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豪斯:一个寓言叛逆的女孩

斯嘉丽豪斯:一个寓言叛逆的女孩

一、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论文文献综述)

呼媛玲[1](2014)在《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着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七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飘》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人们生活及心理变化的作品。其中描写的妇女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丝毫不亚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在当时男女所处的不平等的时代中,《飘》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早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有着漂亮的容颜,这激发了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她坚强、反叛、在遇到困难时,斯嘉丽肩负起为家人和朋友排忧解难的重任。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了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从她反抗主流价值观,争取自己作为女性应该有的权利和地位来看,斯嘉丽已具有了早期的女性主义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中。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将女性主义思想代入《飘》中去思考,从分析斯嘉丽的性格、优点与不足以及其形成原因入手,进而探索她在男权制社会下的性别身份和女性权利,以及当代女性从小说塑造的形象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指导现实生活。

曹莉莉[2](2014)在《《乱世佳人》人物形象解读》文中提出美国着名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被拍成电影《乱世佳人》,这部千余页的小说奠定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电影《乱世佳人》的女主角斯佳丽即便身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却仍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历练,凭借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奋斗,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后南方资产阶级者,并形成在经济以及婚姻等方面坚强、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品质体现了其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主要解读了《乱世佳人》中的人物形象。

李彬,周海燕[3](2013)在《解读电影《乱世佳人》的文化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传播工具,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好莱坞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等八项大奖,经久不衰,电影通过运用影视技术、增加对话、改变地点及重现女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赋予了女主角斯佳丽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给我们视觉享受的同时赞扬了斯佳丽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斗志,并把它转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影片公映后轰动了全美国和整个大洋彼岸。《乱世佳人》,作为文学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理想之结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杨秋红[4](2012)在《漂浮于乱世的“领舞者”——论《飘》中斯嘉丽的魅力形象与女性主义意识》文中指出《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旧世俗和新文明中脱颖而出,从一个美丽骄横、活泼任性的庄园主小姐蜕变为坚强勇敢、现实叛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表现在她面对婚姻爱情、战争家园、土地人生中的反叛精神和先进性,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现实的人生态度以及在逆境中不甘沦落的精神和对自己信念的执着追求。她的传统与反传统为她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采,顽强的自我意识是对旧时代的挑战,更是对新时代的"领舞"。

董彩华[5](2011)在《从斯嘉丽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名着《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三次失败的婚姻情感为线索,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而在读过之后再细细品味之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一览无遗。本文从东西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见爱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在价值观、行为模式方面的不同,详细地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

朱川[6](2011)在《塔拉庄园上火红的玫瑰—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斯嘉丽.奥哈拉》文中研究指明《飘》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人们生活及心理变化的作品。其中描写的妇女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丝毫不亚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在当时男女所处的不平等的时代中,《飘》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早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尤其是《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有着漂亮的容颜,这激发了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她坚强,反叛,在遇到困难时,斯嘉丽肩负起为家人和朋友排忧解难的重任。一百多年前,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了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从她反抗主流价值观,争取自己作为女性应该有的权利和地位来看,斯嘉丽已具有了早期的女性主义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中。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将女性主义思想代入《飘》中去思考,从分析斯嘉丽的性格及情感入手,进而探索她在男权制社会下的性别身份和女性权利。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作家及作品和国内外对《飘》的研究。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在这里介绍了女性主义理论及《飘》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三部分聚焦于斯嘉丽的性格和两段爱情经历,探讨了两性关系中女性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与和解。第四部分聚焦与斯嘉丽的身边重要的三个人的死亡,来探讨女性的特殊的性别身份与地位。第五部分也就是第五章是结论。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那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女性必须在各种关系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获得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

