对外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确定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下,研究教学原则、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最终确定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全面地进行动物成语教学。本文通过以上关于动物成语的教学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对外汉语动物成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王露[2](2021)在《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食物和服饰的重要来源,许多动物形象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并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动物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非常丰富,人们把他们的感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甚至于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中。“鼠”和“rat/mouse”分别是汉语和英语中动物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高,产生了很多附加色彩,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中含鼠词汇的对比研究,寻求语言发展演变的类型学特征与个性差异。本文将通过对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等词典中有关“鼠”和“rat/mouse”词条的收集和整理,并从中选取具有附加意义的词汇。从分析它们的结构类型和具体用法入手,分析词汇附加义产生的途径,并对所有语料的色彩意义进行分类比较,从词的感情色彩对比分析两者在褒义、中性以及贬义范畴上的异同,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了汉英各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汉英动物词“鼠”和“rat/mouse”的附加意义都主要由贬义构成,但指向和种类却大有不同,其次含中性和褒义的词汇,虽然少,也不应该被忽视。“鼠”和“rat/mouse”的感情色彩是各自文化的积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这样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动物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乌尼尔珠拉[3](2020)在《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蒙古语(近代蒙古语言喀尔喀方言)和汉语中的动物谚语进行比较研究。论文由绪论、第一章蒙汉动物谚语的文化认知、第二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第三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分析、第四章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八部分组成。绪论由选题缘由、研究概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进行书写,说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概况、本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研究方法等加以概述。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是人类于各个时代所积累下来的实际观察以及日常经验的成果。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精神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所总结的哲理、科学知识、反映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对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有深远的意义。到目前为止蒙古语谚语研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于动物谚语研究还没有系统的梳理归纳的作品,在汉语谚语研究领域名着不少,汉语谚语与其他语言的谚语比较要加的作品也很多,可汉语谚语与蒙古语(基里尔文)谚语比较研究的作品较少。本文运用统计学、语义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蒙汉动物谚语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就是比较这两种语言的动物谚语在象征意义、文化内涵、语法结构、修辞特点的异同,从而达到文化认知语言学在两个国度、两个民族语言文化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第一章由蒙汉动物谚语文化认知与形成谚语的过程、蒙汉动物谚语与隐喻,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三部分组成。谚语形成的基础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感知、积累的经验和生活经历。人类最早期的知识来源于自身的经验。人类感官和机体与客观世界接触过程中感知环境中的事物、位置、行为,并成为机体经验。人类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之外还有感知体位和状态的器官。从认知角度分析、论证、比较蒙汉动物谚语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式。第二章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由蒙汉谚语动物中喻体的共性,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的共性等两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相同内涵做以比较研究,发现同一喻体、喻义和喻底在蒙汉动物谚语中具有相同、相似的文化内涵;第三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分析由蒙汉动物谚语差异形成的原因,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的差异性,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零对应性等三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差异内涵做了比较研究。由于一些动物谚语在蒙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汉语中则含有不同内涵。所以在本章中主要以同一动物谚语在蒙汉两个民族的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动物谚语在蒙汉谚语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两个内容进行研究。蒙汉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特殊性由蒙古语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的特殊存在、汉语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的特殊存在、蒙汉谚语特殊存在形式等三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特殊内涵做了比较研究。本章对在蒙古动物谚语中有着丰富内涵,在汉语中却没有对应的;一些动物谚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蒙语中却没有对应的等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对蒙汉动物谚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做出更加具体深入研究。