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新感受Voice Internet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蕾[1](2021)在《《2019思科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年报属于商务信息类文本,通常严格遵循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程式化模板,使用较多的所在行业领域的专业术语外加财经类术语,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发布。年报是投资者及证券分析人士了解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离不开对公司各类信息的获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发展日益壮大,这些公司的年报吸引了投资者、各类机构的关注,年报翻译的专业、准确、及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报告以2019年思科年报节选部分为翻译源文本,以1999年至2019年思科年报目标研究内容为语料库,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思科年报的语言特征和翻译方法。定量分析《2019思科年报》的语言特征,定性分析该年报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旨在探索思科年报的内容元素、语言特征、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以及增进对年报的了解,笔者收集了12家ICT企业的双语年报,并对这些双语年报进行语料对齐,最后做成双语语料库,为翻译实践提供价值,如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的应用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在对齐过程中,笔者用到的工具有ABBYY Fine Reader、ABBYY Aligner、Yudao alignment software、Em Editor;在语料检索过程中,笔者用到的工具有Ant Conc和Python;在翻译过程中,笔者用到的工具有SDL Trados。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完成可为走出去中国企业或拟上市企业的年报翻译提供策略和技术层面的借鉴,为年报翻译爱好者以及高校提供翻译借鉴和技术借鉴。其中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副产品——双语语料可为语言服务行业或技术行业提供持续价值。
赵达[2](2021)在《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时代已经来临,区块链技术与经济发展联系愈加紧密。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但随着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货币应用,它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做好区块链经济翻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原材料属于科技文本的一种,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有一定的专业术语。译文一般要求语言简洁、规范,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目的论的核心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符合源文本翻译特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本研究根据源文本特点,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次出发,分析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准确翻译区块链经济文本,论述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和总结,译者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有所掌握,同时,希望为区块链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尤达[3](2021)在《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创剧人,英文为the creator of American TV soaps,sitcoms and series,原指提供故事创意或者完成试播集剧本向各大电视网推销的人,在实际生产中演变为美剧的创作主体,即具有创作剧本能力的执行制片人。从历史观之,电视时代的创剧人在美剧生产过程中流露出普遍性特点,由此形成的群体特征深刻影响着创剧人自身的演变:从身份的确立到群体的形成,再到阶层的固化。网络时代的创剧人致力于群体特征的变革,以此打破阶层的桎梏。立足创剧人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观之,所谓“变革”与以往并非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十分明晰。创剧人既对美剧成规化生产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又依据“自我”的觉感与体认进行个性化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创剧人调和了成规与个性间的对立关系,在文本的内容选择上追求“他者互文”与“自我表现”的紧密结合,表现形式上注重制作范式与创作风格的高度统一,由此在作品中反映出多元且精彩的主题,满足受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娱乐需求。这便使得创剧人不再只是播出机构定义下一味媚俗的符号客体,而是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探讨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从文本的内容选择与表现形式上深入考察网络时代创剧人的变革举措,指出其群体特征的两个维度;进而分析这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最后基于媒介场域的变化探讨群体特征发生变革的外在成因,从创剧人心理探讨变革的内在动因。如此,形成了对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从表象到本质的考察。揆诸现实,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美剧在全球范围内卓越的传播力,从创作主体维度探寻美剧的成功之道,以求能在去芜存菁中有效“吸收外来”,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刘丽[4](2021)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 ——以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20世纪末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百度就是其中之一。百度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每年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举办百度世界大会盛会,百度发布了百度人工智能的最新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大会期间的同声传译对科技英语口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拓展科技英语口译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联理论普遍存在于英语口译的研究当中并占有重要地位。关联理论认为,口译活动是在明示推理模型和认知环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通过选取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的同传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关联理论在译员进行科技英语口译过程中的应用和体现。