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一、高脂血症和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脂质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小[1](2021)在《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成年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脂血症的防控形势严峻。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楂曲降脂方对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血脂(TC、TG、LDL-C、HDL-C)、血栓风险(D-D、FIB)、炎症因子(hs-CRP、IL-6)、中医症候积分及改善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推动本方在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方法:将70例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予楂曲降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血脂(TC、TG、LDL-C、HDL-C)、血栓风险(D-D、FIB)、炎症因子(hs-CRP、IL-6)、中医症候积分及其改善率、IMT及斑块积分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及血脂水平、血栓风险、炎症因子、中医症候积分、IMT及斑块积分等基线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脂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栓风险评估,治疗后两组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P<0.05)。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其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MT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具有显着性(P<0.05),斑块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IMT、斑块积分略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通过改善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血脂、血栓风险、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2)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能更显着的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3)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具有更显着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作用,对斑块积分的进展具有延缓的趋势;(4)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谭昕[2](2021)在《血脂异常不同证候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的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血脂异常不同证候间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纤维蛋白原数值水平的差异变化特点,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2019年9月-2021年03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符合血脂异常西医诊断标准的入组患者共计80例。根据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对患者进行证候辨识,并采用中医证候量表的方式量化证候的严重程度,统计80例患者中痰浊阻遏证患者40例,脾肾阳虚证患者40例。分别比较两种证型患者的人口学基本资料及理化检查结果中Apo B/Apo A1数值、纤维蛋白原浓度,分析两种证型患者Apo B/Apo A1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患者在Apo B/Apo A1数值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较上均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其中Apo B/Apo A1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异常脾肾阳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Apo B/Apo A1数值,纤维蛋白原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痰浊阻遏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Apo B/Apo A1数值,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无相关性(P均>0.05)。3.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患者和脾肾阳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均未见显着性(P均>0.05)。结论:1.不同证候间的血脂异常患者Apo B/Apo A1数值特点不同,其中痰浊阻遏证患者的Apo B/Apo A1数值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医证候的差异和特点。2.Apo B/Apo A1数值、纤维蛋白原浓度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血脂异常脾肾阳虚证的证候严重程度。3.上述两个特点与血脂异常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解相符合,对中医辨证内涵进行了补充,为血脂异常中医辩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李虹燕[3](2021)在《基于Fisher判别法的CAS患者肝肾阴虚证与痰瘀互结证诊断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单因素比较分析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找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证和痰瘀互结证与血脂、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两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间潜在的规律,并基于常见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证候判别诊断模型,辅助其客观化辨证。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一、二病区、心血管病科及综合内科收治的184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的患者资料(其中痰瘀互结证94例,肝肾阴虚证90例),以单因素组间比较和Logistic LR回归法对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血脂、凝血功能、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Arterial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理化数据与证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Fisher判别法对筛选出的相关理化指标及与证型相关的常见症状、体征共计17个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证候诊断判别模型。结果:(1)通过单因素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聚集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尿酸(Uric acid,UA)、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两证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经Logistic LR回归分析,Hcy、hs-CRP、D-D、LDL、FIB、FBG、TG、UA、MPV等9个指标入选回归方程,与本病两证型相关性较高,对辨证有显着影响,可作为辨别两证型的预测因素,其中LDL、D-D、Hcy、TG、MPV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是其预测指标,而hs-CRP、FIB、FBG、UA可作为肝肾阴虚证的预测指标;(3)184例CAS患者共收集到常见症状、体征19个,经筛选后舌脉、痰多、头昏沉、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头晕、健忘等8个症状、体征与本病两证型相关性较强;(4)结合相关理化指标及常见症状、体征经逐步判别分析,最终舌脉、LDL、D-D、痰多、头昏沉、烦躁易怒、肢体麻木、Hcy、MPV等9个变量进入判别方程,通过回代变量法检验模型判别准确率达85.3%。结论:(1)1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瘀互结证与肝肾阴虚证在BMI、MPV、TC、TG、LDL、SBP、FIB、D-D、UA、Hcy、hs-CRP、血小板聚集率、FBG等方面存在差异;(2)经Logistic回归分析,Hcy、hs-CRP、D-D、LDL、FIB、FBG、TG、UA、MPV具有较好的预测辨证分型的价值,LDL、D-D、Hcy、TG、MPV是痰瘀互结证的辨证预测指标,hs-CRP、FIB、FBG、UA则可作为肝肾阴虚证的辨证预测指标;(3)舌脉、LDL、D-D、痰多、头昏沉、烦躁易怒、肢体麻木、Hcy、MPV是以上两证型判别较为关键的指标变量,基于关键变量建立的两个判别函数模型准确性较高,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及指导意义。

