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蓝皮书》全面分析中国经济“2000年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雨[1](2020)在《基于EVA的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 ——以恺英网络为例》文中认为网络游戏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自2000年大陆地区引入第一款网络游戏《万王之王》之后,便吸引了大批的资本投入。如今,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网络游戏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企业不同,网络游戏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上,并且这类企业在初期现金流通常为负数,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前期的投入的资金才开始变现。同时,网络游戏企业的经营风险相较传统企业来说更高,未来经营状况的可预见性更低,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充分地反映网络游戏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如何准确地对网络游戏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现有的大部分针对游戏类互联网企业估值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采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对这类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但传统的估值方法并没有体现出网络游戏企业的特征,也无法解释并购过程中常见的高估值现象。因此,本文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为基础,结合网络游戏企业的特征和价值影响因素,引入EVA经济增加值评估模型,EVA估值模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更适合初期资本投入大、未来发展潜力高的网络游戏企业。本文选择恺英网络股份作为评估对象,探讨EVA估值模型应用于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的有效性,以期为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新的估值思路和案例参考。本文通过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思路,同时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了总体概述。第二章是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本章先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和常用的四种方法,之后对网络游戏企业的特征和价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文网络游戏企业估值方法的选择和估值模型建立做铺垫。第三章是EVA估值模型的建立,基于第二章对四种估值方法的介绍,本章先对三种常用的估值方法在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由于成本法无法评估网络游戏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表外资产、市场法无法找到各方面都适合的可比企业、收益法对网络游戏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无法保障最终结果的准确性等原因,三种方法在用于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引入EVA估值模型。与三种常用评估方法相比,EVA估值模型可以避免会计核算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盈利行为,因此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网络游戏企业的整体价值。之后,根据网络游戏企业的特征和价值影响因素,本文对EVA指标的三要素选择适合的会计调整项目进行调整,从而建立适合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的EVA估值模型。第四章是EVA估值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本文选择恺英网络股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本章先介绍了恺英网络的业务范围,通过对该公司经营现状的分析,发现恺英网络各项财务指标已趋于稳定,同时结合对恺英网络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本文认为恺英网络已步入成熟发展期。基于此评估假设,本文将第三章节建立的适用于网络游戏公司的EVA估值模型应用于恺英网络,计算得出评估基准日恺英网络的估值。最后将估值结果与市场价格作对比,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启示。本文在现有的企业价值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游戏企业的特征和价值影响因素构建了适用于该类企业的EVA估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中,评估结果与市场价值差异较小,说明EVA估值模型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网络游戏企业的价值评估。最后,本文指出EVA估值模型应用于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刘一洲[2](2020)在《2010年以来的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研究》文中认为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对海洋事务一直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在多方力量推动下,南海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政府也开始调整其南海政策。2010年前后日本的南海政策转变,总体而言从间接影响转向直接介入、从更聚焦经济向更聚焦政治升级手趋势。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的原因是多重因素驱动的结果。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从国际体系——地区——中日关系—日本几个层面有所分析,国际体系层面主要着眼于中美关系的变动;地区层面主要为中国—东盟、日本—东盟关系;中日关系主要着眼于东亚的结构性变动,日本层面主要涉及其追求国家正常化的政治诉求。本文也对日本南海政策转变带来的后果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如何冲击中国国家利益,最后提出了我国的因应之道。
李明[3](2020)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以青岛啤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股票投资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投资者规模都在不断壮大,这种发展也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是独立个体,俗称“散户”,这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更多是为了取得短期收益,往往会忽略股票真正的投资价值,这在投资者股票亏损的同时,也引起了股市的炒作,导致更多投资者的不合理追求,甚至会损害股市融资的基本职能,使其难为实体经济服务。当前我国经济受国内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发展压力,对于股票市场来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以价值投资理念为指导进行股票投资,更适合我国股市当前的投资环境。当前价值投资已然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主流投资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业界投资者认为,股票投资应当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深入研究目标企业的基本面信息,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来评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在我国股票投资市场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因此依据价值投资理论,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对于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股票价值投资理论为指导,从探寻股票投资价值出发,选取啤酒行业中较为优秀的企业——青岛啤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因为基本面向好是把握股票投资价值的基础,其中包括以宏观经济相关数据指标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采用行业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对啤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继而具体分析青岛啤酒销量、各地区市场分布、现金流、营业利润以及盈利能力等数据指标综合研判青岛啤酒公司的总体运营情况。