通过结合关联理论与语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发现关联理论对科技英语口译有指导意义。本文概括了以下几点科技英语口译策略,包括增译以保留信息意图,省译以更好推理,意译以使逻辑连贯和顺句驱动以创造更佳语境效果。笔者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对科技英语口译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谭鸿瀛[5](2021)在《医患交互数据驱动的移动问诊用户服务评价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推动了移动医疗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移动医疗改变了传统医疗服务的传递方式,通过打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移动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实现了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信息。移动问诊作为连接医患的平台和患者就医入口,已经具有了相当量的活跃用户和相对成熟的服务流程和技术平台。然而在移动问诊应用中,仍然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用户服务评价差等严峻问题。提高移动问诊中用户的服务评价,是行业从业者、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探究移动问诊中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研究从医患交互的视角出发探究移动问诊中的服务评价影响机制,以期为移动情景的医疗服务评价做出理论贡献,为提升移动问诊服务质量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以医患交互、计算机中介沟通、媒介同步性理论、双因素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领先的移动问诊应用春雨医生上的客观医患交互记录为数据基础,开展了三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一关注移动问诊中的消极服务评价,从医患双方视角出发探究移动问诊中不良医患关系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定性的方法,识别了移动问诊中导致患者不满的10种医生代表性交互行为和导致医生不满的6种患者代表性交互行为。此外,本研究结合计算机中介沟通文献的理论分析,识别了计算机中介沟通特征与医患不良交互行为之间的潜在关联。本研究提出,移动问诊中医患不恰当的交互行为是导致不良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而计算机中介沟通的局限性是导致不良医患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内容二结合移动医疗服务的特征,从单个医生的视角出发探究移动问诊中的医患交互如何影响患者对医生的满意评价。本研究借助医患交互相关研究和媒介同步性理论,识别了线下、在线和移动问诊中共有的医患交互因素,以及移动问诊中特有的医患交互因素,并建立理论模型探究了这两类交互因素对患者满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医生的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回复速度以及语音服务都积极影响患者对医生服务的满意评价。此外,医生的回复速度会加强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的作用,而语音服务会削弱信息支持的积极影响。研究内容三从单次医患交互的视角出发探究移动问诊中医生社会支持对患者满意和患者感激的差异影响。本研究区分了移动问诊中的患者满意和患者感激,并利用情感分析证实患者感激相比患者满意代表了更积极的服务评价。借助双因素理论,本研究调查了医生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对患者满意和患者感激的差异影响。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医生的信息支持作为患者服务评价的保健因素,相比情感支持更能积极地影响患者满意。在患者满意的基础上,情感支持作为患者服务评价的激励因素,相比信息支持更能有效地激发患者感激。此外,医生专业资历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别正向与负向调节情感支持和患者感激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层面看,本研究通过探究移动问诊中医生视角的服务感知与评价、关注移动问诊的潜在隐患以及其中的消极服务评价、引入患者感激、识别医生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在影响患者服务评价中的不同角色、提出基于文本分类和文本模式识别来测量医患交互中医生支持行为的方法,为移动医疗情景中的服务评价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丰富了移动医疗、医疗服务评价、医患交互、医患关系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改善移动问诊平台设计,指导医生和患者在移动问诊服务中的交互策略,以及帮助行业监督者针对移动问诊这一新兴领域制定更多服务规范和服务要求,以更好地促进移动问诊业务的良性发展,实现移动问诊在诊前服务、诊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钱嘉仪[6](2020)在《《5G+:5G如何改变社会》(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5G是最新一代蜂窝通信技术,也是当下的国际热点话题。由于其出色的网络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全球范围内,5G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随着5G商用化范围的逐步扩大,普及5G基本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科普文本是人们学习科学领域基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5G科普文本的翻译尤为重要。本次翻译实践的翻译文本节选自科普类书籍《5G+:5G如何改变社会》,作者选取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的翻译技巧。就词汇层面而言,术语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难点所在。作者发现,在线词典和语料库对于术语的翻译非常有帮助,而加注则适合于翻译文化负载词。就句法层面而言,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经常使用将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的方法,以符合英文科技写作的习惯。在中文中很常见的无主句的转化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文本层面而言,连贯性以及语言风格是重难点。添加适当的连接词可以使译文的逻辑更加清晰明了,为贴近原文的语言风格可以选择相同风格的词汇,而段落重组也是使文章贴近目的语读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最后,本报告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旨在完善科普类文本的汉英翻译研究,为今后从事该领域的翻译人员提供参考。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林虹[8](2020)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全面的中国越来越成为广大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广东广播电视台(GRT)的英语新闻尝试把广东声音传递给更多外国听众,其中汉英新闻编译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2019年6月9日至2019年10月20日),主要负责新闻编译工作。在本实习报告中,笔者根据自身汉英编译实践,在对实习岗位及背景信息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体分析方法,对该英语新闻的语言、篇章以及语境因素进行分析。