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HC—3助剂增强瓦楞原纸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健[1](2021)在《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废旧瓦楞纸浆(OCC浆)等废纸纤维在循环回用过程中存在纤维品质衰变、纸浆滤水性能下降、成纸质量降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生物酶改性与复配提高纸浆纤维质量和成纸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数组单因素实验,通过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和微电脑抗张强度测定仪等仪器进行纸张物性检测,探讨了四种单酶对纸浆纤维质量和成纸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的影响。纤维素酶的用量7.5 U/g(绝干浆)时数均长度增加0.11 mm,细小纤维含量减少最多,滤水性能最好,成纸环压指数提高10.18%。木聚糖酶的用量为22.5 U/g时纸浆的打浆度由32°SR下降到25.3°SR,纤维润胀效果提升,纤维平均宽度增加0.5μm,抗张指数提高12.6%。甘露聚糖用量18 U/g和果胶酶用量15 U/g对纤维改性起辅助作用。结合实际造纸工艺要求获得了复合酶处理纸浆的最优方案:复合酶用量为300 m L/t、温度30℃~55℃、p H3.0~6.0、反应时间30 min~50 min条件下滤水性能最好。本研究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催化纤维素酶蛋白发生自身交联反应,结合底物印迹,可有效保护酶活区域提高酶的稳定性。中性纤维素酶溶液中TG酶添加量为10 U/m L时,60℃保温2h,酶活比对照提升21.4%。TGase酶促修饰纤维素酶体系加入10 m L印迹底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相比于对照组酶活提高70.4%。底物印迹技术和TGase联用,修饰后的纤维素酶50℃保温2 h相对酶活提高91.8%,60℃保温2 h相对酶活提高100.7%。纤维素酶作为滤水酶的核心酶,改性后,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过量使用对纤维的损伤。底物印迹技术和TGase联用,修饰后的纤维素酶能改善纤维素比表面积,纤维平均孔径下降35.8%。改性复合酶与商品滤水酶相比,可提升纸张抗张指数和环压指数,分别为16.5%和23.1%。瓦楞原纸生产工艺流程过程中,在良浆池内添加300 m L/t复合酶,水线距离缩短2 m,蒸汽生产成本节省量约为9.47%。
孔话峥[2](2020)在《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包装用纸生产中,废纸原料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废纸多次回用导致纤维质量下降严重,抄造困难,成纸质量难于满足应用要求。因此需要添加大量助剂来弥补抄造、成纸质量问题。表面施胶作为一种可有效提高纸张强度性能、抗水性能及印刷适应性的手段,现已成为包装纸生产必要工序。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环保、性能稳定、适应性好的表面施胶助剂具有重要实用意义。本论文研究了淀粉基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简称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纸张表面施胶过程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合成乳液的再生性能并降低乳液成本。论文利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阳离子淀粉(CS-8)为分散体系和接枝聚合主体,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为阳离子功能单体,过硫酸铵作为CS-8的氧化剂,H2O2-FeSO4为引发剂,制备淀粉基苯丙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软硬单体质量比、功能性单体用量、CS-8用量对淀粉基苯丙乳液的乳液合成及乳液性能影响,优化得到合适的聚合条件为:m(St):m(BA)为1.5:1,m(CS-8):m(单体)为1:2,功能性单体DMAEMA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乳液理论固含量为30%时,合成的淀粉基苯丙乳液稳定性、成膜性好。乳液粒径分析表明合成的淀粉基苯丙乳液粒径分布集中,90%以上的颗粒粒径分布在86nm~88nm之间,平均粒径为87.4nm。电位分析结果表明乳液粒子Zeta电位为+17.82mV。红外分析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成功参与了淀粉的接枝聚合反应。乳液热重分析表明淀粉基苯丙乳液为无规共聚物;DSC分析表明乳液玻璃化温度为47.8℃。将淀粉基苯丙乳液应用于瓦楞原纸表面施胶,Cobb值可达到36.6 g/m2,比玉米淀粉施胶降低了 66.2%;初始接触角为113.8°,抗水性能好;淀粉基苯丙乳液施胶后纸张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纵向耐折次数分别为7.2N·m/g、4.7km、19次,与玉米淀粉胶施胶相比,分别增加了 44.0%、71.9%、171.4%,施胶后纸张强度增强。施胶后纸张SEM分析表明,淀粉基苯丙乳液在纤维表面形成致密施胶层。纸张纤维间孔隙减小。通过将淀粉基苯丙乳液与玉米淀粉、污泥提取蛋白等生物质配合使用,研究探讨了淀粉基苯丙乳液适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玉米淀粉比例的增加,施胶后纸张抗水性和纸张强度均呈下降趋势,Cobb值在玉米淀粉所占比例小于75%时,抗水性下降幅度较小,大于75%时,下降幅度增大,即抗水性能下降显着。从纸张强度角度来看,当玉米淀粉比例由0%增加到90%时,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分别降低了 28.6%、10.2%。玉米淀粉的比例不高于50%时,施胶后瓦楞原纸各项指标可达到瓦楞原纸A级质量标准。淀粉基苯丙乳液与污泥提取蛋白配合使用,随污泥提取蛋白比例的增加,施胶后纸张抗水性和物理强度逐渐下降,Cobb值在污泥提取蛋白所占比例小于50%时,增幅较小,大于50%时增加幅度激增。纸张强度方面,当蛋白比例由0%增加到90%时,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纵向耐折次数分别降低了 35.4%、33.1%、78.6%。污泥提取蛋白的比例小于25%时,施胶后纸张强度指标可达瓦楞原纸A级质量标准。综上所述,采用无皂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淀粉基苯丙乳液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和表面施胶性能,且与其他胶料配合使用,用较好的适应性。
王春俭[3](2019)在《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说明瓦楞原纸与箱板纸生产原料几乎100%来自于回收的废旧纸箱(OCC),为克服OCC废纸纤维劣质化,提升纸和纸板的强度性能,淀粉表面增强剂成为了瓦楞原纸及箱纸板制造企业生产线标配。然而,在OCC制浆过程中淀粉又将从纸浆纤维表面溶解进入水中成为二次淀粉,因其非离子特性,既没有吸附功能,也没有被吸附的官能团,只能送污水处理,这不仅是对宝贵淀粉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在废物处理过程消耗大量财政资源。因此,掌握废纸纸浆纤维表面淀粉膜的溶解行为及其特点,有助于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二次淀粉的资源化利用,为清洁造纸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参考。通过模拟废纸淀粉表面施胶流程,剥离纤维表面的硬化淀粉膜,模拟废纸制浆中的二次淀粉。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等手段,研究二次淀粉在不同淀粉施胶量、处理时间、体系温度、剪切力、合成表面施胶剂作用下的溶解特性,了解与掌握淀粉膜在水相与浆水体系中的溶解历程。总结二次淀粉溶解特点,并优化实验及验证实际生产工艺中OCC二次淀粉的溶解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过氧化氢离子化改性技术对二次淀粉进行离子化改性,检测改性前后二次淀粉理化特性的区别,以及不同条件下二次淀粉的留着效果及对资源化应用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二次淀粉在水相体系中,初始阶段淀粉由于其亲水特性,趋向于润胀,当溶解温度提高,溶解时间变长,水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能轻易进入淀粉内部,当润胀达到临界点,二次淀粉间的氢键连接断裂,二次淀粉颗粒解离,实现真正溶解,而在高二次淀粉施胶量时,由于水相中淀粉溶解度达到饱和,溶解温度和溶解时间对其作用不再明显,其溶解度在该条件情下较低。当二次淀粉在浆水体系时,由于其自身特性以及氢键作用,二次淀粉紧密的黏附在纤维表面,二次淀粉随纸料于水中碎解,当温度低于60°C,二次淀粉的亲水特性使其润胀,而润胀的淀粉颗粒通过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脱离纤维表面,但是由于温度无法使淀粉充分润胀,其溶解度较低。