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专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

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专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

一、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访谈(论文文献综述)

惠荣[1](2017)在《央视《对话》栏目的“对话”研究 ——以2011-2015年的节目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央视《对话》栏目作为一档精英类电视财经谈话节目在中国的电视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开播以来,它始终秉持高端的精英文化理念,致力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冷静的思考和声音,并在国家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领域内引发具有建设性的“公共对话”,激发国人参与公共话语的热情。作为一档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栏目,《对话》栏目的“对话”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对《对话》栏目2011-2015年间的246期节目文本分析发现,其对话者整体呈现出不对称性及层级化的特征,高端化的嘉宾主体是对话的中心而观众就相对变为对话的旁观者,对话者的主体性依然需要重视。其对话空间处于不断的探索当中,物理空间状态随着距离的缩小逐步变得平等,意义流动空间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这种空间状态下的对话深刻影响着对话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话意义的拓展。《对话》的内容始终是核心,对话空间和对话者都是为内容而服务。高端化是栏目内容的主要特征,而在与国家社会进行对话时,批判性对话交流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当然这样的对话离不开“反对话”因素的影响。尽管《对话》在真正对话方面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对整个电视文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意义却依然不能忽视。因为在“对话”这个层面上,《对话》栏目本身在电视文化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文献分析以及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对话理论为指导对《对话》栏目的“对话”进行分析与解读,并对其存在的“反对话”因素进行了挖掘,从而提出对电视文化发展的一些借鉴性观点。

王辉[2](2016)在《中国IT企业国际化测度要素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IT领域。我们可喜地看到,很多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依据自身发展战略,已经开始了国际化道路,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才刚刚起步,已经遇到了很多风险和问题,比如亏损严重、文化与制度差异、贸易壁垒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国际化并不会一帆风顺,道路崎岖坎坷是必然的。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IT企业走在了最前列,其中有成功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急需要总结提炼,为后续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带来参考和启迪,因此,如何测度中国IT企业国际化是否成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采取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是主体。定性研究主要目的是找出适合中国IT企业国际化测度的关键指标体系,这里的研究分为:文献追踪(第二章和第四章)、个人实践(第六章)、问卷调查(第五章)、案例研究(第六章)等,用于找出主要测度因素集。定量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因素并建立模型,这里的研究分为:案例测度分析(第五章)、主要测度变量的统计分析(第五章)、通过统计回归和检验得到最终的因素、建立新的8因素蛛网模型(第五章)、选择六个典型IT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以此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发现了不同的国际化路线,从而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本文包含八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宏观背景,介绍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基本状况,引出本文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内容的意义所在,向读者展示了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结构,然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概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各学者在企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学者关于企业国际化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比如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其次,对发展中国家学者在相关企业国际化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阶段性发展理论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综述。最后,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结果,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做了比较,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第三章对全球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主线,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对三次科技革命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随后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进行了介绍,通过起步阶段、强化阶段以及高速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四章对现阶段国际上主要的企业国际化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的发展也进行了回顾,尤其是对n因素的蜘蛛网模型的阐述尤为详细,为后文中国IT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五章对中国IT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首先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整体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随后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影响要素。最终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内外部的8个因素对企业国际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国家政府,在制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针策略时,要综合考虑,全面评价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有效,建立并优化了新8因素的蛛网模型。第六章是案例分析部分,挑选了中国六家IT企业作为案例对其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各案例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新n因素蛛网模型的计算,发现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国际化发展历程,有着差异化很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而国际化发展的结果也就差距很大。第七章是政策建议部分,根据上文研究内容将中国IT企业国际化历程中体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有条理的指出中国IT企业国际化过程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给予了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和观点,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出谋划策。本文的主要创造性工作:(1)根据亲身经历企业在海外的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实战经验,从理论高度,选择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几个IT企业进行深度解剖,形成中国企业国际化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分析;(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调查进行分析提出了新8因素蛛网模型;(3)精心选择了六家IT企业,采用新8因素蛛网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三种路线及优劣势;(4)据此提出中方外派资源能力、海外本地化资源能力、研发能力这三个关键点,这三点决定了中国IT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低;(5)对政府政策建议外,着重提出了 IT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海外人才培养等7条具体措施。

