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研[1](2020)在《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品质调控与生产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为向北京地区营养安全韭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论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家大型连锁超市、8家农贸市场、15家连锁菜店和295名居民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分析营养安全韭菜市场消费现状,并开展相关品质调控技术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安全、优质的韭菜市场占有率低,流通渠道主要以超市为主,外观包装均经过人工处理;每公斤安全、优质韭菜年平均价格在43.48~69.87元不等,56.95%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优质、安全韭菜价格偏贵;除有机韭菜外其他优质安全韭菜营养品质均与普通韭菜无显着差异,关注韭菜营养品质与安全性的消费者占到90.51%,喜欢营养安全韭菜的消费者占到61.02%,购买过优质、安全的韭菜消费者也占到75.10%;有61.00%的受访者对无土栽培蔬菜相对了解一些,完全了解无土栽培蔬菜的仅占11.20%,还有27.80%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无土栽培蔬菜。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安全、优质的韭菜流通渠道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优质、安全的韭菜在销售价格上与消费者需求形成了价格矛盾,消费者价格接受程度较低;优质、安全的韭菜经过国家安全认证,形成了一定品牌化,但营养品质差异不明显,没有商品特色;消费者对无土栽培蔬菜并不是很了解,对其安全性也存在质疑。采用营养液栽培韭菜提高其营养品质,研究显示在营养液中添加硒浓度≤0.3mg·L-1时,能显着提高韭菜生长、产量及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硒浓度≥3mg·L-1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对水培韭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结果表明叶面共喷施3次亚硒酸钠,且每次浓度≤20mg·L-1时,可以显着提高韭菜生长和产量、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叶面共喷施3次亚硒酸钠,且每次浓度>25mg·L-1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针对韭菜调研和水培韭菜探究,提出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产业的建议:一是采用营养液栽培生产富硒水培韭菜,保证韭菜的营养品质和产量。二是加强富硒韭菜营养液栽培技术的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认证管理监管能力。四是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加强韭菜无土栽培产业发展。
张艺之[2](2020)在《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文中指出在我国蔬菜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调整的大形势下,明确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SWOT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国内外蔬菜产业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榆林蔬菜产业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成功经验,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榆林蔬菜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和成就:2013年以后,榆林市颁布实施了相关生产操作规范,完善了设施蔬菜种植的标准化体系,规范了无标生产、流通,已有13个大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2.5千hm2,蔬菜合格率高达98%。共有大型标准化基地50个,将近20个乡镇实现了设施蔬菜安全监管全覆盖,蔬菜年种植面积56千hm2,年产量为162.7万t,累积产值27.7亿元,蔬菜产业人均年收入3.4万元。2017年,榆林市建立了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多渠道引进蔬菜种植经营主体,实施蔬菜大规模化种植。不断引入海外先进的研发和管理技术,打造现代化的蔬菜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智能设施农业。根据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力求新增367 hm2,为榆林市春冬季蔬菜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2)榆林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蔬菜产业呈现出单一化生产销售模式,而且蔬菜加工技术相对滞后,难以增加蔬菜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二是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设施产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需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这巨大的困难。三是由于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和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群逐渐脱离农村和农业,造成蔬菜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也对设施蔬菜的科学管理造成阻碍。四是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财政投入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建设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限制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枷锁。(3)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榆林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榆林设施蔬菜品质,为设施蔬菜产业注入一股新活力。其次,需要加快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化和产业化、完善蔬菜流通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蔬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蔬菜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产创收提供保证。第三,要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将优秀人才融入到当地的技术人才体系中,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第四,应该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蔬菜产业可能面临自然灾害等威胁时能够提供预警和帮助。