曹露[4](2020)在《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病亚型中大约占70%,最新文献报道,我国脑梗死年复发率达17.7%,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策略。目前,尽管有一些临床治疗针对传统危险因素进行了干预,但居高不下的复发率表明仍有一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危险因素缺乏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挑选了一批可能与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相关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筛选出特异性高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目的探讨与脑梗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脑梗死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n=165)和复发组(n=56)。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评估梗死灶面积大小,以Adamas分型标准将复发组分为大面积梗死组(n=10)、小面积梗死组(n=23)和腔隙性梗死组(n=23)。根据NIHSS评分将复发组分为重型组(n=5)、中型组(n=31)和轻型组(n=20)。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及病历资料,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价值;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尿酸(uricacid,UA)水平与RCI患者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FIB、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药物的规律服用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FIB(OR=2.635,95%CI:1.526-4.594)、UA(OR=1.006,95%CI:1.002-1.010)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曲线下面积为0.705(0.631-0.780),UA曲线下面积位0.662(0.582-0.742),(均P<0.05),显示两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好。4.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比较复发组中不同梗死面积与FIB、UA水平的相关性,发现FIB、UA水平与RCI患者梗死灶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716、0.599,均P<0.05),且大面积梗死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腔隙梗死组(均P<0.05)。5.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比较复发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与FIB、UA水平的相关性,发现FIB、UA水平与R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13、0.525,均P<0.05),且重型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中型组的FIB、UA水平显着高于轻型组(均P<0.05)。结论1.FIB、TC、UA、Hcy、颈动脉斑块形成、不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脑梗死复发具有相关关系。2.较高的FIB/UA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刘重琪[5](2020)在《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上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常伴随出现,同时发病时,患者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临床上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的患者,根据其中医临床症状判定其中医证候类型,分析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研究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之间与PTX3及hs-CRP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血脂指标与PTX3及hs-CRP之间的相关性。尝试为中医临床微观辨证提供新的客观依据,为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相应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临床上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诊断的患者102例,并选取1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四诊及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的收集,填写中医证候类型判定量表,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PTX3及hs-CRP的指标检测,最终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纳入的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0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的患者。结果1 102例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年龄分布在40-87岁,平均65.13±10.2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在64.35±10.28岁,女性平均年龄在67.18±9.98岁。男性患者74例(72.5%),女性患者28例(27.5%)。有饮酒史的患者48例(47.1%),有吸烟史的患者57人(55.9%)。另收集16例血脂正常且无脑卒病史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25±7.99岁,男性8例(50.0%),女性8例(50.0%)。有饮酒史患者7例(43.8%),有吸烟史患者3例(18.8%)。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吸烟史、收缩压,体重、BMI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饮酒史、体温、呼吸、舒张压、身高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在102例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根据样本的统计频次将中医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3例(32.4%)>气虚血瘀证23例(22.5%)>风痰阻络证21例(20.6%)>阴虚阳亢证(12.7%)13例>痰热腑实证12例(11.8%)。3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及痰瘀互结患者的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体重、BMI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痰瘀互结证TC及HDL-C水平最高,风痰阻络证TG及LDL-C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血清TG、TG及LDL-C水平最低,痰热腑实证血清HDL-C水平最低。但各证型之间TC、TG、LDL-C、HDL-C水平未见显着差异。5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PTX3含量在不同性别、年龄、BIM分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血清PTX3水平,将各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风痰阻络证>阴虚阳亢证>痰热腑实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正常对照组。阴虚阳亢证、风痰阻络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老年组、高龄组的hs-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在不同性别、BIM分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血清hs-CRP水平,将各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阳亢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正常对照组。痰瘀互结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PTX3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C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TG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s-CRP水平与TC、TG、LDL-C、HDL-C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TX3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温、心率、呼吸、舒张压、年龄、身高、体重、BMI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身高、体重、BMI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TX3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是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而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阳亢证相对较少。2痰瘀互结证患者TC含量最高,风痰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患者血清TG、TG及LDL-C水平最低,痰热腑实证患者血清HDL-C水平最低。3血清PTX3在风痰阻络证、阴虚阳亢证患者含量最高,而血清hs-CRP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患者含量最高。4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清PTX3水平呈一定相关性:血清PTX3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性。

