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解线性规划的快速换基迭代法(论文文献综述)
廖秋倩[1](2021)在《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性能优化》文中提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搭载空中基站与传统的固定基站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势。通过引入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技术,可以有效扩展无人机通信网络无线覆盖范围。然而,无人机的高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的频繁变化,因此对底层D2D网络带来了更严重的干扰。为了提升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性能,本文针对不同的网络模型,提出了联合优化方案和两种新型优化算法。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线性规划的用户关联算法(User Association based on Linear Programming Algorithm,UA-LPA)。在该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模型中,通过在地面用户中建立D2D通信链路,实现无线覆盖范围的扩展;针对该网络模型,设计了联合优化方案(Joint Rate and Coverage Design,JRCD),对系统吞吐量和无线覆盖范围等系统性能指标进行了联合优化;通过对无人机服务用户关联集合进行迭代优化,实现了最大化吞吐量和无线覆盖用户数量加权和的目标;通过仿真验证了 UA-LPA算法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联合优化方案与单一性能指标优化方案的优缺点,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穷举法相比,UA-LPA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节省了无人机服务用户集合的优化时间。(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内点法的功率控制算法(Power Control based on Interior Point Method Algorithm,PC-IPMA)。在该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模型中,针对无人机与地面用户的通信对底层D2D网络带来的干扰问题,通过对该网络中的发送功率进行迭代优化,实现了最大化D2D网络吞吐量的目标;通过仿真验证了 PC-IPMA算法的有效性,并将该算法与两个凸函数之差(Difference of Two Convex Functions,DoC)规划算法进行了对比,从算法计算复杂度、网络性能指标的优化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该算法的优势。
张翱[2](2020)在《基于排队网络系统的急诊部门医护人员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为具有急救服务的特性,急诊部门在当今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中,由于急诊系统内部医护人员配置经常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导致急诊系统部分节点出现就诊队列阻塞、服务强度过高,而其他节点闲置程度过高等问题。本文据此,在分析当前分级分诊模式的具体就诊流程的基础上,构建急诊排队网络系统来反映出患者就诊时的流动情况,找到当前急诊部门医护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优化排队系统性能指标、降低医护人员人力成本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医护人员配置模型,优化现有配置方案,为实际医护人员配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充分调研我国急诊部门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就诊模式。通过排队网络系统的相关理论概念,结合实际就诊流程现状,对于急诊排队网络系统进行构建,包括网络系统内部各服务节点的定义、患者在各服务节点的转移流动情况分析、各服务节点的基本排队系统构建等内容。(2)构建了急诊排队网络模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患者在各节点到达率的计算,包括患者在各节点的内部到达率和各节点的外部到达率;另一部分是系统内部各节点就诊排队模型的构建,包括基于假设条件的M/M/C就诊排队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M/G/C就诊排队模型。(3)本文从优化排队网络系统性能指标、降低医护人员人力成本两个方面入手,对系统内部的医护人员进行重新配置。由于所选取的指标存在不可定量性,本文采用模糊决策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结合的方法,构建模糊多目标医护人员配置模型,并基于线性规划的相关思想,利用PULP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4)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所构建的排队网络模型,发现该急诊部门存在因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带来的排队阻塞等问题;通过模糊多目标医护人员配置模型,对案例中各节点医护人员进行了重新分配。根据优化前后的比较分析,发现排队系统整体与各个节点的指标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整体而言,排队网络系统内患者整体的等待队长与等待时间下降十分明显,这说明对医护人员的配置进行优化之后,排队网络系统的阻塞情况得到了改善;对于个体而言,一些优化前各指标相对饱和的节点在优化后同时得到很大的缓解和改善。案例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排队网络系统的医护人员配置模型是合理并且有效的。本论文意在通过所提出的基于排队网络系统的医护人员配置模型,对当前急诊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配置优化,解决因为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带来的就诊排队阻塞,就诊服务率低下,医护人员负荷强度过高等问题。