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于畅[1](2020)在《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素养为主旨,重视“素养为本”的教学等基本理念。倡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到化学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应用等各方面的重要价值,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具体提出了每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要达成一定的学业成就表现。考试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框架中也要求命题者应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知识”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在命题原则中具体提出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并注重启发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在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问题。作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策略、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新课标所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2016-2019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进行了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的对应分析,在对学考试题文本整体评析后,作者主要针对试题的主观题从“知识内容”“题目主要信息”“考试考查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的特点;以“学考”中的复习内容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情境教学案例,并在“农硕”支教期间,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学生的成绩;经过调查研究,作者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较扎实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准确应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进而准确表达出化学用语。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创设真实而富有价值的情境,并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地选择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探究情境等;在真题实战训练中也通过创设情境来学习,一方面可以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展提升中巩固训练。期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刘敬[2](2019)在《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化学键”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探究,发现此教学策略对化学概念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为了探究“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化学概念教学的应用效果,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模块为实验内容,选取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学年组开展教学实验研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至“化学键”教学中;“对照组”以传统讲述式教学进行。后测实验结束后,收集两组成绩,运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提高化学概念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
展鹏,康东伟,屈直言,喻路兵,刘新泳[3](2018)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良》文中指出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良创新,在教学中运用衔接与导入式教学、基于科研转化教学的研究式案例教学、思维导图式教学、翻转互动教学、形象化教学、化学哲学教学、基于小组学习模式的成绩考核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构建新型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孙浩然[4](2018)在《LIBS测量中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元素检测的应用领域中,LIBS在线检测技术凭借其实时、原位及非接触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当中。在LIBS测量系统中,测量精度是整个测量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一些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激光器内部因素的干扰,会对LIBS测量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激光器内部工作物质老化以及其他一些外界因素,对激光器能量的输出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后续的定量分析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误差。由于激光器在脉冲放电过程中激光能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能量补偿,从而提高LIBS测量精度。本文首先对LIBS测量过程中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激光能量输出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接着对LIBS测量过程进行阐述,分析影响LIBS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再从等离子体产生机制的角度对激光能量和等离子体谱线强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激光能量对样品谱线强度以及样品成分含量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接着,通过对激光器产生激光脉冲的具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激光能量输出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激光能量进行采集,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激光能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激光能量自动补偿的方案,并建立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模型,使激光能量输出能够自动稳定在特定阈值内。之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将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案带入到LIBS测量系统中,并对经过能量补偿后的样品谱线强度信号以及样品元素含量定量分析误差进行研究,从而提高LIBS测量精度。
阮宝玲[5](2014)在《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与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化,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多种教学实践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探究趋势的指引下,掀起了导学案研究的热潮。导学案因其本身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由重视“教”向重视“学”的根本性转变,并且这种“学”的体现与教师“导”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从产生至今一直深受教师和研究者的喜爱。近年来关于导学案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已经从启蒙期、发展期向着深化期迈进。本研究通过对核心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发现近两年的文章多以“导学案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可见教育工作者在肯定导学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开始审视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认为导学案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教师及研究者对导学案的构成定位不准、理解不深、运用不到位所致。因此,对中学化学导学案构成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导学案的构成出发,以导学案的内涵、教育价值和编制原则为基础,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献的统计、教师和学生使用导学案情况的调查,得出了研究结论,即提出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有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反思总结、达标测试这6个部分。