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仍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杨程程[1](2016)在《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公共部门内部存在着大量会计环境软化、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导致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为了规范会计秩序,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我国开始尝试在公共部门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并且初步取得了成效,但其目前仍存在许多缺陷亟待完善。对于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会计理论体系,拓宽管理学科思路,还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惠及全民。首先,论文归类整理了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吸取总结了可以佐证论文观点的理论依据;其次,详细地介绍了会计制度、公共部门及会计委派制等相关基础概念,通过分析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及现实基础论证了其可行性,并列举了会计委派制发挥的作用;再次,分别从思想觉悟、委派人员个人素养、制度建设、机制建立及审计方面五个角度具体分析了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又次,通过列举其他国家类似于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做法提炼出可以为我国所用的先进经验;最后,根据会计委派制实行过程中的不足,结合国外的经验借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且对比、参考其他国家做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效仿当今企业、上市公司委托专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做法,对原有的会计委派制的审计方式进行了改良。得出了会计委派制是一项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有效的制度的结论,同时,也将会计学的相关理论与管理学的具体应用结合在一起,使两个学科相互补充,发挥效用最大化。
梁萍萍[2](2014)在《广东省A行政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行政单位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政府部门委派相应的会计人员来代表政府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会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加强单位内部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并维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的好办法,自1998年我国对会计委派制进行试点以来,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便开始了对会计委派制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省A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会计委派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对A单位会计委派制展开研究:(1)对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会计委派制实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2)对A单位会计委派制进行现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A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分为小规模试点、大规模试点和正式推行三个阶段;会计委派制不仅提升了单位的资产利用率,也缓解了单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3)A单位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合法合规性、委派单位、受派单位和委派会计人员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当健全与会计委派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全委派单位的监督激励制度,受派单位明确委派会计的监督地位,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培训和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本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对A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施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而且可为相关机构和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张祥[3](2013)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探讨》文中提出文章分析了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现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核算、监督、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的情况,提出了在大型国有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设想,对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传统会计委派制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的论证。
赵宪平[4](2009)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委派制度是指财产所有者向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行为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彻底改变会计人员与其隶属单位的关系,使会计人员脱离所在单位的依附关系,不再受行政领导的约束,起到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高校会计委派制是高校管理体制重大改革之一,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理论,重点分析了高校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度的对策。论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高校会计委派制度产生的背景、研究方法、思路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度综述。第三部分,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完善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周伟城[5](2009)在《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委派制是指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企业的所有者委任派遣主要会计人员的一种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也就是说,主要会计人员的任用不是由经营者任命而是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预。延伸到国有电信企业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由上级公司直接委派,人事权和考核权由上级公司负责。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新生事物,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为了使会计委派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就所在中国联通集团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剖析,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完善提出有效举措。
魏日向[6](2008)在《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潍坊市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在财务监管中也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模式。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2006年10月26日联合下发的鲁财教(2006)46号文件《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县(市、区)教育部门应统一管理中小学财务工作,对农村中小学经费逐步实行“校财局管”。虽然是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财务监管的一种改革要求,但这同样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潍坊市直教育系统如何借鉴“以县为主”的“校财局管”的财务监管思路,利用会计委派制对现在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进行改革,更加规范地执行国家政策,配合各项制度的改革落实,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会计委派制是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等问题,在各地试行向企业委派会计、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8年5月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并在相关部门试行的一种新的会计管理制度。