第四章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中对蒙汉动物谚语思维文化差异性分析、蒙汉动物谚语中心理文化差异分析等两个方面对民族文化价值取向做以比较研究。在本章中解读蒙汉两个民族审美价值取向的共性在动物谚语中的体现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总结部分对本文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蒙古语与汉语词汇中的搜集到的相关动物谚语资料作比较研究,得出两个民族思维心理、文化认知、审美取向、文化内涵都存在异同,因此这样的比较研究是对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交流、经济建设、文化繁荣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董伟(VIRGILIO PEREIRA ENIVELTON)[4](2020)在《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汉语与巴西葡萄牙语中有关动物方面的成语,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语言中的动物成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含义,进而分析其含义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对动物成语相关理论概念的引入。第二章描述两种语言中成语的定义、起源及特征。第三章先对中巴各自动物成语中出现的动物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分别得出在汉语以及巴西葡萄牙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并从文化与宗教、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传统、习俗以及历史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差异因素。之后,从社会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及人们对动物的情感等方面入手来对汉语以及巴葡动物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与说明。最后笔者结合此前对汉语及巴葡动物成语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汉语动物成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动物成语的教学有所帮助。

冯聪[5](2020)在《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源于我对于英语影片的喜爱,以及对影视翻译日益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受到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与启发。十多年来,随着国家的开放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了我国观众的视野,引进影片有配音的也有原声配字幕的,其中很多译制影视作品都引发了国内观众极大的热情。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找出英语电影译文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翻译策略,并找出其背后的种种影响因素以及影视翻译的共性。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英汉平行语料库,其中包括50部奥斯卡获奖或提名电影的中文字幕及其对应的英语原文字幕作为主体文本,同时也建立了一个由215部中国现当代题材的故事片语料库,作为英语电影译文的参照文本,用来对比研究,发掘出英语电影译文语言上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50部英语电影的译文字幕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研究。在语料库统计中,我们借助语料统计软件对英语电影译文和中国电影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发现英语电影译文语言上的特性,及其可以改进完善之处。之后,在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进行定性分析,从多个角度研究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及其成因。本论文旨在借助语料库翻译学对影视翻译从一个新的角度做出研究,弥补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在这个研究方向的空缺。本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国内外在这两个研究领域有待改进之处,描述了影视翻译中最主要的两种译制模式,即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本研究在主体部分展开了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电影译文的定量分析研究,通过频值、均值、分级值和倍值等语料分析方法,对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和中国电影原文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字和词汇的分级值,找出各个级别的特色字和特色词,发现了英语电影译文可以改进的地方。中国电影原文与英语电影译文的参照对比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用词与句式上都非常值得英语电影翻译的借鉴。通过中国电影原文特色字、特色词、特色句的对照,我们也发现了英语电影译文里翻译得极为精彩的许多例句,可供翻译学习者和研究者参考。本研究在主体部分还展开了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英语电影翻译的定性研究,借助文体学、修辞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影视翻译中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又将网络字幕与影院官方字幕进行对比研究,已发掘出其中的差异和背后成因。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两点:首先是通过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等语料分析方法,从高频、中频、基础这三个层面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分段式的定量分析,发现中国电影在词长句长、用字用词用句、句首句尾、成语和四字格词语使用等方面有许多十分鲜明的特点,值得英语电影翻译学习借鉴;其次是在频值、倍值等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对英语电影在翻译的层面上进行了定性研究,发现口语小词和感叹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粗俗语在汉译过程中有隐化倾向,中国电影在成语和四字格词汇使用上有明显的口语化和多样性特色,文化负载词在汉译过程中经常采用归化策略,官方译文相比网络翻译明显更为口语化,这些都非常值得英语电影翻译高度关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在研究的领域拓展方面,本文把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融合在一起,展开充分的定量定性研究,这在国内目前尚处于空白。二、在研究的视角拓展方面,本文把源语的原创作品在语言风格和特色上去对比翻译文本并指导翻译活动。三、在研究的指标拓展方面,本文采用了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等语料库数值以及分级字表和词表的分段式研究方法来分析电影文本。四、在研究的语料拓展方面,本论文用一个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与三个中国电影原文语料库做比较,为准确分析评判英语电影译文的字、词、习语、短句、句首、句尾提供了很好的标杆。