这对于我国急诊部门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彭译侬[3](2020)在《我国甩挂运输货运需求形态的研究》文中指出依托互联网、新技术的货运物流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大车队、挂车共享等各种模式不断涌现,运输服务品质逐渐攀升,服务模式精细化多样化发展,甩挂运输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政府和运输企业重视甩挂运输在行业内的发展,但这一先进的道路运输组织模式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和发展规模。为揭示甩挂运输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本文开展甩挂运输适用的货运需求形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在介绍甩挂运输运营境况、运输调度模式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甩挂运输在国内进展缓慢的原因,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提出甩挂运输契合的货运需求形态与我国货运行业需求现状存异的观点。接下来构建甩挂运输盈利临界状态货运需求形态模型,用于衡量甩挂运输模式盈利的货运需求临界点;构建运输组织优化状态货运需求预测模型,旨在求解甩挂运输可以代替传统运输的货运需求临界点。在模型基础上进行算例求解,通过企业调研取得平台数据、甩挂运输成本与效益数据,运用LINGO软件求解得出货运盈利点以及组织优化后的货物运输需求流量。单边约束重力模型计量运输节点之间的公路运输实际OD量,通过实际流量与实验数据拟态比较以及灵敏度分析等方法总结归纳国内城市甩挂运输适用货运形态以及具体特征,即货运需求需充足且集中在少数公路走廊上,且各走廊的双向货运需求基本均衡。最后,提出在市场需求形态适合地区集中试点的建议以及物流组织集约、运输企业联盟平台等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的战略方案。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探究货运市场需求形态对甩挂运输效益的影响的角度探寻新型运输发展之路,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加快甩挂运输在国内推广进程等相关研究的不足,也为新型载运工具引进国内市场,进一步把握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甩挂运输模式拓展国内应用市场、新型运输试点选址等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
常媛[4](2018)在《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优化布置的钢筋下料软件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论文根据当前建筑行业BIM盛行的现状,以及施工过程中钢筋所占大比重的现实,为节约人工录入钢筋的时间以及成本,考虑直接将建筑模型的钢筋数据读入钢筋下料软件中。其次,对于已经录入软件中的钢筋,其庞大的数量,以及目前基本上钢筋需要人工断料的情况,考虑使用智能的方法进行钢筋断料,从而节约钢筋原材料,进而优化施工现场的钢筋管控这一重要步骤。本文首先研究了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线性规划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根据不同算法的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算法的思路。其中使用启发式算法思想以及近似计算,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使用快速排序算法并加入“先放大物体,后放小物体”的思想,提高了结果的可接受性。另外,线性规划算法的使用提高了算法的精确性。遗传算法起到一个使结果的可复用性更高的作用。其次通过VS2010平台,使用C++语言以及ACCESS数据库,建立了BIM钢筋量计算程序STAT到钢筋下料软件的数据接口以及钢筋下料方案组合算法的程序实现。使建模数据可以使用组合算法进行断料优化并生成结果。另外,为证实算法的真实有效性,使用大量工程数据输入程序中,进行断料优化验证。结果证明,本论文的组合算法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原材料的利用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吴晓[5](2018)在《MIMO-OFDM系统中的联合半盲均衡与解码研究》文中指出对高速率数据传输的急剧需求一直是多天线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推动力。然而,许多无线信道呈现出频率选择性,这导致性能显着下降。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已被证明在抗衰落效果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在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被广泛采用。此外,为了减少因信道时变性和随机噪声引起的检测错误,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码常被用于MIMO-OFDM系统中。在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编码的MIMO-OFDM系统中,理想接收机应该采用联合检测与解码。然而,由于符号检测通常在实数或复数域中进行,而FEC解码通常在伽罗瓦域中操作,很难获得一个统一的联合接收机框架。因此,传统的接收机通常将检测和解码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并在二者之间进行“外信息”的迭代交换。鉴于近年来基于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LP)的LDPC解码方案的进展,本文针对LDPC码编码的MIMO-OFDM传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线性规划的联合检测与解码算法。在整个LP接收机中,MIMO-OFDM均衡,导频符号和LDPC码字约束的统一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从而提高解码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其一,在无可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时,本文利用导频符号对系统频域子信道进行估计,扩展原检测器与解码器的局限性。其二,本文设计了合理的频域均衡器结构,并引入有限的导频符号来避免少许的全零结果和相位模糊问题,实现了MIMO-OFDM系统的联合半盲均衡与解码算法。其三,为获得更高的系统吞吐量,本文研究了高阶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的性能。针对所提出的16QAM映射下系统接收机的缺陷,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表明当使用少量导频时,本文提出的线性规划接收机相比现有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性能。特别地,通过引入新的约束,进一步改善了采用16QAM调制的接收机的性能。
