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作物常用施肥方法

蔬菜作物常用施肥方法

一、蔬菜作物常用的施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宇[1](2021)在《基于Meta分析的不同灌溉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球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严重。灌溉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作物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农田管理措施。但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在生产实践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粮食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作物品种、管理措施、气候、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发生变化,灌溉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全球尺度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收集了来自209篇文献中4763个全球分布的数据,利用Meta分析亏缺灌溉(≤0.4I、0.6I、0.8I)、过量灌溉(≥1.2I)与充分灌溉(=1.0 I)对几种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和马铃薯)、棉花和蔬菜作物(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甜瓜、西瓜和洋葱)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同时量化在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量(亏缺灌溉、过量灌溉与完全灌溉)对各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完全灌溉(即对照,CK)相比,亏缺灌溉(≤0.4I、0.6I和0.8I)显着减少了粮食、棉花和蔬菜的产量,减产量大小排序为(≤0.4I)>0.6I>0.8I,表明缺水越严重,作物产量越低。然而,过量灌溉(≥1.2I)显着减少了棉花的产量,增加了蔬菜作物的产量。不同土壤类型下亏缺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在砂土中亏缺灌溉使粮食作物减产了54%,说明土壤的持水能力越差,水分流失越严重,作物因缺少水分而减产越多。2)与完全灌溉(对照,CK)相比,亏缺灌溉(≤0.4I、0.6I和0.8I)显着减少了粮食作物的单重(千粒重或单薯重)和蔬菜作物的单果重,且表现为灌溉水量越少单重越小。对于棉花作物,只有≤0.4I显着减少了单铃重。过量灌溉(≥1.2I)对蔬菜的单果重无显着性影响,但是显着减少了棉花的单铃重。3)与完全灌溉(对照,CK)相比,亏缺灌溉(≤0.4I、0.6I和0.8I)显着提高了粮食、棉花和蔬菜的水分利用效率,其利用效率大小排序为(≤0.4I)>0.6I>0.8I,表明灌溉水量越少,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越高。过量灌溉(≥1.2I)则显着降低了棉花和蔬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表明过量灌溉会造成水资源浪费。4)亏缺灌溉(≤0.4I、0.6I和0.8I)显着降低了粮食的蛋白质和油产量(t·ha-1),且灌溉水越少,蛋白质和油产量越低。但亏缺灌溉增加了粮食中的蛋白含量(%),增加了蔬菜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说明亏缺灌溉提高了粮食和蔬菜的品质。亏缺灌溉提升了棉花的纤维细度,减弱了棉花的纤维强度。说明亏缺灌溉对不同作物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在具体的农作中应根据作物品种及对产量、品质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本研究明确了不同灌溉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优化水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王彦荣[2](2021)在《蔬菜作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确保蔬菜优质高产,优化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土肥水管理技术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蔬菜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土、肥、水的管理要点,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保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张佳佳[3](2020)在《萝卜养分推荐方法与氮素限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衡施肥是保障蔬菜优质高产和养分高效的重要措施,建立科学的推荐施肥方法是平衡施肥的关键,然而关于萝卜的推荐施肥方法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中国萝卜种植区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为基础,利用QUEFTS模型研究萝卜养分需求特征参数,分析土壤基础养分供应、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4R养分管理策略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萝卜推荐施肥方法及其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简称NE),并从农学、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对NE系统进行了田间验证。同时,在NE系统推荐施氮量基础上实施了五季春秋萝卜氮肥用量定位试验,应用DNDC模型模拟萝卜产量和氮淋失量,运用敏感性分析优化协同农学和环境效应的田间管理措施,提出氮肥施用限量。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应用QUEFTS模型研究萝卜养分需求特征参数。收集和汇总了2000-2017年中国萝卜种植区247个萝卜田间试验,在目标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70%范围内,QUEFTS模型模拟的萝卜养分吸收量随肉质根产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生产一吨肉质根整株N、P和K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5 kg N、0.45 kg P和2.58 kg K,N:P:K比例为4.78:1:5.73,相应的N、P和K养分内在效率分别为465.1、2222.2和387.1 kg/kg。QUEFTS模型模拟生产一吨肉质根,N、P和K移走量分别为1.34 kg N、0.30 kg P和1.93 kg K。当目标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80%时,肉质根所需的N、P和K占整株养分吸收的比例分别为63%、70%和80%。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植株养分吸收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QUEFTS模型可用于预估一定目标产量下萝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2)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萝卜推荐施肥方法和养分专家系统。萝卜种植区N、P和K的土壤基础供应平均分别为118.7、28.2和208.8 kg/ha,产量反应平均分别为17.7、10.4和10.3 t/ha,相对产量平均分别为0.73、0.86和0.85,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4.7、105.0和69.5 kg/kg。土壤基础养分供应等级低、中和高对应的产量反应系数N的分别为0.36、0.21和0.11,P的分别0.18、0.12和0.06,K的分别为0.21、0.13和0.06。产量反应与土壤基础养分供应呈显着负指数关系,与相对产量呈显着负线性关系,与农学效率呈显着二次曲线关系。构建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萝卜推荐施肥模型,其中,施氮量=产量反应/农学效率,施磷量或施钾量=作物产量反应需磷或钾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部分需磷或钾量-上季磷素或钾素残效。维持土壤平衡所需养分是依据QUEFTS模型预估的最佳养分需求量计算。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把复杂的推荐施肥模型简化成用户方便使用的推荐施肥养分专家系统。(3)萝卜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应用萝卜NE系统显着降低氮、磷和钾肥施用量分别为98 kg N/ha、110 kg P2O5/ha和47 kg K2O/ha,氮素和磷素盈余量分别达105.1 kg N/ha和115.1 kg P2O5/ha,土壤氮素表观损失为110.8 kg N/ha。与当地优化推荐施肥(ST)相比,NE处理显着降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48 kg N/ha和44 kg P2O5/ha。与FP和ST处理相比,NE处理显着增加了萝卜产量,增幅分别达4.2%和4.0%,经济效益分别显着增加了5948和3072元/ha;肥料利用率均显着提高,氮素的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和31.0 kg/kg、11.4和7.0个百分点以及162.9和96.8 kg/kg,磷素的分别提高了67.4和50.9kg/kg、14.1和7.5个百分点以及488.0和327.3 kg/kg,钾素的分别提高了20.3和12.3 kg/kg、11.3和6.3个百分点以及86.9和22.4 kg/kg。NE系统推荐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可保证萝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4)萝卜氮素施用限量的DNDC模型模拟。DNDC在模拟萝卜产量、氮素吸收、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淋溶水量和氮淋溶方面表现较好。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萝卜产量和氮淋溶对施氮量和灌水量最敏感,播种日期对秋季萝卜产量影响也较大;优化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氮肥农学和环境施用限量分别为150和180 kg N/ha,最佳灌溉量分别为200 mm(春季)和150 mm(秋季),最优施氮比例为3/10:4/10:3/10,分别在萝卜播种前基施、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中期追施,优化的播种日期为4月初到4月中旬(春季)和7月末到8月初(秋季)。春、秋季萝卜生产中保障水体环境安全的环境可允许最大硝态氮淋失量分别为14.0和20.6 kg N/ha。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管理措施在维持春、秋季萝卜产量的同时可减施氮肥120-150 kg N/ha,分别节水33.3%和50.0%,对保障水体环境安全的氮淋失量降低范围分别为81.0-88.3和116.0-128.0 kg N/ha,降幅范围均为86.0%-95.0%。环境施氮阈值与萝卜NE系统推荐施氮量基本一致,进一步从环境效益方面验证了其推荐施氮量的合理性。综上所述,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在提高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减施化肥并减少氮素环境风险,可用于我国萝卜生产中的养分推荐。