裴红幸[6](2020)在《汉越俚语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俚语(Slang)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化的词语,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长期以来,汉、越俚语对比并未得到语言学者的应有关注,关于汉、越俚语研究的书籍、资料目前仍然比较稀缺。正因为如此,本人以“汉、越俚语比较研究”为题开展分析和研究。汉、越俚语的共同点有:首先,从语音来看,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都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几种主要形式;其次,从分类来看,汉、越俚语的分类都有音节构成分类和内容分类;最后,在表达方面,越南俚语借鉴了大量汉语因素,融合到自身的文化血脉与基因当中,使之发展出全新的自我特色。汉、越俚语的不同点有:首先,在语法结构方面,汉语俚语里很多不好的事物都可以变成骂人的载体,如:书呆子、垃圾、贼等。但是越南语俚语的结构是“??+X”(东西+X)(其中X指被骂者的缺点);其次,在分类方面,汉、越俚语的分类大致一样,但是小类里面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再次,在构成方面,汉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方言和社会流行语,而越南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原有词语的词义改变;最后,在语义表达方面,汉语俚语的语义表达主要有字义与实义、本义与喻义、并义与偏义的特点,而越南语俚语的语义表达的主要特点是多义性和转义性。汉、越俚语之间之所以有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俚语产生于现实的生活,是人类思维的表现。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在历史上有过频繁的人类活动交往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另一方面,俚语是各自国家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真实反映,有各自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产生了各自的特色。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汉越俚语的比较研究,一方面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线索和思路,以便揭示中国和越南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语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使用俚语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减少文化冲突,使他们能够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并自如地运用汉语俚语。

刘睿[7](2020)在《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语言当中,它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是各个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所积累的财富,因此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成语的分类中,含动物名称的成语是数量较多且意义较为丰富的一类,其构成要素中的家畜不仅仅是人们的衣食来源,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最多、最为熟悉的动物,因此研究俄语中含有“家畜”成素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更直接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习俗和文化。概念整合作为认知语言学重要理论之一,对语言的意义构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支撑对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力求为理解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提供新的思路,帮助俄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俄语家畜成语,丰富相关的语言国情文化知识。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绪论阐明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重难点和突破。第一章首先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概述,包括概念整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思想以及网络模式的分类,为下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俄语家畜成语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俄语家畜成语按照其结构进行了分类,为后文研究做铺垫。第二章根据概念整合理论对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的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的网络模式:单一型网络模式、镜像型网络模式、单域型网络模式和双域型网络模式;然后对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过程中的思维模式——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的不同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第三章研究了俄语家畜成语在语义构建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宗教文化、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和传统观念等五个因素对人们认知客观事物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王中璇[8](2020)在《动物类科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科普文本是科学技术文本的分支,它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当前社会对科普文本的翻译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科普翻译研究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系统研究科普翻译的成果不多,因此此类翻译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从“理解、表达、变通”的框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笔者在动物科普文本英汉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文认为,翻译是理解、表达、变通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理解”是整个翻译活动的基础,在科普文本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特别注意普通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以及专有名词的翻译;译者可以利用背景知识进行理解。“表达”是翻译过程的第二步,由于科普文本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译者需要注意科普文本翻译在词汇、句子、文体层面的表达方法。表达过程中,译者可以有度变通,运用巧用成语、调整语序、适当加注等变通手段,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真正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此次翻译实践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出发研究科普文本翻译,可以为科普文本的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且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动物类话题的科普翻译可以普及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促进读者对动物保护、环境保护领域的关注。