陈琛[3](2014)在《新企业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在发展中各国,“创业经济”的带动效应尤其突出。然而,转型时期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我国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今单兵作战的创业方式已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团队创业在创业成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理论界已经意识到团队研究的重要性,对团队多样性与团队过程和绩效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日渐发现以往研究过分简化了团队构成,未能考察由多重属性共同作用形成的团队构型,团队断层概念的提出则为进一步深化和超越既有团队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虽然团队断层研究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讨仍未就其形成、演化机理和治理对策达成共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本文试图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创业领域,希望能有助于推进断层的研究,并期望用其提高回答某些创业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对于创业而言,最核心的两大要素莫过于是机会和资源。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就需要展开持续探索的创业行为,这一行为成功与否与机会开发和资源开发密不可分。对于转型经济时期的新企业来说,获取成功的关键不再是拥有出众的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而是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并比其他企业更能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机会。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新企业不同类型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尤其关注组织是如何基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团队联合意向下追寻机会、利用手头现有资源的。而且,断层是一把“双刃剑”。子团队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可若要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削弱解决问题的合力,甚至引发团队内耗或瓦解。因而,治理断层是企业创建和快速成长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要事件。依照资源基础理论的逻辑,共同目标是创业团队达到协同效应最有效的影响因素。本文试图揭示断层的治理机制,探究共同目标在创业团队断层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之间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得创业团队能够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来成功捕获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实现创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基于上述理论问题,本文提出了八项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获得的58家新企业的246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创业团队社会分类断层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行为均负相关;创业团队信息加工断层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行为均正相关。并且,共同目标能够减弱社会分类断层与机会识别之间的负向关系,降低社会分类断层对资源整合的负向影响;共同目标还能够加强信息加工断层与机会识别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信息加工断层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做出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探索性研究新企业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团队断层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其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与团队或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针对创业视角的断层研究比较匮乏,特别是对同时关注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两大关键行为的实证研究寥寥无几。而且,学者们就团队断层与结果产出间关系一直尚未完全明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创业行为是直接影响产出的关键变量。因此,本文从团队断层这个可能会对团队运作及效能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出发,不再以绩效作为结果变量进行考量,而是将其与创业行为联系在一起,深入探讨团队断层对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创业活动过程中的核心行为。二是,深化对创业团队断层类别差异的认识。从构成团队断层的特征入手,基于中国创业情境识别出团队断层的关键结构属性,探索性研究了不同类型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不同影响。目前针对不同视角展开的断层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团队断层进行分类,关注了社会分类断层和信息加工断层之间的差异,并以中国创业情境为背景识别和分析出较具有代表性的断层构成要素,从而能够更系统地认识创业团队断层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剖析新企业创业团队是如何利用既有团队构成特征追寻机会、利用手头现有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丰富和扩展相关理论研究。三是,现有文献很少关注共同目标在团队研究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具体分析和检验了共同目标对不同类型团队断层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而为揭示我国新企业创业团队如何通过构建和打造共同目标,以推进不同团队构成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积极效用提供了管理启示和现实依据,尤其是对资源稀缺的企业更具有指导意义。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几方面内容。第二章主要对创业团队、团队断层、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和共同目标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的回顾与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以Timmons模型、高阶梯队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相似吸引范式和社会认同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构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并借助二手资料和现场访谈法细化或加深理论模型的构建。第四章研究创业团队断层、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共同目标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提出基本假设。第五章针对研究模型进行研究设计,具体包括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各变量度量,以及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四部分内容。第六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为我国新企业创业团队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启示。第七章回顾本文研究结论,明确有关假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并总结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邓勇兵[4](2014)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与构建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日渐发达的通讯技术与运输技术的推动,面向全球范围的企业网络体系得以建立,企业交往变得更加紧密。