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ransthoracic En-bloc Esophagectomy(论文文献综述)
马胜杰[1](2021)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研究目的: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肿瘤学效果尚缺乏高质量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1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32例SiewertⅡ型、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07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125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结果,(3)术后并发症情况,(4)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术后30天内并发症、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患者生存情况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研究结果:(1)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TLTG组与LATG组患者相比中位止疼药物使用频次更少(2 vs.3次,P<0.001),平均切口长度更短(6.72±0.70 vs.7.99±0.50cm,P<0.001),但是手术时间更长(256.55±59.62 vs.234.51±54.42 min,P=0.004),总住院费用更高(91241.21 vs.68265.83元,P<0.00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以及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术后病理结果:TLTG组的淋巴结收获数目略多于LATG组(31 vs.27枚,P=0.077),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近端切缘距离(2.5 vs.2.5cm,P=0.145)以及远端切缘距离(10 vs.10.5cm,P=0.30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的p 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TLTG组和LAT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22/107)和19.2%(24/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4)随访和生存情况:TLTG组和LATG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5个月和36.4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和49.6%(HR=0.989,95%CI(0.621-1.574),P=0.961).TLTG组和LATG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28.7个月和36.9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7%和49.7%(HR=0.910,95%CI(0.585-1.415),P=0.6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N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TLTG和LAT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TLTG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安全可行。TLTG相对LATG术后止疼药物使用剂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但其手术时间较长、总费用较高。两组的淋巴结获取数目、远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无差异,肿瘤学效果可靠。TLTG在治疗AEG的临床应用中比较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术者的手术经验合理选择。
文增瑞[2](2021)在《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对比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术采用经胸及经腹两种不同手术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医院行近端胃切除术的SiewertⅡ型AEG患者75例。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胸组48例及经腹组27例。通过临床资料和术后回访数据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经胸入路组清扫胸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腹入路组清扫腹腔淋巴结数目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阳性淋巴结站数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在术后3天引流量、7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及住院总费用低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心率失常、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乳糜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单个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胸组肺部并发症多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经胸组1年生存率83.3%,3年生存率为43.7%;经腹组1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37.0%。经Log-Rank检验表明,两组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总体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胸组和经腹组生活质量都下降,术后1月降至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6月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3和6月,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经胸组得分高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反流症状得分经胸组低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得分经腹组低于经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入路组对食管的切除、胸腔淋巴结的清扫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经腹入路;经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创伤小,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更具优势。
潘忠军,苏锋,沈亚星,谭黎杰[3](2020)在《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文献回顾及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是新兴微创食管癌治疗技术,其实现了免除开胸条件下的食管肿瘤切除。在控制创伤的基础上,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有益于进一步降低食管癌围手术期并发症。本文回顾了经纵隔食管切除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文献,对经纵隔食管切除术的机遇与挑战做出总结与展望。
廖存香[4](2020)在《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控制,胃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我国统计结果显示,20年来AEG在所有胃腺癌中所占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2.3%增加至35.7%。由于SiewertⅡ、Ⅲ型AEG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患者确诊时大部分为进展期,手术难度大,总体预后差,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以手术切除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当前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的主要治疗策略。传统开腹手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的标准术式,其技术路线成熟,临床疗效确切。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因此,更多外科医师开始尝试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并报道了初步研究结果。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近期疗效满意,但中远期疗效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手术开始逐步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成像更加清晰、放大倍数更大、稳定的三维视野、震颤滤过功能以及7个自由度的仿真手腕等优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多集中于远端胃癌根治术,而对SiewertⅡ、Ⅲ型AEG的应用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就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机器人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同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倾向评分匹配对比分析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的近、远期疗效指标,评估机器人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机器人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以“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l adenocarcinoma”、“laparoscopic”、“open”和“gastrectomy”等为主题词,在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以英文公开发表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利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进行Meta分析,应用加权平均值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以及比值比(odds ratio,OR)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纳入文献异质性使用I2值评估,使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潜在发表偏倚。