当温度高于75°C,二次淀粉易润胀破裂,并且浆水体系中纤维的存在,使得润胀的二次淀粉易被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搓揉作用加快解离,溶解速度加快。而对于淀粉与烷基烯酮二聚体(AKD)类合成表面施胶剂复配后形成的二次淀粉,由于AKD的作用,二次淀粉物化特性发生变化,二次淀粉亲水性下降,无法快速润胀,二次淀粉溶解率进一步降低。将上述二次淀粉溶解特性代入实际OCC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超过90%的二次淀粉能够完全溶解,这种溶解淀粉具有非离子成分而成为污染物。同时对二次淀粉留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CMC的存在一定程度抑制了纸料的湿部性能,导致二次淀粉留着情况不佳,而凹凸棒土在CPAM/凹凸棒土、CMC/CPAM/凹凸棒土的助留体系中通过其表面的负电荷与阳离子助剂链尾发生桥联,对二次淀粉的留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CMC/CPAM/凹凸棒土前端加入一定量阳离子电荷的聚合氯化铝可以改善CMC的过阴离子化对二次淀粉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对二次淀粉进行离子化改性后,离子化程度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淀粉的留着,纸料滤水速度及Zeta电位提高,并且离子化改性的二次淀粉经固着后能提高纸料的物理性能,达到资源化回用的目的。
付开乔[4](2016)在《膨润土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膨润土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矿物原料,将膨润土替代部分植物纤维,用于瓦楞原纸能减少纤维原料的使用,降低造纸生产成本,同时为膨润土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膨润土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对膨润土浆内加填和膨润土表面施胶以及PEI作阴离子捕捉剂对白水的处理与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膨润土加填导致强度降低,可以通过提高打浆度、添加增强剂和对膨润土预处理的方法解决,并对膨润土助留助滤进行分析和研究;膨润土用于表面施胶,主要用膨润土替代部分表面施胶剂,以降低瓦楞原纸的生产成本;PEI阴离子捕捉剂的效果与毒性分析。研究表明:膨润土作为瓦楞原纸填料一般水化15 min左右,然后加入浆料中,膨润土相对于浆料的最佳加入量为20%,此时会导致浆料的负电值增加1.4 mV,纸张的抗张指数降低15.86%,环压指数降低9.8%。将浆料的打浆度提高10 oSR,纸张的抗张指数提高54.79%,环压指数提高23.80%,相当于打浆度提高35 oSR便可以弥补加填20%膨润土所带来的强度损失;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增强剂来增加纸张的强度。在填料为20%添加量时,膨润土留着比碳酸钙高14.8%,经表面改性预处理的膨润土留着最高可提高15.3%。膨润土加填瓦楞原纸助留助滤的最优方案是CS用量1.5%、CPAM用量0.06%、CP3用量0.06%;相对于未加入助留助滤剂的试样,膨润土的留着率最高为78.9%,提高了26.5%,浆料滤水时间最快为21s,滤水速率提高190.54%。用不同的助剂对膨润土表面改性预处理再加填,CS和CMC的表面改性效果较好,CPAM和聚氨酯的表面改性效果一般;其中阳离子淀粉效果最好,当淀粉相对膨润土用量为1.6%时,抗张指数提高15.04%,环压指数提高23.38%;当羧甲基纤维素相对膨润土用量为3%时,抗张指数提高11.18%,环压指数提高18.04%;而且表面改性能提高膨润土在纸张中的留着。用膨润土替代30%氧化淀粉对瓦楞原纸表面施胶,在pH值为5左右时,当膨润土和氧化淀粉总浓度为10%、乙二醛为淀粉量的1.0%时,在减少淀粉用量的同时,相对于100%淀粉表面施胶,环压指数提高2.02%,抗张指数提高9.40%。膨润土用于瓦楞原纸,增加了体系阴离子垃圾,PEI具有很好的捕捉阴离子垃圾效果,但是,PEI本身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通过合成以聚天冬酰胺衍生物为主链的可生物降解PEI衍生物的方法解决。
余慧忠[5](2016)在《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希望探讨未经表面施胶的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在广泛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未经表面施胶的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数据模型,但因采集数据规律性较差,建立数学模型困难而未能完成模型。本研究仍对瓦楞原纸的生产科研有较强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首先研究了纸浆原料、细小纤维、打浆对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影响。其次因废纸箱浆成分过于复杂,重复性差,缺乏指导意义,故选取较为纯净的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漂白化学苇浆和自制废纸箱浆,研究了它们各自在回用过程中纸浆性能及成纸性能的变化。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几种可能增强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方式。废纸箱浆在抄造过程中细小组分损失严重,抄纸损失约17%(主要是断裂的细小纤维和无定形纤维素纤维),其成纸环压强度仅为4.74N·m/g。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主要与纤维间结合力有关。纤维结合力越大,纤维结合得更紧密,使得成纸环压强度越大。因此有效留着细小组分,对瓦楞原纸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S+CP3+CPAM三元助留助滤系统对细小纤维的留着效果较好,其各组分的最佳用量为CS为1.0%、CP3为0.003%、CPAM为0.03%,可使定量提高12.7%,环压指数增加40.7%。这是由于细小纤维留着后,增大了纤维间结合力,使得成纸环压强度增大。废纸箱浆适度打浆,能提高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是因提高了纸张纤维结合力。过度打浆,则环压强度下降,是因纤维破碎严重,纤维结合力下降。研究中用PFI磨将废纸箱浆打浆游离度为380ml时比未经打浆的纸样的环压强度提高了30.3%。随着回用次数增加,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漂白化学苇浆,自制废纸箱浆三种纸浆的纤维平均长度逐渐减小。纸浆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比例随着纸张回用次数增加而减少,结晶区比例下降。多次回用的纤维难以分丝帚化,影响纤维间结合力,成纸的环压强度下降。压光使纸页致密,使纤维间的原有多孔结构被破坏,致使成纸环压强度大幅下降。高频疏解纸浆能降低浆料游离度,使纤维分散疏解时受到的损伤较小,增加成纸的环压强度。低价格的复合碱可取代氢氧化钠调节白水p H值,减少纸机设备腐蚀,有利于废水处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梁晓菲[6](2015)在《CPAM-羟丙基壳聚糖-PAE复合增强剂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废旧瓦楞纸作为瓦楞纸板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能够减少原生纤维的使用,并且价格低廉,既环保又有经济价值。但废纸由于自身存在的缺点,生产出的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低,因此为了满足纸质包装材料的应用要求,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显着提高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增强剂。本课题将CPAM、羟丙基壳聚糖(HPCS)及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三种助剂通过乙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了一种以CPAM为基础的多功能复合增强剂(CPAM-HPCS-PAE),考察了三种助剂的用量比、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HPCS):m(CPAM):m(PAE)为3:7:5、交联剂用量为4%(相对于助剂总量)、交联温度为45℃、交联时间为2.5h的条件下复合增强剂对瓦楞原纸的作用效果最好。首先对美废11#及国产废纸浆两种原料进行筛分,检测筛分后的纤维成纸强度,并且探讨两种原料的配比对瓦楞原纸强度的影响,然后将自制的复合增强剂应用于以废纸纤维为原料的瓦楞原纸抄造中,考察其增强效果及助留助滤效果并与CPAM增强剂及CPAM/HPCS/PAE混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筛分后的美废11#纸浆与国产废纸浆相比,长纤维含量高、细小纤维含量低,并且美废11#的纤维成纸强度高于国产废纸纤维;当美废11#纸浆与国产废纸浆的质量比为3:7时,抄造的纸页强度较高;复合增强剂的用量为0.5%(w/w绝干浆料)时,纸页的环压指数、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及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55N·m·g-1、45.3N·m·g-1、3.21k Pa·m2·g-1及95%,并且复合增强剂的增强效果及助留助滤效果均好于单一的CPAM增强剂及CPAM/HPCS/PAE混合物。值得一提的是复合增强剂还具有一定的增湿强效果并且有助于白水的循环利用。本课题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仪等检测手段对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的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增强剂的增强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制复合增强剂所含的羟基、氨基能与纤维之间发生氢键结合,使氢键结合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纤维间的结合面积;二是自制复合增强剂所带的阳电荷能够提高浆料细小纤维的留着,提高了纸页的匀度,从而提高了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
