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2002年500/220kV电磁环网解环对系统稳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虎,刘海光,孙建波,王莹,邵德军,潘晓杰[1](2020)在《湖北电网稳定特性40年演变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简称《导则》)颁布及两次修订的背景与意义,并详细回顾《导则》颁布以来湖北电网40年的发展历程,提出并划分了湖北电网5个稳定形态演变阶段,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电网稳定特性及其演变过程,最后对未来2~3年湖北电网发展及稳定特性变化进行了展望,为电网科学发展提供经验指导与借鉴。
张敏毓[2](2019)在《江西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江西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联网规划的实施和电网的逐步加强,江西电网中短路电流水平逐年增大,电网中的各种设备必须满足由于高短路电流水平带来的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已成为江西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有必要对近期及远期江西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进行校核计算,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采取限制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以江西电网近两年来运行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利用PSASP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不同情况下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系统短路电流增大的具体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计算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加装小阻抗等措施可以把短路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对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吕增亮[3](2018)在《冀北唐承秦220kV电网分区供电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电网发展迅速,网络结构持续完善,电磁环网作为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越来越不适应电网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的需求,高低压电磁环网运行的弊端凸显,500kV/220kV电磁环网是最普遍的高低压电磁环网存在形式。将电磁环网进行解环、实现分区供电是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针对唐承秦电网的500kV/220kV电磁环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220kV电网的分区供电方案用以指导实际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电磁环网及分区供电概念,明确了电磁环网解环的关键问题。电磁环网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分别为高低压电磁环网、两主变并列运行、多级双回线馈供以及电厂并入两个电源运行方式;在电磁环网解环过程中需求考虑电网安全稳定、系统短路电流水平、分区内的电力平衡和运行经济性四个方面,并对电网的解环时机、原则和步骤进行介绍;解环后形成分区供电结构,具有潮流分布合理、短路电流降低等多个优点。然后对冀北电网概况进行介绍,包括系统的整体网架结构、变电站和电源信息、负荷水平等关键信息。通过潮流计算得到唐承秦地区主要联络线的功率输送水平;通过短路电流计算得到该地区的短路电流水平,明确需求采取措施进行短路电流限制的站点;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该地区主要变电站的负载率,并对全网进行N-1扫描计算。对本文采用的仿真计算技术原则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唐承秦地区220kV电网分区供电方案进行制定,进行了唐山-秦皇岛解环分析、唐山-承德解环分析和唐山内部电磁环网解环分析,形成了秦皇岛分区、承德分区、唐山西北部分区、东北部分区、中部分区和南部分区共6个分区。对分区后的电网进行稳定校核和潮流计算,并从分区内电力平衡、主变负载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何珏[4](2017)在《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磁环网结构形成于输电网络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是我国电网结构优化的重要研究对象。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络建设初始阶段,电磁环网的存在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起着良好的作用;随着电网结构的完善,其运行弊端逐渐显现,并成为电网重要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磁环网的运行特性、控制方法及电磁环网解环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在如何确定解环原则、选取开环时间地点、把握解环幅度和进程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本文立足于电磁环网的基本概念,对电磁环网的运行利弊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地区电网结构特点制定了典型的运行方式,仿真研究了500kV网架逐步完善过程中,500/220kV电磁环网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并提供给运行调度人员应用于实际。针对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存在的弊端,分析了该地区电磁环网开环运行的必要性以及电网建设不同阶段开环的可行性。