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X-2和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丽[1](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李可心[2](2020)在《IGF2BP3在食管鳞癌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proteins,RBPs)是真核生物转录后调控的关键分子之一。RBPs与单链或双链RNA结合,决定它们从合成到降解的命运。RBPs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结构域,并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识别RNA,因此结合RNA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不同。除了这些可以直接与RNA结合的结构域之外,RBPs还包含辅助结构域,介导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当RBPs与mRNA结合时,它们控制着mRNA生命的主要步骤,包括剪接、运输、定位、翻译和降解。RBPs表达和功能的改变都可能造成有害的影响,从而导致许多复杂的疾病,包括癌症和免疫紊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s,IGF2B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家族,包括IGF2BP1、IGF2BP2和IGF2BP3,三个成员在结构上均含有2个RNA识别基序(RRMs)和4个hnRNP K同源结构域(KH),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RNA。其中IGF2BP3又称为IMP3,与癌症联系最为密切,但其在不同恶性肿瘤进展中的报道主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机制研究也多作为下游效应分子。近年来发现IGF2BP3可以通过与靶向mRNA结合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IGF2BP3与家族其他两个成员被证实是N6-腺苷酸甲基化(m6A)的新的阅读器,并能够促进靶向mRNA的稳定和储存。作为癌胚胎蛋白,IGF2BP3在多种癌症中的重新合成或异常表达都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如何影响仍不明确,尤其是在食管鳞癌中的报道几乎为空白。本研究通过构建稳定细胞系明确过表达IGF2BP3后显着抑制了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以及裸鼠的体内成瘤;相反,敲降IGF2BP3则起到促进作用。IGF2BP3属于RNA结合蛋白,调控着mRNA的定位、翻译和稳定,且靶向mRNA的识别对于阐明其生物学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利用RNA免疫共沉淀联合高通量测序(RIP-Seq)在IGF2BP3的数百个甚至上千个与之结合的RNA中筛选鉴定得到4个与食管癌细胞密切相关的候选靶向mRNA即PPP2CA、SMG7、SMAD2和SP3。进一步通过放线菌素D处理细胞,发现过表达IGF2BP3大大增加了候选靶向mRNA的半衰期。为了探讨是否有其他蛋白辅助IGF2BP3发挥功能,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联合质谱分析确定PABPC1和ELAVL1这两个已知的稳定mRNA的RBPs与IGF2BP3存在外源及内源性的结合。接着RIP-qPCR的结果表明PABPC1和ELAVL1都在这4个候选靶向mRN A的3’UTR有明显的的富集,且PABPC1或ELAVL1的缺失明显损害了 IGF2BP3对候选靶向mRNA半衰期的延长,揭示了 PABPC1与ELAVL1对IGF2BP3在食管癌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IGF2BP3在结构上包含2个RRMs和4个KH区域,我们的结果显示IGF2BP3的KH结构域(KH1-4)对于IGF2BP3发挥作用最为关键。最后通过GEO数据库分析临床数据发现PPP2C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初步确定其为IGF2BP3在食管癌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靶标。再利用RNA pull-down反向验证了 PPP2CA与IGF2BP3的特异性结合,之后通过功能实验表明PPP2CA同样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在过表达IGF2BP3后敲降PPP2CA明显抵消了IGF2BP3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IGF2BP3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与PABPC1和ELAVL1形成复合物来稳定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靶向mRNA PPP2CA。本研究为临床上治疗食管癌寻找新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还需要更深入的机制探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个RNA结合蛋白(RBPs)在结直肠癌中异常表达,其中包括IGF2BPs。IGF2BP家族的三个成员IGF2BP1,IGF2BP2和IGF2BP3参与了结肠的发育和结直肠癌的进展,有报道称过表达IGF2BP1显着促进了结肠肿瘤细胞的生长。三个成员中,IGF2BP3与IGF2BP1的相似性较高,且IGF2BP3在大多数侵袭性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为了探究IGF2BP3是否也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过程,我们首先利用组织芯片检测了 IGF2BP3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接下来通过功能实验明确了 IGF2BP3具有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能力,且IGF2BP3的缺失抑制了裸鼠的体内成瘤。为了探究作用机制,我们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发现IGF2BP3与ELAVL1相互作用。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二者共同调控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的基因。进一步通过数据库预测IGF2BP3和ELAVL1共同调控的靶基因,并经RIP-qPCR验证后发现IGF2BP3和ELAVL1共同识别并结合多个 mRNA,包括 MAP2K1,TPR,KRAS 和 CCNH。基于 IGF2BP3 与 ELAVL1具有稳定mRNA的功能,我们利用放线菌素D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发现过表达IGF2BP3后显着增加了 MAP2K1,TPR,KRAS和CCNH的半衰期,进而促进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IGF2BP3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重要的是,敲降ELAVL1削弱IGF2BP3与候选靶向mRNA的结合及对其稳定性的调控作用,表明IGF2BP3依赖于ELAVL1发挥其稳定下游mRNA的功能。而作为IGF2BP3在结直肠癌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靶点,MAP2K1和TPR的缺失显着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回复实验表明在过表达IGF2BP3的结直肠癌细胞中敲降MAP2K1和TPR后,显着削弱了 IGF2BP3的促增殖作用。反过来,在敲降IGF2BP3的细胞中过表达MAP2K1或TPR,细胞的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复。此外,IGF2BP3的KH结构域对其稳定下游mRNA是不可或缺的,KH结构域(KH1-4)的缺失突变使IGF2BP3的促增殖和稳定mRNA的功能大大减弱。综上,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结直肠癌中IGF2BP3通过与ELAVL1相互作用来调控致癌转录本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RBPs与肿瘤相关mRNA之间的调控关系,有助于深化对RBPs作用机理的认识。
