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住宿生有哪些不良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1](2021)在《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L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寄宿生的住宿管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走读制度相比,寄宿制初中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集中在学校,改变了学校原有的育人模式,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初中的学校住宿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有必要开展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状研究,本文以L中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在本研究中先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明确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等基本概念,并搜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研究的方向。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寄宿制学校住宿管理的作息管理、卫生管理、违纪管理和内心情感慰藉四个方面开展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班主任、生活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分析问题形成原因,最后提出改善策略。通过调查发现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存如下问题:学校重视作息管理,管理效果有待提高;寝室楼道卫生较好,部分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安全隐患排查较为重视,部分违禁行为管理不够深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心理慰藉不多。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不足加大了住宿管理难度;管理制度设计缺陷降低了住宿管理力度;管理不够深入削弱了住宿管理的执行力;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忽视对住宿生的心理慰藉;学生自身因素造成住宿管理难度加大。结合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五方面改善的策略:第一,改善学校住宿基础设施。包括控制寝室人数;增加寝室内部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卫生间基础设施。第二,学校建立完善的住宿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建立专门的住宿管理制度;细化学生住宿行为的考评体系;学校通过定量化管理把班主任业绩与寝室管理挂钩;学校制定落实生活教师工作管理制度。第三,学校注重管理方法的灵活性及常规落实。包括做好日常常规管理;学校组织综合性大检查;做好违纪专项检查和处罚。第四,提升教师住宿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重视参与学校住宿管理;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关爱;合理定位生活教师职责;提升生活教师的整体水平。第五,构建自律的寝室文化。包括营造自律的寝室文化氛围;适当开展弘扬寝室文化的活动。
侯有燕[2](2020)在《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近年来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推广过程中,很多高中学校都忽视了宿舍管理中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宿舍作为高中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自然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不可或缺的职能,同时也是高中进行宿舍管理有效的载体与平台。并且随着近年来,高中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高中寄宿学生比例急剧上升,超过80%的高中生都选择了寄宿生活。如果学校管理忽视宿舍管理中的养成教育,不仅将不利于整个学校养成教育策略的实施与推进,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重庆市T中学住校生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70%,宿舍管理是其学生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校实施养成教育策略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重庆市T中学为案例对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本研究中的高中宿舍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寝室文化和学生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突破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质量。本文的宿舍管理的主体是宿舍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宿舍管理的客体是T中学寄宿学生。在养成教育理论目标下,宿舍管理的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了引导寄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二是为了强化寄宿学生的文明语言、行为规范;三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是为了强化寄宿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养成教育理论目标下,宿舍管理的手段有六种策略选择,即:引导策略、约束策略、认知策略、强化策略、凝聚策略以及激励策略。本文从养成教育目标出发,重点介绍了养成教育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四个发展阶段。指出了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点,指出了养成教育有引导功能、约束功能、认知功能、强化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同时管理对象有被动接受期、勉强接受期、主动接受期和习惯形成期四个阶段。随后,重点以重庆市T中学为案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开展对高中宿舍管理的调查研究,简要介绍了T中学的历史沿革,针对问卷、访谈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结果的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发现与归纳总结出重庆市T中学养成教育理念下高中宿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宿舍管理中引导方法不足;宿舍管理中约束力度不够;缺乏激励奖惩措施,目的性与计划性不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养成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财力资源相对缺乏;宿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相关规范制度不够健全。最后在养成教育目标下根据归因分析,提出了具体应对思路建议,包括:实施科学养成教育的认知思路;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的引导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强化思路;提升宿管人员水平的凝聚思路;开展多样化活动的激励思路;针对少数学生精准养成的约束思路。这些思路能切实提高T中学宿舍管理中养成教育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何思[3](2020)在《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以X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扶贫移民学校是社会力量捐资、政府举办,为迁移贫困地区学生在县城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而在市县新建的一批九年一贯寄宿制公办学校。办学实践证明,它开创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新模式,对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对贫困地区“造血式”扶贫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将贫困移民学生集中在市县寄宿学习,学生生源复杂特殊,学生管理问题必然成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从教育管理的视角出发,聚焦于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期助力于解决制约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发展的学生管理问题,从而推动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办学模式的优势。本论文分五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提出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本研究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调研。