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橡皮擦为什么能够擦掉铅笔笔痕(论文文献综述)
胡紫霞[1](2021)在《能擦掉铅笔笔迹的物质——橡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儿出了错,马上摇头来帮忙。"铭铭看到书上的一则谜语,念了起来。"这不就是橡皮嘛!"他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同时拿起手边的橡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起来:对我们来说,橡皮再熟悉不过了,自从我学习用铅笔写字,就没少用它。不过,我只知道橡皮能够擦掉铅笔字迹,其他方面,比如橡皮是用什么做的,它擦掉铅笔字的原理又是什么,等等,
陈津晶[2](2020)在《《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景观与园林规划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本翻译实践项目来源于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nd Garden Design一书,是作家James Blake于2015年出版的园林景观类专业书籍。由于原书内容较多,译者选择了书中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七至二十二章等部分作为翻译实践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前期绘图方法、原理、工具、设备及图纸呈现效果、版面布局等方面。通过对该项目内容进行翻译,可为景观、园林设计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为其从业者在实践操作方面提供指导。根据专业的园林景观知识,在保护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同时进行有效利用,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根据项目内容可知,该文本为说明文文体,偏向于信息传递,旨在向读者详细介绍园林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正式,含有大量专业性表达。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顺应其文本类型、语言结构和语境特点,在追求忠实性的同时,也应注重源语言信息传达效果,力求表达专业,并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所以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时采用了词性转换、增减译、调整句式结构以及注重语篇衔接等多种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从词汇、语句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日后的翻译工作积累经验。
赵国平[3](2020)在《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文中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适应性的产物,理解文化、发掘课程需深入文化情境中洞悉,课程的价值以其文化适宜性为前提。白马人是一个迷,无论是族源探寻、文化观念,还是生命感悟等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白马文化与各族文化交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立足于祖国西部。白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崇尚自然的独特生态文化观。长期累积而成的生活样态与儿童成长相伴,池哥昼仪式作为典型的白马文化符号,赋予儿童模仿学习的“范本”,为儿童的好奇心注入了探索与模仿的空间。然白马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文化符号的衍生与白马儿童成长需要存在联系。但因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文化主体断裂视域下的民族文化符号获取方式何以保证?白马文化符号何以实现代际传递?民族地区园本课程文化与民族育人文化如何达到共生?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仪式不仅是一种人类活动,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仪式(池哥昼)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借助一系列象征符号创设情境,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哥昼仪式不仅带给白马儿童情感认同,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潜在资源,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仪式具有文化传承、情感升华、行为规范、交流沟通、情感聚合、符号认同的功能。