赵培[3](2019)在《口腔扁平苔藓与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研究及口腔扁平苔藓糜烂相关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ERK信号通路中EGFR、C-my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 tosis oncogene,C-myc)的表达,并分析EGFR、C-myc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过程中ERK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口腔扁平苔藓组织75例和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rmal oral mucosa,NOM)15例阴性对照制做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EGFR、C-myc的表达。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因实验数据为计数资料所以采用卡方检验,根据双侧检验标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EGFR和C-myc的相关性,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GFR阳性染色为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C-myc以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EGFR、C-myc在NOM中表达极低,在OLP中表达分别为52.0%和41.3%,约为中度表达,在OSCC中的表达分别为86.7%和90.0%,为高表达。EGFR、C-myc在NOM与OLP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OLP与OSCC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NOM与OSCC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GFR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是OLP向OSCC转变的重要通路,其中EGFR、C-myc可能是早期判断口腔扁平苔藓恶变的一项指标。第二部分Ki67、COX-2与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及癌变的关系目的:探讨环氧化物酶-2(COX-2)、Ki67与口腔扁平苔藓(OLP)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LP组织75例其中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Non-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NEOLP)6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15例和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5例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Ki67的表达,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因实验数据为计数资料所以采用卡方检验,根据双侧检验标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对COX-2、Ki67相关性分析,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OX-2、Ki67在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且呈正相关(r=0.598,P<0.01)。2.COX-2、Ki67在NOM与NEOLP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EOLP、EOLP、OSCC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Ki67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与OLP发生糜烂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Ki67可能与OLP是否糜烂相关,且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X-2和Ki67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糜烂型OLP的癌变。
唐辉蓉[4](2017)在《“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皮下SGC-7901移植瘤中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PDSW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研究探讨PDSW联合热疗的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被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PDSW组;空白组的培养基不做任何处理,PDSW组在培养基中加入PDSW,生理盐水组则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4小时后,每天分别置于培养箱中,在37℃(持续培养)、40℃热疗6h及43℃热疗1h,在37℃复温后0d、1d、2d、3d,分别绘制胃癌细胞生长曲线,进行MTT检测,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各样品细胞中的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 和 P16 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样品细胞中 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 和 P16 蛋白表达。第二部分:研究PDSW联合热疗对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选择4-5周龄的健康裸鼠50只,雌雄各半,将SGC-7901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SGC-7901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长至1cm时,将裸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H20+RT、H2O+40℃、H2O+43℃、PDSW+40℃、PDSW+43℃处理,绘制裸鼠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组织切片。并提取组织中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裸鼠肿瘤组织中 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蛋白表达。[结果]第一部分: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抗癌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7℃常规培养条件下,PDSW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当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处理后,其增殖能力受到更明显的抑制。与之相似,对细胞凋亡也出现类似的影响。PDSW联合热疗能使SGC-7901细胞中PTEN、Caspase-3、抑癌基因p53、p21和p16基因和蛋白的上调表达,而抑制 Ki67、COX-2、Bcl-2、NF-κB、survivin 以及 vimentin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基于以上结果,初步断定PDSW联合热疗可以有效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且促进它的凋亡。第二部分:PDSW联合热疗对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7℃常规培养条件下,PDSW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当与热疗联合时,抑制作用显着增强,与第一部分的结果相似,用PDSW联合热疗处理患有胃癌移植瘤的裸鼠,其癌组织中 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明显受抑,而PTE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通过调控促凋亡基因及凋亡抑制基因,从而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基于以上结果得出,PDSW联合热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最终杀死肿瘤细胞,使胃癌得到治疗。[结论]无论是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还是裸鼠中的SGC-7901移植瘤,在常规条件下,PDSW能导致SGC-7901细胞增殖受抑,当与热疗联合进行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着。热疗联合PDSW能激活胃癌 SGC-7901 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 PTE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 P16 蛋白的上调表达,而抑制 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 和 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PDSW联合热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最终杀死肿瘤细胞,使胃癌得到治疗。