这种会计制度的内涵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凭借其管理职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使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本文针对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国内外会计委派制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作用后,提出在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中引入会计委派制,并设计了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在会计交接、“内审"以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加强工作。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争取人事、财政等部门以及各个市直单位的支持;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提出实现会计委派制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对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方面引入“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于在教育系统财务监管中引入会计委派制这一制度改革,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以便使教育系统的资金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问题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解决,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成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伟城[7](2008)在《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开放基础电信设施和服务的市场,电信企业面临外国运营商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难得的机遇,中国电信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电信业的整体运作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拓宽了电信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
孙迟[8](2007)在《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从而形成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产权体制改革不彻底,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主体虚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的监督缺乏,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权力得不到有力约束,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操纵财务工作,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误导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在会计工作中则体现为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因此,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成为当今企业深化改革的焦点,实施新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委派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论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的委托代理论、产权理论,对会计委派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建设性地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体制的目标系统构建:基于所有者身份下委派制——直接管理制度、基于所有者身份下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基于所有者身份下委派制——财务集中核算、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直接管理制与财务总监制相结合方式、基于同一财务数据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方式五种目标模式,并对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因素分析法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成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性、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对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保证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有效运行的对策。
朱瑾[9](2006)在《试论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利弊及其对策》文中认为
张玲燕[10](2005)在《对会计委派制下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仍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仍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相关概述 |
2.1 会计制度 |
2.1.1 会计制度的含义 |
2.1.2 会计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
2.1.3 会计制度的作用 |
2.2 会计委派制 |
2.2.1 会计委派制的含义 |
2.2.2 会计委派制的产生 |
2.2.3 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
2.2.4 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
2.3 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简述 |
2.3.1 公共部门的含义 |
2.3.2 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的特点 |
2.4 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分析 |
2.4.1 当前公共部门的会计制度形式 |
2.4.2 公共部门实施会计委派制的优越性 |
2.5 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
2.5.1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2.5.2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
2.5.3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节约公共部门行政成本 |
2.5.4 加强公共部门廉政建设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
3.1 思想认识问题 |
3.1.1 公共部门原有财务人员思想认识不够 |
3.1.2 公共部门领导人员思想认识不够 |
3.2 委派会计自身问题 |
3.2.1 委派会计的业务水平较低 |
3.2.2 委派会计往往一身多职 |
3.2.3 委派会计的道德素质不高 |
3.3 制度问题 |
3.3.1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3.3.2 配套会计制度不完善 |
3.4 机制问题 |
3.4.1 轮换机制不够合理 |
3.4.2 考核机制不够科学 |
3.4.3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3.4.4 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
3.5 审计方面相关问题 |
3.5.1 缺少专业审计评估机构 |
3.5.2 审计数据不够全面,更新不够及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外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相关经验借鉴 |
4.1 日本经验 |
4.1.1 设置会计监察人 |
4.1.2 专职审计员审计 |
4.2 美国经验 |
4.2.1 定期考核,定期培训 |
4.2.2 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确定财务管理的授权和分权 |
4.2.3 明确薪资标准,提高福利待遇 |
4.3 法国经验 |
4.3.1 强调公共会计在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
4.3.2 指令人和会计人员相分离 |
4.3.3 建立公共会计管理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思想认识 |
5.1.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5.1.2 部门内部人员加强学习 |
5.2 提升人员素养 |
5.2.1 提高委派会计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 |
5.2.2 增强委派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
5.2.3 推行先进的会计方法及技术 |
5.3 加强制度建设 |
5.3.1 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
5.3.2 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
5.4 完善管理机制 |
5.4.1 优化委派会计的轮岗机制 |
5.4.2 改进考核机制 |
5.4.3 完善激励机制 |
5.4.4 健全约束机制 |
5.5 强化审计监督 |
5.5.1 委派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分析 |
5.5.2 专业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广东省A行政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会计委派制的概念 |