其次,运用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并采用当前可获得的财务数据,对青岛啤酒内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而股票价值的准确评估是确定投资价值的关键。最后,文章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我国啤酒行业现阶段正处于调整期,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且利润率也在不断攀升;第二,青岛啤酒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投资的基本条件。第三,价值评估结果显示,青岛啤酒股票市场价格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具备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郭书剑[4](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梁强[5](2019)在《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过去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动力不足,如今消费反而越来越得到关注与重视,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对于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对于定性分析的研究上大家比较集中,成绩斐然。但是在定量研究上却比较少,特别是在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研究不多。另外,对于特定地区,针对各因素对当地消费结构的影响变动程度,以及预测后几年的消费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对较少。基于以上,本人选取太原城镇居民为研究的对象,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分析方法对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与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研究各种因素对太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变动程度,并对太原市城镇居民未来五年的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四点:(1)整理太原市城镇居民从2000年到2017年间的消费支出相关数据,直观定量分析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特征。通过数据解析,发现太原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了提升与升级,并且在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变动分析表明,2000-2017年期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集中在40%-20%之间,且越来越接近20%,说明太原市城镇居民已经逐渐步入富足阶段。(2)运用ELES模型研究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分别从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的需求弹性等方面对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食品和居住消费在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教文娱和衣着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较低,两者对收入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相对的,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居住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与居民收入的反应更为敏感。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影响高于其他消费支出项,其中,受自身价格变动影响最大的是居住需求量。(3)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太原市城镇居民在2018-2022未来五年中的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五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情况。(4)通过分析发现太原市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太原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居住消费比重偏大、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仍需提高、医疗保健消费不够稳定、交通通信消费上升趋势明显等。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消费热点,政府加强房地产行业监控,防止房价增长过度,大力发展文化消费,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树立绿色消费观、抵制炫耀性消费等。
孙彦林[6](2019)在《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计量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暴露了传统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缺陷,突出了金融因素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令主流宏观经济学明确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方向——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主流宏观经济学长期对金融因素的忽视甚至排斥,以及将金融因素纳入宏观经济周期模型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随着普遍反思后主流学界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视,围绕金融经济周期的理论改进与实践总结成为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整体而言,大量研究开始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分析金融经济周期的微观基础,但始终缺乏符合经济现实的金融经济周期的代理指标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以及建模的比较基准,尤其国内在金融经济周期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单一且欠缺。目前中国经济减速背景下,金融体系内部金融风险的不断生成演化很有可能诱发全局性危机,为了更好的认识、测度与应对金融经济周期的常态波动与极端风险,论文在文献评述、理论梳理以及对中国当前阶段经济-金融关系分析与阐释的基础上,重点从应用研究的视角测度了中国的金融经济周期指数,识别出金融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的常态响应机制与尾部依赖特征,对于新经济形势下中国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降维思想提取金融周期波动成分,利用MS-TVTP模型证明、甄别并阐释金融因素对产出缺口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存在趋势自我维持特征,当前阶段的下行已突破门限值,且预测显示下行趋势将持续;经济冲击影响金融稳定,应摒弃以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市场的传统方式,防范资本外流引起外汇储备减少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降低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脱离程度;金融周期波动变量包含了产出缺口的重要预测信息,其与经济不确定性对产出缺口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制时变特征;中国产出缺口自发性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质,宏观调控在要素投入与资源利用过程中十分必要;投资失效,进出口外部条件不再具备,消费是中国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物价的小幅回升与积极财政政策均有利于稳增长的实现,真实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2002以来,中国以中高速增长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节点,中国经济增速目前仍较稳定的处于适度增长区间。