顾叶青[6](2020)在《天津成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设计,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探讨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甲状腺功能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2.通过队列研究设计,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评估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诊断能力并计算其截断值。3.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等严谨的统计方法,设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匹配基线特征相似的对照组,评估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进一步明确甲状腺功能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影响。方法1.该研究人群来源于2013-2019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队列的数据。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浓度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通过超声检查进行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每年评估一次。2.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关联。3.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FT3、FT4和TSH的基线值、平均值和变化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之间的关联。采用ROC曲线及AUC评估甲状腺功能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其截断值。4.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匹配基线特征相似的对照组,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1.横断面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受试者全部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最终纳入了14,406人,其中5,013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30.9%。在调整了多个混杂因素后,FT3、FT4和TSH每增加一个单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OR)(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11(1.02,1.20)(P=0.01),1.05(1.03,1.07)(P<0.0001),和1.04(0.99,1.08)(P=0.10)。2.队列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了3,543人,经过最大6年的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4.2年),有955人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密度为111.3每1000人年。在调整了多个混杂因素后,FT3、FT4和TSH每增加一个单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调整风险比(hazards ratio,HR)(95%CI)分别为1.12(0.99,1.28)(P=0.08),1.01(0.98,1.04)(P=0.59),0.97(0.90,1.05)(P=0.45)。FT3、FT4和TSH平均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调整HR(95%CI)分别为1.35(1.22,1.49)(P<0.0001),1.16(1.12,1.20)(P<0.0001),0.93(0.86,1.02)(P=0.11)。FT3、FT4和TSH变化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调整HR(95%CI)分别为1.34(1.22,1.47)(P<0.0001),1.22(1.19,1.25)(P<0.0001),0.92(0.77,1.09)(P=0.32)。FT3和FT4平均水平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AUC(95%CI)分别为0.57(0.55,0.59)和0.59(0.57,0.61)(所有P<0.0001)。FT3和FT4的平均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4.89 pmol/L和14.86 pmol/L;FT3和FT4变化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AUC(95%CI)分别为0.53(0.51,0.55)(P=0.02)和0.56(0.54,0.58)(P<0.0001)。FT3和FT4变化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6.22 pmol/L和0.26 pmol/L。3.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产生了948名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和948名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该研究结果显示,基线FT3、FT4和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的P>0.05)。FT3和FT4平均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明显正相关(所有的P<0.01),但TSH平均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明显正相关(所有的P<0.0001),但TSH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30.8%)仍然很高。即使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指标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有关,其中FT3和FT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但未发现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联。该研究首次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中国人群中发现甲状腺功能指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有关联,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2.随访期间FT3和FT4的平均水平和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正相关,但未发现基线FT3和FT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该研究未发现TSH水平(包括基线、平均水平、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联。这些结果表明血清FT3和FT4持续高水平和/或不断升高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风险。3.相比于随访期间FT3和FT4的变化量,其平均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诊断能力更强。当FT3和FT4的平均水平或变化量超过截断值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4.通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随访期间FT3和FT4的平均水平和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仍然呈明显的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与队列研究的结果类似。5.为了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有必要关注那些血清FT3和FT4水平持续高和/或不断升高的人群。