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昌[1](2020)在《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效果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经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长、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等级以及远期生存结局等差异,来研究患者术后获益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探讨经不同入路手术对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并对其他可能存在影响因素也进行了部分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询证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使用山东省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询采集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胃肠外科及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Siewert Ⅱ型AEG患者病案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根据明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例181例。其中行经腹AEG切除者(经腹入路组)41例,行经胸AEG切除术者(经左胸入路组)135例,行开腹、开右胸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切除术(胸腹联合入路组)患者4名,经腹腔镜手术者1名。校正基线水平后,比较经腹入路组与经胸入路组手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的差异。然后通过单因素筛查筛选对预后有显着关联的因素,并对互相影响的因素进行相关性排除。然后根据已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随着生存时间延长,不同入路手术组的生存率略有差异,经腹入路略显优势,但经Log-Rank检验表明,经腹入路手术组与经胸入路手术组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总体平均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445)。(2)在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后并分别以各相关因素分层做生存曲线,发现术后生存时间与年龄、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印戒细胞等因素显着相关(95%CI:38.51~44.22,P<0.05)。(3)对不同手术入路组病例的住院时长及淋巴结清扫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见经腹入路组患者与经胸入路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长较短(F=0.705,P<0.05)。且淋巴结清扫数量上占优(F=7.892,P<0.05)。结论:(1)经胸入路组在术后恢复及并发病方面劣于经腹入路组;经腹入路组在于腹腔淋巴结清扫方面占优,且在总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明显优于经胸入路组。在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方面,经腹入路组略有优势,但二者差异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2)经腹入路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经腹入路在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时间方面是要优于经胸入路的。(3)对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因素、ASA分级、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有印戒细胞、T分期、N分期、pTNM分期等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
史振兴[2](2019)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状况,阐明影响AEG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比较胃窦腺癌与AEG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入选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AEG患者256例。选取同期476例胃窦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病理分期资料等。随访入组患者的术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256例AEG患者的中位年龄61岁,共170例男性患者。接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AEG患者共31例(12.1%),行全胃切除术为225例(87.9%),行开放性手术为112例(43.8%),行腹腔镜手术为144例(56.2%)。在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中,低蛋白血症、血清CEA升高、肿瘤直径>4cm、脉管浸润、病理低分化或差分化、TNM Ⅲ期的AEG患者三年生存率降低。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0 g/L(HR=1.32;95%CI:1.06-1.64;P=0.01)、脉管浸润(HR=1.29;95%CI:1.04-1.60;P=0.02)、神经浸润(HR=1.13;95%CI:1.05-1.21;P=0.01)、肿瘤低-差分化(HR=2.14;95%CI:1.16-3.95;P=0.02)、TNM 分期Ⅲ期(HR=1.12;95%CI:1.02-1.25;P=0.02)、R1 切除(HR=3.61;95%CI:2.37-4.56;P<0.001)是AEG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Siewert分型、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窦腺癌相比,AEG患者年龄较大、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CEA较高、肿瘤低分化和分化差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大、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AEG患者3年生存率为60.9%,明显低于胃窦腺癌患者76.1%结论:1.低蛋白血症、脉管神经浸润、肿瘤低-差分化、TNM分期是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Siewert分型、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的AEG患者预后无显着差异;2、与胃窦腺癌相比,AEG患者年龄较大、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CEA较高、肿瘤低分化和分化差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大、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较高;3.AEG患者3年生存率显着低于胃窦腺癌患者。
周国华[3](2018)在《经胸与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胸与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贲门癌患者80例并分两组。经腹入路组采用的手术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经胸入路组采用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经腹入路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经胸入路组(P<0.05);经腹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P<0.05);经胸入路组肺感染高于经腹入路组,切缘阳性率和复发率低于经腹入路组(P<0.05)。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优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可更好地减少创伤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彻底地清除淋巴结。
杨伟锋[4](2015)在《经腹路径与胸腹联合路径治疗贲门癌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治疗责门癌病例资料的收集回顾,观察我院经腹路径与胸腹联合路径治疗贲门癌的临床分析。方法本课题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沁阳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贲门癌患者,经纳入标准筛选后的患者(共185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分为两组,即经腹路径组和经胸腹联合路径组,其中经腹路径组患者98例,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患者87例。所有患者,自术后第1d从鼻饲营养管内滴入益气通腑中药煎剂,当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鼻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组织学类型及肿瘤TNM分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经腹路径组手术时间135min~162min,平均手术时间148.82±6.27min;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手术时间145min~165min,平均手术时间152.48±4.41min。经腹路径组手术时间与经胸腹联合路径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经腹路径组术中出血量225ml~265ml,平均出血量244.44±11.24m1;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术中出血量270ml~310ml,平均出血量272.41±25.92ml。经腹路径组术中出血量与经胸腹联合路径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经腹路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d~5d,平均排气时间2.86±0.80d;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d~5d,平均排气时间2.85±0.96d,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经腹路径组术后第3d疼痛评分为2~6,平均评分为3.94±1.23;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术后第3d疼痛评分为3~7,平均评分为4.37±1.12,经腹路径组术后3d疼痛评分与经胸腹联合路径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腹路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39例,经胸腹联合路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56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腹路径组肺不张有4例,心律失常有12例,吻合口狭窄有3例,吻合口瘘有1例,切口感染有3例,肺部感染有10例,胸腔积液有5例,围手术期死亡有1例;经胸腹联合路径组肺不张有6例,心律失常有14例,吻合口狭窄有2例,吻合口瘘有0例,切口感染有4例,肺部感染有18例,胸腔积液有11例,围手术期死亡有1例。其中,两组术后肺不张、心律失常、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径路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情况与胸腹联合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路径手术治疗贲门癌较胸腹联合路径有较大的优势:①经腹路径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较胸腹联合路径组较轻;②经腹路径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③经腹路径能减少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
马小明,吴建强,王建[5](2015)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提高对该肿瘤的进一步认识,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加以综述。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存在特殊性,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生物学来源、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增加,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需要深入研究。