范钰琪[9](2020)在《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动物相关的固定表达是一个教学难点,这类汉语表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意不等于字面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深层隐喻的特点,故留学生理解困难,习得中易产生偏误。本文以《新HSK高级词汇大纲》中列举的动物词及其形成的固定表达为研究对象,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搜集整理了留学生习得这些动物词语及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语料,并在偏误理论指导下,对这些偏误进行了分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说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对习得的影响,我们调研了《发展汉语》和《HSK标准教程》两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所有与动物相关的词语及其固定表达在教材中的编写情况,提出了针对性教学建议。为了验证教学建议的有效性,我们依据教学建议的思路,设计了一份动物词及相关固定表达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案,并采用该教案进行了教学对照组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根据偏误研究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胡斯玥[10](2020)在《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文中指出耶夫·维索尔伦于1999年在《语用学诠释》一书中指出了语言的顺应性,从而诞生了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性”理论,即顺应论。顺应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事实上,翻译作为交际行为中的一种,也是一个选择与顺应的过程。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视角,即语境相关成分、顺应性的结构对象、顺应性的动态过程与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正好也为翻译过程中做出选择的四个角度。简言之,译者需要动态地从宏观上顺应不同的语境成分,即不同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智世界;在微观上顺应不同的语言结构客体,即语码和风格、语言构建成分、语篇结构。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退,对其文学作品俄译的研究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俄译本中文化障碍的克服展开研究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效走出去”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文字本身的翻译,而且还要考虑其译文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的程度。只有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接受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中国文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本论文旨在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莫言作品的俄译本,对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俄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进行研究与分析。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翻译中文化因子传译与顺应论理论研究的状况概览,引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阐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的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的是维索尔伦顺应论的理论相关问题,围绕着“什么是顺应论”以及“翻译与顺应的关系”而展开,详细阐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定义,以及顺应论视域下的翻译行为是什么样的。第二章为汉俄文学翻译中文化障碍的研究,主要阐述汉俄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的产生原因,从语言与文化两大方面对文化障碍的产生原因展开论述。第三章为本论文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即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在这一章中阐述了顺应论视域下文化因子的传译原则与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并结合莫言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的俄译本进行了详细的举例分析。结论部分是对本论文内容的总结,即对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过程中文化障碍的克服进行总结与归纳,得出结论并制定后续研究的大致方向。

二、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概述及其意义
    2.1 成语的概念
    2.2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2.3 成语教学的意义
        2.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动物成语的特点及中外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3.1 动物成语的来源
    3.2 动物成语的特征
        3.2.1 动物成语的结构特点
        3.2.2 动物成语的褒贬义特点
第四章 动物成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4.1 文化内容理解偏误
    4.2 感情表达理解偏误
第五章 动物成语习得偏误的成因
    5.1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1.1 语义和感情色彩理解不当
        5.1.2 语法运用不当
        5.1.3 文化背景不同
    5.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2.1 教学内容相对薄弱
        5.2.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5.2.3 教学方法单一
第六章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6.1 教学方法
        6.1.1 故事讲授法
        6.1.2 视听展示法
        6.1.3 对比教学法
        6.1.4 训练强化法
    6.2 教学策略
        6.2.1 教学方案的设计
        6.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6.2.3 教学原则的设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原因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
        1.3.1 语料选择及来源
