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蔡莉[1](2021)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外国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国小说积淀着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对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价值、生活智慧以及爱恨善恶、贫富贵贱的深刻思考和思索,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外国小说对学生个人的自我成长、人格的塑造、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更多的关注,外国小说传达出来多元的伦理道德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道德教诲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伦理教育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以整套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小说教学为研究对象,挖掘选文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并积极探寻使伦理道德价值落地生根的方法,试图使这些外国小说选文发挥对学生伦理精神的培养的作用。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对选题原因、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结语部分对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客观揭示外国小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围绕着整套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小说选文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在初中语文外国小说选文所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缺少价值联系、影响深度不足等问题。其次进行外国小说相关的问卷调查得出,教师在外国小说教学中重视知识忽视伦理教育、文本解读失当、道德教育过程类型化等,以及学生学习外国小说难以深入文本、缺乏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阅读认识浅显等现象。第二章对初中外国小说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重要意义的探究。首先对教材中的外国小说的伦理特性和内涵进行挖掘和细致分析。其次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意识、文本解读视野和伦理教育方法的探索等提供了新的认知。此外还能满足学生成长各方面的需求。第三章总结提炼出外国小说伦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将课内与课外相连接,通过谱系教学、比较阅读等方式优化外国小说的伦理教育资源。其次教师通过深化鉴赏、情境体验、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加强外国小说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最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布置促读任务、提供支架和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伦理体系。
张筱雪[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D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堂评价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2000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仍然重书面、轻口头;重认知、轻情感;重学校,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一味地偏向于重视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以是否能够通过测验、掌握基础知识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这样,不仅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语文课堂评价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大理市D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大理市D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优缺点,并结合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评价改进建议,从而指导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绪论部分对核心素养、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评价进行了现状阐述,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基于核心素养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对于完善我国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理论研究以及推动我国语文课堂评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一章对语文课堂评价的发展与新要求进行梳理归纳。分别从语文课堂评价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语文课堂评价的新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出为了适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和方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为后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以大理市D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理市D中学的师生对于语文教学评价的看法,以及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发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方式,对大理市D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理市D中学的课堂评价内容缺乏与时俱进,评价标准科学性不足,评价内容性对固定。呆板,评价方式“功利”当先,评价内容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度较低,以及师生对课堂评价内容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第二章中发现的问题,第三章做出了相应的回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首先是明确评价目的、加强评价意识,第二是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三是提高语文课堂评价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度。在这些改进建议里面笔者做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实施评价表》、《阶段性语文课堂评价表》以及《学生课堂评价内容参考指标》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最后,笔者以大理市D中学一名教师上的《阿房宫赋》为例对课堂评价进行了分析。在结语的部分,笔者梳理了传统语文课堂评价的不足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通过创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指标、课堂评价方法,有助于改善传统语文课堂评价的不足,更好的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持续改善语文课堂评价方法,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胡秋爽[3](2021)在《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鲁迅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面旗帜,作为经典被选入不同时期教材中,发挥着培养学生文学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人生阅历,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鲁迅小说一直是初中小说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文本特点,初中生理解起来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编辑及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基于教学有效性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结合鲁迅小说教学现状与研究现状,多角度审视鲁迅小说教学及其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论文研究作铺垫。