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钟庆瑶[1](2020)在《喉癌中HPV16/18感染与RUNX3、TGF-β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HPV16/18感染、RUNX3、TGF-β1蛋白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喉癌中HPV16/18感染与RUNX3、TGF-β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理,有利于针对关键调控分子的靶向干预,对于提高喉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喉癌患者83例和声带息肉患者83例,采集信息并收集其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石蜡标本。采用PCR扩增和杂交技术结合检测HPV16/18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UNX3、TGF-β1蛋白的表达。采用c2检验分析HPV16/18、RUNX3、TGF-β1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TMN分期、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喉癌中HPV16/18感染与RUNX3、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PV16/18感染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c2=6.979,P=0.031),RUNX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c2=25.784,P<0.001),TGF-β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c2=17.393,P<0.001)。(2)(1)组织学分级:HPV16/18在低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c2=9.795,P=0.002);RUNX3蛋白在低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4.806,P=0.028);TGF-β1蛋白在低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5.761,P=0.016)。(2)TNM分期:HPV16/18在T3+T4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T1+T2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c2=6.330,P=0.012);RUNX3蛋白在T3+T4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T1+T2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10.147,P=0.001);TGF-β1蛋白在T3+T4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期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7.585,P=0.006)。(3)临床分期:HPV16/18在晚期(Ⅲ+Ⅳ)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早期(Ⅰ+Ⅱ)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c2=5.354,P=0.021);RUNX3蛋白在晚期(Ⅲ+Ⅳ)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早期(Ⅰ+Ⅱ)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7.357,P=0.007);TGF-β1蛋白在晚期(Ⅲ+Ⅳ)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Ⅰ+Ⅱ)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7.290,P=0.007)。(4)转移:HPV16/18在发生转移的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c2=5.650,P=0.017);RUNX3蛋白在发生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发生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5.043,P=0.025);TGF-β1蛋白在发生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2=5.808,P=0.016)。(3)HPV16/18感染和RUNX3蛋白表达之间为负相关(c2=7.767,r=-0.306,P=0.005),HPV16/18感染和TGF-β1蛋白表达之间为正相关(c2=4.073,r=0.222,P=0.044)。结论:1.喉癌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相较于HPV16/18感染的阴性喉癌,HPV16/18感染的阳性喉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化较差、临床分期较晚、转移率较高。2.喉癌组织中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而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RUNX3蛋白在低分化喉癌组织、晚期喉癌组织以及有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而TGF-β1蛋白在低分化喉癌组织、晚期喉癌组织以及有转移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3.HPV16/18感染与RUNX3蛋白阳性表达负相关,HPV16/18感染与TGF-β1蛋白阳性表达正相关,提示RUNX3蛋白的低表达、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HPV16/18阳性喉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化差、临床分期晚、转移率高等临床特性有关,但仍待基础实验进一步验证。
刘丹凌[2](2017)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为许多上皮来源肿瘤的致癌因素。头颈部肿瘤中以上皮来源的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类型,以往研究认为喉鳞状细胞癌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为吸烟与饮酒,但近年来大量临床实验发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病例中具有吸烟和/或饮酒史的病例数逐渐下降,而具有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且无烟酒史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病例中,已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口咽部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相关性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以及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3年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252例。所有患者手术样本蜡块组织切4μm白片,通过p16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及其分型。p16及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同时阳性时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阳性。Kaplan-Meier法统计25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5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p16阳性率为(18/252,7.2%),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阳性率为(15/252,6.0%),其中14例为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感染(14/15,93.3%),1例为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感染(1/15,6.7%)。25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三年总体生存率为67%,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77%,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阴性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65%(P=0.25)。结论:中国喉鳞状细胞癌人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阳性率较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无显着关系。p16蛋白表达情况不能作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鲁孟显,王炳惠,李俊平,李鸿敬[3](2012)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病毒的检测》文中指出目的检测喉乳头状瘤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含量,探讨HPV感染与喉乳头状瘤的关联性和喉乳头状瘤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荧光探针标记引物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PV16、18 DN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 DNA阳性25例,其DNA模板平均拷贝数为4.89×105(1.2×103~2.41×107),HPV18DNA阳性8例,其DNA模板平均拷贝数为1.54×104(1.09×103~5.36×105),其中HPV16、18 DNA均为阳性4例;HPV18 DNA阳性而HPV16 DNA阴性3例;HPV16 DNA阳性而HPV18 DNA阴性18例,其DNA模板平均拷贝数为2.83×106(1.2×103~2.41×107)。20例声带息肉组织HPV16、18 DNA均阴性。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 HPV16、18感染是喉乳头状瘤致病的重要因素,HPV16 DNA含量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检测HPV16、18的感染和喉乳头状瘤早期诊断是一种有效方法。