(2)将符号约束与FAVAR模型相结合测算了中国的金融经济周期指数。结果显示,金融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来源。样本期内,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长期趋势水平以相对平滑的运行态势持续下行,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正在逐步收敛,而其短期波动成分与现实金融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保持了高度一致,且对GDP、CPI等关键经济变量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间接证明了符号约束框架下所得的金融经济周期指数的适用性与有效性。现阶段,中国金融状况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下已突破门限值,存在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自稳定性不强,不同区制状态的转换频率较高,因此,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应对,避免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终导致全局性经济危机。(3)通过内生化银行部门决策,引入信贷约束等方式,将金融因素嵌入新凯恩斯标准动态模型中,并综合考察了多种金融经济冲击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因素的引入并不会引起所有关键经济金融变量脉冲响应路径产生显着差异性,即不是所有的外生冲击均会产生金融加速器效应。其中,贷款违约冲击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最为强烈,但企业贷款违约冲击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短期,居民贷款违约冲击则会在长期层面对金融经济周期扩张产生全面的负向抑制作用。住房需求的改善可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调控工具,而住房偏好的改善则可作为长期层面提高信贷需求与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的调控工具。值得强调的是,投资冲击仅能在短期内刺激金融经济周期性扩张,因此,长期层面应当以更大力度鼓励与支持社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周期性扩张。(4)在测度的金融经济周期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多元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讨论了金融杠杆对金融经济周期运行的门限效应,同时厘清了金融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杠杆的反馈机制。实证表明,门限效应显着存在,且存在显着的非对称性。金融经济周期处于低速收敛区制时,自稳定性较高,且对宏观金融杠杆具有外在稳定器效应,但不论金融经济周期处于何种区制状态,宏观金融杠杆均表现出显着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因此,若经济调控政策以经济稳增长为目标,则应抑制宏观金融杠杆的继续上涨。相较而言,微观金融杠杆较为稳定,因而尚存在较大的继续加杠杆区间,但应注意金融经济变量间的复杂关联性而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5)在利用CoVaR方法合理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极值分布对数模型针对性的识别其与金融经济周期之间的尾部相依性。研究发现,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极值分布具有显着的非对称性,且下尾风险具有“损失无界性”,相较而言,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极值分布相对对称,尾部风险相对可控,尽管二者间的尾部相依性较弱,且时变波动性较低,模型层面的结果表明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间存在相对稳定的“防火墙”制度,但考虑到中国金融“脱实向虚”现象的长期存在,近似独立的参数估计也可能仅仅是微观基础数据层面的期限错配或趋势背离导致的。当前阶段,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态势相对稳定,因而经济调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应当赋予金融风险防控以更大的权重。整体而言,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可与现有研究形成有益补充,并为下一阶段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拓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同时,中国经济具有深入细致研究金融经济周期的现实需求,相应研究结论也为下一阶段金融风险防控与宏观经济调控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最契合的指导,这对于中国“防风险、促改革、稳增长”等经济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杨一飞[7](2019)在《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情景预测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加剧。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不断上升,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有效控制能源需求总量。京津冀地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地,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协同战略的中心区域性城市,其经济、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同时,雄安新区位处保定腹地,保定作为雄安新区的服务城市,其发展对雄安新区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找到最适合保定市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并对保定市能源需求总量进行准确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这对适合保定市的能源与城市规划的制定、提升能源消费需求侧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学习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京津冀协同和雄安新区发展战略下保定市的能源需求问题。首先,本文对保定市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探寻影响保定市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本部分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对保定市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后,又借助LMDI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影响保定市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人口规模效应、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效应五个方面,并依据分解结果了解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第三,确定适合保定市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基于2000-2016年保定市与能源需求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灰色预测、二次指数平滑、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及其加权组合模型分别拟合了保定市能源需求曲线,结果证明组合模型比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最终确定组合模型是最适合保定市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第四,预测不同情景下保定市能源需求情况。