根据解环原则,针对达到解环条件后的地区电网结构特点制定了四种可行的解环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静态安全性、暂态稳定性和短路电流水平进行计算校核,确定了其中对电网安全稳定最有利的解环方案。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四种解环方案优缺点进行量化评价,更为科学直观地确定了最佳解环方案。本文不仅为电网运行规划人员提供了合理的运行策略和规划方案,而且从理论上应用了较为新颖的电磁解环的评估和决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地区电磁环网结构对电网送电能力的约束问题,明显缓解了该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工程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冯云斌[5](2017)在《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用户对用电量需求的增长迅猛,经常出现地区当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需要建设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在高电压等级线路建设初期,为了保证地区的正常供电和可靠性,常常将高低两个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通过变压器并联运行,构成了高低压电磁环网。随着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络的结构逐渐完善,电磁环网的存在会给电网带来一系列的弊端,比如: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会引起大规模的功率转移,进而引起系统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破坏;导致电网的功率分布难以控制,网络损耗增大,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在电磁环网中,继电保护设备复杂性增大,可能会出现误动或不反应等状况,使得事态恶化。因此在合适的时机,必须要打开电磁环网,采取不同电压等级分层,低电压等级电网分区运行的方式。本文改进了粒子群算法,通过混沌映射的方式对粒子群赋初值,使得粒子群随机赋值的同时能够均匀广泛的分布于可行区域内;并采用了惯性常数自适应调整,可以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值实时调整惯性常数值,提高了寻优的效率;提出了全局最优选择池和概率全局最优来获取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减小了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困局的概率。以网络损耗最小,供电能力最大和低电压等级电网划分的片区最多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改进粒子算法对湖北电网存在的电磁回路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备选解环方案。然后结合电磁回路解环对电网的影响以及电网的正常安全工作的要求,建立了包括静态安全性指标、短路容量值、N-1指标、静态电压稳定指标、经济性指标等的电磁回路解环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G1法、离差最大化法、平均差和标准差法这四种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对应权重值,然后运用组合赋权法对四种赋权法得到的权重值进行组合计算,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后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电网的电磁回路备选解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计算各个解环方案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值,选取最合理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
王锋[6](2016)在《南宁电网的电磁环网解环措施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内外系列重大的电网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总结中,都强调了电网结构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的重要性,本文从如何使电网运行更为安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电网结构中的电磁环网现象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易造成低压输电网络的过负荷和热稳定破坏;易造成系统稳定破坏;并以南宁电网为对象,提出针对南宁电网具体结构而采取的解环措施,并分析了解环措施的作用和影响,补充论证了南宁电网采用的解环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中,首先介绍了电网中出现的电磁环网状态,分析了电磁环网运行带来的麻烦后果,并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因电磁环网现象所引发的重大电网事故及其危害和影响,并总结了国内不同层面的电磁环网的分析讨论情况,强调了须重视电网运行中的电磁环网现象分析的必要性。其次,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规程及基本要求,分析了对地区电网而言,针对电磁环网现象所可采用的N-1校验方法的依据和分析的侧重点。针对目前对存在电磁环网的系统应适当采用解环运行的方式,南宁电网运行分析中也提出了具体的解环措施。本文对电磁环网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论证南宁电网解环措施的可行性。文中,为详细描述各主要负荷点的运行状况,首先采用广西电网作计算模型,侧重分析广西电网中与南宁电网相关的500kV线路与南宁220kV电网的各220kV节点的影响现象,其次以南宁电网为计算模型侧重分析南宁电网220kV网络对城区110kV网络的主要负荷点的影响。因南宁电网的35、10kV网络已可采用解环而形成辐射型网络(可采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已保障供电可靠性)运行,就可不必分析中这两个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问题。本文分析和论证了南宁电网所采用的解环措施的可行的,有效的,可作为南宁电网解环措施的理论依据。