郝笑梦[7](2012)在《环保包装纸板强化技术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环保包装材料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纸板作为重要的一类低碳环保包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被赋予其新的特征,出现了各种功能性纸板。在重型包装领域,对纸板材料进行相应的强化技术处理,可以代替木、胶合板等材料。本文以常见的瓦楞纸板作为基材,进行纸板表面化学强化研究,同时结合纸板结构进行性能研究,为纸板强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对比分析纸板强化的两大类方法:结构强化和化学强化,确定以纸板表面化学强化为主,结构强化为辅的研究思路。对结构纸板进行统一建模,建立了层合纸板结构模型。分别以LS-2氧化淀粉、PS-255涂料胶黏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羧甲基纤维素(CMC)、CZMQ-02、硅酸钠作为表面施胶剂,对纸板表面进行化学强化试验,研究了各表面施胶剂的涂覆厚度、浓度对纸板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瓦楞纸板边压强度-强化助剂浓度-助剂厚度关系三维图,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的成模性,分析表面施胶剂性能的优劣。以纸板边压强度的提高程度和施胶后的表观性能为评定标准,选择LS-2表面施胶淀粉、CMC、CZMQ-02三种表面施胶剂复配进行纸板表面强化,通过正交试验,以边压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获得具有粘合作用的最佳复配条件:混合溶液浓度为9%、CMC浓度为0.5%、CZMQ-02/LS-2配比为1:10、施胶温度为85℃。对获得的强化助剂配方进行应用,将双瓦楞、蜂窝与瓦楞纸板利用强化助剂粘合,得到瓦楞/瓦楞、蜂窝/瓦楞两种形式的复合结构纸板,进行边压、侧压、平压、戳穿试验,使用强化助剂粘合后的纸板结构边压强度得到了显着提高,平压强度有一定提高,但幅度不大,而戳穿强度和白乳胶粘合纸板相比,基本上无变化。进行蠕变性能试验,得到了强化助剂粘合的双瓦楞纸板蠕变模型。经过助剂强化的纸板经过长时间试验,应变比未强化的小很多,抗蠕变性能提高。分别分析强化助剂粘合的瓦楞/瓦楞、蜂窝/瓦楞结构,对其屈曲载荷进行分析,结合proe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强化纸板屈曲分析,获得瓦楞/瓦楞、蜂窝/瓦楞结构的屈曲载荷;通过workbench中对强化纸板结构的应变、应力云图分析,可以发现纸板结构中的薄弱单元,为继续增强提供一定的依据。
宋成剑[8](2010)在《改善高湿条件下瓦楞原纸强度和抗水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夏天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瓦楞原纸的强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瓦楞原纸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高度潮湿的环境使得瓦楞原纸的强度下降较快甚至丧失强度。如何较好的改善瓦楞原纸在夏天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强度性能和抗水性能,已经成为瓦楞原纸生产厂家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本实验利用乳液聚合工艺研制开发了一种乙二醛尿素(GU)树脂表面施胶剂,通过研究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和原料的滴加速度对合成树脂分子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乳液聚合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以相对粘度为参考指标探讨了最佳的聚合工艺条件。GU树脂的最佳聚合条件为:pH值为4.5-5.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min,乙二醛和尿素的摩尔比R为1.50/1,反应浓度为45%,乙二醛滴加速度控制在2-3滴/s时,合成的乙二醛尿素树脂的粘度最大,达到了5.058×10-3Pa·S。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氧化淀粉与GU树脂表面施胶剂复配,对瓦楞原纸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最佳的表面施胶工艺条件。按照氧化淀粉与GU树脂的配比为90:10,施胶浓度为6%,施胶量为8g/m2的条件对瓦楞原纸进行表面施胶,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提高了215.23%,裂断长、挺度和耐折度分别提高了112.15%、175.41%和125.00%。实验模拟了高温高湿的现场生产条件(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40℃),对纸页的抗水性能进行了评估,测得处理后纸页的环压强度保留率提高了65.89%。本研究还从环境湿度、胶液渗透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表面施胶对瓦楞纸强度性能及抗水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表面施胶液增强瓦楞原纸强度性能及抗水性能的机理。实验最后对比了GU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脂(SAE)乳液分别与氧化淀粉配制的两种表面施胶液。通过实验可知,两种表面施胶剂都明显的提高了纸页的环压指数、挺度、裂断长和耐折度,且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的A级标准。GU树脂在提高纸页的环压指数、挺度和裂断长方面要优于SAE乳液,而在提高耐折度方面,SAE乳液要强于GU树脂。SAE乳液的表面成膜性和与氧化淀粉的互配性要好于GU树脂,对纸页的抗水性能改善效果要优于GU树脂。两者相比,GU树脂有着更为明显的价格优势。
刘建林[9](2010)在《瓦楞原纸环压增强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由于大量采用废纸浆为原料,瓦楞原纸成纸强度不高,纸板环压强度低,困扰着各大造纸厂,如何有效提高纸张的环压强度,箱板纸和瓦楞原纸等相关纸厂对此有着高度的重视。不少厂家尝试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如纤维原料的选用及打浆方式的调整、抄造工艺参数的优化改进、保持纸板的厚度及适当的细小纤维含量和调整纸板的水分来改善纸张的环压强度,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而在纸板生产过程中使用增强型的化学助剂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压强度。本研究合成了阳离子淀粉(CS)、溶液型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新型的乳液型聚丙烯酰胺(KLZ-15)三种瓦楞原纸环压增强剂;采用OCC废纸浆,在不同的助剂/纸浆接触时间、助剂用量、湿压榨压力和电导率等条件下,比较了它们的应用效果;同时考察了增强剂的滤水效果,以及聚胺固着剂预处理纸浆后促进KLZ-15增强的效果。本研究同时也合成了一种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的表面施胶剂K-1,将K-1、CS与CPAM分别与氧化淀粉混合用作表面施胶,考察了三种助剂对纸张强度和施胶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引发剂用量可获得不同分子量与电荷密度的CPAM,优化后确定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NaHSO3:0.50%,K28208:0.25%(相对于单体);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分子量为50万左右的CPAM产品其环压增强效果相对较好。在不同助剂/纸料接触时间、助剂用量、湿压榨压力和电导率抄造条件下,加入增强剂后纸张环压及其他强度指标均有所提高,三种增强剂的增强效果依次为KLZ-15>CPAM>CS;通过考察发现三种增强剂的助滤效果依次为:CPAM>CS>KLZ-15;用聚胺固着剂对OCC废纸浆进行预处理,发现预处理进一步提高了KLZ-15的增强效果。不同取代度CS、不同分子量CPAM与氧化淀粉混合表面施胶时,与单独添加氧化淀粉相比环压和抗张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分子量为50万的CPAM相对于100万的CPAM增强效果更好,而取代度为0.03的CS相对于取代度为0.22和0.70的CS增强效果更好。在不同助剂用量下,采用CS、CPAM、苯丙共聚物表面施胶剂K-1与氧化淀粉混合后进行表而施胶时,与单独添加氧化淀粉相比较环压指数、抗张指数与施胶度均有所上升;且三种助剂对环压指数增强效果为;用量小于3kg/吨纸为CPAM>CS>K-1,用量大于3kg/吨纸为CS>CPAM>K-1;对抗张指数增强效果为:CPAM>CS>K-1;提高施胶度的效果为:K-1>CPAM>CS。