池哥昼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儿童在仪式活动的教育意蕴,还能彰显白马儿童在仪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本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文本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教育民族志等方法,考察白马儿童的仿说、仿做、仿演活动,发现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在特殊情境中的模仿学习是自我融入社会规范的过程。增强人际互动,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过程。模仿作为儿童的一种基础学习方式,在仿说环节中,从语言的发展帮助儿童逐步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是模仿的关系,语言通过模仿与世界建立了精神上的联系,使儿童社会性发展得以正常进行。笔者选取比较有特色的故事《沙嘎帽上的羽毛》为范本,经老师的讲述、解说后,要求儿童对故事内容复述,在复述中对比与范本的匹配度,同时兼顾访谈,挖掘儿童对内隐文化符号讯息的习得。在仿做活动中,考虑到白马人服饰的特色,历史演变、独特的生活习俗,选取了具有白马文化符号象征的沙嘎帽做范本,让儿童“以葫芦画瓢”,选择《民族娃娃》作为背景素材,深描儿童的模仿学习场景。在仿演活动中,发现池哥昼仪式表演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扮演角色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仪式结构中的重塑与展演,还是表演者与在场所有人的互动与交流。池哥昼不只是指表演者与观众直接的一场表演活动,更是表演者以及社群与周围世界时空关系的文化象征。对白马儿童的仿说、仿做、仿演活动的观察与访谈分析,模仿过程受到儿童自我、文化环境、教育者、模仿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在面对儿童模仿时,不得不关注更多的复杂性。模仿学习是儿童的本能,儿童模仿学习活动多发生在肢体动作展演、感官体验、图像识别、姿势仿效、榜样学习等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白马儿童的模仿学习得以顺利进行,需以了解白马文化为前提。儿童在自然情境中模仿,了解文化符号中生发兴趣,从中习得白马文化符号。模仿是借助传播、再现、表演、联结和习得等方式来洞察他者的目标和意图,儿童从中施展自己的主体性,做出对模仿对象的部分或整体的选择,甚至无意中优先选择模仿的对象或部分。将模仿对象展现在儿童个体的面前,儿童个体也融合在模仿对象之中,儿童自我的心智与模仿对象的同化作用便构成了儿童个体的教育过程。池哥昼活动与儿童模仿学习关联性,促进儿童从身体、心灵以及环境相统一的认知与体验。探究仪式中儿童的模仿学习,是为了儿童不仅在制度化的场域得到发展,同时在非制度化的场域也能得到关照。教育场境不只是一个具体的、单一的、有限的域,而是无限的空间跟时间的集合。儿童的学习也不只是在幼儿园发生,为了儿童融入更广阔的情境中体验,获得跟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不断适应,不断调整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池哥昼”为模仿载体,提升儿童文化符号学习能力的根基,以“池哥昼”为模仿内容,提高儿童对文化符号模仿障碍的克服,不断在仪式中对白马文化符号感知、仪式情境中体验、人物互动中理解。使得儿童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达到的“守恒”,实现儿童的发展。仪式(池哥昼)文化符号的学习过程应是儿童生命投入的过程,是意义追寻与趋近创新的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文化符号意义建构的共生过程。池哥昼仪式活动将家长、教育者、儿童安排在同一时空,实现园内外文化达到彼此相容,儿童的模仿学习在多元教育主体中共生,为制度化教育提供必要的养分。在仪式(池哥昼)中儿童对时间空间和时空关系的体验具有指向性和象征性,有利于儿童稳定自我的坐标的建立,模仿活动将变得更加自主和自觉。儿童在仪式教育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符号认同感。
杨彩丽,胡祖平[4](2019)在《影响笔迹特征的书写工具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书写工具是完成书写活动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之一。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是几种常见的书写工具,同一人使用不同种类的书写工具,其书写的机制会有所不同,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变化亦有不同,导致笔痕、运笔、书写水平等笔迹特征变化的情形也不同。在涉及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为多种书写工具书写的笔迹鉴定案件中,准确鉴别书写工具,对于分析笔迹特征的变化原因,进而作出准确的鉴定意见具有重要作用。