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简述选题意义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有关导学案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列举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简述了导学案的兴起、教育价值、内涵和编制原则,统计了有关导学案构成的研究,归纳了导学案出现的问题,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确定中学化学导学案构成部分。分别设计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和需求,并了解导学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与之前文献综述归纳出的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即形式“教案化”、内容“共性化”、过程“习题化”、课堂“程序化”较为相似,说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探索都发现了目前导学案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而后结合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以及文献统计中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有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反思总结和达标测试这6个部分。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所提出的6个构成部分进行内涵界定,并分析各部分的编制原则。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要阐述了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和阶段划分,为导学案各个部分能够有序、合理的进行设计和使用提供指导。第五部分主要是从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知识两个角度,选择中学阶段的两个课题进行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并且请经验教师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简单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并且分析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部分,为后续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指导。
耿会利[6](2011)在《基于元素周期律知识学生认知研究》文中指出元素周期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整个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石。在化学科学体系中,元素周期律可以作为一个有力工具来指导科学研究;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学科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探究和推断物质性质的重要依据。学生在中学阶段进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其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可以从本质上即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将其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并在问题解决时能及时提取和应用;另一部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规律识记的层面。本研究主要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如何理解元素周期律相关概念?主要是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单质活泼性等。(2)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情况是怎样的?(3)问题解决时,学生的思考轨迹是怎样的?学生有关元素周期律的不同认知对相关内容的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团体测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自行研究编制形成的《元素周期律测查卷》为研究工具,主要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期能够为更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认知可分为简单识记和本质理解两个层面,学生更多使用与教材呈现和教师讲授相同的表述形式,较少从结构角度入手来探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的规律性。(2)多数学生经常混淆元素周期律知识中几组概念。比如将元素的金属性和金属单质的活泼性等同;把化学反应中,物质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混同。(3)对学科思想认识不到位,难以借助于学科思想来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朱大超[7](2004)在《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的联系与区别》文中认为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历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的定义出发,阐述二者在概念及应用上的差别与联系。
柴淑琴[8](2000)在《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元索金属性、金属活泼性的含义及衡量其强弱的标度,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学业质量标准 |
1.3.2 教学策略 |
1.3.3 化学情境教学策略 |
1.4 理论基础 |
1.4.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1.4.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1.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4.4 人本主义理论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对象及目的 |
1.6.2 研究思路 |
1.6.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 |
2.1 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 |
2.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试题文本评析 |
2.3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
2.4 试卷结构分析 |
2.4.1 客观题与主观题 |
2.4.2 对试题中的主观题进行整体分析 |
2.4.3 试卷信息呈现方式 |
2.5 小结 |
3.情境教学在学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
3.1 情境创设的定义 |
3.2 情境创设的原则 |
3.3 化学学考复习中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
3.3.1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3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4 《化学与生活》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4 情境教学的效果分析 |
3.4.1 教学前测试结果分析 |
3.4.2 教学后测试结果分析 |
3.4.3 访谈设计、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4 结论与反思 |
4.1 研究结论 |
4.2 教学建议 |
4.3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化学键”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先行组织者研究现状 |
1.2.1 先行组织者理论的研究 |
1.2.2 先行组织者呈现方式的研究 |
1.2.3 先行组织者教学实践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概述 |
2.1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的相关心理学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信息加工理论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4 发生认识论 |
2.2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2.2.1 先行组织者的定义 |
2.2.2 先行组织者的分类 |
2.2.3 先行组织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
2.2.4 先行组织者在概念教学中的引入方法 |
2.2.5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
第3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 实验前的准备 |
3.3 “化学键”教学设计 |
3.3.1 教材与学情分析 |
3.3.2 教学目标与涉及的考点 |
3.3.3 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 |