左雅[7](2016)在《乌鲁木齐电网分层分区规划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电网快速发展,已形成750kV骨干环网、220kV环形送电网的电网结构。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电网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网结构也变化越来越大,造成了电网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网内大量的环网运行方式,特别是高低压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给电网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会出现电网短路容量超出开关设备容量、潮流难以控制、保护整定变复杂等问题,另一面,当部分薄弱的环网高压线路故障退出时,高电压电网的大量潮流涌入低电压电网,会造成变压器或线路过载、保护误动,甚至破坏系统稳定的情况。面对目前快速增长的负荷用电需求,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获取最大供电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关键。对乌鲁木齐电网进行合理的分层分区规划,将有力的保证负荷用电需求和电力外送需求,能够有效的避免高低压电磁环网引起的短路容量超标、潮流控制困难等问题。本文根据新疆750kV电网的发展规划,以乌鲁木齐750kV/220 kV电网为研究对象,结合乌鲁木齐电网的实际情况,分析乌鲁木齐电网存在的问题,对用电需求进行预测,提出乌鲁木齐电网分层分区的规划方案,并深入分析电网解环方案,以乌鲁木齐2020年夏季运行方式为基础,建立潮流分布、短路电流等评估指标进行校验分析。本文通过对不同的电磁解环方案的研究,结合电气计算的校验,推荐了最佳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推荐方案符合乌鲁木齐电网的实际情况,短路电流控制在合理范围,满足电网的运行需要。
李翠翠[8](2015)在《220/110kV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在电网发展的早期,高电压等级的电网结构较为薄弱,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常常建成相互紧密联系的网状结构,即形成了高低压电磁环网。多年以来,国内绝大部分电网对220/110kV电磁环网普遍采取开环模式。简单、随意的开环方式可能对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仅依赖备自投装置难以保证单线或单变运行变电所的供电安全,故障后造成下级电网较大范围短时解列甚至停电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简单的开环运行方式运行使得系统损耗增加。在目前电网面临严峻的安全运行压力以及高效经济运营的要求下,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挖掘电网潜力,对降低运行损耗全面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电磁环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意义,阐述了电磁环网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了电磁环网运行的优缺点。其次,以湖南220/110k V电磁环网为研究背景,总结出典型电磁环网运行方式,对220/110k V电磁环网开、闭环的三相短路和单相短路110k V母线短路电流进行理论分析。在PSASP6.28环境下,以湖南电网2013年丰大方式下的220/110k V电磁环网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开闭环运行时,220k V、110k V变电站的110k V母线短路电流和110k V变电站的10k V母线短路电流的变化情况。假定电磁环网开环运行时220k V母线短路电流值为其断路器额定遮断电流,判断闭环运行时110k V和10k V母线短路电流是否可控。再次,介绍了静态安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湖南省220/110k V电磁环网进行静态安全稳定分析,分析出绝大部分电磁环网能通过N-1校核,在未通过N-1校核的情况中,大部分属于220千伏主变N-1校核未通过,而这种情况在开环运行时也同样存在;对电磁环网进行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比较开闭环运行时的负荷裕度指标,得出闭环运行的负荷裕度较开环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部分电磁环网的负荷裕度指标增加达到29%左右。最后,介绍了暂态稳定的分析方法和稳定判据。分析湖南省220/110k V电磁环网的暂态稳定,以供电区域内部分线路(主变)故障以及部分发电机组切机等为扰动,分析闭环运行时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变化情况,所分析的220/110k V电磁环网闭环运行时,不会出现失稳情况,110k V变电站即使在未配置母差保护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失稳情况。
郝丹[9](2014)在《辽宁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电磁环网与分区运行是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一种电网运行方式。随着220kV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500kV网架的不断加强完善,辽宁电网系统的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多变,实行电网分区运行是目前电网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目前供电形式严峻、电网安全稳定问题突出的局面下,合理的对辽宁电网进行分层分区运行,减小短路电流过大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隐患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辽宁省在“十二五”期间将投产南海、辽中、抚顺、燕州、长岭、松山、西海、鹤乡、利州和盛京500kV输变电工程,论文首先明确工程投产顺序,按照项目的投产顺序逐个项目研究电磁环网问题。本文通过计算短路电流,指出了辽宁电网电磁环网运行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对分区运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介绍了各个地区的解环必要性并给出了各地区分区运行的最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技术及运行合理性、供电安全可靠性、供电经济性及适应性等方面的、完整合理的新的辽宁电网解环方案,完成了电网分区运行的仿真计算,并由此制订了辽宁电网2011~2015年分区运行方案。
