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一、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辉[1](2021)在《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地区机场均有遭受冰雪天气不利影响的记录,为保证民航机场航班的安全和正点率,通常采用醋酸盐融雪剂清除机场道面上的积雪。但使用醋酸盐融雪剂会导致沥青软化、沥青膜剥落、集料松散等病害,严重影响沥青道面的使用寿命,融雪剂的使用对机场道面造成的损伤不能忽视。近年来,道路工作者已经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沥青改性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为解决传统沥青道面容易受醋酸盐融雪剂侵蚀的问题,保证沥青道面在飞机荷载及醋酸盐融雪剂作用下的稳定性,本文以纳米改性沥青及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对醋酸钠融雪剂作用前后纳米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变化做了详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常规物理性能试验比选得出3%掺量的纳米Zn O对基质沥青具有最佳的改性效果,并评价了醋酸钠融雪剂的融雪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20g/m L浓度的醋酸钠溶液融雪效果最佳。(2)利用常规物理性能试验,探讨融雪剂浓度对改性沥青常规物理性能指标的影响。基于流变学原理,结合BBR及DSR试验研究了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沥青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相同醋酸钠溶液浓度下,纳米改性沥青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且受醋酸钠溶液影响较小。(3)借助扫描电镜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对醋酸钠溶液侵蚀沥青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 O与沥青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且二者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结构,醋酸根离子导致沥青发生乳化,降低其黏结能力。(4)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破坏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醋酸钠溶液作用前后各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醋酸钠溶液浓度下,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更加优异。研究表明,醋酸钠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具有不利影响,但纳米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受融雪剂影响较小,因此,为了延长沥青道面混合料的使用寿命,可以采用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道面材料。

文竟力,贾晓东[2](2020)在《纳米改性剂与纤维改性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利用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影响路面的宏观性能,因此被逐渐应用于道路路面工程中。纤维改性材料具有加筋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概述了常用的纳米改性剂与纤维改性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和改善效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氧化石墨烯和玄武岩纤维制备复合改性剂,对此种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朱俊材[3](2020)在《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其温拌沥青结(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米材料凭借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性,可有效改善沥青性能,利于应对当前繁重的交通状况和复杂的环境条件。同时,纳米材料改性沥青很好地解决了现有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离析和老化等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沥青材料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碳基纳米材料,其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使其易与聚合物相容并改善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拉伸性能。本文采用GO作为改性剂对AH-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改性,并研究其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GO掺量对沥青结合料常规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GO改性沥青的组成成分、胶体结构、化学特性(FTIR)、热性能(DSC)和微观形貌(AFM),从宏/微观角度深入分析了 GO对不同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O可使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升高、延度变化不大、黏度增大,表明GO可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但对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大。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GO可显着改善沥青的车辙因子、失效温度、黏弹性和高温抗车辙能力。GO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05%和0.2%。此外,组分分析结果显示GO的加入可吸附沥青中轻组分而聚集转变为胶质和沥青质,并改善其胶体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其高温稳定性。FTIR分析发现GO可与基质沥青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共混,而与SBS改性沥青仅存在物理共混。DSC分析表明GO对沥青低温抗裂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显着改善沥青的交联程度。AFM试验表明GO可显着改变沥青的“蜂状”结构,形成稳定的片状褶皱结构,并使其表面粗糙度增大。为适应现代社会倡导的节约资源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改善GO改性沥青应用的局限性,采用温拌添加剂(Sasobit和废食用油(WCO))对GO改性沥青进行改性,并研究相应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添加3%Sasobit可改善GO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永久变形能力,但对其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而WCO的作用相反。单独或复合使用3%Sasobit和5%WCO均可显着降低GO改性沥青的黏度,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FTIR结果显示GO与温拌剂(3%Sasobit,5%WCO或两者的混合物)复合对基质沥青的作用机理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共混,并可改变其氢键作用。此外,DSC分析发现Sasobit虽能提高GO改性沥青的交联密度,但对其低温抗裂性能会有不利影响,而WCO却能同时提高GO改性沥青的交联密度和低温抗裂性能。采用AC-13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研究GO与温拌添加剂(Sasobit、WCO或两者的混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单独添加GO或与Sasobit复合使用时均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抗永久变形能力、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但对其低温抗裂性能会有不利影响,而添加WCO却相反。高温性能优异的0.05%GO+3%Sasobit复合改性沥青结(混)合料适用于炎热的南方地区。具有优异的抗疲劳开裂性能和低温性能的0.05%GO+5%WCO复合改性沥青结(混)合料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地区。高、低温性能优良的GO+Sasobit+WCO复合改性沥青结(混)合料适用于所有地区。