郝明贤[3](2020)在《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山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地块小、不集中,不平整,坡地面积占86%。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州市建立37个农业园区,11个设施蔬菜种植园区。为全面了解林州市设施蔬菜现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林州市11个蔬菜种植园区及4个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研,发现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林州市坡地面积大,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结构滞后;蔬菜品种单一,以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常见蔬菜为主,缺少林州市特色蔬菜品种;蔬菜产品营销方式陈旧,品牌意识缺乏;以人工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推广技术服务落后;病虫害防治形式单一,肥水管理不科学。2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根据山坡地区的特点进行集约化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结合设施保温、采光、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林州特色菜;运用“互联网+”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意识;减少用工,积极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招聘蔬菜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扩充农技人员,对农民及园区管理者进行“充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引进设有电子器及电磁阀的滴灌和施肥系统,根据蔬菜需肥量和利用率进行配方施肥。本研究结合林州实际情况,分析了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活力,保障林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黄丽萍[4](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邱继丰[5](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金静华[6](2020)在《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种必需品,蔬菜的消费量和消费种类的增长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包括常熟市蔬菜消费逐年递增。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常熟是苏南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其蔬菜产业是本市乃至苏州大市农业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论文通过文献查询、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式从常熟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产业概况、种植区域、产量产值、从业人员概况、产业科技含量等方面介绍了常熟市蔬菜产业概况,通过SWOT模型分析,得出了常熟蔬菜产业存在自然环境优越、区位条件优越、蔬菜产业基础良好、规模化生产有良好开端、品牌建设起步、科技基础良好、特色蔬菜资源丰富、蔬菜刚性需求旺盛、特色保健蔬菜前景广阔、休闲观光产业园大有作为等发展优势和机遇;也存在劳动力短缺,从业人员老龄化、土地问题严峻、承包权偏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销衔接不力、特色种植资源保护不到位、蔬菜种植比较利益下降、蔬菜保护政策不力、机械化程度低、结构性局部性供需矛盾始终存在、种业产业薄弱、蔬菜市场不稳定等发展限制。本文通过常熟市蔬菜产业实际,并汲取国内外几个蔬菜发达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经验,进一步尝试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动农技部门更好履职,科学指导统筹种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农解决产销衔接难题;科学规划,注重可持续生产,通过政策给土地确权,种养结合,改良土壤环境,做好蔬菜生产废物管理;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保健蔬菜;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因地制宜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观光果蔬产业;开发优质新品种等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升级的相关建议,推动常熟市蔬菜产业乃至现代农业发展。
刘美玲[7](2019)在《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向好,据央广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5%。然而,诸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农业局查处生产、销售含有限用农药芹菜案;山西省永济市农委查处生产含有限用农药山药案;天津市宝坻区农业部门查处在香菜种植中使用限用农药案;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农牧局查处生产含有限用农药洋葱案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危害了消费者人身安全,并持续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确保人们对吃的食物放心。《“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中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要实现有效治理农业源头污染目标。无土栽培农产品作为农产品安全级别较高的产品,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表现出独特优势,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无土栽培农产品最终消费主体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决定无土栽培农产品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无土栽培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和扩大无土栽培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为研究内容,从营销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角度,构建了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模型。对梅州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样本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产品口感、产品品牌认知度、价格合理性、渠道便利性、促销多样化、产品概念认知度、产品安全感知、购物体验和购买偏好等因素对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显着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口感;二是加强无土栽培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树立消费观念;三是开拓销售渠道发展新零售新电商,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开展大数据营销与提升顾客体验,提高品牌知名度;五是降低生产成本组织各种促销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安全认证制度,提高公众认知度等。