而随着交往的加深,这些网络体系还在不断分化、重构、演进,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不管是出于寻求机会、获取资源,还是为了规避风险、应对威胁,时至今日,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企业,都不能无视国际化网络体系的存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可避免要融入到这些网络体系中去,在国际市场体系或商业网络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并从企业网络中获益。对此,中国企业亦尤其需要加以重视。本研究以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与构建机制作为主要研究主题,通过对深入开展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深入剖析这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其网络演进所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网络演进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网络的构建机制。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本研究的研究子问题。通常认为,对于“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这类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过程的研究,案例研究是比较理想的研究方法。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跨案例研究方法,并通过理论抽样选择了6家开展国际化经营10到30年以上不等的中国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第一,通过聚焦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实践,结合传统国际化理论与网络理论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及网络演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第二,基于网络战略意图与经验知识理论视角,提出了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网络演进的两种路径及其驱动机制,丰富并完善了网络演进的相关理论;第三,基于企业适应性选择视角探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的构建机制,完善了企业主动性网络构建的相关研究。另外,对于国际化网络理论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理论和实践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本研究在国际化过程理论、网络发展阶段理论、网络构建理论、网络能力理论、知识基础观及其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网络发展阶段划分、网络特征及其演进过程、网络演进路径及其驱动因素、网络构建机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构建了契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国际化及网络发展阶段模型,详细展示了各阶段企业国际化行为和网络演进的特征;第二,整合研究视角,提出了“网络发展—国际化知识获取—国际化成长”的演进机制;第三,整合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的双重研究视角,提出了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网络演进路径的新分类,并探讨了两种网络演进路径的驱动因素;第四,基于适应性选择及协同演进理论,提出了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的构建机制。本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首先,由于网络已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必要途径和形式,中国企业应该不断融入国际市场的产业网络、商业网络、社会网络以及全球战略网络;其次,在构建和发展国际网络的过程中,要关注国际化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第三,由于网络演进具有路径依赖性,企业要根据国际化战略定位及国际化经验基础,选择适当的网络演进路径;最后,企业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企业网络的构建,不同的国际化阶段,要选择性使用网络构建策略。

王倩[5](2008)在《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方式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还关系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成效,是国际化企业面临的最复杂的决策。家电企业作为我国国际化经营中实力较强的行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研究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问题,能够为我国家电企业提供思路和方法,使他们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适当的选择原则,通过实施提升进入方式选择效果的措施,更好地培育自身优势,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本文对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家电企业四种主要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与国外分销商及代理商合作方式、OEM方式、跨国并购方式和海外建厂方式)的实践效果,为后面研究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原则打好基础。本文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机、国内外经营环境、企业自身发展因素和面临的国际风险四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选择我国家电生产大省的家电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把握思路,特别对一些因素进行了实际的分析和评价。同时,本文认为在某一特定市场,各种影响因素可能是相互矛盾或抵消的,再加上每一种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并不一致,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绝对最优的进入方式,因此确立选择的原则比一般性的选择技术研究更具有普遍意义,提出了差异化原则、方式渐进性原则和混合方式原则,供我国家电企业参考。本文根据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制约因素和实证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效果的措施。

冯小宇[6](2008)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企业和社会中日益盛行,显示出其尚不为国内企业熟悉的竞争力角色。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中一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企业日益受到其西方合作伙伴和国际市场各种形式的社会责任潮流的压力,包括环境、安全、人权等。同时中国目前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促使政府和社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本研究旨在一方面,揭示西方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重视与掌握这一新“市场规则和竞争武器”:在经营各环节和价值链中强化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论文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定义、产生原因、产生机理和决定因素,从而得出结论:社会责任是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社会责任实践只能与价值链(经营链)结合,即通过其传动给利益相关者才能产生竞争力;同时需要合适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最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价值链传动—利益相关者—竞争力”模型。国内目前尚无较为系统的责任竞争力研究,因此,本论文填补了该项空白。同时因论文实证研究中引用丰富系列案例,对指导企业运用社会责任实践提高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参考价值。

王云[7](2007)在《宋新宇:赢在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弃的是高工资和已有的行业地位,和普通的创业者一样从零开始;得到的是自由!”他曾以河南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大数学系;他曾在德国科隆大学学习企业管理,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德意志银行总部工作并受到系统培训;他曾在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做到中国区总经理和董事职位,被《法兰克福报》称为“第一个进入德国大公司管理层的中国人”。

