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

一、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董洁,苏艺[1](2021)在《基于设计程序与方法导向的传统实验教具的改进设计流程方法的研究——以液体表面性质测量教具的设计改进研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液体表面性质测量方法研究和改进为例,对传统实验教具进行设计改进研究。以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为导向,从现有实验流程的了解、发现现有实验问题等一系列流程到改进方案的解决实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具的改进设计流程方法。本文主张立足于科学的严谨准确性和实验操作者的操作体验,旨在为多种学科中传统实验教具的设计改进提供方法论指引,为科学实验的教学创新和方法提出提供参考。

段政,龚志仁,张琨,张轩策,许凌云[2](2021)在《单片机智能控制的液体表面张力测量仪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的重要热学参量,提出一种环境鲁棒性强、测量准确、操作便捷的智能液体表面张力测量仪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款智能控制的液体表面张力测量仪,基于STM32单片机,其包括了上位机系统、温度控制系统、OLED波形显示系统、微拉力机系统、LB-TC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仪。装置借助于单片机进行实时信号传输对于数据变化精准定位,并能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绘图、导出,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一体化。整体上,装置引入单片机智能控制,充分提高了液体表面张力仪的操作可行性、数据准确性、样本完备性、结果精确性,使得液体表面张力测量实验更具有便捷性与可靠性。针对液体表面张力测量计算量大的问题,加入了STM32单片机自动计算与控制,实验证明装置能够有效数据测量时间,提高效率;针对待测液体温度难以精确改变与控制的问题,增加了温度控制装置,兼具温度控制与加热功能,实验证明装置能够既能减小误差又扩大测量范围;针对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使用OLED显示屏绘出波形曲线并显示测量值;针对实验数据难以保存的问题,增加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保存在上位机中,方便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分析与误差计算。

方正,王奕贤,孙锦栋,黄泽淇,张雅男,杨迎,芮云军[3](2021)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液膜断裂点问题的讨论》文中提出液膜拉起过程中,选择采用力敏传感器的电压最大值还是断裂时的电压瞬间值来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一直被讨论.本文设计了测定张力系数实验,发现采用电压瞬间值测定时,必须考虑断裂点处液膜直径的减小量;而采用电压最大值测定时,液膜的自身重力对表面张力系数影响非常大,计算公式需修正.通过对实验数据、受力分析及断裂点问题的讨论,得出采用这2种方法的计算都可行的结论,但采用电压最大值及颈缩后直径进行计算,实验结果更准确,且实验操作性更强,测试更稳定.

王雅红,潘政,赵鹏程,张丁立,李维,乔月,林芃杉,Pascaline UMUHIRE,Tandong Christerbel BIN[4](2021)在《用焦利秤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焦利秤和拉脱法,用3种不同形状弹簧测量纯净水在同一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水膜质量及金属丝浮力、弹簧质量、弹簧形状及弹簧弹性系数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测量非理想弹簧等效弹性系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合理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将弹簧视为理想和非理想弹簧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时,水膜质量及金属丝浮力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同;理想弹簧和非理想弹簧测量结果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且,非理想弹簧测量的表面张力系数比理想弹簧测量结果更接近理论值;不同形状的理想弹簧和非理想弹簧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差异显着性不同。

叶智丰,蔡文君,巴佳燕,彭力[5](2020)在《基于杠杆原理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新方法》文中认为介绍了基于杠杆原理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针对常见的焦利氏秤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不足,提出用杠杆法放大示数,用升降台拉脱铁丝的方式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并借助数码设备进行录制读数;同时在装置探究性方面做出改进,探究不同形状铁丝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区别。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相比于常用的焦利氏秤拉脱法,用杠杆法测量的蒸馏水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具有精度更高、装置探究性更好、成本需求更低、可操作性更强等优点。

王本阳,毛晓芹,刘一,曲文葛,王新顺,郎昌鹏[6](2020)在《基于光纤拉力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文中认为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型拉力传感器,利用拉脱法测量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设计制备出的光纤拉力传感器结合单频激光器、光纤环形器、光电探测器可使输出电压和拉力成正比,其灵敏度约为64.5mV/N.利用其测量室温下水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0.076±0.001)N/m,相对偏差为4.1%.