唐杰斌[10](2009)在《MPAE-St接枝共聚乳液增强剂的制备及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造纸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造纸中常用湿强剂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的特点和不足,制备了高固含量的PAE及其与苯乙烯的接枝共聚乳液PS、MPS,探讨了其制备及应用工艺。具体工作及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己二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聚酰胺多胺(PPC),然后将聚酰胺多胺PPC与环氧氯丙烷(EPI)发生缩合反应合成出固含量为35%的PAE树脂,探讨了合成PAE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高固含量PAE的应用工艺。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与己二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05:1、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1.0%(对总量的摩尔比)、EPI与PPC的最佳比例为1.1:1、最佳保温温度为170℃、缩合反应最佳反应温度为60℃。在针叶木浆中应用时打浆度在35-45°SR,pH值在6-8,PAE加入量为1.0%时,湿强效果最佳。2.以PAE、苯乙烯为主要原料,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下制备出PAE/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乳液PS,详细探讨了PS制备的条件,并研究了PS对纸张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值应控制在8左右、丙烯酸的最佳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量的8%、最佳保温时间为3h、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0.7%、St/PAE的最佳比例为2:1。PS乳液在回用箱板纸浆和漂白针叶木浆中应用时,对纸张有很好的增强效果。3.以己二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聚酰胺多胺(PPC),再将聚酰胺多胺(PPC)与丙烯酸异辛酯进行反应制得改性聚酰胺多胺(MPPC),改性聚酰胺多胺(MPPC)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MPAE树脂。然后再将MPAE与苯乙烯(St)接枝共聚制备出MPAE/St接枝共聚乳液MPS。详细探讨了各个反应条件对MPAE和MPS性质和应用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MPS在不同纸浆中的应用工艺。结果表明:接枝反应体系的pH值应控制在8左右、最佳保温时间为3h、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0.7%、St/MPAE的最佳比例为2:1。MPS乳液在回用箱板纸浆和漂白针叶木浆中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0%和0.8%(对绝干浆)。4.对PS乳液和MPS乳液在纸页中的增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应用HC—3助剂增强瓦楞原纸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HC—3助剂增强瓦楞原纸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废纸纤维循环回用中的问题 |
1.2 提升纸浆纤维性能的方法 |
1.2.1 物理方法-机械预处理 |
1.2.2 化学方法 |
1.2.3 生物方法 |
1.3 生物酶应用于制浆造纸 |
1.3.1 生物酶用于制浆的研究 |
1.3.2 酶用于造纸白水封闭循环 |
1.3.3 酶辅助纤维漂白 |
1.4 提高纤维素酶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单酶对OCC浆浆料性能的改善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OCC浆的制备 |
2.2.2 浆料的酶处理 |
2.2.3 浆料打浆度和滤水性的测定 |
2.2.4 OCC浆的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
2.2.5 纤维形态参数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纤维素酶对浆料质量的影响 |
2.3.2 木聚糖酶对纸张物理强度和纤维质量的影响 |
2.3.3 甘露聚糖酶对浆料成纸质量的影响 |
2.3.4 果胶酶对纸张物理强度和纸浆纤维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合酶改善OCC浆浆料性能的研究 |
3.1 实验原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复合酶处理浆料 |
3.2.2 复合酶滤水性能的测定 |
3.2.3 复合酶处理浆样纸张检测 |
3.2.4 纤维筛分分析 |
3.2.5 纤维特征峰分子结构测定 |
3.2.6 纸浆纤维显微形态观察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复合酶用量的影响 |
3.3.2 反应条件对复合酶处理OCC浆的影响 |
3.3.3 复合酶对浆料成纸物理强度的影响 |
3.3.4 复合酶及其单酶对纤维组分的影响 |
3.3.5 纤维红外相对吸收强度变化 |
3.3.6 复合酶及其单酶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
3.3.7 复合酶处理样显微镜观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酶促交联纤维素酶 |
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4.1.1 主要仪器 |
4.1.2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DNS法标准曲线绘制 |
4.2.2 滤纸酶活力(FPA)及其测定方法 |
4.2.3 TG酶交联纤维素酶及其热稳定性的测定 |
4.2.4 底物印迹方法及其热稳定性的测定 |
4.2.5 游离氨基含量测定方法 |
4.2.6 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DNS法标准曲线 |
4.3.2 TG酶的用量及其热稳定性 |
4.3.3 印迹底物的用量及其热稳定性 |
4.3.4 反应前后游离氨基含量 |
4.3.5 蛋白浓度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酶交联与化学修饰比较及应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药品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聚乙二醇修饰纤维素酶 |
5.2.2 改性纤维素酶处理OCC浆 |
5.2.3 纤维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酶 |
5.3.2 酶粒径变化 |
5.3.3 纤维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变化 |
5.3.4 改性复合酶用量对浆料成纸强度的影响 |
5.3.5 改性复合酶用于瓦楞原纸生产 |
5.3.6 商品酶分析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纸张表面施胶简介 |
1.1.1 纸张表面施胶的意义 |
1.1.2 纸张表面施胶的作用机理 |
1.2 纸张表面施胶剂概述 |
1.2.1 纸张表面施胶剂的发展概况 |
1.2.2 合成聚合物类表面施胶剂的应用现状 |
1.3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
1.3.1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概述 |
1.3.2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 |