2.2 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
2.3 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内部人控制理论 |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4 会计委派制的现实基础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 A 单位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分析 |
3.1 广东省 A 单位实施会计委派历史回顾 |
3.1.1 小规模试点阶段 |
3.1.2 大规模试点阶段 |
3.1.3 推行会计委派制 |
3.2 广东省 A 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施现状 |
3.2.1 委派原则 |
3.2.2 委派形式 |
3.2.3 委派人员 |
3.2.4 委派内容 |
3.2.5 实施效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 A 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广东省 A 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 |
4.1.1 会计委派制存在合法合规不足问题 |
4.1.2 委派单位存在监督与激励方面问题 |
4.1.3 受派单位存在对委派制度认识问题 |
4.1.4 委派会计人员存在偏年轻化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4.2.1 会计委派制本身法律法规基础不足 |
4.2.2 委派单位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
4.2.3 受派单位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不够 |
4.2.4 委派会计道德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升广东省 A 单位会计委派制实施效果的对策 |
5.1 完善与会计委派制相关的规章制度 |
5.2 健全对委派会计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
5.3 受派单位明确委派会计的监督地位 |
5.4 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件 |
(3)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行国有大型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会计信息失真 |
(二) 企业经营低效,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
(三) 企业内控制度甚至财经纪律无法有效执行 |
二、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
三、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
(一) 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相一致 |
(二) 夯实会计信息基础,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
(三) 降低内部监督成本, 保证财务监督效果 |
四、较之传统会计委派制, 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更加可行 |
(一) 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 |
(二) 不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
1. 分级全员委派制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责任 |
2. 做好会计监督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 |
3. 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保障了会计人员地位, 有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
结论 |
(4)我国高等学校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二、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度综述 |
(一)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现状 |
(二) 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
(三) 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具体内容 |
三、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
(一) 从学校的角度看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
(二) 从二级单位的角度看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
(三) 从委派会计的角度看高等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
四、完善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
(一) 加强会计委派制的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 |
(二) 加强二级单位制度建设 |
(三) 健全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信企业集团实施会计委派制方式 |
二、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
1、电信企业集团实行内部控制的保证 |
2、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
3、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政策执行力 |
4、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
5、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
三、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不足 |
1、与现行政策法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体制相冲突 |
2、削弱了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 |
3、弱化了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
四、完善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应做好的工作 |
1、明确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和权责 |
2、建立和健全考核、检查和培训机制 |
3、与内控制度建设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4、完善公司内部审计体制 |
(6)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会计委派制研究状况 |
1.2.1 会计委派制的内涵 |
1.2.2 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 |
1.3 思路的确定与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构架与特色 |
2 国内外会计委派制在财务监管中的运用 |
2.1 我国在财务监管中运用会计委派制的状况 |
2.2 国外在财务监管中运用会计委派制的状况 |
2.2.1 法国财务监管中公共会计师制度的运用 |
2.2.2 英国"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及会计事业的发展 |
2.2.3 美国财务监管中会计管理的"委派制"发展趋势 |
2.3 会计委派制在教育系统财务监管中的运用情况 |
3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必要性 |
3.1 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
3.2 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问题成因 |
3.3 引入会计委派制是解决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问题的必要措施 |
4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方案设计 |
4.1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目标 |
4.1.1 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基础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
4.1.2 精简机构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
4.1.3 在规范会计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和信息质量 |
4.1.4 高效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
4.1.5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
4.2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范围 |
4.3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原则 |
4.3.1 单位财务管理"三不变"原则 |
4.3.2 委派会计人员要实行统一管理 |
4.3.3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
4.3.4 激励和监督并行的原则 |
4.4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内容 |
4.4.1 成立潍坊市直教育集中核算中心 |
4.4.2 人员和账户的管理 |
4.4.3 潍坊市直教育集中核算中心隶属于计划财务科 |
4.4.4 建立六项业务及岗位制度 |
4.4.5 集中核算操作办法 |
4.4.6 集中支付办法 |
5 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的可行性分析 |
5.1 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引入会计委派制的有利条件 |