2.回顾性收集2009年01月至2019年0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远期随访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对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以1:2:1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以平衡比较基线,对比分析倾向评分匹配后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切缘、远端切缘等手术指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恢复指标以及五年总体生存率(5-year OS)、五年无瘤生存率(5-year DFS)和肿瘤复发率等远期疗效指标。采用SPSS 23.0和R软件3.6.1 MatchIt程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采用(±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若符合偏态分布或为等级资料则以M(范围)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三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共有7篇文献包含191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组1042例,开腹手术组8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WMD=-77.49,95%CI-111.84~-43.15;P<0.05)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WMD=-1.98,95%CI-2.14~-1.83;P<0.05)显着短于开腹手术组,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 0.60~1.02,P=0.07)低于开腹手术组,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共有404例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纳入研究,对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1:2:1的倾向评分匹配后共有312名患者匹配成功,其中机器人组78例,腹腔镜组156例,开腹手术组78例。倾向评分匹配前,三组在年龄、组织病理分级及手术切除范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三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开腹组相比,机器人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37.5(50.0-400.0),150.0(40.0-800.0)和200.0(55.0-800.0)ml,P<0.05],手术切口小[6.0(3.0-12.0),6.0(3.0-12.0)和20.0(18.0-25.0)cm,P<0.05],近切缘更长[2.5(1.5-5.5),3.0(1.0-5.0)和2.0(1-5.5)cm,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3.0(2.0-5.0),3.0(2.0-8.0)和4.0(2.0-10.0)天,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2.0(1.0-4.0),2.0(1.0-7.0)和4.0(2.0-10.0)天,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短[9.0(5.0-20.0),9.0(6.0-56.0)和11.0(8.0-41.0)天,P<0.05]。三组在远端切缘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器人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机器人组住院总费用相对较高。机器人组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9.0(2.0-30.0),6.5(0-25.0)和6.5(0-19.0)枚,P<0.05]及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数目[9.0(2.0-30.0),7.0(0-25.0)和6.5(0-19.0)枚,P<0.05]显着多于腹腔镜组及开腹手术组。三组总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膈肌与食管周围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组5-year OS分别为46.4%、45.4%和39.2%(P=0.223),5-year DFS分别为46.4%、44.5%和39.4%(P=0.320),三组间5-year OS和5-year 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TNM亚组分析中,Ⅰ期、Ⅱ期和Ⅲ期AEG患者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ewert亚组分析中,SiewertⅡ型AEG患者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组的5-year OS分别为:50.3%、46.6%和34.8%(P=0.026),5-year DFS分别为:55.1%、47.1%和37.6%(P=0.021),机器人和腹腔镜组远期生存率显着高于开腹组,但SiewertⅢ型AEG患者三种手术方式间的5-year OS和5-year 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5和P=0.878)。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组肿瘤总复发率分别为37.2%、44.2%和47.4%,三组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研究结论1.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安全可行。2.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较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切口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机器人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具微创优势,第二站及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安全可行。机器人手术远期疗效与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相当,但对SiewertⅡ型AEG而言,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远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3.本研究为机器人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康宁宁[5](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陈毅福[6](2019)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安全性与3年生存期对比》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简称AEG)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手术仍然被认为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主要方法,而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最优手术入路选择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章拟通过回顾性查阅在我院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入路治疗AEG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手术根治性、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SiewertⅡ型AEG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资料和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及胸外科2013.01.01.-2015.12.31期间确诊为SiewertⅡ型AEG并且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癌肿根治性切除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83例,根据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经腹组(33例)、淋巴结未转移经胸组(24例)、淋巴结转移经腹组(82例)、淋巴结转移经胸组(44例)等四组,将淋巴结未未转移经腹入路手术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经胸入路手术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将淋巴结转移经腹入路手术组与淋巴结转移经胸入路手术组的临床资料做比较。观察的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根治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3年生存期等。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SiewertⅡ型AEG患者183例,其中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35例;男女比例为4.23:1(2)淋巴结未转移经腹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经胸组之间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亚组中,经腹手术组和经胸组之间的一般资料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3)无论是淋巴结未转移亚组还是淋巴结转移亚组中,经腹入路手术组的上下切端阳性率、手术持续时间和经胸入路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5)淋巴结未转移亚组中,经腹入路组生存率均高于经胸入路组,其1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年及3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亚组中两种手术入路的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SiewertⅡ型AEG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上:1.经腹入路组较经胸入路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创伤小。2.在淋巴结未转移亚分组里,经腹入路组生存率高于经胸组。3.整体来说,经腹入路组优于经胸入路组。