史怡然[5](2017)在《西方绘画中“痕迹”的考察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的“痕迹”概念有一个特定的范畴:西方绘画,通过对西方绘画作品从源头到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中所出现的“痕迹”现象的调研式考察,整理出各个时期关于“痕迹”留存的代表性作品,从图像、历史背景、绘画动机等角度多分析了这些“痕迹”的成因、效果、类型及背后所蕴含的美术史甚至其时代性转向。本文着重挖掘并探讨了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所发展出的一整套成熟艺术体系中,绘画如定格戏剧般与对象平行对应的齿轮下那些“差异”与“延宕”的案例,是在何种情形下发生,以及是反抗还是呼应了那个时代。从而呈现出一条“痕迹”显现之变迁的清晰脉络。这条脉络体现出一种共性:即“痕迹”的本质属性,就是去对象化。在一个画面上成千上万的笔迹中,痕迹与一般笔迹的区别就是它并非对象化刻意符合的产物,有些甚至是画家一心想要遮蔽与纠正的败笔或笔误。因而它既非笔触,也非轮廓,不指向任何具体可辨的对象与明确的意义,亦不担当任何形式要素。但这些被忽视或是有意识留下的视觉符号因其恰恰透露了艺术创作中最为原初的与自然直接触碰的历程印证,是艺术家与自然交流的先验性产物,也可以当做艺术模仿自然的第一手资料而具有非常重要的视觉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哲学转向的当今时代,“痕迹”已然成为全球艺术领域内最具启示与思想性的视觉元素,深刻影响着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的建立与评估,因此,本文通过对其历史性与现代性两部分考察旨在梳理出“痕迹”在绘画的现代性与历史性中的勾连,通过意外性、身体惯性、模糊性、未完成性等几种成因特征,剖析了一直以来“痕迹”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拓展着绘画的边界。现代性考察中通过对马蒂斯与贾科梅蒂两位作品具有强烈“痕迹”表征艺术家的个案式分析,阐释了从意外留存到主动试错直到作为存在本身的“痕迹”,在现代以及未来是如何为绘画开启出一个新的维度。
马静[6](2016)在《视觉·空间·真实克梅蒂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视觉、空间与真实三个维度来对贾克梅蒂艺术创作作出解释。笔者认为贾克梅蒂以一种纯粹视觉观看的方式,通过对空间中的事物的反复描绘,在存在与虚无的构成境域中切近事物,并获得从物到画的丰满的意义呈现。因此,贾克梅蒂的艺术方法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形式论,是一种对于绝对真理的无限追寻的艺术创作。本文沿着前人的研究,带着当下图像时代绘画的问题,诠释贾克梅蒂的艺术,试图探索绘画原初的意义。上篇(一至三章)题目是“贾克梅蒂艺术研究考察及比较”,主要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法语区、英语区和中文区三大语区的贾克梅蒂艺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比较,呈现出存在主义、实证主义、心理分析、形而上学美学、方法论与艺术真理性等多种角度与层面的解释。下篇(四至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题目是“视觉·空间·真实——贾克梅蒂艺术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回到视觉、纯粹观察和世界表象与视觉残余来研究画家绘画创作中具有“直接”、“本质呈现”和“生成态”的特点的纯粹视觉性,以此作为艺术家切近事物的基本方法。其次,笔者通过距离与大小、聚集与逃离、空间的透明与消解,以及空间的穿越与时间的流逝来呈现画家绘画创作中意义延绵的空间性。以此方法揭示贾克梅蒂在作品中开启和构成一个境域和世界,存在的事物得以在这个境域和世界中获得本质现身的可能。最后,笔者通过触手可及的存在感、存在与虚无的遮蔽与解蔽和绝对之光的闪耀来诠释贾克梅蒂艺术创作中一种“痕迹叠痕迹”与“遮蔽与解蔽”的方法。以此方法,真理在无蔽状态下凸显出来,获得丰满的艺术真实性。
双雪涛[7](2016)在《天吾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一章照相机和猫城一百小时之后,死亡就要来临,这是站在台北街头的李天吾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事情之一。已经在台北转了一天,毫无线索。不得不说,这是一座相当令人舒适的城市。除去建筑本身的美观,高大