甲状腺功能可能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靶向,为将来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青[7](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高鹏琳[8](2019)在《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求AS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预防、治疗AS提供有效证据,同时为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AS患者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丹蒌片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结果,血脂结果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监测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无明显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减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TC降低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TG较治疗前都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降低的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HDL-C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HDL-C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LDL-C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LDL-C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指标监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可以有效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即丹蒌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S的临床效果显着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丹蒌片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AS患者的症状、体征,减小斑块面积,稳定血脂水平,从而起到抗AS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符合药物安全性标准。

栾海燕[9](2019)在《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标志物、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6只雄性新西兰兔(2-3月龄,2-2.5kg/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空白组7只,造模组19只。空白组以标准兔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一只家兔,采用HE染色观察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确认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余下的18只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AS模型+电针)、阳性对照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组6只。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以标准兔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继续高脂喂养;电针组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处理,药物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材后,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IL-6、ox-LDL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模型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可见空白组颈动脉结构正常,内皮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提示AS造模成功。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结构受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CHO、LDL-C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HO、TG、LDL-C含量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4.炎症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RP、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RP、TNF-α、IL-6含量降低(P<0.05或P<0.01)。5.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ox-LDL、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照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SOD含量升高(P<0.01),ox-LDL、MDA含量降低(P<0.01)。6.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7.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1.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3.针刺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彭东华[10](2019)在《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新西兰白兔AS动物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AS白兔抗炎稳斑的作用机理,检测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血脂、NF-κB、VCAM-1、MCP-1、内皮因子及纤溶系统等。通过实验探究益气活血复方对AS所产生抗炎稳斑干预效果以及机理,对临床应用中医药进行防治AS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取健康体重2.5±0.5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通过进行适应性的喂养1周,再从中随机抽取出8只作为正常组,以普通的基础兔饲料进行实验喂饲。其余32只白兔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在手术之后以高脂饲料进行喂饲四周时间,在术中和术后其家兔的死亡数量共是8只。剩余的24只新西兰兔随机进行分成有模型组(n=8)、辛伐他汀组(n=8)与益气活血复方组(n=8)。实验给药组于每日早晨,仅进行喂饲药物饲料,待饲用完毕,给予充足的高脂饲料(每日每只120g)进行喂饲;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正常组仅以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白兔于每周进行称体重1次,按照白兔体重再进行调整各组白兔的用药量,实验研究共给药时间为4周。分别于该实验的第0周、4周、8周末进行实验采血,并与第8周末处死实验动物之后,进行取材,切片等操作。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行检测每组动物其在第0、4、8周末血浆的TG、TC、HDL-C及LDL-C水平;3.观察每组实验于第8周末的受损血管经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以及对球囊损伤兔颈总AS模型的建立、益气活血法对受损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进行评价;4.使用RT-PCR法检测各组颈动脉NF-κB、VCAM-1、MCP-1 mRNA表达;5.使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测定每组内颈动脉NF-κB、VCAM-1、MCP-1蛋白的表达;6.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实验在第8周末血浆的一氧化氮(NO)水平;7.使用ELISA法进行测定实验在第8周末血浆的内皮素-1(ET-1)含量;8.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每组白兔其第0周、4周、8周末血浆的t-PA、PAI-1、TF含量。结果:1入选时每组动物血脂水平、体重没有差异且符合正态分布(以0周表示)。第4周末,高脂喂养兔血浆中TC、TG、LDL-C水平,经计算TC/HDL-C和LDL-C/HDL-C比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此种差异性显着(P<0.01),4者中LDL-C、TC变化的幅度更为明显;HDL-C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气活血复方具有很好的降脂效果显着,在实验的第8周末,通过运用益气活血复方可降低TC、TG、LDL-C分别为38.3%、31.6%和50.1%,明显升高HDL-C 160.9%,降低TC/HDL-C和LDL-C/HDL-C比值达62%和89%,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上比益气活血复方明显(P<0.05)。益气活血复方在升高HDL-C上则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间于TG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2主动脉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的方法证实成功复制AS模型,且益气活血复方对内膜增生存在显着的抑制作用。