1.4 无皂乳液乳液聚合的研究 |
1.4.1 无皂乳液概述 |
1.4.2 无皂乳液的稳定机理 |
1.4.3 提高无皂乳液聚合稳定性的措施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 |
2.4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表征 |
2.4.1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固含量测定 |
2.4.2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凝胶率测定 |
2.4.3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pH值测定 |
2.4.4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粒径及Zeta电位的测定 |
2.4.5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颗粒电荷密度(PCD)测定 |
2.4.6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表观黏度测定 |
2.4.7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成膜性 |
2.4.8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稳定性 |
2.4.9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红外分析 |
2.4.10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 |
2.4.11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热重分析(TGA) |
2.5 表面施胶液的制备与施胶方法 |
2.5.1 表面施胶液的制备 |
2.5.2 表面施胶液的施胶方法 |
2.6 纸张物理性能的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反应条件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1 软硬单体比例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2 阳离子单体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3 CS-8用量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4 乳化剂用量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5 固含量对淀粉基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
3.1.6 小结 |
3.2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性能表征 |
3.2.1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粒径分析 |
3.2.2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电化学分析 |
3.2.3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红外谱图分析 |
3.2.4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热重分析 |
3.2.5 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3.2.6 淀粉基苯丙乳液施胶效果研究 |
3.2.7 小结 |
3.3 淀粉基苯丙乳液表面施胶适应性研究 |
3.3.1 淀粉基苯丙乳液与玉米淀粉配合比例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3.3.2 淀粉基苯丙乳液与玉米淀粉混合施胶液浓度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3.3.3 污泥提取蛋白与淀粉基苯丙乳液比例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3.3.4 小结 |
4 结论 |
4.1 论文的结论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3)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课题来源 |
第一章 绪论 |
1.1 包装纸行业发展现状 |
1.2 包装纸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
1.3 OCC废纸浆淀粉污染问题 |
1.4 淀粉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5 拟使用的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二次淀粉在水相中溶解特性探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酶解淀粉制备 |
2.2.2.2 模拟二次淀粉的制备 |
2.2.2.3 溶解特性试验设计 |
2.2.2.4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
2.2.2.5 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率的测定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2.3.1.1 温度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
2.3.1.2 溶解时间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
2.3.1.3 溶质质量对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
2.3.2 水体系下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 |
2.3.2.1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试验结果及模型确定 |
2.3.2.2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回归方程建立和分析 |
2.3.2.3 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的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
2.3.2.4 二次淀粉在水相中溶解特性历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CC二次淀粉溶解历程及机理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浆料的制备 |
3.2.2.2 抄纸及表面施胶 |
3.2.2.3 试验设计 |
3.2.2.4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其溶解变化 |
3.3.2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 |
3.3.2.1 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试验结果 |
3.3.2.2 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模型的建立和方差分析 |
3.3.2.3 浆水体系下二次淀粉溶解率和溶出率的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
3.3.3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AKD)溶解特性研究 |
3.3.3.1 二次淀粉(AKD)溶解率试验结果 |
3.3.3.2 二次淀粉(AKD)溶解率模型建立和方差分析 |
3.3.3.3 浆水体系中二次淀粉(AKD)溶解率影响因素交互分析 |
3.3.4 优化及验证试验 |
3.3.5 应用数学模型计算实际工艺中二次淀粉溶解特性 |
3.3.6 二次淀粉溶解特性历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次淀粉留着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二次淀粉的制备 |
4.2.2.2 纸料的制备 |
4.2.2.3 凹凸棒土分散处理 |
4.2.2.4 动态滤水实验[102]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动态滤水实验(CPAM/CMC) |
4.3.2 动态滤水实验(CPAM/凹凸棒土) |
4.3.3 动态滤水实验(CMC/CPAM/凹凸棒土) |
4.3.4 动态滤水实验(PAC/CMC/CPAM/凹凸棒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次淀粉离子改性及其特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OCC废水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
5.2.2.2 模拟二次淀粉的制备 |
5.2.2.3 化学改性模拟二次淀粉 |
5.2.2.4 动态滤水实验 |
