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XP上的几个实用小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梁丹丹[1](2020)在《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随着代谢组学的蓬勃发展,大量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被开发并广泛使用。当前,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的整合分析方法以及多功能的集成分析工具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挖掘海量数据中的生物医学信息,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方法,提出新的方法,开发功能齐全、性能稳定、使用便捷的平台,为基于代谢组学的机制和应用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支持。方法首先,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各个环节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比较,采用优选方法构建集成分析平台。基于多组真实数据集,通过与其他软件比较,全面评估其性能。同时,联合采用数据变换、混杂变量消除、最大信息系数、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衡量“代谢物组-微生物组”互相关程度的新方法。采用多种仿真和真实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度。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评价其优缺点。最后,通过纳入新方法、扩展知识库、扩展运行平台、改善交互体验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集成分析平台的功能和性能。结果开发的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IP4M,V2.0),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简单易用。IP4M共有57个功能,分为8个模块,涵盖峰提取、物质鉴定、数据预处理、差异分析、聚类和相关分析、机器学习诊断模型、通路和富集分析等代谢组学数据挖掘的各个环节。与其他综合软件相比,其独有的优势有:(1)提供代谢物组-微生物组关联分析新方法(GRa MM)和新工具(3Mcor)。(2)基于自建的代谢反应库,生成一系列比值变量。这些扩展的变量可间接反映代谢酶和代谢反应的活性。(3)通路分析模块内置的知识库包含约15000种化合物,1600种通路以及7000种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条目。提供多种分析方法。(4)提供精细化和流程化两种使用模式,提供Windows、Linux和Mac OS版本,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结论IP4M功能齐全,结果详实丰富,使用门槛低,为代谢组学数据的一站式分析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将来,平台会支持更多仪器平台的原始数据,纳入其他多组学整合和网络分析方法。
郑斯宇[2](2020)在《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之下,行政服务中心类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类建筑将政府具有审批功能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布置于一栋建筑之中,有效的缓解了以往群众办事东奔西跑的弊病,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一站式”的服务。其在建筑设计时常常采用开敞集中式大厅作为其主要的功能区域,与传统“衙门式”的办公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营造出了高效、亲民、廉洁的政府形象。本文以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实践为契机,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文章从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配置、空间系统组织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专题研究,力求对此类建筑较为全面的认识。功能配置方面基于江苏多地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调研的基础之上,分析内部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具体功能需求,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具体功能构成进行探讨并对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占比趋势进行不完全统计,得出功能配置具体策略;空间系统组织方面通过分析调研成果,归类统计行政服务中心的具体各空间、功能与流线组织的模式并提出相关设计要点;公共空间物理环境方面通过参阅相关既有大空间物理环境规范,对照实测的两例建筑公共空间样本并分析其不足成因,利用计算机模拟对样本行政服务中心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实践部分以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进行应用研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利用前文的设计策略,验证上述三个专题策略的适用性。文末对此类建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与总结。全文共约107000字,图115幅,表95幅
李干[3](2019)在《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推出一种新型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广泛推广。智能变电站采用高度集成、技术先进、低碳环保以及安全可靠的智能化设备,以实现全站通信互联化、信息数字化以及管理集中化,自动完成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与测量、计量与监测、保护与控制等基本功能,也可根据电网实际需要在线决策分析、自动调节、智能控制和互动协作等高级功能。由于智能变电站全站高度信息化管理,如果站内设备或者元器件发生故障后未得到及时修复和处理,将对整个电网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传统变电站发生故障后由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电话通知当值运维人员,运维人员根据调度指令到现场查看,确认故障后电话通知检修负责人,检修负责人再电话通知班组负责人或组长,组长再组织抢修力量到现场进行抢修,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但是步骤特别繁琐,如何运用智能变电站中智能化设备自动将故障数据通知到检修班组负责人、组长或者工作负责人,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故障抢修效率是电网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首先,本论文对智能变电站故障事故处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变电站紧急事故处置的特征,提出了智能变电站故障事故分析处置系统要求与设计目标。