以X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展开调研,在对调研所得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管理、食宿管理、安全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课外活动管理、资助管理、家校合作管理七维度对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透过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现状,深入问题分析,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呈现的问题总结如下:服务育人理念缺失;过程管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单一。第四部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的成因探析。这一章从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涉及的重要主体——政府、社会、学校三个维度,深入探寻和总结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基于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探讨,就如何提升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提出四点建议:树立服务育人理念;加强过程管理;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方法。
韩莉萍[4](2020)在《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从化C中和D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根据阶段发展论,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八个阶段中的少年期,少年期正处在生理上迅速变化的时期,学生的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大,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但心理的发展水平滞后于生理发展水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12-15岁的初中一年级住宿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他的理论是每个阶段都有其顺序,都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发展好,将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跟走读生相比,住宿生群体引起了我的注意,初中一年级住宿生有以下困惑:第一,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规章管理,不习惯住宿生活;第二,难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第三,不能快速融入新的班集体,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感到力不从心,由于远离家人,更感孤独。通过对住宿生、学习适应性、初中一年级住宿生等概念的阐述,在建构主义、阶段发展论、人际关系理论这三个理论的指导下促进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培养。本文运用问卷研究法等,通过对从化的两所学校的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态度适应、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心身健康适应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从化两所中学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现状的调查,本文从学校、教师、家庭教育及学生自身四方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要促进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应该完善学校、教师的管理与教育,为初中一年级新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合学校资源,完善学校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家校合作的多样化沟通;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与互动,多与学生沟通,培养良好的教养方式;提升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加强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运用多种学习策略。
马枭[5](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已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了教育发展的重点而大力推行,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支持中职学生的学习。从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开始逐步实现对中职教育的免费。再到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不难发现,国家为了实现中职教育的突破性发展,除了在经济上给予中职学生补助外,更加重视中职学生的升学状况,这与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不谋而合。因此,为了使中职学生顺应学习型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国家积极倡导的中职学生升学政策得到落实,这就需要中职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是中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中职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问题急需研究。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习惯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中职学生学习习惯情况的调查结果,从中职学生学习准备习惯、学习实施习惯、学习反思习惯这三个维度,对中职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阐述,并从性别、年级、家庭户口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住宿生这五个方面,对中职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状况进行了交叉分析,进而找到中职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的原因分析,从学校、教师、家庭、同伴、自身、教育系统、企业七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是针对中职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李佳萌[6](2020)在《初中生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了解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在中国浙江省、河南省和重庆地区城乡青少年中的发生率;2.了解传统的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的重叠程度;3.了解并研究影响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的危险因素;4.了解并研究参与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1.定量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河南省和重庆地区的城区和农村随机抽取11所初中,各学校各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背景信息、校园欺凌的参与情况、网络欺凌的参与情况、身心健康的相关条目。采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2.定性调查:采用半结构式定性访谈法和滚雪球抽样法在上述地区的初中生中进行一对一访谈。受访对象包含了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受害者和目击者。访谈内容包括:欺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受害者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式;学校关于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定量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地区的11所初中共调查82个班级,获得有效样本量为3774,其中1332(35.6%)名中学生曾遭遇过校园欺凌,341(9.5%)名中学生表示曾在学校欺负过别人。1170(31.4%)名中学生曾遭遇过网络欺凌,622(16.6%)名中学生表示曾在网上欺负过别人。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645(17%)名中学生既遭遇过校园欺凌也遭遇过网络欺凌,169(4.5%)名学生承认在学校和网上都曾欺凌过别人。