5.2.2.5 二次淀粉资源化回用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OCC二次废水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
5.3.2 二次淀粉及改性淀粉的理化特性 |
5.3.3 化学控制对湿部特性的影响 |
5.3.4 二次淀粉的资源化回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4)膨润土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选题背景 |
1.3 立题依据 |
1.4 膨润土概述 |
1.4.1 膨润土的简介 |
1.4.2 膨润土的性质 |
1.4.3 膨润土的分类 |
1.4.4 膨润土的提纯 |
1.5 国内外膨润土的研究现状 |
1.6 存在的问题 |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膨润土加填纸张初步探讨 |
2.1 原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膨润土对浆料Zeta电位的影响 |
2.3.2 水化时间对膨润土加填强度的研究 |
2.3.3 膨润土加填对纸张性能的研究 |
2.3.4 增强剂对加填膨润土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膨润土加填的助留助滤分析 |
3.1 原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空白试样的滤水与留着 |
3.3.2 滤水性能的初步探讨 |
3.3.3 单一组分助留助滤的探讨 |
3.3.4 双组分助留助滤研究 |
3.3.5 三组分正交实验的助留助滤研究 |
3.3.6 膨润土和碳酸钙的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性膨润土及应用 |
4.1 原料与仪器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离子交换改性 |
4.2.2 表面预处理改性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离子交换改性膨润土纸张性能 |
4.3.2 阳离子淀粉离子交换改性 |
4.3.3 阳离子淀粉表面改性 |
4.3.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表面改性 |
4.3.5 聚氨酯表面改性 |
4.3.6 羧甲基纤维素表面改性 |
4.3.7 表面改性膨润土的留着 |
4.4 膨润土表面改性前后的形态对比 |
4.5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膨润土用于纸张表面施胶 |
5.1 原料与仪器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浓度氧化淀粉表面施胶 |
5.3.2 膨润土替代部分氧化淀粉表面施胶 |
5.3.3 乙二醛交联氧化淀粉表面施胶 |
5.3.4 酸碱性对乙二醛交联氧化淀粉施胶研究 |
5.3.5 膨润土替代表面施胶剂的正交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改性PEI作为阴离子垃圾捕捉剂对白水的处理的探讨 |
6.1 原料与仪器 |
6.1.1 实验原料 |
6.1.2 实验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不同捕捉剂对阳离子需求量的研究 |
6.3.2 PEI作为阴离子捕捉剂的毒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发表的文章 |
(5)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瓦楞原纸行业现状 |
1.2 影响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因素 |
1.2.1 纤维原料 |
1.2.2 打浆工艺 |
1.2.3 增强剂的影响 |
1.2.4 抄造工艺 |
1.2.5 成纸水分 |
1.2.6 成纸特性 |
1.3 瓦楞纸环压增强的研究现状 |
1.3.1 增强纤维强度 |
1.3.2 浆料配比 |
1.3.3 表面施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瓦楞原纸环压强度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
2.1 纸浆原料对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影响 |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1.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2.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2 细小纤维对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影响 |
2.2.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 |
2.2.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3 CS+CP3+CPAM助留系统最佳用量 |
2.3.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 |
2.3.2 实验流程及结果分析 |
2.4 废纸打浆对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影响 |
2.4.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 |
2.4.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纤维回用过程中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变化 |
3.1 针叶木浆回用过程中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变化 |
3.1.1 实验原料、仪器 |
3.1.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3.1.3 实验结果分析 |
3.2 苇浆回用过程中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变化 |
3.2.1 实验原料、仪器 |
3.2.2 实验流程 |
3.2.3 实验结果分析 |
3.3 废纸箱浆回用过程中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变化 |
3.3.1 实验原料、仪器 |
3.3.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3.3.3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探讨几种可能提高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方式 |
4.1 压光 |
4.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4.1.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4.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 高频疏解 |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4.2.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用复合碱处理网下浓白水循环抄纸 |
4.3.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 |
4.3.2 实验流程及检测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发表的文章 |
(6)CPAM-羟丙基壳聚糖-PAE复合增强剂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纸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 |
1.1.1 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
1.1.2 废纸分类 |
1.1.3 废旧瓦楞纸箱回用状况 |
1.1.4 影响瓦楞原纸强度的因素 |
1.2 瓦楞原纸增强剂的发展现状 |
1.2.1 淀粉类增强剂 |
1.2.2 聚丙烯酰胺类增强剂 |
1.2.3 壳聚糖类增强剂 |
1.2.4 共聚乳液型增强剂 |
1.2.5 多元复合增强剂 |
1.2.6 增湿强剂的种类 |
1.3 增强剂的增强机理 |
1.3.1 增干强机理 |
1.3.2 增湿强机理 |
1.4 助剂的助留助滤作用 |
1.4.1 助留助滤机理 |
1.4.2 常用的助留助滤剂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的制备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的制备 |
2.2.2 浆料的准备 |
2.2.3 纸样抄造及物理强度性能检测 |
2.2.4 阳离子需求量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HPCS、CPAM、PAE质量比对CPAM-HPCS-PAE增强效果的影响 |
2.3.2 交联剂用量对 CPAM-HPCS-PAE 增强效果的影响 |
2.3.3 反应温度对CPAM-HPCS-PAE增强效果的影响 |