王卫中[4](2020)在《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新型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超过一半的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作为肥料被直接施入农田是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残留在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一方面扰乱土壤微生物群落,导致抗性基因传播,另一方面会被蔬菜作物吸收,在农产品中残留,进而威胁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结合室内分析,客观评价了重庆市西部地区养殖场畜禽粪便和主要蔬菜基地菜田土壤中3种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包括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可能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采用温室土壤盆栽(根袋法)模拟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梯度OTC、TC和CTC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生菜对OTC、TC和CTC吸收、富积和转运的规律,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对TCs的响应,以及TCs在土壤中的降解特点;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种类和处理方式的畜禽粪便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TCs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土壤TCs抗性菌、抗性基因丰度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调查研究结合室内分析,评价重庆市西部地区养殖场畜禽粪便和菜田土壤中3种TCs可能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猪粪和鸡粪中的OTC、TC、CTC和∑TCs平均含量分别为3.39、4.82、5.92、15.95 mg·kg-1和1.10、1.35、4.22、5.16 mg·kg-1,猪粪中的TCs生态风险高于鸡粪,不同抗生素间生态风险CTC>OTC>TC。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OTC、TC、CTC和∑TC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92、39.10、21.80和79.81μg·kg-1。不同种植模式下TCs含量大小顺序为养殖场附近菜田>无公害蔬菜基地>普通菜田;不同种植蔬菜类别土壤∑TCs含量以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3种TCs的风险商值以CTC>OTC>TC。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重庆西部地区土壤TCs含量处在中等水平,生态风险处于中低风险水平。2.采用温室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生菜的生理毒性及其迁移积累特。TCs在较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继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TCs胁迫会激发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生菜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随着TCs施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SOD、POD和CAT随着TC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敏感程度高于地上部分。生菜对TCs具有吸收能力,且吸收量随土壤施加的TCs增加而增加;不同部位的TCs含量根系>地上部分;生菜地上部对TCs的生物富集系数在0.00290.0161之间,根系的富集系数在0.01490.0552之间,根系富集能力强于地上部,生菜对TCs的富集系数随着土壤TCs浓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生菜对TCs的转运系数(从根系转运至地上部的系数)在6.1%30.5%之间,转运系数随着土壤TCs浓度升高而显着降低,不同种类TCs的转运系数在浓度水平下表现不同。通过生菜收获时测定土壤中残留的TCs含量发现,TCs在土壤中会发生自然降解,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对照土>根际土>非根际土,OTC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显着低于TC和CTC,降解速率受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影响。TCs的种类、浓度和生菜根系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丰度共同产生影响。高浓度的TCs(1501350 mg·kg-1)处理显着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减少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根际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和对照土,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物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3.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新鲜鸡粪和腐熟鸡粪对菜园土壤中TCs抗性菌数量、微生物数量和TCs抗性基因(ARGs)丰度的影响。施用腐熟鸡粪处理的土壤抗性菌数量显着高于新鲜鸡粪处理和对照,以低量腐熟鸡粪处理的抗性菌数量最高,其OTC、TC和CTC的抗性菌数量分别比其它处理高11.6%339.6%、127.0%635.4%和32.2%130.9%;施用鸡粪的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是对照的3.24.3倍,且施用腐熟鸡粪的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施用新鲜鸡粪,分别高17.0%33.9%和201.2%271.2%;施加腐熟鸡粪显着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81.9%103.0%和7.9%17.9%。田间定位试验还发现,施用鸡粪一年后,新鲜和腐熟鸡粪处理的土壤抗生素残留量分别比对照高176.5%217.9%和168.5%191.5%。施加鸡粪显着增加了土壤中ARGs的丰度,和对照相比,tetA、tetC、tetG和tetX四种基因在低量新鲜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29.76倍、1.64倍、69.30倍和6.43倍;在高量新鲜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38.38倍、1.17倍、82.22倍和9.71倍,低量腐熟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5.82倍、2.79倍、35.57倍和4.54倍,高量腐熟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8倍、3.95倍、52.49倍和3.87倍。将5个样品5种基因进行汇总,酶修饰基因tetX丰度最高(达到2.44×109 copies·g-1),其次是外流泵基因tetG(9.88×108 copies·g-1)、tetA(2.07×108 copies·g-1)和tetC(8.39×107 copies·g-1),最低是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W(4.68×107 copies·g-1)。各鸡粪处理中,ARGs在土壤中的丰度以高量新鲜鸡粪>低量新鲜鸡粪处理>高量腐熟鸡粪处理>低量腐熟鸡粪处理。4.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和种类畜禽粪便(猪粪和鸡粪)对抱子芥菜产量和品质,蔬菜和土壤中的TCs残留量,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量鸡粪和中量猪粪对产量增幅最为明显,相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58.9%和54.1%;施用有机肥改善了抱子芥菜的食用品质,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增加了维生素C(VC)、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和化肥处理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施用有机肥增加了抱子荠菜和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增加量猪粪>鸡粪>沼渣,且随猪粪和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化肥,施用高量猪粪和高量鸡粪对抱子芥菜和土壤中TC、OTC和CTC残留量的增加值分别为191.68、143.20、101.96,26.99、22.11、22.45μg·kg-1(抱子芥菜可食部位),640.35、339.67、703.39,333.75、245.11、76.82μg·kg-1(收获后的土壤)。施用沼渣的处理植株和土壤中TCs残留量相较猪粪处理更低。综合对比,猪粪和鸡粪有机肥施用量以中量(分别为2700 kg·亩-1和900 kg·亩-1)处理对蔬菜产量、品质的效果最好,增加猪粪和鸡粪有机肥的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和品质提升不明显,反而会增大蔬菜和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经过发酵处理的沼渣有效减轻了抗生素残留风险。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有机肥处理可以改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但TCs并没有发挥显着性的作用。