张维[6](2017)在《计量地理学本科教学中Excel的应用——以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规划求解为例》文中指出计量地理学是我国高校中地理及其相关专业本科阶段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但针对目前教学偏重理论与计算及使用软件类型多且不易短时间内掌握的缺点,本文尝试用本科生相对熟悉的Excel软件,以计量地理学中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规划求解为例,简要说明Excel在计量地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实用性。笔者在重庆工商大学的实践教学证明,计量地理学中Excel的应用易于被学生掌握与理解且可操作性强。
李闯[7](2017)在《基于拓扑优化的热障陶瓷涂层活塞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发动机“心脏”的活塞,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其结构状况和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寿命和效率。针对柴油机活塞温度较高所导致的材料机械性能下降问题,采用了在活塞顶面涂覆陶瓷的方法开展了热障陶瓷涂层活塞温度、应力分析的研究;针对活塞质量重而导致惯性力大的问题,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活塞进行了轻量化研究,最终解决了活塞温度高、质量大的问题。首先,在Pro/E中建立了活塞的三维模型,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稳态温度场计算的边界条件以及活塞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其次,为了降低活塞基体温度,建立了热障陶瓷涂层活塞三维模型,计算了不同涂层的物性参数,对比分析了Y-PSZ和Mg-PSZ两种不同涂层材料活塞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确定Y-PSZ为最终的热障陶瓷涂层。接着,分析了0.2mm、0.4mm、0.6mm、0.8mm和1.0mm五种不同厚度的Y-PSZ涂层活塞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确定最终的陶瓷涂层厚度为0.4mm。然后,完成了活塞的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活塞受机械载荷时的裙部变形,将该变形作为拓扑优化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活塞轻量化的拓扑优化模型;利用Opti Struct完成了拓扑迭代计算,考虑活塞的装配和生产工艺,得到了拓扑优化后的活塞模型,优化后的活塞质量减轻了8.88%。最后,对拓扑优化的活塞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比优化前后活塞的温度、应力和变形,发现这些特性均没有较大变化,应力仍然在材料屈服强度之内,从而验证了活塞拓扑优化的可行性,为其它活塞的拓扑优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玉琢[8](2017)在《无缝钢管热轧坯料设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定义了无缝钢管坯料设计(以下简称坯料设计)问题,并分别对圆坯重量单一、圆坯重量不同、考虑工艺约束以及综合考虑订单、圆坯和工艺约束的坯料设计问题进行了逐次递进的系统化研究。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从无缝钢管热轧生产过程中,提取并定义了坯料设计问题,对其背景、特点和约束进行了分类整理。针对坯料设计问题的基本形式,建立了以最小化圆坯使用数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三划分归结证明了其为强NP难问题;给出了问题下界的紧界,并且设计了基于订单最小分配重量的订单分配和重分配策略;提出了基于贪婪策略的两阶段快速启发式HAGS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实验正了 HAGS算法的有效性。(2)针对存在有限种不同重量的圆坯可供使用的坯料设计问题,以最小化圆坯剩余重量和最小化圆坯使用数量为目标,建立了问题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模型;根据订单最小分配重量原则,给出了求解订单的全部子订单组合方案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 INSGAⅡ多目标求解算法,其中的编码、解码操作,重组、变异操作以及拥挤密集排序方法考虑了问题的特点;INSGAⅡ算法在有效获得问题的Pareto解集时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3)针对考虑工艺约束的坯料设计问题,依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将其分解为外层为订单-短坯匹配子问题、内层为圆坯-短坯的切割子问题的双层嵌套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圆坯使用数量和最小化圆坯切割次数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求得了外层子问题的值域;提出了基于测和动态规划的圆坯选择短坯策略和基于此策略的启发式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规模坯料设计问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针对订单参数为区间值、原料库中有有限种圆坯可以使用并且综合考虑工艺约束的坯料设计问题,在对订单、圆坯和工艺约束进行分析、抽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最小化圆坯剩余重量和最小化计划外钢管产品重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问题变量的对应关系,缩减了问题的定义域,简化了问题模型;提出了基于动态选择短坯策略、订单参数松弛策略和贪婪策略的启发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实际中的特殊要求。