陈彩凤[4](2012)在《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喉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喉癌前病变是喉癌变的中心环节,它既可以恶化发展转化为癌,也可以良性逆转为正常细胞。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可以防止其向恶性肿瘤发展。因此,加强对喉癌前病变的研究,深化对癌变机理的认识,已成为头颈肿瘤防治工作的前沿和重点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细胞周期调控受正负两大类因子的调节,正负两类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与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具有相似之处。祖国医学理论认为痰瘀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中医临床及导师的前期临床研究均发现采用活血化痰法对喉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基本病因病机,及痰瘀在喉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科学的支持与验证。本研究拟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临床方面对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四诊特征及基本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为喉前期病变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量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在实验方面对喉癌前过程及喉癌前病变痰瘀证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深化对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及痰瘀致癌的机理认识,确立具有较高恶变潜质的中医证候类型。从而为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痰法阻断逆转喉癌前病变提供理论支撑与实验依据,为中医药对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向。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古文献数据库(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华医典》及广东省中医院重点专科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及现代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 Information、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美国NCBI的PubMed、Medline数据库)的查阅挖掘,将相关的古文条文及现代文献报道分类归纳,总结出喉癌前病变的古代在病因病机、辩证分析、施治方法,现代在流行病学、分类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与进展。2.临床调研本研究拟通过运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现代科研方法学结合传统医学进行喉前期病变的临床病例的证候信息采集。通过建立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14例喉癌前病变的四诊资料集流行病学资料进行采集,采用Epidata3.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双人双输的办法进行数据录入及核对,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喉癌前病变的证候诊断重要指标、证型类型及分布相关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3.实验研究本研究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痰瘀证的喉癌前病变标本中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yclin E、p2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喉癌前病变阴虚证标本、声带息肉及早期喉癌标本作为证候对照及病情进展对照研究。通过对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早期喉癌、喉癌前病变、喉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组织中的细胞周期因子动态变化的分析,及对痰瘀证、阴虚证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周期因子表达情况的对比分析,明确喉癌变过程及痰瘀证喉癌前病变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发病因素:喉癌前病变患者中有长期过度用嗓发音占74.8%、有长期吸烟史者占43.9%,有饮酒习惯者占21.5%,饮食不节者占27.6%,熬夜者占9.3%,感冒者占5.1%。发病因素在三种病理类型中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2)性别构成:慢性肥厚性喉炎(非典型增生)中男性60例,女性92例;喉乳头状瘤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喉角化症(声带白斑)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三组的男女性别比为0.65:1、2.2:1及2:1,后两者男性均多于女性,性别构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症状体征频数:出现频率大于10%的症状依次有:声音嘶哑(声嘶轻度、声嘶中度)、咽异物感、咽干灼热、多言后喉痛、痛处不移、咽痒咳嗽、痰多质粘、清嗓习惯。体征出现频率大于10%的依次有声带闭合欠佳、声带充血肥厚、肿物表面光滑、肿物结节状或乳头状、肿物白斑样改变。舌苔脉象出现频率大于10%的依次有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腻、脉弦、舌苔白、脉滑、舌质红、舌苔黄、舌苔薄、舌胖有齿印、脉细、脉沉。(4)证候聚类分析:根据计算机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认为,应聚为4类:工类:声音嘶哑、舌质红、舌苔黄、舌苔腻、脉滑、肿物结节状或乳头状、声带闭合不好。Ⅰ类:清嗓习惯、多言后喉痛、痛处不移、咽异物感、舌胖有齿印、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声带充血肥厚、肿物光滑。Ⅲ类:声嘶轻、痰多质粘、咽痒咳嗽、舌苔白、脉弦、声带闭合尚好。Ⅳ类:声嘶中重度、咽干灼热、舌苔薄、脉细、肿物白斑样改变。(5)证候诊断的重要指标按主症、次症、舌苔脉象、局部体征依次如下:①湿热困结证主症:声嘶;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腻、舌苔黄、脉滑;局部体征:声带充血肥厚、声带闭合不好、肿物结节状或乳头状。②气虚痰瘀证主症:声嘶;次症:清嗓习惯、咽异物感、多言后喉痛、痛处不移;舌苔脉象: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腻、舌苔白、脉弦、脉滑、脉沉;局部体征:声带充血肥厚、肿物光滑。③痰浊结聚证主症:声嘶(轻);次症:痰多质粘、咽瘁咳嗽;舌苔脉象:舌苔白、脉弦;局部体征:声带充血肥厚、肿物表面光滑、声带闭合尚好。④阴虚火旺证主症:声嘶(中重度);次症:咽干灼热、咽异物感;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白、舌苔薄、脉细;局部体征:声带充血肥厚、肿物白斑样改变。(6)证型分布情况:Ⅰ类:湿热互结型;Ⅱ类:气虚痰瘀型;Ⅲ类:痰浊困结型;Ⅳ类:阴虚火旺型。其中湿热互结型49例,占22.9%;气虚痰瘀型87例,占40.7%;痰浊困结型23例,占10.7%;阴虚火旺型55例,占25.7%。(7)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①中医证候与性别的关系:在湿热困结证中,男性所占比率较大(67.3%),而在气虚痰瘀证、痰浊结聚证、阴虚火旺证中,女性所占比率较大(分别为58.6%、65.2%、54.5%),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与年龄的关系:喉癌前病变的中年组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占较大比率(42.9%),其他证型相对分散;青年组及老年组各证型均相对分散,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5)。