陈康祥[6](2015)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贲门癌25例、食管下段癌20例行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肿瘤切除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种疾病患者在手术中出现2例纵隔胸膜损伤,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腹腔感染、胃残端瘘等并发症。两种疾病1年后随访的存活率分别为85%、84%,两种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病3年后随访的存活率分别为60%、64%,两种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毛清华,樊天友,谢鹏飞[7](2015)在《老年患者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老年患者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并为该病最优化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贲门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经胸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则实施经腹入路肿瘤切除术。记录二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膈下腹腔感染、残留癌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淋巴结阴性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贲门癌患者而言,开展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相比于经胸入路术式,能提高淋巴结阳性者生存率,并降低肺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张涛,张健[8](2014)在《贲门胃底癌经腹手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106例贲门胃底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腹全胃切除组56例,经腹近端胃切除组50例。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P<0.05),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优势。
张伟[9](2013)在《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与近端胃胃切除食管胃直接吻合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研究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的83位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空肠间置组42人,食管残胃直接吻合组41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感染、胸腔积液、死亡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术后6个月主观反流症状如烧心、吞咽痛及咳嗽等症状的发生率,纤维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指标,使用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空肠间置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2.38%VS4.88%,p=0.983),空肠间置组腹腔及血液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7.14%vs7.31%,p>0.1),空肠间置组胸腔积液发生率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4.76%vs7.32%,p>0.1),术后第2天SIRS发生率空肠间置组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73.8%vs65.9%,p=0.430),术后第4天SIRS发生率空肠间置组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45.2%vs36.9%,p=0.432);在术后总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感染、出血、胸腔积液的发生率,空肠间置组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16.7%vs19.5%p>0.05)。术后6个月患者主观症状方面,烧心症状在空肠间置组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68.3%(p<0.01):吞咽痛在空肠间置组的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其在对照组的发生率19.5%(p=0.031),咳嗽症状在空肠间置组的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其在食管胃直接吻合对照组的发生率36.6%(p=0.001)。术后6个月空肠间置组内镜下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如可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法重建消化道具有非常满意的效果,同食管胃直接吻合相比,手术安全性无显着差异,但患者术后主观反流症状及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程度较轻,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是贲门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盛新,马耀磊,魏丛明,邹卫[10](2012)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贲门癌、3例食管下段癌行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肿瘤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相应食管、胃残端切缘病理未见癌细胞。结论经腹食管裂孔径路用于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创伤小,能充分满足所需切除食管的范围,亦能方便地清扫胃周淋巴结。
二、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效果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流行病学背景 |
1.2 AEG的定义及分型 |
1.2.1 Nishi分型 |
1.2.2 Siewert分型 |
1.2.3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
1.2.4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 |
1.2.5 AEG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定义 |
1.3 Siewert Ⅱ型AEG手术治疗当前存在的争议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一般材料收集 |
2.1.1 病案资料采集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分组情况 |
2.2 手术方式 |
2.2.1 经左胸入路 |
2.2.2 经腹入路 |
2.3 评价标准 |
2.3.1 ASA分级: |
2.3.2 TNM分期 |
2.3.3 并发症分级 |
2.4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比结果 |
3.2 经腹入路手术组与经胸入路手术组术后生存的比较 |
3.3 影响AEG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3.3.1 双变量分析法对所有统计量进行两两相关性筛查 |
3.3.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筛检 |
3.3.3 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 |
3.4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符号说明 |
Ⅳ 前言 |
Ⅴ 材料与方法 |
Ⅵ 结果 |
Ⅶ 讨论 |
Ⅷ 结论 |
Ⅹ 参考文献 |
Ⅺ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经胸与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经腹路径与胸腹联合路径治疗贲门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贲门癌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展望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定义及分型 |
2AEG淋巴结转移规律 |
3手术 |
3.1手术入路 |
3.2AEG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 |
3.3消化道重建 |
4小结 |
(6)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食管下段癌 |
1.2.2 贲门癌 |
2 结果 |
2.1 两种疾病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2.2 术后1年随访结果 |
2.3 术后3年随访结果 |
3 讨论 |
(7)老年患者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观察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项目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2 二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
3 讨论 |
(8)贲门胃底癌经腹手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辅助治疗: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见表1。 |
2.2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 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 见表2。 |
2.3 对两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见表3。 |
3 讨论 |
(9)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食管下段癌 |
1.2.2 贲门癌 |
1.3 治疗结果 |
2 讨论 |
四、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效果的回顾性研究[D]. 王洪昌. 山东大学, 2020(02)
- [2]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与胃窦腺癌的比较[D]. 史振兴. 山东大学, 2019(03)
- [3]经胸与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 周国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9)
- [4]经腹路径与胸腹联合路径治疗贲门癌的临床分析[D]. 杨伟锋. 新乡医学院, 2015(02)
- [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进展[J]. 马小明,吴建强,王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5)
- [6]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陈康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02)
- [7]老年患者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J]. 毛清华,樊天友,谢鹏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02)
- [8]贲门胃底癌经腹手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J]. 张涛,张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3)
- [9]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D]. 张伟. 郑州大学, 2013(S2)
- [10]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应用体会[J]. 盛新,马耀磊,魏丛明,邹卫.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