罗楠[8](2010)在《Flash动画宣传片《CG画廊》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Flash动画作为一种形象简洁的数字媒体形式,广泛应用于商业宣传、故事表现、网络游戏、教学过程模拟等不同行业的展示活动中。动画诞生后的百多年时间里,动画片创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一直都是难以触及的企业行为。直到Flash动画制作软件出现后,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才使得动画制作变成一种能够由个人来完成的工作。在不同角度分析,Flash动画制作软件具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如何合理利用软件工具,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内容丰富、色彩生动的动画形象,是当前很多Flash动画形象制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Flash动画形象制作方式,与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传统方法制作动画形象,离不开制作者们娴熟的手艺和繁琐的工序。先进的工具带来更高的效率,计算机取代传统工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今在Flash动画软件中,动画形象制作可以相对轻松地进行。了解动画形象的传统制作方法,再分析软件制作过程,有助于理性认识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的技术优势。本文以Flash动画宣传片《CG画廊》的设计制作为背景,介绍了目前动画产业的国内外基本现状与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二维动画及相关制作技术发展历程与变革的介绍,分析研究了二维与三维动画的区别、二维动画数字技术的优势,以及二维动画的生产制作流程、相关技术、艺术性和应用领域。以《CG画廊》的设计制作为案例,对Flash制作软件的在二维动画设计制作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分别就Flash动画前期剧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相关的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完成了项目中角色设计制作、场景制作、背景镜头的移动、角色关键帧的制作、角色动作的中割、路径动画、分层处理、剪辑合成等的制作过程。本文主要从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动画形象制作与计算机软件之间的关系,并不过多涉及艺术创作方面的内容。本文作为一个Flash动画制作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实务性论文,对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图为实际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帮助。
胡连荣[9](2010)在《你问我答》文中指出问:橡皮擦为什么会擦掉铅笔字,却擦不掉钢笔字?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铅笔芯的成分。常用的铅笔笔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质地较软,而纸面上布满肉眼看不到的
孙韬[10](2000)在《俄罗斯素描材料与技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素描教学曾经深受“苏派”素描的影响 ,但是我们在学习“苏派”素描时忽视了对其材料技法的研究。“苏派”素描的材料技法包含了欧洲古典素描传统 ,其中做底色、用干湿两种方法上色、用“加法”和“减法”塑造形象等技法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本文记述了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常用素描技法 ,指出在素描领域仍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开拓。
二、橡皮擦为什么能够擦掉铅笔笔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皮擦为什么能够擦掉铅笔笔痕(论文提纲范文)
(2)《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翻译项目描述 |
1.1 翻译项目介绍 |
1.1.1 翻译项目概况 |
1.1.2 翻译项目目的及意义 |
1.2 翻译项目分析 |
1.2.1 文本分析 |
1.2.2 客户需求分析 |
1.2.3 目标客户分析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译中环节 |
2.2.1 总体翻译原则 |
2.2.2 翻译进度安排 |
2.3 译后审校 |
3 案例分析 |
3.1 词汇层面翻译策略 |
3.1.1 专业术语的处理 |
3.1.2 词性转换 |
3.1.3 结合语境选择词义 |
3.2 语句层面翻译策略 |
3.2.1 调整语序 |
3.2.2 调整句式结构 |
3.2.3 增补适当成分 |
3.3 语篇层面翻译策略 |
3.3.1 语篇衔接 |
3.3.2 逻辑关联 |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经验总结 |
4.2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术语表 |