潘旭麒[7](2020)在《非牛顿流体拉膜过程液膜特性分析和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提拉镀膜法凭借其工艺操作简单,可选基材形状多样等优势,逐渐应用于电子、环保、装饰等诸多领域。现代膜材料工业对膜材料的功能性不断提高,同时也对提拉镀膜工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提拉速度、基板粗糙度和流体性质对提拉镀膜过程中基板受力、液膜厚度、自由面形态和流体流动情况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优化提拉镀膜工艺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如下:选用牛顿流体(甘油)和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特性的硅油和屈服应力特性的聚丙烯酸水凝胶)作为流体,三种不同粗糙度的钢板作为基板。采用一种特殊的夹具装置(即一特制的空白转子)将基板与旋转流变仪相连,实现提拉镀膜实验的自动控制。通过旋转流变仪自带的力传感器测试基板法向受力随基板提拉高度的变化。采用电容测微仪对提拉镀膜过程中的膜厚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提拉镀膜过程中基板受力可分为四个阶段。针对于基板匀速上升的第二阶段,基板受力与提拉高度成线性比例,并且斜率与流体黏度和基板上的液膜厚度直接相关。针对流体特性,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基板法向受力曲线的变化规律。随着流体黏度、提拉速度、基板粗糙度和屈服应力的增大,基板上液膜厚度以及基板所受法向力均增加。通过分析基板第三和第四阶段法向受力,提出一种测试流体表面张力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宜测试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粗糙度(Ra)为272.4 nm的基板,在提拉速度为0.05~0.3 mm/s范围内进行测试,新方法与表面张力仪所测结果间的误差小于10%。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提拉镀膜过程不同提拉速度和硅油黏度下膜厚及自由面的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利用粒子示踪技术测量流体的流场。利用polyflow软件模拟了提拉镀膜过程中的流体速度场,探讨了涂层厚度与流体流场的耦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随着提拉速度和黏度的增大,液膜厚度增大,自由面凹陷程度增大,动态弯月面区曲率减小。提拉速度的增大还导致动态弯月面区附近的驻区面积减小以及液槽内流体内循环加快,与黏度的影响正好相反。靠近基板边缘的表层流体有向基板中间位置流动的趋势,而水平速度几乎不受提拉速度的影响,向下的流速与提拉速度成正比。

张振磊,周伟,王殿生,王辉,李静,刘学锋[8](2019)在《基于PASCO物理实验平台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文中提出现有的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中存在人为选取液膜拉断点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弊端.本文利用PASCO实验平台搭建了一套能够实现高频率拉力测量及采集的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首先系统地测量了金属环所受拉力,然后分析了金属环出水过程中界面张力、浮力的变化,再现了这一过程的物理图像.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水在空气中的表面张力系数值为0.0705 N/m,与表面张力系数标准值相差2.7%.

王鹏[9](2019)在《碳纳米线圈的光力、光热特性研究及其作为柔性探针的应用》文中认为碳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兼容性而备受关注。碳纳米材料具有多种形貌,其中碳纳米线圈由于具有微纳尺度上的独特三维螺旋形貌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碳纳米线圈的螺旋形貌使其不仅具有区别于其他碳纳米材料的电学特性和热学特性,同时还具有轴向可拉伸特性和大比表面积,因此碳纳米线圈在微纳机电系统、高灵敏应变传感器、近红外光吸收与利用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碳纳米线圈力学、电学特性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是有关碳纳米线圈光学特性的研究较少;另外,碳纳米线圈的应用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领域有待开拓。因此,本论文首先从激光对碳纳米线圈的光学效应的角度出发,着重探究了碳纳米线圈在激光作用下的光力响应行为以及光热转换性能,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对碳纳米线圈基本物理性质的认识,也为其在微纳光电和机电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对碳纳米线圈作为柔性探针在微纳力传感器和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展开了初步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探究了激光对碳纳米线圈悬臂梁的光力作用。研究发现激光对碳纳米线圈的作用力表现为排斥力,计算得到该排斥力在皮牛量级,且与激光功率成正比。使用斩波器将持续稳定的激光信号调制为周期性方波信号,使得碳纳米线圈所受到的光力作用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实现了碳纳米线圈的稳定振动。实验中测量了碳纳米线圈悬臂梁的光致振动幅频响应曲线,并基于连续介质模型和傅立叶变换推导出了碳纳米线圈的振动理论公式。研究发现理论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实验曲线,并直接得到了碳纳米线圈悬臂梁的共振频率和阻尼因子。其次,对碳纳米线圈的光热转换和表面传热性能展开了研究。利用近红外激光照射浸没在酵母菌细胞溶液中的碳纳米线圈实现了活体细胞的高速发射。该现象表明是碳纳米线圈的光热转换效应引起了溶液的高速热对流。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发现该热对流的最大流速超过1100 μm/s。结合实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计算得到碳纳米线圈的光热转换效率高达60%,高于其他常见的光热材料。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碳纳米线圈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可达7.0×105 W/(m2·K),是碳纳米线圈的微纳尺度、螺旋形貌及其自身独特的热学特性协同促进了其优异的表面传热性能。因此碳纳米线圈可广泛应用于癌症光热治疗、微纳热发生器和热交换器等领域。再次,基于碳纳米线圈优异的力学特性,将其作为力传感器,采用拉脱法实现了对微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精确测量。本研究测量了室温下去离子水和酒精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误差低于3.8%,优于大部分传统测量方法的结果。反之,利用已知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液体对碳纳米线圈的弹性系数实现了原位精确测量,误差低于3.2%。另外,在无需额外测量碳纳米线圈几何参数和弹性系数的情况下,可以用标准液体直接对待测液体进行测量,误差不超过5.5%。本研究为碳纳米线圈在微纳力传感器和微流体测量方面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支持。最后,将单根碳纳米线圈作为柔性非侵入探针,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探究了活体细胞的应激特性。研究发现碳纳米线圈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碳纳米线圈探针对骨肉瘤细胞定量施加了局域力学刺激,发现细胞在受到局域作用力的前10分钟内表现出极性响应行为。将碳纳米线圈作为电极对骨肉瘤细胞施加局域电学刺激,发现细胞荧光发射比优先在直接受到刺激的区域附近显着升高,并逐渐向未受到刺激的方向扩散最终达到均匀分布。撤掉电学刺激后,细胞的荧光发射比整体逐渐向初始状态恢复。以上研究表明碳纳米线圈对细胞施加刺激的过程并不会对细胞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因此,碳纳米线圈探针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细胞力学和电学应激传导机制研究、细胞行为调控以及细胞信号检测等方面的有效手段。