第二章,鲁迅小说的删节问题。在部编版教材中,《社戏》存在着删节问题。从历史角度总结《社戏》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阐述《社戏》删节的原因及导致的问题,指出删节对鲁迅小说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编写角度提出教学策略。第三章,文体问题。目前鲁迅小说教学中,将小说当作记叙文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导致鲁迅小说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忽视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提出变记叙文教学为小说教学的策略。第四章,教学评价问题。目前中考教学评价模式影响下,鲁迅小说教学评价单一化、片面化,为此提出应结合鲁迅小说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第五章,教师素养问题。教材删节问题、小说教学的记叙文视角问题、基于中考的评价策略问题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素养以及专业化成长方面出现了问题,为此提出做学者型教师的教学建议。第六章,余论。鲁迅小说教学中的问题是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突出代表,基于对鲁迅小说教学问题的探讨,对中学小说教学的问题、教学策略进行延伸思考,有助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刘慧[4](2021)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修辞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关于修辞教学的处境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解决等等问题,有关学者及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各有说辞。本文在熟知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关于修辞教学的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根据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的指示,以及对修辞内涵的理解,就修辞与初中语文的关系进行阐述,发现修辞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更好地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依次提出有效策略。第二部分,通过对初中年级的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修辞教学现状。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关于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实施,通过分析问卷,总结出当前修辞教学的现状。在掌握修辞教学现状基础上,发现存在于修辞教学中的问题,分别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问题成因也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根本上发现解决方法。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出来的在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分别从教育大环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从教学实际出发,保证语文修辞教学要“接地气”,在大环境的支持下,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如此,语文修辞教学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然,这三个方面的建议仅代表个人建议,还有待商榷,仅供参考。第四部分,由于学校安排了半学期的实习时间,所以笔者有机会能够进行课堂试讲。因此,在前面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写了一份关于《春》的修辞教学设计,并基于此次实际修辞教学的案例,结合当前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将二者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此次关于《春》的修辞教学进行实时教学反馈。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提高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修辞的重视为目的;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地提出一些针对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这些努力,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修辞的态度得到初步改观,试图为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张建苏[5](2021)在《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古典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目前古典诗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活动程式化,文本挖掘不深刻,检测反馈模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以致教学难以推进,教学效率低下。基于现状,论文试图将古典诗文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元素结合起来,让流行文化元素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新兴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论文共分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细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全面概述了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界定了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的概念,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提升个人修养,拓展心灵空间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文的教学意义。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无论从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来说,还是语文教学自身的改革来讲,都切实可行。第二板块论述了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和隐性流行文化元素。流行形象元素、流行行为元素、流行物品元素等是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流行文化,在知识结构层面具备可开发内容。而在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是可以开发的的隐性内容。第三板块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微课”和综艺节目进行文言文教学,融合综艺节目和项目学习进行古诗词教学,通过专题学习、剧本排演和影视阅读进行古典小说教学,这些丰富的流行文化元素让古典诗文教学重新焕发生机。第四板块在调查和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融入流行文化元素的运用原则和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乐于接纳,讲究时效、注重实效并合理引进,适时编排。建议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拓展、课后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结语部分总结本论文的成果并反思不足。