③中医证候与病程的关系:喉癌前病变各证候间的平均发病时间(28.17~37.67个月)相差不大,病程时间呈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病程在各证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中医证候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慢性肥厚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多见气虚痰瘀证(分别占40.1%、56.3%),喉白斑角化病多见阴虚火旺证(占33.3%),但各证候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中医证型与病因的关系:吸烟、饮酒在湿热困结、气虚痰瘀这两种证型中多见,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不节、熬夜在湿热困结证、气虚痰瘀证中多见;用声过度、感冒在气虚痰瘀证、阴虚火旺证中多见,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中医证型与局部体征的关系:肿物表面光滑多见于气虚痰瘀证中(44.9%),肿物呈结节状或乳头状的多见于湿热困结证(47.1%),肿物白斑样改变多见于阴虚火旺证(68.8%),而且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01<0.05),因“肿物粗糙质脆易出血”例数较少(3例),暂不做分析。⑦中医证型与声嘶程度的关系:声嘶程度根据VHI-10问卷调查表中的嗓音障碍指数得分而来,各个中医证型均集中在轻度异常与中度异常之间(轻度异常的共50例,中度异常的共150例,正常的共6例,严重失常的共8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复发率与恶变率本研究对其中137例喉癌前病变进行了随访,共有15例发生复发,4例为声带白斑,4例为喉乳头状瘤,7例为声带息肉伴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本研究得到喉癌前病变的复发率为10.95%。其中有6例发生恶变,4例为声带白斑,1例为喉乳头状瘤,1例为声带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恶变者均有多年吸烟史饮酒史。本研究得到的喉癌前病变的恶变率为4.38%。2.实验研究(1) 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增强的梯度现象(分别为13.04%、20.29%、42.42%),但总体上荧光强度较弱;三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喉癌前病变组中,CyclinD1在病理分级中的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3.95%、28.57%、31.58%,呈上升趋势,但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CyclinD1在不同病理类型中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肥厚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喉角化症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9.51%、21.05%、22.22%,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组中,不同病理类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CyclinD1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0.00%、41.67%、43.75%;不同病理分级中原位癌、浸润癌的CyclinD1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35.71%、47.37%,两者均呈上升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2) 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增强的梯度现象(分别为26.09%、43.48%、93.94%);且荧光强度较强,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01)。在喉癌前病变组中,CyclinDl在病理类型中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肥厚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喉角化症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36.59%、52.63%、55.56%,呈上升趋势,但三组比较统计学上亦无意义(P>0.05)。病理分级中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三组中CyclinE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25.58%、57.14%、78.95%,也呈上升趋势,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01)。在喉癌组中,不同病理类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三组中CyclinE的阳性率表达与不同病理分级原位癌、浸润癌中的阳性率表达均较高(80%-100%),且呈上升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着差异(P>0.05)。(3)P16的阳性表达率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递减的现象(分别为60.87%、40.58%、15.15%),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01)。在喉癌前病变组中,P16在病理分级中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51.16%、42.86%、15.78%,呈逐步下降趋势,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中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肥厚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喉角化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1.46%、42.11%、33.33%,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组中,不同病理类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P16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20.00%、25.00%、12.50%,不同病理分级原位癌、浸润癌中P16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4.29%%、15.79%,两者在统计学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P21的阳性表达率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递减的现象(分别为47.83%、26.09%、24.24%)。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前病变组中,P21在病理类型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肥厚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喉角化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26.83%、26.32%、22.22%;在病理分级中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的P21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27.91%、28.57%、21.05%,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在统计学上均无差异(P>0.05)。在喉癌组中,不同病理类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P21的阳性率表达相差不大(分别为20.00%、25.00%、18.75%),不同病理分级原位癌、浸润癌中P21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21.43%、21.05%,统计学上亦均无差异(P>0.05)。(5)CyclinD1、CyclinE在痰瘀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高(分别为23.40%、46.81%),在阴虚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低(分别为9.09%、36.36%),但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痰瘀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低(34.04%),在阴虚证中的阳性表达相对较高(45.0%),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21在痰瘀证与阴虚证中的阳性率表达则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7.66%、23.0%),P>0.05。结论:1.喉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1)喉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依次有用嗓不当、吸烟、饮酒、饮食不节、熬夜、感冒等。(2)喉癌前病变的性别构成在喉乳头状瘤与喉白斑角化病中男女之比约为2:1;在慢性肥厚性喉炎中的比例则为0.65:1。(3)喉癌前病变的复发率为10.95%,喉癌前病变的恶变率为4.38%。2.喉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分布特点(1)中医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因为吸烟喝酒、外感之湿热毒邪;内因则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痰浊结聚,过度用声、熬夜致劳累过度致正气虚损、气阴两伤。(2)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按由大至小的比例分布情况,主要分为气虚痰瘀型、阴虚火旺型、湿热互结型、痰浊困结型,共4类。其证候诊断的重要指标特点可见结果部分内容(略)。(3)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分析中,男性多见湿热困结证,女性多见气虚痰瘀证、痰浊结聚证、阴虚火旺证;吸烟史、饮酒史多见于湿热困结型和气虚痰瘀型两种证型;喉癌前病变的局部体征对中医证型分布有显着差异(略)。