200(5.3%)名学生在学校既欺凌过别人也遭受过欺凌,是校园欺凌的施暴-受害者,434(11.5%)名学生是网络欺凌的施暴-受害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住宿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跟父母关系较差的学生更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男生、跟父母关系较差的学生更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施暴者;男生、住宿生、跟父亲关系较差的学生、跟母亲关系一般的学生更可能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男生、住宿生、跟父母关系较差的学生更可能成为网络欺凌的施暴者。本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更有可能出现经常性的头痛、腹痛和睡眠问题(分别为1.5倍、1.3倍和1.5倍);相对于没有遭受过网络欺凌的学生,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更有可能出现经常性的头痛、腹痛和睡眠问题(分别为1.7倍、1.4倍和1.8倍)。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外表占劣势或不得体、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较软弱、中途插班的学生更容易遭受欺凌。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与“街头混混”有联系的同学更可能欺凌他人。欺凌导致被欺凌者负性心理事件的累积,学习专注力下降,人际交往能力减退等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学校缺乏对此类欺凌事件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宿舍管理的漏洞以及老师处理班级事务的公正程度都可能导致欺凌事件的发生。研究结论在中国的青少年中,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发生率都比较高,而且欺凌的受害者与出现头痛、腹痛等身心健康症状有关联。学校应当采取措施来提高师生对于欺凌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尽早发现潜在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尤其是加强对易受伤害的孩子的保护,从而减少欺凌的发生。
王晓燕[7](2019)在《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中住校生和走读生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物质的需要,而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青少年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心的重点。营造怎样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氛围能够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会支持,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水平,在学习生活之余可以全面平衡身心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选取了天津市南开区某重点中学高一和高二年级住宿生和走读生各188名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住宿生和走读生在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下,在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现状,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根据结果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提供针对性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住校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走读生,有显着性差异。2、住校生生活满意度的水平高于走读生,有显着性差异。3、生活满意度各维度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大部分呈显着性正相关。4、主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金燕[8](2019)在《威信县普通高中学校内部管理现状研究 ——以威信一中学生校内住宿管理为例》文中提出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是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抵御外部风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校内住宿生的住宿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精准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率不断减少,偏远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入学率随之不断增多,学生人数的增多对学校内部管理中的住宿管理将会提出更大的挑战。新时代下的新挑战要求学校转变对校内住宿生的管理理念,从以前更多体现出管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更多体现关爱与服务的管理模式,以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学术氛围强烈的安居之所。本文选取威信一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学生选择校内住宿方式的原因进行需求等级划分,分析威信一中现在的住宿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及意见,希望对威信县第一中学的住宿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为新校区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绪论和五个章节的内容:一是介绍了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因;二是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威信一中的住宿管理进行分析;三是分析威信一中住宿管理的现状;四通过研究发现威信一中住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最后一章提出了对于完善威信一中住宿管理的建议,拓展学校教育本身的意义。通过完善学校住宿管理制度,达到在管理中育人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刘启帆[9](2019)在《手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发挥手机在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成了新时代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工作。本文以广东省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中职学校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从中职生手机使用现状、手机对中职生的影响、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10名班主任和10名学生进行访谈,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当前班级手机管理的现状、手机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对班级手机管理的建议等内容。笔者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手机对中职学生,一方面开拓了学习途径、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学生学业、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不良的习惯和错误的价值取向。手机对于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一方面开拓了班级管理的手段、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增进师生和家长沟通、提升了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扰乱上课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根据中职生手机使用现状和手机对班级管理及中职生带来的影响,提出班级手机管理策略。并在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18计算机应用3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做好实验的前测和后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班级手机管理规章制度,设计和执行《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设计和建立班级兴趣提高小组。对兴趣提高小组进行三轮教育行动研究,观察学生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兴趣提高小组计划。试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实施策略后在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学生自我提升情况、班级管理建设三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总结出坚持以生为本、吸取优秀的班级手机管理经验、构建管控与引导并行的班级手机管理对策、制定手机管理制度、用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使用手机记录学生成长创建良好班风、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制定兴趣提高小组计划的班级手机管理对策。加强对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管控,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进行自我提升,使得中职学生在手机环境下健康成长。
