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比较阅读例谈(论文文献综述)
敖迪[1](2021)在《任务驱动下的初中革命传统教育“名着导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郑志红[2](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法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两种及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比较阅读法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关比较阅读法的研究很多,但说明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单篇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本文旨在将比较阅读法与说明文教学相结合,较系统地研究比较阅读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说明文比较阅读实施策略,为说明文教学实践做出一点贡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选文是教师进行说明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该研究的重点材料之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选文在内容上体现比较阅读理念,在编排上有利于教师开展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具有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应用价值,这对改善当前说明文学习兴趣低、学习功利化等现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具有必要性。另外,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成功教学案例,可见比较阅读法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是可行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提出建立在分析选文内容与成功教学案例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合理设置比较点、正确选择比较文本、恰当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重视课堂教学总结五大策略。其中,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可以从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内容及表达方式四个角度确定比较点。对于比较文本的选择可以是教材内同篇选文,也可以是不同选文。鉴于说明文选文数量偏少,说明文比较阅读还可以将课内说明文同优质的课外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列表法、思维导图法及归纳法来辅助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比较探究,也要注意在教学后进行归纳总结,以保证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质量。
梁嘉颖[3](2021)在《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红色经典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精神来源和培养土壤,是构建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价值的精神指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中的学习任务群中就提到了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要求,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勇事迹,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中,群文阅读是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都意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师生、对课程结构的建立等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本研究主要是把近年在语文教学上较为关注的两个热点结合起来,在桂平市第一中学这所“百年府学正,红色基因纯”的学校里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探讨如何进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从课堂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渗透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感受红色经典中的语言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在比较阅读当中,提高阅读量,发展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开展,红色文化进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乐趣,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校园。本文分为六部分对高中生开展红色经典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和对象、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介绍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述。对经典阅读、红色经典以及群文阅读等概念进行阐述,并论述了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价值意义以及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设计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试验方案。首先从对试验学校的背景、研究课题以及试验学校高一学生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入手,确定以桂平市第一中学的高一(16)班为试验对象,从课内外阅读来设计切实可行的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方案,课内的群文阅读设计主要包括对议题的确定、文本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采取等;课外阅读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拓宽红色经典的阅读数量、读写结合、积累阅读素材等。第四部分是针对桂平市第一中学高一(16)班展开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在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课内外阅读结合开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举办读书会、阅读成果展示、建立红色经典图书角等一系列语文阅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的提升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第五部分是对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评价与反思,并且总结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六部分是结语。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客观分析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在实施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开展红色经典群文阅读,并将红色经典与教学、写作、班级文化建设等融合起来,学生将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艾洪越[4](2021)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教学材料,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它也一直都是教学重难点。因此,历史上无数的专家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日臻成熟,但仍需不断完善。拓展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也蕴涵着拓展教学的内容,将拓展教学这一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落脚点仍然在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教化作用,也较少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到拓展教学策略。因此,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古诗词教学为内容,结合古诗词教学和拓展教学的相关理论,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期望能引发教育界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思考,有效改善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在整理了大量文献着作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到虽然学者对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初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成果较少,初中古诗词课堂中也较少运用到拓展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对初中古诗词拓展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阐释了古今中外名家的诗教观并梳理了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明确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概念并分别从长度、深度、广度以及效度这四个维度提出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相关理论。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与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以及实习期间对学校观察的方式对目前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与访谈结果分析了相关问题,旨在探究出目前阻碍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因素。本文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初中生设计出生动有活力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在实习期间对目前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充分了解了目前阻碍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因素,本文理论结合实践为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