马恒瑞[10](2014)在《特高压联网后电网限流措施和分区原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华”特高压电网联网以后,1000kV/500kV/220kV高中低压电磁环网运行导致特高压变电站周边500kV变电站短路电流超标,需要采取有效的限流措施来降低短路电流,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保证。研究特高压电网短路电流控制措施以及电网分层分区方法,将有利于我国电网的继续建设,更有利于未来我国电网的规划。本文主要从降低系统短路电流的角度出发对特高压输电网络进行研究,以特高压输电特点作为研究出发点,综合采取各种限流措施和进行电网分区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三华"电网中的华北电网为例研究了特高压联网后,特高压变电站对500kV站点短路电流水平带来的影响;对各种限流措施在特高压输电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从常用的限制短路电流的手段中找出适于用特高压输电的限流措施;建立了电网分区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别从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合理性、独立性出发,提出了含有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网的分区原则、具体实现方法和计算流程,以北京电网为例对此进行了验证;针对华北电网,考虑限流效果、安全稳定性、经济等因素,结合1000kV变电站及其周边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综合应用多种限流措施,设计一种优化限流方案,并仿真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特高压联网采取有效的适用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电网限流措施和与之匹配的分区原则的能够很好的降低系统短路电流。
二、湖南2002年500/220kV电磁环网解环对系统稳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2002年500/220kV电磁环网解环对系统稳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电网稳定特性40年演变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湖北电网介绍 |
2 湖北电网40年发展及特性演变 |
2.1 第一阶段(1981-1999年):成为华中4省电网的中心,网架薄弱,稳定破坏事故时有发生 |
2.2 第二阶段(2000-2002年):成为华中6省(市)电网的中心,网架仍然薄弱,跨省交互能力有限 |
2.3 第三阶段(2003-2008年):成为全国联网的中心,电网结构加强,跨省、区交互能力大幅提升 |
2.4 第四阶段(2009-2018年):进入特高压时代,电网不断完善,与全国电网的一体化特征凸显 |
2.5 第五阶段(2019年至今):渝鄂异步联网,三峡近区电网稳定特性发生深刻变化 |
3 未来2~3年电网发展及特性变化趋势展望 |
4 结语 |
(2)江西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短路电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短路电流的限制方法 |
2.1 电网分层分区运行 |
2.2 电磁环网解环 |
2.3 母线分段运行 |
2.4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 |
2.5 故障限流器 |
2.6 电力电子故障限流器 |
2.7 背靠背直流直流输电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江西电网概况及分析计算基础 |
3.1 江西电网发展概述 |
3.1.1 电网情况 |
3.1.2 电源现状 |
3.1.3 江西电网发展规划 |
3.2 研究基础条件及技术原则 |
3.2.1 计算标准 |
3.2.2 计算内容 |
3.2.3 短路电流计算分析内容 |
3.2.4 短路电流计算边界条件 |
3.3 稳定判据 |
3.4 仿真计算方法 |
3.4.1 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
3.4.2 仿真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江西电网短路电流分析计算及限制措施 |
4.1 2017 年电网短路电流水平校核 |
4.1.1 规划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校核计算 |
4.1.2 开断南昌-共青线路 |
4.1.3 开断进贤-温圳线 |
4.1.4 开断孔目江~渝水线路与孔目江主变加装小电抗 |
4.1.5 昌西南主变加装小电抗 |
4.2 2018 年规划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校核计算 |
4.2.1 规划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校核计算 |
4.2.2 开断西郊~盘龙山双回线 |
4.2.3 500kV南昌变~南昌东变开环运行 |
4.2.4 开断狮山~马洪双回线 |
4.2.5 梦山站接线出串运行 |
4.3 特高压接入对江西电网短路电流影响 |
4.3.1 特高压接入前规划电网运行方式 |
4.3.2 特高压接入前后短路水平比较 |
4.4 结论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冀北唐承秦220kV电网分区供电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电磁环网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冀北电网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磁环网及分区供电概述 |