        1.3.2 写作思路
2 汉英含鼠词汇的结构分析
    2.1 含鼠的词和短语
        2.1.1 并列结构
        2.1.2 主谓结构
        2.1.3 动宾结构
        2.1.4 偏正结构
    2.2 含鼠的熟语
        2.2.1 单句
        2.2.2 复句
        2.2.3 汉英含鼠词汇的其他类型
3 鼠联想意义产生的途径
    3.1 动物自身特性
        3.1.1 鼠的形态
        3.1.2 鼠的动作
        3.1.3 鼠的性情
    3.2 鼠的典故
    3.3 厌鼠心理
    3.4 鼠和其他动物的联系
        3.4.1 汉语中“鼠”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3.4.2 英语“rat/mouse”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4 汉英含鼠词汇联想意义的感情色彩
    4.1 使用联想组合分析法分析词典语料库
    4.2 汉语“鼠”表达分析
        4.2.1 褒义类别
        4.2.2 中性类别
        4.2.3 贬义类别
    4.3 英语“rat/mouse”表达分析
        4.3.1 褒义类别
        4.3.2 中性类别
        4.3.3 贬义类别
5 汉英“鼠”的文化对比及教学意义
    5.1 如何对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5.1.1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贬义形象
        5.1.2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中性形象
        5.1.3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褒义形象
        5.1.4 “鼠”和“rat/mouse”的某些内涵应格外重视
        5.1.5 汉英动物词“鼠”文化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
    5.2 在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3 汉英动物词鼠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究
        5.3.1 教学策略
        5.3.2 教学方法
6 结语
附录
    附录1 汉语含鼠词汇
    附录2 英语含“rat/mouse”的词汇
参考文献
致谢

(3)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蒙汉动物谚语文化认知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形成的过程
        一、认知自我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二、认知自然世界与环境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三、认知社会现象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四、认知经济现象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与隐喻
        一、蒙汉动物谚语是概念隐喻
        二、蒙汉动物谚语是语义隐喻
        三、蒙汉动物谚语是目标与始源域的隐喻
    第三节 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
第二章 蒙汉谚语动物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的喻体
        一、有关传说动物的喻体
        二、有关鸟类的喻体
        三、有关哺乳动物的喻体
        四、有关爬行动物的喻体
        五、有关水生类的喻体
        六、有关昆虫的喻体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共性
        一、动物喻体喻义相同且谚语相同
        二、动物喻体喻义相同而谚语相似
第三章 蒙汉动物谚语文内涵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地域特点
        二、劳动生产
        三、宗教与习俗
        四、传说渊源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差异性
        一、动物喻体喻义相同而谚语不同
        二、动物喻体相同喻义不同谚语不同
        三、动物喻体不同喻义相同谚语不同
        四、动物喻体不同喻义相同谚语相似
    第三节 蒙汉谚语动物中喻体喻义的零对应性
        一、蒙古语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特殊存在
        二、汉语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特殊存在
        三、蒙汉谚语特殊存在形式
第四章 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思维文化差异性分析
        一、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好”“(—)坏”的评价与标准
        二、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美”与“丑”之评价
        三、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适合”与“不适合”之评价与标准
        四、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需要”与“不需要”之评价与标准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心理文化差异分析
        一、含“(+)褒”义心理的蒙汉谚语
        二、含“(—)贬”义心理的蒙汉谚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以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成语的研究现状
        1.2.2 动物成语的研究现状
        1.2.3 动物成语中的隐喻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巴动物成语的界定、来源及特征
    2.1 中巴动物成语的界定
        2.1.1 汉语动物成语的界定
        2.1.2 巴西动物成语的界定
    2.2 中巴动物成语的来源
        2.2.1 汉语动物成语的来源
        2.2.2 巴西动物成语的来源
    2.3 中巴动物成语的特征
        2.3.1 汉语动物成语的特征
        2.3.2 巴葡动物成语的特征
第三章 中巴成语中动物出现频率情况及其隐喻对比分析
    3.1 中巴成语中动物出现频率情况分析
        3.1.1 中巴成语出现频率较高的动物及分析
        3.1.2 中巴成语出现频率较低的动物及分析
    3.2 中巴动物成语中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1 动物相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2 动物不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3 意义基本相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第四章 中巴成语中动物隐喻差异性原因探析
    4.1 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
    4.2 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差异
    4.3 观念与宗教信仰的差异
第五章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策略的研究
    5.1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原则
        5.1.1 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5.1.2 注重隐喻义的原则