唐佳[7](2019)在《经胸与经腹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经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6年0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术后证实为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所接受的手术入路分为经胸入路组与经腹入路组,经胸组83例,经腹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上切缘距肿瘤距离、切缘阳性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清扫淋巴结阳性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胸组标本固定后上切缘距离1.96±0.99cm较经腹组0.96±0.72c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与经腹组手术时间212.58±64.75min VS 165.93±47.90min(P<0.05);术中出血量209.52±104.52ml VS 138.96±64.01ml(P<0.05);术后住院时间 14.87±3.44d VS 12.85±5.56d(P<0.05);经腹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与经腹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15.81±6.84个VS 17.32±5.37 个(P>0.05)、淋巴结阳性数 3.46±4.87 个 VS 3.45±4.36 个(P>0.05)。亚组数据示经腹全胃组与经腹近端胃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9.44±5.91个、15.12±3.71个,经腹全胃组切除的淋巴结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与经腹组在肺部感染方面分别出现13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吻合口痿、脓胸、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与经腹组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1.4%、41.0%和67.9%、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入路和经腹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AEG都是安全可行的。经胸组可获得更长的上切缘距离,而经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数少于经胸组,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数、其他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脓胸、切口感染、腹腔感染)、3年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恰当的手术入路。
杨楠[8](2019)在《一种新体位用于食管癌患者腹腔镜游离胃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侧仰卧位腹腔镜游离胃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照腹腔镜游离胃的体位分为两组,新体位组和传统体位组各20例。取新体位的患者左侧垫高30度,传统体位为平卧位。分析两组的出血量、胃部游离时间和胃部损伤。使用SPSS 21.0软件对患者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体位组平均出血量27.25±15.65ml,传统体位组平均出血量32.25±18.88ml,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51)。新体位组平均胃部游离时间52.95±6.95min,传统体位组平均胃部游离时间61.1±10.21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新体位组胃部损伤平均0.45±0.68个,传统体位胃部损伤平均1.65±1.12个,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新体位组食管癌患者腹腔镜游离胃部可以加快手术速度,减少胃部损伤,使手术更安全,值得推广。
陈龙奇,胡建昆,季加孚,于振涛,袁勇,陈心足,陈凛[9](2018)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该疾病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定义、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规范、新辅助治疗等尚存在诸多争议。本共识旨在增强我国胸外科和胃肠外科医生对该疾病认识的同质性,以期规范AEG的外科治疗方式。本共识的达成基于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参考最新国际指南与共识,结合中国外科专家组意见。针对上述争议领域,本共识共提出27项AEG外科治疗相关的推荐陈述,以及9项尚属于外科治疗相关待探索的问题。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张晓彬[10](2018)在《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背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报道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于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开展的所有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肿瘤病理分期、手术过程、肿瘤切除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为研究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将100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组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3.0±7.8岁。所有患者的胸部操作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全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70.3±56.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30.9±75.0毫升。97例患者行根治性R0切除。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17.6±10.4枚,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4.0±3.2枚。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天且无围术期90天内死亡病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16%)。分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第一阶段(25例)后,胸部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经过第二阶段(50例)后,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提高,包括总数量,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P<0.001,P<0.001,P=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5)。结论: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外科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且淋巴结清扫效果良好。经过25–50例手术后,术者能够熟练机器人辅助食管癌的胸部操作。第二部分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背景: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在近10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被证实为安全可行的外科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然而,关于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性的比较尚且未曾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为证实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手术结果的比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2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85例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和164例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基本信息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和新辅助放化疗。