立足于保定市能源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考虑京津冀协同及雄安新区战略,设定了不同协同发展程度下可能出现的基准和高速两种发展情景,预测了保定市能源需求总量在不同情景下的走向情况。最后,为保定市的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孟勇刚[8](2018)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大起大落会带来经济增长效率的巨大损失,因此对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性的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监测和预测经济周期波动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逐渐显现。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使得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再次认识到研究和掌握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性、改进和完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中出现的结构变化和波动特征。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结构变化、波动特征和监测预测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尝试缩小国内在相关计量方法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和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政府提前判断和把握经济走势,适时采取科学的调控手段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各区制的波动特征及区制间的转换特征研究。本文不但采用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的月度经济景气指数来综合刻画经济景气状况的变化,而且同时在模型中引入截距项和方差项的马尔科夫转移结构,从经济增速高低和经济波动强弱的双重角度对我国经济周期运行特征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分析。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该方法可以详细分析景气指数的截距及方差波动的演变轨迹,通过一致指数在不同区制状态下的滤波概率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考察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同时,可以结合截距、方差的联合转移概率矩阵,分析我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间的转移特性,并试图通过联合转移概率矩阵来探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可能呈现的周期形态。2.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常态”的时点识别及波动特征分析。考虑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存在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本文进一步在反映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波动强度周期演化特征的四区制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中,将低波动状态对应的转移概率约束为吸收状态,从而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常态”的起始时点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之上,考察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所表现出的新特征。3.宏观经济景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测研究。本文通过构建马尔科夫动态双因子模型,并对先行景气指数和一致景气指数的联合转移概率矩阵施加一定的约束条件,从而可以使得模型可以刻画先行景气指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一致经济景气指数的时变先行性,并且在识别先行景气指数和一致景气指数阶段性变化特征的基础之上,可以利用先行景气指数对未来短期内的一致景气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前瞻式预警。当经济结构出现变化或者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时,传统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估计出的参数结果往往并不可靠,因此,无法对经济处于收缩还是扩张阶段做出合理的推断。相较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的马尔科夫动态双因子模型在先行景气指数与一致景气指数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不但可以对经济景气所处的阶段做出合理的推断,还能考察先行景气指数与一致景气指数之间的联合转移动态,以及利用先行景气指数对未来短期内宏观经济景气进行预测。4.中国最优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建。基于多维先行指标,利用NBER方法合成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并非建立在严格的统计模型基础之上,而且由于忽视了衡量先行指标预测能力的标准,所构建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未必是最优的。而具有模型基础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则建立严格的参数假定基础之上,一旦真实数据违背这些严格的分布假设,就不能保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此,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使用ROC曲线考察单个先行指标在不同先行期上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将最优先行期下的先行指标组的联合分布函数分解为边际分布和Copula函数两个独立的部分。首先,使用非参数计量经济学中的核密度方法估计单个指标的边际分布,从而降低模型误设的概率;其次,运用含参数的Vine-Copula模型刻画不同先行指标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动态相依性,以避免“维度诅咒”的问题;最后,利用所有先行指标在被预测事件发生和不发生条件下的联合分布函数的泛函表达式,构造我国的最优宏观经济预警指数。5.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实时预测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的普遍重视。为了克服GDP统计数据公布频率较低且存在时滞的问题,针对该领域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我国数据发布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对季度GDP同比增速进行实时预报,并通过“新息”与指标的权重反映新数据的发布与预测修正之间的关系,进而刻画每个(组)新指标的发布对GDP预测改善的贡献大小。
河南省统计局[9](2018)在《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公开发布》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3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出版暨河南经济形势分析新闻发布会,河南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德友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河南经济蓝皮书》出版相关情况,发布了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主要研究成果,并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河南日报、经济日报、河南电视台等近30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并在会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专题报道。此次发布会