张航[5](2020)在《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评价及土地规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决策。家庭农场是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省是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其家庭农场规模增长较快,具有代表性。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质量显得更加重要。经营效率是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土地是所有生产要素发挥生产作用的基础,土地规模不足会使家庭农场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土地规模的过度扩大也会导致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下降,同时,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对土地规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浙江省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及土地规模视角的影响因素考察,可以为我国家庭农场主的经营决策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文章在借鉴家庭农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和土地规模的概念,然后对全国以及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接着利用浙江省300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和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粮食类、蔬菜类和水果类三种类型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以及从土地规模视角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的研究发现有:(1)浙江省粮食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较低的主要约束在于规模效率低,蔬菜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低的主要约束在于纯技术效率低,水果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高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高。(2)土地规模是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土地规模对粮食类家庭农场、蔬菜类家庭农场和水果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均具有显着的“倒U型”影响效应,即随着土地规模的增大,粮食类家庭农场、蔬菜类家庭农场和水果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3)从经营效率角度出发,现阶段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规模为8.97公顷,蔬菜类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规模为1.21公顷,水果类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规模为1.76公顷。(4)对策建议:粮食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家庭农场中处于适度规模以下的家庭农场应通过土地流转适度扩大当前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土地碎片化程度,提高农场机械化生产水平,处于适度规模以上的家庭农场应适度减小土地流转规模,控制其土地经营规模在适度范围内并提高其生产经营的技术化水平,水果类家庭农场应提高生产经营中的现代化科技应用水平;根据不同农作物品种合理确定土地适度规模标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进整畈连片化流转;拓宽家庭农场信贷抵押物范围,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主专业化培训水平,建立农技专家对口帮扶制度,引导乡贤、大学生等返乡参与家庭农场创建。

陈俊[6](2019)在《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温室大棚信息遥感提取及其N2O排放量估算》文中指出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设施菜地种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生产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温室大棚作为一种人造设施,光谱特征明显,但常与其他人造建筑混合;此外,“高水肥”、“高复种指数”的种植模式,导致设施菜地土壤N2O排放量显着高于传统露天菜地。因此,如何准确获取较大范围内的温室大棚面积信息,估算其N2O排放量,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前农田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地处太湖流域的常州市和太仓市为研究区,开展了温室大棚遥感指数(Greenhouse Index,GI)构建研究,建立了大棚盖度(Frction)估算模型,在常州市进行对比验证;并基于GI指数获取了太仓市各乡镇温室大棚种植面积,利用DNDC模型估算出太仓市各乡镇温室大棚N2O排放总量,分析温室大棚N2O排放的空间差异、季节差异及排放总量差异;同时提出3种减排措施,探讨N2O减排潜力及可行性。结论如下:(1)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Landsat-8,结合K-T变换所得湿度(WI)、绿度(GVI)、亮度(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裸土指数(NDBa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增强型建筑及裸土指数(EBBI);8种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特征量,进行温室大棚光谱特征分析、可分离性分析以及纹理特征分析。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温室大棚与人造地表光谱特征相似,并确定塑料薄膜的覆盖会增强地表反射率;通过可分离性分析,确定温室大棚与耕地区分度较高,与裸地及人造建筑区分度较低,并且根据分离指标M,综合考虑温室大棚与裸地、城镇用地、耕地之间的分离性,得出多光谱数据Coastal、Blue、Green、NIR,亮度指数(Brightness)、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增强型建筑及裸土指数(EBBI)这7个波段和指数对于温室大棚较为敏感。通过纹理特征分析,得出对比度、变化量、均值及熵4种纹理特征量对于区分各地物类型效果显着。(2)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11个波段和遥感指数进行拟合分析,构建温室大棚遥感指数(GI),以提取温室大棚面积信息;对温室大棚盖度和温室大棚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温室大棚盖度模型(Fraction Model),最低能够识别18%的温室大棚覆盖度。通过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GI指数在样本区域分别取得0.82和0.81的Kappa系数;在整个常州市取得0.78的Kappa系数,在太仓市取得0.82的Kappa系数;与现有温室大棚遥感指数相比,取得更高的分类精度,表明新拟建的GI指数更适用于太湖流域温室大棚提取。(3)基于大棚蔬菜地N2O排放实测数据,确定DNDC模型对于N2O排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和总排放量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表明DNDC模型经过参数率定后,可以在数量和动态变化方面比较接近的模拟N2O排放通量,能够进行区域内大棚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量的估算。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N2O排放最显着的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容重、施肥量以及灌溉量对N2O排放影响亦较大。(4)在95%置信水平下,DNDC模型计算出太仓市20172018年度(1年),“芹菜-花菜-小青菜-生菜”轮作体系下的单位耕地面积温室大棚N2O排放均值为58.92 kg N·hm-22 a-1。根据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该数据能够代表太仓市整体情况,将其作为基准值,以此确定参数平均法来估算太仓市各乡镇N2O排放量。基于GI指数计算出太仓市2018年末温室大棚面积约为6973 hm-2,基于DNDC模型估算出太仓市温室大棚N2O-N年排放总量约为410.8 t·a-1。根据单位耕地面积N2O排放负荷分析,确定温室大棚N2O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其中,夏季是N2O排放高峰期,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090%;而不同的土壤属性和施肥管理措施是造成太仓市各镇N2O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传统露天蔬菜施肥量、设施农业推荐施肥量以及可控缓释肥料3种减排措施,太仓市温室大棚可分别减少22.25%、35.54%及90%以上的N2O排放;通过可行性分析,得出减量施肥是现阶段我国温室大棚N2O减排较为可行的方案。

周俊[7](2019)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碳氮足迹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集约化蔬菜生产过程中氮肥投入量大、复种指数高和农事操作频繁等特点促使集约化菜地生态系统成为温室气体和活性氮的重要排放源。并且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业化学品及能源的生产加工环节也均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活性氮的排放。目前,应用碳氮足迹的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能够全面地评价集约化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活性氮的排放特点,准确定位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排放环节,从而能够为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损失的全面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与单纯的环境评价相比较,结合成本收益分析能够将专业的科学结论转化为政策制定者及普通民众所理解并接受的信息,是农作物生产过程对环境和经济具体影响的直观表达。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施肥方式在我国集约化菜地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对于作物生产力、温室气体与活性氮排放的研究已相对较多,但从碳氮足迹并结合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的研究尚未开展。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为研究对象,以生命周期评价法为指导,采用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改良施肥模式,设置六个处理:对照CK、单施化肥处理SN、单施有机肥处理SM、三个不同比例(1:2、1:1和2: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M1N2、M1N1和M2N1。综合评估了各处理的蔬菜作物生产力(蔬菜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全生命周期的活性氮(NOx排放、NH3挥发、氮径流和淋失)损失以及温室效应(N2O排放、有机碳固定),并采用成本收益法进行了经济环境效益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观测期内,氮肥的施用显着增加蔬菜产量19.3~51.4%(p<0.05),其中M1N1处理总产量最高,为392.7 tha-1。与SN处理相比,SM处理的蔬菜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着降低17.7%和52.6%(p<0.05),M1N1处理蔬菜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着增加4.5%和24.3%(p<0.05),M1N2和M2N1处理蔬菜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与SN处理间并无显着差异。2.在试验期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范围为-0.32~0.87 t C ha-1。相比SN处理,含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固定速率显着提高208.7~478.3%。氮肥的施用显着增加N2O累积排放量(166.0~466.4%)。与SN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显着降低N2O累积排放量27.3~40.3%。所有处理碳足迹范围为0.94~1.67 kg CO2-eq kg-1蔬菜。氮肥的生产是首要的碳排放因素,占30.2~52.4%。