史虹[8](2007)在《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工商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的管理咨询企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文对管理咨询企业属性及成长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并以此作为论文的分析基础。第二,对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确定,即从大量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文献中归纳和提炼出一般企业成长要素;结合管理咨询企业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初步确立影响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要素;采用KJ法进一步归并出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共73个。第三,通过两轮德尔斐法专家调查,得到了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共41个,并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占有、关键能力、客户关系、经营能力和外部环境5个一级指标,企业规模、完整的组织结构、办公环境和条件等共41个二级指标的管理咨询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采用大样本、多调查对象类型的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了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指标第一手评价数据;运用SPSS 12EVAL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社会和专业关系网络指标、企业家特质指标等5个第一核心层关键指标,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指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指标等7个第二核心层关键指标。第五,选取中外两家管理咨询公司做成长案例分析,并结合成长关键要素分析的结果,对成长要素、成长方式和成长阶段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综合讨论。第六,基于成长关键要素与成长阶段提出了成长模式构思,并由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向知识型企业、一般企业成长模式延伸进行了拓展性思考。

詹虹[9](2007)在《基于权力的中国企业领导影响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经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之后,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中国的企业领导者,都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于是也铸就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的中国企业高层精英。他们当中很多人不是在书本当中系统学习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领导技巧,而是在变幻莫测的中国市场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企业领导者的代表人物柳传志曾经这样说道:联想控股的愿景,即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里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这番话可反映当代中国企业家的整体思潮,显示了中国企业家身受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精神动力源泉。的确,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领导者如何提升和拥有独具特色的影响力,是摆在中国企业领导者乃至全球企业领导者的一大管理难题。领导者的影响力产生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领导者的权力。组织行为的研究者Zaleznik认为:“组织中权力是无可避免的”,组织是政治体系。这意味着组织必须通过分配权力,并建立一种舞台以操纵权力。由于权力和政治被用于组织中,因此对领导者而言,理解这两者在组织中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权力与影响力是领导者角色的核心,领导者可以运用来源于不同方面的权力影响追随者。本研究基于此认识,在对国外领导有效性的理论进行回顾以及在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认识的前提下,围绕企业领导影响力这一核心,从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多学科角度,对领导影响力产生的不同权力来源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企业领导权力与领导影响力相关关系的研究模型,在之前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假设,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来证明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非职位权力带来的领导影响力比职位权力带来的领导影响力大,且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的不同组合带来的领导影响力存在着显着差异,这一结论为扩大企业领导者影响力提供了实证依据,笔者还据此提出了领导者增大权力,提升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况明明[10](2006)在《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中国有限公司经理宋新宇博士曾撰文指出:“核心竞争力缺乏症”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通病。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直面国际大企业的竞争,这个问题日显突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体现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Cadbury(1992)报告指出:国家的经济依赖于公司的动力和效率,董事会的效率决定一国的竞争地位。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与控制系统,其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重大事务进行决策以及监督公司管理层,以确保管理层根据利益相关者利益来经营管理企业。董事会通过具有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内外部董事的组合与有效运作,能够正确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发现外部环境为公司发展带来的有利机会,做出有关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董事会通过其对经理层的选任与激励,可以使经理层向着公司价值最大化努力,避免损害股东利益行为的发生。因此一个好的董事会对于公司而言,是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就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特征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旨在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董事会治理因素,进而提出完善董事会治理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面国际竞争有特殊意义。另一方面,以前学者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于从管理层面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深入到制度层面。而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因素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制度设计。本文试图从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入手,就董事会的特征对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董事会治理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状况,进而从董事会治理角度提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这一研究丰富了核心竞争力和董事会治理的研究理论,同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上市公司通过强化董事会治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深入到董事会治理这一制度层面探讨董事会治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克服了以往只就管理层面探讨核心竞争力的缺陷;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

二、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访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1)央视《对话》栏目的“对话”研究 ——以2011-2015年的节目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本论文对话研究理论依据
