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

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

一、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耀臣,陈鹏丽[1](2021)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儿童肠重复畸形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接收的肠重复畸形患儿8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显示:64例诊断结果与病例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80.0%;剩余16例中,误诊13例,漏诊3例。结论:儿童肠重复畸形较为常见急性肠梗阻,给予CT检查后,可呈现出一定特征性的图像表现,通过CT多平面重组与增强扫描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张纯林[2](2021)在《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目前超声是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但是对一些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病因诊断准确率却很低,导致这部分患儿反复复发,多次灌肠后手术,增加了患儿痛苦。此外,肠套叠肠壁缺血程度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临床上多根据病程及患儿一般情况决定行灌肠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具有盲目性及不确定性,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虽可以评估肠壁血流,但因其对低速血流缺乏敏感性,导致实际未坏死的肠管误判为肠管已坏死,使患儿未尝试性灌肠来扭转肠管生机而直接手术,导致过度治疗。因此,大量研究者在探索一种准确评估肠壁缺血程度的方法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以避免盲目灌肠及手术过度治疗。本研究通过肠套叠手术患儿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肠缺血坏死和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因的认识,同时利用SMI(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供状况来预判肠管生机,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目的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安徽省儿童医院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一般特征及超声表现,加深对肠壁缺血及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因超声特征的认识,为术前肠管生机的预判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无效治疗。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探讨一种新的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流的可行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因肠套叠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并最终手术的120例病例资料,按照有无肠坏死分为肠套叠伴肠坏死组和肠套叠无肠坏死组,对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呕吐、有无便血、有无继发因素、有无肠管扩张、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肠壁增厚、有无套筒内淋巴结、套筒内积液、有无肠壁血流、套筒的长径、同心圆左右径、同心圆前后径等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布及声像图特征。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收集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肠套叠患儿126例,均行SMI检查,记录其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按临床一般经验处理原则将其分为2小时内肠套叠能自行复位组(60例)和2小时内肠套叠不能自行复位组(6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有无腹痛、有无腹胀、有无腹泻、有无便秘、有无呕吐、有无发热、有无便血)及超声参数指标(有无肠系膜淋巴结、有无套筒内淋巴结、套筒长径、套筒左右径、套筒前后径),同时利用SMI技术对所有肠套叠包块成像,在同心圆横切面上手动描绘感兴趣区面积,测得包块内血流情况,记录Pixels、ROI、VI值,同时对套叠包块内血流进行分级,包块内无血流信号定义为SMI0级;包块内见点状、细棒状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Ⅰ级;包块内见线状及长条形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Ⅱ级;包块内见网状或枝状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Ⅲ级。不能自行复位组有61例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按灌肠压力将其分为两组:低压力组(8~10Kpa)及高压力组(11~13Kpa),先试行低压力灌肠(8~10Kpa),记录灌肠成功与否,对于低压力灌肠失败者,增加灌肠压力至(11~13Kpa),观察灌肠成功与否。同时记录灌肠所用时间。比较不同血流分级及不同压力下灌肠复位成功率。结果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120例肠套叠手术患者中,原发性肠套叠97例(80.83%),继发性肠套叠23例(19.17%)。肠套叠无肠坏死72例(60%),其中男性52例(72.22%),女性20例(27.78%),中位年龄24.00(14.00~36.00)月;肠套叠伴肠坏死48例(40%),其中男性37例(77.08%),女性11例(22.92%),中位年龄3.00(6.50-9.50)月,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0,P<0.001)。