武城琛[8](2019)在《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的着眼点和发力点,在围绕本国小农,发挥“维护、培养、引导、服务、殷实”的作用方面凸显成效。当前,我国正值走山越沟的关键期,要认清并尊重小农的主体地位,耐心规范并逐步引导合作社发展壮大。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关系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适度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可直接助力现代农业,实现乡村全面发展。自2005年起,古交市农业局开始合理安排农业结构,立足优特产业,培养生产大户,培植龙头企业,设立各类生产技术专业协会,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直至目前,古交市作为山西省省会的第二大城区,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270余家,其中组织效益显着的有34家,而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一。它作为高水平合作社的代表,在当地颇负盛名,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而且推动了古交市设施蔬菜的发展。但是,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内部管理模式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不够协调,运营管理中存在发展规模小、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宏观数据,介绍了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主要是:(1)龙子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发展迅猛的社会经济为合作社推进蔬菜产业奠定了经济基础;(2)合作社成立以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环境效益,说明当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为了具体研究分析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深入研究:首先,从组织的角度,分析了合作社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主要从生产管理环节、技术管理环节、物流管理环节、营销推广环节、盈利创收环节五个环节进行分析;其次,从农户的角度,分析了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主要从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参与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环节、技术管理环节、物流管理环节、营销推广环节、盈利创收环节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的优越性;(2)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但是两个角度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1)受地域限制,发展后劲不足;(2)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造血功能较弱;(3)产业链较短,残次品的开发利用不足;(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自身较难突破发展瓶颈。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优化建议:(1)强化合作意识,实现区域联动发展;(2)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延伸产业链,提高残次品的利用率;(4)寻求政府多方位扶持,走出发展困境。
金琦[9](2019)在《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最基本的食物来源。作为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蔬菜产业,蔬菜是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东北冬日严寒,要想保证全年稳定的蔬菜生产,设施蔬菜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优质、安全、方便的方向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凡河镇的主要农业产业,凡河镇依据品种、环境、市场等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西红柿、黄瓜、菠菜等品种,2013年后设施蔬菜成为凡河镇支柱产业。但是在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限制了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解决设施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调查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针对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寻求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区域规划存在局限性、政府扶持与推广能力不足、设施蔬菜品种品质及加工问题、农药施用不合理、蔬菜产业劳动力问题、销售理念落后且缺乏自主品牌和缺乏农业保险等问题,阻碍了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然后结合国内外设施蔬菜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凡河镇实际条件,针对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设施蔬菜产业;加大设施蔬菜新技术宣传力度;合理规划设施蔬菜的种植品种;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开拓网络销售新模式提高品牌竞争力和鼓励设施蔬菜产业农户购买保险。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0](2018)在《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7年标字第22号(总第219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5号)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京质监发[2014]60号)的规定,结合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现公布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附件: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二、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品质调控与生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理论基础 |
1.3 我国韭菜流通、销售、生产现状 |
1.4 北京地区韭菜生产现状 |
1.5 营养液栽培研究综述 |
1.5.1 营养液栽培国外研究现状 |
1.5.2 营养液栽培国内研究现状 |
1.5.3 营养液栽培的优点 |
1.6 北京地区韭菜营养液栽培现状 |
1.7 硒元素在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中的作用 |
1.8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8.1 研究内容 |
1.8.2 研究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第2章 北京地区韭菜市场消费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样本调查 |
2.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2.1.2 调查内容 |
2.1.3 调查对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北京地区韭菜市场销售现状调查及分析 |
2.2.2 北京地区韭菜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营养液栽培下富硒韭菜的生长、品质和产量评价 |
3.1 评价方法和试验 |
