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A支架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

PTCA支架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

一、采用PTCA支架术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辉[1](2021)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二大死因,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2018年的介入网报数据显示,我国PCI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介入人数高达91万例。PCI的临床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是导致晚期PC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一道难题。随着器械以及药物的不断更新,ISR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即使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时代,ISR发生率仍有5-10%以上。既往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可提供传统临床和血管造影等危险因素之外的预后信息。除传统临床ISR危险因素外,有关新型ISR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探寻可控的影响ISR生物标志物,并与传统ISR危险因素相结合或可实现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对ISR的早期识别、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安排等综合管理至关重要。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重要病因。既往研究证实积极降脂治疗后患者仍有较高ISR风险,提示除血脂紊乱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在IS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被认为是新型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引起血管炎症、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功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引起平滑肌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增殖等机制,从而增加ISR的发生率。然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HCY与ISR的相关性仍存有争议,且在DES治疗人群中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证据尚缺乏。同时,在不同血脂水平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DES-ISR)的相关性尚未有研究报道。补充叶酸对降低HCY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但既往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治疗对ISR的影响结论存有争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以下4方面进行探讨:(1)DES治疗患者中HCY与DES-ISR是否呈独立相关性;(2)不同基线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的关系是否存有差异;(3)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是否可以降低DES-ISR以及ISR相关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4)联合传统ISR危险因素与有关生物标志物构建DES-ISR 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纵向研究,共纳入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ES治疗冠心病患者5823名,按术后6个月及以上至少行1次冠状动脉造影的纳入标准共入组845人。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中心平台提取患者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人体测量指标以及血生化检验和检查指标等),建立Epidata数据库补充收据患者用药情况、血管造影学特征以及手术相关信息等。利用R 3.4.3软件、易侕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分为4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与DES-ISR的独立相关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平滑曲线拟合(惩罚样条法)绘制平滑曲线来评估HCY和DES-ISR真实的线性关系。应用Markov-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插补减少缺失变量偏性对结果的影响。第二部分:对纳入本研究682名行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进行分析。基线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LDL-C<1.8mmol/L和非-HDL-C<2.6mmol/L)和血脂异常组(LDL-C≥1.8mmol/L或非-HDL-C≥2.6mmol/L)。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血脂水平HCY和DES-ISR之间的关系。此外,进行广义加性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探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之间的真实量效关系。第三部分:纳入本研究行DES治疗845名冠心病患者,其中95名患者使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叶酸含量0.8mg),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对是否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患者进行1:5匹配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5。主要观察的终点事件指标是DES-ISR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L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比值比(odd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评估不同亚组水平与治疗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四部分:本研究纳入的845名参与者。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文献系统回顾筛选预测协变量,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Calibration曲线校准图评价校准度。数据随机切分为70%训练集,30%验证集,采用自助法(Bootstrap)重复采样1000次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C-统计量与传统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EVENT)进行比较,并进行决策曲线(DCA)分析,以评估nomogra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分析共纳入716名DES治疗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5.7岁,男性占比76.4%,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时间18.5个月。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风险增加3%(95%CI:1.00,1.05)(P=0.042)。平滑曲线拟合提示HCY与DES-ISR呈非直线性正相关。应用两段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拐点HCY 15μmol/L两侧DES-ISR的比值比(OR)分别为1.00(95%CI:0.90,1.11),P=0.956和1.03(95%CI:1.00,1.06),P=0.042。分层分析中年龄分组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9和P=0.001)。第二部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血脂正常组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增加17%(OR=1.17,95%CI:1.02-1.35;P=0.030)。在血脂异常组中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未见显着增加(OR=1.02,95%CI:0.99-1.05;P-交互值=0.039)。将HCY由连续性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在血脂正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增加9.75倍(OR=9.75,95%CI:1.31-72.62;P=0.026)。然而,在血脂异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增加(OR=1.16,95%CI:0.74-1.82;P=0.525)。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血脂正常组患者中HCY和DES-ISR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联,但在血脂异常组中,两者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第三部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试验组(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和对照组(未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人数分别为77和385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DES-ISR和TLR无显着相关,风险比分别为8%(OR:1.08,95%CI:0.57-2.06;P=0.804)和10%(OR:1.10,95%CI:0.51-2.39;P=0.803)。在不同亚组中补充叶酸治疗组对DES-ISR影响同样未发现显着交互作用,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最小支架直径、基线HCY水平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第四部分:本研究参与者平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8.44±11.26个月,DES-ISR发生率为16.2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纳入的建模变量包括病变支数、开口病变、ACCAHA病变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基线HCY水平。使用上述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图。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全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4种建模方式模型区分能力AUC分别为Full=0.735,BS Full=0.719,Stepwise=0.701,BS Stepwise=0.701,最佳阈值为13.33,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70。数据随机切分验证中,训练集AUC为0.639,验证集AUC为0.659。验证集中最佳阈值为14.1,敏感度为0.61,特异度为0.77。传统ISR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和EVENT在本研究人群中的C统计量分别为0.58、0.59和0.58。本研究预测模型AUC为0.68。本模型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显着改善ISR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显示其净效益优于其他3种传统模型。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DES-ISR发生风险呈独立非线性正相关。在基线血脂正常患者中,HCY≥15umol/L仍是DES-ISR的重要残存危险因素。通过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0.8mg)降低HCY治疗未能显着降低DES-ISR和TLR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验证。传统ISR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HCY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DES-ISR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在当代PCI治疗中ISR高危患者评估和防治。

