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质检测方法标准评价

城市水质检测方法标准评价

一、城市供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蔚蔚,章林伟,黎艳,崔迪[1](2021)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定位及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我国给排水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团体标准发展方向是促进行业市场和创新发展,释放市场活力,补充完善现有标准体系。介绍了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在推进行业重点业务领域发展、支撑全文强制国家标准实施、满足行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探索及实践。

袁梦[2](2021)在《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纷纷意识到社会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影响力,越发关注企业形象与文化所带来的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品牌窗口,却面临着强调利用率、忽视使用感、缺乏弹性设计等现实问题,正在给每天身处其中1/31/2时间的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健康建筑基于国家战略、民生发展和行业进步需求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截至2019年12月共计53个项目获得健康建筑评价标识,而办公建筑仅8项,《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仍有许多丰富和完善的余地,该类建筑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充分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正确引导的作用,促进更多办公建筑走入健康行列,从而惠及更多的企业员工。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特殊性,即企业形象性、对象前瞻性、长期适应性、功能复合性、空间共融性、内外社交性和社会影响力及其所对应的健康要求。通过阐述建筑与健康的关系,对比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概念及评价体系,指出现有相关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更多关注建筑安全要素,而对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关注较少,更加重视建筑专业领域的硬性约束,而配合其发挥鼓励引导作用的软性指标缺乏。其次,结合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影响要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成果和调研情况,在我国既有《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框架的基础之上,初选适应性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筛选、修正工作,最终确定6项因素层、36项准则层及75项指标层构建而成的评价框架与指标内容。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多层次对比指标权重系数,有效识别出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健康性能影响因子,以便于建筑设计与更新过程中优先选择、优先实现。最后,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框架、指标内容、权重系数与评分程序,对建研院C座、AB座两栋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评价实例,计算得到C座在水、健身和人文三方面相较AB座较为欠缺,与访谈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该评价指标框架与内容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参考价值。本文探究适用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以便企业业主或设计人员有所参照地开展设计或改造工作,优先对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建筑健康性能影响因子给予实现,使之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健康需求,鼓励和引导健康行为,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蒋芳,王艳容,徐勇,孙金亮,蒲丹[3](2020)在《2016年-2018年某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剑阁县2016年-2018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现状,为保障饮水安全和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集中供水监测点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采样,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881份,合格率为76.73%。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厂水合格率和末梢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年度水样合格率有微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合格率最低。结论剑阁县2016年-2018年农村饮用水水质情况稳定,但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仍然不容乐观,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

袁琦文[4](2020)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对疾病控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饮用水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公众安全健康,加强生活用水水质监测和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很多地区的日常生活用水的水质都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微生物超标,例如:桶装水、商品饮用水、水厂出厂水等。本研究将针对某一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检测规范,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发现该区域水质较差,部分检测结果中含有病毒、致病性细菌、寄生虫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长期监测生活用水对当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可以提供有力支持。

陈淑霞[5](2020)在《河长制背景下湘西丰水山区样板河建设评价研究 ——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邓云江[6](2019)在《贵州几个典型天然矿泉水点水质分析与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径流走向因复杂的地质构造而错综分布,山高水险,水资源较为复杂。大气降水是本区补水主要来源,通过向下渗入实现深部断裂补给,为该区深层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和水动力来源。几经发展,改变的生态环境对矿泉水水源地和矿泉水水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开发贵州优质的矿泉水水源,需要进一步对各天然矿泉水点水质进行监测、评价。本研究选取贵州东部石阡县吴家湾热泉点、中坝镇泉点及贵州中部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泉点和贵州西部六盘水六枝特区岩脚镇泉点、水城县纸厂县泉点,共5个天然矿泉水点,按照《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 8537-2008)进行相关监测,并测定水体中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多环芳烃等54个有机物。综合评价各泉点水质,并作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5个泉点泉水均呈现无色、透明、不浑浊、无味的特点,呈现弱碱性。主要阳离子为钠、钙和镁,阴离子主要为重碳酸根和硫酸根。石阡县2个矿泉点均未检测出《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的种微生物的菌群,其他3个泉点泉水中有个别种类微生物种群菌落被检出。污染物含量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2008)。所测试样品中未检出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污染物。综合评分得出石阡县吴家湾热泉泉点的水体质量最佳,其次为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三为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最后为水城县纸厂乡。根据贵州省各典型优质天然矿泉点的水体特点,建议泉点矿泉水的开发可以依据不同饮用矿泉水的类型,并结合现在政府推动下的旅游业及种养殖业等进行综合开发。