陈悠然[6](2021)在《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及其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备受师生的关注和重视,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也始终是语文学界的讨论话题。余映潮作为着名特级语文教师,数十年间专注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在其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深入课堂实践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不懈地研究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本文以余映潮的古诗词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余映潮的相关论文、专着及教学实践(课堂实录)为基本素材,结合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全面挖掘余映潮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展现的教学艺术,探索其教学艺术的运用,使余映潮的古诗词教学艺术在当下的语文教育背景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探究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余映潮的古诗词教学艺术是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其本人多年语文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晶,融合了他对语文教学的客观思考与创新突破,对古诗词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第二章,提炼和总结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艺术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审美性的特征,余映潮的古诗词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提纲挈领,实践古诗词教学理念;创意突出,打造古诗词教学特色;艺术处理,优化古诗词教学结构;精准实效,深化古诗词教学评价。第三章,立足当前语文教育背景,萃取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的精髓,提出适应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的运用策略。深入教材研读,优化古诗词教学设计;展开课中活动,助力古诗词课堂学习;积淀名师研学经验,提高古诗词教学素养。以此促进自身及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王钦华[7](2021)在《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言文自读课文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读——文言文自读——文言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具有的自读属性与文言特性要求教师不仅要上出“自读味”,而且要上出“文言味”。同时,文言文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编排独具特色,使它呈现出与文言文教读课文相比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与现代文自读课文相比更大的支持性和扶助性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文言文自读课文的独特地位并没有得到彰显,对文言文自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也并没有一个清晰认知。要解决这一问题,须在厘定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审视和探究。文言文自读课文在学生独立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决定其教学目标的追求与取向不同于文言文教读课文:它不再着力于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教授,而是关注于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应用;不再着力于文言文知识的讲解,而是关注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再着力于单篇文言文课文的精讲精读,而是关注于阅读视野边界的开拓。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追求与取向是在理念高度层面对教学目标提出的方向性要求,而一篇具体的文言文自读课文,如何对其教学目标进行采选与确定,则须统筹文言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明晰文言文自读课文助学系统教学目标方向、发挥文本特性具化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学生主体动态生发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予以实现,而教学过程的实施则要在一定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原则可概括为四字,即“自”“导”“化”“融”。“自”的原则,意味着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导”的原则,则须发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性;“化”的原则,要求实现文言文“教读”到“自读”的内化;“融”的原则,则要达成“文言”到“文化”的融合。基于以上原则的指导,本文设计出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系统性过程,即明确文言文自读课型,树立自读意识;联系文言文教读课文,产生意义关联;指导资料与方法利用,进行阅读蓄势;利用文言文助学系统,指引阅读方向;关注动态性问题困难,尊重学生主体;课外文言文延伸拓展,发展阅读能力。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原则指明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过程明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结构,而在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师生要运用“教读”到“自读”的迁移策略、“助学”到“抓手”的支架策略、“文言”到“文化”的融合策略、“课内”到“课外”的拓展策略来达成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追求与取向。理论的推求离不开实践的明证。《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实践显示了一线语文教师对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路径的探索,彰显了他们对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方法应用、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取向的追求,并且提供强调学生自读、注重诵读贯穿、着重咬文嚼字、重视方法应用的教学启示,这不仅对理论研究进行印证,而且为理论研究指明方向。
谢耀东[8](2021)在《“语文主题学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连州市北山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人们对学生主体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课程中的统领。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以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的探索和追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母语课程改革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编写的实验教材《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活动于2006年从山东开始施行,立即风靡全国,各地学校纷纷加入教改实验。连州市北山中学从2016年秋季开始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验的开展遵循“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实现学生课内大量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使“语文主题学习”在学校得以更加有效的开展,丰富学校主题学习研究的内容,为当地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建议,本论文以北山中学学校、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情况、“语文主题学习”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学校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改革策略,以促进学校深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进而帮扶本区域更有效地开展此项实验。