        5.1.3 注重联想启发的原则
    5.2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
        5.2.1 对比法
        5.2.2 直接法
        5.2.3 情境法
        5.2.4 游戏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5)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问题
    1.5 论文的主体与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影视翻译研究
        2.1.1 国内影视翻译研究
        2.1.2 国外影视翻译研究
    2.2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2.2.1 翻译语言特征研究
        2.2.2 翻译规范研究
    2.3 配音与字幕翻译的特点
        2.3.1 配音翻译
        2.3.2 字幕翻译
第三章 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定量分析
    3.1 语料分析方法概述
    3.2 英语电影译文用字特色
        3.2.1 高频特色字
        3.2.2 中频特色字
        3.2.3 基础特色字
        3.2.4 中国电影特色字的参照
    3.3 英语电影译文用词特色
        3.3.1 高频特色词
        3.3.2 中频特色词
        3.3.3 基础特色词
        3.3.4 中国电影特色词的参照
    3.4 英语电影译文句子特色
        3.4.1 一字特色句
        3.4.2 二字特色句
        3.4.3 三字特色句
        3.4.4 句子首尾特色
        3.4.5 中国电影特色句的参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语电影翻译语料库定性研究
    4.1 基于语言层面的研究
        4.1.1 口语小词的比较与处理
        4.1.2 感叹词的比较与处理
        4.1.3 粗俗语诅咒语的比较与处理
    4.2 基于文化层面的研究
        4.2.1 尊称敬辞的比较与使用
        4.2.2 比喻词语的比较与处理
        4.2.3 习语的比较与处理
    4.3 基于官方译本的研究
        4.3.1 多译本语言的比较与处理
        4.3.2 多译本文化因子的比较与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之处
    5.3 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工具书
附录一:影视剧字频表
附录二:影视剧词频表
附录三:影视剧句频表
附录四:中国影视剧独特成语表
附录六:中国影视剧独特四字格词表
附录七:中国影视剧特色四字格词表

(6)汉越俚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内容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中国俚语研究现状
        二、越南俚语研究现状
        三、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四、汉、越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四节 俚语的界定、研究范围及目标
        一、俚语的界定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目标
    第五节 选题理由、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俚语的概况、形成机理及其与其他词语的联系
    第一节 俚语的性质和特点
        一、俚语的性质
        二、俚语的特点
        三、俚语的特殊性
        四、与汉语俚语对应的越南语俚语
    第二节 俚语在词语中的功能
        一、文化认同功能
        二、交际改善功能
        三、情感宣泄功能
        四、禁忌回避功能
        五、时尚展现功能
        六、其他功能
    第三节 俚语的分类及传播方式
        一、俚语的分类
        二、俚语传播与扩散的方式
    第四节 汉越俚语的产生与形成机理
        一、俚语的缘起
        二、俚语的形成机制
        三、汉越俚语形成机理的对比
    第五节 俚语与俗语、行话、黑话、詈词及流行语的联系
        一、俚语与俗语的异同
        二、俚语与行话、黑话、詈词与流行语的不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构成方式比较
        一、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分析
        二、汉越俚语的句法功能对比分析
    第二节 汉越俚语的语音结构对比
        一、单音节词
        二、同音词比重差异
        三、声调差异
        四、叠词
        五、语素重组带来的音节差异
    第三节 汉越俚语构造形式的异同
        一、汉语俚语构造形式
        二、越南语俚语构造形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俚语的修辞方式对比
    第一节 俚语中的修辞方式
        一、汉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二、越南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三、汉越俚语修辞方式的对比
    第二节 俚语修辞的来源分析
        一、来源一——颜色
        二、来源二——动物
        三、来源三——植物
    第三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口语表达中的效果
        一、适配环境
        二、结合对象
        三、注重内容
    第四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举例说明
        一、汉语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二、越南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越俚语文化内涵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的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
        二、意象思维
    第二节 汉越俚语展现的人民思想意识对比
        一、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
        二、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第三节 俚语中的生活哲理
        一、社会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二、经济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三、政治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四、文化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第四节 汉越俚语中的民族风俗
        一、风俗介绍
        二、例子说明
    第五节 汉越俚语中的农业民俗
        一、俚语中表达相似的农业意象
        二、俚语中含有不同的农业意象
    第六节 汉越俚语中的数字文化
        一、文化内涵相同的表达
        二、文化内涵不同的表达
        三、文化内涵相近或相近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统计的汉越俚语对应的表达形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7)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和突破
第1章 概念整合理论及俄语家畜成语概述