5.2 制约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引入会计委派制的不利因素 |
5.3 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引入会计委派制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
6 结语 |
6.1 总结反思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7)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信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方式 |
二、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
1、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电信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有效保证 |
2、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
3、实行会计委派制, 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人 |
4、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
5、会计委派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
三、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不足 |
1、与现行政策法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体制相冲突 |
2、会计委派制削弱了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 |
3、会计委派制弱化了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
四、完善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应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
1、明确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和权责 |
2、考核、检查和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
3、会计委派与内控制度建设相互结合, 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4、公司内部审计体制的完善 |
(8)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契约理论 |
2.1.2 信息经济学理论 |
2.1.3 会计委派制相关理论 |
2.1.4 委托代理论 |
2.1.5 产权管理理论 |
2.2 对会计委派制机理分析 |
2.2.1 对会计委派制理论依据的分析 |
2.2.2 对会计委派制法律依据的分析 |
2.2.3 对会计委派制范围的分析与评价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会计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
3.1 西方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现状 |
3.1.1 法国会计管理体制现状 |
3.1.2 美国会计管理体制现状 |
3.1.3 其他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一些做法 |
3.2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现状 |
3.3 会计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
3.4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3.5 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目标系统构建 |
4.1 会计委派制与其他会计监督形式的比较 |
4.1.1 会计委派制与政府审计 |
4.1.2 会计委派制与注册会计师审计 |
4.1.3 会计委派制与内部审计 |
4.1.4 会计委派制与监事会 |
4.1.5 会计委派制与稽查特派员制度 |
4.2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目标系统的构建原则 |
4.2.1 客观性原则 |
4.2.2 经济性原则 |
4.2.3 可行性原则 |
4.2.4 系统性原则 |
4.3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目标系统 |
4.3.1 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直接管理制 |
4.3.2 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 |
4.3.3 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财务集中核算制 |
4.3.4 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直接管理制度与财务总监制相结合方式 |
4.3.5 基于同一财务数据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结合方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的绩效评价 |
5.1 会计委派制绩效模型分析 |
5.1.1 原有会计管理体制与会计委派制框架图 |
5.1.2 基本模型分析 |
5.1.3 基本因素分析 |
5.1.4 结论分析 |
5.2 会计委派制的实际成效 |
5.2.1 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
5.2.2 改善了单位经营管理水平 |
5.2.3 会计委派制维护了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
5.2.4 会计委派制加强了会计队伍自身的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保证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的对策 |
6.1 宏观对策 |
6.1.1 进一步明确会计委派制的地位和作用 |
6.1.2 将会计委派制纳入法律体系 |
6.1.3 加强会计委派制度建设 |
6.2 微观对策 |
6.2.1 明确会计管理机构、会计人员及其服务单位的关系 |
6.2.2 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会计委派方式 |
6.2.3 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试论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利弊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背景 |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
(一)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产实施最大效能的控制 |
(二) 会计委派制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有利于保障会计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
(三) 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满足集团公司对信息的需求 |
三、会计委派制的弊端 |
(一) 会计委派制将会计游离于经营管理者控制之外, 不利于会计人员开展工作 |
(二) 委派会计可能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勾结合谋, 影响实施效果 |
(三) 会计委派制缺乏完善的法制依据 |
四、关于建立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
(一)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 |
(1) 建立经营情况的即时报告制度 |
(2) 建立财务报告审核联签制度 |
(3) 建立重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特别报告制度 |
(4) 建立内部审计控制与委派会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体系 |
(二) 将理财活动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 |
(三) 加强对委派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管理 |
(四) 完善法制建设, 为会计委派制的实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
四、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仍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公共部门会计委派制研究[D]. 杨程程. 燕山大学, 2016(08)
- [2]广东省A行政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萍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2)
- [3]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 张祥. 会计之友, 2013(06)
- [4]我国高等学校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研究[D]. 赵宪平. 兰州大学, 2009(S1)
- [5]电信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 周伟城. 当代经济, 2009(06)
- [6]会计委派制引入潍坊市直教育系统财务监管问题研究[D]. 魏日向. 中国海洋大学, 2008(12)
- [7]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 周伟城. 广东审计, 2008(02)
- [8]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研究[D]. 孙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9]试论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利弊及其对策[J]. 朱瑾. 广西电业, 2006(10)
- [10]对会计委派制下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J]. 张玲燕. 卫生经济研究,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