赵连雪[10](2018)在《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变化研究 ——以《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为例》文中提出自中国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但东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和亚洲发达国家,无论是从区域经济合作,还是东亚地缘关系角度,日本都是影响我国深入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国家。在分析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时,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不容忽视。日本是东亚的传媒大国,日本媒体在社会各界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传媒领域也具有一定影响力。日本媒体不仅能在塑造公众认知、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到作用,同时通过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能够与日本各界产生互动,充分表达日本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主张。通过梳理《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数量可知,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日本相关媒体前期对“一带一路”报道关切程度较弱。但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项配套措施逐步得到完善,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开始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特别是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的重要项目落地实施、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该倡议的时间节点时,相关媒体进行追踪报道,密切关注该倡议的发展进程,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的报道数量。分析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报道内容可知,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态度,经历了一个前期消极抵触、中期犹疑观望,直到近期积极合作的转变过程。该倡议前期提出之际,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产生消极抵触的认知态度,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分析,呼吁日本各界提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警惕心理。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虽然日本社会各界忧虑情绪存在,但这一阶段开始对“一带一路”主要转变为犹疑观望态度,甚至在经济领域有期待合作的声音出现。日本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论表态增多,随后,日本政府制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合作的方案,并派出政界高级代表推进落实。除了认知态度发生变化之外,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关注的焦点也随着形势的变化开始转移。日本媒体前期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具体层面的金融机构——亚投行,针对亚投行成立的原因、影响及可能存在竞争的领域产生忧虑,同时也对亚投行其他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报道。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发展,关注的重点转移至“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落实与推进,既关注与中国合作的亚洲、欧洲、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关注具体合作的高铁、港口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来看,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是日本国内各界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意识到,与中国积极展开合作能够提振日本经济,符合日本经济利益;二是日本政府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取得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中国政府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各国的加入合作,也为日本政府转变态度提供了沟通的窗口;三是源于美国政府重新调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认知,这对于日本政府制定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媒体通过“三级互动”的模式,塑造了日本政府、媒体与公众特殊的沟通方式。面对日本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中国应该在可预见的未来,重点加强中日之间经济层面的务实合作,通过公共外交、学术交流等形式增信释疑,提升两国在各领域的对话与交流。
二、《经济蓝皮书》全面分析中国经济“2000年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蓝皮书》全面分析中国经济“2000年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VA的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 ——以恺英网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 |
1.2.3 关于EVA在企业价值评估范围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基本框架 |
2 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2.1 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与方法 |
2.1.1 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 |
2.1.2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
2.2 EVA估值模型的基本内容 |
2.2.1 EVA的涵义 |
2.2.2 EVA估值模型的原理 |
2.2.3 EVA估值模型的主要类型 |
2.3 网络游戏企业特征 |
2.3.1 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
2.3.2 无形资产为最重要资本 |
2.3.3 高投入伴随着高风险 |
2.3.4 短暂的产品生命周期 |
2.4 网络游戏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
2.4.1 游戏用户规模 |
2.4.2 国家政策调控 |
2.4.3 游戏研发技术水平 |
2.4.4 游戏运营能力 |
2.4.5 游戏用户消费能力 |
3 网络游戏企业基于EVA的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3.1 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3.1.1 成本法对网络游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
3.1.2 市场法对网络游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
3.1.3 收益法对网络游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
3.1.4 EVA估值法在网络游戏企业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 网络游戏企业基于EVA的估值模型的建立 |
3.2.1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TA)的调整 |
3.2.2 资本总额(TC)的调整 |
3.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计算 |
3.2.4 建立EVA估值模型 |
3.3 应用EVA估值模型的步骤 |
4 EVA估值模型在恺英网络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
4.1 恺英网络基本情况概述 |
4.1.1 恺英网络概述 |
4.1.2 恺英网络经营现状分析 |
4.1.3 恺英网络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4.2 恺英网络2015-2018年EVA计算 |
