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证内墙阴阳角方正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林成章[1](2021)在《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内墙抹灰施工经常涉及到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和技术难点,为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对建筑内墙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考虑对策。本文根据武汉金地.中法仟佰汇一期项目内墙抹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空鼓、裂缝、不平整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内墙抹灰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及要点控制。
艾心荧,耿露露,孙成访,周盛光,李敬华,张晴晴,董成浩[2](2021)在《高精砌块薄抹灰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文献研究、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成果,研发一种适用于高精度砌块墙面的薄抹灰施工技术,其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准备、基层处理、制备抹灰砂浆、弹线画格、打点冲筋、墙面浇水、抹灰底、抹罩面灰等。经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具有抹灰厚度薄、黏结强度高、剥离脱落率低、工艺流程简便等优点,大大缩短内墙抹灰施工作业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陈增[3](2020)在《喷涂石膏砂浆抹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喷涂石膏砂浆抹灰工艺是一种新的建筑施工工艺。在工程实践中,喷涂石膏砂浆抹面采用全自动预拌砂浆喷浆机施工,使石膏砂浆拌和过程自动化,拌制更加均匀,施工效率更高;结合石膏砂浆和易性、黏结性良好的特点,采用石膏抹灰施工工艺能够有效避免空鼓、开裂现象,并且免去甩浆环节,能够有效缩短内粉工期、提升抹灰质量。工艺成型效果更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值得大力推广。
高辉[4](2020)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的影响力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上越发显着,中国和各国在建筑行业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然而,中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影视、传统文学等领域,科技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的文化输出相对薄弱,建筑文化的输出因此就显得至关重要。建筑教材属于科技文本,科技文本用词严谨、行文规范、语言准确、语义明晰、注重客观、逻辑严密。因此,如何将科技文本高质量地翻译出去已成为我国翻译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包括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侧重于传达源语言文化,重视原文表达的准确再现,而交际翻译侧重于译文的表达效果,重视译文读者的感受。由于科技文本具有客观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鉴于此,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为例,基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念,根据原文本的文本特征,对科技文本英译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科技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首先对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发展背景、理论内涵给予全面的阐释,对科技文本和《建筑施工技术》的文本特点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在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运用省译、增译、顺译、拆分、转换、重组等多种翻译策略,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证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王磊,孙月红,张天翔,单桂伟,郑国霞[5](2020)在《室内抹灰混合砂浆与石膏砂浆综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内墙抹灰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空鼓、开裂是不可避免的质量通病。确保内墙抹灰的施工质量是保障工程产品观感及使用的重要环节。经实践,与传统混合砂浆抹灰相比,石膏砂浆抹灰在施工各环节上均有较高优势,特别是毛坯房交工的项目,室内抹灰采用石膏砂浆抹灰是确保质量,保障品质的上乘之选,为项目建设取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何景钦[6](2019)在《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也在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和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正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建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此,在亟需满足社会新需求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如何能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如何加快施工周期,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的挑战。为解决以上难题,行业内不断研发出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实现绿色施工。其中近年发展得较快的一种新技术就是铝合金模板,作为一种新型模板技术,已在国内外很多项目中得到应用。但由于铝合金建筑模板在我国推广实施时间短,相关的国家及行业的标准较少;导致人们未能全方位地深入了解铝合金模板的综合价值,对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认识不全面,尤其在施工过程管理中缺少精细化管理标准。为此,本文着重对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对现行常用模板工程的发展进程与趋势进行了阐述,结合国内外铝合金模板的发展现状,通过详细分析和对比现行常用模板及铝合金模板的特征,得出铝合金模板具有材质较轻、施工方便、安拆周期较短、绿色环保等优势;其次通过研究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实施要点,得出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项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质量效果,由此确定了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包括了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依据所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设计与深化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及评估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及细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最后结合典型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体系,具有提升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综合价值。