    1.1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1.1.1 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1.1.2 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机制
        1.1.3 概念整合理论的优化原则
        1.1.4 概念整合的网络类型
    1.2 俄语家畜成语概述
        1.2.1 俄语家畜成语的界定
        1.2.2 俄语家畜成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2章 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机制
    2.1 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的网络模式
        2.1.1 单一型网络模式的语义构建
        2.1.2 镜像型网络模式的语义构建
        2.1.3 单域型网络模式的语义构建
        2.1.4 双域型网络模式的语义构建
    2.2 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的思维模式
        2.2.1 仅运用隐喻思维的整合模式
        2.2.2 仅运用转喻思维的整合模式
        2.2.3 交替运用隐转喻思维的整合模式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语家畜成语语义构建的影响因素
    3.1 地理位置
    3.2 宗教文化
    3.3 历史事件
    3.4 文学作品
    3.5 传统观念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动物类科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实践简介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内容
    1.2 文献综述
    1.3 现实意义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分析文本特征
        2.1.2 制作译名对照表
        2.1.3 理解CEA框架
    2.2 翻译进行阶段
    2.3 译后质量监控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理解
        3.1.1 理解字词
        3.1.2 理解背景知识
    3.2 表达
        3.2.1 重视词语的感情色彩
        3.2.2 词类转译
        3.2.3 语态转译
        3.2.4 语篇连贯
        3.2.5 突出文体特点
    3.3 变通
        3.3.1 巧用成语
        3.3.2 调整语序
        3.3.3 适当加注
        3.3.4 有度变通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案例分析总结
    4.2 经验与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偏误分析研究
        1.4.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2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动物词及固定表达的偏误分析
    2.1 偏误类型
        2.1.1 句法偏误
        2.1.2 语义偏误
        2.1.3 语用偏误
    2.2 偏误原因分析
        2.2.1 母语语法知识负迁移
        2.2.2 母语文化认知迁移
第3章 教材调研与教学建议
    3.1 教材的调研与分析
        3.1.1 两套教材中动物及其固定表达的编写情况调查
        3.1.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2 教学建议
        3.2.1 教材编写建议
        3.2.2 教学建议
第4章 教案设计与教学对照组实证研究
    4.1 教案设计
        4.1.1 教案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4.1.2 教案设计
    4.2 教学对照组实证研究
        4.2.1 对照组教学实验及其过程描述
        4.2.2 教学效果调研及其数据统计分析
第5章 结语
    5.1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和主要观点
        5.1.1 主要工作
        5.1.2 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分析问卷调查

(10)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相关理论问题
    1.1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
        1.1.1 语言的选择
        1.1.2 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与顺应性
        1.1.3 顺应论的四个视角
    1.2 顺应论与翻译
        1.2.1 翻译中的“选择”
        1.2.2 顺应与翻译
        1.2.3 顺应论视域下的翻译模式
        1.2.4 两点补充与说明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俄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2.1 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2.1.1 翻译中文化障碍的产生
        2.1.2 翻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
    2.2 汉俄文学翻译中文化障碍的成因
        2.2.1 俄语、汉语在语言层面的差异
        2.2.2 俄语、汉语在文化层面的差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
    3.1 文化因子的传译原则与文化障碍的克服
        3.1.1 文化因子的传译原则
        3.1.2 克服途径的选择
    3.2 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
        3.2.1 莫言作品中存在的文化障碍
        3.2.2 莫言作品俄译本中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D]. 徐奕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D]. 王露.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D]. 乌尼尔珠拉.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4]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董伟(VIRGILIO PEREIRA ENIVELTON). 河北大学, 2020(08)
  • [5]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D]. 冯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汉越俚语比较研究[D]. 裴红幸.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8)
  • [7]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俄语家畜成语的语义构建研究[D]. 刘睿. 吉林大学, 2020(08)
  • [8]动物类科普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王中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D]. 范钰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10]顺应论视域下莫言作品俄译中文化障碍的克服途径[D]. 胡斯玥. 武汉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英汉动物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