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放大电路图解法教学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翼,徐陶祎,汪琴,袁金娟[1](2021)在《课程思政在独立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独立院校学生特点为切入点,结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说明了独立院校单片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阐述了将课程思政融入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对所使用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归纳出应用于本课程的爱国爱党、工业强国、职业发展、人文情怀四类元素。根据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安排,详细说明了每次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设计方案,对单片机课程思政实施有着直接地实际操作意义,同时实现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协同提升。
郑婧婧[2](2021)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指出
张煜明[3](2021)在《融合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5E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
张永婷[4](2021)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
孙浩然[5](2021)在《基于紫外LED调制的宽光谱SO2检测仪的设计开发》文中指出在我国工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石油、煤炭等能源大量使用造成越来越多的有害气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近年来,国家对空气环境污染问题越发重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氧化硫是常见污染气体,其在空气污染,生态环境和食用品安全等方面,对人类生活和健康有较大影响。对二氧化硫的实时监测是对其控制和治理的前提,但目前市场常用的基于红外非分散法的检测仪会受到常见烟气组分气体(H2O、CO2)的测量干扰,而基于紫外差分法或紫外荧光法的检测系统价格昂贵且多用于高校和研究院的实验研究上。因此,开发一种不受其它组分气体干扰,使用成本低,监测方便的新型二氧化硫检测仪,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二氧化硫检测为目的,通过对多种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技术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紫外LED光源调制结合锁相放大信号处理技术的检测新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受组分气体干扰小、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的新型紫外SO2检测仪。检测仪最小探测浓度为10ppm,检测平均误差在5%左右,符合国家环保部门标准,可以进行SO2的实际检测应用,由于不受水气影响,将来可在中药材SO2蒸馏检测上进行探索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介绍了有关二氧化硫气体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局限性,提出了项目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对二氧化硫检测方法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2.通过对SO2分子光谱吸收理论的介绍,说明了使用红外波段进行SO2检测无法避免水的吸收干扰,阐述了吸收谱线展宽现象、机制、线型函数以及比尔—朗伯定律的公式推导,为检测仪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确定仪器参数及设计要求并进行了检测系统方案制定设计工作。讨论确定了 SO2的紫外检测波段,提出了紫外LED光源调制结合锁相放大技术的新检测方案,阐述了本检测方案的优点,设计了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4.依据设计要求和制定的检测系统方案,完成了检测仪系统光路与电路的开发设计。调研选择了系统主要器件,包括光源、透镜、探测器;进行整机光路机械模组的设计,包括光源端模组,探测端模组及气室和连接模组,介绍了各模组相关尺寸参数,加工要求及主要结构的三维图展示;进行了硬件电路系统的设计,包括驱动调制电路、基于AD630的信号处理电路、基于LPC1758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并介绍了主要电路模块功能、电路图及检测仪基本检测工作过程。5.进行了仪器检测信号及主要检测性能的研究与对比,利于检测仪进一步的改进和产品化工作。对检测系统的探测、锁相等主要电路功能及信号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气体标定实验,并获得了浓度检测的反演公式;对检测仪的测量准确度、光源稳定性、水气的影响等重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其在光源稳定性和不受水气干扰方面均比市场上红外型检测仪具有优势,验证了检测仪的SO2检测性能。
吴代丰[6](2020)在《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极强氧化、杀菌、灭活能力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医疗消毒等多个领域。目前,次氯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近年来,饮用水安全受到广泛关注,电解法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一定浓度的盐水,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因其制备纯度高、运行成本低、杀毒效果好等特点逐渐成为饮用水消毒领域的研究热点。电解电源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次氯酸钠发生器系统的有效氯产量、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研究了这一套适用于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低压大电流电解电源。