罗灵[7](2019)在《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监管力度薄弱的传统粗犷式作业的行业。如何控制风险、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强监管力度以及提升项目综合实施水平是建设工程领域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借助保险手段解决行业问题是有效的。本课题所探究的绿色综合保险以及基于此保险的第三方评估模式、评估体系、评估内容及风险评估方法,可弥补工程保险的应用障碍、改善行业弊端、丰富项目风险管理方式。本课题基于绿色综合保险,建立了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构建了第三方评估体系及标准,提出了得到建设项目综合风险评估值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综合风险水平表。首先,总结出改善传统监管弊端、把控项目实施风险是值得工程建设领域不断研究的方向,分析建设行业现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实践需求出发,以评估项目综合风险为目标,确定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绿色施工的各层次研究内容及相应的方式方法。其次,分析传统工程保险,定义绿色综合保险,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建立基于绿色综合保险的第三方评估模式。阐述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的运行机制及流程,并与传统监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制定了随着该模式的应用而产生的保险合同及委托合同。再次,深入探究基于绿色综合保险的第三方评估方法,第三方评估的目的是得到合理可靠的项目综合风险评估结论。而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是得到综合风险评估结论的前提。因此,本文构建了完整的评估体系,且分类确定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再次,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相应的分类评估值,确定综合风险评估指标及权重,由分类评估值得到综合风险评估值。通过ALARP原则,改进综合风险评估算法,得到相应的风险水平结论。因目前在该模式下应用ALARP原则时缺乏基础统计数据,加之为保障项目实施,提出第三方评估平台的构建思路。再次,以江西省赣江新区某项目群为例,制定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组织架构,得到项目实施的分类评估值及综合风险评估值。最后,总结研究内容和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徐萍[8](2019)在《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其建筑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民生活品质和人身安全状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监管,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改善,安全和质量事故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新时代人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工程渐渐无法满足当代使用者的品质需求。用户对建筑工程品质投诉不断、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观感和适用性差等频现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业市场亟需一套完善的、普适的、覆盖建筑建设和运营双阶段的质量评比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工程品质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建筑工程品质概括为“质量”与“品位”的综合,并将品质评价分为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两个评价阶段,进而从目的、范围、主体、实施过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然后,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内外现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从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三个方面构建建设阶段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邻域粗糙集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指标集并计算指标权重,形成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及使用者访谈,选取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观感质量、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物业服务性能及环境性能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ANP法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其次,结合专家意见将建筑工程建设阶段评价模型与运营阶段评价模型相结合,计算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最终评分。通过对新加坡和日本及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分析,从评价机构、评价结果、评分应用构建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应用框架。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改善质量保修制度、加强社会监管等维度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制度补偿的思路。最后,以南京市某房地产项目为研究案例,运用前文构建的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邀请专业评价小组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品质评分,并采用项目使用者对项目运营阶段的满意度进行品质评分,进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陈雷[9](2019)在《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自高速运转至次货危机后经济形势下行的几十年发展以来,机遇与风险并存。房地产项目开发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这是基于房地产项目的各类风险预判、经济预算和规划发展的研究评价。在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质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房地产项目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主要以W市A房地产项目为研究载体,深入研究该房地产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有关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设计。首先,通过阐述W市A房地产项目的具体概况和内容,分析了本项目的具体任务,为质量分析提供基础,结合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提出了 W市A房地产项目的质量目标。接着,重点对W市A房地产项目进行质量评估,通过设计质量检查方式和手段,并深入分析其质量检查结果,对质量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质量控制和保障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针对W市A房地产项目的可研阶段、规划阶段、施工阶段等三个阶段,重点剖析了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举措,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1)针对W市A房地产项目,从项目的任务角度出发,针对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运用相关评价方法进行了质量管理的评价。(2)针对W市A房地产项目的可研、规划和施工阶段,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举措,可为相关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思路。