本篇论文由引言、本体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论述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目的、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本体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部分,介绍“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来源、基本特点、基本课型和理论依据。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目前业界对“语文主题学习”相关概念的阐释,结合自身理解,界定“主题”“主题学习”“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其次,分析其基本特点、基本课型。最后,探讨“语文主题学习”背后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第二部分,根据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探讨“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元性原则、课内化原则。第三部分,通过阅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现状,综合调查结果肯定学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执行意志不坚决;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难以适应主题阅读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接着从活动各方未能形成统一认识,活动环境未能起到杠杆作用;实验主体综合能力的欠缺阻滞了活动的深入开展;现行评价机制对活动推进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主题学习活动低效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依据第一部分“语文主题学习”相关概念、实施原则及其理论基础,根据北山中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施现状,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的“语文主题学习”的改进策略。在教师层面,要提升教师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知:包括强化教师对主题学习理念的深入理解,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学生层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另外要加强交流学习,借鉴经验以促进学校“语文主题学习”的良性发展。结论,主要是对本体研究进行总结,阐析研究的局限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梁曦[9](2021)在《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甫是我国诗史上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现存诗歌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千锤百炼、沉郁顿挫,对由盛转衰的大唐黑暗现状进行了入木三分地揭露与批判,因而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不管是哪个阶段、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杜甫诗歌作品,他的作品也常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现今诗歌教学受教材编排的影响,多以单篇教学为主,多数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教材课文了解杜甫,对杜甫的认识比较单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学习多次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获得了许多教师与学者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对象。将专题教学应用于杜甫作品教学,能够突破常规单篇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方案,为一线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研究内容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杜甫的教学价值、现行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情况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然后从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和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确立研究思路和创新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界定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概念,追溯其在教育教学和文本解读层面的理论渊源,分析高中杜甫作品的教学现状。第二章从杜甫专题教学的发展语言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杜甫的作品意义和杜甫的人格精神,挖掘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论述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实施路径。第四章以前面三章为基础,设计杜甫诗歌专题教学的完整案例,教学环节包括“知人论世,了解诗圣”“对比阅读,品读精作”“形成感悟,精撰论文”。结语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思辨回顾,再次点明开展杜甫专题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师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师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杜甫专题教学对于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韩江雪[10](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二、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当前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外国小说选文情况及分析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三节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二章 外国小说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挖掘外国小说的伦理特性与丰富内涵 |
第二节 唤醒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关注 |
第三节 满足学生成长的伦理需求 |
第三章 伦理视域中外国小说教学实践及策略 |
第一节 优化外国小说伦理教育资源 |
第二节 加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渗透 |
第三节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伦理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简·爱》外国小说指导课教学设计 |
致谢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1、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
2、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意义 |
2、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发展与新的时代要求 |
(一)语文课堂评价的发展 |
1、语文课堂评价概念 |
2、语文课堂评价理念发展历程 |
(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 |
3、语文教学课堂评价的学科特色 |
4、语文课堂评价分类 |
(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语文课堂评价的新要求 |
1、重视语文课堂评价是新的时代要求 |
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
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评价 |