4.2.1 评估要素的确定 |
4.2.2 2015-2018年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 |
4.2.3 2015-2018年企业资本总额(TC)的计算 |
4.2.4 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确定 |
4.2.5 2015-2018年EVA的计算 |
4.3 恺英网络2019-2023年EVA预测 |
4.3.1 2019-2023年营业收入的估算 |
4.3.2 2019-2023年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估算 |
4.3.3 2019-2023年企业资本总额(TC)的估算 |
4.3.4 2019-2023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估算 |
4.3.5 2019-2023年EVA的计算 |
4.4 恺英网络企业价值估算及结果分析 |
4.4.1 计算恺英网络企业价值 |
4.4.2 估值结果与市值的比较 |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EVA估值模型充分考虑了网络游戏企业特性 |
5.1.2 EVA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 |
5.2 研究启示 |
5.2.1 EVA估值模型没有考虑非财务因素 |
5.2.2 估值模型中的参数调整应更准确 |
5.2.3 单一实例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2010年以来的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逻辑及特色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日本的南海政策转变 |
(一)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的日本南海政策 |
(二)2010年之后的日本南海政策 |
(三)日本南海政策的性质转变 |
二、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的动因 |
(一)国际体系层面 |
(二)亚洲地区层面 |
(三)中日双边层面 |
(四)日本国内层面 |
三、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的影响 |
(一)对南海问题本身的影响 |
(二)对亚洲地区的影响 |
(三)对中日双边关系的影响 |
四、关于日本南海政策的展望 |
(一)南海地区的局势展望 |
(二)日本南海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
(三)中国对于日本南海政策的应对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以青岛啤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分析 |
2.1 相关理论与概念 |
2.1.1 价值投资理论 |
2.1.2 内在价值 |
2.1.3 投资价值 |
2.2 基本面分析法 |
2.2.1 基本面分析法定义 |
2.2.2 基本面分析法内容 |
2.3 价值评估方法 |
2.3.1 相对估值法 |
2.3.2 绝对估值法 |
第三章 青岛啤酒基本面分析 |
3.1 宏观经济分析 |
3.1.1 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
3.1.2 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展望 |
3.1.3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小结 |
3.2 中观行业分析 |
3.2.1 啤酒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
3.2.2 啤酒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
3.2.3 啤酒行业供需分析 |
3.2.4 啤酒行业分析小结 |
3.3 微观公司分析 |
3.3.1 青岛啤酒公司基本情况 |
3.3.2 青岛啤酒市场经营分析 |
3.3.3 青岛啤酒财务数据分析 |
3.3.4 青岛啤酒财务比率分析 |
3.3.5 青岛啤酒公司分析小结 |
3.4 青岛啤酒基本面分析小结 |
第四章 青岛啤酒估值分析 |
4.1 估值方法适用性分析 |
4.1.1 青岛啤酒公司的特点 |
4.1.2 估值方法的特点 |
4.1.3 适用性分析小结 |
4.2 青岛啤酒绝对估值分析 |
4.2.1 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FCFF) |
4.2.2 股利贴现模型(DDM) |
4.3 青岛啤酒相对估值分析 |
4.3.1 市盈率法(PE) |
4.3.2 市净率法(PB) |
4.4 估值结论 |
4.4.1 股票市场价格与估值结果发生偏离 |
4.4.2 股票市场价格与估值结果偏离的原因 |
4.4.3 股票市场价格会逐渐回归于估值结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5.1.1 啤酒行业处于调整期且竞争格局稳定 |
5.1.2 青岛啤酒具备投资的基本条件 |
5.1.3 青岛啤酒股票市场价格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
5.2 投资与经营建议 |
5.2.1 投资者应积极关注青岛啤酒股票 |
5.2.2 投资者应注意规避投资风险 |
5.2.3 青岛啤酒应加强薄弱点的建设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核心概念 |
三、文献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
一、流动规模 |
二、流动方向 |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
一、流动规模 |
二、流动方向 |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
一、流动规模 |
二、流动方向 |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
一、整体概况 |
二、主要特征 |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
四、小结 |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
四、小结 |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
后记 |
(5)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消费相关概念 |
2.1.2 消费结构相关概念 |
2.1.3 消费结构合理化相关概念 |
2.2 现期收入消费理论 |
2.3 预期收入消费理论 |
2.4 不确定性因素消费理论 |
2.5 马克思的文化消费理论 |
2.6 凡勃伦和弗兰克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
2.7 皮尔斯的绿色经济消费理论 |
2.8 理论逻辑架构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 |
3.1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
3.1.1 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变动分析 |
3.1.2 平均消费倾向变动分析 |
3.1.3 恩格尔系数变动分析 |
3.2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
3.2.1 太原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静态分析 |
3.2.2 消费支出构成变化分析 |
3.2.3 消费结构变动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及趋势预测分析 |
4.1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
4.1.1 分析方法及模型选择 |
4.1.2 基于ELES模型的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
4.1.3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结果 |
4.2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趋势预测分析 |
4.2.1 GM(1,1)预测模型理论 |
4.2.2 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预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1.1 收入与消费之间差距不断扩大 |
5.1.2 居住消费比重偏大 |
5.1.3 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仍需提高 |
5.1.4 医疗保健消费不够稳定 |
5.1.5 交通通信消费上升趋势明显 |
5.2 政策建议 |
5.2.1 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消费热点 |
5.2.2 政府加强房地产行业监控,防止房价增长过度 |
5.2.3 大力发展文化消费 |
5.2.4 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