        0.2.1 马丁·布伯的关系对话哲学
        0.2.2 巴赫金的语言哲学对话
        0.2.3 戴维·伯姆的创新对话说
        0.2.4 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观
    0.3 研究综述
        0.3.1 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
        0.3.2 传播学中的“对话”研究
        0.3.3 央视《对话》栏目的研究状况
    0.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0.4.1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0.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1章 央视《对话》之对话者分析
    1.1 嘉宾:对话思想的承载者
        1.1.1 《对话》栏目5年间对话嘉宾构成之变化
        1.1.2 《对话》栏目对话嘉宾之高端精英化
        1.1.3 《对话》栏目对话嘉宾之主体性
    1.2 主持人:对话的掌控者与赋权者
        1.2.1 《对话》栏目之固定化的主持人
        1.2.2 作为把控者和赋权者的主持人
    1.3 观众:对话的旁观者
        1.3.1 《对话》栏目5年间观众之变化
        1.3.2 被异化为客体的观众
    1.4 不对称与层级化的对话者
        1.4.1 对话者的不对称性
        1.4.2 对话者的层级化
第2章 央视《对话》之对话空间分析
    2.1 《对话》栏目的物理对话空间
        2.1.1 《对话》栏目现场对话空间状态
        2.1.2 现场对话空间下的心理状态与对话关系
    2.2 《对话》栏目的意义流动空间
        2.2.1 《对话》栏目模式化的意义空间
        2.2.2 《对话》栏目意义流动空间状态下的“对话”
第3章 央视《对话》之对话内容分析
    3.1 《对话》栏目的主题
        3.1.1 5年间主题选择情况
        3.1.2 栏目主题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3.1.3 高端化选题彰显对话价值
    3.2 《对话》栏目的对话状态
        3.2.1 《对话》栏目缺乏批判性对话与交流
        3.2.2 《对话》栏目对话中对权力精英话语的强化
第4章 影响《对话》栏目“对话”的因素
    4.1 《对话》栏目本身的影响因素
        4.1.1 栏目本身把关控制机制的影响
        4.1.2 政府部门把关控制机制的影响
    4.2 电视文化意识形态因素
        4.2.1 国家意识形态对“对话”的影响
        4.2.2 精英意识形态对“对话”的影响
第5章 央视《对话》对电视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5.1 强化传播者的对话意识
    5.2 充分发挥对话者的主体性
    5.3 强化思想层面的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011-2015年《对话》栏目246期节目一览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2)中国IT企业国际化测度要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重要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发达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基础理论
        2.1.1 国际贸易的理论
        2.1.2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3 投资领域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2.1.4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2.2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理论
        2.2.1 阶段性发展理论
        2.2.2 后发优势理论
        2.2.3 特定优势理论
        2.2.4 边际产业理论
        2.2.5 汇率促进企业国际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及对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启示
第三章 全球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研究
    3.1 西方企业国际化历程
        3.1.1 第一次科技革命
        3.1.2 第二次科技革命
        3.1.3 第三次科技革命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
        3.2.1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3.2.2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强化阶段
        3.2.3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
    4.1 西方理论界对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
        4.1.1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跨国化指数
        4.1.2 苏利文五因素模型
        4.1.3 威尔士和罗斯坦瑞尼的六因素模型
    4.2 中国理论界对企业国际化测度方法
        4.2.1 鲁桐的国际化蛛网模型
        4.2.2 国际化n因素蛛网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IT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
    5.1 现有理论模型的测量不足分析
        5.1.1 西方测度模型的分析结果
        5.1.2 中国测度模型的分析结果
        5.1.3 中国IT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定性因素分析
    5.2 外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1 变量及样本的选取
        5.2.2 定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5.3 内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1 变量描述
        5.3.2 定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5.4 中国IT企业国际化新8因素模型建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IT企业国际化案例分析
    6.1 研究设计
        6.1.1 案例研究设计及案例选取标准
        6.1.2 资料来源
        6.1.3 资料分析方法
    6.2 案例分析
        6.2.1 案例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2.2 案例2:海尔集团
        6.2.3 案例3:四达时代通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6.2.4 案例4: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6.2.5 案例5:阿里巴巴
        6.2.6 TCL 公司
        6.2.7 案例比较
        6.2.8 中国IT企业的三种国际化路线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IT企业国际化问题对策建议
    7.1 中国IT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提升政府在企业战略制定方面的指导作用
        7.2.2 为企业国际化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7.2.3 加大在财政、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7.2.4 加强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7.2.5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发挥政府指导与调控作用
    7.3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明晰战略定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7.3.2 注重培育国际化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7.3.3 有效控制各类风险,提高直接投资决策效率
        7.3.4 加强企业间联合,提升跨国经营的层次与实力
        7.3.5 促进跨文化融合,积极履行企业海外社会责任
        7.3.6 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和政策
        7.3.7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1 全文总结
        8.1.2 研究启示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新企业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创业团队相关研究
        2.1.1 创业团队的内涵
        2.1.2 创业团队的构成
    2.2 团队断层相关研究
        2.2.1 团队断层概念界定
        2.2.2 团队断层的测量
        2.2.3 团队断层的理论基础
        2.2.4 团队断层的研究概述
        2.2.5 团队断层研究评述