肠坏死组病程平均(42.23±18.06)小时,无肠坏死组病程平均(29.83±19.71)小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8,P<0.001);肠坏死组便血占比70.83%(34/48),无肠坏死组便血占比12.50%(9/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2,P<0.001);肠坏死组呕吐占比56.25%(27/48),无肠坏死组呕吐占比19.44%(14/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5,P<0.001);肠坏死组继发因素占比33.33%(16/48),无肠坏死组继发因素占比9.72%(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2,P<0.001);肠坏死组套筒长径(7.03±2.01)cm,无肠坏死组套筒长径(5.88±1.08)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3,P<0.001);肠坏死组肠管扩张占比83.33%(40/48),无肠坏死组肠管扩张占比8.33%(6/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1,P<0.001);肠坏死组腹腔积液占比87.50%(42/48),无肠坏死组腹腔积液占比23.61%(1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5,P<0.001);肠坏死组肠壁增厚占比77.08%(37/48),无肠坏死组肠壁增厚占比41.67%(30/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9,P<0.001);肠坏死组有套筒内积液占比43.75%(21/48),无肠坏死组有套筒内积液占比13.89%(10/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3,P<0.001);120例患儿,直接手术21例,占比17.5%,灌肠失败后手术99例,占比82.5%,CDFI显示肠壁有血流者66例,CDFI显示肠壁无血流者54例,其中CDFI无血流手术证实有48例存在肠坏死,占比88.89%,CDFI无血流手术证实无肠坏死6例,占比11.11%;两组患儿在性别、套筒内有无淋巴结、同心圆左右径及前后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病因包括美克尔憩室6例(26.09%),肠重复畸形4例(17.39%),肠息肉7例(30.43%),淋巴瘤3例(13.04%),肠腺肌瘤1例(4.35%),过敏性紫癜2例(8.70%)。继发性肠套叠超声声像图特点: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时套筒内美克尔憩室形态多变,有时憩室呈无回声,有时仅可见憩室样高回声;肠淋巴瘤继发肠套叠时肠壁非均匀性增厚、回声极低、肠壁结构层次不清;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时可见套筒内实性团块回声,有蒂连与肠壁,团块内可见多个细小无回声,CDFI显示团块内可见放射状血流信号,当有肠坏死存在时,CDFI显示息肉内无血流信号;肠重复畸形继发肠套叠时,套筒内可见圆形无回声,与肠腔不通,壁与消化道管壁结构类似。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126例肠套叠均成功进行了SMI成像。66例不能自行复位组,其中大肠套叠占59/66,小肠套叠占7/66;60例可自行复位组,其中大肠套叠占3/60,小肠套叠占57/60。不能自行复位组5例采取直接手术治疗,血流信号SMI0级,手术证实肠管坏死。61例不能自行复位者经灌肠处理,灌肠失败4例,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不能自行复位组肠套叠VI平均值是9.12±2.19,能自行复位组肠套叠VI平均值是15.56±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4,P<0.001)。不能自行复位组SMIⅠ级6例,VI平均值是1.65±0.65,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33.33%,当压力增加至11~13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50%;SMIⅡ级14例,VI平均值是3.83±0.69,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35.71%,压力增加至11~13 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92.86%;SMIⅢ级41例,VI平均值是9.02±2.56,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为70.73%,压力增加至11~13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100%。在复位压力8~10Kpa下,随着血流分级及VI值的增加,复位成功率增加,呈线性趋势,χ2趋势=6.081,P=0.014;在复位压力11~13Kpa下,随着血流分级及VI值的增加,复位成功率增加,呈线性趋势,χ2趋势=9.736,P=0.002。肠套叠包块内血流分级与VI值正相关,r=0.847,P=0.000,VI值与灌肠复位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783,P=0.000,血流分级与灌肠复位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813,P=0.000。在复位压力8~10Kpa下,复位成功率为59.02%,复位压力11~13Kpa下,复位成功率为84%,两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P=0.026)。低压组与高压组在性别、年龄、套筒长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小年龄儿童、病程长、伴呕吐、便血、有继发因素、套筒长径大、套筒内有积液、腹腔有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CDFI显示肠壁无血流患儿易发生肠坏死。对伴有这类临床特征的患儿应尽早治疗,扭转肠管生机,改善预后;CDFI可很好预测肠壁缺血,但仍存在一定误判率。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SMI技术可量化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供状况,客观评价套叠肠管的生机,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避免盲目灌肠及过度手术治疗。