李淑娟[9](2015)在《不确定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不确定规划是处理各种不确定环境下优化问题的有力工具,比我们通常应用的确定的最优化模型更具实用性。其分为期望值模型、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和相关机会规划模型三种类型。针对现有的目标函数取期望值的不确定规划模型存在的不足(在不确定变量的稳定性较差,即方差取值较大时,数学期望将无法体现不确定变量的重要特征),对此类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主要工作如下:一、基于不确定规划理论研究了目标函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取得最值的一类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给出求解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算法。并研究了运输能力限制下的运输问题的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通过对运输能力限制下的运输问题的分析,建立其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给出了求解算法。并给出数值求解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二、研究一类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将遗传算法和逆不确定分布函数法相结合设计了求解此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研究了带有不确定因素的指派问题的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设计了求解指派问题的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实例解释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三、建立了一类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即极小化不确定目标函数与给定理想值之间的偏差值的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给出了求解此模型的算法。将此模型应用到不确定环境下指派问题当中,建立了指派问题的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给出了算法设计。最后,给出应用实例说明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刘道建[10](2013)在《SLI的条件冗余性及LP问题的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前苏联数学家Konterovitch和美国学者Koopmans先后提出LP问题及其数学模型以来,1947年,美国学者G. B. Dantzig (丹捷格)提出单纯形法被认为是线性规划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算法的出现为线性规划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前景。迄今,线性规划研究已取得巨大而辉煌的成就,在LP算法研究方面更是硕果累累。目前,LP算法构成了三大主流派系,它们是,以美国学者G. B. Dantzig所提出的单纯形法为代表的主元算法体系、以前苏联学者Khachiyan L.G所提出的椭球法为代表的割区域算法体系和以美国学者N. Karmarkar所提出的Karmarkar投影法为代表的内点迭代算法体系,其中,当属内点法派系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实际上,线性规划同时具备两个最显着特性——线性及几何平面特性,当前,三大算法体系均未能综合利用好这两大特性。单纯形法类方法均属非多项式时间算法,主要针对线性特性而提出,没能体现及利用好几何平面这一特性,它们的迭代运算极易受基退化现象的干扰与影响;椭球法类方法和内点法类方法尽管理论上是多项式时间算法,但均属非线性类方法,而且都是从非线性规划算法移植而来,更无法体现及利用好几何平面这一特性,它们的非线性化处理方式导致了迭代计算十分繁杂,严重影响了搜索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搜索效果甚至还比不上单纯形方法!本文针对当前LP算法的研究现状,充分考虑到线性规划的两面性特点,运用解析几何、线性空间理论、线性流形理论、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理论及凸规划理论等,提出了有别于当前三大算法体系的LP问题新求解方案——基点定向转移搜索方案与消冗降阶方案,并围绕这两大新求解方案,重点探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条件约束冗余性问题,SLI的定解问题,l-正流形锥的可分离性问题,可行域代数、几何刻画问题以及退化基点的非退化转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LP问题的新求解方法及SLI的新定解方法。本文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单纯形基点的转移模型——基点转移矩阵及其运算法则,为算法研究解决了运算平台这一关键性问题,以此提出了一种LP问题的新求解方案——基点定向转移搜索方案,将LP问题的求解过程变成了矩阵的初等列变换过程,并提出了包括VSEDT迭代法在内的几种LP问题的基点定向转移搜索算法;2.为充分利用非退化基点的优良转移性能、彻底消除退化现象对基点迭代转移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单纯形平移扩张原理及局部正则化方法,确保基点迭代转移始终在非退化状况下进行,不仅解决了退化基点的可转移性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单纯形算法中存在的基循环难题;3.基于条件约束冗余的几何特征,对其进行了代数刻画与描述,将条件约束几何冗余性判别问题变为SLI的定解问题,并将之应用到LP问题的解算研究中,提出了消冗降阶原理及LP问题的新求解方案——消冗降阶方案,进而提出了逐次消冗降阶算法及非负约束降阶预估—校正算法等LP新求解方法;4.针对SLI的定解问题,在引进l-正流形锥这一特殊代数结构及提出l-正流形锥可分离性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对l-正流形锥的可分离性机理进行了较深入探讨,以l-正流形锥可分离性公理假设为基础,给出了关于l-正流形锥可分离性的一系列等价及判别定理,并提出了矩阵求逆的SLI新定解方法,为解决SLI定解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二、求解线性规划的快速换基迭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解线性规划的快速换基迭代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网络性能分析 |