    2.3 创业行为相关研究
        2.3.1 创业行为内涵及其行为构成
        2.3.2 机会识别行为相关研究
        2.3.3 资源整合行为相关研究
        2.3.4 创业行为研究评述
    2.4 共同目标相关研究
        2.4.1 共同目标的内涵及度量
        2.4.2 共同目标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
        2.4.3 共同目标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模型
    3.1 要素概念界定
        3.1.1 新企业创业团队
        3.1.2 团队断层
        3.1.3 机会识别
        3.1.4 资源整合
        3.1.5 共同目标
    3.2 模型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业团队断层与创业行为:共同目标的调节作用
    4.1 社会分类断层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的关系
    4.2 信息加工断层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的关系
    4.3 共同目标的调节作用
        4.3.1 共同目标在社会分类断层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4.3.2 共同目标在信息加工断层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
    5.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5.2.1 数据收集
        5.2.2 样本特征
    5.3 变量测量
        5.3.1 创业团队断层
        5.3.2 机会识别
        5.3.3 资源整合
        5.3.4 共同目标
        5.3.5 控制变量
    5.4 效度和信度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不同类型创业团队断层与机会识别、共同目标之间的关系检验
    6.2 不同类型创业团队断层与资源整合、共同目标之间的关系检验
    6.3 结果分析及启示
        6.3.1 结果分析与讨论
        6.3.2 实践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展望
        7.3.1 本研究的局限
        7.3.2 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与构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内容框架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综述
        一、国际化理论的研究背景
        二、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综述
        三、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第二节 企业网络理论
        一、企业网络理论的理论渊源
        二、企业网络的内涵、维度及其形成动因
        三、企业网络构建及演进过程研究
    第三节 企业网络在国际化中的研究进展
        一、企业网络在国际化研究中的总体框架
        二、基于商业网络视角的Uppsala模型重新探讨
        三、企业网络在国际化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总体模型构建及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框架及模型提出
        一、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网络演进模型
        二、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网络构建机制研究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步骤
        三、信度与效度保证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与数据处理
        一、案例选择
        二、数据收集
        三、数据分析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
    第一节 国际化进程及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案例企业的国际化阶段划分
        二、案例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概况
        三、构念测度与数据编码
    第二节 初步国际化阶段的网络演进
        一、企业国际化的演进特征
        二、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编码结果
        三、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结果
    第三节 深入国际化阶段的网络演进
        一、企业国际化的演进特征
        二、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编码结果
        三、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结果
    第四节 全面国际化阶段的网络演进
        一、企业国际化的演进特征
        二、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编码结果
        三、企业网络演化特征及结果
    第五节 企业国际化网络的演进过程及特征归纳
        一、网络发展阶段及网络特征演进
        二、网络发展与国际化知识获取的演进
第五章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网络构建机制
    第一节 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网络演进的模式分类
        一、企业网络演进的两种模式
        二、两种演进模式的驱动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主导型网络构建机制分析
        一、变量衡量及编码过程
        二、初步国际化阶段主导型网络构建机制及网络能力的影响作用
        三、深入国际化阶段主导型网络构建机制
        四、全面国际化阶段主导型网络构建机制
    第三节 创业型网络构建机制分析
        一、初步国际化阶段创业型网络构建机制
        二、深入国际化阶段创业型网络构建机制
        三、全面国际化阶段创业型网络构建机制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一、国际化进程中两种企业网络构建模式的对比分析
        二、本章研究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管理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管理启示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A 企业访谈指南
附录B 案例企业大事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的意义及目的
    1.3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
    2.1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
        2.1.1 形成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2.1.2 快速成长阶段(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
        2.1.3 逐步成熟阶段(90 年代中期至今)
    2.2 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
        2.2.1 有利条件
        2.2.2 制约因素
3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实践效果
    3.1 贸易式进入方式
        3.1.1 我国家电企业贸易式进入国际市场的特点
        3.1.2 我国家电企业贸易式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主要障碍
        3.1.3 我国家电企业贸易式进入国际市场所采取的典型方式的实践效果
    3.2 投资式进入方式
        3.2.1 我国家电企业对外投资概况
        3.2.2 我国家电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
        3.2.3 我国家电企业采用海外建厂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
    3.3 契约式进入方式
4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把握
    4.1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1 实证调研的方案设计及样本说明
        4.1.2 实证调研的结果分析
        4.1.3 实证调研发现的问题
    4.2 对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把握
        4.2.1 对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动机因素”的把握
        4.2.2 对我国家电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因素”的把握
        4.2.3 对我国家电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的把握
        4.2.4 对我国家电企业“面临的国际风险因素”的把握