三、大理市D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大理市D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设计 |
1、调查的目 |
2、调查对象 |
3、研究方法 |
4、资料收集与整理 |
(二)大理市D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 |
1、现有的语文课堂评价内容 |
2、现有语文课堂评价内容的特点 |
3、对现有课堂评价的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
4、大理市D中学对教师课堂评价的培训情况 |
(三)大理市D中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1、语文课堂评价内容本身问题 |
2、师生对语文课堂评价内容认识的问题 |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的改进建议 |
(一)明确评价目的、加强评价意识 |
1、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符合语文学科的评价目标 |
2、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意识 |
3、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能力 |
(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
1、明确课堂评价依据 |
2、完善课堂评价指标 |
3、课堂评价方式多元化 |
4、熟悉课堂评价操作规范 |
(三)提高语文课堂评价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度 |
1、提高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度 |
2、提高语文课堂评价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度 |
3、保障语文课堂评价过程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的结合度 |
(四)以《阿房宫赋》为例的课堂评价案例分析 |
1、教师对《阿房宫赋》的课堂评价 |
2、对《阿房宫赋》课堂评价示例的改进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评价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评价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评价访谈提纲(教职人员用) |
附录四 普通高中语文课堂评价访谈提纲(学生用) |
致谢 |
(3)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鲁迅小说教学研究现状 |
1.2.1 初中鲁迅小说选编情况研究 |
1.2.2 初中鲁迅小说的教学解读研究 |
1.2.3 初中鲁迅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教学有效性 |
1.4.2 教学策略 |
1.4.3 教学解读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观察法 |
1.5.4 课例研究法 |
1.6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鲁迅小说教材编辑中的删节问题 |
2.1 《社戏》删节概述 |
2.2 《社戏》删节的原因 |
2.2.1 教材文本的长度要求 |
2.2.2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
2.2.3 教材编辑思想的影响 |
2.3 删节的文本影响 |
2.3.1 导致小说主题的变化 |
2.3.2 对小说文体的影响 |
2.4 删节的教学影响 |
2.4.1 对小说解读与认知的影响 |
2.4.2 对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影响 |
2.5 《社戏》选编与教学建议 |
2.5.1 完善教材编写 |
2.5.2 重视原作,改善助读系统 |
2.5.3 教学解读基于学情、重视原文 |
第三章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文体问题 |
3.1 问题由来与表现 |
3.1.1 问题的由来 |
3.1.2 鲁迅小说固化的教学方式 |
3.1.3 忽视鲁迅小说艺术特征的教学内容 |
3.2 教学内容的重新设定:由文章文体解读转变为小说文体解读 |
3.2.1 体会叙述视角的多样表达 |
3.2.2 感悟叙述语言的精妙 |
3.2.3 关注叙述时间的感悟 |
3.3 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模式解读到还原解读 |
3.3.1 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前提 |
3.3.2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思路 |
3.3.3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情境 |
第四章 鲁迅小说教学的评价问题 |
4.1 问题由来与表现 |
4.1.1 问题的由来 |
4.1.2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
4.1.3 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
4.2 鲁迅小说阅读能力评价策略 |
4.2.1 评价内容 |
4.2.2 评价方式 |
第五章 鲁迅小说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 |
5.1 问题:教师素养不足 |
5.2 学者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
5.2.1 加强鲁迅小说文本解读能力培养 |
5.2.2 提升鲁迅小说文本解读向教学解读转化的能力 |
第六章 余论:关于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4)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修辞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
2.关于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问题研究 |
3.关于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策略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一、修辞与初中语文的关系 |
(一)修辞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
(二)修辞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
二、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一)现状问卷调查 |
1.问卷设计及实施 |
2.现状调查结果 |
(二)存在的问题 |
1.教师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学生学习修辞中存在的问题 |
(三)成因分析 |
1.《课标》对修辞教学的要求不高 |
2.中考考试对修辞教学的要求不高 |
3.重视积极修辞,轻视消极修辞 |
三、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策略 |
(一)明确修辞的重要性,提升修辞的地位 |
1.《课标》突出对修辞的强调 |
2.中考试卷增加对修辞知识的考查 |
3.教材中增加修辞教学内容的设计 |
(二)教师教授修辞的对策 |
1.全面解读《课标》,完善自身的修辞知识体系 |
2.优化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3.正确认识修辞,端正修辞教学态度 |
(三)学生学习修辞的对策 |
1.树立正确的修辞观,端正修辞学习态度 |
2.丰富修辞学习形式,主动学习修辞知识 |
3.融会贯通,将修辞知识与阅读、写作相结合 |
四、课文《春》修辞教学的教学设计 |
(一)课文《春》修辞教学的教学设计 |
(二)课文《春》修辞教学的教学反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与流行文化元素概述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现状与意义 |
一、古典诗文教学概述 |
二、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现状 |
三、中学古典诗文教学的意义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意义 |
一、流行文化元素概述 |
二、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流行文化元素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显性流行文化元素 |
一、开发流行形象元素,再现古典诗文独特意境 |
二、学习流行行为元素,丰富古典诗文时代意蕴 |
三、探索流行物品元素,挖掘古典诗文深刻内涵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中可开发的隐性流行文化元素 |
一、互动对话,合作探究出新意 |
二、品味诗文,审美能力得提升 |
三、激活思维,思维空间得开拓 |