1.2.2 用户关联问题 |
1.2.3 无人机网络功率控制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D2D技术 |
2.1.1 通信模型 |
2.1.2 功率控制 |
2.1.3 应用场景 |
2.2 无线通信信道模型 |
2.2.1 信噪比 |
2.2.2 信道衰落 |
2.2.3 典型信道模型 |
2.3 相关算法基础 |
2.3.1 线性规划算法 |
2.3.2 内点法 |
2.3.3 聚类算法 |
2.3.4 最优化算法 |
2.4 无人机网络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吞吐量和无线覆盖范围的联合优化 |
3.1 系统模型 |
3.1.1 空地信道模型 |
3.1.2 地面信道模型 |
3.1.3 联合优化问题建模 |
3.2 基于线性规划的用户关联算法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3.3.1 仿真参数设置 |
3.3.2 用户关联集合和系统性能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吞吐量最大化 |
4.1 无人机网络模型 |
4.1.1 信道建模 |
4.1.2 吞吐量分析 |
4.1.3 吞吐量最大化问题建模 |
4.2 基于内点法的功率控制算法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3.1 仿真参数设置 |
4.3.2 网络吞吐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基于排队网络系统的急诊部门医护人员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急诊部门中排队系统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2 医护人员配置研究现状 |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急诊排队网络系统概述 |
2.1 基本排队论概述 |
2.2 排队网络系统概述 |
2.3 急诊排队网络系统概述 |
2.3.1 急诊排队网络节点定义及患者流动分析 |
2.3.2 各节点基本排队服务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3 急诊排队网络模型搭建 |
3.1 各节点患者到达率的计算 |
3.2 各节点就诊排队模型 |
3.2.1 各节点M/M/C排队模型的搭建 |
3.2.2 各节点M/G/C排队模型的搭建 |
3.3 本章小结 |
4 急诊排队网络系统医护人员配置 |
4.1 医护人员配置问题概述 |
4.2 模糊多目标医护人员配置模型 |
4.3 模糊决策变量模型 |
4.3.1 模型的搭建 |
4.3.2 模型指标的选择 |
4.3.3 去模糊化 |
4.4 模型求解 |
4.4.1 线性规划与PULP求解 |
4.4.2 PULP代码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数据分析及指标确定 |
5.2 改善前后对比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分级分诊专家调查问卷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我国甩挂运输货运需求形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甩挂运输车辆调度问题研究 |
1.3.2 甩挂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
1.3.3 甩挂运输经济效益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组织理论 |
2.1.1 甩挂运输的释义 |
2.1.2 公路甩挂运输网络结构与组织形式 |
2.1.3 国内外甩挂运输发展 |
2.2 甩挂运输在国内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
2.2.1 甩挂运输发展条件分析 |
2.2.2 国内道路货运市场对甩挂运输发展的影响 |
2.3 甩挂运输适用货运形态研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甩挂运输盈利临界状态货运需求形态模型构建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建立 |
3.2.1 模型假设 |
3.2.2 符号说明 |
3.2.3 数学模型 |
3.3 运输经济效益分析 |
3.3.1 运输成本组成 |
3.3.2 车辆成本中的费用分析 |
3.3.3 其他费用分析 |
3.4 模型求解 |
3.5 模型测试 |
3.5.1 测试数据集 |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运输组织优化状态货运需求形态模型构建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建立 |
4.2.1 模型假设 |
4.2.2 符号说明 |
4.2.3 数学模型 |
4.3 模型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数值实验说明 |
5.2 甩挂运输盈利临界状态货运需求形态模型下的算例求解 |
5.3 运输组织优化需求临界预测模型下的算例求解 |
5.4 组织优化运输和实际运输对比分析 |
5.5 灵敏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论文源程序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优化布置的钢筋下料软件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BIM |
1.3.2 切割问题 |
1.3.3 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1 国外 |
1.3.3.2 国内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算法基本理论及组合算法思路 |
2.1 装箱问题 |
2.2 启发式算法 |
2.2.1 启发式算法的分类 |
2.2.2 启发式算法的特点 |
2.3 近似最优解的启发式算法 |
2.3.1 近似最优解的启发式算法基本理论 |
2.3.2 近似最优解的启发式算法的特点 |
2.4 遗传算法 |
2.4.1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 |
2.4.1.1 遗传学概念 |
2.4.1.2 数学理论 |
2.4.2 遗传算法的操作 |
2.4.3 遗传算法的特点 |
2.5 线性规划算法 |
2.5.1 线性规划问题 |