杨卓林[4](2020)在《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水泥、消石灰等无机微粉类改性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使用2.5%、5%、7.5%掺量的水泥、消石灰配制无机微粉改性沥青。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DSR等实验,分析了水泥、消石灰等无机微粉对沥青基本指标、老化性能、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使用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成型AC-20C型沥青混合料,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了水泥、消石灰在沥青中的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多次冻融循环试验、长期老化试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了水泥、消石灰等无机微粉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无机微粉改性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机理。沥青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中加入水泥和消石灰等无机微粉改性剂后,沥青的针入度、延度降低、软化点升高;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比、延度比增加,软化点差值降低,沥青的抗老化能力得到改善;沥青的相位角减小,复数剪切模量和车辙因子增加,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得到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中掺入水泥、消石灰等无机微粉改性剂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提升幅度和掺量呈正比,同等掺量下的水泥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均高于消石灰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且提升效果与掺量呈正比,同等掺量下的水泥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提升高于消石灰。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劣化,同等掺量下,水泥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低于消石灰组。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比了常规的干掺法和本文采用的胶浆法试件性能的优劣,综合考虑下胶浆法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性效果更好。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基质沥青中掺加5%水泥或消石灰,沥青混合料抵抗长期水损的能力显着提升,且掺加水泥的改性效果优于消石灰;无机微粉改性剂能够明显提升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水稳定性,且对老化前后低温极限弯拉应变比有提升作用;在基质沥青中掺加5%的水泥微粉,对沥青混合料在应力模式下的疲劳寿命有一定提升作用。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无机微粉的细度、颗粒形貌、化学性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改性效果。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水泥、消石灰等无机微粉改性剂能较好的提升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耐久性能,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利。

李杰[5](2020)在《TiO2/ZnO-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沥青路面因舒适、平整、噪音小等特点在高等级路面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沥青路面在服役期间就出现了低温开裂、高温车辙、不同程度的水侵蚀等早期病害。为了改善沥青路面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本文将纳米Ti O2/Zn O和玄武岩纤维作为改性剂掺入沥青中,以综合提升其路用性能。论文制备了不同掺量的纳米材料Ti O2/Zn O-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复合改性沥青结合料老化前后的动态流变特性以及低温蠕变特性。采用红外光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改性剂的作用机理。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等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复合改性剂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基础试验及布氏黏度试验指标,发现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度要大于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BF)和基质沥青,且感温性能也优于纤维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复合改性剂的掺入,可显着提升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掺入纤维对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性能有一定削弱,仍满足规范要求;适量纳米材料Ti O2/Zn O改性剂可以提升BF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沥青改性前后无新官能团产生,其改性机理主要为物理改性。复合改性沥青横断面较为粗糙,纳米材料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沥青中,与纤维协同延缓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基于响应曲面法,以纳米Ti O2/Zn O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以及油石比作为响应输入指标,以马歇尔物理指标为响应输出指标,确定了油石比、纳米材料掺量以及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最优值。选取AC-13C级配,在基质沥青、BF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最佳油石比和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下,有效改善了其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

魏伟[6](2019)在《纳米材料改性道路沥青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道路交通量明显增加,重载交通量也大幅提升,因此对沥青路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面必须高强、耐久、少车辙、晚开裂,因此对沥青路面材料特别是沥青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纳米粉体与聚合物弹性体来展开对道路石油沥青的复合改性研究,从而制备出新型的纳米材料-POE(polyolefin elastomer,聚烯烃)-沥青基三元复合改性胶结材料,全面考察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改性沥青技术的应用效果,解决沥青路面的高温和抗老化能力不足等焦点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粒子和POE弹性体作为改性材料来制备纳米改性沥青和纳米/POE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对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掺配比例和最佳共混体系深入分析,研究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参数和材料配比。从提升纳米材料与沥青的相容性出发,对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进行研究,从而让改性沥青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宏观性能的增强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借助铺筑试验路来检验试验研究结果,研究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路用性能,并针对纳米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最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POE-沥青基三元复合改性胶结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纳米/POE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获得了较好的改善效果。纳米/POE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路铺筑效果良好,施工工艺可行。

