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

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

一、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楠[1](2020)在《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研究》文中指出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占全球银行卡清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并持续保持全球第一。在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同时,银行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银行卡违法犯罪不断增多。信用卡诈骗罪既是金融诈骗罪中的一员,也是银行卡犯罪中的一份,其在金融诈骗罪和银行卡犯罪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案件数量正逐年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人们掌握银行卡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网络平台和通讯终端刷卡业务的大规模开展,信用卡诈骗几乎成为一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行为。因此,在刑事司法领域,信用卡诈骗罪能否得到公正合理判决,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关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然而,社会公众主要基于自己朴素的法律意识,对刑事司法是否公正和刑事个案是否存在量刑失衡作出判断,这种判断来自于对刑事个案的加减刑罚量过程,而不是来自对整个审判结果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公众,有些刑法学者对量刑失衡状况的研究也来自对刑事个案的列举和研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是否存在、程度如何均来自于这种经验和感觉,而非来自科学的定量研究。因此,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是否存在、程度如何,亟需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生效裁判文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笔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四个颇有代表性的省份,吉林、浙江、四川、广东,分别代表东北、华东、西南、华东四个地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随机抽取五年来信用卡诈骗罪一审判决书,从中提取被告人的量刑情况作为样本数据,查看四个地区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现状。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四个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普通信用卡诈骗罪和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罪的裁判存在明显的量刑失衡。具体包括主刑失衡、罚金刑失衡、主刑与罚金刑适用关系失衡、缓免刑适用失衡,以及量刑建议率与采纳率失衡。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因素影响力大小进行排序,区分对于量刑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的因素,如对量刑结果具有显着影响力的量刑因素有诈骗数额、退赔、认罪、共犯、谅解、自首,对量刑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力的量刑因素有立功、累犯、坦白,对量刑结果具有一般影响力的量刑因素有未遂、未成年、聋哑人、前科、劣迹。通过个案分析发现量刑因素同样存在适用失衡的现象。对于如何量刑,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即刑罚裁量权。产生量刑失衡,必然是刑罚裁量权运用不当所致。因此,探究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的原因,实际是考察刑罚裁量权运用不当的原因。量刑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活动,是由法官依据法律规定的量刑条款、适用量刑规则和方法、遵循量刑程序、在量刑认知影响下,运用刑罚裁量权作出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刑罚裁量权运用不当,进而出现量刑失衡。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罪样本的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的因素包括量刑条款不当、量刑规范模糊、量刑程序虚位、量刑认知偏差。具体来讲,量刑条款不当表现:信用卡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殊形式,有期徒刑幅度过大,某些量刑阶段闲置浪费,无法充分发挥刑罚功能;量刑起点数额标准不合理,四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但是数额起点没有体现地区差异,不利于量刑公正,而且普通信用卡诈骗罪与诈骗罪、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在各量刑幅度内数额标准不协调;财产刑设置中缺失单处罚金刑、罚金刑设置不合理,在司法实践中导致罚金刑适用严重失衡。量刑规范模糊表现在量刑情节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法定情节适用不一,多功能情节适用混乱;酌定情节适用不一,退赔、谅解、前科、劣迹适用混乱;数情节并合适用不一;罚金刑裁量标准不一,有的依据犯罪数额倍数,有的依据罚金刑数额起点2万元。量刑程序虚位表现: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率低,量刑建议与量刑意见并未在量刑程序中出现对抗,未体现量刑质证与量刑辩论;裁判文书中量刑说理不充分、不确切。量刑认知偏差表现:量刑理念陈旧,如重刑主义思想尚未根除,轻视量刑思想尚未转变;刑罚认知偏差导致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和人民法院裁判适用单处罚金刑;量刑情节认知偏差导致坦白减轻处罚适用泛滥;量刑规则认知偏差导致罚金刑适用减轻处罚时出现严重失衡。量刑失衡背离了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是法治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规制量刑失衡应当坚持问题导向,从上述原因入手,规范法官刑罚裁量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行动之前应当树立正确的认识。规制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要求树立正确的法律认识。做到公正合理量刑,必须有正确的量刑理念。首先要重视量刑,将信用卡诈骗罪量刑置于同定罪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罪刑相应,即犯罪人实施的信用卡诈骗罪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刑罚的轻重程度相适应;再次是宽严相济,总体上促进信用卡诈骗罪量刑的轻缓化趋势。在量刑条款方面,增设管制刑,以免在司法实践中监禁刑与非监禁刑之间过渡产生缺口;降低并缩减有期徒刑量刑幅度;增加单处罚金刑,修改罚金数额科处模式;因罚金刑可以实现没收财产刑的功能,建议取消没收财产刑。在量刑规范方面,比照各地诈骗罪调整量刑起点数额标准;正视侵财前科、劣迹对量刑的影响作用;考虑被害方过错的量刑影响作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量刑程序方面,以被告人认罪态度为切入点,实现简易程序、速裁程序、普通程序简易审、普通程序等程序分流;检察机关加强量刑建议数量和质量,与量刑意见形成质证、辩论的对抗状态,构建两造抗辩的量刑辩论模式;撰写审理报告和合议案件过程中把量刑作为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分析和评议,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合议程序;明确量刑情节适用功能,加强裁判文书量刑说理。