根据这些要求和目标,介绍了研发该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工具和基本理论,如Microsoft.NET Framework、C#、结构化软件设计理论、C/S与B/S基本原理等内容。然后,详细地阐述了该软件系统的总体需求和功能模块需求,包括系统的数据流图、系统E-R图等。最后,根据软件系统的模块需求对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并采用C/S结构和C#编程语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中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本文在智能变电站故障事故处置系统实现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功能模块测试和系统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达到实际需求,该系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变电站发生紧急故障后仅通过多级电话联系处置故障的现象,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杜志钢[4](2019)在《企业统一协同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这种快捷、方便的通讯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但是面向个人的免费即时通讯系统,比如ICQ、MSN、QQ、微信等,虽然方便、实用,但是娱乐功能太多,在方便工作的同时,难免会出现闲聊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这些即时通讯系统,由于其开放性,很容易沦为病毒木马的传播工具,也由于其聊天内容的不可监控性,既容易成为泄密的工具,也难以对业务信息进行有效管控。因此,尽管这些软件可以提高沟通效率,但大多数企业只能放弃,转而寻求专业的可以量身定做的系统,这便是本论文所描述的企业统一协同通讯系统。与面向个人的免费即时通讯系统不同,本文所描述的系统更重视信息的安全可控,在即时通讯系统基本功能基础上,针对企业办公应用,增加组织机构管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通知公告、协同办公等功能,可以与企业已有办公系统无缝结合,实现一键登录。系统既可以部署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部署在企业局域网中,通过这些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沟通效率、节约办公成本、确保沟通安全,让工作更简单、高效。本文所开发的企业统一协同通讯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开发环境选用Visual Studio 2013。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服务端基于ACE框架开发,采用Proactor实现了高性能的异步I/O模型,并发连接数达到操作系统平台的端口上限,支持Linux、Windows集群部署;服务端采用MySQL数据库,在满足性能需要的同时,降低了用户成本;客户端基于MFC框架,网络底层采用Boost.Asio库,在保证系统性能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开发难度;客户端采用加密的SQLite数据库,保证了用户数据的私密性;服务端提供了强大的对话监控功能,可对后台设置的关键词进行过滤,可将对话记录强制保存在服务端数据库,非授权不可删除,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可控;提供一键安装及服务控制台,实时监测服务器运行状况;确保系统服务不间断运行,降低了企业部署难度和运营成本。本文所开发的统一协同通讯系统及其衍生品,已经在多个企业、政府部门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满足部门内部间的即时通讯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了部门对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
梁德军[5](2019)在《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信息化高速发展,军事装备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军事装备各硬件资源的调度、控制都离不开软件,因此装备发挥其军事效能需要大量软件的支撑,为提高装备的可靠性,需对军用软件进行各个层级的严格测试。装备进入设计定型阶段时装备定型委员会选取具有原总装军用软件测评实验室资质的专业实验室承担软件定型测评任务。军用软件的定型测评不同于其它阶段的测试,其介入点在软件正样之后,所以留给测评机构的测评时间有限,定型测评活动面临着测试时间紧、工作任务重、标准要求高三重考验,此时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测评过程管理系统来提高测试效率,对测试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以辅助测试管理人员实时调整测试计划,满足军用软件高标准要求。基于现状,本文以军用软件测评相关军用标准为基准,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实用、功能健全的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本文在对军用标准研究分析中参加了相关军用标准的培训、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当然也包含了自身多年的军用软件测评和软件工程管理经验,设计了一套以军用软件测评过程为主线,管理控制贯穿其中的管理系统。系统设计过程涉及的采集信息、文档模板、专业术语均来自军用软件测评所遵循的军用标准,按照标准要求的测试阶段进行各项数据的采集录入,根据军用软件测评管理要求进行流程控制,按照测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测试质量统计分析,相对于现有测试管理系统更贴合军用产品测评管理需求。系统采用的是C/S架构模式,成熟的Access数据库做支撑,服务端和客户端可在单机同时运行,应用灵活。系统已在测评中心进行试用,试用过程中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部分重复工作,方便了项目管理人员对测试过程的监督,测试质量统计分析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纠正质量偏离行为。本系统对军用软件测评机构提高测试效率、规范测试过程、把控测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吴少[6](2018)在《基于PHP和MySQL的师生互选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目前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而网站正是一种交流工具,大家使用网站不仅能发布自己想要分享的信息,而且能够通过它给人们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无论是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是享受网络服务,均可使用浏览器去访问网站来实现。