杨仲尼,李增杰,李帅[7](2019)在《纳米碳酸钙对道路石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该文评估了纳米碳酸钙作为改性剂,对沥青的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和压力老化容器(PAV)分别模拟沥青的短期和长期老化。利用布氏旋转黏度(RV),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弯曲梁流变仪(BBR)测试了纳米碳酸钙加入量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应力蠕变回复试验(MSCR)对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结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对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黏度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纳米碳酸钙的硬化效应,使得沥青的黏度增大;DSR和BBR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能够提高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而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影响不大;MSCR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改善了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降低了不可恢复变形;LAS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酸钙后,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有所降低。

毕海鹏[8](2018)在《纳米TiO2/Ca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与细观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在道路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出现各种病害。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因素有很多,也极其复杂,比如行车荷载、环境温度、雨水冲刷等因素的单独作用及耦合作用,当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劣化是导致病害的主要内因之一。因此,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来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出现。沥青改性是提高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改性方式可分为工艺改性、结构改性和改性剂改性三大类。目前,针对改性剂改性的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纳米Ti O2/Ca CO3改性和玄武岩纤维改性对提高沥青混合料某方面的性能有一定作用。纳米Ti O2/Ca CO3主要改善了混合料的高温和水稳性能,而玄武岩纤维主要改善了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以同时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为出发点,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季冻区沥青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模型及细观特性研究”和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水-温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损伤特性及机理研究”,开展了纳米Ti O2/Ca 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细观特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锥入度试验、布氏旋转粘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延度试验和小梁弯曲流变(BBR)试验的测试结果,评价了纳米Ti O2/Ca 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抗剪切性能、粘度特性、高温稳定性、高温流变特性、低温延展性以及低温流变特性。借助扫描电镜(SEM)技术,揭示了纳米Ti O2/Ca CO3和玄武岩纤维对沥青的复合改性机理。(2)基于响应曲面法,以纳米Ti O2/Ca CO3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以及油石比作为响应输入指标,以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以及矿料间隙率为响应输出指标,对纳米Ti O2/Ca 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优化,确定了油石比、纳米Ti O2/Ca CO3掺量以及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阐明了纳米Ti O2/Ca CO3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3)采用各自最佳油石比分别制备基质沥青混合料、纳米Ti O2/Ca CO3改性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四种沥青混合料,开展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各类型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的衰减规律及损伤机理,进而评价纳米Ti O2/Ca 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对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4)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基质沥青混合料、纳米Ti O2/Ca CO3改性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等四种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特征,剖析了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四种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特征变化情况,揭示了细观特征与抗冻融性能的内在联系。(5)分别采用旋转压实方法和马歇尔击实方法制备了基质沥青混合料、纳米Ti O2/Ca CO3改性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纳米Ti O2/Ca 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四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动态间接拉伸试验以及单轴静、动载压缩蠕变试验,以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动态间接拉伸劲度模量以及单轴静、动态压缩蠕变应变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两种成型方式对四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抗冻融特性的影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孔隙数目和孔隙形态等参数,比较了两种成型方式对四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的影响。