3益气活血复方对于炎症因子的水平存在着显着阻碍效果:于实验的第8周末,每组动物颈动脉的组织内NF-κB、VCAM-1、MCP-1 mRNA于对照组的水平下降,其中模型组的含量最高,比辛伐他汀组及益气活血复方组存在着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及辛伐他汀组之间NF-κB、VCAM-1、MCP-1 mRNA水平的差别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和模型组进行比较可知,益气活血复方实验组内的NF-κB、VCAM-1、MCP-1蛋白呈现显着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O5),而益气活血复方组和辛伐他汀组之间相比血管壁内NF-κB、VCAM-1、M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益气活血复方在使NO的分泌与合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ET-1的显现,对于体内NO/ET-1平衡存在促进效果,可保护EC的能力:在实验进行的第8周末,模型组内动物血浆的NO水平较之正常组能够显着下降,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辛伐他汀组与益气活血复方组内动物血浆的NO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结果上升显着(P<0.01);益气活血复方组内白兔的血浆内NO水平上升程度能够比辛伐他汀组效果显着(P<0.01);在经过球囊损伤后的第8周末,使用ELISA法进行测定模型组内白兔血浆内的ET-1含量和正常组相比能够显着增多;通过和模型组进行比较,能够得出益气活血复方组、辛伐他汀组的白兔血浆ET-1水平减低明显(P<0.05),但二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球囊受损不仅可以影响纤溶系统在体内的稳定状态,并且可以有利于组织因子的表达,引起血栓在体内产生,益气活血复方能够稳定纤溶系统,并且起到抗凝、抗血栓的效果:在实验的第8周末,模型组内PAI-1含量继续上升,反之使用益气活血复方与辛伐他汀的实验组血浆PAI-1的含量分别能够比模型组减少48%与44.7%,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而辛伐他汀与益气活血复方二组的PAI-1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在实验的第8周末,正常对照组内的t-PA含量和4周末相比没有显着差异性改变,模型组t-PA含量比4周末时减少显着(P<0.05),同时其明显的能够较正常对照组含量减低(P<0.05),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血浆内t-PA含量比模型组有明显增多趋势,并且其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这两组相比,血浆内t-PA含量前者比后者增加更加明显(P<0.05)。测定各时期内TF含量,在实验的第8周末,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中TF含量比模型组减少明显(P<0.01),二者对比T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复方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新西兰兔血浆内TG、TC及LDL-C的含量,同时能升高血浆内HDL-C水平。2.益气活血复方可抑制AS内膜增生。3.益气活血复方能够抑制NF-κB、VCAM-1、MCP-1进行活化,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稳定斑块,防止动脉硬化形成。4.益气活血复方可促进血浆内NO的分泌及合成能力并能抑制ET-1的表达,有利于恢复NO/ET-1平衡,对内皮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以减轻炎症损伤。5.益气活血复方可平衡体内纤溶系统,抑制组织因子释放,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以减少斑块的形成。

二、高脂血症和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脂质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脂血症和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脂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症候积分标准
        1.2.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脱落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设计
        1.4.2 观察指标
        1.4.3 异常情况的处理
        1.4.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疗效比较
        2.2.1 血脂比较
        2.2.2 血栓风险评估比较
        2.2.3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2.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改善率比较
        2.2.5 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
    2.3 安全性比较及不良事件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立论依据
    3.2 组方分析
    3.3 现代药理研究
    3.4 疗效分析
        3.4.1 楂曲降脂方组改善血脂水平疗效分析
        3.4.2 楂曲降脂方对血栓风险的影响
        3.4.3 楂曲降脂方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3.4.4 楂曲降脂方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3.4.5 楂曲降脂方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影响
        3.4.6 楂曲降脂方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分析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血脂异常不同证候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的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一 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脂异常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 A1、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Fisher判别法的CAS患者肝肾阴虚证与痰瘀互结证诊断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建立CAS患者病例资料数据库
        2.2.1 一般指标
        2.2.2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指标
        2.2.3 指标检测方法
        2.3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体重指数
        1.4 吸烟史
        1.5 饮酒史
        1.6 两组病例合并疾病情况
    2.理化指标分析
        2.1 两证型间血常规指标的比较
        2.2 两证型间血脂水平的比较
        2.3 两证型间血压的比较
        2.4 两证型间凝血指标的比较
        2.5 两证型间UA、Hcy、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
        2.6 两证型间FBG、hs-CRP、ESR的比较
        2.7 两证型间颈动脉超声情况比较
        2.8 两证型与各理化指标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常见症状、体征分析
    4.基于所选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的判别分析
讨论
    1 统计分析原理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结果分析
        2.2 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讨论
        2.3 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讨论
    3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荣誉情况
致谢

(4)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3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PTX3及hs-CRP的研究进展
        1 PTX3的现代医学研究
        2 hs-CRP的研究进展
        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及hs-CRP含量情况
        4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
        5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之间血脂的比较
        6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PTX3、hs-CRP比较
        7 PTX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8 PTX3与hs-CRP相关性
    讨论
        1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候类型分布特点
        2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生活习惯关系
        3 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4 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血清PTX3及hs-CRP的相关性
        5 PTX3、hs-CRP与血脂指标相关性
        6 PTX3、hs-CRP与其他各个指标相关性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6)天津成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联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
        1.1.3 甲状腺功能的评估
        1.1.4 协变量的测量和评估
        1.1.5 统计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基线特征比较
        1.2.2 不同FT3水平基本特征比较
        1.2.3 FT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关联