氮肥施用显着增加蔬菜生产碳足迹46.4~77.1%(p<0.05)。与SN和SM处理相比,三种配施处理降低蔬菜生产碳足迹8.7~17.3%,但相互之间并无显着差异。3.与SN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显着降低N2O累积排放量(27.3~40.3%)、NO累积排放(39.8~51.3%)、NH3挥发(17.8~22.2%)、氮径流(34.2~44.8%)和氮淋失损失量(29.7~35.3%)。前景界面活性氮足迹范围为0.92~31.53 gN kg-1蔬菜。在SN处理中,化肥生产过程是前景活性氮足迹的热点环节(58.8%)。在各有机肥施用处理中,有机肥的生产过程是前景活性氮足迹的热点环节(87.5~98.0%)。田间界面活性氮足迹范围为0.37~10.33g N kg-1蔬菜。氮淋失是田间界面活性氮损失的主要贡献者(40.5~45.9%)。与SN处理相比,配施处理显着降低田间界面活性氮足迹29.3~38.4%。各施肥处理的总活性氮足迹范围为11.87~41.23 g N kg-1蔬菜,配施处理的总活性氮足迹比SN处理高43.9~101.4%,需要对有机肥堆肥污染引起足够重视。4.各处理集约化蔬菜生产的周年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为12.25~29.71 t CO2-eqha-1,周年活性氮排放范围为16.73~637.52 kgN ha-1,周年NEEB范围为28.1~41.9万元ha-1,周年环境损害成本EDC的范围为0.25~2.01万元。在CK和SN处理中,温室气体排放是EDC的主要贡献者(59.6~85.3%)。在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中,前景界面Nr损失是EDC的主要贡献者(49.9~72.3%),温室气体排放是次要贡献者(18.0~35.3%)。与SN处理相比,三种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提高EDC(52.7~116.4%),降低CO2-NEEB(7.5~10.8%),提高 Nr-NEEB(45.5~103.6%);M1N1 处理为最佳配比,其 NEEB 较SN处理显着提高11,300 ¥ ha-1 yr-1,是适合进一步推广的配施比例。

杜伟利[8](2019)在《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萝卜栽培利用历史,周代成书的《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萝卜的记载。萝卜品种起源的具体时间与地区难以考证,多数学者认为萝卜起源于亚欧大陆的温暖海岸,大型萝卜种起源于亚洲。经过漫长的品种驯化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萝卜逐渐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中国栽培萝卜的根有长圆二种,早期为红白皮,之后又出现青皮、紫皮萝卜以及红色肉质的萝卜。从栽培季节划分,中国萝卜品种主要以秋冬萝卜为主,为半耐寒性蔬菜,是非常好的越冬蔬菜。唐代的《四时纂要》出现夏萝卜的记载,宋代以后,萝卜开始成为四季可栽培的作物。清中后期,还出现一种绿肥、蔬菜兼用类型的肥田萝卜。目前,中国栽培的地方萝卜品种近2 000个,是世界萝卜品种资源大国。在长期栽培驯化的过程中,萝卜随着人们认知的改变与文化发展被冠于许多不同的名称。从先秦时期的“菲”逐渐演化为“葖”、“菘(总名)”、“芦萉”,产生了“菈(?)”等地方名称。唐代,“莱菔”一名开始流行随即又转为“萝卜(音fu)”。元代时,“萝卜”这一名称已基本得到官方的认可。明代,经医药学家李时珍确定,“萝卜”一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统计,自周代以来,萝卜共有50多种别称,这些别称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对萝卜不同的认知,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根据《诗经》的成书背景推测,萝卜最早栽培地区为中原一带。唐代以前,中国萝卜以秦、晋等北方地区较为出名。宋代,南方地区开始广泛种植萝卜,萝卜逐渐成为全国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并形成了许多着名特产区与地方优良品种。中国很早就有关于萝卜栽培加工技术的记载。《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萝卜栽培与加工方法。随着萝卜在中国广泛栽培,唐代以后的各代农书等文献对萝卜栽培利用的记载更为详细,涵盖了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留种的所有工序,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萝卜栽培技术理论已非常成熟。萝卜作为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在各阶段的栽培加工技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状态,也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现代农业产生以前,冬季蔬菜匮乏,萝卜的存在缓解了中国人对冬季蔬菜的需求压力。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实践,萝卜被开发出多种类型的食品,既可生啖亦可熟食,既可被当作蔬食也可代替主粮。中国做萝卜菹、萝卜干等加工方式均有上千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称赞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饭”。目前,中国以萝卜主要原料搭配其他食材可制成近一百余种日常菜肴,可以制做各种小菜六十余种。在中医学理论中,萝卜被认为性凉,味辛甘,无毒,能消积滞、化痰热,各部位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药用方面,汉代以后各类医药典籍多对萝卜药用功能赞赏有加,甚至认为萝卜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蔬中圣品”。除了食用、药用价值,中国萝卜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因为萝卜的营养价值和名字寓意,在许多祭祀仪式、节日庆典中都有萝卜的应用。中国萝卜在文化中的形象一直在改变,由早期被认为形象丑陋到逐渐被人们认可,宋代以后成为颇受欢迎的亲民蔬菜,在文学作品中屡被推崇。人们还将萝卜融入到民间俗语体系中,借萝卜的形象传播智慧。中国古代,萝卜为种植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生长力强、产量较高的蔬菜作物,栽培萝卜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多数情况下高于主粮作物。不但贫困人家用以代粮节省开支,贩卖萝卜也成了发家致富的手段。南北朝《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萝卜贩卖的价格,唐代时,干萝卜还可以折合为主粮以完成任务指标。随着人们对萝卜经济价值认识的提高,许多达官贵人也以贩卖萝卜为副业,宋代许多官府衙门也有种植萝卜的记载。在两千多年的萝卜栽培利用历史中,中国形成了丰富的萝卜文化。从早期因为外观丑陋被鄙弃到被人们极力推崇,萝卜逐渐成为中国蔬菜的代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蔬菜文化方面的发展缓慢。萝卜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象,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潜力。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萝卜相关历史,因地制宜发展萝卜文化产业是萝卜产业升级的正确途径。

胡平[9](2018)在《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蔬菜供应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伴随着施肥过量和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连作条件下健康和病害蔬菜作物之间养分吸收利用和化感物质种类的差异,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和化感作用是导致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两个田间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防控措施对黄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优化试验主要是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最合理的施氮量。连作障碍防控技术试验则是在优化施肥1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主要以改良土壤性状和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主。从养分利用方向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挑选出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此为当地设施农业高效施肥及土传病害的预防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与健康植株相比,病害植株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以及EC值更高,土壤pH值更低。植株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健康植株高于发病植株。植株发病后,根际化感物质种类发生明显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健康植株根际化感物质种类更多,主要以烷烃,酚类、胺类和醇类等物质为主;而病害植株则以烷烃、有机酸类物质为主,是起化感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之一。2、优化施肥能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保证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1和优化2处理在产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 4.4%和2.2%。其中优化1处理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更好。3、在优化1施肥的基础上进行防控措施,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优化1相比,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下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着增加。其中综合防控措施在改善地力和增产增效方面的效果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9.4thm-2和6.1%。综上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抑制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于伟咏[10](2018)在《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农业生产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要求。农产品安全问题根源是农药不合理施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其负外部性表现为人类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目前我国农药年投入30万吨,单位施药强度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四川为0.91kg/亩,使用效率低下。控制生产者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第一要务,将质量安全由事后检查监督转为源头控制,但因其具有公共品属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并且生产过程复杂多变,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出现“柠檬市场”或逆向选择行为,已严重降低农户收益和消费者福利水平。