吴训[5](2016)在《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HNS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1],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6%,而这其中鳞状细胞癌又占到55.8%,口腔和下咽部为高发部位(20.9%),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2015年中国约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429.2万,有281.4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唇、口腔、咽癌年新发病例4.81万,年死亡病例2.21万[3]。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3]。OSCC大多临近重要的组织器官,使手术的范围受到严重的制约,而且由于头颈颌面组织血管、淋巴管丰富以及舌的频繁机械运动,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尽管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口腔鳞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近20年,五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由于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很低,其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关于它的诊断与治疗始终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众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在多项前瞻性研究和Meta分析中得到反复确证,但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临床应用,因此,与OSCC/HNSCC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的研究仍需不断的探索。初步研究显示,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s,COX-2)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OSCC/HNSCC组织中上调明显,提示其与OSCC/HNSCC发生和发展可能有相关性,可能是OSCC/HNSCC复发、转移和治疗指导方面有价值的关键节点基因[4-6]。目的: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相互关系;对SPARC和COX-2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验证甲基化修饰水平是否能够调控SPARC和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样本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实验结果。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COX-2在癌组织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其表达含量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正相关性。COX-2m RNA的表达量在癌、癌旁、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其中在癌组织的表达量最高(P<0.01);除Ⅳ区与Ⅴ区淋巴结组织中COX-2m RNA的表达量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间COX-2m RNA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显示SPARC在正常粘膜和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正常粘膜组的SPARC m RNA表达量相比,除癌旁组织和Ⅴ区淋巴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表达均低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3.Western blot发现COX-2和SPARC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癌和淋巴结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与二者m RNA表达趋势一致。4.COX-2m RNA和SPARC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口腔癌组织、癌旁组织、颈部Ⅰ、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中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性P=0.000。5.在头颈鳞癌多个细胞系中COX-2的表达强烈,SPARC表达沉默或低下,二者表达趋势与所测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一致。6.在OSCC组织样本中,在癌组织,淋巴结组织中SPARC基因启动子均出现了高甲基化,而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非甲基化状态。在正常组织中,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高甲基化,SPARC基因启动子则表现出了非甲基化状态。在癌旁组织中,COX-2和SPARC均表现为非甲基化。7.在头颈肿瘤Scc-9、Scc-25、Tca8113、HN13多个细胞系均发现SPAR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修饰,而COX-2基因启动子区无甲基化条带。在正常上皮细胞系h OMK则发现COX-2甲基化和SPARC非甲基化。8.在舌癌细胞株中COX-2基因启动子23个Cp G岛仅有36个位点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不足10%;SPARC的17个Cp G岛全部出现甲基化修饰。去甲基化处理后,SPARCm RNA的表达出现明显上调(P=0.000);COX-2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4)。9.COX-2和SPARC蛋白表达状态与启动子区甲基化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0.000。结论:1、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与临床TNM分期的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促进因子。2、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缺失与临床TNM分期关系密切,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3、癌组织中SPARC启动子区甲基化和COX-2启动子区去甲基化是引起二者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4、COX-2和SPARC的表达沿纵形淋巴链呈梯度变化,且它们的表达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二者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拮抗作用。
陈艳[6](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尽管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迁,但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由于食管癌难以早期发现且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低于10%。目前,内镜下活检是食管癌早期发现及确诊的主要手段。活检组织主要是依靠病理作为定性诊断,但由于病理学诊断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对于一些癌前病变缺乏准确诊断。因此,识别各种病变的转化规律是关键。现有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并进一步发生癌变的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基因的变化,筛选出特异的早期高相关基因,用于进行早期基因诊断,才是提高内镜诊断特异性和弥补病理形态学诊断不足的有效方法。而众多研究表明,食管癌癌旁组织的改变代表了早期食管癌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以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作为对象,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相互作用的拓扑学方法,通过分析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试图发现并确立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早期高相关基因,并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与国际上其他民族、地区食管癌早期相关基因进行拓扑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这将为实施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基因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的早期高相关基因将极大的提高内镜下活检诊断的特异度。