5.2.5 树立绿色消费观,抵制炫耀性消费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6)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金融经济周期研究综述与评价 |
1.2.1 经济周期研究综述 |
1.2.2 金融周期与金融的顺周期性研究综述 |
1.2.3 金融经济周期研究综述 |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 |
1.3.1 论文研究框架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3.3 论文主要创新 |
第2章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思想与应用 |
2.2.1 外生信贷约束下的金融加速器机制 |
2.2.2 内生信贷约束下的金融加速器机制 |
2.3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与“金融-经济危机” |
2.4 小结 |
第3章 中国金融-经济关系的直观阐释 |
3.1 引言 |
3.2 中国金融的整体评价 |
3.3 经济冲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强度分析 |
3.4 金融波动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机制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宏观运行指数测度 |
4.1 引言 |
4.2 符号约束下的FAVAR模型设定 |
4.2.1 FAVAR模型构建 |
4.2.2 符号约束理论阐述 |
4.2.3 因子识别与模型推断 |
4.3 外生金融冲击下的金融经济周期测度 |
4.3.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4.3.2 金融经济周期的特征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微观运行机制识别 |
5.1 引言 |
5.2 嵌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构建与估计 |
5.2.1 模型的基本设定形式 |
5.2.2 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
5.3 嵌入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中国宏观-微观金融杠杆与金融经济周期的门限效应检验 |
6.1 引言 |
6.2 TVAR模型构建 |
6.2.1 模型设定形式 |
6.2.2 CLS估计 |
6.2.3 门限效应检验 |
6.3 金融杠杆与金融经济周期的门限效应分析 |
6.3.1 门限效应检验 |
6.3.2 门限效应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的尾部相依性判别 |
7.1 引言 |
7.2 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 |
7.2.1 CoVaR模型构建 |
7.2.2 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 |
7.3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的极端风险联动性分析 |
7.3.1 极值分布对数模型构建 |
7.3.2 尾部相依识别与分析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情景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2 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保定市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2.1 保定市能源禀赋现状 |
2.2 保定市能源消费现状 |
2.2.1 保定市能源消费总量现状 |
2.2.2 保定市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
2.3 保定市能源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
3.1 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3.1.1 经济发展水平 |
3.1.2 人口总量 |
3.1.3 产业结构 |
3.1.4 城镇化水平 |
3.1.5 技术进步 |
3.2 基于LMDI分解法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3.2.1 LMDI模型介绍 |
3.2.2 LMDI模型构建 |
3.3 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
4.1 能源需求预测组合模型构建 |
4.1.1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
4.1.2 指数平滑模型 |
4.1.3 灰色预测模型 |
4.1.4 组合模型 |
4.2 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 |
4.2.1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 |
4.2.2 基于指数平滑模型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 |
4.2.3 基于灰色预测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 |
4.2.4 基于组合模型保定市能源需求预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保定市能源需求情景分析预测 |
5.1 保定市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
5.2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5.3 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情景设定 |
5.3.1 经济发展情景设定 |
5.3.2 人口总量情景设定 |
5.3.3 产业结构情景设定 |
5.3.4 城镇化水平情景设定 |
5.3.5 能源消费强度情景设定 |
5.4 保定市能源需求总量情景预测 |
5.5 政策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8)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历程及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历程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 |
2 双重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混频测度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
2.2.1 四区制的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设定 |
2.2.2 模型的估计 |
2.3 指标选取与处理 |
2.4 实证分析 |
2.4.1 模型估计 |
2.4.2 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 |
2.4.3 一致指数的构建与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常态——时点识别与波动特征分析 |
3.1 引言 |
3.2 包含结构断点的计量模型设定与估计 |
3.2.1 包含结构断点的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的设定 |
3.2.2 模型的估计 |
3.3 指标选取与处理 |
3.4 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及“新常态”时点识别 |
3.4.1 模型估计结果 |
3.4.2 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分析与“新常态”的时点识别 |
3.4.3 与无约束模型结果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的实时监测与预测 |
4.1 引言 |
4.2 MS动态双因子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
4.2.1 MS动态双因子模型的设定 |
4.2.2 模型估计方法 |
4.3 指标选取、预处理及实时数据集的构建 |
4.3.1 景气指标组的选取与预处理 |
4.3.2 实时数据集的构建 |
4.4 基于最终数据的实证分析 |
4.4.1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
4.4.2 景气指数的构建与阶段性变化特征分析 |
4.4.3 先行景气指数与一致景气指数的联动关系分析 |
4.4.4 基于最终数据集的经济景气预测 |
4.4.5 与其他模型结果的比较 |
4.5 基于实时数据集的景气指数监测与预测能力分析 |
4.5.1 基于实时数据集的先行景气指数监测与预测能力分析 |
4.5.2 基于实数数据集的一致景气指数监测与预测能力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中国最优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建与评价 |