周艳芬[10](2019)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文中认为2010年以来,为提高办学效率,我国大幅度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生源稀疏地区的小学校被撤销或者合并,当地孩子被迫选择就读寄宿学校,在这种情形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寄宿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儿童入学困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学习和生活的便利。然而,随着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田野观察等调查方法对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及管理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饮食、住宿、卫生、课余活动等。研究在调查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时,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隐性课程理论等对其探析,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初中课余生活及管理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果珠中学课余生活管理的问题是,一是饮食方面,餐饮服务人员不达标,人员管理不力、保障条件不佳等;二是住宿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不足,宿管力量薄弱,宿管老师素质普遍不高等;三是卫生方面,卫生健康教育不足、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卫生管理制度等;四是课余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活动频率低、缺乏相关制度等。总体来看,果珠中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保持在相对初级的水平,基本保障了学生饮食起居方面的生理需要,但其他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发现,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是:认识不足、组织不力、缺少评价反馈机制等。从深层原因看,政府方面实行均一致的财政拨款体制,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错位等;家庭方面缺乏家庭教育氛围;教师方面,班主任忽略教育,班主任和宿管老师断层等;学生方面,学生自身的自制力低下,对零食无节制,对课余活动缺乏正确认识。最后针对课余生活管理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中学住宿生有哪些不良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住宿生有哪些不良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1)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研究理论依据 |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
二、目标管理理论 |
第二章 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四、调查结果 |
(一)学校重视作息管理,管理效果有待提高 |
(二)寝室楼道卫生较好,部分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不良 |
(三)安全隐患排查较为重视,部分违禁行为管理不够深入 |
(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心理慰藉不多 |
第三章 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基础设施不足加大了住宿管理难度 |
二、管理制度设计缺陷降低了住宿管理力度 |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住宿管理的系统化 |
(二)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宿舍评价的客观性 |
(三)班主任业绩与住宿管理不挂钩打击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
(四)生活教师管理制度的缺失降低了住宿管理效能 |
三、管理不够深入削弱了住宿管理的执行力 |
(一)检查方法不够灵活导致住宿违纪检出率流于形式 |
(二)处罚力度不够严厉导致处理结果缺乏威慑力 |
(三)卫生检查不够细致导致卫生习惯不能有效保持 |
四、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忽视了对住宿生的心理慰藉 |
(一)班主任关注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心理成长变化的关注 |
(二)生活老师注重生活管理,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慰藉 |
五、学生自身因素造成住宿管理难度加大 |
(一)学生住宿违纪的隐蔽性增加了日常管理难度 |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影响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
第四章 改善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的策略 |
一、改善学校住宿基础设施 |
二、学校建立完善的住宿管理制度 |
(一)学校建立专门的住宿管理制度 |
(二)细化学生住宿行为的考评制度 |
(三)学校通过定量化管理把班主任业绩与寝室管理挂钩 |
(四)学校制定并落实生活教师工作管理制度 |
三、学校注重管理方法的灵活性及常规落实 |
(一)做好日常常规管理 |
(二)学校组织综合性大检查 |
(三)做好违纪专项检查和处罚 |
四、提升教师住宿管理能力 |
(一)班主任重视并参与学校住宿管理 |
(二)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 |
(三)合理定位生活教师职责 |
(四)提升生活教师的整体水平 |
五、构建自律的寝室文化 |
(一)营造自律的寝室文化氛围 |
(二)适当开展弘扬寝室文化的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 |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
(二)养成教育的特点 |
(三)养成教育的功能 |
(四)养成教育的阶段 |
二、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现状分析 |
(一)T中学简介 |
(二)调查设计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三、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养成教育目标下T中学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养成教育目标下T中学宿舍管理存在问题归因 |
四、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
(一)实施科学养成教育的认知思路 |
(二)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强化思路 |
(三)提升宿管人员水平的凝聚思路 |
(四)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的引导思路 |
(五)开展多样化活动的激励思路 |
(六)少数学生精准养成的约束思路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以X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学生管理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3.2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拟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教育扶贫 |
1.5.2 教育移民 |
1.5.3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 |
1.5.4 学生管理 |
1.6 理论基础 |
1.6.1 生活教育理论 |
1.6.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1.6.3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2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调研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2.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2.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2.3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
2.3.1 学生学习管理方面 |
2.3.2 学生食宿管理方面 |
2.3.3 学生安全管理方面 |
2.3.4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方面 |
2.3.5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方面 |
2.3.6 学生资助管理方面 |
2.3.7 学生管理家校合作方面 |
3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服务育人理念缺失 |
3.1.1 轻视情感育人 |
3.1.2 心理关怀不足 |
3.1.3 疏忽文化育人 |
3.2 过程管理不到位 |
3.2.1 时间过程安排不合理 |
3.2.2 学习过程指导不足 |