机器人组1例患者,传统腔镜组6例患者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与传统胸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的总手术时间(260.4±54.1 vs260.9±55.5分钟,P=0.944)和胸部手术时间(89.2±25.1 vs 94.1±33.7分钟,P=0.195)相当。机器人组ICU入住时间更短(1 vs 2天,P=0.02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 vs 13天,P=0.226)。术后病理结果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多数病理类型均为食管鳞癌(RAE组83,97.6%vs CTLE组160,97.6%,P=0.830)。两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然而机器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更多(4.4±3.4 vs 3.1±2.4,P=0.002)。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术后吻合口瘘(17.6%vs 15.9%,P=0.717),呼吸功能不全(5.9%vs 3.7%,P=0.418)以及喉返神经损伤(18.8%vs 14.6%,P=0.393)的发生率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于可切除食管癌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腔镜组相比,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更为彻底。长期肿瘤学生存结果尚且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检验。第三部分机器人辅助下胸、腹腔镜与传统胸、腹腔镜微创治疗食管鳞癌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致死性肿瘤,年发病占全球一半以上。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外科治疗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40%左右的五年生存率。但手术并发症高达50%,因此如何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获得更为彻底的淋巴结手术清扫和更长的远期生存成为目前食管癌治疗研究的中心课题。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外科有望的解决以上问题。其特点包括进路微创、操作精细、肿瘤及淋巴结清扫彻底等诸多优点。但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机器人辅助外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单中心大组报道少见,尚无与传统外科治疗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旨在探讨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远期生存状况不劣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本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年OS和DF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R0切除率,9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等。本研究预计纳入样本量为300例,每组150例。结果:截至2018年1月,本研究共入组7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机器人组)36例,对照组(腔镜组)34例。术中总手术时间的比较机器人组更短(217.3 vs 261.5分钟,P<0.001)。胸部手术时间机器人组耗时更短(74.1 vs 104.1分钟,P<0.001)。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更少(188.3vs 219.1毫升,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的比较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平均值均为19枚。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为10天。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13,18.6%)。结论:本研究是全球第一项比较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阶段性的结果显示机器人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效果不劣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
二、Transthoracic En-bloc Esophagectom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ansthoracic En-bloc Esophagectomy(论文提纲范文)
(1)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2.1 AEG的分型和分期 |
2.2 手术入路选择 |
2.3 手术切除范围 |
2.4 淋巴结清扫范围 |
2.5 消化道重建技术的发展 |
2.6 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 |
2.7 结语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3 手术方法 |
3.3.1 一般手术过程 |
3.3.2 完全腹腔镜组消化道重建过程 |
3.3.3 腹腔镜辅助组消化道重建过程 |
3.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5 随访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
4.3 术后病理情况 |
4.4 术后并发症情况 |
4.5 生存情况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3)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文献回顾及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阶段:经食管裂孔的食管切除术 |
二、第二阶段:内镜辅助下的食管切除术 |
三、第三阶段:经纵隔食管切除术的全面提升 |
四、经纵隔食管切除术的相关挑战 |
(4)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语列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2.1 材料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临床疗效 |
3.1 材料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安全性与3年生存期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相关指标说明 |
3.方法 |
3.1 手术治疗 |
3.2 术后化疗 |
3.3 随访及临床数据的收集 |
3.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临床病理资料 |
2.术中外科情况 |
3.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 |
4.术后生存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经胸与经腹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一、资料 |
1.研究对象 |
2.纳入标准 |
二、方法 |
1.围手术期准备与处理 |
2.手术方法 |
3.观察指标 |
4.随访 |
5.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1.两组一般情况对比 |
2.两组手术入路患者情况对比 |
3.两组手术入路并发症对比 |
4.两组生存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8)一种新体位用于食管癌患者腹腔镜游离胃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1. 绪论 |
2. 病人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 |
1. 绪论 |
2. 病人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
1.绪论 |
2.试验设计 |
3. 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四、Transthoracic En-bloc Esophagectomy(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研究[D]. 马胜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不同手术入路对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对比[D]. 文增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文献回顾及技术进展[J]. 潘忠军,苏锋,沈亚星,谭黎杰.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03)
- [4]机器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廖存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5]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6]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安全性与3年生存期对比[D]. 陈毅福.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经胸与经腹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D]. 唐佳. 苏州大学, 2019(04)
- [8]一种新体位用于食管癌患者腹腔镜游离胃的方法研究[D]. 杨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 陈龙奇,胡建昆,季加孚,于振涛,袁勇,陈心足,陈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09)
- [10]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胸腹部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D]. 张晓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