笔者认识到了广播新闻文体简洁但又正式的特点。本实习报告重点关注编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编译新闻中的数据、长句、篇章,和采用的多种编译方法如信息删减、信息重组等,进而编译出符合广东广播英语新闻文体的译文。最后,作者发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东广播电视台英语新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台新闻,而具有电台新闻和纸质新闻的双重文体特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编译实习,一方面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提高编译能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编译实习的总结和回顾,为英语新闻编译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浦恩菱[9](2020)在《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文中提出笔者在南方英文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2019年7月至9月),主要负责中文稿件、采访录音及视频的编译工作,共完成稿件64篇。本报告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编译实习经历,对南方英文网平台、编译人员职责、编译产出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做出介绍。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南方英文网的汉英新闻编译,总结出编译原文本的特点,包括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和新词的使用、标题中对政府官员的突出、引语、主动语态以及小标题的运用等。结合原文本特点,以具体实例分析编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并有针对性地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具体而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可通过增译、省译、意译、仿译、转换等翻译技巧,解决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新词、标题、直接与间接引语以及主动句等的翻译问题。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方面,可使用直译与意译处理文化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方面,可通过增译、省译和转换来分别解决信息缺失、信息冗余及信息可视化的问题。基于本次实习经历,笔者希望提高自身的翻译技能,掌握新闻编译技巧,为将来快速融入相关行业做准备。同时也希望本报告能为其他新闻编译以及相关专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白齐齐[10](2020)在《《人工智能来临:未来人工智能的实用指南》(节选)英汉笔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科技的创新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工智能产生的重要原因。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都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改变。尽管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工智能的影子,但仍有不少人并不清楚其确切内涵、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鉴于此,译者选取了A.I.Hacked: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Future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书中的第二至十章作为翻译的源文本,并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该实践报告。本书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多方面的应用及作者对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的设想。其中,所选章节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产生及人工智能对人们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该翻译实践的目的是帮助目标语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并正视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科技类文本的翻译技巧。该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简要介绍了源文本的背景、特点以及此次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时间计划表和质量控制;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论述了译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句、篇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所用到的翻译技巧;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了译者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以及针对此次翻译实践所进行的反思。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深刻体会到,在翻译科技类文本时不仅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熟练运用一些翻译技巧,还要充分考虑中英文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为此,译者应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希望该翻译实践报告能对相关科技类文本的翻译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二、全新感受Voice Internet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新感受Voice Internet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1)《2019思科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2.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Text Description |
2.2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2.2.1 Lexical Level |
2.2.2 Syntactic Level |
2.2.3 Textual Level |
3.Process Description |
3.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
3.1.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2 Preparation of Reference |
3.1.3 Preparation of Parallel Texts |
3.2 Translation Process |
3.3 Quality Assurance |
4.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s |
4.1.2 Translation of Abstract Nouns |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4.3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