同时也为食管鳞癌多基因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半定量RT-PCR,分别在48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对42个候选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依据mRNA表达比率的变化,筛选出高相关基因。高相关基因进一步在1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运用半定量RT-PCR进行mRNA检测,依据结果,初步筛选出早期高相关基因,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早期高相关基因在10例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2)扩大样本,在新的一组16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运用半定量RT-PCR对筛选出的早期高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以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作为对照,将4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样本,600张切片分成26组,每组1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早期高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检测。(3)对鉴定出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利用STRING9.0在线数据库和Pajek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并与目前报道的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早期食管鳞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比对42个候选基因在48例食管鳞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mRNA表达比率的差异,筛选出36个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高相关基因。(2)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对36个高相关基因在1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了 26个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3)16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半定量RT-PCR,以及18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 26个早期高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4)对26个基因在早期个体标本中的表达分布进行分析,大约40%的个体都呈现的有 survivin、ETV5、MMP-7、TIMP-1、MMP-2、c-myc、c-fos、MTA1、CDK4、cyclinD1、MCM4、SKP2的基因表达组合。(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26个蛋白和目前报道的在食管鳞癌早期异常表达20个蛋白质,两组数据构建的拓扑图截然不同,各组骨架结点图也不同。结论:(1)c-fos、Ki67、MCM4、ETV5、SKP2、TIMP-1、MMP-2、CDK4、MEMD、MTA1、MMP-7、c-myc、c-jun、Survivin、CyclinD1、BAG1、SP-17、c-erbB2、EphB4、CK-1、MGMT、periplakin、Snail、p33、Bax、E-cadherin 共 26 个基因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早期高相关基因。(2)联合的多基因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特异性,不同基因的26种表达组合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实验依据。(3)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相互作用拓扑图具有民族特异性,其网络中心结点蛋白,对于食管鳞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吴慧[7](2012)在《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食管癌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据世界首位,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50%以上。约6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这些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已成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鳞癌,属中度放射敏感性肿瘤,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仅10~20%,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寻找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预测食管癌放射敏感性,探讨食管癌放疗抗拒性的机制,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Cox-2可作为评估肿瘤对放射治疗是否抵抗的一个指标,在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其放射敏感性越差。Cox-2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放射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不少报道,但在食管癌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76例食管癌患者近期放疗疗效与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探讨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抗拒性的关系;通过构建Cox-2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和Cox-2表达载体,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别下调和上调Cox-2基因表达,再联合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观察放射结合Cox-2基因调控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侵袭能力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放射增敏机制;通过观测荷瘤裸鼠经放射线照射后瘤体体积的变化,从活体水平来评价双向调控Cox-2基因表达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为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单纯采用放射治疗的76例食管鳞癌患者。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其中20例患者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放疗抗拒性的关系。3.针对人Cox-2基因mRNA序列,构建2个siRNA重组质粒:pRNA-U6.1-sicox214和pRNA-U6.1-sicox799,同时构建Cox-2表达载体和1个无关序列siRNA,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人食管癌EC9706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同时设立转染无关序列siRNA组、空载体对照组和未转染组。4.0Gy、2Gy、4Gy射线照射,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Cox-2、MMP2、Bax、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及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的表达。5.流式细胞术检测EC9706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比较各实验组经0、2、4Gy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变化;6.