病理类型、年龄、病程、声嘶程度对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影响。3.喉癌变过程及中医证型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1) CyclinD1、CyclinE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组、喉癌前病变的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均呈现逐渐增强的梯度现象,统计学上特别是第一组均有显着差异,提示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l及CyclinE的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加快,肿瘤恶性增生。CyclinDl及CyclinE在喉癌的不同分化类型及病理分级中,尚未呈现明显差异,可能与标本量少有关。总体上CyclinE在恶性程度高的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CyclinDl高,CyclinE是否比CyclinDl在G1/S限制点上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2)P16、P21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组、喉癌前病变的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阳性率表达均呈逐渐减弱的梯度现象,但只有P16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提示P16作为抑癌基因,在抑制CDK4/CDK6介导的Rb磷酸化,阻止不正常细胞在G1/S的进程上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喉癌的不同分化类型、病理分级中,P16、P21的阳性率表达均较低,但组间比较仍无显着差异,仍考虑与样本量有限相关。(3) CyclinD1、CyclinE在痰瘀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高,在阴虚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低;P16在痰瘀证中的阳性率表达相对较低,在阴虚证中的阳性表达相对较高;P21在痰瘀证与阴虚证中的阳性率表达则相反。但以上表达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痰瘀致病的过程中,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的高表达,负性调控因子P16的低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以验证。4.不足与展望虽然本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研究资料有限,包括样本量不够、非多中心研究;研究设计有所欠缺,包括临床调研表内容及实验研究标本的采集方法选择等。现有的研究结果暂未能为中医辩证及其相关细胞分子生物作用机制提供明确依据,仍必须继续在今后的临床及实验实践中逐步修改和完善。
康佳蕊,王宏伟,刘茜,陆江阳[5](2011)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咽喉部肿瘤样病变HPV亚型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咽喉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良、恶性肿瘤样病变的关系。方法采取25例声带息肉、24例咽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19例喉鳞状细胞癌临床活检石蜡组织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19种高危亚型和7种低危亚型的表达。结果 HPV感染率在声带息肉组为24%(6/25),咽喉乳头状瘤组为37.5%(9/24),喉鳞癌组为10.5%(2/19)。良性病例HPV亚型感染以HPV6和HPV11亚型为主,鳞癌病例仅为HPV16亚型。结论咽喉部肿瘤样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部分良性病例伴有HPV16亚型感染,可以作为提示恶变倾向的指征。
郭强中[6](2011)在《金喉片对血瘀证大鼠和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喉癌变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瘀证是其临床常见的中医分型。金喉片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既往的研究发现金喉片能够有效改善声带瘀血状态及重建声带局部微循环,并能够抑制喉癌内血管增生,对抗喉癌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癌栓形成,减少血栓对喉癌细胞的保护,达到延缓癌瘤生长的目的。通过研究金喉片对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舌象的影响可以定位其改善血瘀证的作用途径,通过研究金喉片对喉癌裸鼠移植瘤中抑癌基因PTEN和致癌基因survivin的影响可以明确其抗癌的作用机理,整合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为临床治疗血瘀型喉癌提供实验基础。声带息肉、成人型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分别属于中医“喉喑”、“喉瘤”和“喉菌”范畴,声带息肉属于喉部良性增生性病变,喉乳头状瘤属于喉部良性肿瘤,也属于喉癌前病变,而喉鳞状细胞癌则属于喉部恶性肿瘤,从喉部良性增生性病变逐渐过渡到喉部恶性肿瘤的机制至今未明。通过联合检测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在上述三种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可以揭示喉鳞状细胞从增生到癌变的变化机制,再结合前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就可以为金喉片治疗不同阶段的血瘀型喉喑病在剂量、疗程和时机的选择上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金喉片对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舌象的影响,以及对喉癌裸鼠移植瘤中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影响,以此来了解金喉片的活血化瘀作用和治疗喉癌的功效;同时研究声带息肉、成人型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三种疾病中Survivin和PTEN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喉鳞状细胞从增生到癌变的变化机制,为金喉片治疗喉喑疾病的合理应用建立参考依据。方法1.将随机分组的32只雄性SD大鼠进行14天的血瘀证造模,按折算后的金喉片常规有效剂量的1倍、3倍和6倍分别对造模后的大鼠进行14天的灌胃,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在造模开始前、造模后及用药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2.将培养好的喉癌细胞接种到随机分组的32只雌雄各半裸鼠背部皮下,按折算后的金喉片常规有效剂量的1倍、3倍和6倍分别对裸鼠进行灌胃,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裸鼠背部瘤体变化。在第28天取瘤,并进行瘤体重量和体积检测,分析瘤体切片中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差异。3.选取符合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声带息肉18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10例和喉鳞状细胞癌18例,将每个患者的病理蜡块标本各连续切片三张,分别进行HE染色、Survivin和PTEN免疫组化检测。比较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在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癌三种疾病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1.血瘀证模型大鼠按照378mg/Kg的剂量服用金喉片后血浆粘度出现了非常显着的下降(P<0.01),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的显着升高(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显着降低(P<0.05),相应大鼠舌体的瘀暗程度减轻也最为明显(P<0.05),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无显着变化(P>0.05)2.按照3300mg/Kg的剂量服用金喉片的裸鼠其背部皮下的喉癌移植瘤瘤体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全部裸鼠背部瘤体的平均密度为1.202g/cm3。Survivin和PTEN在瘤体中的阳性率均体现出高剂组<中剂组<低剂组<空白组的规律特点,且两者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3.声带息肉的Survivin和PTEN阳性率均显着低于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P<0.05),而喉乳头状瘤的Survivin和PTEN阳性率均低于喉鳞状细胞癌,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免疫组化形成声带息肉<成人型喉乳头状瘤≤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在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状细胞癌三种疾病中,PTEN的阳性率均显着低于Survivin (P<0.05)。Survivin和PTEN在高分化喉鳞癌中的阳性率要显着低于中分化喉鳞癌(P<0.05)。结论1.常规有效剂量的金喉片能够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来显着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浆粘度及改善其舌体血瘀程度,从而达到改善血瘀证的目的。2.6倍有效剂量的金喉片则能够有效抑制喉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且降低致癌基因Survivin在癌瘤中的表达,抑癌基因PTEN的阳性表达始终低于Survivin,表现出一种从属性的应激表达模式。3. Survivin和PTEN在喉良性增生性疾病的鳞状细胞中部分表达,而在良性和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体现出随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表达态势,同时在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癌中前者的阳性率均高于后者。Survivin和PTEN虽然功能相反,但作用机制不同,非对立消长关系,而是主从表达关系,PTEN是出于竞争目的而从属于Survivin的表达,两者的统一决定了鳞状细胞癌变的速度和恶性程度。