在研制过程中介绍了软开关技术,对比分析了多种软开关电路拓扑结构与整流拓扑结构,针对电解电源高频、低压、大电流、高功率的输出要求,选用基于同步整流技术的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拓扑结构,同时采用双变压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输出形式,详细分析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与零电压开关的实现;根据开关电源设计要求完成了对输入整流电路、全桥逆变主电路、高频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与选型;系统选用UCC28950作为移相控制芯片,根据系统工作要求完成了主功率开关管和同步整流管的驱动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等外围电路的设计;根据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变换器主电路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基于峰值电流双闭控制模式设计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器和斜坡补偿网络。利用PSIM仿真软件,对电解电源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主功率开关管零电压开关的可实现性,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同步整流管驱动电路的正确性;系统参数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双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电解电源系统可稳定输出12V,600A电压电流,满足电解电源的设计要求。最后,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实践,研制了一台频率为20kHz、输出电压电流为12V、600A的样机,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电解电源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准确性。
高鑫[7](2020)在《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不断向外输送高端物理人才的同时,也对参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竞赛教学如何进行才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产生积极作用?思维品质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而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教给思维方法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我们便以思维方法为切入点,以决赛试题为研究对象,对其思维方法的考查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寻求对决赛教学所能够提供的指导。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对问题解决、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在明确了问题、思维方法等有关概念和需要统计的思维方法后,便以决赛试题的参考答案为分析对象,统计了第1-36届决赛试题中普通试题和原始物理问题的必要思维方法,同时对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数据得到微观统计结果:试题的基本特征;从不同角度对思维方法考查的数量特征、分布特征所进行的分析总结,总结项包括高频率思维方法、模块分布、知识点分布及与思维方法的结合方式等;对原始物理问题思维方法的特殊之处进行的分析总结以及对教学的启示;思维的考查特征、相关分析与结论。结合统计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到对竞赛教学的宏观指导:(1)对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方面:对决赛试题的特征的分析,让学生对在解决决赛问题前产生整体认知,而对决赛试题思维方法特征的分析,构成了教师对竞赛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所提供的依据;证实了所统计的思维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改进其学习方法。(2)培养科学思维方面: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其科学思维;深化思维方法的内涵使得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证实了决赛试题本身能够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素材,尤其是近些年的决赛试题。(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教学过程中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且优先呈现高频率、核心的思维方法;引导“寻找解决”使得呈现“一题多解”。
孙德立[8](2020)在《城市地下空间阵列式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制》文中指出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一些问题开始在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来,首要问题便是城市空间大大不足。为此城市开始向周边地区及地下扩张。为了进行高效安全的地下空间开发,准确的先探工作是保障安全高效施工的关键。目前应用于中浅层地下构造探测的主要方法有浅层地震法、探地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等。由于浅层地震法和探地雷达法固有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瞬变电磁法解决城市地下空间的探测问题。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利用主动源线圈向地下辐射瞬变电磁场,使用观测的感应电场数据来判断地下构造的一种方法。当使用不接地回线进行发射时,由于发射线圈的电感特性,下降沿存在关断时间长、关断线性度不足的问题。关断时间和最小有效的探测深度息息相关,虽然国内外已经存在针对瞬变电磁法的全波形的反演的理论研究,但是仍然没有可靠有效的手段对瞬变电磁发射整个过程进行反演。