章赟[7](2011)在《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作品《飘》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最初是由着名翻译家傅东华先生在1940年受邀翻译,他的版本影响最大,也最受争议,有些人批评他所做出的翻译违反了对原着的忠诚度的原则,另外有些人质疑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的合理性。但是大多数评论缺乏一个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这个理论体系把一些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翻译的因素考虑了进去,如目的语文化,读者意识等等。并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过程和策略;目的论把更多的重点放在目标语言的文本和目标语的读者身上,并且它提出了评价翻译结果好坏的3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诚原则。毫无疑问,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篇论文从目的论这个角度对傅东华先生所译的《飘》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这个译本的合理性。论文表明在1940年时期有很多因素影响了译者傅东华先生对《飘》的翻译:如原着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写作意图,读者对《飘》的需求,时代对文言文这种语言的偏好喜爱,译者的政治意识和出版社对利润的要求等等。傅东华先生正是考虑了这些因素而做出了他的翻译目的:如尊重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将翻译重心转至到描绘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上,他删除了一些战争情节并主要运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激起国人的爱国意识,同时也使自己避免受到政治迫害,他尽量将译本翻得通俗易懂,使其具有可读性而易被大众所接受,满足了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并达到了为出版商谋利的目的。从目的论的角度讲,傅东华先生对《飘》的翻译符合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则——目的原则;接着傅东华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并忠于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读者需求,这符合目的论中的忠诚原则,再者,傅东华先生采用归化作为其主要的翻译策略,尽量使译文有可读性,连贯顺畅,这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而归化这种翻译方法是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策略,因此也存在它的合理性,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傅东华先生的版本《飘》是一本成功的译作,该译本在1940年的确存在它的合理性。所以对于傅东华先生的译本《飘》的犀利苛刻的批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这是一个过去的译本,应该受到尊重。除了引文和结论,本篇论文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第2章是文献综述,主要讲述目的论和《飘》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第3章是本篇论文的理论框架,即目的论的理论背景,其发展过程及主要概念,第4章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对傅东华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包括1940年一些重要因素对译者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译者采取归化这种翻译方法的合理性。此章节主要引用傅东华版本的《飘》译本,有时也用1990年陈良廷译本的《飘》做比较研究,并从词汇层面扩展到语篇层面分类讲述傅东华先生运用归化这种为达到翻译目的所作出的翻译方法的合理性。

邹艳丽[8](2009)在《评电影《乱世佳人》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文中认为《乱世佳人》是一部根据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改编拍摄的电影。它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一个南部庄园主的女儿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成为一名坚强、独立的新女性的故事。影片的分析证实了女主人公斯嘉丽性格中的独立意识是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凭借顽强、乐观的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发展形成的。

张睿[9](2009)在《论《飘》中的生态女性意识》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探索《飘》中表现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表明,该小说中展示了一种相互关联,相互关爱的关系。这种相互关联,相互关爱存在于自然与人类之间,也存在于男人与女人之间。正是这种相互关联,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伦理观,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马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个对自然与人类,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作家。首先为引言,其中有对作者及作品的介绍,文献综述,本研究所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及陈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正文分为三章,正文第一章揭示了小说《飘》中表现的女性意识。主要从斯佳丽的独立性以及主观性角度阐述。有主见的女主人公斯佳丽由于战争的破坏受生存所迫,通过三次婚姻改变命运,从一名只会享乐的南方闺秀转变为一个热衷金钱的精明女商人,由此可见,在封建父权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那个时代,男人和女人之间不是等级森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平等关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成为了一位掌握自己命运、具有反叛精神和独立精神的女性。第二章揭示了作者在其小说《飘》中表现的生态意识.战争的创伤以及斯佳丽和瑞德的相处改变了斯佳丽对土地的态度,对自然的看法,最终和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互相关联互相依存表明人类并不比自然高级,自然并不比人类低级。人类只有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生生不息。第三章揭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生态女性意识。《飘》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意识,即:男人与女人,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关爱,互相关联,互相依存,而不是互相支配。正文部分三章之间逻辑关系为层层递进关系;第一章分析了文本中独立精神和主动精神为特征的女性意识,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女性尤其是女主人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逆来顺受者,而是主动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二章为人类与土地共存关系为特征的生态意识,尤其体现在小说文本中女主人公对故乡土地以及家园由原来的漠不关心到深深依赖同时兼有保护精神的这一显着的态度转变。第三章突出了小说文本里自然与女性整体和谐并且二者命运休戚相关的关系,都是在战争中饱受苦难的受害者。三章从不同角度的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逐步强调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女性可以同样独立坚强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女性意识是《飘》这本小说里不可忽略的一大特色。最后,论文结语部分提出《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的适用文本,因为《飘》是具有丰富解析潜力的经典文本。通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研究《飘》这样一部经典作品,有利于对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的同时,为其他的学者从此角度深入对其他文本进行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曹佩红[10](2007)在《《飘》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文学史上,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少有的凭借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的作家之一。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自问世以来,在学术界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指出,女性与自然是交织融合,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包括符号上或象征的、经验上或地位上的联系。《飘》中女性与自然也是密切联系的:女性是的自然细心的呵护者,而大自然是女性的避难所和力量的源泉,他们相互慰籍,又互相依赖。由此,本论文试图从具体文本出发,试图展现和探讨女性和自然的密切关系,两者相互慰籍,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以期能丰富、扩展对《飘》的研究。本论文由三个章节及一个引言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在综述国内外批评界对《飘》评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本论文的中心论题。第一章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生态女性的多元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流派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梳理,由此提出论文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具体文本分析提供理论指出。第二章具体分析《飘》中女性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符号上的、经验上的和地位上的联系。第三章具体探讨女性是的自然细心的呵护者,而大自然是女性的避难所和力量的源泉,两者相互慰籍,又互相依赖的关系。论文结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的鲜活文本,因为《飘》是具有丰富解析潜力的经典文本。通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研究《飘》这样一部经典作品,有利于对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的同时,为其他的学者从此角度深入对其他文本进行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论文提纲范文)