第三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调查和实践案例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概况 |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对学生和教师问卷的综合分析 |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文言文+“微课”教学设想 |
二、文言文+《国家宝藏》教学初探 |
第三节 古诗词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教学初探 |
二、“古诗词+流行元素”语文项目学习 |
第四节 古典小说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案例 |
一、专题活动:细节中评析人物 |
二、剧本排演:表演中启发思维 |
三、影视阅读:观察中激发兴趣 |
第四章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运用原则与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运用原则 |
一、转变思想,乐于接纳 |
二、讲究时效,注重实效 |
三、合理编排,适时引进 |
第二节 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教学策略 |
一、在课前预习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二、在课堂导入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三、在课堂学习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四、在拓展探究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五、在作业展示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六、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元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6)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及其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的形成及其意义 |
第一节 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形成的原因 |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
二、余映潮的语文教学实践 |
第二节 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的意义 |
一、形成有效教学指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
三、引导教师有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第二章 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 |
第一节 提纲挈领,实践古诗词教学理念 |
一、充分多样的学习活动 |
二、丰厚实用的课堂积累 |
第二节 创意突出,打造古诗词教学特色 |
一、简明高效的板块化思路设计 |
二、“一线串珠”式的主问题设计 |
第三节 艺术处理,优化古诗词教学结构 |
一、简洁自然的导入艺术 |
二、淡而无痕的过渡艺术 |
三、利落凝炼的收束艺术 |
第四节 精准实效,深化古诗词教学评价 |
一、课堂活动的细节评点 |
二、课堂学习的效果评价 |
第三章 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的运用 |
第一节 深入教材研读,优化古诗词教学设计 |
一、研读文本,多角度切入思考 |
二、设计思路,全方位落实目标 |
三、巧设问题,深层次探讨交流 |
第二节 展开课中活动,助力古诗词课堂学习 |
一、以读带析,品味诗词意蕴 |
二、以写巧练,提升思维品质 |
三、精“评”点拨,助于诗词鉴赏 |
第三节 积淀名师研学经验,提高古诗词教学素养 |
一、丰富文言知识储备,充实教学素材 |
二、重视教研资料积累,开阔教学视野 |
三、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概述 |
一、文言文自读课文概念界定 |
(一)自读 |
(二)文言文自读课文 |
二、文言文自读课文的特点 |
(一)独立性质显着 |
(二)半独立性鲜明 |
(三)内容多元丰富 |
三、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互文性理论 |
(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 |
一、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追求与取向 |
(一)训练学生文言文阅读策略的应用 |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独立阅读的能力 |
(三)开拓学生文言文阅读视野的边界 |
(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理解 |
二、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采选与确定 |
(一)统筹文言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目标体系 |
(二)明晰文言文自读课文助学系统教学目标方向 |
(三)发挥文本特性具化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 |
(四)学生主体动态生发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原则与过程 |
一、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原则 |
(一)“自”的原则,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 |
(二)“导”的原则,发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性 |
(三)“化”的原则,实现“教读”到“自读”的内化 |
(四)“融”的原则,达成“文言”到“文化”的融合 |
二、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过程 |
(一)明确文言文自读课型,树立自读意识 |
(二)联系文言文教读课文,产生意义关联 |
(三)指导资料与方法利用,进行阅读蓄势 |
(四)利用文言文助学系统,指引阅读方向 |
(五)关注动态性问题困难,尊重学生主体 |
(六)课外文言文延伸拓展,发展阅读能力 |
第四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
一、迁移:“教读”到“自读” |
(一)明确单元整体目标 |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三)创设相似阅读情境 |
(四)加强方法概括程度 |
二、支架:“助学”到“抓手” |
(一)利用单元导语明晰阅读方向 |
(二)利用注释资料疏通字词文意 |
(三)利用阅读提示提炼思考路径 |
(四)利用思考探究指引阅读过程 |
三、融合:“文言”到“文化” |
(一)通过诵读得意,达成言文融合 |
(二)通过咬文嚼字,达成言文融和 |
(三)通过懂悟互见,达成言文融合 |
(四)通过古今观照,达成言文融合 |
四、拓展:“课内”到“课外” |
(一)同一主题拓展 |
(二)同一作者拓展 |
(三)同一书目拓展 |
(四)同一体裁拓展 |
第五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案例分析 |
一、肖培东《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描述 |
(二)关于“教什么” |
(三)关于“怎么教” |
二、梁增红《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描述 |
(二)关于“教什么” |
(三)关于“怎么教” |
三、《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案例的比较反思 |
(一)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要强调学生自读 |
(二)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要注重诵读贯穿 |
(三)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要着重咬文嚼字 |
(四)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要重视方法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语文主题学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连州市北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基于新时期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2.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3.基于部编版教材对阅读教学的新定位 |
(二)选题的目的 |
(三)选题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状况 |
(五)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一、 “语文主题学习”概述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1.主题 |