2.1 引言 |
2.2 电磁环网的种类 |
2.2.1 高低压电磁环网 |
2.2.2 主变并列电磁环网 |
2.2.3 多馈供电磁环网 |
2.3 分区供电的关键问题分析 |
2.3.1 关键因素 |
2.3.2 分区供电优点 |
2.3.3 时机选择 |
2.3.4 一般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冀北唐承秦电网运行情况分析 |
3.1 引言 |
3.2 冀北唐承秦电网概况 |
3.2.1 系统概况 |
3.2.2 电网的主要问题 |
3.3 仿真计算技术原则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承秦分区供电方案研究 |
4.1 引言 |
4.2 唐山-秦皇岛解环分析 |
4.3 唐山-承德解环分析 |
4.3.1 唐西北投运前分析 |
4.3.2 唐西北投运后分析 |
4.3.3 承德风电大发方式下潮流分析 |
4.3.4 解环后唐山西北部潮流情况 |
4.4 唐山电网内部电磁环网解环分析 |
4.4.1 南北分区 |
4.4.2 东北、西北分区 |
4.4.3 核心环网分区与南部分区 |
4.5 系统潮流、稳定计算 |
4.6 分区供电方案评价 |
4.6.1 唐山西北部分区 |
4.6.2 唐山东北部分区 |
4.6.3 唐山中部分区 |
4.6.4 唐山南部分区 |
4.6.5 承德分区 |
4.6.6 秦皇岛分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电磁环网运行特性及控制方法 |
2.1 电磁环网概念及形成原因 |
2.2 电磁环网的影响研究 |
2.3 电磁环网运行控制措施 |
2.4 电磁环网解环运行 |
2.5 本章小结 |
3 实际地区电磁环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
3.1 江西电网概况 |
3.2 电磁环网稳定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
3.3 基于PSASP的短路电流分析及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4 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性分析及方案研究 |
4.1 开环运行的必要性 |
4.2 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性分析 |
4.3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制定 |
4.4 解环方案计算分析评判 |
4.5 解环方案综合模糊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磁环网的危害 |
1.2.2 国内电磁环网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电磁环网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初选 |
2.1 引言 |
2.2 目标函数模型 |
2.2.1 网损最小 |
2.2.2 供电能力最大 |
2.2.3 分区数最多 |
2.3 粒子群算法 |
2.3.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2.3.2 粒子群算法的流程 |
2.3.3 粒子群算法的参数分析及设置 |
2.3.4 粒子群算法拓扑结构及其对算法的影响 |
2.3.5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
2.3.6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
2.3.7 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步骤 |
2.4 算法优化效果测试 |
2.4.1 测试函数优化结果 |
2.4.2 算法性能评价 |
2.5 湖北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初选 |
2.6 小结 |
3 电磁环网解环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电磁环网解环原则 |
3.1.1 电磁环网解环时机的选择 |
3.1.2 电磁环网解环断开点的选择 |
3.1.3 电磁环网解环的基本原则 |
3.1.4 电磁环网解环的步骤 |
3.2 电磁环网解环评价指标体系 |
3.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 |
3.2.3 评价指标的分析 |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5 评价指标的计算 |
3.3 小结 |
4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估 |
4.1 引言 |
4.2 组合赋权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G1法 |
4.2.3 离差最大化赋权法 |
4.2.4 标准差和平均差赋权法 |
4.2.5 权重的组合计算 |
4.3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
4.3.1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4.3.2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 |
4.4 湖北电网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价 |
4.4.1 备选解环方案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
4.4.2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组合计算 |
4.4.3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解环方案综合评估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南宁电网的电磁环网解环措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网运行分析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电磁环网及地区电网中的主要问题 |
2.1 电磁环网简介 |
2.1.1 高低压电磁环网 |
2.2 电磁环网运行的主要问题 |
2.3 电磁环网造成电网出现严重后果的案例 |
2.4 国内外关于电磁环网问题的研究情况 |
2.5 电力系统运行规程及基本要求 |
2.6 防范电磁环网危害的措施 |
2.7 开环运行的优点 |
2.8 开环运行的缺点 |