大学期间,学生除了完成课程以外,参加第三课堂也非常重要。现状是,老师业余时间做科研,需要有优秀的学生参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希望自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并加入老师的团队。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是通过辅导员来拉拢师生两个群体,辅导员收集老师的那边有关课题的信息,再通知学生看是否有意向加入老师的团队,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大学师生这两个群体之间缺少这样一个互选的公共平台。本文将在网络上通过MySQL数据库、PHP语言、Apache服务器设计和搭建一个动态的师生互选平台,以此为师生提供一个便捷、可靠的双向选择途径。本文以大学师生为对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师生进行了实际的考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以公布师生个人绩效与需求信息,并在线学习、在线考核等功能的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对教师群体的科研情况(如项目、学术报告等)进行长期采集和整合,便于学生了解各位教师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会采集学生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如成绩),并对有意向加入教师团队的学生进行考核,从而进行遴选。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系统划分为前端和后台,前端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后台包括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库。二、通过phpMyAdmin(MySQL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建立数据库,建立多个数据库,将系统需要的功能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划分,方便进行管理,同时也利于平台的开发及维护。三、使用CSS对页面进行布局,CSS技术一种格式化网页的标准方式,按照该标准浏览器知道该如何显示元素及其内容。四、调用ECharts(JavaScript图表库)来实现师生成果数量的展示(如某教师获得专利多少个)。五、通过对PHP表单的使用来实现师生登录、教师布置考核、学生在线考核等。六、通过设置SESSION变量的方式实现师生各自进入各自的系统、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考核任务,学生在线考核时选择不同教师后能去做对应教师所布置的考核任务并查看得分情况。本文设计的师生互选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库(后台),以及数据的科学展示(前端)。师生科研进展、学术报告、论文、竞赛等学术活动都存储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后台数据库中。本平台也设计了很多实用的数据整合与展示方式(包括详细的表格和生动的图形等),便于师生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平台的维护方便,当发生一件创新活动时,管理员只需在数据库中加入一条记录,前台页面自动完成更新,维护成本低。
周震鹏[7](2017)在《基于.Net的基层警务即时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机关基层部门作为我国公安部门的基层派出机构,在人民警察法的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公安部门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广泛、最密切的纽带和桥梁,是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依托,发挥着重要的基层基础作用。基层公安业务复杂,警员之间、单位之间相互的沟通非常重要,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安全保密是公安机关系统的重要要求。一些普通办公用的即时交流沟通工具如QQ、Skype,因为安全方面的原因,不能在公安系统内部网络中使用。因此,在公安机关内部使用安全而有效的即时交流工具很有必要。经过内部的交流,可以帮助公安干警在工作业务上,更清楚明白各个部门的办案流程。同时,可以让公安内部更加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本文所实现的即时安全交流软件主要实现以下的功能:第一,每个民警根据自己的警号申请账号;第二,每个民警都可以在公安网内与在线用户交谈;第三,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传输文档。本文实现的交流软件的安全行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首先,用户之间交流是经过RSA加密,每个用户有一个自己的密钥,只有用户自己才能对加密文字进行解密;其次,用户客户端数据库也为每个用户配发一个对应的解密钥匙,且客户端数据库使用加密连接,其他用户无法连接自己的数据库;另外、为了方便民警办公,针对公安机关内容的特征,设计并实现了证据采集与处理的相关功能。该工具为公安内部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为办案提高了效率。基于.Net的基层警务即时通的实现过程中,所用的技术,如:TCP模式,CRC32算法,动态链接库,RSA加密解密,RFC加密解密,句柄,窗体靠边隐藏。TCP模式的信息交互,整个程序的主框架。CRC32校验算法,用校验算法确保文件传输的正确性。RFC加密解密,是有一个固定的秘钥,用于用户每次登陆的时候,生成一个RSA密钥和用户账号密码,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用固定的解密钥匙进行解密,之后进行用户账号的验证。RSA加密解密,每个用户每次不同的登录都拥有不同的密钥,除了登录验证之外,之后所有的对话都是用RSA算法进行加密和解密。句柄的用法,则是实现了弹出不同窗口都有自己的句柄,可以准确定位到窗体,添加新的聊天信息。窗体靠边隐藏,实现了窗体在电脑屏幕左边、上面、右边都能隐藏窗体,不妨碍用户的其他操作。基于.Net的基层警务即时通,实现了公安用户的信息沟通安全,传送数据方便,还有高度集成基层警务功能,真正的方便大家操作,为每个民警保密。