朱金枝[7](2010)在《Cox2、Cx26、Stathmin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Cox2、Cx26及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9000二步法)检测Cox2、Cx26及Stathmin蛋白在60例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 MOD),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指标与喉乳头状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Cox2及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88.33%,均明显高于它们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33.33%、5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x26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 %,明显低于其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73.33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乳头状瘤中Cx26蛋白的表达伴有细胞内定位的改变,Cx26蛋白在声带息肉组织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膜,而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细胞膜、细胞浆和小部分细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3)Cox2、Cx26及Stathm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型、是否复发、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4)喉乳头状瘤中,Cox2蛋白与Stathm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87,P<0.05),而Cx26蛋白表达与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13、r=-0.184,P<0.05)。结论1. Cox2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有望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预防和治疗喉乳头状瘤提供依据。2.喉乳头状瘤组织中Cx2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声带息肉,且伴有细胞内定位的改变,提示其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重要的作用。3. 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喉乳头状瘤的多发性、浸润性可能有密切联系,可能成为研究生物治疗的方向之一。4. Cox2蛋白与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Cx26蛋白与Cox2蛋白及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可能与它们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并可能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卢标清[8](2009)在《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喉癌前病变是喉癌变的中心环节,加强对喉癌前病变的研究,不但可以积极预防喉癌的发生,还将加深对癌变机理的认识,推动肿瘤防治工作的发展。导师组前期研究提示:痰瘀是导致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采用活血化痰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对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对喉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尚不深入。本项目拟从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实验三个方面对喉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的综合分析研究,探索喉癌前病变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研究喉癌变过程中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从细胞分子水平识别其中有较高恶变潜质的中医证候类型,探讨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将为中医药研究、治疗喉癌前病变及喉癌提供方向和思路,为开发治疗喉癌前病变的中药复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为喉癌前病变的辨证提供客观化、微量化的实验依据,深化中医对喉癌前病变的认识,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二、研究方法(一)临床研究1.文献病例研究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应用SPSS11.5软件对文献中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候因素、四诊特点、治法方药等进行统计分析。2.临床调查病例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变调查方法,结合喉癌前病变临床调查表进行病例资料信息的采集。通过对88例喉癌前病变的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取100例声带息肉及60例喉癌病例作病情进展对照研究,初步总结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四诊特点及基本证候演变特点。3.临床治疗观察本研究拟比较活血化痰与益气法在喉癌前病变显微喉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将34例喉癌前病变病例分为益气治疗组及活血化痰治疗组,对两组术后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量化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喉癌前病变症状、体征及防止复发恶变方面的优劣。(二)实验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本项目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痰瘀互结证喉癌前病变标本中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E、cyclin D1、P21、P16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P53的表达,同时取痰浊凝聚证癌前病变标本及声带息肉组织、早期喉癌标本分别作证候对照及病情进展对照。三、研究结果(一)临床研究1.目前中医对喉癌前病变临床文献以病案报道、专家经验总结为主,在成人肥厚性喉炎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方面较西医有一定优势,临床研究报道最多,基本上都主张从活血化痰开音方面对肥厚性喉炎进行治疗;对声带白斑、喉角化症及喉乳头状瘤则主张手术后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报道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其中的一些临床经验,值得现在借鉴和参考。2.喉癌前病变中医四诊特点:喉癌前病变以声嘶、咽异物或痰粘感、咳嗽有痰、咽痛、胸闷不舒、讲话费力为主症,尚可有咽干、气短等症;舌象以淡红舌、暗舌、红舌为主;脉象以弦滑、弦细多见。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特点:喉癌前病变证候因素为痰瘀,以痰瘀互结为主要证候,痰证及血瘀证次之,尚可兼杂阴虚、气虚、热、毒等。3.中医证候演变特点:与声带息肉比较,喉癌前病变证候因素相对复杂,兼杂情况较多见(P<0.05);而与喉癌前病变比较,喉癌的证候因素更复杂,证候兼杂情况更普遍(P<0.05)。从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的病情发展变化过程中,证候演变存在一定规律:以痰瘀为主线,证候由单一向证候兼杂发展,最终出现痰瘀热毒、气阴两虚等多种证候因素兼杂的情况,证候的兼杂、复杂化及热毒的出现可能提示病邪深入,正气受损,预示病情的不良进展,值得临床注意。4.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象变化特点:从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舌象可由正常的淡红舌为主,向暗红舌、红绛舌、紫舌等发展;舌苔由淡白、白腻向薄黄、黄腻到黄老厚腻变化发展;舌边瘀斑瘀点及舌下静脉曲张的情况更普遍;喉癌中少舌或无苔的出现率更高。这些预示病邪的深入,正气亏损,痰瘀热毒向纵深发展。