王伟坐[10](2018)在《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产业化住宅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建造方式,具有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的天然优势。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推进,产业化住宅必将成为我国住宅建造的主要形式。质量提升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评价是质量提升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住宅建造质量,加强产业化住宅施工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产业化住宅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本文聚焦该种结构形式的住宅,对结构施工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建造流程的视角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和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施工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的12个典型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和施工现场实地调研,总结了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类型和表现形式。基于文献研究、施工规范标准研究和质量问题研究的成果,依据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7条原则,初步建立了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15名专家的座谈分析,确定了以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为目标层,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的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最终权重,建立了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朝阳区百子湾公租房项目结构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项目结构施工质量的综合得分和各级指标的百分制得分,明确了结构施工质量的等次和各级指标的质量现状。基于评价模型应用的成果,引入质量改进难度系数,结合指标对整体质量的贡献程度(权重),建立了施工质量改进计算模型,对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所有二级指标进行改进次序的排序,明确改进的先后序列。质量改进坚持目标导向,根据量化的质量目标确定改进的指标数量。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改进流程,实现了质量改进的目标。本文将施工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明确了结构施工质量的现状,为质量改进奠定了基础,依据施工质量改进目标,应用施工质量改进模型,实现了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应用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施工企业对产业化住宅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动态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实施质量改进,提高住宅建设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本地区产业化住宅的施工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获取基础数据,制定发展政策和管控措施,确保住宅产业健康发展。
二、保证内墙阴阳角方正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证内墙阴阳角方正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内墙抹灰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2.1 施工作业准备 |
2.2 材料的准备 |
3 施工主要操作工艺 |
4 内墙抹灰常见质量问题及措施 |
4.1 部分内墙抹灰层太厚的处理 |
4.2 内墙抹灰层产生空鼓、裂缝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
4.3 抹灰面不平整、不垂直,阴阳角不方正 |
4.4 内墙抹灰层的渗漏防护 |
4.5 抹灰层有抹纹、色泽不一致 |
4.6 门窗框与墙体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
5 结束语 |
(2)高精砌块薄抹灰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精砌块墙体薄抹灰施工工艺试验研究 |
1.1 抹灰砂浆黏结强度试验研究 |
1.2 抹灰砂浆灰水比试验研究 |
2 高精砌块墙体薄抹灰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1 施工工艺流程 |
2.2 操作要点 |
2.2.1 施工准备 |
2.2.2 基层处理 |
2.2.3 制备抹灰砂浆 |
2.2.4 弹线画格、打点冲筋 |
2.2.5 墙面浇水 |
2.2.6 抹灰底 |
2.2.7 抹罩面灰 |
3 效益分析 |
3.1 经济效益 |
3.2 社会效益 |
4 项目实施成效 |
5 结语 |
(3)喷涂石膏砂浆抹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喷涂石膏砂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
1.1 喷涂石膏砂浆的原理 |
1.2 适用范围 |
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1 工艺流程 |
2.2 操作要点 |
2.2.1 施工准备 |
2.2.2 基层处理与贴网格布 |
2.2.3 打点冲筋、阴阳角处理 |
2.2.4 用喷涂机喷涂 |
2.2.5 抹平及表面收光处理 |
2.2.6 养护及成品保护 |
3 质量控制 |
3.1 质量控制标准 |
3.2 质量保证措施 |
4 工艺实施效益分析与应用 |
4.1 案例分析 |
4.2 效益分析 |
4.2.1 工期效益 |
4.2.2 劳动力效益 |
4.2.3 成本效益 |
4.3 工艺的应用 |
5 结论 |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
1.4 Introdu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n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
2.2 Studie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3.2 Main Connotation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3.2.1 Semantic Translation |
3.2.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3 Differences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2.4 Similarities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3.3 Feasibility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1 Feat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2 Featur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4.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
4.4 Summary |
Chapter F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Newmark Translation Theory |
5.1 Semant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5.1.1 Lexical Level |
5.1.1.1 Literal Translation |
5.1.1.2 Part-of-Speech Conversion |
5.1.2 Syntactic Level |
5.1.2.1 Sequential Translation |
5.1.2.2 Supplementary Translation |
5.1.3 Textual Level |
5.1.3.1 Passage Layout Preservation |
5.1.3.2 Passage Cohesion Preservation |
5.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5.2.1 Lexical Level |
5.2.1.1 Omission |
5.2.1.2 Amplification |
5.2.2 Syntactic Level |
5.2.2.1 Splitting and Reorganization |
5.2.2.2 Voice Conversion |
5.2.3 Textual Level |
5.2.3.1 Passage Layout Conversion |
5.2.3.2 Passage Layout Simplification |
5.3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Studi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1 Original Vers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Appendix2 English Vers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5)室内抹灰混合砂浆与石膏砂浆综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及抹灰工艺简介 |
2 材料组成及性能 |
2.1 混合砂浆 |
2.2 石膏砂浆 |
2.3 对比分析 |
3 施工工序 |
3.1 混合砂浆 |
3.2 石膏砂浆 |
3.3 对比分析 |
4 操作要点及可操作性 |
4.1 混合砂浆 |
4.2 石膏砂浆 |
(1)垂直、平整度 |
(2)防空鼓开裂 |
(3)窗边洞口 |
4.3 对比分析 |
5 工期影响 |
5.1 混合砂浆 |
5.2 石膏砂浆 |
5.3 对比分析 |
6 现场组织 |
6.1 混合砂浆 |
6.2 石膏砂浆 |
6.3 对比分析 |
7 质量控制 |
7.1 混合砂浆主要质量问题 |
(1)平整度控制 |