2.5.2 线性规划概念 |
2.5.3 单纯形计算方法 |
2.5.4 线性规划特点 |
2.6 新算法的基本思想 |
2.6.1 确定初始方案 |
2.6.2 数据分类 |
2.6.3 大数据处理 |
2.6.4 剩余数据处理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合算法的程序实现及适应范围 |
3.1 组合算法的程序实现 |
3.1.1 启发式算法 |
3.1.1.1 启发式算法抽取数据 |
3.1.1.2 启发式算法处理数据 |
3.1.2 首次适应算法 |
3.1.3 遗传算法 |
3.1.4 快速排序算法 |
3.1.5 组合算法流程 |
3.2 组合算法的适用范围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接口概念及程序实现 |
4.1 软件简介 |
4.1.1 钢筋下料软件 |
4.1.2 钢筋统计软件 |
4.2 程序实现 |
4.2.1 数据接口 |
4.2.2 数据处理 |
4.2.3 钢筋优化流程 |
4.2.3.1 施工方式 |
4.2.3.2 选择优化范围 |
4.2.3.3 选择原材料定尺长度 |
4.2.3.4 数据拆分 |
4.2.3.5 优化 |
4.2.3.6 出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分析 |
5.1 实际工程界面展示 |
5.2 实例分析 |
5.2.1 算例1 |
5.2.2 算例2 |
5.2.3 算例3 |
5.2.4 算例4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MIMO-OFDM系统中的联合半盲均衡与解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LDPC码及其译码算法概述 |
1.2.2 MIMO-OFDM系统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MIMO-OFDM及信道均衡关键技术介绍 |
2.1 MIMO-OFDM系统简介 |
2.1.1 MIMO简介 |
2.1.2 OFDM简介 |
2.2 盲均衡技术及半盲均衡技术的基本理论 |
2.3 主要的盲均衡及半盲均衡的算法 |
2.3.1 线性规划理论 |
2.3.2 基于线性规划的盲均衡与半盲均衡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MIMO-OFDM系统中结合信道估计的接收机设计 |
3.1 LDPC编码的MIMO-OFDM系统模型 |
3.2 已知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检测与解码算法 |
3.2.1 Turbo迭代接收机 |
3.2.2 基于线性规划的联合接收机 |
3.3 未知信道状态信息下的检测与解码算法 |
3.3.1 信道估计 |
3.3.2 结合信道估计的联合检测与解码算法 |
3.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3.4.1 仿真性能指标及参数设置 |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MIMO-OFDM系统中的联合半盲均衡与解码算法 |
4.1 MIMO-OFDM系统均衡器结构的设计 |
4.2 LDPC编码的MIMO-OFDM系统的线性规划接收机 |
4.2.1 线性调制方式下MIMO-OFDM系统的接收机设计 |
4.2.2 非线性调制方式下MIMO-OFDM系统的接收机设计 |
4.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4.3.1 仿真性能指标及参数设置 |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6)计量地理学本科教学中Excel的应用——以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规划求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计量地理学中基于Excel的线性回归分析 |
1.1 绘制散点图 |
1.2 添加“数据分析”选项 |
1.3 回归分析操作 |
1.4 回归结果 |
2 计量地理学中基于Ex-cel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 |
2.1 线性规划问题的初始输入 |
2.2 添加“规划求解”选项 |
2.3 回归分析操作 |
2.4 线性规划求解结果 |
3 结语 |
(7)基于拓扑优化的热障陶瓷涂层活塞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热障涂层活塞的研究现状 |
1.2.2 拓扑优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拓扑优化及有限元理论 |
2.1 拓扑优化理论 |
2.1.1 变密度法 |
2.1.2 拓扑优化算法 |
2.1.3 拓扑优化数值不稳定现象 |
2.2 有限元理论 |
2.2.1 有限元热分析理论 |
2.2.2 热弹性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热障陶瓷涂层对活塞热负荷的影响分析 |
3.1 活塞的材料 |
3.1.1 活塞基体的材料 |
3.1.2 陶瓷涂层的材料 |
3.2 活塞温度场边界条件 |
3.2.1 活塞顶部与燃气的换热系数 |
3.2.2 活塞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 |
3.2.3 活塞内冷油腔换热系数 |
3.2.4 活塞内腔换热系数 |
3.3 无陶瓷涂层活塞温度场计算及边界条件的验证 |
3.3.1 温度场结果分析 |
3.3.2 热应力结果分析 |
3.4 陶瓷涂层对活塞的影响 |
3.4.1 陶瓷涂层材料对活塞的影响 |
3.4.2 陶瓷涂层厚度对活塞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活塞轻量化结构拓扑优化 |
4.1 机械负荷下活塞应力分析 |
4.1.1 机械载荷边界条件 |
4.1.2 机械应力分析 |
4.1.3 活塞热机耦合分析 |
4.2 拓扑优化流程 |
4.2.1 拓扑优化前处理 |
4.2.2 迭代计算 |
4.2.3 可视化处理 |
4.3 活塞的结构拓扑优化 |
4.3.1 确定拓扑优化方案 |
4.3.2 活塞拓扑迭代分析 |
4.3.3 优化后活塞模型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活塞优化结果分析 |
5.1 活塞优化模型数值模拟 |
5.1.1 优化后活塞温度场分析 |
5.1.2 优化后活塞热应力分析 |
5.1.3 优化后活塞机械应力分析 |
5.1.4 优化后活塞热机耦合应力分析 |
5.2 拓扑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
5.2.1 优化前后温度场对比 |
5.2.2 优化前后热应力对比 |
5.2.3 优化前后机械应力对比 |
5.2.4 优化前后热机耦合应力对比 |