因此减少系统的关断时间是目前减少探测浅层盲区的主要有效手段;此外由于城市探测的特殊性,发射线圈的尺寸受到限制,不能利用铺设大尺寸线圈的方式来增加磁矩。因此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时还需要解决如何利用小尺寸线圈来实现较大的发射磁矩的问题;城市瞬变电磁应用不同于传统瞬变电磁的另一个特点是分辨率要求更加苛刻。由于城市探测的主要探测目标多为管道,较小的水体,异常埋伏的钢筋等历史施工遗留的异常体,因此应该针对这种探测要求对瞬变电磁系统进行优化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的瞬变电磁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首先针对分辨率不足和发射磁矩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阵列式发射天线的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阵列式的发射线圈有效提高了发射的磁矩;针对传统瞬变电磁存在的关断时间长,关断线性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谐震荡技术的有源恒压钳位结构,实现了大功率发射下的线性快速关断,有效的减少了瞬变电磁法的探测盲区;针对城市瞬变电磁要求的横向分辨率更高的问题,提出了阵列式接收的解决方案,通过设置阵列式线圈有效的增加了单次探测从地下获取的多个维度的信息。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徐波[10](2017)在《基于TRIZ理论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国外对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垄断和国内该技术的落后,以及传统设计方法创新力不强的问题,有必要采用科学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对国内的数字多用表DMM设计分析、指导。本文首先介绍TRIZ理论与DM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DMM的技术指标;采用TRIZ的九大进化法则对DMM课题进行宏观分析,寻找DMM技术突破点、形成初步工程设想;采用TRIZ的6个分析工具中的前5个,对该设想进一步细化分析DMM的过去现在将来、超系统子系统、最终理想解IFR、主要参数价值(MPV)评分等级、各个功能模型关系、具有的数字资源DSP,形成初步设计预案。其次,分析各个电量测量的备用方案的原理、量程范围、误差大小,确定了精度高、易于数字化测量方案;验证深度负反馈的闭环结构具有降低外界噪声干扰的功能,并确立电路设计采用该结构的原则;根据该原则对各个电量测量方案进行具体电路设计,同时建立具体电路的噪声、误差模型,找到影响噪声和误差大小的关键元器件,对该器件的精度重点控制来改善系统精度,算出每个电量测量电路的误差值。上述过程中,借助MATLAB绘制出部分电路的误差模型的趋势图;使用TRIZ的技术矛盾解决工具,解决传统电阻测量电路中由于恒流源不能过小导致的量程范围小的技术矛盾。再次,对ADC进行性能分析、电路设计、通信设计、编程设计,误差分析,算出误差值。采用TRIZ的物理矛盾解决工具解决档位调配中的IO扩展和电压匹配问题;设计模拟、数字电源、DSP及其周围电路,给出各模块编程流程图。最后,采用TRIZ分析工具的物场分析,建立本设计电路的物场模型,给出该类问题模型的解模型;根据解模型的指导,设计模拟二阶sally-key滤波器滤除?2kHz的噪声干扰、数字FIR的Equiripple型滤波器滤除1Hz2kHz的噪声,并分别在Multisim和MATLAB软件上仿真验证效果得到滤波器参数,给出滤波器实施步骤。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估值法LSE的校正算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差校正,借助MATLAB对测量数据的离散点进行函数拟合、计算得到线性参数,给出校正步骤和例子。因此,TRIZ理论为DMM的设计提供广阔、科学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摒弃传统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国内DMM测量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TRIZ的理论体系研究的自我完善,为TRIZ理论在电子设计中提供案例参考。
二、交流放大电路图解法教学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流放大电路图解法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在独立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独立院校单片机课程思政的意义 |
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 |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
(三)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分类 |
(四)课程思政元素细化及实施 |
四、结束语 |
(5)基于紫外LED调制的宽光谱SO2检测仪的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SO_2检测方法介绍 |
1.3 SO_2检测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论文安排内容 |
第二章 SO_2气体吸收光谱检测原理 |
2.1 吸收光谱气体检测理论 |
2.1.1 SO_2分子光谱吸收理论 |
2.1.2 光谱的分类 |
2.1.3 吸收谱线的展宽 |
2.2 比尔—朗伯吸收定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O_2检测仪系统与结构设计 |
3.1 检测仪的设计要求 |
3.2 仪器的检测方案设计 |
3.2.1 SO_2检测波段选择 |
3.2.2 检测仪方案设计 |
3.3 检测仪光路系统设计 |
3.3.1 光源选择 |
3.3.2 透镜选择 |
3.3.3 光电探测器选择 |
3.3.4 整机机械模组设计 |
3.4 检测仪电路系统设计 |
3.4.1 供电模块电路 |
3.4.2 调制驱动电路 |
3.4.3 探测及增益电路 |
3.4.4 信号处理采集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O_2检测仪性能研究与对比 |
4.1 检测信号的监测与分析 |
4.2 检测仪气体标定实验 |
4.3 检测仪性能测试研究 |
4.3.1 光源稳定性及影响 |
4.3.2 检测仪测量相关度 |
4.4 水气对检测影响的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解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系统的拓扑研究 |