(2)空鼓 |
(3)开裂 |
7.2 石膏砂浆主要质量问题 |
(1)平整度控制 |
(2)空鼓、开裂 |
7.3 对比分析 |
8 成本分析 |
8.1 混合砂浆 |
8.2 石膏砂浆 |
8.3 对比分析 |
9 材料采购存储 |
9.1 混合砂浆 |
9.2 石膏砂浆 |
9.3 对比分析 |
1 0 节能环保及文明施工 |
1 0.1 混合砂浆 |
1 0.2 石膏砂浆 |
1 0.3 对比分析 |
1 1 综合对比分析及结论 |
1 1.1 石膏砂浆抹灰比之混合砂浆抹灰的优势: |
(1)可操作性好 |
(2)成品质量好 |
(3)工期快 |
(4)损耗少、现场文明施工效果好 |
(5)绿色节能效果好 |
(6)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
(7)防火性能好 |
1 1.2 石膏砂浆抹灰比之混合砂浆抹灰的劣势: |
(1)遇水稳定性差,不能应用于涉水房间 |
(2)材料可供选择的品牌少 |
(3)熟练工人少 |
(4)材料、人工采购价格偏高 |
(6)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铝合金模板体系分析 |
2.1 铝合金模板 |
2.1.1 铝合金模板概念 |
2.1.2 铝合金模板特点 |
2.1.3 铝合金模板优势 |
2.1.4 铝合金模板缺点 |
2.2 现行常用模板体系 |
2.2.1 木模板 |
2.2.2 钢模板 |
2.2.3 塑料模板 |
2.3 铝合金模板和现行常用模板体系对比分析 |
2.3.1 铝合金模板和木模板对比 |
2.3.2 铝合金模板和钢模板对比 |
2.3.3 铝合金模板和塑料模板对比 |
2.4 铝合金模板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1 问卷调查 |
2.4.2 原因总结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
3.1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
3.1.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3.1.2 精细化管理内容 |
3.2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3.3 PDCA精细化管理方法 |
3.4 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
3.4.1 安全精细化管理 |
3.4.2 质量精细化管理 |
3.4.3 工期精细化管理 |
3.4.4 成本精细化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施 |
4.1 设计与深化阶段精细化管理 |
4.1.1 建筑及结构图纸设计精细化管理 |
4.1.2 铝合金模板图纸设计深化精细化管理 |
4.2 铝合金模板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 |
4.2.1 生产流程标准化 |
4.2.2 材料要求精细化 |
4.2.3 生产工期精细化 |
4.2.4 生产质量精细化 |
4.3 铝合金模板现场安装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 |
4.3.1 质量精细化管理 |
4.3.2 工期精细化管理 |
4.3.3 铝合金模板在转换层安装精细化管理 |
4.3.4 安全文明精细化管理 |
4.4 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评估精细化管理 |
4.4.1 设计及深化阶段评估精细化 |
4.4.2 铝合金模板生产及施工阶段评估精细化 |
4.5 案例分析 |
4.5.1 安全管理收益情况 |
4.5.2 质量管理收益情况 |
4.5.3 工期管理收益情况 |
4.5.4 成本管理收益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附表 |
(7)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质量及安全研究现状 |
1.2.2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1.2.3 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现状 |
1.2.4 基于ALARP原则的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分析 |
2.1 绿色综合保险概述 |
2.1.1 传统工程保险 |
2.1.2 绿色综合保险 |
2.2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的运行机制及流程 |
2.2.1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概述 |
2.2.2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目的 |
2.2.3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组织实施 |
2.2.4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与传统监理模式对比分析 |
2.3 新模式下的合同 |
2.3.1 绿色综合保险合同 |
2.3.2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委托合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
3.1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的体系设计 |
3.1.1 评估体系设计 |
3.1.2 评估规划 |
3.1.3 评估的方式 |
3.2 工程质量评估细则及标准 |
3.3 安全文明评估细则及标准 |
3.4 绿色施工评估细则及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ALARP原则的综合风险算法 |
4.1 第三方评估细则及标准的应用 |
4.1.1 工程质量部分 |
4.1.2 安全文明施工部分 |
4.1.3 绿色施工部分 |
4.2 计算项目综合风险 |
4.2.1 评估指标的确定 |
4.2.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
4.2.3 计算各指标权重 |
4.3 基于ALARP原则的综合风险评估结论 |
4.3.1 ALARP原则定义 |
4.3.2 基于ALARP原则的综合风险算法思路 |
4.3.3 基于ALARP原则的综合风险评估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信息管理系统 |
5.1 大数据与平台之于第三方评估的价值 |
5.2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5.2.1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5.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3 系统功能实现 |
5.3.1 系统首页布局 |
5.3.2 评估子系统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模式及方法案例分析 |
6.1 项目概况 |
6.1.1 项目简介 |
6.1.2 项目应用前提 |
6.2 项目应用的组织架构 |
6.3 项目综合风险评估分析 |
6.3.1 项目分类风险评估分析 |
6.3.2 项目综合风险指标评估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8)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相关概念和内涵 |
2.1 品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
2.1.1 品质的概念 |
2.1.2 品质的内涵 |
2.2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和内涵 |
2.2.1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 |
2.2.2 建筑工程品质的内涵 |
2.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
2.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 |
2.3.2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 |
第3章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3.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3.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行标准 |
3.1.2 大陆现行评价标准及其不足 |
3.1.3 初步评价指标体系 |
3.2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评价指标优化 |
3.2.1 基于NRS的优化算法 |
3.2.2 数据采集 |
3.2.3 邻域半径计算 |
3.3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最终构建 |
3.3.1 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集约简 |
3.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章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
4.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基于SLR的指标识别 |
4.1.2 基于深度访谈的评价指标识别 |
4.1.3 建筑工程使用者评价指标梳理 |
4.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优化 |