吴雁胜[2](2017)在《基于公共监管视角下银行卡犯罪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崛起,发卡量急剧增加的同时银行卡犯罪案件频发,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与电子支付手段的迅猛发展,银行卡犯罪案件的数量之多、危害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已经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银行卡交易与每个人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如果不能积极预防并有效打击银行卡犯罪,将会威胁每位持卡人的财产安全,扰乱金融秩序,阻碍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尽管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信用卡诈骗、银行卡盗刷等银行卡犯罪行为都有一定的法制约束力,但是单一的治理手段显然不能遏制银行卡犯罪蔓延的势态。本文以公共监管为全新视角,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立法不足、缺乏有效的银行卡产业监管、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卡监管落后、居民身份证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公众防范意识不强这五个方面对银行卡犯罪做出成因分析,并就实际案例展开论述,基于此提出完善银行卡立法基础、优化银行卡产业监管结构并注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加快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卡监管发展、强化居民身份证管理制度、关注公众教育并提高安全意识等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在银行卡监管上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刘华[3](2016)在《防范银行卡犯罪需银行多管齐下》文中认为面对不断翻新的银行卡犯罪手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科技投入、制度规范、责任意识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持卡用户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银行卡已成为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然而,随着持卡群体的不断扩大,针对银行

王雪娇[4](2016)在《利用银行卡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市为例》文中认为利用银行卡犯罪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犯罪中的突出问题,这类犯罪的发案率居高不下,破案率却得不到提高。造成此类犯罪侦查难、打击难主要原因有侦查缺乏技术及体系化的侦查途径,区域行业间缺少合作,犯罪嫌疑人输出地形成"堡垒"村、户,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强,侦查机关取证难。在打击此类犯罪过程中,公安司法机关应当重视完善法律机制,构建合作平台,变被动为主动,注重预先防范,从而提高侦查打击此类犯罪的效能。

杜壮[5](2016)在《互联网下利用银行卡犯罪问题剖析》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下,利用银行卡在网上犯罪的现象急剧上升。此类案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侦办案难度大、涉及面广,危害及其严重。互联网下利用银行卡犯罪具有很明显的作案特点,作案手法趋于专业化,具有隐蔽性,网上买卖银行卡、银行卡泄露现象以及利用黑客技术犯罪的因素,使得此类案件逐渐增多。针对这种犯罪,本文认为各方应加强合作,建立完善的网络监察制度,加大银行卡使用安全宣传,增强民众防范意识。