朱林[7](2019)在《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坝阻断了河流上下游的连通性,导致大量悬浮物及其携带的各种污染物质在库区沉降。其中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持久存在、生物富集和较强的毒性等特点,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水库沉积物蓄积重金属的同时,在受到扰动或周围环境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将重金属释放至上层水体,给安全供水带来隐患。本研究以A水库的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水库的水文特征,分析了重金属在水库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沉积过程和迁移富集等行为,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和生态风险。针对大坝附近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比了A水库与辽宁、吉林两省其他典型的水源水库,为深入了解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水文循环和沉积物的污染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A水库消落区的水位和上游的降雨量以及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和输沙率等水文数据,结合采样站点剖面沉积物的层理结构,采用改进的洪水事件层解译法确定该站点的沉积速率并重建重金属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A水库建库以来消落区(K地区)被水淹没的时间超过65%,洪水的沙峰受洪峰流量和上游降雨强度等影响,短时强降雨造成的洪水含沙量更大。采样站点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97-1.10 cm/a,与通过建库前后地形高程差计算的结果相似。(2)研究了A水库不同区域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库底地形和水库水动力(如异重流)对重金属在水库中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总量和酸可溶解态、可还原态的比例从消落区至覆水区或大坝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锰是富集现象最为明显的重金属,沉积物中的锰以酸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铅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铁、铜、镉和锌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铬残渣态的占比超过90%。重金属含量与细颗粒沉积物、有机质和水深等正相关,库底地形和水动力对前两者影响较大。孔隙水锰含量、酸可溶解态锰的含量和比例与水深显着正相关(p<0.05),与到大坝的距离显着负相关(p<0.05),表明在水库水动力(如异重流)的作用下,可溶态Mn2+沿深泓线向大坝方向富集。(3)分析了A水库、B水库、C水库、D水库和E水库大坝附近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A水库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含量随时间的增长趋势显着,锰的增长率最高达280%;B水库和C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随时间的增长趋势显着,近年来输入水库的重金属逐渐增加;D水库形状规整、简单,导致坝前淤积严重,不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受洪水影响有相似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E水库坝前沉积物中锰的平均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相对较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水库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包括采矿冶金、农业种植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等。(4)基于所研究的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和污染等级从H岛、K地区至覆水区或大坝逐渐提升,镉的富集和污染最严重,铜、锰和铬相对较轻;重金属对底栖生物毒害的可能性逐渐变强,对毒害作用贡献的排序为铬>砷>镉=铅>锌>铜。C水库、B水库和A水库坝前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底栖生物有毒性,D水库和E水库对底栖生物没有毒性。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评价严重依赖参与评价的重金属种类,评价需综合考虑重金属的总量、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等。综上所述,考虑含沙量和降雨量等水文要素的洪水事件层解译法能够很好地推求水库消落区的沉积速率。水库沉积物(土壤)中的重金属沿地表径流的方向富集现象明显,尤其是锰。镉在水库沉积物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值得重视,坝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增加趋势表明未来水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杨朝阳[8](2019)在《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性资源,也是支撑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用水需求逐年增加,加上西安属于内陆缺水性城市,这给西安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水资源承载力一个是用于衡量区域内水资源对社会经济规模承载状况的概念,本研究将其引入本研究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综合考虑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应,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西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研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将模拟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输入评价系统,以研究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为提升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确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系统中各指标赋权。该指标体系分为4个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其中共计16个指标,评价指标覆盖了众多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西安市水资源承载状况。(2)从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纳污状况出发,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通过分析各子系统以及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为模型中各关系设计方程并对各参数赋值,模型结构分为6个子系统,共计138个变量。模型建立完成后进行运行,通过了建模软件VENSIM自带的量纲一致性与系统结构检验;再对部分变量使用2005年-201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参数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3)针对西安市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另外提出4种不同模拟情景,预测2016-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目前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式下,其经济增长在几种模式中最优,但水资源需求量和污水排放量也会大幅提升,工业用水量骤增至6.19×108 m3,水资源承载指数迅速下降至2020年的0.21;在调节产业结构模式下,经济增长情况劣于经济高速发展模式但优于常规模式,水资源承载指数0.46在几种情景中适中;资源环境保护型模式下水资源承载状况有了大幅改善,但该模式在经济相关的参数没有做出调整;协调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承载指数发展最为理想,到2020年能够到达0.61。(4)根据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从不同行业用水、污水排放治理和节水措施等角度出发,提出适用于研究区的可行方案,做到对各部门统筹兼顾,为提升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段世姣[9](2019)在《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开发建设,自然透水面积逐渐减少,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城市道路是最主要的不透水面积,其占地面积大、使用广泛、透水性差,影响了自然水循环,阻碍了地下水的补给且加剧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传统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等雨水问题日益突出,改善城市道路的雨水截留、渗透十分必要。目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建设还处于试点建设阶段,从设计到实际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考察其可行性和适用性。为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规范,对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且以青岛市黄岛区中德生态园9号线为例,通过考察研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造设计,并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价值。首先,深入研究国内外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雨水收集设计和相关规范规定,在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指导下,明确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划设计目标、理论、思路,从而制定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规划方案,按照从总体到局部的设计模式,展开对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详细的规划设计。其次,为更好的验证雨水收集系统的使用效果,对该系统实行综合评价分析,基于对不同评价法的研究,选取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适宜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评价指标,构建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个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评价标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中德生态园9号线为实例,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其不足之处,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改造设计,并运用构建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评价模型对改造后的道路雨水收集情况进行评价,论证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应因地制宜的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形成一个完整可行的操作系统,对设计效果综合评价分析,可以在建设前对应用效果有个大致预测,对海绵城市道路雨洪管理的建设推广有重大意义。