第三章 南宁电网的电磁环网分析 |
3.1 南宁电网的总体简况 |
3.1.1 用电负荷情况 |
3.1.2 电源现况 |
3.1.3 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现况 |
3.1.4 高压配电网现状 |
3.1.5 南宁电网结构的特点 |
3.2 南宁电网高压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220kV部分 |
3.2.2 110kV部分 |
3.3 南宁电网电磁环网解环分析的基本条件 |
3.3.1 针对电磁环网的措施 |
3.3.2 南宁电网电磁环网分析的数学模型 |
3.4 南宁电网的500KV、220KV电磁环网分析 |
3.4.1 南宁电网不解环的运行情况 |
3.4.2 解环后的潮流分布 |
3.4.3 南宁—邕州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4 南宁—玉林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5 平果Ⅰ—南宁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6 平果Ⅱ—南宁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7 邕州—防城港电厂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8 平果—来宾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9 久隆—玉林50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4.10 南宁电网220kV网络分区运行分析小结 |
3.5 南宁电网的220KV、110KV电磁环网分析 |
3.5.1 南宁电网的220kV、110kV电磁环网分析的潮流模型 |
3.5.2 科园—林村的22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5.3 林村-南宁东-琅东220kV线路退出运行的潮流分析 |
3.5.4 五—-渡铁-城东-琅东的110kV线路形成跨越城区的潮流分析 |
3.5.5 南宁电网的220kV、110kV网络电磁环网分析小结 |
3.6 南宁电网的110kV网络对35kV、10kV网络的电磁环网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图1: 南宁电网2016年丰大方式潮流分布图 |
附图2: 南宁市220KV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 |
附图3: 南宁市场区2015年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 |
(7)乌鲁木齐电网分层分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
1.2.1 国外主要电网事故 |
1.2.2 国内电网分层分区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网分层分区基本概念 |
2.1 电磁环网的定义 |
2.2 电磁环网主导因素 |
2.3 电磁环网的弊端 |
2.4 分层分区的基本原理 |
2.5 电网拓扑分层分区意义 |
2.6 分层分区的原则 |
2.7 小结 |
第3章 乌鲁木齐电网构架分析及电力需求预测 |
3.1 电力系统概况 |
3.1.1 乌鲁木齐电网概况 |
3.1.2 乌鲁木齐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乌鲁木齐电网需求分析 |
3.2.1 电力需求现状分析 |
3.2.2 电力需求展望 |
3.2.3 负荷预测方法 |
3.2.4 负荷预测 |
3.3 小结 |
第4章 乌鲁木齐电网分层分区规划 |
4.1 乌鲁木齐分层电网规划 |
4.1.1 规划目标与原则 |
4.1.2 电源建设规划 |
4.1.3 乌鲁木齐750KV电网规划 |
4.1.4 乌鲁木齐220KV电网规划 |
4.2 乌鲁木齐分区电网规划 |
4.3 乌鲁木齐750/220KV电网解环方式 |
4.3.1 乌鲁木齐750/220KV电网解环原则 |
4.3.2 乌鲁木齐电网各区域电力平衡分析 |
4.3.3 解环方式建议 |
4.3.4 电气计算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220/110kV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磁环网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磁环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电磁环网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
1.3.1 电磁环网的概念 |
1.3.2 电磁环网形成的原因 |
1.4 电磁环网运行的利弊 |
1.4.1 电磁环网运行的优点 |
1.4.2 电磁环网运行的缺点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湖南省 220/110kV电磁环网短路电流分析 |
2.1 引言 |
2.2 短路理论 |
2.2.1 220kV变电站的110kV母线短路 |
2.2.2 110kV变电站的110kV母线短路 |
2.3 计算分析 |
2.3.1 计算对象及条件 |
2.3.2 计算步骤 |
2.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4 极端状态下短路电流分析 |
2.4.1 主要思路 |
2.4.2 计算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湖南省220/110kV电磁环网静态安全稳定分析 |
3.1 引言 |
3.2 静态安全分析 |
3.2.1 静态安全分析的直流潮流法 |
3.2.2 静态安全分析方法 |
3.2.3 分析对象 |
3.2.4 分析与讨论 |
3.2.5 结论 |
3.3 静态稳定分析 |
3.3.1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
3.3.2 P-V曲线理论分析 |
3.3.3 计算流程及方法 |
3.3.4 计算分析指标 |
3.3.5 仿真计算条件 |
3.3.6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湖南省220/110kV电磁环网暂态电压稳定分析 |
4.1 引言 |
4.2 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
4.2.1 分析方法 |
4.2.2 暂态稳定时域仿真法分析基本原理 |
4.2.3 基于隐式梯形积分法暂态稳定时域分析 |
4.3 暂态稳定判据 |
4.3.1 工程经验判据 |
4.3.2 理论判据 |
4.4 计算分析 |