3.1.1 品种选用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2 评价结果 |
3.2.1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生长指标的作用 |
3.2.2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根系结构的作用 |
3.2.3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光合色素的作用 |
3.2.4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品质指标的作用 |
3.2.5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产量的作用 |
3.3 讨论 |
3.3.1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的生长、根系、产量的作用 |
3.3.2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叶绿素含量的作用 |
3.3.3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营养品质的作用 |
3.4 结论 |
第4章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韭菜营养品质、产量的评价 |
4.1 评价方法与试验 |
4.1.1 品种选用和试验方法 |
4.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2 评价结果 |
4.2.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生长的作用 |
4.2.2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根系结构的作用 |
4.2.3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光合色素的作用 |
4.2.4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品质的作用 |
4.3 讨论 |
4.3.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生长、产量的作用 |
4.3.2 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水培韭菜叶绿素含量作用 |
4.3.3 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水培韭菜品质作用 |
4.4 结论 |
第5章 北京地区韭菜产业发展与建议 |
5.1 采用营养液栽培生产富硒水培韭菜,保证韭菜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
5.2 加强富硒韭菜营养液栽培技术的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
5.3 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认证管理监管能力 |
5.4 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加强韭菜无土栽培产业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2)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 |
2.1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分析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
2.1.2 自然条件 |
2.1.3 经济资源条件 |
2.2 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 |
2.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
2.2.2 西瓜和甜瓜生产现状 |
第三章 榆林蔬菜设施结构和产业问题分析 |
3.1 榆林市蔬菜主要设施结构类型 |
3.1.1 日光温室蔬菜 |
3.1.2 塑料大棚 |
3.1.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投资情况对比 |
3.2 2014-2018年榆林市各区县蔬菜生产发展分析 |
3.2.1 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
3.2.2 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
3.2.3 西瓜和甜瓜生产情况分析 |
3.3 榆林市设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
3.3.1 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 |
3.3.2 财政投入较为薄弱 |
3.3.3 专业人才匮乏 |
3.3.4 市场建设滞后 |
3.3.5 设施规模小,可利用率较低 |
3.3.6 土地流转费用高昂 |
第四章 榆林市设施蔬菜发展SWOT分析 |
4.1 发展优势 |
4.1.1 发展时机有利 |
4.1.2 旺盛的市场需求 |
4.1.3 气候资源优势 |
4.1.4 社会经济基础 |
4.2 发展劣势 |
4.2.1 经营方式单一,产业服务体系滞后 |
4.2.2 技术设施薄弱,融资渠道单一 |
4.3 发展机遇 |
4.3.1 政策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 |
4.3.2 广阔的市场前景 |
4.4 威胁分析 |
4.4.1 劳动力老龄化 |
4.4.2 设施农业重建轻管 |
第五章 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
5.1 制定产品发展目标 |
5.1.1 总体目标 |
5.1.2 具体目标 |
5.2 落实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
5.2.1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扩大基地规模 |
5.2.2 优化设施蔬菜品种结构 |
5.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5.3.1 加快设施蔬菜标准化建设体系步伐 |
5.3.2 加大财政投入 |
5.3.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
5.3.4 加大蔬菜流通体系建设,衍生市场链条拓宽市场渠道 |
5.3.5 积极推进榆林设施蔬菜产业化进程 |
5.3.6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2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3 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查阅 |
2.2.2 实地调查 |
2.2.3 问卷调查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条件 |
第三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概况 |
3.1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自然气候条件 |
3.1.2 地理位置 |
3.1.3 水资源 |
3.1.4 劳动力资源 |
3.1.5 市场需求 |
3.2 林州市设施蔬菜园区及种植大户生产现状 |
3.2.1 西赵无公害果蔬种植精品园 |
3.2.2 梅平现代农业精品园 |
3.2.3 林州丰乐农业生态园 |
3.2.4 林州市土楼果蔬农业示范园 |
3.2.5 五龙镇城峪村种植合作社 |
3.2.6 原康镇李家村 |
3.2.7 田壮壮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
3.2.8 安阳市京亿鑫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3.2.9 刘家街方家庄 |
3.2.10 原康镇岸下村 |
第四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
4.1 坡地制约设施蔬菜发展 |
4.2 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
4.3 设施蔬菜种类单一、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
4.4 营销策略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 |