杨勇[2](2016)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其病死率高,危及人们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多种方法及手段,其中介入治疗较为常见,其具操作简单、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于紧急情况下可达到快速重建、开通血管的目的。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分析其目前现状,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王志永[3](2014)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PCI术1年后长期随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探讨了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1年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毗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04年3月至2013年9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入选336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共1682例)和单纯应用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共1684例)两组患者在最初入院时均按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负荷量300mg,并将此剂量一直持续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个月,冠状动脉支架术1个月之后应用100mg,1次/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或600mg,以后75mg,1次/d,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持续服用至少12个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12个月后,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除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外,还同时服用氯吡格雷25mg/d;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只单纯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两组患者同时根据适应症,按照个体化原则,可合并给予患者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平均随访时间为(29.6±16.5)个月,主要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靶血管重建、总死亡病例、再发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临床并发症(出血事件和血细胞减少)发生的临床情况。2、入选1110例,分为A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毗格雷25mg/d,共413例),B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50mg/d,共245例)和C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毗格雷75mg/d,共452例)。同样,三组患者同时根据适应症,按照个体化原则,可合并给予患者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平均随访时间为(24.01±12.83)个月,主要比较三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和临床并发症(胃肠道反应、血细胞减少和出血事件)发生的临床情况。结果:1、心源性死亡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2例(0.1%),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12例(0.7%),风险比(HR)为O.154(95%可信区间CI:0.035-0.675),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9例(0.5%),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27例(1.6%),HR为0.036(95%CI:0.153-0.741),P<0.01;缺血性脑梗死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7例(O.4%),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27例(1.6%),HR为0.301(95%CI:0.131-0.693),P<0.01;再发心绞痛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152例(9.0%),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274例(16.3%),HR为0.601(95%CI:0.491-0.735),P<0.01;心源性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明显优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累积发生率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组(试验组)明显低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死亡病例数、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包括总的例数及急性、亚急性、晚期和极晚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出血、轻度出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氯吡格雷25mg/d组)在靶血管再次重建方面反而优于B组(氯吡格雷50mg/d组)和C组(氯吡格雷75mg/d组),和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1年后患者和单纯服用阿司匹林相比:(1)明显降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2)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3)明显降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4)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5)明显改善心源性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而且不增加出血和血细胞减少的风险。故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冠状动脉支架术1年后患者较理想的治疗策略。2、冠状动脉支架术1年后患者长期服用氯吡格雷25mg/d能达到或超过长期服用氯吡格雷50mg/d和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mg/d的临床疗效,有效、安全,且相对经济、廉价。