4.4.1 计算对象 |
4.4.2 计算条件 |
4.4.3 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辽宁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磁环网与分区运行基础理论 |
2.1 电磁环网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
2.2 电网分区运行 |
2.2.1 分区运行的概念 |
2.2.2 分区运行的条件与原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辽宁电网电磁环网运行情况分析 |
3.1 辽宁电网的现状与发展 |
3.1.1 辽宁电网现状 |
3.1.2 辽宁电网发展规划 |
3.1.3 辽宁电网负荷预测情况 |
3.2 辽宁省电网解环运行的主要思路和原则 |
3.3 2010 年电磁环网解环运行情况 |
3.4 2011 年电磁环网运行情况 |
3.4.1 2011 年辽宁电网结构变化情况 |
3.4.2 2011 年辽宁电网短路容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辽宁电网分区运行方案研究 |
4.1 2012 年分区运行方案研究 |
4.1.1 2012 年辽宁电网结构变化情况 |
4.1.2 分区运行方案研究 |
4.2 2013 年分区运行方案研究 |
4.2.1 2013 年辽宁电网结构变化情况 |
4.2.2 分区运行方案研究 |
4.3 2014~2015 年分区运行方案展望 |
4.3.1 鹤乡 500kV 输变电工程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3.2 盛京 500kV 输变电工程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3.3 长兴岛 500kV 输变电工程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3.4 沈南 500kV 输变电工程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4 厂站接入的敏感性分析 |
4.4.1 本溪热电厂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4.2 浑南热电厂投产后电网解环运行研究 |
4.4.3 国电鞍山热电厂投产后电网解环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特高压联网后电网限流措施和分区原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特高压和大电网运行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特高压交流输电方式技术特点 |
1.2.2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现状 |
1.2.3 限制短路电流的常用方法 |
1.2.4 国内外大城市电网分区运行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特高压联网对受端电网影响的仿真分析 |
2.1 特高压接入对受端电网影响概述 |
2.2 仿真电网概况 |
2.3 短路电流水平的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特高压联网后常用限流措施适用性的仿真研究 |
3.1 提高变压器阻抗的适用性分析 |
3.2 加限流设备的适用性分析和仿真 |
3.2.1 串联电抗器的适用性分析 |
3.2.2 应用串联电抗器的仿真分析 |
3.3 母线分段运行的适用性分析和仿真 |
3.3.1 母线分段运行的适用范围 |
3.3.2 特高压站接线方式的研究 |
3.3.3 母线分列运行方式的仿真分析 |
3.4 电磁环网解环的适用性分析 |
3.4.1 电磁环网的种类 |
3.4.2 电磁环网的解环问题 |
3.5 变电站规模与短路电流水平分析 |
3.5.1 500kV变电站出线规模 |
3.5.2 500kV变电站变压器台数 |
3.6 本章小节 |
第4章 特高压联网后地区电网的分区原则及仿真研究 |
4.1 大城市电网分区一般性原则 |
4.2 特高压接入后电网分层分区模型 |
4.3 含有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网的分区原则 |
4.3.1 分区安全性 |
4.3.2 分区稳定性 |
4.3.3 分区经济性 |
4.3.4 分区合理性 |
4.3.5 分区独立性 |
4.3.6 分区优化方案实现方法 |
4.4 电网分区运行分析和仿真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综合限流优化方案的设计和仿真 |
5.1 综合限流优化方案的设计 |
5.2 综合优化方案的仿真校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湖南2002年500/220kV电磁环网解环对系统稳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电网稳定特性40年演变回顾与展望[J]. 李大虎,刘海光,孙建波,王莹,邵德军,潘晓杰. 湖北电力, 2020(02)
- [2]江西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 张敏毓. 南昌大学, 2019(02)
- [3]冀北唐承秦220kV电网分区供电方案研究[D]. 吕增亮.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4]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D]. 何珏.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5]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 冯云斌. 武汉大学, 2017(06)
- [6]南宁电网的电磁环网解环措施分析研究[D]. 王锋. 广西大学, 2016(06)
- [7]乌鲁木齐电网分层分区规划研究[D]. 左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8]220/110kV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分析[D]. 李翠翠. 湖南大学, 2015(03)
- [9]辽宁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研究[D]. 郝丹.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10]特高压联网后电网限流措施和分区原则的研究[D]. 马恒瑞.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