4.5 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下 |
4.6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推广服务滞后 |
4.7 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不规范 |
第五章 加快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
5.1 根据坡地蔬菜种植特点进行集约化种植 |
5.2 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 |
5.3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蔬菜 |
5.4 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品牌意识 |
5.5 减少用工、提高蔬菜设施机械化水平 |
5.6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
5.7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规范化 |
5.7.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5.7.2 科学浇水、平衡施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调查背景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
2.4 绿色食品定义 |
2.5 有机产品定义 |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
3.1 盲目发展阶段 |
3.2 萌芽阶段 |
3.3 逐步提升阶段 |
3.4 快速提升阶段 |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2.1 绿色食品认证 |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
3.1.1 区位优越 |
3.1.2 生态优势 |
3.1.3 基础优势 |
3.1.4 政策优势 |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
3.2.1 园区建设情况 |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
3.3.2 基本原则 |
3.3.3 建设规模 |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
3.3.7 保障措施 |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
3.4.3 主要实施办法 |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3.5.1 农药使用 |
3.5.2 肥料使用 |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
4.2.3 企业发展不足 |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2.1.1 美国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2.1.2 荷兰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
2.1.3 日本的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第三章 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常熟的自然地理情况 |
3.2 常熟的区位条件 |
3.3 常熟蔬菜产业概况 |
3.4 常熟蔬菜产业从业人员及产业规模情况 |
3.5 常熟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科技使用情况 |
第四章 常熟市蔬菜产业SWOT分析 |
4.1 发展优势(Strengths) |
4.1.1 自然环境优越 |
4.1.2 区位条件优越 |
4.1.3 蔬菜生产基础良好 |
4.1.4 规模化生产有了良好的开端 |
4.1.5 重视农技培训,重视农技指导服务 |
4.1.6 品牌建设抬头,龙头企业发展良好,精品蔬菜比例提高 |
4.1.7 良好的科技基础 |
4.1.8 特色水生蔬菜、保健型蔬菜生产优势 |
4.2 劣势(Weaknesses) |
4.2.1 从业人员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
4.2.2 土壤问题严峻 |
4.2.3 土地承包期偏短导致种植户缺乏长期种植规划 |
4.2.4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
4.2.5 产销衔接不力,蔬菜生产者利润低 |
4.2.6 特色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
4.2.7 蔬菜种植比较收益下降,种植意愿降低 |
4.2.8 规模种植不够,机械化程度偏低 |
4.3 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
4.3.1 蔬菜刚性需求日渐旺盛,蔬菜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
4.3.2 绿色、养生、保健意识浓郁,特色水生、保健蔬菜前景较好 |
4.3.3 休闲观光农业大有作为 |
4.4 威胁(Theats) |
4.4.1 蔬菜生产受气候影响大,缺乏政策保护 |
4.4.2 蔬菜市场不稳定,短期价格波动剧烈 |
4.4.3 结构性、局部性供需矛盾始终存在 |
4.4.4 种业产业薄弱,优质蔬菜种业被国外大公司垄断 |
第五章 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5.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
5.2 推动农技部门更好履职,发挥其优势作用 |
5.3 科学规划蔬菜用地,种养结合,注重可持续生产 |
5.4 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提高三品比例 |
5.5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保健蔬菜 |
5.6 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增加优质、精品蔬菜比例 |
5.7 借鉴日本经验,因地制宜提高机械化水平 |
5.8 大力发展观光果蔬园,加强产业融合 |
5.9 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开发优质新品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架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1.5.1 研究对象创新 |
1.5.2 研究内容新颖 |
2 文献综述 |
2.1 无土栽培农产品概念 |
2.2 无土栽培农产品发展历史 |
2.3 无土栽培农产品发展现状 |
2.3.1 无土栽培农产品国内发展现状 |
2.3.2 无土栽培农产品国外发展现状 |
2.4 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内涵 |
2.5 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
2.6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
3.1.2 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
3.1.3 4P's营销理论 |
3.1.4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
3.2 研究假设 |
3.2.1 营销因素对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3.2.2 个人因素对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3.2.3 心理因素对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3.3 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模型构建 |
4 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实证分析 |
4.1 调研地概况及数据来源 |
4.1.1 调研地概况 |
4.1.2 数据来源 |
4.2 描述统计分析 |
4.2.1 调查样本特征描述 |
4.2.2 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回归分析 |