李博文[8](2017)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How To Smart Home(节选)翻译报告》文中认为翻译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翻译让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变得可能,而交流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进步。当今世界文明的进步突出表现在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关于智能家居的讨论在未来几十年会越来越频繁,这一讨论热潮会促进并伴随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这种热潮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过程中,与之形影不离的便是翻译活动。当今世界不再以某一文化为中心,各国文化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科技领域中,各国更是你追我赶。翻译活动的存在让新技术得以传播,而这种技术上的交流又促进了技术自身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译者通过对How To Smart Home一书的翻译实践和研究,对此类科技文本翻译的一般性规律进行了总结,希望让翻译这一催化剂能更好在科技的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作用。选文先是介绍了智能家居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概况,后以教程形式,通过实例讲解,演示了如何实现一个智能家居系统。选文兼具了科普型和技术型文本特征,对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概述部分和全书技术深度体现了其科普属性,而文中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又展现了选文作为技术文本的特征。译者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中的部分重点和难点并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从读者中心和期待视野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实现更好的译文。
柏英俊[9](2017)在《老挝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越来越重要,并被社会广泛关注。信息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能源、物质),是管理决策的基础。在一个组织中,信息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外的第四能源。但是,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基本资源,而且是进行对象的管理和控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极大的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应用与发展。老挝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信息技术设备、基础设施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系统管理。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多样化学校模式,学生在学校中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为达到学校的科学管理,学校管理者希望开发符合实际的科研管理系统,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标准化的管理平台。本管理系统利用Java EE技术结合MySQL数据库来实现对学校科研的管理,以试图改变当前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论文首先对老挝高校的科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次,对所用开发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分析讨论了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接口的实现方法、前端操作界面和后台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系统的如下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科研信息管理功能,论文信息管理功能,出版信息管理功能等;最后,对开发和测试阶段的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实现。该系统经过测试表明,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学校的需要,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效率,节省学校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经济效益。
李伟松[10](2016)在《地方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地方信息化项目管理部门是一个地方或区域内所有信息化项目的统筹管理部门,随着电子政务的日益发展及政府“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信息化管理,更好的服务各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对全区信息化项目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成为地方信息化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传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手段与电子政务、移动应用技术相结合,开发一套信息化项目管理移动在线申报系统己迫在眉睫。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着眼于解决地方政府尤其是信息部门面临的人力短缺、财务预算标准日益规范化、信息化项目增多、项目负责人变化、培训困难、成本较高等问题,改变传统的政府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审批过程漫长、手工操作失误多,以及缺乏必要的进度控制手段等不良现状。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信息化专项资金利用效率,规范对科研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研究经费,对项目管理实现直接控制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其提供及时、科学的信息。对于地方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实时掌握项目信息,提高管理与运作的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本文研究的系统,将信息化技术与项目管理日常工作相结合,并引入移动电子政务技术,开发了一套更加实用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在线管理系统。本文搭建的系统主要以B/S结构技术为整体构架,采用中间件和大型数据库的N层体系结构,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B/S结构,使系统易于实施集中化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客户端无需安装和维护,实现了用户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合理分布和群集技术。采用的N层体系结构,能够多层部署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被统一安置在政府机房,而应用服务器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和网络环境自由部署。