所以,控制农药安全施用需要内部自我控制和外部政府与市场约束共同作用,进而规范农药安全施用行为。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农药安全施用划分为硬约束和软约束两个维度,基于四川省调研数据及官方统计数据,运用Probit、零膨胀泊松回归、OLS等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首先,在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作用机理基础上,实证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结果,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作了讨论,还基于IV-Probit模型探讨了内生性问题。其次,基于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了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及无公害认证的影响。最后,依据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调节效应讨论,分析了资产专用性与需求驱动的交互项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1)农药安全施用整体水平不高,不同作物、地区间存在差异。当前违禁农药使用主要发生在蔬菜作物;农药安全间隔期认识度普遍较高,水果类最高,而蔬菜类最低;大多数农户还是会按照标准剂量施药,其中粮食类高于水果类、蔬菜类;施药次数平均为3.078次,蔬菜最多。无公害认证能有效揭示安全信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四川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存在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涟漪效应、集聚效应及示范效应等特点。(2)资产专用性在不同维度上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不同,而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也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逆向选择风险。物质资产专用性因存在强“锁定效应”,使其对违禁农药使用和施药次数存在抑制作用,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和标准剂量施药具有促进作用;种植经验与违禁农药使用显着负相关,技术培训与违禁农药使用、施药次数显着负相关,而与安全间隔期施药、标准剂量施药显着正相关;受教育程度显着促进农户安全间隔期施药,劳动力数量与农药施用剂量形成正向要素替代效应,健康状况反而会正向影响违禁农药使用;经营面积和土地细碎化对硬约束和软约束下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存在不确定性。(3)政府规制和公共品牌效应可有效抑制违禁农药使用,促进其在安全间隔期施药。在硬约束下政府规制行为有效,而对软约束下标准剂量施药和施药次数的约束力不强;公共品牌效应带来了品牌溢价和垄断收益,隐性约束着农户采取安全施药行为。(4)需求驱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种植户规范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省会城市成都对农药安全施用的约束强度高于地级市。市场需求容量、至地级市距离对违禁农药使用有负向影响;需求容量、购买能力和至地级市距离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存在正向影响;需求容量、至成都距离对标准剂量施药有正向影响;需求容量对施药次数有负向影响,而经济距离与其呈显着正相关。(5)四川种植业无公害认证存在集聚效应和涟漪效应,需求驱动能够促进农产品无公害认证规模和销售额增长。地理距离上,认证主要集中在距离成都周围400公里以内区域;经济距离上,主要集中在与成都人均GDP差距在5万元/人的区域。(6)需求驱动与资产专用性交互作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方向及显着性上存在差异,整体上呈正向调节效应。其中需求驱动强化了资产专用性对违禁农药使用和施药次数的抑制作用,也强化了资产专用性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和标准剂量施药的促进作用。由分析结果可知,从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资产专用性、市场需求驱动和政府规制能有效促进农药安全施用,形成了生产主体控制、市场需求倒逼、政府管控辅助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以下政策性启示:合理配置专用性资产,抑制机会主义;提高信息获得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安全施药宣传和检测,促进技术扩散;完善价格激励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信息揭示,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产业—空间”匹配,压缩空间成本;实施紧密型交易模式,确保契约稳定性;建立“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四维矩阵的动态监管策略。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农户视角重新分类和界定资产专用性,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进一步讨论。鉴于农户的有限理性和异质性,其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会影响其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将专用性资产分为物质资产专用性、技术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组织资产专用性、地理资产专用性。第二,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和需求驱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硬约束下和软约束下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基于“农户-组织-政府-市场”逻辑框架,将点(农户)与面(市场)结合起来探讨农药安全施用。第三,资产专用性与需求驱动交互作用对农药安全施用整体上呈正向调节效应。需求驱动是影响农户根据专用性资产动态调整安全行为和降低经营风险的“强化剂”,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发挥着监督、约束和激励效果,使得农户形成“信息传递—价格传导—预期形成—生产决策”的安全生产过程。

二、蔬菜作物常用的施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作物常用的施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的不同灌溉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溉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2 灌溉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2.3 灌溉量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4 不同土壤类型下的灌溉调控
        1.2.5 灌溉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1.2.6 Meta分析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文献检索
    2.2 Meta分析方法
        2.2.1 Meta分析
        2.2.2 Meta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2.2.3 Meta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溉量对几种作物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1.1 不同灌溉量对粮食作物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单重、作物蛋白产量和油产量的影响
        3.1.2 不同灌溉量对棉花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单铃重及皮棉产量的影响
        3.1.3 不同灌溉量对蔬菜作物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及单果重的影响
    3.2 不同灌溉量对几种作物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灌溉量对粮食作物品质的影响
        3.2.2 不同灌溉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3.2.3 不同灌溉量对蔬菜作物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量对各作物产量的影响
        3.3.1 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3.3.2 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3.3.3 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量对蔬菜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粮食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单重、蛋白产量以及油产量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4.2 棉花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单铃重以及皮棉产量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4.3 蔬菜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及单果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4.4 粮食、棉花和蔬菜品质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4.5 不同灌溉量对作物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启发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蔬菜作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管理
    1.1 土壤管理的意义
    1.2 常用土壤管理措施
        1.2.1 对土壤进行深翻。
        1.2.2 改良盐碱地土壤。
        1.2.3 改良沙地。
        1.2.4 改善土壤黏度过高问题。
    1.3 土壤耕种方法
2 施肥管理
    2.1 蔬菜作物的需肥特点
    2.2 施肥时间
    2.3 施肥方法
    2.4 施肥量
3 水分管理
4 结语

(3)萝卜养分推荐方法与氮素限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基于土壤养分的推荐施肥方法
        1.2.2 基于作物的推荐施肥方法
        1.2.3 氮素施用限量的确定
        1.2.4 DNDC模型在氮素管理中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契机与总体思路
        1.3.1 研究契机
        1.3.2 总体思路
第二章 萝卜养分需求特征参数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QUEFTS模型改进
        2.2.3 QUEFTS模型田间验证
        2.2.4 样品采集与养分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萝卜养分吸收特征