孙明志[9](2017)在《春融环境下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季冻区,春融季节往往是公路病害集中爆发的时期,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油石固结增强和整体性能提高的沥青路面水损害关键技术研究》与黑龙江省交通厅项目《基于沥青石料表面改性的油石界面粘结剂路用技术研究》,立足于春融环境的特殊气候特点,对特定工况下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为季冻区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春融环境条件下水分扩散对胶浆性能的影响研究以基于菲克定律的水分对胶浆膜扩散理论和胶浆解吸理论为支撑,对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薄膜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实验室制备沥青薄膜试样,各材料试样分别经受030次模拟春融气候特征的冻融循环处理,并考虑融雪剂的影响。制备好的试样分别进行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旋转粘度、DSR流变试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TG热重分析等试验内容的测试,通过各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沥青膜在经受苛刻外界条件作用下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性能整体呈下降趋势,硅烷白炭黑对于抑制沥青性能劣化具有良好的效果。含硫元素较多的沥青品种,可用亚砜基S=O官能团指数变化来评价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性能的老化程度。热重试验显示,改性材料能够很好的分散在沥青样品中,可以使用指标Me定性评价改性材料添加在沥青中的分散均匀性,利用指标Ts和Tp比较改性沥青材料的热稳定性。(2)水分存在对油石界面粘结强度影响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一套数值计算-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油石界面含水率与接触面总体剪切强度的关系,并重点考虑了温度和改性材料的影响,这套研究方法也可用于总体拉伸强度与界面含水率的关系研究,本文所设计的测量含水油石界面粘结强度的方法能很好的代替传统水煮法,将沥青石料黏附性的研究由定性评价成功转变为精确定量分析。由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界面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强度损伤度与界面含水率的回归公式,式中,参数b为剪切强度损失因子,其大小决定了剪切强度的损失速率,剪切强度会随着界面含水量的增多显着降低,尤其在温度较高时,降低速率更快。(3)基于春融气候特点的路面“冲刷”“泵吸”现象机理研究通过建立细观角度沥青路面孔隙模型,对饱和和非饱和状态路面动水冲刷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并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对路面泵吸现象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最后,结合实测的路面孔隙水压力数据,对路面孔隙内“泵吸”和“冲刷”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动水“冲刷”结果显示孔隙水压力和流速都和轮载作用速度正相关,非饱和孔隙的水压力计算值要略大于饱和情况。车速较低时,泵吸现象正负压的反复作用是沥青路面水损害发生的主要成因之一,而车速较高时,动水冲刷的破坏效果超过泵吸作用,二者相结合的长期作用会明显加速水损害的发展进程。通过泵吸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得知,负压的产生主要和泵吸作用有关,即负压是在轮载卸荷后混合料变形恢复过程中产生的,而在车速较高时,路面孔隙水压力正峰值是由动水冲刷和泵吸作用引起的两部分孔隙水压力叠加而成。(4)春融环境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特性研究针对春融季节气候环境特点,设计了冰冻-浸水-冲刷循环作用的试件处理方法,以此来探讨春融环境下混合料性能的损伤规律,并引入灰关联分析法对冰冻、浸水、冲刷三个单因素在循环作用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其中,冰冻循环相对冲刷和浸水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各方面的性能影响都更为显着,冲刷在影响混合料耐久性方面要显着于浸水循环,而对于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方面则呈现相反的特征,冲刷和浸水对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相对来说,冰冻和冲刷与耐久性的关联程度最高,而浸水与高温性能的关联程度最高。此外,采用Logistic判断模型对混合料的冰冻-浸水-冲刷损伤过程进行研究,模型参数maxA可以判断路用性能的损伤程度,参数0.5x评价路用性能的损伤速度。(5)基于油石固结增强及整体性能提高的抗春融水损改性材料研发综合各章节研究内容对春融环境下水损害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并抓住界面固结力和整体结构性能这两个水损破坏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油石固结增强和整体性能提高的抗水损改性沥青混合料研发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硅烷白炭黑和硅烷偶联剂各自的优势特性,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春融环境的优质抗水损改性沥青材料,对特定环境水损害的防治具有一定优势,同时相比SBS改性沥青可节省1/4的成本,经济性良好,因此所研发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具备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此外,通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一套混合料整体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做到定性和定量因素相结合,对各种混合料性能由繁到简的产生清晰的认知,方便决策者选择适合的混合料类型进行实际应用。

陈渊召,陈爱玖,李超杰,李振霞[10](2017)在《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首先应用高速剪切法制备1%、2%、3%、4%、5%、6%、7%七种剂量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通过基质沥青与7种改性沥青基本性能的对比分析,优选出1%、4%、7%三种剂量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进行DSR试验、BBR试验和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法试验,分析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其次,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系统分析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应用红外光谱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1%、4%、7%三种剂量的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均能有效改善沥青的高温、低温、黏度及抗疲劳性能,最佳掺量为4%;4%剂量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最佳;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能够充分发挥纳米粒子的特性,能够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改性沥青体系,提高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和稠度;在高速剪切作用下,熔融的基质沥青化学键断裂并与纳米粒子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纳米粒子基质沥青共熔体系。

二、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除冰雪技术措施
        1.2.2 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1.2.3 纳米改性沥青宏观性能
        1.2.4 纳米改性沥青微观机理
        1.2.5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
        1.2.6 存在问题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纳米材料比选及醋酸钠融雪剂融雪性能评价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纳米材料