2.1 软开关简介 |
2.2 同步整流技术 |
2.3 电解电源主电路拓扑选择 |
2.4 移相全桥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 |
2.5 本章小结 |
3 电解电源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 |
3.1 输入整流电路参数设计 |
3.2 逆变全桥主功率管的设计 |
3.3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3.4 谐振电感设计 |
3.5 输出整流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控制电路设计与控制策略分析 |
4.1 控制芯片的选取 |
4.2 采样电路设计 |
4.3 控制电路设计 |
4.4 驱动电路设计 |
4.5 控制策略研究 |
4.6 闭环控制电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
5.1 电解电源的仿真分析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 |
1.1.2 中国物理奥林匹克 |
1.1.3 物理竞赛的一般价值 |
1.1.4 对决赛还需进一步研究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路线 |
1.5 研究的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有关的研究现状 |
1.6.1 国内外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
1.6.2 国内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思维影响问题的解决用思维方法培养思维 |
2.2 需要统计的物理思维方法 |
2.3 物理问题 |
2.3.1 两类问题 |
2.3.2 问题的结构与解决 |
3 决赛试题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统计与实例分析 |
3.1 第30-36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
3.2 第21-3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
3.3 第11-2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
3.4 第1-1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
4 决赛中试题与思维方法分析 |
4.1 试题的特性 |
4.1.1 题量的特征 |
4.1.2 阅读量的特征 |
4.1.3 计算量的特征 |
4.1.4 模块分布的特征 |
4.1.5 原始问题的数量特征与分布特征 |
4.2 思维方法的特征 |
4.2.1 思维方法的数量特征 |
4.2.2 全部思维方法的特征 |
4.2.3 力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
4.2.4 热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
4.2.5 电磁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
4.2.6 光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
4.2.7 近代物理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
4.3 原始物理问题思维方法的不同之处 |
4.4 思维的考查特征 |
4.5 典型题目 |
4.6 研究对竞赛教学的指导 |
4.6.1 为竞赛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提供依据 |
4.6.2 用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
4.6.3 渗透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工作与结论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城市地下空间阵列式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瞬变电磁法研究现状 |
1.2.2 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
2.1 瞬变电磁法原理概述 |
2.2 瞬变电磁法探测盲区与最大探深的分析 |
2.2.1 瞬变电磁法的探测盲区 |
2.2.2 瞬变电磁法的最大探深 |
2.3 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的优化方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瞬变电磁发射机设计 |
3.1 阵列式发射线圈设计 |
3.2 大功率逆变单元及驱动模块 |
3.3 瞬变电磁发射机钳位电路研究 |
3.3.1 瞬变电磁钳位方式简介 |
3.3.2 不同钳位结构原理分析 |
3.4 基于多谐震荡技术的恒压钳位电路 |
3.4.1 钳位吸收电路工作原理 |
3.4.2 大电容充电系统 |
3.4.3 多谐震荡升压原理 |
3.4.4 ZVS电路设计 |
3.5 瞬变电磁发射机的控制系统 |
3.5.1 发射机的电源系统 |
3.5.2 逻辑控制单元及人机接口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瞬变电磁接收机设计 |
4.1 接收传感器设计 |
4.1.1 接收传感器的铺设方式 |
4.1.2 瞬变电磁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解耦方式 |
4.1.3 接收线圈的尺寸和形状 |
4.1.4 接收线圈的匹配电阻 |
4.1.5 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
4.2 接收机的控制系统 |
4.2.1 接收机的电源系统 |
4.2.2 收机采集卡及前级滤波电路的搭建 |
4.2.3 接收机上位机环境的搭建 |
4.2.4 接收机整机装配与制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
5.1 发射机系统测试 |
5.2 接收机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基于TRIZ理论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TRIZ理论以及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TRIZ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1.3 文章内容与技术指标 |
2 TRIZ理论对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分析 |