5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原则
    5.1 差异化原则
    5.2 方式渐进性原则
    5.3 混合方式原则
6 提升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效果的措施
    6.1 合理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6.2 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6.2.1 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
        6.2.2 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系
        6.2.3 提高企业创新的市场反应力
        6.2.4 着眼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6.3 强力打造企业自主国际品牌
        6.3.1 合理定位自己的品牌
        6.3.2 提升产品形象,强化品牌优势
        6.3.3 综合运用营销手段,有效宣传品牌
        6.3.4 加强对品牌的保护
    6.4 加强企业国际化人才培育
        6.4.1 大胆选拔和任用本企业的人才
        6.4.2 在目标国招募员工或高级管理人员
        6.4.3 做好国际化人才的招聘管理工作
        6.4.4 重视国际化人才的管理培训
        6.4.5 建立合理的工薪政策
    6.5 增强企业国际风险防范能力
        6.5.1 利用转移价格规避国际风险
        6.5.2 通过多元化策略转移国际风险
        6.5.3 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国际风险
    6.6 正确选择国际目标市场
        6.6.1 继续开拓亚洲市场
        6.6.2 大力开拓欧美市场
        6.6.3 积极开拓非洲、拉美市场
    6.7 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6.7.1 建立技术研制型战略联盟
        6.7.2 建立渠道分享型战略联盟
        6.7.3 通过战略联盟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规范分析
        1.2.2 实证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2.1.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和演进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2.1.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2.1.4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
        2.1.5 研究特点
        2.1.6 文献研究不足之处
    2.2 竞争力理论的文献综述
        2.2.1 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
        2.2.2 竞争力概念
        2.2.3 企业竞争力形成机制
    2.3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2.3.1 经济学与法学
        2.3.2 企业伦理与道德
        2.3.3 公共管理理论
        2.3.4 营销管理学
        2.3.5 平衡记分卡工具
        2.3.6 企业环境理论
    2.4 国内研究成果
        2.4.1 市场营销研究
        2.4.2 跨国公司研究
        2.4.3 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学综合研究
        2.4.4 公益投资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2.4.5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战略模型"
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机理研究
    3.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契约机理研究
        3.1.1 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3.1.2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载体
        3.1.3 社会契约的形成
    3.2 企业社会责任结构性分析
        3.2.1 经济责任:效率与公平
        3.2.2 法律责任:国家强制性的"硬约束"
        3.2.3 伦理责任:社会规范的"软约束"
        3.2.4 慈善责任:自觉性承担
    3.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
        3.3.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4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理论框架研究
    4.1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定义、范围和边界
        4.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4.1.2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定义
        4.1.3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范围和边界
        4.1.4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4.1.5 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4.2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原因
        4.2.1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契约理论
        4.2.2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
        4.2.3 战略管理理论
    4.3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机理—价值链的"链式传导"
        4.3.1 价值链思想
        4.3.2 价值链传导机制分析
    4.4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4.4.1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外部条件(制度环境)
        4.4.2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内部条件(企业条件)
    4.5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动态博弈模型
        4.5.1 企业声誉的起源和应用
        4.5.2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模型
5 假设及实证研究
    5.1 "社会责任是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假设的证明
        5.1.1 社会责任是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5.1.2 社会责任不是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5.2 "与价值链结合是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充要条件"假设的证明
        5.2.1 与价值链结合是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5.2.2 与价值链结合是社会责任产生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6 模型与结论
    6.1 模型
        6.1.1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模型
        6.1.2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模型说明
    6.2 结论
        6.2.1 基本结论
        6.2.2 对策建议
        6.2.3 前景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8)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问题提出
    1.2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1.2.1 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2.2 管理咨询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2.3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内容及其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管理咨询企业属性和成长概念界定
    2.1 管理咨询与管理咨询企业的属性
        2.1.1 咨询的属性
        2.1.2 管理咨询的属性
        2.1.3 管理咨询企业的属性和特征
    2.2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1 现有经济学理论中的企业成长概念
        2.2.2 现有管理理论中的企业成长概念
        2.2.3 本文的企业成长概念