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双向调控Cox-2表达联合射线照射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7.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剂量射线照射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存活分数的影响。8.建立稳定转染的EC9706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观测荷瘤裸鼠经20Gy射线照射后瘤体体积的变化,从体内实验进一步探讨双向调控Cox-2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示,阳性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76例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1个月做胸部增强CT扫描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放射敏感(CR+PR)55例(CR:13例;PR:42例);NR(21例)放射抗拒。2.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证实,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食管鳞癌组织,放射抗拒组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放射敏感组(p<0.05)。3.成功构建了2个Cox-2基因siRNA重组质粒和1个Cox-2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成功导入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4.0、2、4Gy的X射线照射后,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且与照射剂量呈反比。Bax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照射剂量呈正比。而上调Cox-2表达的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Bax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照射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ox-2沉默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较Cox-2上调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有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6. 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Cox-2表达可以显着降低食管癌细胞EC9706的侵袭活性。7.CCK8实验证实0、2、4Gy的射线照射,沉默Cox-2表达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上调Cox-2表达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为负值。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沉默Cox-2表达可降低食管癌EC9706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而上调Cox-2表达相对存活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8.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接种3周后沉默Cox-2表达组的平均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上调Cox-2表达组的平均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放射治疗20Gy后,沉默Cox-2表达组平均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放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蛋白呈阳性表达,且放射抗拒组Cox-2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放射敏感组。2.沉默Cox-2基因表达,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下降,且与照射剂量呈反比,但Bax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照射剂量呈正比;而上调Cox-2表达则结果相反。3.RNA干扰Cox-2基因表达对EC9706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与MMP2、Bax、Bcl-2、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有关。4.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沉默Cox-2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瘤体生长,增加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魏华兵,曹子昂,刘强,潘文标,傅于捷,钱晓哲[8](201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嗜酒史者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呈正相关(均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对食管癌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OX-2表达与嗜酒史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COX-2与p53表达与预后无关。
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9](201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艾义国[10](2009)在《食管癌组织环氧化酶-2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涉及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但诱发食管癌基因变异的因素及其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氧化合成前列腺素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其至少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稳定表达,属结构型表达蛋白;COX-2被认为是“快速反应基因”,在细胞受到各种刺激后迅速合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COX-2过表达可通过改变细胞某些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无限制增殖而促进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目前的多数研究表明,COX-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但关于COX-2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Bcl-2是重要的抗凋亡基因,通过部分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发挥抑制凋亡作用,其蛋白产物与许多肿瘤有密切关系。以往的实验研究发现鼠肠道上皮COX-2的过表达及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Bcl-2抗凋亡途径有关。目前有关COX-2和Bcl-2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很少,为进一步探讨两者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OX-2、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2月5日~2007月6月6日期间外科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67例。另取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例,取自同期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距癌组织5 cm以外,常规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的标本作对照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放疗或免疫治疗。其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龄34~76岁,平均56.0岁。