黄涛[6](2016)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金账户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犯罪样式也不断翻新,特别是网络诈骗、短信诈骗、电话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已发展到公开化、产业化的程度,严重影响了金融秩序稳定及安全。近年来,虽然公安部门加大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犯罪的蔓延趋势,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该类犯罪的直接目标还是银行卡中大量现金,资金的流向极其复杂,侦查人员通过传统的人工逐条核对方式对海量交易数据开展分析查控、证据收集难度较大因此,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与公安机关合作打击经济犯罪、预防金融风险,力促金融秩序健康安全稳定发展,需要公安部门从犯罪的现状、特点、危害、趋势等方面展开充分调研,以数据挖掘为手段,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资金账户分析模型,逐步探索实现批量导入、模型挖掘、分析异常,切实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金账户分析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实施起来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银行各类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建立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分析和决策树算法等手段提炼出有效的分析模型,最终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可疑线索。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本文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将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运用到银行卡犯罪风险预测模型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设计和实现;通过数据可视化手段对资金账户分析模块进行了设计和实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交易信息多、预判少、决策少的现状,能够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的分析研判,科学的决策预警,精确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成功搭建了资金账户分析系统,并已投入实战应用,主要包括资金账户入库、案件库管理、资金账户分析、犯罪风险预测模型、综合查询等功能模块。本系统还开发了身份认证、安全审计日志和后台管理功能,确保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本论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验证进行验证,验证了资金账户入库、案件管理、账户分析等模块在基于银行卡资金账户交易分析中的可用性,经检验,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要。

郎俊义[7](2014)在《论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第三方支付的刑事风险与防控对策——以银行卡犯罪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蓬勃兴起,刑事风险相伴而生。当前第三方支付涉及的银行卡犯罪,在犯罪类型上,从信用卡诈骗向非法套现发展,在犯罪地域上,从东南沿海向跨国跨境蔓延,在犯罪模式上,从团伙作案向犯罪产业化演变,逐步呈现犯罪类型集中化、犯罪地域国际化、犯罪模式产业化等特点,对打击和防控形成了新挑战。公安机关要坚持防控为先方针,健全综合治理机制;要坚持主动进攻方针,健全专业查控机制;要坚持协同作战方针,健全联合处置机制;要坚持长期经营方针,健全情报预警机制。

刘少军,毛快,汪健松,郭佑宁,马英博,排则莱提,肖强,刘震,盛利,曲嘉琦,张超然,李军南,陈岚,蹇梦婷[8](2014)在《2014~2015年金融法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142015年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金融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使这些成果能够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和了解,我们试图对这一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综述,希望能够让大家了解本年度金融法研究的总体概况。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142015年度共出版教材、着作九十余部,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重要论文二百余篇,囿于我们

邓丽波,王凤瑜,肖鸿杰[9](2014)在《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与法律责任探讨》文中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银行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普遍使用的金融工具。目前,我国已发行银行卡42.1亿张,2013年全年银行卡交易金额达525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34万亿元,GDP占比为60.5%。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13年末,商业银行布放的自助机具达117万台,POS为695万台,特约商户627万户。

何虹[10](2013)在《当前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原因及对策》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各类银行卡风险也逐渐凸显,新型犯罪手段不断涌现,其中克隆银行卡犯罪呈高发态势,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高风险因素,也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克隆银行卡犯罪特点及激增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克隆银行卡犯罪的对策建议。一、克隆银行卡案件的特点1.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呈高发态势以我国中部某省为例,2011