    2.3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概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分析
    3.1 一般企业成长要素的初步选择
        3.1.1 现有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企业成长要素归纳
        3.1.2 现有管理理论中的一般企业成长要素归纳
        3.1.3 我国学者研究文献中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归纳
    3.2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要素的初步确定
        3.2.1 产业发展研究文献中成长要素的提炼
        3.2.2 企业对策研究文献中成长要素的提炼
    3.3 用KJ法归并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
        3.3.1 KJ法介绍
        3.3.2 用KJ法分析和归并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调查分析
    4.1 应用德尔斐法筛选基本指标
        4.1.1 德尔斐法概述
        4.1.2 德尔斐法调查设计
        4.1.3 德尔斐法第一轮征询
        4.1.4 德尔斐法第二轮征询
    4.2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评价指标数据
        4.2.1 调查样本的确定
        4.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4.2.3 调查量表的设计与调整
        4.2.4 问卷调查
    4.3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运用
        4.3.1 主成分分析的统计依据
        4.3.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4.3.3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设置
        4.3.4 确定主因子(主成分)、载荷矩阵及解释主因子
    4.4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确定与解释
        4.4.1 关键要素选取方法
        4.4.2 关键要素确定
        4.4.3 关键要素解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案例分析与综合讨论
    5.1 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成长案例
        5.1.1 公司基本情况
        5.1.2 成长分析
        5.1.3 成功的特征与要素
    5.2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成长案例
        5.2.1 公司基本情况
        5.2.2 成长分析
        5.2.3 成功的特征与要素
    5.3 要素分析与案例分析结果的综合讨论
        5.3.1 关于成长要素
        5.3.2 关于成长方式
        5.3.3 关于成长阶段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构思与拓展性思考
    6.1 成长模式构思
        6.1.1 基于成长关键要素的成长模式构思
        6.1.2 基于成长关键要素和成长阶段的成长模式设想
    6.2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
        6.2.1 理论模型的提出
        6.2.2 各阶段具体的成长模式
        6.2.3 成长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6.3 拓展性思考
        6.3.1 中国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
        6.3.2 一般知识型企业成长模式的思考
        6.3.3 一般企业成长模式的探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1:邀请函
    附录2:第一轮专家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3:第二轮专家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4:管理咨询企业成长关键指标意见征询表
    附录5:主因子得分矩阵表

(9)基于权力的中国企业领导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第五节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领导的权力应用及影响力研究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领导者、领导权力及影响力的界定
    第二节 国外领导有效性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领导有效性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领导影响力实现的主客体心理基础
    第六节 权力及影响力的经典理论和作用机理
第三章 中国企业领导的权力基础与影响力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变量设计
    第一节 权力及影响力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权力应用方式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综述
    第三节 权力应用方式对组织承诺度的影响综述
    第四节 权力应用方式对组织文化的影响综述
    第五节 本论文的研究模型和基本假设
第四章 中国企业领导权力与影响力的量表设计
    第一节 量表设计依据
    第二节 拟定量表衡量构面与预试题目
    第三节 正式量表题目的设计原则
    第四节 正式量表题目的设计内容
第五章 中国企业领导权力组合应用与影响力大小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资料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 实证结论及影响力排序
第六章 中国企业领导者权力应用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现状分析
    第二节 历史溯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七章 中国企业领导者权力和影响力最大化的策略
    第一节 本研究实证结果和案例分析结果的启迪
    第二节 中国企业领导者扩大权力及影响力的技巧
    第三节 中国企业领导者增大软性权力的策略
    第四节 研究限制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文献回顾
        一、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学术观点
        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几种观点
        三、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文献
        一、董事会规模的相关文献
        二、董事会独立性的相关文献
        三、两职设置的相关文献
        四、董事会行为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 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内涵及指标设计
    第二节 董事会特征描述
        一、董事会价值
        二、董事会特征
    第三节 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二、研究假设
        三、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访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央视《对话》栏目的“对话”研究 ——以2011-2015年的节目为研究对象[D]. 惠荣. 湘潭大学, 2017(12)
  • [2]中国IT企业国际化测度要素的实证研究[D]. 王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3]新企业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D]. 陈琛. 吉林大学, 2014(09)
  • [4]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与构建机制研究[D]. 邓勇兵. 南开大学, 2014(04)
  • [5]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问题研究[D]. 王倩. 青岛科技大学, 2008(06)
  • [6]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研究[D]. 冯小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7]宋新宇:赢在战略[J]. 王云. 中国电子商务, 2007(05)
  • [8]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D]. 史虹. 河海大学, 2007(06)
  • [9]基于权力的中国企业领导影响力研究[D]. 詹虹. 厦门大学, 2007(01)
  • [10]董事会治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况明明. 山东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专访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宋新宇博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