        2.1.3 醋酸钠融雪剂
    2.2 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比选
        2.2.1 改性沥青的制备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纳米材料的确定
    2.3 融雪剂融雪性能评价
        2.3.1 溶解速度评价
        2.3.2 融雪化冰能力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3.1 醋酸钠融雪剂浸泡沥青工艺
    3.2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常规物理性能试验
    3.3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3.1 试验方法
        3.3.2 温度扫描
        3.3.3 频率扫描
        3.3.4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相态结构研究
    3.4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4.3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黏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形貌、化学性能分析
    4.1 扫描电镜试验
        4.1.1 试验原理及仪器
        4.1.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红外光谱分析
        4.2.1 试验原理及仪器
        4.2.2 红外光谱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5.1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矿料特性
        5.1.2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
        5.1.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5.2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
        5.2.1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
        5.3.1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5.3.2 试验结果分析
    5.4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
        5.4.1 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5.4.2 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纳米改性剂与纤维改性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改性剂
    1.1 纳米CaCO3改性沥青
    1.2 纳米ZnO改性沥青
    1.3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
    1.4 纳米改性剂选择
2 纤维改性剂
    2.1 聚酯纤维
    2.2 木质纤维
    2.3 玄武岩纤维
    2.4 纤维比较分析
3 总结与展望

(3)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其温拌沥青结(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材料改性沥青概述
        1.2.1 纳米材料简介
        1.2.2 纳米材料改性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2.2.1 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1.2.2.2 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
    1.3 温拌改性沥青的研究应用
    1.4 GO改性沥青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2 GO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氧化石墨烯
    2.2 GO改性沥青的制备
    2.3 GO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研究
        2.3.1 GO改性沥青针入度
        2.3.2 GO改性沥青软化点
        2.3.3 GO改性沥青延度
        2.3.4 GO改性沥青黏度
    2.4 GO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研究
        2.4.1 DSR试验研究
        2.4.2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研究
        2.4.3 BBR试验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GO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3.1 GO改性沥青组分与胶体结构分析
        3.1.1 GO改性沥青组分分析
        3.1.2 GO改性沥青胶体结构研究
    3.2 GO改性沥青化学特性
        3.2.1 FTIR试验
        3.2.2 GO改性沥青FTIR试验结果讨论
    3.3 GO改性沥青热性能分析
    3.4 GO改性沥青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3.4.1 GO改性沥青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3.4.2 GO改性沥青表面微观结构定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GO与温拌添加剂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和改性机理
    4.1 材料选择及GO/温拌添加剂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4.1.1 原材料及性能参数
        4.1.2 试样制备
    4.2 GO/温拌添加剂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
        4.2.1 常规性能
        4.2.1.1 三大指标
        4.2.1.2 黏-温特性
        4.2.2 流变性能
        4.2.2.1 DSR频率扫描
        4.2.2.2 MSCR试验
        4.2.2.3 疲劳性能
        4.2.2.4 低温抗裂性能
    4.3 GO/温拌添加剂复合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
        4.3.1 FTIR试验
        4.3.2 DSC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GO与温拌添加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
    5.1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5.1.1 原材料
        5.1.2 矿料级配设计
        5.1.3 确定最佳油石比
    5.2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5.2.1 力学性能
        5.2.2 高温稳定性
        5.2.2.1 车辙试验
        5.2.2.2 抗剪强度试验
        5.2.3 低温抗裂性
        5.2.4 水稳定性
        5.2.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5.2.4.2 冻融劈裂试验
        5.2.4.3 GO与温拌添加剂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GO改性沥青
        6.1.2 GO与温拌添加剂复合改性沥青结(混)合料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水泥、消石灰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无机微粉改性剂
    2.2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2.3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基本性能研究
    2.4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