徐万昌[10](2019)在《次氯酸钠制取及其在农村供水管网中的衰减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毒是农村供水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研究适宜消毒技术对保障农村供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消毒效果较好,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次氯酸钠具有原料购置方便、运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适宜农村供水工程采用。但现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存在有效氯浓度低、盐耗、电耗较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应用。近年来膜法电解技术显着提高有效氯、降低盐耗、电耗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但将该技术应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制取,还需要解决电解条件优化、次氯酸钠有效生成等问题。另一方面,制取得到的次氯酸钠溶液如何安全合理地投加以保证整个农村供水管网中合理的消毒剂余量,也需要开展研究。本文以农村供水消毒中采用的次氯酸钠为研究对象,以次氯酸钠的制取及其在农村供水管网中的衰减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开展膜法电解次氯酸钠试验装置优化研究,分析了不同电解槽进液流量、电解液循环方式、膜材料、氯气分离装置以及次氯酸钠生成反应条件对试验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为验证优化后膜法电解次氯酸钠试验装置的运行效果,分别从消毒液品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以及运行效果四个方面,将研究提出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与无隔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常规隔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以及投加商品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EPANET2.0软件模拟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网中余氯的衰减过程及动态变化,以节点余氯作为管网水质安全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开展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网水质改善措施,为农村供水工程合理应用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膜法电解次氯酸钠装置性能优化试验研究表明,当电解液循环方式为自然循环、膜材料为全氟磺酸羧酸双层复合膜、氯气分离装置设计为顶部带多孔板样式、次氯酸钠生成反应条件为多孔曝气时,发生装置的运行效果较好。当采用自然循环时,电解槽电压相对较低,长期运行后,其电流效率约是强制循环的1.2倍,电耗、盐耗分别比强制循环低17%和16%。当膜材料为全氟磺酸羧酸双层复合膜时,电解槽电压及电耗相对较低,相同试验条件下,复合膜的槽电压、电耗平均值分别比单层膜低6.5%和23.5%。当电解液出流增设顶部带多孔板的氯气分离装置时,获得了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并且当进液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该装置能够显着提高有效氯浓度。当次氯酸钠生成反应条件设置为多孔曝气时,能够提高次氯酸钠的生成效率,其次适当降低温度,效果更显着,反应条件为多孔曝气+冷浴的有效氯浓度分别比仅多孔曝气、单管曝气+冷浴、仅单管曝气高3.4%、15.5%和20.9%。(2)优化后的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品质高、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小、消毒效果好,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优化后的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较高,分别是无隔膜法、常规隔膜法电解制取次氯酸钠溶液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10.75倍、4.51倍和1.41倍,能够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有效灭活。其杂质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浓度低,投入水体后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小,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浓度最低。同时,优化后的膜法次氯酸钠发生装置的电耗、盐耗相对较低,运行成本比采用无隔膜法、常规隔膜法次氯酸钠发生器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分别低46%、56%和81%。(3)建立了管网余氯衰减模型,在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实际农村供水工程中实现了管网节点余氯的动态模拟,通过模型试算优化了初始余氯浓度,获得了较好的水质模糊评价结果。在余氯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的假设前提下,通过EPANET2.0软件的参数调整和模型校核,实现了某实际运行的农村水厂管网中余氯的动态模拟。以校正后的余氯衰减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不同供水时段管网余氯衰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出厂水余氯浓度为0.60mg/L,在用水量低峰期时,余氯衰减较快,有11%的管网节点余氯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以该水厂管网余氯的实际监测值作为管网水质安全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管网水质安全进行评价分析,利用己建的管网余氯衰减模型,对出厂水初始余氯浓度进行了优化(0.68mg/L),此时可获得更好的水质评价结果,此时余氯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管网节点比例降低到5%。