殷星媛[5](2021)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并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由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是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此外,将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本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思维发展中助其学习。笔者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考察当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进一步探索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为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在H市某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进行相关调研,调研内容紧紧围绕着思辨性思维的特质,即反思性、合理性、深刻性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少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议论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学生缺少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探究意识,然而质疑、反思、探究是形成思辨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就教师而言,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理念,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较为欠缺。笔者针对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问题与反思意识的欠缺是学生缺少质疑精神的表现,质疑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别是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设问、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第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以写作促思考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第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探究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以及课堂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辨,以辨析促探究。综上所述,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应紧紧围绕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三个特质展开,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逻辑能力、探究品质来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希望本研究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黄春荣[6](2021)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余映潮为代表的一批教学一线的名师相继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本文在此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读写融合”的教学理念。如果说“结合”侧重于形式上的有效衔接,那么“融合”更侧重于内容上的“深度融合”。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问题日益突出: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融“读”、“写”这两部分为一体,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成性,一直是初中语文老师们困扰的问题。本选题旨在结合相关权威理论,通过对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现状的区域问卷调查和访谈,搜集整理一线教师关于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相关情况的资料,列举出了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的写作案例,进一步提出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相融合的策略,并且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引言部分写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缘起、研究综述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围绕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结合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积累古诗文经典素材”和“学习不同题材古诗文中的不同方法”两个维度分析了“以读促写”的策略,这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前提。第三章从“以写促读”这一读写融合动力角度,分别提出了几种以写促读策略,即通过“表格提纲”式的概写促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与古诗词的拓展阅读;通过“圈点批注”式评写促古诗文的精读和细读;通过“故事改编”式改写促古诗文的趣读。第四章从“读写融合”的高度,提出了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的宏观策略,分别从把握教材中单元写作目标及读写练习的融合点、选择有效的读写材料、设计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读写融合活动和营造良好的古诗文读写融合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第五章列举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三峡》和《行路难》(文言文篇和古诗词篇),并通过课例分析,论证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周祥[7](2020)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小说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审美鉴赏的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初中小说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为教学理论的建构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机制的限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初中小说教学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缺位、课外指导不力,基础知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建构初中小说教学的策略。课前建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通过走进文本、知人论世、归纳整理,增强语言积累,培养探究能力。课堂构建开放策略:倡导平等对话,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创设情境,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宏观把握,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行多元解读,增进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课后建构延展策略:通过比较阅读,拓宽文化宽度;通过专题阅读,挖掘文化深度;读写结合,增加文化厚度。