附录B 原文与译文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模仿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五)概念界定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仪式文化生存的现实诉求 |
(一)白马人悠久历史考证 |
(二)白马人独具特色的文化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池哥昼” |
二、儿童生命成长的仪式文化价值考量 |
(一)仪式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影响 |
(二)仪式赋予儿童学习的当代意义 |
三、模仿学习的内容透视 |
(一)儿童模仿内容的呈现 |
(二)儿童模仿的过程分析 |
四、对儿童模仿机制的探寻 |
(一)儿童模仿生成机制与学习联结 |
(二)影响儿童模仿的因素探析 |
五、儿童模仿学习的教育启示 |
(一)以“池哥昼”为模仿载体,稳健儿童文化符号学习能力的根基 |
(二)以“池哥昼”为模仿内容,炼造儿童对文化符号模仿障碍的克服 |
(三)仪式、教育、儿童模仿学习三者之间走向了和谐共生 |
(四)儿童对模仿对象“池哥昼”的认同与重构,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影响笔迹特征的书写工具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不同书写工具的书写机制差异 |
2.1 同一人使用不同种类书写工具书写过程中的动作变化 |
2.1.1 执笔姿势不同 |
2.1.2 运笔方法不同 |
2.1.3 书写成痕机制不同 |
2.2 同一人使用同一种类的不同书写工具书写过程中的动作变化 |
2.2.1 从毛笔分析 |
2.2.2 从钢笔分析 |
2.2.3 从铅笔分析 |
2.2.4 从圆珠笔分析 |
2.2.5 从签字笔分析 |
3 不同书写工具书写的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的检验 |
3.1 同一人使用不同书写工具书写笔迹特征的一致性 |
3.2 同一人使用不同书写工具书写笔迹特征的差异性 |
3.2.1 字迹压痕特征差异 |
3.2.2 笔痕特征差异 |
3.2.3 运笔特征差异 |
3.2.4 书写水平特征差异 |
4 书写工具因素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运用 |
4.1 有助于区分本质差异与非本质差异 |
4.2 有助于正确区别书写条件变化笔迹与伪装变化笔迹 |
4.3 有助于认定书写工具, 强化笔迹鉴定的依据 |
5 结论 |
(5)西方绘画中“痕迹”的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痕迹的词源与释义考据 |
第二节“痕迹”与艺术 |
第三节 关于“痕迹”的艺术史研究背景 |
第四节 关于“痕迹”的几点疑问 |
上篇:“痕迹”在西方绘画中的历史性考察 |
第二章 西方古代绘画中“痕迹”的踪影 |
第一节 中世纪:“多出来的双臂”——文本与注解的差异 |
第二节 文艺复兴:秘密,尺度与标准 |
2.2.1 研究&修正:从意图到形式——米开朗基罗 |
2.2.2 智性推演——拉斐尔 |
2.2.3 被动验错到“墙上的水迹”——达·芬奇 |
2.2.4 叠层的反抗——提香 |
第三章 古典绘画中的“逸笔草草” |
第一节 巴洛克的未完成性:鲁本斯 |
3.1.1 技法:古典大师的色层沿袭 |
3.1.2 功能:作为一种表现力 |
第二节 浪漫主义:“冲动的迹象” |
3.2.1“笔误”的合法性 |
3.2.2“不确定”的权利 |
第四章 早期现代性的“差异” |
第一节 印象派:笔触的反动 |
4.1.1 游移不定——莫奈的素描不是痕迹 |
4.1.2 痕迹不是笔触 |
第二节 塞尚最后的水彩画 |
4.2.1“颤动”的轮廓 |
4.2.2 敞开的密度 |
4.2.3 时间的绵延 |
下篇:“痕迹”在西方绘画现代语境中的考察 |
第五章 现代之后:纯粹化还原的“痕迹” |
第一节 塞尚“简化”的分析与影响 |
第二节 马蒂斯的“痕迹”——经验的厚度 |
5.2.1“色彩的纯粹性”与“纯粹色彩” |
5.2.2 修改的线条 |
5.2.3“浓缩的简化”:重复——循环——综合 |
第三节 马蒂斯“痕迹”的经验本质 |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书写的延异 |
第一节 真实的“茧” |
6.1.1 距离悬置的孤立 |
6.1.2 触摸的重量 |
第二节 时间的厚度 |
6.2.1 存在的琥珀 |
6.2.2“超确定”——往返于存在与虚无之间 |
6.2.3 不可完成性:π 的无限数集 |
6.2.4 延异:无法抵达的在场 |
第三节 贾科梅蒂“痕迹”与马蒂斯“痕迹”本质的比较 |
6.3.1 唯一性vs相似性 |
6.3.2 表现与描述 |
6.3.3 美与真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视觉·空间·真实克梅蒂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贾克梅蒂及其艺术简介 |
二、研究贾克梅蒂的学术史 |
三、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注释 |