5.1 引言 |
5.2 Vine-Copula模型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建 |
5.2.1 Vine-Copula理论简介 |
5.2.2 ROC曲线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造 |
5.3 先行指标及先行景气指数的预测能力分析 |
5.4 最优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建与评价 |
5.4.1 最优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构建 |
5.4.2 基于ROC曲线的最优预警指数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 |
6.1 引言 |
6.2 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
6.2.1 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的构建 |
6.2.2 模型的估计 |
6.2.3 新息及预测修正 |
6.3 指标选取及实时数据集的构建 |
6.3.1 指标选取与预处理 |
6.3.2 实时数据集的构建 |
6.4 模型结果分析 |
6.4.1 模型预测效果评价 |
6.4.2 预测修正效应分析 |
6.4.3 对季度GDP增速的实时预测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公开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介绍《河南经济蓝皮书》出版相关情况 |
(一) 《河南经济蓝皮书》作用和意义 |
(二) 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编撰背景和要求 |
(三) 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
二、发布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研究成果主要观点 |
(一) 2017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
(二)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重要指示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
(三) 过去五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
(四) 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8和未来五年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
三、就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
(10)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变化研究 ——以《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的量化分析 |
2.1 《读卖新闻》报道数量的变化 |
2.1.1 《读卖新闻》的报道量 |
2.1.2 《读卖新闻》的报道强度指数 |
2.2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数量的变化 |
2.2.1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量 |
2.2.2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强度指数 |
2.3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高峰报道的原因 |
第3章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的态度变化 |
3.1 前期的消极抵触 |
3.1.1 对中国强化政治影响力的忧虑 |
3.1.2 对中国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忧虑 |
3.1.3 对中国影响地区安全的忧虑 |
3.2 中期的犹疑观望 |
3.2.1 对“一带一路”可能引发竞争的忧虑 |
3.2.2 对“一带一路”发展进程的客观解读 |
3.2.3 对“一带一路”可能合作领域的期待 |
3.3 近期的积极表现 |
3.3.1 日本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言论 |
3.3.2 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具体合作政策增多 |
3.3.3 日本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增多 |
第4章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的焦点变化 |
4.1 日本相关媒体关注亚投行 |
4.1.1 解读中国筹建亚投行的意图 |
4.1.2 解读日本对亚投行运行的忧虑 |
4.1.3 解读日本与亚投行合作的意愿 |
4.2 日本相关媒体关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 |
4.2.1 关注中国与东亚国家与地区合作 |
4.2.2 关注中国与南亚和中亚国家的合作 |
4.2.3 关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 |
4.3 日本相关媒体关注“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领域 |
4.3.1 关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铁建设 |
4.3.2 关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港口建设 |
4.3.3 关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
第5章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
5.1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变化的原因 |
5.1.1 “一带一路”的发展符合日本经济利益 |
5.1.2 “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颇具成效 |
5.1.3 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 |
5.2 日本相关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变化的影响 |
5.2.1 《读卖新闻》的受众群体 |
5.2.2 《日本经济新闻》的受众群体 |
5.2.3 日本相关媒体的影响力 |
5.3 中国引导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分析 |
5.3.1 加强政治对话,减小经济合作阻力 |
5.3.2 开展经济合作,深化双方合作领域 |
5.3.3 提升舆论宣传,坚持正确传播导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经济蓝皮书》全面分析中国经济“2000年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VA的网络游戏企业价值评估 ——以恺英网络为例[D]. 张茜雨.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2]2010年以来的日本南海政策转变研究[D]. 刘一洲.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3]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以青岛啤酒为例[D]. 李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5]太原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与预测研究[D]. 梁强.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6]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计量研究[D]. 孙彦林. 吉林大学, 2019(10)
- [7]保定市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情景预测研究[D]. 杨一飞.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8]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研究[D]. 孟勇刚. 东北财经大学, 2018(06)
- [9]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公开发布[J]. 河南省统计局. 市场研究, 2018(04)
- [10]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变化研究 ——以《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为例[D]. 赵连雪. 吉林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