2.1 TRIZ理论概述 |
2.2 TRIZ寻找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技术突破点 |
2.2.1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S曲线进化法则 |
2.2.2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系统完备性和其他进化法则 |
2.3 TRIZ的分析工具对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分析 |
2.3.1 对数字多用表的九屏幕分析和最终理想解IFR分析 |
2.3.2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主要参数价值MPV分析 |
2.3.3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功能模型建立与分析 |
2.3.4 控制芯片的资源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测量方案和电路结构的选择 |
3.1 测量电路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
3.1.1 直流电压DCV测量方案的分析 |
3.1.2 交流电压ACV测量方案的分析 |
3.1.3 直流DCI与交流电流ACI测量方案的分析 |
3.1.4 电阻R测量方案 |
3.1.5 频率f测量方案 |
3.2 降低噪声影响的电路模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 |
4.1 DCV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 |
4.1.1 调理电路的设计 |
4.1.2 DCV测量电路的噪声分析 |
4.1.3 DCV测量电路误差分析 |
4.2 DCI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 |
4.2.1 调理电路的设计 |
4.2.2 DCI测量电路的噪声分析 |
4.2.3 DCI测量电路误差分析 |
4.3 ACV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 |
4.3.1 调理电路的设计 |
4.3.2 输入输出模型的建立 |
4.3.3 有效值值转换电路 |
4.3.4 ACV测量电路的噪声分析 |
4.3.5 ACV测量电路误差分析 |
4.4 ACI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 |
4.4.1 调理电路的设计 |
4.4.2 ACI测量电路误差分析 |
4.5 电阻R测量电路设计与技术矛盾分析 |
4.5.1 TRIZ中的技术矛盾及其解决理论 |
4.5.2 调理电路的设计、技术矛盾分析与解决 |
4.5.3 R测量电路噪声分析 |
4.5.4 R测量电路误差分析 |
4.6 频率测量电路的设计 |
4.6.1 调理整形电路设计 |
4.6.2 倒数计数器法测频电路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控制及其周围电路分析与设计 |
5.1 ADC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5.1.1 ADC的选型 |
5.1.2 AD7177-2 技术特点 |
5.1.3 硬件电路搭建 |
5.1.4 AD与DSP的SPI通信 |
5.1.5 抗干扰隔离设计 |
5.1.6 基准电压源的设计 |
5.1.7 ADC电路误差分析 |
5.2 量程调制和切换电路的物理矛盾及其解决 |
5.2.1 TRIZ中的物理矛盾及其解决理论 |
5.2.2 实际问题描述 |
5.2.3 实际问题转换成TRIZ的物理矛盾 |
5.2.4 物理矛盾1的解决 |
5.2.5 物理矛盾2的解决 |
5.3 恒温环境电路设计 |
5.4 电源电路的设计 |
5.5 DSP控制电路 |
5.5.1 仿真接口电路设计 |
5.5.2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
5.5.3 通讯电路设计 |
5.5.4 键盘电路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设计与分析 |
6.1 物场分析简介 |
6.2 物场分析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
6.3 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设计 |
6.4 最小二乘法估值校准技术的实施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交流放大电路图解法教学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在独立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J]. 张翼,徐陶祎,汪琴,袁金娟. 经济师, 2021(12)
- [2]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 郑婧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融合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5E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 张煜明. 西南大学, 2021
- [4]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与应用[D]. 张永婷. 西南大学, 2021
- [5]基于紫外LED调制的宽光谱SO2检测仪的设计开发[D]. 孙浩然. 山东大学, 2021(12)
- [6]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吴代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D]. 高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城市地下空间阵列式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制[D]. 孙德立. 吉林大学, 2020(08)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基于TRIZ理论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设计及研究[D]. 徐波.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5)
标签:triz论文; 思维品质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设计思维论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