李文婧[8](2020)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繁星,它的语言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的情思陶冶着人们的精神。它对当代中学生有着独一无二的教育价值,也是初中生重点学习的语文内容。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难度较高的一部分,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促进着古诗词教学的发展。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理解、享受古诗词也并非易事,因而古诗词教学常表现出浅层化与机械化。常言道,困知勉行,积厚成器,教师应该在在不断积累中寻求创新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以议题为核心进行群文本阅读,在师生的集体建构中走向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本文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设想并研究出一定的策略,旨在改善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此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概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查找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着作与实践,来辨析群文阅读的含义。其次,从互文性理论、读者反应理论、建构—统整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四个方面来探究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对比,例如与单篇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海量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进行区分,进一步总结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为开放性、聚焦性与探究性。最后,主要从学习共同体、学习任务群、校本课程三方面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第三章分别从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来分析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目前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并浅谈了群文阅读教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最后,立足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取向、初中语文阅读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群文阅读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依据,以此证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适切性。第四章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品析诗词语言、阐释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情感这三大部分来训练初中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参与度。在每一部分当中,都有更具体的议题设计、文本组合、教学策略,且随后呈现一个教学设计示例,详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以帮助读者理解实际的操作流程。最后立足于选文、组元、课堂教学三个角度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作以分析。
苏佳岐[9](2020)在《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认为中考是检测初中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也是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型选拔性考试,是莘莘学子在学业道路上第一个人生重要转折点。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以及未来的人际交往都影响甚远,因此长久以来在中考测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来是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板块,在语文试题总分值中占有较高比例,与师生开展阅读教学、组织复习备考联系密切,可见研究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研究对象是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范围共包括六个地区的46套中考语文试题,其中涉及现代文阅读共128篇。本论文从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课程标准、本地学情、语文教材、考试说明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从试题呈现方式、测试材料、测试形式、测试内容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试题特点进行详细、具体地分析,研究内容包括试题文本的体裁、题材、主题、篇幅以及试题题干、题量、题型、分值、考点等多个方面。第三章主要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教师探究命题趋势、教师指导学生备考三方面探究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相关启示,进而体现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戴甜甜[10](2020)在《比较阅读策略知识和教学建议的梳理与评估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对象》文中指出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阅读的学习当中,阅读策略又是其核心的内容,比较阅读策略就是其中一种阅读策略。统编本语文教材自2016年正式启用以来,学术界对教材的研究和阅读策略的教学非常多,但是对其中包含的比较阅读策略知识研究却相对不多。通过对统编本六册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的研究发现,教材中都是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出现“比较阅读”的,没有呈现策略知识。《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没有完整地谈及策略知识,而是在素养提升、教学建议等部分呈现。但我们可以从中推测出相关的策略知识。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统编《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课文阅读中涉及到的比较阅读教学建议和课后习题为例,推测出其内在的策略知识,进而将其与学术界对比较阅读策略知识的研究进行对照从而评估。同时,对提供的教学建议做梳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为依据,评估其可操作性与价值。通过梳理评估发现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策略知识相对完善,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不是“显性”呈现的,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捕捉到其中涉及的策略知识,那么作为阅读策略教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作为教学建议而言,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给学生提供课文理解的“抓手”,也基本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四学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但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完善,如果可以加强策略性知识的直接呈现就更加好了。研究所得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比较阅读策略教学和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阅读知识编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考比较阅读例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比较阅读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2)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法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选文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说明文概念的界定 |
二、比较阅读法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内容分析 |
一、说明文选文梳理 |
二、说明文选文编排分析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实施依据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迁移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一、当前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比较阅读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
一、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
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体现比较阅读理念 |
四、成功教学案例提供支撑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合理设置比较阅读的比较点 |
一、说明语言的比较 |
二、说明顺序的比较 |
三、思想内容的比较 |
四、表达方式的比较 |
第二节 正确选择比较阅读文本 |
一、教材内同篇选文比较 |
二、教材内异篇选文比较 |
三、教材选文同课外相关文本比较 |
第三节 选择恰当的比较方法 |
一、列表法 |
二、归纳比较法 |