(1)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Margaret Mitchell
    1.2 The Fascin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Multifarious Comments on Margaret Mitchell and Gone with the Wind
        2.1.1 Studie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t Home
        2.1.2 Studie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broad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3.1 The Definition of Feminism
    3.2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3.3 Feminism and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1 Virtue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1.1 Rebellious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4.1.2 Brave and Persistent to Hardship
        4.1.3 Financial Independence
    4.2 Defects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2.1 Home Consciousness
        4.2.2 Scarlett’s Marriages
        4.2.3 Cause Analysis
Chapter Ⅴ The Charming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
    5.1 Shaping a Strong Heart
    5.2 Enlightenment for Family Life
Chapter Ⅵ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for the Study
    6.2 Suggestion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Study
WORKS CITED

(2)《乱世佳人》人物形象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格独立的斯佳丽
二、有着纯洁的灵魂的玫兰妮
三、处事泰然的白瑞德·巴特勒
四、结 语

(3)解读电影《乱世佳人》的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乱世佳人》影片简介
二、《乱世佳人》的女权思想
三、《乱世佳人》的婚姻观念
四、《乱世佳人》的民族情怀
五、《乱世佳人》对坚韧精神的宣扬
六、《乱世佳人》对奴隶制度的影射

(4)漂浮于乱世的“领舞者”——论《飘》中斯嘉丽的魅力形象与女性主义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婚姻
二、战争、家园
三、土地、人生
四、结语

(6)塔拉庄园上火红的玫瑰—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斯嘉丽.奥哈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Novel—Gone with the Wind
    1.2 Studies on the Novel—“Gone with the Wind”at Home and Abroad
        1.2.1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at Home
        1.2.2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Aboard
        1.2.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Proposition of the Main Argument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2.1 The Theory of Feminism
        2.1.1 The Definition of Feminism
        2.1.2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2.1.3 The Perspectives and Ideologies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2.2 Feminism and Major Female Characters in Gone with the Wind
Chapter 3 Scarlett’s Personality and Love
    3.1 Scarlett’s Personality
    3.2 Scarlett’s Love for Ashley Wilkes
    3.3 Scarlett’s Love for Rhett
Chapter 4 The Death of Beloved Persons
    4.1 The Death of Father
    4.2 The Death of Frank Kennedy
    4.3 The Death of Melanie
Chapter 5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7)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sis Arrangement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 Theo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2.2 Previous Studies on Gone with the Win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General Remarks of Skopos Theory
        3.1.1 Background of Skopos Theory
        3.1.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3.2 Skopos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hapter Four A Study on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Gone with the Wind under Skopos Theory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one with the Wind
    4.2 Different Skopos with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in View of Skopos Theory
        4.2.1 Margret Michell's Intention of Writing
        4.2.2 Fu Donghua's Understanding of Reader's Requirements
        4.2.3 Era's Preference for Classic Chinese in 1940s
        4.2.4 Political Ideologies in 1940s
        4.2.5 Patronage Demand for Profits
    4.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Fu Donghua's Vers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4.3.1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Words
        4.3.2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Phrases
        4.3.3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Sentence Structure
        4.3.4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Context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期成果