        2.3.2 萝卜养分内在效率与养分内在效率倒数
        2.3.3 QUEFTS模型参数确定
        2.3.4 萝卜最佳养分需求估算
        2.3.5 QUEFTS模型田间验证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萝卜推荐施肥方法建立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壤基础养分供应
        3.3.2 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
        3.3.3 农学效率
        3.3.4 产量反应和土壤基础养分供应关系
        3.3.5 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关系
        3.3.6 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关系
        3.3.7 产量反应的确定
        3.3.8 施肥模型的建立
        3.3.9 萝卜养分专家系统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萝卜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点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及养分测定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量
        4.3.2 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
        4.3.3 氮磷钾养分吸收与表观平衡
        4.3.4 氮素表观损失
        4.3.5 肥料利用率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萝卜氮素施用限量的DNDC模型模拟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点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5.2.4 DNDC模型模拟
        5.2.5 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5.2.6 敏感性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萝卜产量和生物量模拟
        5.3.2 植株氮素吸收量模拟
        5.3.3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模拟
        5.3.4 淋溶水量模拟
        5.3.5 硝态氮淋失量模拟
        5.3.6 不同管理措施的敏感性分析
        5.3.7 氮肥农学和环境阈值确定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
        1.1.1 TCs的应用
        1.1.2 TCs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
        1.1.3 TCs在菜土壤中的残留
        1.1.4 抗生素风险评估
    1.2 TCs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
        1.2.1 TCs的化学性质
        1.2.2 TCs在环境中的降解
    1.3 TCs的生态毒性
        1.3.1 TCs对植物的生态毒性
        1.3.2 TC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
    1.4 TCs在蔬菜中的转运富集
    1.5 TCs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影响
        1.5.1 土壤中ARGs的污染状况
        1.5.2 土壤中ARGs的污染来源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污及菜田土壤中TCs污染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3.1.1 调查区域概况
        3.1.2 采样时间、地点与方法
        3.1.3 样品分析
        3.1.4 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便中TCs含量特征
        3.2.2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便中TCs风险评估
        3.2.3 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TCs含量特征
        3.2.4 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TCs风险评估
    3.3 讨论
        3.3.1 重庆西部地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中TCs的残留状况
        3.3.2 重庆西部地区菜地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
        3.3.3 畜禽粪便中TCs风险评估
        3.3.4 土壤中的TCs风险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Cs对土壤-生菜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降解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1.3 样品分析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土壤TCs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4.2.2 TCs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4.2.3 TCs对生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4 TCs对生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5 生菜对TCs的吸收和富集转运特征
        4.2.6 TCs健康风险评估
        4.2.7 TCs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与植物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4.2.8 TCs在根际土中的残留与降解
        4.2.9 TCs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10 TCs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TCs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4.3.2 TCs对生菜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3 TCs对生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4 TCs在蔬菜体内的吸收和富集转运特征
        4.3.5 TCs残留通过饮食摄入人体的健康风险
        4.3.6 TCs在土壤中的降解
        4.3.7 TCs和生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8 TCs和生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用鸡粪对土壤TCs残留及其抗性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5.2.2 鸡粪处理对土壤中TCs残留变化的影响
        5.2.3 鸡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及抗性菌数量的影响
        5.2.5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抗性基因(ARGs)丰度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3.2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残留的影响
        5.3.3 鸡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3.4 鸡粪处理对土壤抗性菌数量的影响
        5.3.5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ARGs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有机肥对土壤和抱子芥菜中TCs残留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抱子芥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6.2.2 不同有机肥肥处理对抱子芥菜品质的影响
        6.2.3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TCs残留的影响
        6.2.4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抱子芥菜中TCs含量的影响
        6.2.5 抱子芥菜中TCs含量与土壤TCs含量相关性
        6.2.6 不同有机肥处理菜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特征
        6.2.7 细菌群落与土壤TCs间的相关性分析
    6.3 讨论
        6.3.1 有机肥对抱子芥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6.3.2 有机肥对土壤和抱子芥菜中TCs残留的影响
        6.3.3 有机肥对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成果
致谢

(5)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评价及土地规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概念界定
        1.4.1 家庭农场
        1.4.2 经营效率
        1.4.3 土地规模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家庭农场研究综述
        2.1.1 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
        2.1.2 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
    2.2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研究综述
        2.2.1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定义
        2.2.2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测算
    2.3 土地规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3 中国与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3.1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3.1.1 中国家庭农场的现状
        3.1.2 中国家庭农场的特点
        3.1.3 中国家庭农场的问题
    3.2 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3.2.1 浙江省家庭农场的现状
        3.2.2 浙江省家庭农场的特点
        3.2.3 浙江省家庭农场的问题
4 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测算
    4.1 数据获取与样本统计描述
        4.1.1 数据来源