遇建东[3](2021)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行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患儿中,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肠重复畸形28例,误诊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50%(28/32)、6.25%(2/32)、6.25%(2/32)。病变部位:小肠20例(71.43%)、结肠6例(21.43%)、空肠2例(7.14%)。病变形态:囊肿型20例(71.43%)(腔外型16例,腔内型4例)、管状型8例(28.57%)。合并症:合并肠套叠1例、合并肠梗阻2例、合并感染3例、合并肠扭转及肠坏死1例、合并肠穿孔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8例。结论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可作为小儿肠重复畸形术前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

黎明,李勇,黄召[4](2021)在《6例小儿肠道多发憩室、肠重复畸形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儿肠道多发憩室、肠重复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收治的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肠道多发憩室、憩室合并肠重复畸形,对该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腔感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继发性肠套叠1例、肠梗阻2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感染1例。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探查病变肠段切除肠吻合术和剖腹探查术,其中开腹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3例; 1例病例二次手术因继发性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继发性肠套叠,行第二次腹腔镜探查、回盲部肠源性囊肿切除肠吻合术;本组6例均行病变肠管切除,其中两处肠吻合4例,一处肠吻合2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小儿肠道憩室及肠重复畸形在小儿肠道畸形中以单发多见,多发病变易漏诊。两者临床表现类似,多发病变术前无有效的诊断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是诊断多发病变及减少漏诊的关键。分段切除病变肠管,多处肠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钱璐珈,陈真伟,施红旗[5](2021)在《伴复发性肛瘘的骶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伴复发性肛瘘的骶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长期复发性肛瘘"为临床表现的骶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因"长期复发性肛瘘"就诊,核磁共振显示骶前囊性肿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物;镜下见肿物囊壁由胃黏膜、复层鳞状上皮、纤毛柱状上皮构成,2例均可见胰腺组织。术后分别随访9、39个月,肿物均无复发。结论囊肿型肠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以"复发性肛瘘"为首发症状者更为罕见,当患者表现为长期反复肛瘘、肛周脓肿时应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以免误诊。

洪晓纯,郑晓林,林雁捷,王忠,王强,伍岗泉[6](2019)在《小儿梅克尔憩室CT表现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MD)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2人次) MD(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未经手术病理证实但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典型)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客观数据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两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检查阳性11例,阳性率91. 6%,术前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6例,诊断符合率75%。病变位于右下腹9例,呈类肠管结构7例,与回肠相通9例,肠壁厚度大于3 mm 10例,肠壁明显强化7例,发现来自肠系膜动脉异常供血血管10例,MD肠管断面直径大于相邻回肠,但无统计学差异(P=0. 126)。其管壁厚度及强化程度均高于相邻回肠,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5)。本组患者同时行超声检查,CT所发现征象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小儿MD CT特征表现为病变段肠管管壁增厚,强化明显,肠管直接由增粗的肠系膜上动脉终末支供血,大部分可见与回肠相通。因此CT检查对该病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春燕,白建宁,许云峰[7](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儿童肠重复畸形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例超声提示肠重复畸形并且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的患儿,回顾性分析超声表现与手术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总结肠重复畸形的超声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病例。结果:21例患儿中,有16例证实为肠重复畸形,1例为梅克尔憩室,3例为阑尾炎,1例为肠系膜囊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诊断肠重复畸形诊断是首选,有较大应用价值。