在此基础上结合Windows Azure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中各个层面的服务与支持,不但给外部的云应用程序使用,也作为微软许多云服务的基础平台,像Windows Azure SQL Database或是Dynamic CRM Online这类的在线服务提供便利,并分析大量的系统数据。除此之外,以“移动项目管理”为宗旨,构建的管理平台以Android移动终端为媒介,并应用移动客户端技术,实现了项目管理者、项目上级领导者、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更加便利、快捷地实时沟通。本系统的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实现方式采用HTTP的方式,从而应用手机客户端模式,更好地实现项目实时管理。通过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向准备申请信息化项目的机关单位进行实用推广后,极大提高了信息化项目管理效率及项目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了专项资金利用效率,加强了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同时提升了政府信息化部门统筹管理区域内信息化项目、科学使用信息化专项资金、促进地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能力。
二、Windows XP上的几个实用小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XP上的几个实用小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代谢组学概述 |
2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概述 |
3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
3.1 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 |
3.2 代谢物鉴定 |
3.3 数据调理 |
3.4 统计分析 |
3.5 通路分析 |
4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工具 |
4.1 原始数据分析工具研究进展 |
4.2 数据集成分析工具研究进展 |
5 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整合研究 |
5.1 多组学整合研究概述 |
5.2 代谢物组学与微生物组学整合研究进展 |
5.3 代谢物组学与微生物组学整合方法研究进展 |
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IP4M)的设计和开发 |
引言 |
1 方法和材料 |
1.1 IP4M框架和流程 |
1.2 IP4M的功能模块和方法 |
1.3 IP4M的性能评估方法 |
1.4 性能评估采用的代谢组学数据集 |
2 结果 |
2.1 基于混合标准品LC-MS和 GC-MS数据的结果 |
2.2 基于动物样本LC-MS和 GC-MS数据的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IP4M)的扩展——代谢物组与微生物组关联分析方法(GRa MM) |
引言 |
1 方法和材料 |
1.1 GRaMM的构建和分析流程 |
1.2 GRaMM的性能评估方法 |
1.3 性能评估采用的代谢物组与微生物组数据集 |
2 结果 |
2.1 基于仿真数据集的结果 |
2.2 基于真实数据集的结果 |
3 讨论 |
4 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IP4M)的其他扩展 |
引言 |
1 新增功能 |
1.1 变量扩展 |
1.2 生物标志物二次筛选方法Boruta |
1.3“代谢物组-微生物组-表型”联动分析工具3MCor |
1.4 支持更多运行环境和使用方式 |
2 应用示例 |
3 与其他分析平台的比较 |
4 讨论 |
5 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IP4M)使用指南 |
1 开发语言 |
2 运行环境 |
3 下载和安装 |
3.1 Windows环境 |
3.2 Linux环境 |
3.3 MacOS环境 |
4 操作流程 |
4.1 界面结构 |
4.2 具体步骤 |
5 典型功能模块的结果示例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2)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工程项目图纸 |
下篇 设计理论研究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
1.1.2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困境 |
1.1.3 工程实践的基础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行政服务中心的概念 |
1.2.2 行政服务中心的分类 |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第2章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功能配置研究 |
2.1 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分析 |
2.1.1 使用群体的界定 |
2.1.2 使用群体的行为活动 |
2.1.3 使用群体的功能需求 |
2.1.4 现状功能问题总结 |
2.2 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单元的组成分析 |
2.2.1 办理单元功能构成 |
2.2.2 办公单元功能构成 |
2.2.3 服务单元功能构成 |
2.2.4 附加单元功能构成 |
2.3 行政服务中心各单元面积配比分析 |
2.3.1 面积调研样本概述 |
2.3.2 行政服务中心整体建设规模分析 |
2.3.3 行政服务中心各单元面积配比 |
2.4 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配置策略 |
2.4.1 依据不同需求,完善使用功能多样性 |
2.4.2 合理控制面积配比,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空间系统组织研究 |
3.1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空间要素组织分析 |
3.1.1 不同空间的界定 |
3.1.2 空间的组织类型 |
3.1.3 模式适用度分析 |
3.2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功能要素组织分析 |
3.2.1 单一功能单元内部组织模式 |
3.2.2 不同功能单元组织方式 |
3.3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流线要素组织分析 |
3.3.1 交通流线分类 |
3.3.2 流线组织模式 |
3.4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空间系统组织策略 |
3.4.1 适当进行空间整合,满足整体空间开敞度 |
3.4.2 遵循使用联系原则,保证功能组织合理性 |
3.4.3 合理组织各类流线,维持交通运行顺畅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公共空间物理环境研究 |
4.1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公共空间物理环境现状研究 |
4.1.1 相关评价标准 |
4.1.2 调研对象概述与数据测量 |
4.1.3 现状数据及问题分析 |
4.2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
4.2.1 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