杨威,孙喜娟,关雪,关秀茹[4](2012)在《冠心病支架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冠心病冠脉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在该院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患者148例,取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d,术后7d及术后12d肘静脉血,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较术前低,呈递减趋势,且趋于正常,尤其是术后第7天和第12天与术前有显着差异,wil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分别为S7=145,P<0.001,S12=5497,P<0.001;术后1d血清CRP水平显着升高,S1=-135,P<0.05;术后1d外周血白细胞数与CRP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r=0.51,P<0.05。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评价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CRP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

董博[5](2010)在《D型人格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明确冠心病病人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生命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冠心病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与非D型人格病人支架置入术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探索D型人格对冠脉支架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寻找影响生命质量的其他心理社会因素,为临床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年3月-9月期间,应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SF-36)、D型人格量表(DS14)及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调查问卷,分别于冠脉支架手术前、术后三个月进行调查。术前问卷的填写由研究者按量表顺序逐项询问病人填写,术后三个月问卷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填写。共收集病人104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人口学特征及生命质量状况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支架手术前后病人生命质量的变化以及D型人格病人与非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D型人格对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影响生命质量的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结果1、冠心病冠脉支架手术前病人的生命质量的平均分为38.44,维度“生理机能”得分最高。术后三个月平均分为72.72,维度“躯体疼痛”得分最高。冠脉支架后的生命质量9个维度及总分上均较支架术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2、在所调查的104例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占37.5%,支架术后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平均分为69.8+10.5,非D型人格病人为74.5+9.2,二者相比具有显着差异。同时,D型人格比非D型人格病人在术后三个月的生命质量比较上“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个方面,D型人格的病人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D型人格分别进入到生命质量总分、维度“生理机能”(Beta=-0.243)“躯体疼痛”(Beta=-0.220)、“一般健康”(Beta=-0.304)“精力”(Beta=-0.322)、“社会功能”(Beta=-0.271)、“情感职能”(Beta=-0.212)、“精神健康”(Beta=-0.332)八个回归方程中。4、其他进入到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多元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医疗保障、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体重、病程、支架数量等。结论1、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术前生命质量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术后生命质量较术前相比有很大提高,在生命质量的生理方面改善较为明显。2、D型人格是影响冠脉支架手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格的病人较非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得分低。3、D型人格主要影响生命质量的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七个方面。4、影响冠心病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还有性别、年龄、吸烟、医疗保障、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体重、病程、支架数量等。5、临床护士应及早发现D型人格病人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命质量。