4.3.1 Realization of Grammatical Cohesion |
4.3.2 Realiza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
5.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1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2 High-frequency Words |
Appendix3 Financial Terms |
Appendix4 Technical Terms |
Acknowledgement |
(2)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ⅠINTRODUCTION |
1.1 Source Text Introduction |
1.2 Significance |
CHAPTER ⅡTHEORY FOUNDATION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Literature Review of Skopos Theory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Pre-translation |
2.2.2 In-translation |
2.2.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 Ⅲ CASE ANALYSIS |
3.1 Vocabulary Translation |
3.1.1 Amplification |
3.1.2 Omission |
3.1.3 English collocations |
3.2 Sentence Translation |
3.2.1 Converting long to short sentences |
3.2.2 Converting passive to active voice |
3.2.3 Converting static to dynamic |
3.2.4 Restructuring |
3.3 Text Translation |
CHAPTER Ⅳ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ⅠSOURCE TEXT |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
(3)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身份与阶层: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 |
第一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身份界定(1928-1963) |
一、创剧人身份的探索:从发明家到电视人 |
二、创剧人身份的确立:首席编剧与执行制片人 |
第二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阶层分析(1964-1998) |
一、创剧人群体的形成:三大剧种创剧人群体 |
二、创剧人阶层的出现:三大阶层创剧人分布 |
第三节 网络时代创剧人的阶层突破(1999-2019) |
一、模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下的第一阶层创剧人画像 |
二、画像分析:从第一阶层创剧人到创剧人“职业群体” |
第二章 他者与自我: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内容选择 |
第一节 他者互文:临摹现实文本下的客观写实 |
一、效仿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中取材 |
二、互文经典作品:从文学与影视中取材 |
第二节 自我表现:“三重自我建构”下的主观抒情 |
一、对“个体自我”的探寻 |
二、对“关系自我”的定位 |
三、对“集体自我”的认知 |
第三节 紧密结合:创剧人文本内容层面的群体特征 |
一、他者故事中自我的汇入 |
二、自我镜像中他者的虚构 |
第三章 制作与创作: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表现形式 |
第一节 制作范式:视听电影化与叙事文学性 |
一、电影化影像策略:质感营造与“景观”制造 |
二、文学性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与叙事线索 |
第二节 创作风格:视听个性化与叙事风格化 |
一、个性化的长镜头与蒙太奇 |
二、风格化的“话语”建构 |
第三节 高度统一:创剧人文本形式层面的群体特征 |
一、制作范式中个性的凸显 |
二、创作风格中成规的体现 |
第四章 互构与升华:群体特征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 |
第一节 相互关系:成规与个性的互构 |
一、同源性:相近起源与发展 |
二、同构性:相互建塑和形构 |
三、共生性:互相依存与协作 |
第二节 共同作用:多元且精彩的主题 |
一、世界观的引导:个人信仰与哲学思辨 |
二、人生观的认同:女性主义、反同性歧视和反种族歧视 |
三、价值观的迎合:反英雄、非英雄与集体无意识 |
第五章 环境与心理:网络时代创剧人群体特征的成因 |
第一节 外在环境之变:媒介场域架构下的特征成因 |
一、网络时代媒介场域的架构变化 |
二、媒介与受众博弈下的底层逻辑 |
第二节 内在心理动因:“人类动机理论”下的特征成因 |
一、自我求生:生活困难者的生理需要 |
二、自我救赎:面临威胁者的安全需要 |
三、自我倾诉:身份认同困惑者的归属需要与情感缺失者的情感需要 |
四、自我证明:事业受挫者的尊重需要 |
五、自我实现:美国创剧人的终极追求 |
结语 |
第一节 从传播到效仿:美剧强大的影响力 |
第二节 在分辨中学习:现状、启示与反思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4)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 ——以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ACRONYMS |
Chapter One INTRODU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Reviews of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
2.1.1 Studies abroad |
2.1.2 Studies at home |
2.2 Reviews of Studies on EST interpret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An Overview of Relevance Theory |
3.2 Basic Views of Relevance Theory |
3.2.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
3.2.2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context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OF BAIDU WORLD CONGRESS IN2018 |
4.1 Characteristics of Baidu World Congress in2018 |
4.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Baidu World Congress |
4.1.2 Upgrade of DUEROS and innovation of self-driving technology |
4.1.3 Multimedia videos of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
4.2 Difficulties of the SI of Baidu World Congress in2018 |
4.2.1 interpreting of terminologies |
4.2.2 Fast speech rate of speakers |
4.3 Coping Strategies of SI of Baidu World Congress in2018 Under Relevance Theory |
4.3.1 Coping strategies under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
4.3.1.1 Addition for preserving information intention |
4.3.1.2 Omission for better inference |
4.3.2 Coping strategies based on cognitive environment |