2.3.4 反应时间对CPAM-HPCS-PAE增强效果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的应用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与药品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纤维筛分 |
3.2.2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及CPAM/HPCS/PAE混合物制备 |
3.2.3 实验所用助剂性能检测 |
3.2.4 纸样抄造及物理强度性能测定 |
3.2.5 不同助剂助留助滤性能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国产废纸与美废11~#各级纤维分布情况及成纸强度 |
3.3.2 国产废纸与美废11~#配比对成纸强度影响 |
3.3.3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用量对纸张强度影响 |
3.3.4 浆料pH变化对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增强效果影响 |
3.3.5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与其他增强剂增强效果对比 |
3.3.6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对白水循环影响 |
3.3.7 不同助剂的助留助滤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增强机理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4.1.2 实验仪器 |
4.1.3 纸样抄造及物理强度检测 |
4.1.4 浆料Zeta电位的检测 |
4.1.5 纸张光散射系数测定 |
4.1.6 红外光谱检测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用量对浆料Zeta电位影响 |
4.2.2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对不同级分纤维成纸强度影响 |
4.2.3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用量对纤维间结合面积影响 |
4.2.4 纸样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图分析 |
4.2.5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增强机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环保包装纸板强化技术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纸和纸板化学强化研究 |
1.2.2 纸板结构强化研究 |
1.2.3 纸板力学性能研究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纸板的强化方法及层合理论 |
2.1 纸板强化技术现状 |
2.1.1 纸板强化技术种类 |
2.1.2 常见的强化纸板 |
2.1.3 纸板强化技术指标 |
2.2 纸板化学强化工艺 |
2.2.1 浆内施胶 |
2.2.2 表面施胶 |
2.2.3 施胶方法的选择 |
2.3 结构强化纸板模型 |
2.3.1 正交各向异性层合纸板的本构关系 |
2.3.2 正交各向异性层合纸板结构的刚度 |
2.3.3 层合纸板结构稳定性 |
2.4 纸板结构粘合原则 |
2.4.1 界面效应 |
2.4.2 界面理论 |
2.4.3 纸板结构粘合界面破坏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纸板的化学强化试验 |
3.1 纸板化学强化机理 |
3.1.1 表面施胶的作用机理 |
3.1.2 表面施胶的优点 |
3.1.3 常用的表面施胶剂 |
3.1.4 表面施胶剂的选择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仪器 |
3.2.3 试验方法 |
3.3 试样的性能评定 |
3.3.1 边压强度试验 |
3.3.2 粘度测定 |
3.3.3 表观性能评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涂覆厚度对表面施胶纸板强度的影响 |
3.4.2 浓度对表面施胶纸板强度的影响 |
3.4.3 边压强度-助剂浓度-助剂厚度关系 |
3.4.4 浓度对粘合纸板强度的影响 |
3.4.5 微观结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配化学强化助剂研究及应用 |
4.1 复配原理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仪器 |
4.2.3 试验方法 |
4.2.4 性能评定 |
4.3 正交试验 |
4.3.1 复配正交试验设计 |
4.3.2 复配试验结果与讨论 |
4.4 复配施胶机理 |
4.5 强化助剂对纸板粘合结构的影响 |
4.5.1 平压强度试验结果 |
4.5.2 侧压强度试验结果 |
4.5.3 戳穿强度试验结果 |
4.5.4 强化纸板的蠕变特性 |
4.5.5 强化助剂的粘合性能 |
4.6 强化助剂成本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 的强化纸板屈曲分析 |
5.1 强化纸板屈曲的概念 |
5.2 ANSYS Workbench 简介 |
5.3 强化纸板 ANSYS Workbench 屈曲分析 |
5.3.1 建模 |
5.3.2 添加材料属性 |
5.3.3 导入workbench 划分网格 |
5.3.4 施加载荷、约束 |
5.3.5 屈曲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创新 |
6.1.1 结论 |
6.1.2 创新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试验数据 |
(8)改善高湿条件下瓦楞原纸强度和抗水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瓦楞纸业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
1.1.1 国内瓦楞纸业的发展形势 |
1.1.2 我国瓦楞原纸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 表面施胶技术在瓦楞原纸上的应用 |
1.2.1 表面施胶的意义 |
1.2.2 表面施胶剂的提高纸页强度的机理 |
1.2.3 瓦楞原纸上表面施胶的方法 |
1.2.4 表面施胶剂在瓦楞原纸上的应用 |
1.3 乙二醛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1.3.1 乙二醛的物理化学性质 |
1.3.2 乙二醛作为湿强剂的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1.3.3 对乙二醛的在造纸工业的发展建议 |
1.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实验内容及创新点 |
1.4.1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 |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药品、原料及仪器 |
2.1.1 实验药品与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 |
2.2.2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2.2.3 pH值的测定 |
2.2.4 相对粘度的测定 |
2.2.5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2.2.6 聚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
2.2.7 氧化淀粉的制备 |
2.2.8 表面施胶液的制备和应用 |
2.2.9 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测定 |
2.2.10 纸页抗水性能的测定 |
2.2.11 瓦楞原纸抗张强度与裂断长的测定 |
2.2.12 瓦楞原纸挺度的测定 |
2.2.13 瓦楞原纸耐折度的测定 |
2.2.14 纸页表面和切面形态的观察 |
3 GU树脂合成条件的探讨 |
3.1 pH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2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3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4 聚合反应浓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3.5 滴加速度对产物的影响 |
3.6 产物的性能指标与稳定性 |
3.7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 表面施胶工艺条件的探讨 |
4.1 瓦楞原纸的技术指标 |
4.2 乙二醛的用量对原纸性能的影响 |
4.3 施胶液的配比对原纸性能的影响 |
4.4 施胶液的浓度对原纸性能的影响 |
4.5 施胶量对原纸性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表面施胶改善瓦楞原纸性能机理的探讨 |
5.1 环境湿度对瓦楞原纸性能的影响 |
5.2 表面施胶液渗透对瓦楞原纸性能的影响 |
5.3 表面施胶改善瓦楞原纸性能的机理 |
5.4 本章小结 |