提示当喉癌前病变患者舌质颜色加深,舌苔由薄变厚,出现绛舌或紫舌、裂纹舌,花剥苔时,应注意恶变倾向,应予重点密切随访及采取必要干预措施5.临床采用活血化痰法对喉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干预治疗作用,可以在喉显微术后较快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延缓或减少复发(P<0.05)。(二)实验研究1.P21Waf1、cyclinD1、cyclin E、P16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在声带息肉中P21bWaf1、P16表达染色着色深且阳性细胞密集;在喉癌前病变中P21Waf1、P16蛋白表达染色变浅,阳性细胞减少,在喉癌中两蛋白表达染色浅,阳性细胞少,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递减的现象(P<0.05)。而cyclin E、cyclinD1蛋白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中的表达则刚好相反,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增强的梯度现象(P<0.05)。2.PTE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P53、PCNA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在声带息肉中PTEN蛋白表达染色着色最深,且阳性细胞密集;在喉癌前病变中PTEN蛋白表达染色变浅,且深浅不一,阳性细胞减少,在喉癌中PTEN蛋白表达染色浅,阳性细胞少,形成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阳性强度逐渐递减的现象(P<0.01)。PCNA和P53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呈表达上调现象(P<0.05)。3.喉癌前病变P21Waf1弱及中强阳性(+、++)表达率在痰瘀互结证和痰湿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阳性(+++)表达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前病变cyclinD1蛋白表达各级阳性率在痰瘀互结证和痰湿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表达率痰瘀互结证与痰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喉癌前病变cyclin E、P16蛋白表达各级阳性率在痰瘀互结证和痰湿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研究结论(一)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四诊及证候特点1.中医四诊特点:喉癌前病变以声嘶、咽异物或痰粘感、咳嗽有痰、咽痛、胸闷不舒、讲话费力为主症,尚可有咽干、气短等症;舌象以淡红舌、暗舌、红舌为主;脉象以弦滑、弦细多见。2.中医证候特点:喉癌前病变证候因素为痰瘀,以痰瘀互结为主要证候,痰证及血瘀证次之,尚可兼杂阴虚、气虚、热、毒等。3.临床采用活血化痰法对喉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干预治疗作用,可以在喉显微术后较快缓解症状,延缓或减少复发(P<0.05)。(二)喉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证候及舌象演变初步规律1.中医证候演变特点:与声带息肉比较,喉癌前病变证候因素相对复杂,兼杂情况较多见(P<0.05);而与喉癌前病变比较,喉癌的证候因素更复杂,证候兼杂情况更普遍(P<0.05)。从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的病情发展变化过程中,证候演变存在一定规律:以痰瘀为主线,证候由单一向证候兼杂发展,最终出现痰瘀热毒、气阴两虚等多种证候因素兼杂的情况,证候的兼杂、复杂化及热毒的出现可能提示病邪深入,正气受损,预示病情的不良进展,值得临床注意。2.舌象变化特点:从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舌象可由正常的淡红舌为主,向暗红舌、红绛舌、紫舌等发展;舌苔由淡白、白腻向薄黄、黄腻到黄老厚腻变化发展;舌边瘀斑瘀点及舌下静脉曲张的情况更普遍;喉癌中少舌或无苔的出现率更高。这些预示病邪的深入,正气亏损,痰瘀热毒向纵深发展。提示当喉癌前病变患者舌质颜色加深,舌苔由薄变厚,出现绛舌或紫舌、裂纹舌,花剥苔时,应注意恶变倾向,应予重点密切随访及采取必要干预措施。(三)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1.从良性病变(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原位癌,相关的细胞周期因子、凋亡增殖因子有一个动态变化发展,这些相关基因蛋白可能对喉癌前病变的预后发展有一定标志物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较可靠指标。2.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以痰瘀互结为主线,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痰瘀互结,郁而化火,形成痰热、瘀毒等,同时痰瘀作为致病因子,攻伐、耗伤正气,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各种病机因素相互胶结,病情向纵深进一步发展,正虚邪实,阴阳气血失调,导致喉癌前病变向不良方向持续发展。3.痰瘀致喉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为通过影响细胞周期G1/S转换期正负调控因子而发挥作用,推测在痰瘀互结深入发展时,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及PCNA高表达,负性调控因子P16、P21(WAF1/CIP1)低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异常,肿瘤恶性增生而致喉癌发生,提示痰瘀型喉癌前病变恶变的风险可能相对较大,临床上对这类患者要加以重点随访追踪。(四)展望本项目从文献、临床、实验三个方面,从细胞周期调控角度探讨痰瘀与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识别喉癌前病变中有较高恶变潜质的中医证候类型,初步总结喉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病机,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喉痰瘀致喉癌变的机理,目前国内外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为今后进一步对喉癌前病变展开深入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对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喉癌前病变病例较少,研究不可避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补充修正。
宋磊[9](2007)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HSP70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IAP)Livin和热休克蛋白70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喉鳞癌、28例喉癌前病变(26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2例喉角化症)、20例声带息肉中Livin和HSP70的表达。分析其与喉鳞癌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HSP70在28例喉癌前病变中阳性11例,阳性率为39.3%;20例声带息肉中HSP70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5.0%;55例喉癌阳性率为78.2%(43/55)。HSP7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喉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喉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②HSP70在喉癌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喉癌病理分级有关(P<0.05)。③Livin蛋白在20例声带息肉中均不表达,在28例喉癌前病变中有6例呈阳性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55例喉鳞癌组织中37例呈阳性表达,与喉癌前病变组和声带息肉组相比表达率显着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1)。④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⑤在HSP70蛋白表达阳性的喉鳞癌组织中,33例Livin蛋白表达阳性;12例HSP70蛋白表达阴性的喉鳞癌组织中,4例Livin蛋白表达阳性。统计学分析,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HSP70在喉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恶变中具有重要作用。②HSP70的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之间有关。HSP70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③Livin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而声带息肉组织中未检测到Livin蛋白的表达,表明Livin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④Livin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均无显着性差异,而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和是否发生转移有关。⑤Livin与HSP70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可能相互促进影响凋亡。