4.2.2 光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
4.2.3 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
4.2.3 样本建筑物理环境影响因素总结 |
4.3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公共空间物理环境设计策略 |
4.3.1 吸声为主控容为辅,稳定室内声环境 |
4.3.2 采光与遮阳并重,保证室内光环境 |
4.3.3 联合内外控制,维持室内风环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项目实践 |
5.1 项目概况与设计目标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设计目标 |
5.2 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配置设计 |
5.2.1 项目功能配置设计 |
5.2.2 项目规模指标设计 |
5.3 行政服务中心空间系统组织设计 |
5.3.1 项目空间要素组合 |
5.3.2 项目功能要素组织 |
5.3.3 项目流线要素安排 |
5.4 行政服务中心公共空间物理环境设计 |
5.4.1 项目公共空间声环境设计 |
5.4.2 项目公共空间光环境设计 |
5.4.3 项目公共空间风环境设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工程实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测量工具汇总 |
附录2 具体测点及实测数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简介 |
2.1 MICROSOFT.NET FRAMEWORK基本概述 |
2.2 结构化软件设计 |
2.2.1 结构化软件设计概念 |
2.2.2 结构化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 |
2.2.3 结构化软件设计流程 |
2.3 C/S和 B/S基本原理概述 |
2.3.1 C/S结构 |
2.3.2 B/S结构 |
2.3.3 B/S与 C/S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需求分析 |
3.1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1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3.1.2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功能模块的关系分析 |
3.2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关键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数据流图介绍 |
3.2.2 系统信号状态模块的功能需求分析 |
3.2.3 事故通知模块功能需求详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设计 |
4.1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总体设计 |
4.1.1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设计方法 |
4.1.2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1.3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关键模块详细设计 |
4.2.1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界面设计 |
4.2.2 信号状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2.3 故障通知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登录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 系统状态及基本信息模块的实现 |
5.3 系统信号规则及通知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系统故障通知及历史告警模块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系统子模块功能测试 |
6.2 软件系统压力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企业统一协同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面向个人的免费即时通讯系统 |
1.2.2 面向企业的即时通讯系统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系统体系结构 |
2.1.1 系统原理 |
2.1.2 系统架构 |
2.2 系统开发工具 |
2.2.1 C/C++语言的特点 |
2.2.2 Visual C++开发环境简介 |
2.3 通信协议与网络编程 |
2.3.1 即时通讯协议 |
2.3.2 TCP协议 |
2.3.3 UDP协议 |
2.4 多媒体技术 |
2.4.1 音频编码 |
2.4.2 视频编码 |
2.4.3 音视频采集 |
2.5 相关C++库介绍 |
2.5.1 Boost库简介 |
2.5.2 ACE库简介 |
2.6 数据库介绍 |
2.6.1 MySQL数据库简介 |
2.6.2 SQLite数据库简介 |
2.7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
2.7.1 数据加密 |
2.7.2 应用安全 |
2.7.3 软件安全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概述 |
3.2 服务端功能需求 |
3.3 客户端功能需求 |
3.4 后台管理端功能需求 |
3.5 数据库需求 |
3.6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6.1 性能需求 |
3.6.2 安全性需求 |
3.6.3 可靠性需求 |
3.6.4 软硬件和人员需求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结构设计 |
4.1.1 系统结构设计 |
4.1.2 系统流程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2.1 服务端逻辑功能模块 |
4.2.2 客户端功能模块 |
4.2.3 后台管理端功能模块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服务端详细设计 |
4.3.2 客户端详细设计 |
4.3.3 网络传输协议设计 |
4.3.4 数据交换协议设计 |
4.3.5 后台管理端详细设计 |
4.3.6 服务控制台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服务端数据库设计 |
4.4.2 客户端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服务端功能模块实现 |
5.1.1 中心服务器 |
5.1.2 其他服务器 |
5.2 客户端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客户端主程序 |
5.2.2 交互对话模块 |
5.2.3 会议模块 |
5.2.4 网络模块 |
5.2.5 错误报告模块 |
5.2.6 数据安全 |
5.3 关键技术 |
5.3.1 客户端UI |
5.3.2 NAT穿透 |
5.4 后台管理端功能模块实现 |
5.4.1 服务进程监控 |
5.4.2 后台管理端 |
5.5 数据库引擎实现 |