根据UICC 2002年的修订标准行TNM分期:Ⅰ+Ⅱ期39例,Ⅲ+Ⅳ期28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OX-2、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实验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COX-2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显着性意义。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OX-2、Bcl-2表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7.6%、83.5%,两者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癌旁组织中二者均呈阴性表达。Bcl-2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人食管癌组织COX-2和Bcl-2表达增强,COX-2可能通过激活Bcl-2发挥抗凋亡作用,且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二、COX-2和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X-2和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细胞系及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2)IGF2BP3在食管鳞癌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IGF2BP3/PABPC1/ELAVL1复合物稳定抑癌转录本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IGF2BP3对食管癌细胞系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
二、IGF2BP3对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 |
三、IGF2BP3靶向mRNA的筛选验证 |
四、IGF2BP3对靶向mRNA稳定性的影响 |
五、IGF2BP3与PABPC1及ELAVL1存在相互作用 |
六、PABPC1及ELAVL1影响IGF2BP3对靶向mRNA的稳定 |
七、IGF2BP3的KH结构域影响IGF2BP3与靶向mRNA的结合 |
八、PPP2CA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的能力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IGF2BP3/ELAVL1复合物稳定致癌转录本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结果 |
一、IGF2B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 |
二、IGF2BP3对结肠癌细胞系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
三、IGF2BP3与ELAVL1存在相互作用 |
四、IGF2BP3与ELAVL1共同调控靶向mRNA |
五、ELAVL1促进IGF2BP3调节结直肠癌中mRNA的稳定 |
六、MAP2K1或TPR缺失对IGF2BP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七、IGF2BP3的KH结构域对其功能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IGF2BP3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口腔扁平苔藓与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研究及口腔扁平苔藓糜烂相关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ERK信号通路中EGFR、C-my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Ki67、COX-2 与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及癌变的关系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深层海水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展望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标本收集与标本库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COX-2 与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耗材 |
1.5 实验用主要试剂的配置 |
1.6 实验用器械的处理 |
1.7 实验方法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2.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 |
2.3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SPARC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候选基因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初步筛查的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确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调控COX-2表达与食管癌EC9706细胞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调控COX-2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的研究与进展 |
一、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研究 |
二、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与方法 |
1.3 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COX-2、p53蛋白的表达 |
2.2 COX-2、p53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
2.3 食管鳞癌中COX-2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
2.4 生存预后分析 |
3 讨 论 |
(9)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免疫组化染色试剂与方法 |
1.3 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COX-2、p53蛋白的表达 |
2.2 COX-2、p53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
2.3 食管鳞癌中COX-2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
3 讨论 |
(10)食管癌组织环氧化酶-2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附图 |
五、讨论 |
六、总结 |
七、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COX-2和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IGF2BP3在食管鳞癌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可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3]口腔扁平苔藓与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研究及口腔扁平苔藓糜烂相关因子的研究[D]. 赵培.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D]. 唐辉蓉. 昆明医科大学, 2017(12)
-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D]. 吴训.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6]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D]. 陈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5)
- [7]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吴慧. 郑州大学, 2012(08)
- [8]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魏华兵,曹子昂,刘强,潘文标,傅于捷,钱晓哲. 现代医学, 2010(05)
- [9]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J]. 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8)
- [10]食管癌组织环氧化酶-2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D]. 艾义国. 汕头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