Livin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预后有关,可能成为喉鳞癌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和喉鳞癌生物学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赵秋良[10](2007)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HPV16/E7、ki-67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成人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LP)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致癌蛋白(HPV16/E7)和Ki-67、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HPV病毒、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细胞增殖活性在成人LP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42例喉乳头状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5年。年龄24~66岁,平均47.15±2.17岁。并取28例声带息肉(vocal cord polyp,PVC)和28例喉鳞状细胞癌(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C)作为对照组,28例声带息肉年龄22~54岁,平均46.36±3.66岁。28例喉鳞状细胞癌,年龄40~77岁,平均61.21±2.31岁。应用PER方法检测E7(HPV16/E7)在成人LP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成人LP中的Ki-67、CD34的表达。结果HPV16/E7在三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8例PVC中有4例表达(14.3%),42例LP中有28例表达(66.7%),28例LC中有24例表达(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PVC中阳性细胞的表达仅散在分布于细胞基底层;在LP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散在分布于基底层、棘细胞层或整个上皮,基底层阳性细胞数较PVC多;而在LC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核的多型性、核染色质丰富、核浆比例增大及异常的核分裂相且表达数目明显增多,并延伸到上皮中层。统计表明PVC、LP和LC组织中的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6.30±2.03、13.73±3.42、25.5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在PVC中的分布情况,PVC中血管管壁完整,血管一般不密集分布;LP中血管有不完整的血管壁出现,血管有成簇出现的现象;LC中血管管壁不完整,数目明显增多,可见部分单个内皮细胞聚集成簇;PVC及LP间质新生血管横断面多为圆形、椭圆形,相对比较规则;而LC间质新生血管的形态多为不规则形扭曲、扩张及分叉,边缘变锐。统计结果显示:MVD在PVC、LP、LC中的表达测量分别为3.97±1.38、14.61±1.64、25.34±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E7、Ki-67、MVD之间的表达关系:在三种病变中HPV16/E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4);Ki-67与MVD有显着正相关关系(r=0.878);随访的5年中发生复发恶变的病例中HPV16/E7、Ki-67、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复发恶变的病例(P<0.05)。结论在PVC、LP和LC中HPV/E7的表达与细胞的恶性度和增值活性明显相关,因此检测HPV16型的E7蛋白可直接反映HPV的复制和转录的活化状态,可作为另一个LP癌变的生物标志物:Ki-67、MVD与细胞增殖活化程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反映成人LP恶变潜能的指标之一。
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喉癌中HPV16/18感染与RUNX3、TGF-β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HPV诱导上皮癌变过程 |
1.3 HPV感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 |
1.4 HPV感染的检测方法 |
第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预实验 |
2.1 前言 |
2.2 资料和方法 |
2.3 实验材料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p16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3.1 前言 |
3.2 资料与方法 |
3.3 实验材料 |
3.4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第四章 HPV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意义 |
4.1 前言 |
4.2 资料与方法 |
4.3 实验材料 |
4.4 实验结果 |
4.5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喉癌前病变的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学研究 |
一、古代文献研究 |
二、现代中医研究 |
第二节 喉癌前病变的西医学研究 |
一、喉癌前病变的概述 |
二、喉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 |
三、喉癌前病变的治疗 |
第三节 喉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关系 |
一、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
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
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 |
第二章 喉癌前病变的症候特征及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采集来源 |
二、喉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制定临床观察表 |
六、信息采集质量控制 |
七、数据库管理 |
八、统计分析方法 |
九、临床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聚类分析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三、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 |
四、随访情况 |
第三节 讨论 |
一、喉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
二、喉癌前病变的中医基础研究 |
第三章 喉癌前病变痰瘀证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病理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喉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标本来源 |
六、实验主要试剂 |
七、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八、实验方法 |
九、统计学处理 |
十、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结果 |
一、CyclinD1、CyclinE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组织中的表达 |
二、P16、P21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喉癌组织中的表达 |
三、喉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Cyclin D1、Cyclin E表达情况 |
四、喉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P16、P21表达情况 |
五、喉癌前病变不同病理分级的Cyclin D1、Cyclin E表达情况 |
六、喉癌前病变不同病理分级的P16、P21表达情况 |
七、喉癌不同病理分型的Cyclin D1、Cyclin E表达情况 |
八、喉癌不同病理分型的P16、P21表达情况 |
九、喉癌不同病理分级的Cyclin D1、Cyclin E表达情况 |
十、喉癌不同病理分级的P16、P21表达情况 |
十一、喉癌前病变CyclinD1、CylinE表达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
十二、喉癌前病变P16、P21表达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
第三节 讨论 |
一、细胞周期因子在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
二、中医证型与细胞周期因子的表达关系 |
结语 |
一、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等基础方面研究 |
二、喉癌变过程及中医证型相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 |
三、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喉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表 |
附录2 英文缩略语 |
在校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咽喉部肿瘤样病变HPV亚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HPV DNA分型 |
1.2.1 DNA提取 |
1.2.2 PCR扩增 |
1.3 核酸杂交 |
2 结果 |
3 讨论 |
(6)金喉片对血瘀证大鼠和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喉癌变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血瘀证研究 |