5.5.1 服务端MySQL数据库 |
5.5.2 客户端SQLite数据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安装与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安装测试 |
6.3 功能测试 |
6.3.1 登录功能测试 |
6.3.2 对话功能测试 |
6.3.3 系统设置测试 |
6.3.4 各项功能测试报告 |
6.4 性能测试 |
6.5 易用性测试 |
6.6 安全性测试 |
6.7 可靠性测试 |
6.8 兼容性测试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2.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2.1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
2.1.1 V模型 |
2.1.2 W模型 |
2.1.3 H模型 |
2.1.4 军用软件定型测评V模型 |
2.2 军用软件测评管理需求 |
2.2.1 需求管理 |
2.2.2 策划管理 |
2.2.3 跟踪与控制 |
2.2.4 质量保证 |
2.2.5 配置管理 |
2.2.6 文档的记录和管理 |
2.3 军用软件测评技术能力需求 |
2.3.1 测试级别 |
2.3.2 测试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军用软件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 军用软件测评过程管理 |
3.2 军用软件测评过程控制 |
3.2.1 测试需求基线 |
3.2.2 测试用例基线 |
3.2.3 问题报告基线 |
3.2.4 回归测试基线 |
3.2.5 项目管理基线 |
3.3 军用软件测试质量统计分析 |
3.3.1 测试过程质量度量因子分析 |
3.3.2 测试过程质量统计规则定义 |
3.3.3 测试质量统计分析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方案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项目管理 |
4.2.2 基线控制 |
4.2.3 测试过程管理 |
4.2.4 测试质量分析 |
4.2.5 文档生成 |
4.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3.1 项目管理库 |
4.3.2 项目数据库 |
4.3.3 字典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测试验证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用例描述及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基于PHP和MySQL的师生互选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工作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
2.1 B/S模式 |
2.2 PHP语言简介 |
2.3 SQL语言简介 |
2.3.1 SQL简介 |
2.3.2 SQL发展历程 |
2.3.3 SQL数据库体系结构 |
2.3.4 SQL的组成 |
2.3.5 SQL优点 |
2.4 Web前端相关介绍 |
2.4.1 HTML技术 |
2.4.2 CSS样式表简介 |
2.4.3 JavaScript脚本语言 |
2.5 本章小结 |
3 需求分析和开发环境 |
3.1 系统功能需求 |
3.2 系统性能需求 |
3.3 系统目标 |
3.4 用例模型 |
3.4.1 参与者和用例 |
3.4.2 系统模型角色的确定 |
3.4.3 建立用例模型 |
3.5 开发环境 |
3.5.1 Wampserver配置与使用 |
3.5.2 服务器端 |
3.5.3 客户端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文件结构 |
4.2 设计说明 |
4.3 师生互选平台前台管理模块的功能设计 |
4.4 师生互选平台后台管理模块的功能设计 |
4.5 工作流程图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分析 |
4.6.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6.3 创建数据库及数据表 |
4.6.4 题库的导入 |
4.7 公共模块设计 |
4.7.1 JavaScript文件 |
4.7.2 CSS样式表文件 |
4.8 师生入口设计 |
4.8.1 公共入口设计 |
4.8.2 师生登入界面设计 |
4.9 教师端主界面设计 |
4.10 教师端查询个人信息设计 |
4.11 教师端查询学生信息设计 |
4.12 教师端考核子系统模块设计 |
4.12.1 考核子系统主界面设计 |
4.12.2 布置考核实现过程 |
4.12.3 成绩统计界面设计 |
4.13 教师端主界面师生成果的实现 |
4.14 学生端主界面设计 |
4.14.1 学生端主界面概述 |
4.14.2 学生端主界面技术分析 |
4.14.3 学生端主界面实现过程 |
4.15 学生端查询个人信息设计 |
4.16 学生端查询教师信息设计 |
4.17 学生在线考核模块设计 |
4.17.1 选择教师主界面设计 |
4.17.2 在线考核主界面设计 |
4.17.3 考核实现过程 |
4.17.4 得分情况界面设计 |
4.18 后台管理模块 |
4.19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概述 |
5.2 测试方法 |
5.2.1 显示测试 |
5.2.2 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附录 G |
附录 H |
附录 I |
(7)基于.Net的基层警务即时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公安现状分析 |
1.2.1 系统部门和社会现状越来越繁杂 |
1.2.2 公安系统工作量越来越大,付出成本越来越高 |
1.2.3 基层公安的现状 |
1.2.4 基层公安的指标 |
1.3 选题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开发技术与工具 |
2.1 TCP模式 |
2.2 CRC32校验 |
2.3 RSA加密解密 |
2.4 RFC2998加密解密 |
2.5 动态链接库 |
2.6 SQL Server 2016 数据库服务器 |
2.7 SQLite数据库 |
2.8 Visual Studio 2015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背景 |
3.1.1 信息化的主流 |
3.1.2 即时交互软件的需要 |
3.1.3 功能分析 |
3.1.4 安全需求 |
4. 系统设计 |
4.1 概要设计 |
4.1.1 系统功能总体设计 |
4.1.2 用户操作 |
4.1.3 面向对象的设计范式 |
4.2 服务端设计 |
4.3 客户端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4.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效果 |
5.1 系统开发与部署环境要求 |
5.2 服务器端的实现 |
5.3 客户端的实现 |
5.4 安全检测 |
5.5 基层警务办公的实现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接受美学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How To Smart Home(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项目简介 |
1.1 项目背景 |
1.2 选文内容 |
1.3 项目意义 |