4.2.1 调研目的、内容及对象选择 |
4.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3 基于ANP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4.3.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的思路 |
4.3.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第5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 |
5.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5.2 国内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5.2.1 新加坡与日本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
5.2.2 国内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
5.2.3 国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
5.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应用框架 |
5.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成果应用 |
5.3.2 建筑工程品质制度补偿内涵与思路 |
第6章 案例研究 |
6.1 工程基本概况 |
6.1.1 项目建设情况 |
6.1.2 项目运营情况 |
6.2 项目品质评价 |
6.2.1 项目建设阶段品质评价 |
6.2.2 项目运营阶段品质评价 |
6.3 项目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6.3.1 建设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
6.3.2 运营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
6.3.3 项目综合评分分析与建议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1.1 研究结论 |
7.1.2 研究创新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 |
附录2 邻域粗糙集代码 |
附录3 访谈笔记 |
附录4 Nvivo生成的初始编码表 |
附录5 调研问卷1 |
附录6 调研问卷2 |
致谢 |
(9)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项目概述 |
2.2 项目质量概述 |
2.3 质量管理方法 |
3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计划研究 |
3.1 W市A房地产项目概况 |
3.2 W市A房地产项目任务分析 |
3.3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目标 |
4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评估 |
4.1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检查 |
4.2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检查结果分析 |
4.3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总体评价 |
5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 |
5.1 W市A房地产项目可研阶段的质量控制 |
5.2 W市A房地产项目规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
5.3 W市A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5.4 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及工程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住宅产业化的有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工程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工程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特点及施工质量问题研究 |
2.1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特点分析 |
2.1.1 产业化住宅与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住宅建造方式异同点分析 |
2.1.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特点分析 |
2.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
2.2.1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问题的文献研究 |
2.2.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问题的实例研究 |
2.2.3 质量问题归纳汇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
3.1 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1 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1.2 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初选 |
3.1.3 指标体系的研讨及最终确定 |
3.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3.2.1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步骤 |
3.2.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
3.2.3 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施工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及实例验证 |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应用步骤 |
4.2 百子湾公租房结构施工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 |
4.2.1 百子湾公租房地块第二标段项目概况 |
4.2.2 评价实施的部署与评价专家的选择 |
4.2.3 结构施工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 |
4.3 百子湾公租房住宅结构施工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改进研究 |
5.1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改进策略分析 |
5.1.1 二级指标质量改进难度系数 |
5.1.2 二级指标质量改进次序分析 |
5.2 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改进的实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保证内墙阴阳角方正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 林成章. 四川水泥, 2021(10)
- [2]高精砌块薄抹灰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 艾心荧,耿露露,孙成访,周盛光,李敬华,张晴晴,董成浩. 城市住宅, 2021(08)
- [3]喷涂石膏砂浆抹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 陈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23)
-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以《建筑施工技术》部分章节汉译英为例[D]. 高辉. 济南大学, 2020(05)
- [5]室内抹灰混合砂浆与石膏砂浆综合对比分析[J]. 王磊,孙月红,张天翔,单桂伟,郑国霞. 建筑技艺, 2020(S1)
- [6]铝合金模板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研究[D]. 何景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绿色综合保险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及方法研究[D]. 罗灵. 南昌大学, 2019(02)
- [8]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徐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9]W市A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陈雷.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10]产业化住宅结构施工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研究[D]. 王伟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