(8)评电影《乱世佳人》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故事背景
三、斯嘉丽性格中的独立意识
四、结语

(9)论《飘》中的生态女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1. Margaret Mitchell and Gone with the wind
    2. The Critical Review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t Home and Abroad
    3.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Chapter OneFEMINIST AWARENESS IN GONE WITH THE WIND
    1.1 Female Individuality in Scarlett
    1.2 Female Independence in Scarlett
Chapter TwoECOLOGICAL CONSIOUSNESS IN GONE WITH THE WIND
    2.1 Transform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th
    2.2 Integration with Nature
Chapter ThreeECOFEMINISIT AWARENESS IN GONE WITH THE WIND
    3.1 The Symbolic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s
        3.1.1 The "Feminized" Nature
        3.1.2 The "Naturalized" Female
    3.2 The similar Experience between Female and Nature in the War
        3.2.1 The Hardships Experienced by Female in the War
        3.2.2 The Hardships Experienced by Natur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10)《飘》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English Abstract
Chinese Abstract
Introduction
    1. Margaret Mitchell and Gone with the Wind
    2. The Critical Review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On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1.1 The Introduction to Eco-feminism
    1.2 The Eco-feminism Literary Criticism
        1.2.1 The Symbolic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1.2.2 The Experiential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1.2.3 The Status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Chapter Two Nature and Female
    2.1. The Symbolic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2.1.1 The “Feminized”Nature
        2.1.2 The “Naturalized”Female
    2.2 The Experiential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2.2.1 The Hardships Experienced by Female
        2.2.2 The Hardships Experienced by Nature
        2.2.3 The Hardship—Loss of Fertility—Experienced by Female and Nature
    2.3. The Status Links Between Nature and Female
    2.4. A Brief Summing-Up
Chapter Three Houses and Female
    3.1. The Caretaker of Houses—Female
        3.1.1 The Manager of the Houses Before the War--Female
        3.1.2 The Caretaker of the Houses During the War--Female
        3.1.3 The Caretaker of the Houses after the War—Female
    3.2. The Haven for Female—Houses
        3.2.1 Houses Illustrating Females’Beauty and Traits
        3.2.2 Houses Conveying Females’Feelings
        3.2.3 The Haven for Female—Houses
    3.3. A Brief Summing-Up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四、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论文参考文献)

  • [1]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D]. 呼媛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07)
  • [2]《乱世佳人》人物形象解读[J]. 曹莉莉. 电影文学, 2014(11)
  • [3]解读电影《乱世佳人》的文化内涵[J]. 李彬,周海燕. 电影文学, 2013(18)
  • [4]漂浮于乱世的“领舞者”——论《飘》中斯嘉丽的魅力形象与女性主义意识[J]. 杨秋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5]从斯嘉丽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 董彩华. 考试周刊, 2011(64)
  • [6]塔拉庄园上火红的玫瑰—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斯嘉丽.奥哈拉[D]. 朱川.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4)
  • [7]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D]. 章赟. 浙江工商大学, 2011(07)
  • [8]评电影《乱世佳人》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J]. 邹艳丽. 电影评介, 2009(19)
  • [9]论《飘》中的生态女性意识[D]. 张睿. 贵州大学, 2009(S1)
  • [10]《飘》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 曹佩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斯嘉丽豪斯:一个寓言叛逆的女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