4.3.2.1 Free interpretation for logical coherence |
4.3.2.2 Syntactic linearity for creating better contextual effect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Appendix Ⅲ |
(5)医患交互数据驱动的移动问诊用户服务评价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1 移动医疗服务相关研究现状 |
2.1.2 医疗服务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
2.1.3 医患交互研究现状 |
2.1.4 研究现状评述 |
2.2 本研究相关概念及变量的说明 |
2.2.1 移动问诊服务 |
2.2.2 移动问诊中的服务评价 |
2.2.3 医患交互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计算机中介沟通 |
2.3.2 媒介同步性理论 |
2.3.3 双因素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问诊中不良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3.3.1 数据收集 |
3.3.2 数据分析 |
3.4 研究结果 |
3.4.1 患者角度的不良医患关系 |
3.4.2 医生角度的不良医患关系 |
3.5 结果讨论与研究贡献 |
3.5.1 研究发现 |
3.5.2 理论贡献 |
3.5.3 实践贡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问诊中医患交互对患者满意的影响研究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4.2.1 信息支持对患者满意的影响 |
4.2.2 医生情感支持对患者满意的影响 |
4.2.3 医生反应速度对患者满意的影响 |
4.2.4 医生语音服务对患者满意的影响 |
4.2.5 医生回复速度的调节作用 |
4.2.6 医生语音服务的调节作用 |
4.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4.3.1 数据收集 |
4.3.2 变量测量 |
4.4 实证分析 |
4.4.1 实证结果 |
4.4.2 稳健性检验 |
4.5 结果分析与研究贡献 |
4.5.1 研究发现 |
4.5.2 理论贡献 |
4.5.3 实践贡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移动问诊中医生社会支持对患者满意及感激的差异影响研究 |
5.1 研究问题 |
5.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5.2.1 移动问诊中患者满意与患者感恩的关系 |
5.2.2 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的差异影响 |
5.2.3 医生专业资历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调节作用 |
5.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5.3.1 数据收集 |
5.3.2 变量测量 |
5.4 研究结果 |
5.4.1 患者满意与患者感激之间的关系 |
5.4.2 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 |
5.4.3 稳健性检验 |
5.5 结果讨论与研究贡献 |
5.5.1 研究发现 |
5.5.2 理论贡献 |
5.5.3 实践贡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管理启示 |
6.3 研究创新点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6)《5G+:5G如何改变社会》(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Ⅰ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Chapter Ⅱ The Guiding Theory and Related Studies |
2.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2.2 Features of Popular Science Texts |
2.3 Studies on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
2.4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in 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 |
Chapter Ⅲ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3.1.1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
3.1.2 Finding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Tools |
3.1.3 Choosing the Guiding Translation Theory |
3.2 In-Translation Analysis |
3.2.1 Creating a Glossary |
3.2.2 Analyzing Textual Features |
3.2.3 Addressing Translation Problems |
3.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
Chapter Ⅳ Case Study |
4.1 Analysis on Lexical Level |
4.1.1 Technical Terms |
4.1.2 Excessive Verbs |
4.1.3 Unnecessary Words |
4.1.4 Missing Words |
4.1.5 Culture-loaded Words |
4.2 Analysis on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formation from Active Sentence to Passive Sentence |
4.2.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 |
4.3 Analysis on Textual Level |
4.3.1 Cohesion and Coherence |
4.3.2 Restructuring |
4.3.3 Compliance with Language Style |
Chapter Ⅴ Conclusion |
5.1 Gains and Reflections |
5.2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
Appendix Ⅰ: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Target Text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8)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
1.1 Background of GRT and GRT news |
1.2 Descriptions of trans-editing tasks |
1.3 Overview of stylistic analysis |
1.4 Outline of the internship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
2.1 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
2.2 The schedule for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
2.3 Technical& resource support |
2.3.1 The use of translation software |
2.3.2 The use of parallel texts |
CHAPTER THREE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PROCESS |
3.1 Selection of the trans-editing source news |
3.1.1 General principles of news selection |
3.1.2 Cases of news selection |
3.2 Stylistic Analysis of radio news |