5.3 活塞优化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无缝钢管热轧坯料设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板坯设计问题 |
2.1.1 板坯设计问题概述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1.3 国内研究现状 |
2.2 一维下料问题 |
2.2.1 一维下料问题概述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 一维装箱问题 |
2.3.1 一维装箱问题概述 |
2.3.2 经典装箱问题研究现状 |
2.3.3 变尺寸装箱问题研究现状 |
2.4 文献总结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圆坯重量单一的无缝钢管坯料设计问题 |
3.1 问题描述 |
3.1.1 问题定义 |
3.1.2 示例说明 |
3.2 问题数学模型 |
3.2.1 问题约束 |
3.2.2 符号定义 |
3.2.3 数学模型 |
3.3 问题复杂性与下界分析 |
3.3.1 问题复杂性 |
3.3.2 问题下界 |
3.4 基于贪婪策略的构造启发式算法 |
3.4.1 基于订单分配准则的初始匹配方案生成 |
3.4.2 基于订单重分配准则的匹配方案改进 |
3.4.3 算法性能分析 |
3.5 仿真实验 |
3.5.1 算法两阶段结果对比 |
3.5.2 仿真数据测试 |
3.6 本章小结 |
4 多种圆坯重量的无缝钢管坯料设计问题 |
4.1 问题描述 |
4.1.1 问题定义 |
4.1.2 示例说明 |
4.2 数学模型 |
4.2.1 符号定义 |
4.2.2 数学模型 |
4.3 定义域与下界分析 |
4.3.1 定义域分析 |
4.3.2 圆坯使用数量的下界 |
4.4 INSGAⅡ算法 |
4.4.1 算法步骤 |
4.4.2 初始解的生成 |
4.4.3 算法编码与解码 |
4.4.4 单亲重组和变异操作 |
4.4.5 快速非支配排序 |
4.5 仿真实验 |
4.5.1 实验参数设置 |
4.5.2 仿真数据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5 考虑工艺约束的无缝钢管坯料设计问题 |
5.1 问题描述 |
5.1.1 问题定义 |
5.1.2 示例说明 |
5.2 问题建模 |
5.2.1 符号定义 |
5.2.2 数学模型 |
5.3 定义域分析与模型简化 |
5.3.1 定义域分析 |
5.3.2 模型简化 |
5.4 基于预测和贪婪策略的启发式算法 |
5.4.1 基于轮盘策略的订单-短坯匹配算法 |
5.4.2 基于预测和贪婪准则的AWCBC圆坯-短坯切割算法 |
5.4.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5.5 仿真实验 |
5.5.1 实验参数设置 |
5.5.2 仿真数据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6 考虑订单柔性的无缝钢管坯料设计问题 |
6.1 问题描述 |
6.1.1 问题定义 |
6.1.2 问题特点 |
6.2 数学模型 |
6.2.1 符号定义 |
6.2.2 数学模型 |
6.3 定义域收缩与模型简化 |
6.3.1 短坯重量定义域收缩 |
6.3.2 短坯支数定义域收缩 |
6.3.3 模型简化 |
6.4 基于动态规划和松弛策略的贪婪启发式算法 |
6.4.1 基于禁忌表的匹配方案选择算法—禁忌轮盘算法 |
6.4.2 基于动态预测的短坯装箱算法—CBWBPA算法 |
6.4.3 基于贪婪策略的短坯重量松弛算法—R算法 |
6.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6.5 仿真实验 |
6.5.1 实验参数设置 |
6.5.2 仿真数据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不确定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学规划概述 |
1.2 不确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不确定理论知识 |
2.1 不确定测度和不确定变量 |
2.2 不确定分布和逆不确定分布 |
2.3 不确定变量的独立性和运算法则 |
2.4 不确定变量的乐观值和悲观值 |
2.5 不确定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
2.6 不确定规划模型 |
第3章 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 |
3.1 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 |
3.1.1 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建立 |
3.1.2 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求解 |
3.2 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的应用 |
3.2.1 运输能力限制下的运输问题的不确定线性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
3.2.2 运输能力限制下的运输问题的不确定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求解 |
3.2.3 应用实例 |
3.2.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 |
4.1 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 |
4.1.1 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建立 |
4.1.2 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求解 |
4.2 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 |
4.2.1 指派问题的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
4.2.2 求解指派问题的不确定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 |
4.2.3 应用实例 |
4.2.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 |
5.1 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研究 |
5.1.1 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建立 |
5.1.2 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求解 |
5.2 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应用 |
5.2.1 指派问题的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
