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刚,彭亮,许德麟,林秋奇[1](2021)在《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生态学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实习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是一门必修实习实践课程,论文对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实习考核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多年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对毕业实习课程的开展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水生态科研优势,科研促进教学给予了肯定;教学过程逐渐改变了以往参观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课程考核方面,改变了以往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老师给定成绩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汇报答辩,师生互动交流环节等。此外,论文也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总结。
赵建刚,肖林,许德麟,许忠能,张修峰,林秋奇[2](2021)在《“答辩式教学法”在水域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在多年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立足教学大纲、灵活运用实验项目"答辩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水域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包括筛选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课后实践和文献资料查询指导;设置汇报答辩环节,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改革几个环节。教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水域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并可在其他专业或相关实验课程中有条件的探索实施。
林灿封[3](2020)在《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高校建设数量仍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双一流”高教发展计划的提出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日渐成熟,对高校学科建设及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建筑是建造与运营成本最高的高校建筑类型,但是关于高校实验建筑设计与建设的相关理论比较笼统,以学科类型划分的专业实验建筑研究则更为匮乏。这便导致高校实验建筑建成环境存在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特定类型的实验建筑进行更为针对性、系统性的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与现状,笔者选取教育规模及水平均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广州地区,并以生物类实验建筑为调研对象进行大量的实地勘察与访谈。本研究借助建筑使用后评价技术,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与实际需求出发,对建成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分析,试图发现高校实验建筑设计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缘由。并针对相关问题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模式及空间优化设计策略。按照行文结构,本文对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进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文献研究,进而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并构建研究框架。先导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对评价客体、评价主体的探索性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二部分是满意度评价,侧重于使用者对实验建筑环境的整体认知研究。该部分从功能空间、舒适便利、感觉因素、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五个方面探索使用者对实验建筑建成环境的显、隐性需求。第三部分是主观倾向评价,侧重于使用者对焦点空间环境的个人偏好研究。该部分从空间态度、现状习惯、审美偏好、设施设备四个方面探索使用者对实验室与研究室空间的倾向性选择。第四部分是设计模式及优化设计策略的总结归纳。针对前面总结的现状问题及使用者需求,该部分提出适应当前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的设计模式与设计建议,并归纳出实验室空间、研究室空间、交往空间、交通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4](2014)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文中研究指明使用说明本表的学科门类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等92个专业类。
周文芳[5](2014)在《析专业本真之解密篇 弎 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擦出的完美火花》文中研究说明高考填报志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起点,有时会影响人一生从事的职业。高三学习的紧迫性、对高考分数的过分看重使得高三学生们无暇去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优势,中学也往往不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所以不了解自己职业兴趣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也直接导致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培训中心曾对浙江的高校,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做过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6](2013)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工作按照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执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考生填报志愿时查询2013年全国普
赵建刚,肖林,郭佳,苏虹[7](2013)在《暨南大学生态学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验室是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领导下的平台实验室。文中阐述了该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剖析了现存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室软件建设欠妥、缺乏专人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成立专门的实验管理机构,建设开放实验室、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等建议。并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张心怡,李萍[8](2013)在《专业图谱叁 就业率指导下的专业面面观(本科篇)》文中提出引言又是一年"择业"时。经过高考洗礼的考生与家长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考验一一填报志愿。学校?专业?如何做出选择,考生们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纷纷埋首于成百上千的院校与专业中,大浪淘沙。不过,无论是参考哪些因素,"就业率"一定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话题。无论选择哪个专业,落脚点都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看来,既然大学学习是为就业打基础,那么在选择时就认准"高就业率"专业来选,肯定有助于毕业后找工作。于是,就业率就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风向标。是否当下的就业率就能代表一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否考生和家长想当然认为的高就业率专业就一定是好专业……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更清晰地了解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指导考生与家长理性客观地了解专业、选择专业,本刊2013年1-7期,在"专业导航"栏目中增加"专业就业数据分
蔡卓平,段舜山[9](2011)在《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发展状况》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广东省拥有一批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上颇具优势的科研单位,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省内或驻粤各高校的相关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科学》发表的与水域生态学相关的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近年越来越重视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涉及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河口与湿地生态、水域养殖生态等。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仍需进一步地深化与加强,以缩短与国际研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我国水域生态学的发展做出更多开创性的贡献。