肖珉[6](2006)在《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使医疗花费一再攀升,给国家医疗体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且我国幅员辽阔、中草药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天然药材,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减轻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解除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已成为医务界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近年来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发病大多本虚标实。本虚多因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渐致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其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则因寒邪侵袭、七情过激、恣嗜肥甘厚味,使胸阳不振,心脉闭阻,其病机要点在于痰浊闭阻,气滞血瘀。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虚实并治,标本兼顾。本课题针对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这一病机,采用芳香通脉、豁痰化瘀、温阳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观察新药鹅冰舒冠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本课题按照药物临床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第三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方法,以本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分层分段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编号。本实验共获得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病例150例,试验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3.6%、60.3%和74.4%;对照组分别为76.6%、45.5%和66.7%,其中心绞痛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方面,两组均可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粘度,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胸痛、胸闷等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心绞痛主症及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气短等阳虚表现,且对胸痛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或有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鹅冰舒冠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同时提示益气温阳、豁痰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郭龙辉[7](2003)在《CO2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1983年Mirhoseini首次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 TMLR)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以来,世界上已行了20000多例。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对那些不能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冠心病患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单纯应用CO2激光进行心肌血运重建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观察,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患者的疗效对比,从心绞痛级别、心肌灌注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单纯应用TMLR治疗终末期冠心病,严重心绞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方法:自从1999年以来,抽取我院20例无法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终末期冠心病,严重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一患者为药物组,入院后采用正规内科药物治疗,并进行长期正规药物维持治疗;组二患者为TMLR组,入院后经完善检查,使用国产850瓦高功率CO2激光心脏激光治疗仪(北京梅曼公司HL—100型)进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住院前,住院后1月、6月、1年及3年心绞痛级别评价;住院前,住院后1年、3年左室心肌缺血面积测定(99mTc—MIBI心肌灌注扫描);住院前,住院后1年、3年心功能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心绞痛级别、心肌缺血面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 结果:(1)TMLR治疗组:手术后1月、6月、1年及3年心绞痛级别均比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心肌缺郑州大学2003硕士论文co: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研究血面积,TMLR手术后1年,3年均较手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年比术后1年心肌缺血面积仍有减少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年,术后3年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性(P<0.01)。(2)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级别出院后1月、6月、1年及3年与住院前无明显变化;心肌缺血面积出院后1年、3年与住院前无明显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后1年、3年与住院前相比有改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间对比:出院后1月、6月、1年及3年TMLR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级别明显减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出院后1年、3年TMLR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心肌缺血面积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出院后1年、3年TMLR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TMLR做为单独手段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绞痛效果明显。结果显示TMLR能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能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使心肌缺血面积明显缩小,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

吕树铮[8](2003)在《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文中认为

吕树铮[9](2002)在《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

刘永春[10](2001)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二、采用PTCA支架术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PTCA支架术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1.1.2 基线资料数据采集
        1.1.3 疾病定义
        1.1.4 其他指标相关定义:
        1.1.5 统计分析和缺失变量处理
    结果
        1.2.1 研究人群概述
        1.2.2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1.2.3 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1.2.4 HCY与 DES-ISR呈非直线型相关
        1.2.5 亚组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血脂水平对HCY与 DES-ISR相关性的影响
    前言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2.1.2 基线数据采集
        2.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2.1.4 研究终点事件定义
        2.1.5 统计分析
    结果
        2.2.1 分析人群概述
        2.2.2 基线特征比较
        2.2.3 HCY与不同血脂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2.4 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冠状动脉DES治疗术后补充叶酸对DES-ISR的影响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3.1.2 基线数据采集
        3.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3.1.4 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组
        3.1.5 结局事件定义
        3.1.6 统计分析
    结果
        3.2.1 研究人群
        3.2.2 倾向性评分队列中补充叶酸治疗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重建相关性
        3.2.3 不同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对DES-ISR的影响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冠状动脉DES-ISR的预测nomogram构建及验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人群和研究设计
        4.1.2 数据收集
        4.1.3 结局事件定义
        4.1.4 预测变量筛选
        4.1.5 统计方法
    结果
        4.2.1 参与者基线特征
        4.2.2 模型的开发和nomogram构建
        4.2.3 模型的内部验证
        4.2.4 与既往ISR预测模型的比较
        4.2.5 决策曲线分析
    讨论
    结论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2)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
    1.1 血管介入治疗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2.1 溶栓治疗
        1.2.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范围扩大
    2.2 冠状动脉内的支架术发展
    2.3 冠心病介入治疗影像技术发展