二、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
第一章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研究前提
    第一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界定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厘清
    第二节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的界定
        一、量刑失衡的概念
        二、量刑失衡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量刑失衡的危害
        四、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的表现
    第三节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二、设计变量
        三、实证分析
第二章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现状检视
    第一节 刑罚适用情况分析
        一、自由刑量刑失衡明显
        二、罚金刑量刑失衡严重
        三、自由刑与罚金刑关系失调
        四、缓免刑适用差距突出
        五、量刑建议率与采纳率迥异
    第二节 量刑因素影响力分析
        一、诈骗数额
        二、罪前情节
        三、罪中情节
        四、罪后情节
第三章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原因分析
    第一节 量刑条款不当
        一、自由刑设置不当
        二、财产刑设置不当
    第二节 量刑规范模糊
        一、法定情节适用不一
        二、酌定情节适用不一
        三、数情节并合适用不一
        四、罚金刑裁量标准不一
    第三节 量刑程序虚位
        一、量刑建议频率低
        二、量刑建议粗略化
        三、量刑说理笼统化
    第四节 量刑认知偏差
        一、量刑观念陈旧
        二、刑罚认知偏差
        三、情节认知偏差
        四、规则认知偏差
第四章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规制路径
    第一节 树立公正量刑理念
        一、重视量刑
        二、罪刑相应
        三、宽严相济
    第二节 合理设定量刑条款
        一、增设管制刑
        二、修改有期徒刑幅度
        三、调整罚金刑设置模式
        四、取消没收财产刑
    第三节 纵深发展量刑规范
        一、量刑起点——调整数额标准
        二、罪前情节——正视侵财前科、劣迹情节
        三、罪中情节——考量被害方过错
        四、罪后情节——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第四节 逐步完善量刑程序
        一、庭前程序
        二、庭审程序
        三、庭后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2)基于公共监管视角下银行卡犯罪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章结构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银行卡
        2.1.2 银行卡犯罪
        2.1.3 监管
        2.1.4 公共监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
        2.2.2 法律不完备理论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银行卡犯罪治理文献概述
        2.3.1 国外文献概述
        2.3.2 国内文献概述
    2.4 公共监管文献概述
        2.4.1 国外文献概述
        2.4.2 国内文献概述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银行卡犯罪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3.1 银行卡犯罪的现状分析
        3.1.1 当事人分析
        3.1.2 案例发生地分析
        3.1.3 案由分析
    3.2 银行卡犯罪的成因分析
        3.2.1 立法不足
        3.2.2 缺乏有效的银行卡产业监管
        3.2.3 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卡监管落后
        3.2.4 居民身份证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3.2.5 公众防范意识不强
第4章 相关案例分析
    4.1 复制卡盗刷案例分析
    4.2 冒用他人身份办伪卡案例分析
    4.3 电子支付手段犯罪案例
    4.4 新规后ATM"套现"案例
第5章 相关对策建议
    5.1 完善银行卡立法基础
    5.2 优化银行卡产业监管结构,注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5.2.1 加强政府监管
        5.2.2 注重行业自律
    5.3 加快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卡监管发展
    5.4 强化居民身份证管理制度
    5.5 关注公众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5.6 其它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利用银行卡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锡市利用银行卡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1、无锡市利用银行卡犯罪的现状
    2、无锡市利用银行卡犯罪的特点
二、打击利用银行卡犯罪的主要难点
    1、银行卡随意开办,信息查询困难
    2、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强,侦查机关取证难
    3、犯罪嫌疑人输出地形成“堡垒”村、户,破案难
三、打击利用银行卡犯罪的若干思考
    1、银行卡开卡实名制与整治虚假认证相结合,加强信息准确度
    2、主动出击与部门行业协作相结合,高效打击犯罪
    3、打击个案与摧毁“壁垒”村、户相结合,挤压犯罪空间
    4、先行预防与打击犯罪相结合,有效减少损失
四、结语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金账户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资金账户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2.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2.2 功能模块流程分析
        2.2.1 资金账户入库模块
        2.2.2 案件库管理模块
        2.2.3 资金账户分析模块
        2.2.4 资金账户综合查询模块
        2.2.5 犯罪风险预测模块
    2.3 应用支撑平台分析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1 性能需求分析
        2.4.2 适应性分析
        2.4.3 安全性分析
    2.5 系统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3.1 资金账户入库模块设计
    3.2 案件库模块设计
    3.3 资金账户分析模块设计
        3.3.1 层次数据可视化
        3.3.2 应用功能设计
    3.4 资金账户综合查询模块设计
    3.5 犯罪风险预测模型模块设计
        3.5.1 分类在系统中的应用
        3.5.2 分类模型设计过程
    3.6 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银行卡资金账户分析系统模块实现
    4.1 资金账户入库模块实现
    4.2 案件库模块实现
    4.3 资金账户分析模块实现
    4.4 资金账户综合查询模块实现
    4.5 犯罪风险预测模型模块实现
        4.5.1 模型的提出
        4.5.2 模型分析方法与过程
        4.5.3 模型规则分析
    4.6 应用支撑平台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资金账户分析系统验证
    5.1 系统部署
    5.2 系统功能验证
        5.2.1 应用场景
        5.2.2 验证方法
        5.2.3 性能测试
        5.2.4 系统功能验证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论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第三方支付的刑事风险与防控对策——以银行卡犯罪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二、关于第三方支付涉及的银行卡犯罪特点
    (一) 在犯罪类型上, 从信用卡诈骗向非法套现发展。
    (二) 在犯罪地域上, 从东南沿海向跨国跨境蔓延。
    (三) 在犯罪模式上, 从团伙作案向犯罪产业化演变。
三、关于第三方支付相关犯罪的打击防控对策
    (一) 坚持防控为先方针, 健全综合治理机制。
    (二) 坚持主动进攻方针, 健全专业查控机制。
    (三) 坚持协同作战方针, 健全联合处置机制。
    (四) 坚持长期经营方针, 健全情报预警机制。