罗明艳[10](2011)在《大学文科专业综合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业是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联系纽带,自专业产生以来,专业在分化与综合化两条轨迹上双向发展,然而过度“专业化”在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上个世纪以来大学所进行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部分缓解了传统专业教育模式下人才知识单一狭窄的问题。然而,新时期社会、科技综合趋势的加剧,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并没有缩小,而是越来越大。提倡文科专业综合化,是现代大学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较为全面、具备普遍适应力本科文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明确文科专业综合化概念、特点、障碍与改革措施对文科专业改革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在现存条件下,专业综合化并不意味着对分科分专业的完全排斥,此二者各有其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所探讨的问题也主要是针对非职业技术型的综合性大学而言的。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本研究以文科专业综合化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目前大学文科专业的发展和现状的讨论,研究文科专业的趋势、特点等问题,揭示出“文科专业综合化”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大学文科专业综合化改革的意见。论文对文科专业综合化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是问题的起点,包括问题的提出即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重要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建国后至今文科专业的发展,从文科专业的演进过程、趋势与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历史性的纵向梳理和国内大学专业发展横向比较研究。第三部分,文科专业综合化发展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在理论研究提供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对近期广东省人才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前广东人才市场对文科人才的需求特点,为文科专业发展与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文科专业综合化的现状。从改革成就、现实问题与障碍三个层次进行探讨,为下文提出改进策略做好前期工作。第五部分,文科专业综合化改革的措施与建议。本部分针对上述专业综合化进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在制度、原则、组织模式、配套等方面提出对策。
二、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概况 |
1.1 凸显学科优势,科研促进教学 |
1.2 教学手段丰富,授课教师多元 |
1.3 优化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
2 毕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
2.2 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 |
2.3 实习教学过程偏校园化 |
2.4 实习单位的热情不高 |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
3.1 多渠道筹措提高实习经费 |
3.2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
3.3 优化实习教学模式 |
3.4 进一步改革实习考核方式 |
4 结束语 |
(3)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国高等学校建设浪潮 |
1.1.2 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
1.1.3 “双一流”高教发展计划及产学研合作模式 |
1.1.4 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的不平衡 |
1.2 研究范畴与内容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实验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使用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先导研究 |
2.1 先导研究概述 |
2.1.1 先导研究的目的 |
2.1.2 先导研究框架 |
2.2 对评价客体的探索性研究 |
2.2.1 评价客体的范围 |
2.2.2 评价客体样本的确定 |
2.2.3 评价客体分类方式归纳 |
2.2.4 对评价客体样本的现场勘察记录 |
2.2.5 评价客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
2.3 对评价主体的探索性研究 |
2.3.1 对评价主体的现场访谈 |
2.3.2 对评价主体的问卷调查 |
2.3.3 评价主体范围及抽样方法 |
2.4 评价体系的构建 |
2.4.1 评价思路 |
2.4.2 评价设计 |
2.4.3 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的满意度评价 |
3.1 满意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
3.1.1 概念界定 |
3.1.2 评价影响因素 |
3.2 研究假设及问卷设计 |
3.2.1 研究假设 |
3.2.2 满意度问卷设计 |
3.2.3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
3.3 以评价主体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
3.3.1 信度分析 |
3.3.2 描述分析 |
3.3.3 单因素方差分析 |
3.3.4 相关分析 |
3.3.5 因子分析 |
3.4 以评价客体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
3.4.1 信度分析 |
3.4.2 描述分析 |
3.4.3 单因素方差分析 |
3.4.4 因素重要性排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实验室与研究室的主观倾向评价 |
4.1 主观倾向概念及影响因素 |
4.1.1 概念界定 |
4.1.2 评价影响因素 |
4.2 现状调研 |
4.3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
4.3.1 主观倾向问卷设计 |
4.3.2 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 |
4.4 主观倾向评价分析 |
4.4.1 空间态度分析 |
4.4.2 现状习惯分析 |
4.4.3 审美偏好分析 |
4.4.4 设施设备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设计模式及优化设计策略 |
5.1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设计模式 |
5.2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设计建议 |
5.2.1 建筑选址 |
5.2.2 朝向及日照 |
5.2.3 平面布局 |
5.2.4 外部场地环境 |
5.3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1 实验室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2 研究室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3 交往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4 交通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
1.1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院系实验建筑环境评价探索性研究(访谈) |
1.2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院系实验建筑环境评价探索性研究(问卷) |
2.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 |
3.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实验室与研究室主观倾向调查表 |
4.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现场观察记录 |
5.六幢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平剖面图纸概念手绘汇总 |
6. |
6.1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结果(教师问卷) |
6.2 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结果(学生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专业索引使用说明 |
哲学经济学 |
法学 |
教育学 |
文学 |
历史学 |
理学 |
工学 |
农学 |
医学 |
管理学 |
艺术学 |
(7)暨南大学生态学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验室概况 |
2 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验室管理现状 |
2.1 需科学设置课程 |
2.2 需加强实验室管理 |
2.3 实验室软件建设不足, 降低了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
3 生态学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建议 |
3.1 成立专门的实验管理机构, 建设开放实验室 |
3.2 实验室软件、硬件建设协调发展 |
3.3 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
4 结束语 |
(10)大学文科专业综合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重要概念 |
2 文科专业综合化的演进 |
2.1 上世纪大学文科专业的发展 |
2.1.1 文革前文科专业的发展 |
2.1.2 文革后文科专业的发展 |
2.2 新世纪大学文科专业的发展 |
2.2.1 文科专业政策与文科专业发展 |
2.2.2 文科专业发展趋势与基本特点 |
3 文科专业综合化的依据 |
3.1 理论依据 |
3.2 实证依据 |
4 文科专业综合化的现状 |
4.1 现状概述 |
4.2 大学改革 |
4.3 存在障碍 |
5 文科专业综合化的改革 |
5.1 调整专业设置与调控制度 |
5.2 大学自主创新专业发展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广东省三所重点大学文科专业综合化发展现状 |
附录2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 |
附录3 教育部近年批准专业目录外的文科专业(2009年版) |
附录4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0年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总表(CIP-2000) |
致谢 |
四、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J]. 赵建刚,彭亮,许德麟,林秋奇. 生态科学, 2021
- [2]“答辩式教学法”在水域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赵建刚,肖林,许德麟,许忠能,张修峰,林秋奇.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1(01)
- [3]广州地区高校生物类实验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D]. 林灿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4(Z1)
- [5]析专业本真之解密篇 弎 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擦出的完美火花[J]. 周文芳. 高校招生, 2014(09)
- [6]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3(Z1)
- [7]暨南大学生态学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J]. 赵建刚,肖林,郭佳,苏虹.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03)
- [8]专业图谱叁 就业率指导下的专业面面观(本科篇)[J]. 张心怡,李萍. 高校招生, 2013(09)
- [9]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发展状况[J]. 蔡卓平,段舜山. 生态科学, 2011(S1)
- [10]大学文科专业综合化研究[D]. 罗明艳. 暨南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