秦平力,余雪里,张昱[10](2019)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及几个被忽略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的因素较多。本文总结了利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过程中对测量精度构成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几个常常被学生被忽略关键问题。很好地解释这个实验中误差较大现象,解除了学生的疑惑,加深了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

二、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设计程序与方法导向的传统实验教具的改进设计流程方法的研究——以液体表面性质测量教具的设计改进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具的改进设计流程
2 液体表面性质测量教具的研究和改进
    2.1 了解现有实验流程
    2.2 发现现有实验问题
    2.3 分析实验问题
    2.4 寻找解决方案
    2.5 解决方案实施
    2.6 解决方案验证
    2.7 解决方案改进
3 结论

(2)单片机智能控制的液体表面张力测量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仪器设计思路
    1.2 硬件总体设计
    1.3 软件总体设计
2 系统模块设计
    2.1 温控系统
    2.2 ADC数据采集
        1)ACD硬件设计
        2)ACD软件设计
    2.3 OLED显示系统
        1)通信方式
        2)读写时序与代码实现
        3)显存结构与程序显示原理
        4)波形与跳变值显示函数
    2.4 无线发送系统
        1)匿名数传
        2)通信协议设置
    2.5 微拉力计-测量仪系统
3 实验分析
    3.1 拉力计灵敏度测算
    3.2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定
4 结 论

(3)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液膜断裂点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基于Umax与U断前的表面张力系数比较
    2.2 基于U断前的表面张力系数修正
    2.3 基于Umax表面张力系数的修正
3 结束语

(4)用焦利秤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原理
2 非理想弹簧等效弹性系数定义
    2.1 非理想弹簧等效质量及等效弹性系数
    2.2 匀质圆柱形弹簧质心移动距离的计算方法
    2.3 圆锥形弹簧质心移动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理想弹簧和非理想弹簧弹性系数的测量
    3.2 计入水膜重力及金属丝浮力前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差异性分析
    3.3 弹簧弹性系数对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
        3.3.1 测量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
        3.3.2 测量结果与标准值差异显着性分析
    3.4 不同弹簧单次测量精度分析
4 结 论

(5)基于杠杆原理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理论分析
    1.1 液体表面张力
    1.2 测量原理与测量装置
2 测量方法
    2.1 测量天平的可靠度
    2.2 测量过程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
    3.2 数据分析
4 实验探究
5 结 论

(6)基于光纤拉力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
    1.1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原理
    1.2 高灵敏度光纤F-P干涉型拉力传感器原理
2 实验装置
3 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4 结束语

(7)非牛顿流体拉膜过程液膜特性分析和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自由面和流体流动
    1.3 液膜厚度
    1.4 基材法向受力
    1.5 流体表面张力测试方法
        1.5.1 拉脱法和环法
        1.5.2 毛细管上升法
        1.5.3 悬滴法
        1.5.4 屈服应力流体的表面张力测试
    1.6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1.7 论文提出的目的意义
    1.8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8.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8.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流体性能及基板表面粗糙度测试
    2.1 实验原材料
    2.2 流体性能测试
    2.3 基板表面粗糙度测试
    2.4 性能测试总结
第3章 提拉镀膜过程基板受力及膜厚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
    3.3 可行性分析
    3.4 基板受力分析
    3.5 基板受力和膜厚的影响因素
        3.5.1 提拉速度的影响
        3.5.2 基板粗糙度的影响
        3.5.3 流体流变性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提拉镀膜法的表面张力测量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提拉速度的选择
        4.3.2 粗糙度的选择
        4.3.3 0.4% PAA水凝胶表面张力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拉镀膜过程中液膜流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装置
    5.3 数值模拟
        5.3.1 几何模型
        5.3.2 边界条件
        5.3.3 控制方程及数值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实验研究膜厚及自由面
        5.4.2 数值模拟结果
        5.4.3 流动特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PASCO物理实验平台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装置
2 实验过程
3 实验原理
4 实验结果分析
5 结论