        4.1.2 问卷设计
    4.2 样本统计描述
        4.2.1 家庭农场主基本情况
        4.2.2 家庭农场用地基本情况
        4.2.3 家庭农场雇工情况
        4.2.4 家庭农场经济收益情况
    4.3 测算方法与模型选择
        4.3.1 测算方法
        4.3.2 模型选择
    4.4 测算指标选取
    4.5 不同类型家庭农场测算结果与分析
        4.5.1 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测算
        4.5.2 蔬菜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测算
        4.5.3 水果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测算
    4.6 本章小结
5 土地规模对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5.1.1 研究假设
        5.1.2 模型设定
    5.2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温室大棚信息遥感提取及其N2O排放量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施农业研究进展
        1.2.1.1 设施农业概念及其发展进程
        1.2.1.2 设施农业面临的问题
        1.2.2 温室大棚遥感提取研究进展
        1.2.3 农田N_2O排放研究进展
        1.2.3.1 N_2O与全球气候变暖及主要来源
        1.2.3.2 N_2O主要影响因子
        1.2.3.3 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2 温室大棚面积提取数据及预处理
        2.2.1 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2.2.2 土地覆盖分类处理
        2.2.3 训练样本及验证样本
    2.3 温室大棚N_2O排放量估算数据
        2.3.1 气象数据
        2.3.2 土壤数据
        2.3.3 种植管理数据
第三章 温室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3.1 温室大棚光谱特征分析
    3.2 温室大棚可分离性分析
    3.3 不同地物类型纹理特征分析
        3.3.1 图像纹理
        3.3.2 GLCM纹理提取
        3.3.3 各地物类型纹理特征分析
    3.4 Logistic回归分析
    3.5 温室大棚遥感指数模型
第四章 基于GI指数的温室大棚面积信息遥感提取
    4.1 温室大棚遥感指数阈值确定
    4.2 温室大棚盖度估算模型
    4.3 温室大棚面积信息的遥感提取
        4.3.1 样本区域温室大棚信息提取与检验
        4.3.2 常州市温室大棚信息提取与检验
    4.4 两种温室大棚遥感指数对比分析
第五章 温室大棚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
    5.1 DNDC模型选择
    5.2 DNDC模型敏感性分析
    5.3 DNDC模型的参数率定及验证
    5.4 DNDC模型不同地区适用性分析
第六章 基于DNDC模型的太仓市温室大棚N_2O排放估算
    6.1 太仓市温室大棚面积信息遥感提取
    6.2 太仓市温室大棚N_2O排放基准值
    6.3 县域尺度温室大棚N_2O排放量估算方法
        6.3.1 参数平均法
        6.3.2 代表性点法
        6.3.3 两种尺度扩展方法的对比分析
    6.4 太仓市温室大棚N_2O排放特征分析
        6.4.1 单位耕地面积温室大棚N_2O排放负荷分析
        6.4.2 温室大棚N_2O排放总量分析
    6.5 温室大棚N_2O减排潜力分析
        6.5.1 减量施氮减排潜力分析
        6.5.2 施用可控缓释肥料减排潜力分析
        6.5.3 温室大棚N_2O减排可行性分析
        6.5.3.1 减量施肥减排N_2O可行性分析
        6.5.3.2 缓释肥料减排N_2O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碳氮足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集约化蔬菜生产和温室气体与活性氮排放
        1.2.1 集约化蔬菜生产管理现状
        1.2.2 集约化菜地土壤温室气体与活性氮排放现状
    1.3 温室气体与活性氮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
    1.4 农业生产碳足迹和活性氮足迹的概念及组成特点
        1.4.1 农业生产碳足迹的概念及组成特点
        1.4.2 农业生产活性氮足迹的概念及组成特点
        1.4.3 农业生产碳足迹和活性氮足迹的密切联系
    1.5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1.5.1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1.5.2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固碳效应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5.3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活性氮排放的影响
    1.6 研究切入点与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2.3 农业化学品和能源生产过程碳排放和活性氮排放系数
    2.4 生命周期评价系统边界划分
    2.5 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
        2.5.1 气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2.5.2 蔬菜产量与植株样品分析
        2.5.3 土壤有机碳固定速率
        2.5.4 其他活性氮损失的经验方程构建
    2.6 碳足迹与活性氮足迹的估算
    2.7 经济效益、环境损害成本与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估算
    2.9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观测期内各处理蔬菜产量
        3.2.2 观测期内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碳足迹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观测期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变化
        4.2.2 观测期内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
        4.2.3 观测期内各处理碳排放清单
        4.2.4 观测期内各处理碳足迹
    4.3 讨论
        4.3.1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菜地土壤有机碳固定速率的影响
        4.3.2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4.3.3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碳足迹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活性氮足迹的影响
    5.1 材料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观测期内各处理活性氮损失
        5.2.2 观测期内各处理活性氮排放清单
        5.2.3 观测期内各处理活性氮足迹
    5.3 讨论
        5.3.1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活性氮足迹的影响
        5.3.2 集约化蔬菜生产的活性氮足迹与碳足迹的相关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经济环境效益的影响
    6.1 材料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观测期内各处理环境损害成本
        6.2.2 观测期内各处理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NEEB)
        6.2.3 观测期内各处理单位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温室气体与活性氮排放
    6.3 讨论
        6.3.1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
        6.3.2 农业作物碳足迹与活性氮足迹评价的社会经济意义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萝卜的品种发展与名称演变
    第一节 中国萝卜品种的发展
        一、萝卜的品种起源
        二、中国萝卜的品种发展
    第二节 中国萝卜名称的演变
        一、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二、东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三、宋元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四、明至民国中国的萝卜名称
第二章 中国萝卜栽培地区与栽培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萝卜栽培地区分布的发展
        一、唐代以前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二、唐宋时期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三、元代以后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第二节 中国萝卜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立地选择
        二、整地播种
        三、田间管理
        四、轮作套种
        五、选种育种
第三章 中国萝卜的采收与利用
    第一节 萝卜的采收与储藏
        一、萝卜的采收
        二、萝卜的储藏
    第二节 萝卜的食用加工
        一、萝卜食用部位的发展
        二、萝卜食用方法的发展
    第三节 萝卜的药用发展
        一、萝卜根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二、萝卜籽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三、萝卜其他部位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中国萝卜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及其开发
    第一节 萝卜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应用
        一、萝卜在祭祀仪式中的应用
        二、萝卜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
        三、萝卜为主题的庙会
        四、萝卜盛产地推崇萝卜的民俗活动
    第二节 萝卜在中国文学中的形象
        一、萝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形象
        二、萝卜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形象
        三、萝卜在中国俗语中的表现
    第三节 中国萝卜的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一、中国萝卜的经济价值