三、思维导图法 |
第四节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比较探究 |
第五节 重视比较阅读课堂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五)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经典阅读与群文阅读 |
(一)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
1.经典阅读 |
2.红色经典 |
3.群文阅读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3.生活与生命教育理念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
1.红色文化进入校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2.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3.丰富教学内容,塑造有生命力的阅读教学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试验方案 |
(一)试验的背景条件 |
1.学校的红色课题和红色纪念馆 |
2.《“生生语文”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
3.学情分析 |
(二)实验方案设计 |
1.课内阅读教学设计 |
2.课外阅读设计 |
(三)试验方案的评估 |
1.适应性 |
2.对话性 |
3.生成性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
(一)组队和备课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 |
1.导读激趣 |
2.共读探究 |
3.自读内化 |
4.以读促写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课外延伸 |
1.对话阅读,分享体会 |
2.阅读与班级文化建设 |
3.生活化的阅读 |
(四)红色经典群文阅读后的一节公开课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过程 |
3.课堂总结 |
四、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
(一)评价 |
1.教师的教授效果 |
2.学生的阅读效果 |
(二)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教学方法探索 |
(一)中外名家的诗教观 |
1.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观 |
2.朱熹“正心导情”的诗教观 |
3.柏拉图“诗与哲学等同”的诗教观 |
4.陶行知诗化民众的诗教观 |
5.卢梭的“自然主义诗学”诗教观 |
(二)古诗词常用教学方法探析 |
1.传统诵读法 |
2.情景教学法 |
3.专题教学法 |
4.情境教学法 |
二、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四个维度 |
(一)拓展的长度 |
1.课前准备时间的长度 |
2.课堂教学时间的长度 |
3.课后作业时间的长度 |
(二)拓展的深度 |
1.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 |
2.内容理解层次的深度 |
3.对学生启发上的深度 |
(三)拓展的广度 |
1.学生诗词阅读的广度 |
2.诗词专业素养的广度 |
3.相关学科拓展的广度 |
(四)拓展的效度 |
1.背诵与朗读的效度 |
2.理解与分析的效度 |
3.整合与创造的效度 |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1.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 |
2.学习古诗词仅限于教材 |
3.缺乏古诗词文化认同感 |
4.无法将古诗词融于生活 |
(二)教师方面 |
1.内容丰富度有待开拓 |
2.讲解细致度有待加强 |
3.环节变化度有待多元 |
4.活动拓展度有待加深 |
(三)学校方面 |
1.古诗词的环境有待优化 |
2.古诗词的活动有待增多 |
3.跟踪测评体系有待完善 |
4.图书资料提供有待增加 |
(四)家长方面 |
1.营造氛围能力不强 |
2.拓展资源能力不够 |
3.辅助教学能力不足 |
4.创办诗词活动不多 |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 |
(一)学生方面 |
1.阅读古诗词作品以提高审美力 |
2.重视吟唱古典诗词以陶冶性情 |
3.游览名胜古迹以增强文化底蕴 |
4.尝试古诗创作以培养文学素养 |
(二)教师方面 |
1.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
2.带领学生深入自然 |
3.引导学生论辩分析 |
4.做好课上课下衔接 |
(三)学校方面 |
1.组织教师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 |
2.开展古诗词比赛激发学诗兴趣 |
3.举办名家讲座培养古诗词理论 |
4.制作标语标牌营造古诗词环境 |
(四)家长方面 |
1.引导孩子阅读和欣赏诗歌剧 |
2.共同欣赏由诗歌改编的音乐 |
3.家庭内部进行古诗词的游戏 |
4.引导孩子诗化语言表达训练 |
(五)过程调控 |
1.课前做好预习准备 |
2.课中做好内容讲解 |
3.课后做好作业辅导 |
结语 |
附录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例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议论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3.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案例研究法 |
3.课堂观察法 |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思维 |
2.思辨 |
3.思辨性思维 |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的关系 |
1.议论文与思维 |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 |
3.议论文阅读中培养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辨析能力 |
(3)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
(一)问卷调查情况介绍 |
1.调查对象与方法 |
2.调查内容 |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
1.学生缺少问题意识 |
2.学生缺少反思意识 |
3.缺少探究品质的培养 |
4.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观念 |
5.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较为欠缺 |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问题归因 |
1.对“标准答案”的追逐销蚀着学生的思考能力 |
2.“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
3.教师本身缺少思辨性思维 |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 |
1.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 |
2.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 |
3.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
(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 |
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
2.以写促思,加强思辨性思维训练 |
(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 |
1.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辨析 |
2.通过课堂辩论,培养辨析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6)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 |
第一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情况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以读促写—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实施的前提 |
第一节 积累古诗文经典素材,为写作提供基础 |
第二节 学习不同题材古诗文中的不同方法,为写作提供方法借鉴 |
第三章 以写促读—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动力 |
第一节 “表格提纲”式概写促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与古诗词的拓展阅读 |
第二节 “圈点批注”式评写促古诗文的精读与细读 |
第三节 “改编故事”式改写促古诗文的趣读 |
第四章 读写融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归宿 |
第一节 研究教材中单元写作的目标和读写练习的融合点 |
第二节 把握意象和意境,选择有效的读写材料 |
第三节 设计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读写融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读写能力 |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古诗文读写融合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激励自己 |
第五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课例 |
第一节 八上《三峡》读写融合教学课例(文言文类) |
第二节 九上《行路难》读写融合教学课例(古诗词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语文古诗文读写融合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问卷调查表(教师版) |
附录3 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教学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小说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 |