陈琦,曹万荣,黄华,周维,王鹏,谷雅川[8](2019)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小肠畸形15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完全腹腔镜手术15例(肠重复畸形6例,梅克尔憩室9例)。先腹腔镜下探查腹腔内有无渗液(吸引渗液送细菌培养基药敏),分别于左侧上下腹无血管处各置入5 mm 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和超声刀,松解粘连的肠管,显露病变肠管。在梅克尔憩室根部楔形切除或回盲部囊肿剥离,4-0可吸收线连续或间断缝合肠管。对于肠管切除者,先游离松解邻近肠管并用超声刀离断所要切除肠管的肠系膜,再离断病变肠管远端和近端,将切除的肠管放入标本袋后,4-0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后壁肠管,打结后做前壁全层连续缝合,间断前壁浆肌层缝合数针,查吻合良好,无渗漏,关闭系膜裂孔。结果 15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9例梅克尔憩室,6例肠重复畸形。6例肠重复畸形手术时间65~126 min,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平均13 ml; 9例梅克尔憩室手术时间62~118 min,平均87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术后第4天行腹部X线平片无异常后进流质,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6~7天出院。15例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肠漏、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安全、可行。

秦婷婷[9](2019)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占位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胎儿腹部囊性占位在产前超声中的声像图特点和相应的鉴别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产前超声在腹部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准确率。对某些疾病起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降低胎儿的先天性缺陷出生率,并为出生后的胎儿做出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检查出腹部囊性占位的68例病例,产后对新生儿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腹部囊性占位的性质,引产尸解者记录尸解结果。对其产前超声结果与产后复查及尸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产前超声诊断和产后或尸检的结果,产前超声发现68例胎儿腹部囊性占位,其中出现3例误诊,误诊率为4.4%。在产前超声诊断的68例胎儿腹部囊性占位中,产后或尸检发现卵巢囊肿9例,占13.2%;十二指肠梗阻10例,占14.7%;小肠梗阻3例,占4.4%;大肠梗阻1例,占1.5%;肛门闭锁1例,占1.5%;肠重复畸形8例,占11.8%;肠系膜囊肿2例,占2.9%;胆道闭锁2例,占2.9%;肾囊肿4例,占5.9%;多囊肾3例,占4.4%;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1例,占16.2%;III级及以上肾积水8例,占11.8%;输尿管扩张2例,占2.9%;巨膀胱3例,占4.4%;胰腺癌1例,占1.5%。结论临床上超声为胎儿产前检查的主要方法,其无创,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且可信度较高,被大家所接受。胎儿腹部囊性占位为胎儿腹部病理性囊性包块和正常腹腔脏器异常扩张,多见于胎儿腹部脏器先天性发育畸形,或良性胚胎性肿瘤等。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胎儿腹部囊肿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血流和相邻脏器等指标,同时结合孕周,动态观察,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出病变,对产前和围产期管理提供重要的线索,对某些疾病起到早期治疗的效果。从而降低胎儿的先天性缺陷出生率,并为出生后的胎儿做出相应的临床干预。

秦鸣[10](2019)在《不同病理诱发点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差异性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儿童继发性肠套叠与特发性肠套叠之间以及不同病理诱发点(pathologic lead point,PLP)继发肠套叠之间的临床特点差异,评价局灶性PLP继发肠套叠的超声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声像图特征。方法:1、收集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PLP,分为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组和特发性肠套叠患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差异。2、根据病理分类,选择继发组中五种主要的PLP,比较不同PLP继发肠套叠患儿之间的临床特点差异。3、以局灶性PLP继发肠套叠的患儿为病例组,手术复位的特发性肠套叠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资料的差异。将超声检查阳性结果与病理阳性结果进行对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ive,AUC),评价局灶性PLP继发肠套叠的超声诊断效能,并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1、继发组各年龄段分布无明显差异,特发组2岁以下的占76.5%;继发组的空气灌肠失败率为48.0%,肠坏死率为10.8%,复发率为45.9%,均高于特发组的9.1%、2.2%和 11.2%(P<0.05)。2、Meckel’s憩室、肠息肉、肠重复畸形、淋巴瘤和过敏性紫癜是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主要PLP。继发于Meckel’s憩室和淋巴瘤者男性多见,继发于肠息肉者女性多见。继发于Meckel’s憩室者2岁以下占56.3%,继发于肠重复畸形者2岁以下占66.7%,继发于肠息肉者在2~6岁的占53.8%。继发于Meckel’s憩室者空气灌肠失败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2.1%、37.5%,肠息肉为4.2%、73.1%,肠重复畸形为50.0%、33.3%,淋巴瘤为40.0%、80.0%,过敏性紫癜为57.1%、0.0%。3、病例组肠套叠的直径、长径及位置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超声在76例患儿中发现局限性异常,病理证实了 66例,10例误诊,37例漏诊。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97.8%,AUC为0.809。异常声像图中,10例有盲端的厚壁样结构均被手术及病理证实为Meckel’s憩室继发肠套叠。结论:1、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容易复发,空气灌肠失败率和肠坏死率高,各年龄段分布没有明显差异。2、不同PLP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3、超声检查对于局灶性PLP继发肠套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二、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CT诊断结果
    2.2 CT图像表现
3 讨论