(9)碳纳米线圈的光力、光热特性研究及其作为柔性探针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碳纳米线圈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1.2 碳纳米线圈的物理特性研究
        1.2.1 碳纳米线圈的电学特性
        1.2.2 碳纳米线圈的力学特性
        1.2.3 碳纳米线圈的热学特性
        1.2.4 碳纳米线圈的场发射特性
        1.2.5 碳纳米线圈的吸波特性
    1.3 碳纳米线圈的应用
        1.3.1 单根碳纳米线圈的应用
        1.3.2 碳纳米线圈薄膜的应用
        1.3.3 碳纳米线圈的其他应用
    1.4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以及主要工作
2 碳纳米线圈的光力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碳纳米线圈制备与实验系统搭建
        2.2.1 碳纳米线圈悬臂梁的制备
        2.2.2 光学实验系统的搭建
    2.3 激光对碳纳米线圈的作用
        2.3.1 激光对碳纳米线圈的静态光力作用
        2.3.2 碳纳米线圈的光致振动及其振动行为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碳纳米线圈的光热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激光照射碳纳米线圈诱导细胞发射
        3.2.1 细胞发射实验装置的搭建
        3.2.2 细胞发射过程表征及机理分析
    3.3 碳纳米线圈光热转换动态过程的仿真
        3.3.1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3.3.2 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的设定
        3.3.3 碳纳米线圈光热转换效率以及表面传热性能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碳纳米线圈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4.1 引言
    4.2 碳纳米线圈器件的制备和使用
    4.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4.3.1 基于碳纳米线圈弹性系数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4.3.2 利用标准液体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碳纳米线圈的柔性生物探针
    5.1 引言
    5.2 碳纳米线圈的生物兼容性探究
        5.2.1 骨肉瘤细胞的培养
        5.2.2 碳纳米线圈的生物兼容性表征
    5.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简介
    5.4 碳纳米线圈对骨肉瘤细胞的力刺激应激研究
        5.4.1 细胞力敏感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
        5.4.2 骨肉瘤细胞受碳纳米线圈力刺激的应激性分析
    5.5 碳纳米线圈对骨肉瘤细胞的电刺激应激研究
        5.5.1 细胞电敏感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制备
        5.5.2 骨肉瘤细胞受碳纳米线圈电刺激的应激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及几个被忽略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仪器及测量原理
    1.1 实验装置
    1.2 实验原理
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几个影响误差因素
    2.1 液体影响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2.2 待测吊环样品影响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2.3 振动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2.4 读数影响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2.5 力敏传感器定标结果影响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2.6 几个被忽略问题影响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误差
        (1)忽略了吊环上吸附水的重量
        (2) 忽略了吊环的厚度
        (3) 忽略了液体粘度与收缩趋势
        (4) 忽略了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3 总 结

四、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设计程序与方法导向的传统实验教具的改进设计流程方法的研究——以液体表面性质测量教具的设计改进研究为例[J]. 董洁,苏艺. 科学技术创新, 2021(34)
  • [2]单片机智能控制的液体表面张力测量仪设计[J]. 段政,龚志仁,张琨,张轩策,许凌云.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1(10)
  • [3]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液膜断裂点问题的讨论[J]. 方正,王奕贤,孙锦栋,黄泽淇,张雅男,杨迎,芮云军. 物理实验, 2021(07)
  • [4]用焦利秤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J]. 王雅红,潘政,赵鹏程,张丁立,李维,乔月,林芃杉,Pascaline UMUHIRE,Tandong Christerbel BIN.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21(01)
  • [5]基于杠杆原理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新方法[J]. 叶智丰,蔡文君,巴佳燕,彭力. 大学物理实验, 2020(06)
  • [6]基于光纤拉力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J]. 王本阳,毛晓芹,刘一,曲文葛,王新顺,郎昌鹏. 物理实验, 2020(07)
  • [7]非牛顿流体拉膜过程液膜特性分析和数值模拟[D]. 潘旭麒.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8]基于PASCO物理实验平台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J]. 张振磊,周伟,王殿生,王辉,李静,刘学锋. 大学物理, 2019(11)
  • [9]碳纳米线圈的光力、光热特性研究及其作为柔性探针的应用[D]. 王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10]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及几个被忽略问题[J]. 秦平力,余雪里,张昱. 大学物理实验, 2019(04)

标签:;  ;  ;  ;  ;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