        2.4.1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2.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2.5.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1 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1 原材料性能检测
        3.1.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3 沥青最佳用量确定
    3.2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3.2.1 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3.2.2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3.3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3.3.1 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研究
        3.4.1 低温稳定性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无机微粉掺加方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机微粉改性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
    4.1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水损能力研究
        4.1.1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长期老化性能研究
        4.2.1 长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4.2.2 长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4.3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4.3.1 Weibull分布概率模型
        4.3.2 疲劳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
    5.1 无机微粉比表面积对改性效果影响分析
    5.2 无机微粉颗粒形貌对改性效果影响分析
    5.3 无机微粉化学性质对改性效果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TiO2/ZnO-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评价方法
        2.2.1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制备
        2.2.2 沥青基础指标测定
        2.2.3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2.2.4 老化试验
        2.2.5 弯曲梁流变试验(BBR)
        2.2.6 沥青黏度测定
        2.2.7 红外光谱试验(FTIR)
        2.2.8 场发射扫描电镜试验(SEM)
        2.2.9 沥青混合料试验
第三章 复合改性沥青基础性能指标试验结果与评价
    3.1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3.1.1 针入度
        3.1.2 软化点
        3.1.3 延度
    3.2 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
    3.3 布氏黏度
    3.4 老化后的常规性能指标分析
        3.4.1 残留针入度比
        3.4.2 软化点增量
        3.4.3 质量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研究
    4.1 试验条件选择
    4.2 黏弹性范围确定
    4.3 频率扫描试验研究
        4.3.1 时温等效主曲线构建与分析
        4.3.2 复合改性沥青相态结构分析
        4.3.3 零剪切黏度研究
    4.4 温度敏感性分析
    4.5 温度扫描试验研究
        4.5.1 高温性能分析
        4.5.2 抗疲劳性能分析
    4.6 应力蠕变特性分析
    4.7 老化后高温流变性能研究
        4.7.1 老化后抗车辙性能分析
        4.7.2 老化后抗疲劳性能分析
    4.8 中温疲劳性能分析
        4.8.1 试验方法
        4.8.2 试验结果分析
    4.9 低温蠕变特性分析
        4.9.1 低温性能评价指标
        4.9.2 试验结果分析
        4.9.3 基于Burgers模型的低温蠕变性能分析
    4.10 复合改性沥青微观分析
        4.10.1 定红外光谱试验
        4.10.2 SEM扫描试验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分析
    5.1 基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 基于DE(Design expert)法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2.1 响应曲面法简介
        5.2.2 试验设计
        5.2.3 试验方法及响应输出指标计算方法
        5.2.4 响应输出指标结果分析
        5.2.5 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
        5.2.6 模型验证
    5.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5.3.1 高温稳定性
        5.3.2 低温抗裂性
        5.3.3 水稳定性分析
        5.3.4 疲劳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纳米材料改性道路沥青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改性类型及应用
        1.2.2 纳米改性技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纳米改性技术的优化与材料比选
    2.1 道路沥青纳米改性材料简介
    2.2 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材料综合比选
        2.2.1 纳米改性沥青的制备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3 纳米材料的选择
    2.3 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2.3.1 表面改性剂的材料设计及改性工艺研究
        2.3.2 改性纳米材料的表征
        2.3.3 纳米材料表面改性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2.3.4 改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材料/POE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原材料与制备方案
    3.2 纳米材料/POE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3.3 纳米材料/POE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1 纳米材料掺量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3.3.2 加工温度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3.3.3 剪切时间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3.3.4 剪切速率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3.4 纳米材料/POE复合改性沥青材料配比及制备工艺参数
    3.5 纳米材料/POE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材料-POE-沥青基复合胶结材料微观试验研究
    4.1 试验样品制备
    4.2 纳米材料-POE-沥青基复合胶结材料SEM分析
        4.2.1 SEM试验方法介绍
        4.2.2 SEM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4.3 纳米材料-POE-沥青基复合胶结材料GPC分析
        4.3.1 GPC试验方法介绍
        4.3.2 GPC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4.4 纳米材料-POE-沥青基复合胶结材料DSC分析
        4.4.1 DSC试验方法介绍
        4.4.2 DSC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4.5 纳米材料-POE-沥青基复合胶结材料DMA分析
        4.5.1 DMA试验方法介绍