3.4 后测设计与实施 |
第4章 结论 |
4.1 效果分析 |
4.2 总结 |
4.2.1 结论 |
4.2.2 存在的问题 |
4.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
2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
3 高校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
3.1 衔接与导入式教学 |
3.2 基于科研转化教学的研究式案例教学法 |
3.3 思维导图式教学 |
3.4 翻转互动教学法 |
3.5 形象化教学 |
3.6 化学哲学教学 |
3.7 基于小组学习模式的考核评价方法 |
4 总结与展望 |
(4)LIBS测量中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激光能量研究的发展概况 |
1.2.1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精度影响的发展概况 |
1.2.2 LIBS激光器能量输出稳定性的发展概况 |
1.3 全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小结 |
第2章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
2.1 基于LIBS测量机制的研究 |
2.1.1 LIBS测量过程 |
2.1.2 影响LIBS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
2.2 激光能量对谱线强度影响的研究 |
2.2.1 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分析 |
2.2.2 等离子体光谱产生机制的研究 |
2.2.3 激光能量对等离子体的影响机制 |
2.2.4 激光能量对自吸收现象的补偿 |
2.3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的影响 |
2.3.1 样品的选择 |
2.3.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2.3.3 激光能量的选择 |
2.3.4 实验结果分析 |
2.4 定量分析 |
2.4.1 LIBS测量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 |
2.4.2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中定量分析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激光能量输出变化的研究 |
3.1 激光脉冲能量产生机理研究 |
3.1.1 激光器的选择 |
3.1.2 激光脉冲产生机理研究 |
3.1.3 激光脉冲产生的主要条件 |
3.1.4 影响激光能量输出的主要因素 |
3.2 激光能量的采集 |
3.2.1 激光能量采集平台的搭建 |
3.2.2 激光能量的采集过程 |
3.3 激光能量变化规律的分析 |
3.3.1 电压对激光能量的影响分析 |
3.3.2 频率对激光能量的影响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的研究 |
4.1 能量补偿方法的选择 |
4.1.1 改变激光器内部工作物质 |
4.1.2 算法的引入 |
4.2 基于PI控制算法的激光能量自动补偿系统 |
4.2.1 算法模型的建立 |
4.2.2 基于比例积分控制基本模型方程的建立 |
4.2.3 激光能量控制系统模型方程的优化 |
4.2.4 激光能量最佳补偿标准的选择 |
4.2.5 PI算法参数的整定 |
4.3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效果的验证 |
4.4 小结 |
第5章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LIBS测量精度的影响 |
5.1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LIBS测量中谱线强度的影响 |
5.1.1 实验步骤 |
5.1.2 实验结果分析 |
5.2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 |
5.2.1 实验步骤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论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与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的意义 |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
1.1.2 学生发展的需要 |
1.1.3 教学实践的优化 |
1.2 有关导学案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
1.2.2 导学案的兴起 |
1.2.3 导学案的教育价值 |
1.2.4 导学案的内涵 |
1.2.5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
1.2.6 导学案的构成 |
1.2.7 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导学案构成的确定 |
2.1 教师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和需求调查 |
2.1.1 教师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分析 |
2.1.2 教师对导学案的需求统计 |
2.2 学生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和使用情况调查 |
2.2.1 全体学生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分析 |
2.2.2 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对导学案构成的认同度分析 |
2.2.3 学生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3 确定导学案构成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 |
2.3.1 自主学习的概念 |
2.3.2 自主学习的一般流程 |
2.3.3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
2.4 中学化学导学案构成的确定 |
2.4.1 课前导学案的构成部分 |
2.4.2 课堂导学案的构成部分 |
2.4.3 课后导学案的构成部分 |
3 中学化学导学案构成的内涵分析及编写 |
3.1 学习目标 |
3.1.1 学习目标的内涵 |
3.1.2 学习目标的设计原则 |
3.2 重难点 |
3.2.1 重难点的内涵 |
3.2.2 重难点的设计原则 |
3.3 课前准备 |
3.3.1 课前准备的范围 |
3.3.2 课前准备的目的 |
3.3.3 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
3.4 课堂探究 |
3.4.1 课堂探究的内涵 |
3.4.2 课堂探究的类型 |
3.5 反思总结 |
3.5.1 反思总结的内涵 |
3.5.2 反思总结的方法 |
3.6 达标测试 |
3.6.1 达标测试的内涵 |
3.6.2 达标测试的设计和使用原则 |
4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和阶段划分 |
4.1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
4.2 导学案的使用阶段 |
5 中学化学导学案课例设计与评析 |
5.1 元素化合物知识导学案设计 |
5.1.1 课例设计 |
5.1.2 评析 |
5.2 概念原理知识导学案设计 |
5.2.1 课例设计 |
5.2.2 评析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元素周期律知识学生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词语界定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价值 |
2. 研究过程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研究步骤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的判断 |
3.2 微粒半径大小排序 |
3.3 非金属性强弱、得电子能力强弱比较 |
3.4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比较 |
3.5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强弱比较 |
3.6 元素化合物化学式书写 |
3.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判断 |
4. 研究结论及启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 于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2]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化学键”教学研究[D]. 刘敬.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1)
- [3]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良[J]. 展鹏,康东伟,屈直言,喻路兵,刘新泳. 药学教育, 2018(06)
- [4]LIBS测量中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研究[D]. 孙浩然.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8)
- [5]中学化学导学案的构成与使用研究[D]. 阮宝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6]基于元素周期律知识学生认知研究[D]. 耿会利.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7]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的联系与区别[A]. 朱大超. 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 2004
- [8]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浅议[J]. 柴淑琴.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