5.2.2 求解指派问题的不确定目标机会约束模型的算法设计 |
5.2.3 应用实例 |
5.2.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混合智能算法程序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SLI的条件冗余性及LP问题的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SLI条件多余性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LP问题算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当前主要LP问题算法综述 |
1.2.1 单纯形法概述 |
1.2.2 椭圆法概述 |
1.2.3 Karmarkar投影法概述 |
1.2.4 亏基单纯形法与基线算法概述 |
1.2.5 本节小结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上篇 平移扩张原理与LP问题的基点定向转移搜索算法 |
内容提要 |
研究背景与任务 |
1 当前LP问题算法的功能状况 |
2 摄动原理及摄动单纯形法 |
3 主要任务 |
第2章 有关LP问题的基础性研究与探讨 |
前言 |
2.1 几个空间概念及相关性质 |
2.1.1 点、直线与平面 |
2.1.2 距离的定义 |
2.1.3 向量的数性积与矢性积 |
2.2 单纯形的相关描述 |
2.2.1 约束的冗余性 |
2.2.2 基点退化现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移扩张原理与单纯形的局部正则化 |
前言 |
3.1 单纯形基点的一种点向式转移模型 |
3.1.1 单纯形基点转移特征的刻画与描述 |
3.1.2 模型的优点及存在的功能性缺陷 |
3.2 平移扩张原理 |
3.2.1 有关单纯形的概念及性质 |
3.2.2 退化现象的几何解释 |
3.2.3 单纯形的平移扩张及相关性质 |
3.3 非正则单纯形的局部正则化 |
3.4 章节小结 |
第4章 一种求解LP问题的VSEDT迭代算法 |
前言 |
4.1 构建LP问题的新算法平台—基点定向转移矩阵及其运算 |
4.2 小量正参数ε-正则化 |
4.2.1 顶点退化的起因分析 |
4.2.2 小量正参数ε-正则化方法 |
4.2.3 小量正参数ε-正则化阶段性终止条件 |
4.3 最优性判别定理 |
4.4 VSEDT迭代算法介绍 |
4.4.1 基本思路 |
4.4.2 基本操作 |
4.4.3 基本步骤 |
4.5 实例分析 |
4.6 VSEDT迭代法的改进—优势控制群迭代算法 |
4.6.1 相关问题分析 |
4.6.2 相关概念及性质 |
4.6.3 优势控制群迭代算法 |
4.6.4 例题对照 |
4.7 章节小结 |
第5章 一种求解LP问题的强迫性VSEDT迭代算法 |
前言 |
5.1 构建LP问题新算法平台—强迫性基点定向转移矩阵 |
5.2 几个最优性判别定理 |
5.3 强迫性VSEDT迭代算法介绍 |
5.3.1 基本思路与构想 |
5.3.2 主要操作 |
5.3.3 基本步骤 |
5.4 实例分析 |
5.5 强迫性VSEDT迭代法的改进方法—割区域搜索算法 |
前言 |
5.5.1 基本思路与构想 |
5.5.2 基本步骤 |
5.5.3 实例展示 |
5.6 强迫性VSEDT迭代算法的改进措施 |
5.7 章节小结 |
篇后语 |
下篇 LP问题的消冗降阶算法与SLI的条件冗余性 |
内容提要 |
研究背景与任务 |
1 当前LP算法研究的实际状况 |
2 研究目标与任务 |
第6章 消冗降阶原理及其应用与展望 |
前言 |
6.1 消冗、降阶定理及相关概念 |
6.2 逐次消冗降阶法 |
6.2.1 基本思想 |
6.2.2 算法基本构件 |
6.2.3 基本步骤 |
6.2.4 实例展示 |
6.3 非负约束降阶预估—校正算法 |
6.3.1 问题分析 |
6.3.2 相关概念与定理 |
6.3.3 非负约束降阶预估—校正算法 |
6.3.4 实例展示 |
6.4 影响原理应用的障碍及其展望 |
6.5 章节小结 |
第7章 一种SLI的矩阵变换定解方法 |
前言 |
7.1 一个新的SLI定解平台及其性质 |
7.1.1 强迫性基点转移矩阵及其运算 |
7.1.2 退化极点的转移问题与可行域的局部ε-正则化 |
7.2 线性不等式组的矩阵列变换定解方法 |
7.2.1 基本操作 |
7.2.2 基本步骤 |
7.3 实例展示 |
7.4 章节小结 |
第8章 l-正流形锥及其可分离性研究与应用 |
前言 |
8.1 l-正流形锥及可分离性定义及相关性质 |
8.2 l-正流形锥的可分离性公理及相关判别定理 |
8.3 l-正流形锥的可分离性在SLI定解问题中的应用 |
8.4 l-正流形锥分离性判法改进 |
8.4.1 基本构想 |
8.4.2 基本步骤与实施细则 |
8.4.3 实例展示 |
8.5 本章小结 |
篇后语 |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寄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1. 论文情况 |
2. 科研项目 |
四、求解线性规划的快速换基迭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D2D用户的无人机网络性能优化[D]. 廖秋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排队网络系统的急诊部门医护人员配置研究[D]. 张翱.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我国甩挂运输货运需求形态的研究[D]. 彭译侬.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优化布置的钢筋下料软件研发[D]. 常媛.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5]MIMO-OFDM系统中的联合半盲均衡与解码研究[D]. 吴晓.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6]计量地理学本科教学中Excel的应用——以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规划求解为例[J]. 张维.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5)
- [7]基于拓扑优化的热障陶瓷涂层活塞优化设计研究[D]. 李闯. 中北大学, 2017(08)
- [8]无缝钢管热轧坯料设计问题研究[D]. 刘玉琢.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8)
- [9]不确定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 李淑娟.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10]SLI的条件冗余性及LP问题的算法研究[D]. 刘道建.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