        4.5.2 DMA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5.1 原材料
    5.2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1 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的确定
        5.2.2 混合料设计级配选择
        5.2.3 沥青胶结料含量的选择
        5.2.4 最大压实次数下的验证
        5.2.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5.3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5.3.1 高温稳定性
        5.3.2 低温性能
        5.3.3 水稳定性
        5.3.4 耐老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6.1 依托工程简介
    6.2 试验段的工程方案设计
    6.3 试验段配合比设计
        6.3.1 原材料
        6.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6.3.3 生产配合比设计
    6.4 试验路现场施工及质量管理
        6.4.1 混合料的拌制生产
        6.4.2 黏结层施工
        6.4.3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
        6.4.4 试验段施工质量检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纳米碳酸钙对道路石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材料及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制备
    1.1 原材料
    1.2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制备
2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流变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2.1 旋转黏度试验
    2.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3 弯曲梁流变试验
    2.4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2.5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
3 结论

(8)纳米TiO2/Ca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与细观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一改性沥青混合料
        1.2.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TiO_2/CaCO_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评价及微观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原材料性能指标
        2.2.1 基质沥青
        2.2.2 玄武岩纤维
        2.2.3 纳米材料
    2.3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制备
    2.4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方案及过程
        2.4.1 锥入度试验
        2.4.2 布氏旋转粘度试验
        2.4.3 软化点试验
        2.4.4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4.5 延度试验
        2.4.6 小梁弯曲流变试验
    2.5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2.5.1 锥入度试验结果分析
        2.5.2 布氏旋转粘度试验结果分析
        2.5.3 软化点试验结果分析
        2.5.4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2.5.5 延度试验结果分析
        2.5.6 小梁弯曲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2.6 微观作用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TiO_2/CaCO_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及路用性能评价
    3.1 引言
    3.2 响应曲面法简介
    3.3 原材料性能
        3.3.1 沥青
        3.3.2 集料及填料
    3.4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3.4.1 响应输入指标建立及试验设计
        3.4.2 响应输出指标试验方法
        3.4.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3.4.4 响应输出指标结果分析
        3.4.5 基于响应曲面拟合模型的输入指标优化
        3.4.6 模型验证
    3.5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3.5.1 高温稳定性能
        3.5.2 低温抗裂性能
        3.5.3 水稳定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循环作用下纳米TiO_2/CaCO_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变研究
    4.1 引言
    4.2 冻融循环试验
        4.2.1 试验方案
        4.2.2 冻融循环条件
    4.3 路用性能衰变评价指标
        4.3.1 高温稳定性
        4.3.2 低温抗裂性
        4.3.3 水稳定性
        4.3.4 冻融损伤评价指标
    4.4 冻融循环对路用性能衰变的影响分析
        4.4.1 马歇尔稳定度衰变分析
        4.4.2 静态压缩蠕变衰变分析
        4.4.3 动态压缩蠕变衰变分析
        4.4.4 动态间接拉伸劲度模量衰变分析
        4.4.5 劈裂抗拉强度衰变分析
    4.5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混合料损伤模型分析
        4.5.1 灰色理论模型的基本原理
        4.5.2 损伤预测模型建模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纳米TiO_2/CaCO_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分析
    5.1 引言
    5.2 CT扫描技术
        5.2.1 CT断层扫描原理
        5.2.2 CT扫描过程
    5.3 图形处理技术
        5.3.1 图像去噪
        5.3.2 图像增强
        5.3.3 图像分割
    5.4 基于图形孔隙分布和形态特征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分析
        5.4.1 未冻融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数目
        5.4.2 未冻融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孔隙形态特征分析
        5.4.3 冻融循环后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特征分析
        5.4.4 空隙率与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性能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成型方式对沥青混合料细观特征及冻融特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过程简介
    6.3 抗冻融特性对比分析
        6.3.1 马歇尔稳定度对比分析
        6.3.2 劈裂抗拉强度对比分析
        6.3.3 动态间接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6.3.4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 细观特征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春融环境下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水分对沥青膜的扩散及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2.2 水分对油石界面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动水冲刷及泵吸现象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2.4 多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合料性能变化研究现状