二、城市供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供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定位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给排水标准现状
    1.1 标准分类
    1.2 标准管理部门
    1.3 标准标龄分布
2 我国给排水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体系系统性较差
    2.2 存在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现象
    2.3 对给水排水行业的支撑存在缺口
3 团体标准的发展趋势
    3.1 构建促进行业市场和创新发展的“直通车”
    3.2 释放市场活力,承接政府标准转移
    3.3 衔接顶层标准,补充完善现有标准体系
4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的定位
    4.1 借力协会优势,强化标准引领
    4.2 紧扣行业需求,明确近期重点
        4.2.1 推进重点业务领域发展
        4.2.2 支撑全文强制国家标准实施
        4.2.3 满足行业技术创新需求
5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的探索
    5.1 采用精准立项措施优选团标项目
    5.2 采用全流程质量保障措施推进团标编制
    5.3 强化标准宣贯及实施
6 思考

(2)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现存问题
        1.1.2 健康建筑发展需求
        1.1.3 健康建筑适应性评价
    1.2 研究对象
        1.2.1 现代办公建筑类型
        1.2.2 企业动态发展与办公空间需求
        1.2.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的特点及健康需求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现有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分析
    2.1 相关基础研究
        2.1.1 健康的定义
        2.1.2 人体健康影响因素
        2.1.3 人的健康需求
        2.1.4 健康建筑
    2.2 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联系与区别
        2.2.1 发展背景
        2.2.2 专业领域
        2.2.3 关注对象
        2.2.4 技术内容
        2.2.5 可感知性
    2.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健康指标
        2.3.1 英国BREEAM
        2.3.2 德国DGNB
        2.3.3 法国HQE
        2.3.4 美国LEED
        2.3.5 日本CASBEE
        2.3.6 中国ESGB
        2.3.7 比较分析
    2.4 国内外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4.1 美国WELL建筑标准
        2.4.2 美国Fitwel评价体系
        2.4.3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4.4 比较分析
    2.5 办公建筑健康认证案例分析
        2.5.1 中国石油大厦——健康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
        2.5.2 仲量联行上海办公室——WELL铂金级认证
    2.6 小结
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选取
    3.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影响要素
        3.1.1 身体层面
        3.1.2 心理层面
        3.1.3 社会层面
    3.2 评价指标初选
        3.2.1 指标来源
        3.2.2 选取原则
    3.3 评价指标筛选与修正
        3.3.1 指标筛选
        3.3.2 指标修正
    3.4 评价指标内容
        3.4.1 空气
        3.4.2 水
        3.4.3 舒适
        3.4.4 健身
        3.4.5 人文
        3.4.6 服务
    3.5 小结
4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权重
    4.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4.1.1 指标权重
        4.1.2 赋权方法
    4.2 评价指标赋权步骤
        4.2.1 构建指标层次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一致性检验与修正
        4.2.4 群决策
        4.2.5 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
    4.3 评价指标赋权计算
        4.3.1 数据来源
        4.3.2 因素层
        4.3.3 准则层
        4.3.4 指标层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比对
    4.5 小结
5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应用实例
    5.1 评价程序
    5.2 评价对象简介
    5.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座
        5.3.1 评价分析
        5.3.2 评分汇总
    5.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AB座
        5.4.1 评价分析
        5.4.2 评分汇总
    5.5 评价结果及建议
        5.5.1 评价结果分析
        5.5.2 改进建议
    5.6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指标要素说明及评分表
    附录2: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3:图录
    附录4: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2016年-2018年某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测与评价
        1.2.2 检测指标
        1.2.3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总体检测情况
    2.3 按照水期类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
    2.4 按照水样类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
    2.5 按检测指标类型分类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2.6 各年度指标检测结果
3 讨论