4.3.1 个人因素方面 |
4.3.2 营销因素方面 |
4.3.3 心理因素方面 |
5 结论与对策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分析 |
5.2.1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口感 |
5.2.2 加强无土栽培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树立消费观念 |
5.2.3 开拓销售渠道发展新零售新电商,提高市场占有率 |
5.2.4 开展大数据营销与提升顾客体验,提高品牌知名度 |
5.2.5 降低生产成本组织各种促销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
5.2.6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安全认证制度,提高公众认知度 |
5.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8)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可能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合作组织理论 |
2.2.2 组织管理理论 |
2.2.3 运营管理理论 |
2.2.4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合作社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2 合作社管理的相关研究 |
2.3.3 合作社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3.1 龙子村概况 |
3.1.1 自然环境概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3.2 合作社概况 |
3.2.1 合作社成立背景 |
3.2.2 合作社成立动因 |
3.2.3 合作社发展特点 |
3.2.4 合作社发展成效 |
第四章 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分析 |
4.1 合作社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
4.1.1 生产管理环节 |
4.1.2 技术管理环节 |
4.1.3 物流管理环节 |
4.1.4 营销推广环节 |
4.1.5 盈利创收环节 |
4.2 合作社管理模式下的农户参与行为分析 |
4.2.1 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
4.2.2 农户参与行为分析 |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 |
5.1 受地域限制,发展后劲不足 |
5.2 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造血功能较弱 |
5.3 产业链较短,残次品的开发利用不足 |
5.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自身较难突破发展瓶颈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优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优化建议 |
6.2.1 强化合作意识,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
6.2.2 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2.3 延伸产业链,提高残次品的利用率 |
6.2.4 寻求政府多方位扶持,走出发展困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9)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设施蔬菜产业研究方面 |
1.3.2 国内设施蔬菜产业研究方面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 |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1 数据来源以及样本特征 |
2.2 凡河镇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
2.2.1 凡河镇自然条件 |
2.2.2 凡河镇社会经济条件 |
2.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2.4 设施蔬菜产业政府扶持现状 |
2.5 设施蔬菜技术推广现状 |
2.6 设施蔬菜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2.7 设施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现状 |
2.8 设施蔬菜产业农资市场管理现状 |
3 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的调查分析 |
3.1 设施蔬菜基础设施不完善 |
3.1.1 温室设备老化,资源利用率低 |
3.1.2 配套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
3.1.3 自然灾害频发,受损程度加大 |
3.2 设施蔬菜产业区域规划存在局限性 |
3.3 设施蔬菜产业政府扶持与推广能力不足 |
3.3.1 政府补贴能力不足 |
3.3.2 政府推广能力有限 |
3.4 设施蔬菜品种品质及加工存在问题 |
3.4.1 设施蔬菜品种单一 |
3.4.2 设施蔬菜品质参差不齐 |
3.4.3 设施蔬菜产品缺乏深加工 |
3.5 设施蔬菜生产中农药施用不合理 |
3.6 设施蔬菜产业劳动力存在问题 |
3.6.1 设施蔬菜产业劳动力老龄化 |
3.6.2 设施蔬菜产业劳动力缺乏培训 |
3.7 销售理念落后且缺乏自主品牌 |
3.8 缺乏农业保险 |
4 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4.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
4.3 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设施蔬菜产业 |
4.4 合理规划设施蔬菜种植品种 |
4.5 加大设施蔬菜生产新技术推广力度 |
4.6 坚持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技术 |
4.7 引进先进设备延长产业链 |
4.8 开拓网络销售新模式提高品牌竞争力 |
4.8.1 抓住机遇开拓网络销售新模式 |
4.8.2 规范合作社提高品牌竞争力 |
4.9 鼓励设施蔬菜产业农户购买保险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种植户访谈提纲 |
附录2 :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种植户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品质调控与生产对策研究[D]. 张研.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5)
- [2]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D]. 张艺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 郝明贤.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4]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6]常熟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金静华. 扬州大学, 2020(06)
- [7]无土栽培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刘美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武城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铁岭县凡河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D]. 金琦.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4)
- [10]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7年标字第22号(总第219号)[J].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