        1.2.5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改性材料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小结
第2章 春融环境下水分扩散对沥青胶浆性能影响研究
    2.1 概述
    2.2 理论基础
        2.2.1 水分向沥青膜扩散理论
        2.2.2 水分作用下胶浆的解吸理论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试样的制备
        2.3.2 试样处理
    2.4 沥青基础指标试验
        2.4.1 试验内容和结果
        2.4.2 试验结果分析
        2.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沥青性能受冻融影响综合评价
    2.5 物理化学试验
        2.5.1 SEM扫描电镜试验
        2.5.2 FTIR红外光谱试验
        2.5.3 TG热重分析试验
    2.6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6.1 试验目的与设备
        2.6.2 试验原理与方案设计
        2.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水分存在对油石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理论基础与试验设计
        3.2.1 计算理论
        3.2.2 试验原理与试验设计
    3.3 含水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3.1 拉伸强度与剪切强度的对比
        3.3.2 温度和改性材料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3.3 冻融循环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
        3.3.4 完全浸水试件剪切强度的研究
        3.3.5 界面含水率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春融气候特点的路面冲刷泵吸现象机理研究
    4.1 概述
    4.2 高速轮载引起路面内孔隙动水冲刷的细观研究
        4.2.1 饱水情况轮载引起路面内孔隙动水冲刷研究
        4.2.2 不饱和孔隙动水冲刷现象研究
    4.3 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的泵吸现象模拟计算
        4.3.1 Biot多孔介质理论
        4.3.2 饱水路面孔隙水压力计算模型
        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路面孔隙动水压力实路测试
    4.5 路面冲刷和泵吸现象的综合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冻结-浸水-冲刷循环作用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设备与仪器
        5.2.2 试件的处理过程
    5.3 浸水-冲刷-冰冻单因素影响分析研究
    5.4 冰冻-浸水-冲刷因素循环作用下混合料性能变化规律研究
        5.4.1 冰冻-浸水-冲刷处理过程
        5.4.2 混合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5.4.3 高温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
        5.4.4 低温性能变化规律研究
        5.4.5 水稳定性能变化规律研究
    5.5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冰冻-浸水-冲刷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5.5.1 灰色关联度理论
        5.5.2 环境因素关联度分析
    5.6 混合料冰冻-浸水-冲刷损伤模型研究
        5.6.1 Logistic损伤模型建模过程
        5.6.2 Logistic损伤模型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基于油石固结增强和整体性能提高的抗春融环境水损改性材料研发
    6.1 概述
    6.2 春融环境水损害产生机理分析
    6.3 试验方案与结果
        6.3.1 抗春融水损改性材料的制备
        6.3.2 抗春融环境水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6.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试验结果分析
        6.4.1 模糊综合评判法理论
        6.4.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抗春融环境水损改性材料评价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材料及混合料级配
    1.1 试验材料
    1.2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的制备及纳米氧化锌剂量的确定
        1.2.1 纳米氧化锌对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
        1.2.2 纳米氧化锌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1.2.3 纳米氧化锌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1.2.4 纳米氧化锌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1.2.5 纳米氧化锌对沥青黏度的影响
    1.3 确定混合料的级配
    1.4 确定最佳油石比
2 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2.1 高温稳定性
    2.2 水稳定性
    2.3 低温弯曲试验
3 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共混机理分析
    3.1 沥青四组分分析
    3.2 沥青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3 改性沥青的共混机理分析
4 结语

四、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D]. 赵文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
  • [2]纳米改性剂与纤维改性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与研究[J]. 文竟力,贾晓东.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22)
  • [3]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其温拌沥青结(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朱俊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4]无机微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杨卓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TiO2/ZnO-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李杰. 长安大学, 2020(06)
  • [6]纳米材料改性道路沥青试验研究[D]. 魏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纳米碳酸钙对道路石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J]. 杨仲尼,李增杰,李帅. 中外公路, 2019(04)
  • [8]纳米TiO2/CaCO3-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与细观特性研究[D]. 毕海鹏. 吉林大学, 2018(12)
  • [9]春融环境下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 孙明志. 吉林大学, 2017(03)
  • [10]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J]. 陈渊召,陈爱玖,李超杰,李振霞.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7)

标签:;  ;  ;  ;  ;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