(4)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对疾病控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的材料与方法
2 分析检测结果
3 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原因
    3.1 企业污染和农业化学药品的滥用
    3.2 测采样点设置不合理
4 生活饮用水监测对疾病控制产生的影响
5 结语

(6)贵州几个典型天然矿泉水点水质分析与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泉水类型及分布状况
        1.3.2 矿泉水形成及影响因素
        1.3.3 矿泉水的健康意义
        1.3.4 矿泉水处理工艺及生产规范化研究
        1.3.5 贵州省区域矿泉水研究现状
    1.4 研究展望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2.1.2 研究区域气候概况
        2.1.3 研究区域水文概况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样地选择
        2.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4 样品测定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区天然矿泉水水质特征
    3.1 研究区不同矿泉点水质感官指标分析
    3.2 研究区不同矿泉点水质常量元素指标分析
        3.2.1 石阡县吴家湾热泉泉点水质常量元素分析
        3.2.2 石阡县中坝镇矿泉点水质常量元素分析
        3.2.3 乌当区水田镇矿泉点水质常量元素分析
        3.2.4 六盘水六枝特区岩脚镇矿泉点水质常量元素分析
        3.2.5 水城县纸厂乡矿泉点水质常量元素分析
    3.3 研究区不同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3.1 石阡县吴家湾热泉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3.2 石阡县中坝镇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3.3 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3.4 六盘水六枝特区岩脚镇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3.5 水城县纸厂乡泉点限量指标分析
    3.4 研究区不同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4.1 石阡县吴家湾热泉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4.2 石阡县中坝镇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4.3 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4.4 六盘水六枝特区岩脚镇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4.5 水城县纸厂乡泉点界限指标分析
    3.5 研究区不同矿泉点水质微生物指标分析
    3.6 研究区不同矿泉点水质污染物指标分析
    3.7 研究区不同矿泉点水体有机物含量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矿泉水评价与健康意义探讨
    4.1 研究区不同矿泉水点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4.2 研究区不同矿泉水点水质主成分分析
    4.3 研究区不同矿泉水点水质的综合评价
    4.4 研究区不同矿泉水点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4.1 石阡县吴家湾热泉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4.2 石阡县中坝镇矿泉水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4.3 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矿泉水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4.4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矿泉水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4.5 水城县纸厂乡矿泉水水质的健康意义研究
    4.5 研究区不同矿泉水点开发利用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
        1.2.2 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1.2.3 湖泊和水库的沉积速率
        1.2.4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1.1 A水库
        2.1.2 其他水库
    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2.1 坝前沉积物柱状样品
        2.2.2 A水库沉积物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基本物理化学指标
        2.3.2 重金属总量分析
        2.3.3 重金属形态测定
    2.4 质量控制与保证
    2.5 数据处理分析
        2.5.1 统计分析方法
        2.5.2 重金属污染与风险评价
3 水库消落区重金属的沉积过程研究
    3.1 引言
    3.2 消落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与来源
        3.2.1 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3.2.2 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3.2.3 重金属来源解析
    3.3 消落区重金属的沉积速率研究
        3.3.1 水文特性分析
        3.3.2 沉积速率推求
    3.4 本章小结
4 水库覆水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
    4.1 引言
    4.2 沉积物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4.2.1 沉积物粒度
        4.2.2 沉积物pH值
        4.2.3 沉积物有机质
        4.2.4 孔隙水总氮、总磷
    4.3 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
        4.3.1 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的分布
        4.3.2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布
        4.3.3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扩散通量
    4.4 覆水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4.4.1 沉积物颗粒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4.2 可溶态Mn~(2+)的水力迁移
    4.5 本章小结
5 水库坝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与来源
    5.1 引言
    5.2 坝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
        5.2.1 重金属总量的时空分布
        5.2.2 重金属形态的时空分布
    5.3 坝前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与来源
        5.3.1 沉积物柱状样品特征
        5.3.2 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5.3.3 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5.3.4 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与污染评价
    6.1 引言
    6.2 重金属背景值的确定
    6.3 A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
        6.3.1 重金属总量的分布特征
        6.3.2 重金属形态的分布特征
    6.4 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6.4.1 A水库消落区沉积物
        6.4.2 A水库覆水区沉积物
        6.4.3 东北典型水库坝前柱状沉积物
    6.5 重金属评价结果的对比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2.3 研究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水资源开发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气候概况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3 水资源概况
        2.1.4 水环境概况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2.2.1 区域供水现状
        2.2.2 各部门用水现状
        2.2.3 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情况
        2.2.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3.1 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3.1.1 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内涵
        3.1.2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步骤
        3.2.2 指标赋权基本步骤
    3.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仿真模型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4.1.1 系统动力学定义与发展
        4.1.2 系统动力学特点
        4.1.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4.1.4 系统动力学变量与方程
        4.1.5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介绍
    4.2 研究区SD仿真模型
        4.2.1 系统边界
        4.2.2 SD模型结构划分及流程图
    4.3 SD模型参数与基本方程确定及情景设置
        4.3.1 SD模型参数与基本方程确定
        4.3.2 SD模型模拟情景设置
    4.4 SD模型检验
        4.4.1 系统结构和量纲一致性检验
        4.4.2 误差检验
        4.4.3 灵敏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
    5.1 不同情景下水资源承载力对比分析
        5.1.1 数据归一化与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5.1.2 不同情景下水资源供需情况
        5.1.3 不同情景对水环境的影响
        5.1.4 不同情景综合评价
    5.2 提高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措施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荣誉
致谢