        二、中国萝卜的开发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9)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蔬菜研究进展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施肥现状
        1.1.3 过量施肥带来的问题
        1.1.4 高效施肥的研究进展
        1.1.5 国内外设施蔬菜平衡施肥研究方法
    1.2 连作障碍及其研究现状
        1.2.1 连作障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2.2 化感作用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2.3 化感作用特点
        1.2.4 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1.3 连作障碍防控措施
        1.3.1 土壤灭菌和生物防治
        1.3.2科学合理施肥
        1.3.3采取合理的栽培模式
        1.3.4抗性品种的培育
    1.4 研究目的和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作障碍对典型蔬菜养分利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连作障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连作障碍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2.3.3 连作障碍对化感物质种类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氮肥优化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3.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3.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5 相关计算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3.3.3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4 不同施氮处理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4.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4.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5 相关计算方法
        4.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防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2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4.3.3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4 不同防控措施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与不足
    1 展望
    2 不足之处
致谢

(10)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生产要素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3 市场行为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4 合作组织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5 政府规制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1.5 数据来源
        1.5.1 调研方案
        1.5.2 样本数据整理
2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资产专用性理论
        2.1.2 农户行为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交易成本理论
        2.1.5 需求层次理论
    2.2 作用机理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2.2.1 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2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3 专用性资产与需求驱动交互效应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4 研究框架设计
    2.3 小结
3 农药施用及安全农产品生产情况
    3.1 农药施用情况
        3.1.1 农药生产进程
        3.1.2 农药投入现状
    3.2 安全农产品发展情况
        3.2.1 安全农产品生产发展演进
        3.2.2 安全农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3.2.3 安全农产品生产政府规制
        3.2.4 安全农产品认证情况
    3.3 小结
4 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4.1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4.1.1 影响机理及研究假说提出
        4.1.2 研究模型构建
    4.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农户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4.4.1 模型检验
        4.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信息不对称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物质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技术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组织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4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人力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5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地理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6 内生性讨论
    4.7 稳健性检验
    4.8 小结
5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5.1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5.1.1 影响机理及研究假说提出
        5.1.2 模型构建
    5.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2.1 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
    5.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模型检验
        5.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需求驱动对安全认证的影响
        5.5.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3 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特征分析
        5.5.4 回归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6 农户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6.1 影响机理分析
    6.2 变量选择与方法说明
        6.2.1 变量选择
        6.2.2 方法说明
    6.3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
        6.3.1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违禁农药使用
        6.3.2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安全间隔期施药
        6.3.3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标准剂量施药
        6.3.4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施药次数
    6.4 稳健性检验
        6.4.1 地域的稳健性分析
        6.4.2 务工经历的稳健性分析
    6.5 小结
7 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性启示
        7.2.1 合理配置专用性资产,抑制机会主义
        7.2.2 提高信息获得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7.2.3 加强农药安全施用宣传和检测,促进技术扩散
        7.2.4 完善价格激励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
        7.2.5 强化市场信息揭示,解决信息不对称
        7.2.6 优化“产业—空间”匹配,压缩空间成本
        7.2.7 实施紧密型交易模式,确保契约稳定性
        7.2.8 建立“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四维矩阵的动态监管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调查问卷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完成情况
致谢

四、蔬菜作物常用的施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的不同灌溉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研究[D]. 徐晓宇. 兰州大学, 2021(09)
  • [2]蔬菜作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J]. 王彦荣. 乡村科技, 2021(06)
  • [3]萝卜养分推荐方法与氮素限量研究[D]. 张佳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D]. 王卫中. 西南大学, 2020
  • [5]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评价及土地规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D]. 张航.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温室大棚信息遥感提取及其N2O排放量估算[D]. 陈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7]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集约化蔬菜生产碳氮足迹的影响研究[D]. 周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D]. 杜伟利.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胡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10]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D]. 于伟咏.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蔬菜作物常用施肥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