(3)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PCI术1年后长期随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PCI术1年后长期随诊观察
    1.1 临床研究的伦理、质量监管和用药的管理
        1.1.1 泰达-小剂量氯吡格雷注册
        1.1.2 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和监查
        1.1.3 质量保证
        1.1.4 伦理原则
        1.1.5 临床研文件保管
        1.1.6 临床研究用药的管理
    1.2 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方法
        1.2.3 研究终点及定义
        1.2.4 随访
        1.2.5 统计学处理
    1.3 结果
        1.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1.3.2 两组患者受累冠脉血管数
        1.3.3 两组患者复查造影数及再次PCI数
        1.3.4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3.5 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和总死亡患者情况
        1.3.6 两组心源性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曲线
        1.3.7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
        1.3.8 两组患者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
        1.3.9 两组患者PCI术1年后支架内血栓情况
        1.3.10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1.4 讨论
        1.4.1 PCI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利与弊
        1.4.2 血小板在支架内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形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4.3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PCI1年后的应用现状
        1.4.4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PCI术1年后安全、有效
    1.5 小结
二、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方法
        2.1.3 研究终点及定义
        2.1.4 随访
        2.1.5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2 三组患者受累冠脉血管数(冠脉造影所见)比较
        2.2.3 三组患者受累冠脉比较
        2.2.4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1的长度及相关例数比较
        2.2.5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1的直径及相关例数比较
        2.2.6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2的长度及相关例数比较
        2.2.7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2的直径及相关例数比较
        2.2.8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3的长度及相关例数比较
        2.2.9 三组患者置入支架3的直径及相关例数比较
        2.2.10 三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11 三组患者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12 三组心源性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曲线
    2.3 讨论
        2.3.1 PCI术后远期效果不容乐观
        2.3.2 PCI术1年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
        2.3.3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PCI术1年后安全、有效、经济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冠心病支架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CHD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水平测定
    2.2 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5)D型人格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6)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展
        1 冠心病心绞痛病名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研究
        3 辨证分型
        4 治疗研究
        5 实验研究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
        2 危险性评价
        3 治疗进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鹅冰舒冠滴丸组方研究
    鹅冰舒冠滴丸实验研究结果
    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试验结果
        5 疗效分析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CO2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CO_2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疗效及机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8)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一) PCI与CABG的比较
        1.单支血管病变患者
        2.多支血管病患者
    (二) PCI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一) 溶栓疗法
    (二) PCI和CABG
        1.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急性ST段抬高心梗
三、存在合并症的冠心病治疗方式评价
    1.糖尿病
    2.心功能不全
    3.心源性休克
    4.肾功能不全
    5.搭桥术后的CAD患者
四、终末期冠心病
    1.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2.基因治疗

(9)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1.1 PCI与CABG的比较:
        (1) 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CI与CABG的远期生存率近似。已有几个前瞻性临床试验评价了PCI和CABG对左前降支孤立病变血管重建的效果。
        (2) 多支血管病患者:
2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2.1 溶栓疗法
    2.2 PCI和CABG
        2.2.1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2.2 急性ST段抬高心梗
        (1) 直接PTCA:
        (2) 补救性PTCA
        (3) 溶拴与PTCA联合应用
        (4) AMI时原发性 (Primary) 支架置入术
3 存在合并症的冠心病治疗方式评价
    3.1 糖尿病
    3.2 心功能不全
    3.3 心源性休克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支持下的溶栓治疗:
        (2) 直接PTCA可明显降低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
    3.4 肾功能不全
    3.5 搭桥术后的CAD患者
4 终末期冠心病
    4.1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4.2 基因治疗

四、采用PTCA支架术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明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2]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J]. 杨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2)
  • [3]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PCI术1年后长期随诊观察[D]. 王志永.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4]冠心病支架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J]. 杨威,孙喜娟,关雪,关秀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03)
  • [5]D型人格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 董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0)
  • [6]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D]. 肖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7]CO2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研究[D]. 郭龙辉. 郑州大学, 2003(01)
  • [8]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J]. 吕树铮.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3(01)
  • [9]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J]. 吕树铮. 海南医学, 2002(12)
  • [1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研究进展[J]. 刘永春. 医学文选, 2001(02)

标签:;  ;  ;  ;  ;  

PTCA支架联合TMLR治疗冠心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