2. 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文体分析 |
2.1.2 知识储备 |
2.1.3 接受美学 |
2.1.4 理论与文本 |
2.2 难点和障碍 |
2.3 译文校对 |
3. 案例分析 |
3.1 词汇层面 |
3.1.1 零翻译 |
3.1.2 译文加注 |
3.1.3 保留术语 |
3.1.4 统一表达 |
3.1.5 借鉴先例 |
3.1.6 杜绝误译 |
3.1.7 适当修辞 |
3.2 句法层面 |
3.2.1 化整为零 |
3.2.2 显化主语 |
3.2.3 显化逻辑 |
3.2.4 专业文风 |
3.2.5 主被动与搭配 |
4. 总结 |
4.1 收获与启示 |
4.2 问题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原文 |
附录2:译文 |
(9)老挝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主要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设计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设计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应用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
2.1 应用需求分析 |
2.2 运行需求分析 |
2.3 其他需求分析 |
2.4 可行性分析 |
2.4.1 经济可行性 |
2.4.2 技术可行性 |
2.4.3 运行可行性 |
2.4.4 时间可行性 |
2.4.5 法律可行性 |
2.5 系统开发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技术简介 |
3.1 开发工具 |
3.2 软件开发要求 |
3.3 JSP技术简介 |
3.4 MySQL数据库 |
3.5 JDBC |
3.6 C/S与B/S体系的对比分析 |
3.6.1 C/S软件体系结构 |
3.6.2 B/S软件体系结构 |
3.7 JAVA简介 |
3.7.1 JAVA SERVLET |
3.7.2 JAVA SERVER PAGES |
3.8 Tomcat服务器 |
3.9 S.S.H框架的优点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分析 |
4.1 系统实现目标 |
4.2 系统体系结构 |
4.3 主控流程图 |
4.4 系统E-R图 |
4.5 SSH框架 |
4.5.1 Hibernate框架及配置文件 |
4.5.2 Struts2框架及配置文件 |
4.5.3 Spring框架及配置文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设计 |
5.1 概要设计 |
5.2 系统结构设计 |
5.3 详细设计 |
5.3.1 管理员登录界面 |
5.3.2 管理员设置 |
5.3.3 科研信息管理模块 |
5.3.4 论文信息管理模块 |
5.3.5 出版信息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 |
6.1 程序调试 |
6.2 程序的测试 |
6.2.1 测试的重要性及目的 |
6.2.2 测试的步骤 |
6.2.3 测试的主要内容 |
6.3 功能性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地方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情况 |
1.3.2 国内发展情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web一B/S结构技术 |
2.2 信息化管理和Windows Azure云计算技术相结合 |
2.3 智能移动客户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
3.1 地方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的总体需求 |
3.2 需求分析 |
3.2.1 整体业务流程分析 |
3.2.2 账号注册需求分析 |
3.2.3 发布申报信息及提交申报项目材料需求分析 |
3.2.4 项目审核需求分析 |
3.2.5 项目实施进度控制需求分析 |
3.2.6 非功能需求分析 |
第4章 项目管理平台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平台角色设计 |
4.4 数据库的设计 |
4.4.1 数据库内容的设计 |
4.4.2 数据收集和存储设计 |
4.4.3 数据统计分析备份还原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和整体技术方案 |
5.2 Windows Azure云计算技术实现 |
5.3 各个功能模块的能实现 |
5.3.1 权限的管理的实现 |
5.3.2 用户模块实现 |
5.3.3 项目申报主管部门管理模块实现 |
5.3.4 专家评审模块 |
5.3.5 附件上传及下载模块设计实现 |
5.3.6 智能移动客户端实现 |
5.3.7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4 技术难点的实现 |
5.5 系统安全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评价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内容 |
6.3 测试方法 |
6.4 测试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Windows XP上的几个实用小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代谢组学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D]. 梁丹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郑斯宇.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3]智能变电站故障紧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干.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4]企业统一协同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杜志钢. 齐鲁工业大学, 2019(09)
- [5]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梁德军.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6]基于PHP和MySQL的师生互选平台设计与实现[D]. 吴少.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7]基于.Net的基层警务即时通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震鹏.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接受美学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How To Smart Home(节选)翻译报告[D]. 李博文. 贵州大学, 2017(03)
- [9]老挝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柏英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10]地方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伟松.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