(9)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与法律责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
    1. 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类型逐渐增多
    2. 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导致的损失金额不断升高
    3. 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从个人作案为主转为个人作案和集团作案并存
    4. 跨地区跨国实施的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增多
    5. 银行卡相关犯罪手法越来越多,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二、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的主要手法
    1. 境外发达国家银行卡相关犯罪手法
    2. 我国银行卡相关犯罪手法
三、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的法律责任
    1. 恶意透支
    2. 信用卡冒用
四、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活动的建议
    1. 建立风险信息共享的相关机制
    2. 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预防银行卡犯罪
    3. 推动风险控制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5. 加大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力度
    6. 主动用好相关司法解释
    7. 借助保险机制分散风险损失

(10)当前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克隆银行卡案件的特点
    1. 案件数量增长迅速, 呈高发态势
    2. 银行卡信息侧录点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且有向其他地区扩展的趋势
    3. 餐饮类商户端成为侧录的重灾区
    4. 盗刷交易主要集中在珠宝、首饰、钟表等行业
二、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原因
    1. 磁条卡安全性较差、犯罪成本低是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主要原因
    2. 国内外用卡环境的改善成为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重要因素
    3. 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足, 对特约商户管理不规范
    4. 对克隆银行卡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不够
三、防范克隆银行卡犯罪的对策建议
    1. 加快推进磁条卡向PBOC2.0标准金融IC卡迁移工作
    2. 加强商户管理, 强化商户责任
    3. 研发并推广应用银行卡保险产品, 弥补克隆银行卡带来的损失
    4.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 加大打击克隆银行卡犯罪力度
    5. 建立克隆银行卡纠纷协调处理机制, 构建和谐的金融环境
    6.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持卡人安全用卡意识

四、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信用卡诈骗罪量刑失衡研究[D]. 刘雅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2]基于公共监管视角下银行卡犯罪的对策研究[D]. 吴雁胜. 安徽工程大学, 2017(09)
  • [3]防范银行卡犯罪需银行多管齐下[J]. 刘华. 中国农村金融, 2016(15)
  • [4]利用银行卡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 王雪娇. 当代经济, 2016(12)
  • [5]互联网下利用银行卡犯罪问题剖析[J]. 杜壮. 法制与社会, 2016(11)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金账户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7]论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第三方支付的刑事风险与防控对策——以银行卡犯罪为视角[J]. 郎俊义.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06)
  • [8]2014~2015年金融法研究综述[A]. 刘少军,毛快,汪健松,郭佑宁,马英博,排则莱提,肖强,刘震,盛利,曲嘉琦,张超然,李军南,陈岚,蹇梦婷.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年度论文集, 2014
  • [9]银行卡相关犯罪活动与法律责任探讨[J]. 邓丽波,王凤瑜,肖鸿杰. 中国信用卡, 2014(04)
  • [10]当前克隆银行卡犯罪激增的原因及对策[J]. 何虹. 中国信用卡, 2013(07)

标签:;  ;  ;  ;  ;  

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