(9)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规划设计
    3.1 雨水收集含义与收集利用方式
    3.2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3.3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3.4 海绵道雨水收集系统布局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4.3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4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5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应用与综合评价探究
    5.1 中德生态园概况分析
    5.2 道路改造设计
    5.3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改造设计综合评价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次氯酸钠制取及其在农村供水管网中的衰减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研究
        1.2.2 次氯酸钠发生器研究
        1.2.3 管网余氯衰减模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电解槽进液流量试验
        2.2.2 电解液循环方式试验
        2.2.3 离子膜材料试验
        2.2.4 氯气分离装置试验
        2.2.5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条件试验
    2.3 分析方法
        2.3.1 水质检测方法
        2.3.2 次氯酸钠发生器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第3章 膜法电解次氯酸钠装置性能优化
    3.1 电解槽进液流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2 电解液循环方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3 离子膜材料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4 氯气分离装置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4.1 有无氯气分离装置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4.2 不同氯气分离装置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3.5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条件的影响
    3.6 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装置优化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膜法电解次氯酸钠装置优化效果验证
    4.1 优化效果验证研究
        4.1.1 优化效果验证比较
        4.1.2 优化效果验证方法
    4.2 优化效果对比分析
        4.2.1 消毒液品质
        4.2.2 水体水质影响
        4.2.3 消毒效果
        4.2.4 运行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水管网余氯衰减模拟研究
    5.1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
        5.1.1 EPANET2.0软件简介
        5.1.2 管网水力模型
    5.2 供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
        5.2.1 余氯衰减模型
        5.2.2 余氯衰减系数
        5.2.3 余氯衰减模拟
    5.3 管网水质安全评价
        5.3.1 管网水质模糊评价
        5.3.2 余氯衰减模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四、城市供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定位及探索[J]. 王蔚蔚,章林伟,黎艳,崔迪. 给水排水, 2021(07)
  • [2]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 袁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2016年-2018年某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 蒋芳,王艳容,徐勇,孙金亮,蒲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6)
  • [4]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对疾病控制的影响[J]. 袁琦文. 环境与发展, 2020(07)
  • [5]河长制背景下湘西丰水山区样板河建设评价研究 ——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为例[D]. 陈淑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6]贵州几个典型天然矿泉水点水质分析与开发利用研究[D]. 邓云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7]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D]. 朱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8]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预测与评价[D]. 杨朝阳. 西北大学, 2019(12)
  • [9]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与评价研究[D]. 段世姣.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次氯酸钠制取及其在农村供水管网中的衰减模拟研究[D]. 徐万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9(08)

标签:;  ;  ;  ;  ;  

城市水质检测方法标准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