2.主题学习 |
3.语文主题学习 |
(二)语文主题学习概说 |
1. “语文主题学习”的根与源 |
2. “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特点 |
3. “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课型 |
(三)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论依据 |
1.语文课程标准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4.元认知理论 |
二、 “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的原则 |
(一)主体性原则 |
(二)合作性原则 |
(三)多元性原则 |
(四)课内化原则 |
三、 “语文主题学习”在北山中学实施现状 |
(一)实施情况调查 |
1.学校概况 |
2.调查目的 |
3.调查对象 |
4.调查内容 |
5.调查过程 |
6.结果分析 |
(二)主要问题 |
1.教师对“语文主题学习”执行的意志不坚决 |
2.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难以适应主题阅读活动 |
3.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
(三)原因分析 |
1.活动各方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活动环境未能起到杠杆作用 |
2.活动主体综合能力的欠缺阻滞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
3.现行评价体制阻碍了活动的推进 |
四、 “语文主题学习”的改进策略 |
(一)提升教师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知 |
1.强化教师对主题学习理念的深入理解 |
2.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
1.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
2.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 |
3.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乐读 |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
1.评价主体多元化 |
2.评价内容多维度 |
3.评价方式多样化 |
(四)加强交流,借鉴经验 |
1.善于向本区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借鉴经验 |
2.要立足于群体发展,在交流互助中不断提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北山中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2 北山中学“语文主题学习”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3 北山中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2.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
3.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教师拓展诗歌教学的视野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
2.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
(1)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2)关于杜甫作品教学的研究现状 |
(3)关于杜甫的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分析法 |
3.经验总结法 |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 |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念界定 |
(二)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视域融合理论 |
(三)高中语文杜甫作品教学现状 |
1.已取得的成果 |
2.仍存在的问题 |
二、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依据 |
(一)提高语言能力 |
1.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 |
2.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二)增强人文素养 |
1.坚定不屈信念 |
2.树立伟大理想 |
3.学习仁爱精神 |
三、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实施路径 |
(一)确立教学目标 |
1.语言建构与运用 |
2.思维发展与提升 |
3.审美鉴赏与创造 |
4.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二)建构教学组织形式 |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
3.开展小组汇报活动 |
(三)搭建教学平台 |
1.拓展专题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
2.共享合作学习成果,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
(四)选择教学方法 |
(五)选编教学内容 |
1.杜甫选文的篇目 |
2.杜甫多媒体资源 |
四、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设计 |
(一)知人论世,走近诗圣 |
(二)品读精作,对比阅读 |
第一部分:不一样的杜甫 |
第二部分:登高 |
第三部分:吏与别 |
(三)精撰论文,汇总成果 |
1.学习目标 |
2.教学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
(一)语文教科书 |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
(三)文言文 |
(四)育人 |
(五)价值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调查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四)课例研究法 |
五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
(四)三育的关系 |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
(一)知识积累价值 |
(二)思维训练价值 |
(三)审美陶冶价值 |
(四)文化教诲价值 |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
(一)知识价值 |
(二)思维价值 |
(三)审美价值 |
(四)文化价值 |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
(一)现状述评 |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硕博论文 |
四、其他 |
附录 |
一、教师访谈提纲 |
二、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D]. 蔡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以大理市D中学为例[D]. 张筱雪. 大理大学, 2021(08)
- [3]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D]. 胡秋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4]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刘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学古典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 张建苏. 延安大学, 2021(12)
- [6]余映潮古诗词教学艺术及其运用研究[D]. 陈悠然.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7]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 王钦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8]“语文主题学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连州市北山中学为例[D]. 谢耀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9]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D]. 梁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10]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 文学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