3.2.1 Linguistic description of radio news |
3.2.2 Textual analysis of radio news |
3.2.3 Contextual factors analysis of GRT news |
3.2.4 Variations of the language of GRT news |
3.3 Case Studies |
3.3.1 Linguistic problem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
3.3.2 Textual problem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
CHAPTER FOUR POST-TRANS-EDITING |
4.1 Quality control |
4.1.1 Quality control:self-evaluation |
4.1.2 Quality control by supervisors |
4.2 Self-assessment |
4.3 Feedback from supervisor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flection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9)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
1.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ransediting |
1.1.2 Overview of Newsgd.com |
1.1.3 Responsibilities of a transeditor at Newsgd.com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3 Outline of the report |
2.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
2.1.1 Parallel texts |
2.1.2 Information collection |
2.1.3 Eco-translatology theory study |
2.2 Transediting process |
2.2.1 Routine of transediting at Newsgd.com |
2.2.2 Tools used in the transediting |
2.3 Post-transediting management |
2.3.1 Quality control |
2.3.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
2.3.3 Glossary collection |
3.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TRANSLATOLOGY |
3.1 Overview of eco-translatology |
3.2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
3.3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
3.4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translatology and news transediting |
4.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of C-E news transediting |
4.2 Adaptive selections in linguistic dimension |
4.2.1 Lexical level |
4.2.2 Syntactic level |
4.2.3 Discourse level |
4.3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ultural dimension |
4.4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
5.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Reflections |
5.2.1 On news transediting and eco-translatalogy |
5.2.2 On transediting job as a transeditor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5.3.1 Limitations |
5.3.2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 |
Appendix A Glossary sheet |
Appendix B Practice materials |
(10)《人工智能来临:未来人工智能的实用指南》(节选)英汉笔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1.2.1 Lexical Features |
1.2.2 Syntactic Features |
1.2.3 Discourse Features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Translation Tools |
2.1.2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2.1.3 Translation Theory |
2.2 Translation Schedule |
2.3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3 Case Analysis |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3.1.1 Amplification |
3.1.2 Omission |
3.1.3 Conversion |
3.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
3.2.1 Passive Sentence |
3.2.2 Attributive Clause |
3.3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Level |
3.3.1 Cohesion |
3.3.2 Coherence |
Chapter 4 Translation Summary |
4.1 Translation Experience |
4.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Translated Text |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
作者简历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全新感受Voice Internet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思科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晓蕾.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D]. 赵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D]. 尤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 ——以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为例[D]. 刘丽.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医患交互数据驱动的移动问诊用户服务评价影响机制研究[D]. 谭鸿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5G+:5G如何改变社会》(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钱嘉仪.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D]. 李林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9]南方英文网汉英新闻编译实习报告[D]. 浦恩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10]《人工智能来临:未来人工智能的实用指南》(节选)英汉笔译实践报告[D]. 白齐齐.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