6 GU树脂与SAE乳液应用的对比 |
6.1 对原纸强度性能改善效果的对比 |
6.2 对原纸抗水性能改善效果的对比 |
6.3 成本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瓦楞原纸环压增强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瓦楞原纸 |
1.2.1 瓦楞原纸的技术指标 |
1.2.2 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 |
1.3 影响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因素 |
1.3.1 纤维原料 |
1.3.2 制浆和造纸参数 |
1.3.3 纸页特性 |
1.3.4 纸板水分 |
1.3.5 增强剂 |
1.4 常用的瓦楞原纸环压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
1.4.1 改性淀粉 |
1.4.2 改性聚丙烯酰胺 |
1.4.3 乳液型环压增强剂 |
1.4.4 改性聚酰胺树脂 |
1.4.5 多元复合增强剂 |
1.5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原料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工艺与物性测定方法 |
2.2.2 溶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2.2.3 乳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环压增强剂KLZ-15的制备 |
2.2.4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型表面施胶剂K-1的合成 |
2.2.5 助剂红外光谱的测定 |
2.2.6 Zeta电位的测定 |
2.2.7 助剂助滤性能的测定 |
2.2.8 纸页抄造方法 |
2.2.9 表面添加助剂的方法 |
2.2.10 纸张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2.2.11 纸张扫描电镜测试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环压增强剂的制备与表征 |
3.1.1 溶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制备 |
3.1.2 增强剂的红外表征 |
3.2 浆内添加环压增强剂应用性能的考察 |
3.2.1 不同分子量溶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增强性能的考察 |
3.2.2 助剂接触时间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
3.2.3 助剂用量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
3.2.4 湿压榨压力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
3.2.5 电导率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
3.2.6 助剂用量对浆料滤水效果的比较 |
3.2.7 PA预处理对乳液型环压增强剂增强效果的考察 |
3.3 表面添加环压增强剂应用性能的考察 |
3.3.1 不同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增强效果的考察 |
3.3.2 不同分子量的溶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增强效果的考察 |
3.3.3 助剂使用量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4.1 论文结论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10)MPAE-St接枝共聚乳液增强剂的制备及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现状和特点 |
1.2 增强剂的发展概况 |
1.2.1 造纸增干强剂的发展概况 |
1.2.2 造纸湿强剂的现状及进展 |
1.3 PAE 的研究状况 |
1.3.1 PAE 的制备原理 |
1.3.2 PAE 的改性方法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章 高固含量PAE 的合成与应用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高固含量PAE 的制备过程 |
2.1.4 PAE 性质测试 |
2.1.5 纸页抄造 |
2.1.6 纸页强度指标的测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PAE 制备条件的探讨 |
2.2.2 PAE 应用工艺的探讨 |
2.3 小结 |
第3章 PAE/St 接枝共聚乳液 PS 的制备及在纸页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乳液的制备方法 |
3.1.4 乳液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
3.1.5 纸页抄造 |
3.1.6 纸页强度指标的测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PS 制备条件的探讨 |
3.2.2 乳液的形态及粒径 |
3.2.3 乳液的红外表征 |
3.2.4 PS 乳液在不同纸浆中的应用 |
3.3 小结 |
第4章 MPAE/St接枝共聚乳液MPS的制备及对纸张强度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制备方法 |
4.1.4 乳液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
4.1.5 纸页抄造 |
4.1.6 纸页强度指标的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MPAE 制备条件的探讨 |
4.2.2 MPS 制备条件的探讨 |
4.2.3 乳液的形态及粒径 |
4.2.4 乳液的红外表征 |
4.2.5 MPS 乳液在不同纸浆中的应用 |
4.3 小结 |
第5章 增强机理的初步探讨 |
5.1 PAE 及PS、MPS 乳液增强效果的对比 |
5.1.1 在回用箱板纸浆中的应用 |
5.1.2 在针叶木浆中的应用 |
5.2 增干强机理的探讨 |
5.2.1 PAE 的加入对纤维间结合面积的影响 |
5.2.2 PS 乳液的加入对纤维间结合面积的影响 |
5.2.3 MPS 乳液的加入对纤维间结合面积的影响 |
5.2.4 PAE 及PS、MPS 乳液的加入对纤维本身强度的影响 |
5.2.5 PAE 及PS、MPS 乳液的加入对纤维间结合强度的影响 |
5.3 增湿强机理的探讨 |
5.4 小结 |
第6章 高固含量PAE 的生产和应用中试 |
6.1 高固含量PAE 的合成 |
6.1.1 合成步骤 |
6.1.2 生产成本核算 |
6.1.3 经济效益分析 |
6.2 高固含量PAE 的应用 |
6.3 中试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6.4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7.1 高固含量PAE 的合成条件和应用工艺 |
7.2 PS 乳液的制备条件和增强效果 |
7.3 MPS 乳液的制备条件和增强效果 |
7.4 增强机理 |
7.5 中试结果 |
7.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7.7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题录 |
四、应用HC—3助剂增强瓦楞原纸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D]. 孙健.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D]. 孔话峥.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3]OCC二次淀粉溶解特性研究及其资源化利用[D]. 王春俭.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4]膨润土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研究[D]. 付开乔.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8)
- [5]瓦楞原纸环压强度的研究[D]. 余慧忠.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8)
- [6]CPAM-羟丙基壳聚糖-PAE复合增强剂制备及应用[D]. 梁晓菲. 江南大学, 2015(12)
- [7]环保包装纸板强化技术及其性能研究[D]. 郝笑梦. 江南大学, 2012(07)
- [8]改善高湿条件下瓦楞原纸强度和抗水性能的研究[D]. 宋成剑.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9]瓦楞原纸环压增强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刘建林.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4)
- [10]MPAE-St接枝共聚乳液增强剂的制备及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D]. 唐杰斌.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