(一) 血瘀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
(二) 血瘀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三) 血瘀证的病理基础 |
(四) 血瘀证与肿瘤的关系 |
(五)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
(六) 血瘀证的舌诊研究 |
(七) 活血化瘀法及其抗肿瘤的研究 |
二、金喉片的临床与药理研究 |
三、声带息肉研究进展 |
四、喉乳头状瘤研究进展 |
(一) 病因病机 |
(二) 治疗研究 |
五、喉癌研究进展 |
(一) 病因病机 |
(二) 治疗研究 |
六、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研究 |
(一) 声带息肉与凹空样细胞 |
(二) 乳头状瘤与凹空细胞 |
(三) 喉癌与凹空细胞 |
七、关于Survivin及其在喉癌中表达的研究 |
(一) 组织分布特点 |
(二) 抑癌机制 |
(三) 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
(四) 与癌前病变的关系 |
(五) 与喉癌相关的研究 |
(六) 靶向治疗 |
八、关于PTEN及其在喉癌中表达的研究 |
(一) 在喉癌中的分布特点 |
(二) 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
(三) 研究趋势 |
(四) Survivin与PTEN的关系 |
第一部分 金喉片对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影响 |
一、实验方法与步骤 |
(一) SD大鼠的饲养 |
(二) 随机分组 |
(三) 相关药品 |
(四) 血瘀证造模 |
(五) 给药剂量 |
(六) 采血 |
(七) 评价指标 |
(八) 检测仪器 |
(九) 统计分析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一) 关于大鼠的基本状况变化 |
(二) 关于血瘀证造模 |
(三) 关于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
(四) 关于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 |
(五) 关于用药前后舌体血瘀程度的变化 |
(六) 综合分析 |
第二部分 金喉片对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
一、实验方法与步骤 |
(一) 细胞培养 |
(二) 喉癌模型的建立 |
(三) 免疫组化 |
二、实验结果 |
(一) 裸鼠体重变化情况 |
(二) 瘤体重量与体积 |
(三) Survivin和PTEN的免疫组化结果 |
三、讨论 |
(一) 瘤体外观和形态 |
(二) 关于瘤体重量与体积 |
(三) 瘤体病理学特征 |
(四) 阳性率区间划分的依据 |
(五) 关于Survivin和PTEN的阳性率 |
(六) 关于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基因的意义 |
(七) 关于Survivin和PTEN阳性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问题 |
(八) 关于免疫组化分析方法的选择 |
(九) 不足 |
第三部分 喉癌变机制研究 |
一、实验方法与步骤 |
(一) 标本来源及概况 |
(二) 临床诊断标准 |
(三) 病理诊断标准 |
(四)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
二、实验结果 |
(一) Survivin和PTEN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 |
(二) Survivin和PTEN在不同分化程度喉癌中的表达 |
三、讨论 |
(一) 同一疾病中Survivin和PTEN阳性表达差异性的分析 |
(二) Survivin和PTEN各自在三种疾病中的表达规律 |
(三) Survivin和PTEN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
(四) Survivin与PTEN的关系 |
(五) 喉癌变机制探讨 |
(六) 选择发生病变的鳞状上皮作为镜检目标的意义 |
(七) 近期相关研究 |
(八) 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SD大鼠实验图例 |
二、裸鼠实验图例 |
三、喉鳞状细胞免疫组化实验图例 |
四、各类实验观察表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Cox2、Cx26、Stathmin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正文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参考文献 |
六 致谢 |
七 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8)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喉癌前病变的中医研究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中医防治理论与实践 |
三、痰瘀相关与喉癌前病变 |
第二节 喉癌前病变现代医学研究 |
一、喉癌前病变概述 |
二、喉癌变的肿瘤标志物研究 |
三、喉癌前病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 |
第三节 本课题的设想与思路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文献的259例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二节 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及四诊特征调查分析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三节 活血化痰法与益气法在喉癌前病变术后应用的比较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一、研究方法与方案 |
二、实验技术路线 |
三、结果 |
四、小 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加强喉癌前病变中医基础研究的意义 |
二、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三、痰瘀互结致喉癌变的分子生物机制 |
四、中医药治疗喉癌前病变的探讨与评价 |
五、喉癌前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
附录二 喉癌及癌前病变中医证候调查表 |
附录三 免疫组化病理图片 |
一、免疫组化病理图片一(P21表达之一) |
二、免疫组化病理图片二(P21表达之二) |
三、免疫组化病理图片三(cyclin D1表达) |
四、免疫组化病理图片四(P16 表达) |
五、免疫组化病理图片五(cyclin E 表达) |
六、免疫组化病理图片六(PTEN 表达) |
七、免疫组化病理图片七(PCNA 表达) |
八、免疫组化病理图片八(P~(53)表达)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9)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HSP70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索引 |
正文 |
前言 |
实验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成人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HPV16/E7、ki-67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四、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喉癌中HPV16/18感染与RUNX3、TGF-β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钟庆瑶.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D]. 刘丹凌.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3]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病毒的检测[J]. 鲁孟显,王炳惠,李俊平,李鸿敬.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4]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D]. 陈彩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5]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咽喉部肿瘤样病变HPV亚型的意义[J]. 康佳蕊,王宏伟,刘茜,陆江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1(03)
- [6]金喉片对血瘀证大鼠和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喉癌变机制研究[D]. 郭强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Cox2、Cx26、Stathmin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朱金枝.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8]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 卢标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HSP70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宋磊.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10]成人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HPV16/E7、ki-67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 赵秋良. 山东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