上篇 贾克梅蒂的艺术研究考察及比较第一章 存在主义法语区贾克梅蒂艺术解释 |
第一章 存在主义——法语区贾克梅蒂艺术解释 |
第一节 追求绝种——让·保罗·萨特眼中的“超确定性” |
第二节 揭示存在者隐秘的伤痛——让·热内的“照亮孤独” |
第三节 存在综述——伊夫·博纳富瓦的“从黑石到光之体验” |
注释 |
第二章 实证主义、心理学和美学英语区贾克梅蒂研究 |
第一节 实证重复——詹姆士·洛德的十八次体验记录和米歇尔·佩皮亚特的《在贾克梅蒂的工作室》 |
第二节 心理分析——劳瑞尔·威尔逊诊断的神话与魔力 |
第三节 美学的注视——大卫·西尔维斯特的“瞬间与永恒” |
注释 |
第三章 方法论与艺术真实中文区司徒立的贾克梅蒂艺术方法构成 |
第一节 方法论——贾克梅蒂的抹去重来 |
第二节 艺术的真理观——生成与流变 |
第三节 构成境域与意境——贾克梅蒂的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比较 |
注释 |
下篇 贾克梅蒂艺术研究第四章 视觉 |
第四章 视觉 |
第一节 回到视觉 |
第二节 纯粹观察 |
第三节 世界表象与视觉残余 |
小结 |
注释 |
第五章 空间 |
第一节 距离与大小 |
第二节 聚集与逃离 |
第三节 空间的透明与消解 |
第四节 空间的穿越与时间的流逝 |
注释 |
第六章 真实 |
第一节 触手可及的存在感 |
第二节 存在与虚无之间 |
第三节 绝对之光的闪耀 |
小结 |
结论 |
注释 |
附录:贾克梅蒂的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天吾手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照相机和猫城 |
第二章存档-1 警察蒋不凡 |
第三章铁心脏和下旋球 |
第四章存档-2 后进生安歌 |
第五章长寿烟和情人糖 |
第六章存档-3 女人穆天宁 |
第七章桃乐丝和狄金生 |
第八章存档-4 老板本人 |
第九章淡水河和太平洋 |
第十章介入者的使命 |
第十一章最后的存档 |
(8)Flash动画宣传片《CG画廊》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
2.1 动画制作历史 |
2.1.1 早期动画表现方式 |
2.1.2 制作动画的传统工具和方法 |
2.1.3 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 |
2.2 FLASH动画制作相关技术 |
2.3 FLASH动画编辑过程 |
第3章 《CG画廊》需求分析 |
3.1 设计要求和难点 |
3.1.1 设计要求 |
3.1.2 难点分析 |
3.2 需求获取模式 |
3.3 需求问题描述 |
3.3.1 功能性需求 |
3.3.2 非功能性需求 |
第4章 《CG画廊》动画架构设计 |
4.1 设计的原则 |
4.2 技术架构设计 |
4.3 功能架构设计 |
第5章 《CG画廊》动画详细设计 |
5.1 动画层功能 |
5.2 业务层功能 |
5.3 素材层功能 |
第6章 《CG画廊》动画实现与测试 |
6.1 动画建模 |
6.1.1 静态形象制作流程图 |
6.1.2 动态形象制作流程图 |
6.2 业务层制作过程 |
6.2.1 角色形象 |
6.2.2 道具形象 |
6.2.3 背景形象 |
6.3 素材层制作过程 |
6.3.1 线形细节修改 |
6.3.2 内部填充 |
6.3.3 画笔描边 |
6.3.4 遮罩字体 |
6.3.5 眨眼变形 |
6.4 动画层制作过程 |
6.4.1 画幅尺寸设置 |
6.4.2 时间与帧频设置 |
6.4.3 文字信息 |
6.4.4 遮罩扫光动画 |
6.4.5 角色人物眨眼变化 |
6.5 具体关键实现 |
6.6 作品测试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橡皮擦为什么能够擦掉铅笔笔痕(论文参考文献)
- [1]能擦掉铅笔笔迹的物质——橡皮[J]. 胡紫霞. 阅读, 2021(46)
- [2]《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陈津晶.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3]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D]. 赵国平. 西南大学, 2020(01)
- [4]影响笔迹特征的书写工具因素分析[J]. 杨彩丽,胡祖平.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9(02)
- [5]西方绘画中“痕迹”的考察与研究[D]. 史怡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5)
- [6]视觉·空间·真实克梅蒂艺术研究[D]. 马静.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5)
- [7]天吾手记[J]. 双雪涛. 花城, 2016(03)
- [8]Flash动画宣传片《CG画廊》的设计与实现[D]. 罗楠. 山东大学, 2010(08)
- [9]你问我答[J]. 胡连荣.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3)
- [10]俄罗斯素描材料与技法[J]. 孙韬. 美术研究,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