1.1.2 初中小说阅读的重要地位 |
1.1.3 初中小说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核心素养 |
1.3.2 语文核心素养 |
1.3.3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
1.3.4 初中小说教学策略 |
1.3.5 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小说教学策略的关系 |
1.4 文献综述 |
1.4.1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
1.4.2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
1.4.3 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5.3 调查法 |
第2章 初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2.1 初中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1 认知:学生主体缺位 |
2.1.2 过程:课外指导不力 |
2.1.3 方法:基础知识薄弱 |
2.1.4 内容:思维训练缺失 |
2.1.5 评价:文化审美疏漏 |
2.2 原因的分析 |
2.2.1 应试教育的束缚 |
2.2.2 评价机制的限制 |
2.2.3 教师素质的制约 |
第3章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小说教学策略 |
3.1 课前引导策略 |
3.1.1 走进文本,增强自主意识 |
3.1.2 知人论世,培养探究能力 |
3.1.3 整理归纳,形成语言积累 |
3.2 课堂开放策略 |
3.2.1 平等对话,唤醒主体意识 |
3.2.2 创设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
3.2.3 宏观把握,丰富审美体验 |
3.2.4 多元解读,增进文化理解 |
3.3 课后延展策略 |
3.3.1 比较阅读,拓展文化宽度 |
3.3.2 专题阅读,挖掘文化深度 |
3.3.3 读写结合,增加文化厚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述 |
2.1 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
2.2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2.3 群文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的区别 |
2.4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2.5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3.1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 |
3.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
3.3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4.1 以品言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2 以解象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3 以悟情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4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二)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要求 |
(三)基于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现状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一)为增强中考语文命题的信度、效度提供一些借鉴 |
(二)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提供一些思考 |
(三)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自身评价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图表统计法 |
第一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分析 |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 |
(一)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 |
(二)体现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三)贯彻实施建议 |
二、以本地学情为基础 |
(一)重视知识,依据文体特点命题 |
(二)重视能力,依照能力层级命题 |
(三)重视素养,联系实际生活命题 |
三、以语文教材为参照 |
(一)注重教材范文系统 |
(二)注重教材知识系统 |
(三)注重教材练习系统 |
四、以“考试说明”为标准 |
(一)遵循“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 |
(二)落实“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 |
(三)参照“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 |
第二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一、呈现方式分析 |
(一)选文呈现方式分析 |
(二)题干表述方式分析 |
二、测试材料分析 |
(一)选文体裁兼收三类 |
(二)选文题材种类多样 |
(三)选文主题追求真善美 |
(四)选文篇幅地域差别明显 |
三、测试形式分析 |
(一)试题题型分析 |
(二)试题题量分析 |
(三)试题分值分析 |
四、测试内容分析 |
(一)试题考点分析 |
(二)能力层级分析 |
第三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相关启示 |
一、试题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启示 |
(一)树立大阅读观,有效进行阅读指导 |
(二)明确能力层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三)基于学科特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
(四)丰富评价主体,改进阅读教学评价 |
二、试题对教师探究命题趋势的启示 |
(一)把握试卷命题特点 |
(二)讲究试卷研究方法 |
三、试题对教师指导学生备考的启示 |
(一)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科学学习 |
(二)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比较阅读策略知识和教学建议的梳理与评估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 比较阅读策略的综述 |
二 比较阅读策略教学的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比较阅读策略的具体介绍 |
第一节 比较阅读目的的确定 |
一 阅读体验的丰富 |
二 文本理解的深化 |
三 作家作品特性和共性的明确 |
第二节 文本选择 |
第三节 确定比较点和选择比较方式 |
第四节 比较阅读的结果记录 |
第二章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策略的梳理评估 |
第一节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策略的梳理 |
一 比较目的的确定 |
二 比较文本的选择 |
三 比较点的设置 |
四 比较方式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策略的评估 |
一 文本选择与目的的契合度 |
二 多层次比较点的设置 |
三 比较方式的选择依据 |
四 整体评估 |
第三章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的梳理评估 |
第一节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的梳理 |
一 七年级 |
二 八年级 |
三 九年级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用书》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的评估 |
一 以《义务课程标准》为依据 |
二 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为依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考比较阅读例谈(论文参考文献)
- [1]任务驱动下的初中革命传统教育“名着导读”教学研究[D]. 敖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部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比较阅读法教学研究[D]. 郑志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D]. 梁嘉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D]. 艾洪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D]. 殷星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D]. 黄春荣.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7]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 周祥.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8]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李文婧.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苏佳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比较阅读策略知识和教学建议的梳理与评估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对象[D]. 戴甜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比较阅读论文; 群文阅读论文; 中考论文; 读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