(2)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1.引言
    2.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性别及各年龄段分布
        3.2 临床观察指标
        3.3 超声观察指标
        3.4 临床处理方式与手术结果及CDFI肠壁血流显示情况
        3.5 肠套叠超声诊断情况及继发性病因分布
        3.6 原发性肠套叠及继发性肠套叠声像图特征
    4.讨论
        4.1 肠套叠病因
        4.2 肠套叠诊断及治疗
        4.3 手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临床特征及肠壁缺血的临床预判
        4.4 超声对肠坏死的诊断
        4.5 继发性肠套叠常见病因及漏误诊分析
        4.6 研究的局限性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
        2.3 肠套叠水压灌肠治疗方法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患儿一般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3.2 SMI对肠套叠的评估
        3.3 SMI血流丰富程度对肠套叠治疗的指导作用
    4.讨论
        4.1 可自行复位和不能自行复位肠套叠的特征及诊疗
        4.2 超声及SMI技术对肠管生机的预判
        4.3 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SMI评估包块血流的意义
        4.4 SMI技术在肠套叠灌肠复位压力中的指导作用
        4.5 研究的局限性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科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查仪器
        1.2.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超声术前诊断小儿肠重复畸形符合率分析
    2.2 小儿肠重复畸形超声表现
    2.3 小儿肠重复畸形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分析
3 讨论

(4)6例小儿肠道多发憩室、肠重复畸形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

(5)伴复发性肛瘘的骶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病理诊断
2讨论

(6)小儿梅克尔憩室CT表现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观察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D的CT表现特点
    2.2 手术病理结果
    2.3 与超声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7)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小肠畸形15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讨论

(9)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占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胎儿腹部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目录

(10)不同病理诱发点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差异性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继发性肠套叠与特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的差异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病理诱发点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差异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局灶性病理诱发点继发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检查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J]. 梁耀臣,陈鹏丽. 黑龙江中医药, 2021(03)
  • [2]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D]. 张纯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J]. 遇建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6)
  • [4]6例小儿肠道多发憩室、肠重复畸形的诊治分析[J]. 黎明,李勇,黄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02)
  • [5]伴复发性肛瘘的骶部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钱璐珈,陈真伟,施红旗. 浙江实用医学, 2021(01)
  • [6]小儿梅克尔憩室CT表现特征分析[J]. 洪晓纯,郑晓林,林雁捷,王忠,王强,伍岗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12)
  • [7]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李春燕,白建宁,许云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3)
  • [8]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小肠畸形15例[J]. 陈琦,曹万荣,黄华,周维,王鹏,谷雅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05)
  • [9]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占位的分析[D]. 秦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10]不同病理诱发点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差异性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研究[D]. 秦鸣. 苏州大学, 2019(08)

标签:;  ;  ;  ;  

肠重复畸形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