        1.2.4 FT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关联
        1.2.5 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关联
    1.3 讨论
        1.3.1 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现状
        1.3.2 混杂因素的调整
        1.3.3 与以前研究相比较
        1.3.4 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联的可能机制
        1.3.5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1.4 小结
二、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及其预测价值
    2.1 研究设计
    2.2 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
        2.2.3 甲状腺功能的评估
        2.2.4 其他变量的测量和评估
        2.2.5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新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基线特征比较
        2.3.2 不同基线FT3水平基本特征比较
        2.3.3 基线FT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4 基线FT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5 基线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6 随访期间FT3平均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7 随访期间FT4平均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8 随访期间TSH平均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9 随访期间FT3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10 随访期间FT4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11 随访期间TSH变化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联
        2.3.12 敏感性分析的结果
        2.3.13 甲状腺功能长期趋势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能力
    2.4 讨论
        2.4.1 与以前研究相比较
        2.4.2 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不能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解释
        2.4.3 TSH水平不能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解释
        2.4.4 甲状腺功能对疾病预测的截断值
        2.4.5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2.5 小结
三、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3.1 研究设计
    3.2 对象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
        3.2.3 甲状腺功能的评估
        3.2.4 其他变量的测量和评估
        3.2.5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3.2.6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匹配前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基线特征比较
        3.3.2 匹配后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基线特征比较
        3.3.3 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
        3.3.4 甲状腺功能指标平均水平与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
        3.3.5 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量与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
    3.4 讨论
        3.4.1 倾向性评分在控制混杂中的作用
        3.4.2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心血管研究中的应用
        3.4.3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优势和劣势
        3.4.4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3.5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1.1.2 中医疗效标准
        1.1.3 病例纳入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1.2 病例资料
        1.2.1 病例来源
        1.2.2 病例分组
        1.2.3 治疗前病例资料对比
    1.3 临床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案
        1.3.2 观察指标
        1.3.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4 临床研究结果
        1.4.1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结果
        1.4.2 血脂结果
        1.4.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4.4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讨论
    2.1 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1.1 传统医学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1.2 现代医学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AS预防和治疗的认识
        2.2.1 传统医学对AS预防和治疗的认识
        2.2.2 现代医学对AS预防和治疗的认识
    2.3 丹蒌片药物简介
        2.3.1 丹蒌片治则、功效
        2.3.2 丹蒌片组方原则
        2.3.3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2.3.4 丹蒌片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结论与不足
    3.1 结论
    3.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不良事件评判标准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
    附录三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四

(9)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综述三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益气活血复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益气活血复方抗AS的抗炎稳斑机理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益气活血复方对AS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四 :益气活血复方对AS家兔纤溶系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高脂血症和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脂质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 李晓小. 三峡大学, 2021(01)
  • [2]血脂异常不同证候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的特点研究[D]. 谭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Fisher判别法的CAS患者肝肾阴虚证与痰瘀互结证诊断模型研究[D]. 李虹燕.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复发性脑梗死与FIB、U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D]. 曹露.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5]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D]. 刘重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天津成年人群中正常范围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分析[D]. 顾叶青.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益气温阳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D]. 高鹏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D]. 栾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益气活血复方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稳斑作用机理研究[D]. 彭东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