3.2.3 艺体课程实施“边缘化” |
3.3 体制机制不健全 |
3.3.1 资助育人机制不完善 |
3.3.2 安全监管机制不到位 |
3.4 管理方法单一 |
3.4.1 重学校管理,轻家长配合 |
3.4.2 重外在制约,轻学生自我管理 |
4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的成因探析 |
4.1 政府层面 |
4.1.1 评价标准单一 |
4.1.2 长效经费保障体制未建立 |
4.2 社会层面 |
4.2.1 高考制度导向不变 |
4.2.2 家庭正向功能发挥不足 |
4.3 学校层面 |
4.3.1 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 |
4.3.2 学校学生管理观念落后 |
5 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 |
5.1 树立服务育人理念 |
5.1.1 提高情感育人意识 |
5.1.2 强化心理关怀意识 |
5.1.3 深化文化育人意识 |
5.2 加强过程管理 |
5.2.1 重视时间过程管理 |
5.2.2 严格学习环节指导 |
5.2.3 保证艺体课程实施 |
5.3 健全体制机制 |
5.3.1 完善资助育人机制 |
5.3.2 建全安全监管机制 |
5.4 完善管理方法 |
5.4.1 推进家校合一 |
5.4.2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从化C中和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住宿生 |
(二)初中一年级住宿生 |
(三)学习适应性 |
三、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阶段发展论 |
(三)人际关系理论 |
四、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问卷设计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前测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一、两所学校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
(一)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态度适应情况 |
(二)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方法适应情况 |
(三)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环境适应情况 |
(四)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心身健康适应情况 |
二、初中一年级住宿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
(一)缺乏正确稳定的学习动机 |
(二)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
(三)缺乏坚定的学习意志 |
三、初中一年级住宿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
(一)住宿生预习、复习、听课工作不到位 |
(二)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比较少 |
四、初中一年级住宿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
(一)学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
(二)家庭学习氛围不浓 |
五、初中一年级住宿生身心不够成熟 |
(一)学生自我适应能力比较弱 |
(二)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三)学生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与不足 |
二、研究建议 |
(一)培养初中一年级住宿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
(二)加强对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三)为初中一年级住宿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四)促进初中一年级住宿生身心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二、中职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
(一)中职学生学习准备习惯的调查结果 |
(二)中职学生学习实施习惯的调查结果 |
(三)中职学生学习反思习惯的调查结果 |
(四)中职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分析 |
(五)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
(六)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
三、中职学生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家庭因素 |
(四)同伴因素 |
(五)自身因素 |
(六)企业因素 |
(七)教育体制因素 |
四、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建议 |
(一)中职学生需要自己努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二)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
(三)中职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并改善教育教学 |
(四)家庭应发挥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辅助作用 |
(五)家校合力共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六)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
(七)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习习惯养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6)初中生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概念 |
1.2 青少年的定义及特征 |
1.3 欺凌在中国的发生背景 |
1.4 欺凌的发生率 |
1.5 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关系 |
1.6 欺凌事件的危害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调查工具 |
2.4 调查过程 |
2.5 质量控制 |
2.6 数据整理和分析 |
2.7 伦理审查 |
3 定量研究的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对象的网络使用情况 |
3.3 欺凌的发生情况 |
3.4 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重叠发生 |
3.5 施暴者和受害者的重叠发生 |
3.6 欺凌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 |
3.7 欺凌的发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
4 定性访谈的结果 |
4.1 校园欺凌的形式 |
4.2 校园欺凌中施暴者的特点 |
4.3 校园欺凌中受害者的特点 |
4.4 校园范围内的危险因素 |
4.5 遭受欺凌后的应对措施 |
4.6 网络欺凌的经历 |
4.7 欺凌事件对受害者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 |
4.8 学校关于欺凌的措施 |
5 讨论 |
5.1 欺凌的发生情况 |
5.2 施暴者和受害者的重叠发生 |
5.3 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重叠发生 |
5.4 欺凌发生的危险因素 |
5.5 欺凌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
5.6 学校针对欺凌的措施 |
6 研究的贡献与局限性 |
6.1 贡献 |
6.2 局限性 |
7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 |
(7)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中住校生和走读生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生活满意度 |
1.2 社会支持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意义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统计工具 |
第四部分 结果与分析 |
4.1 住宿生和走读生社会支持各维度比较 |
4.2 住宿生和走读生生活满意度各维度比较 |
4.3 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性比较 |
4.4 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第五部分 讨论 |
5.1 住宿生和走读生的社会支持 |
5.2 住宿生和走读生的生活满意度 |
5.3 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5.4 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七部分 教育建议 |
第八部分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威信县普通高中学校内部管理现状研究 ——以威信一中学生校内住宿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理论依据 |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3. 研究述评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1. 县域普通高中 |
2. 内部管理 |
3. 校内住宿管理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威信一中内部管理现状 |
二、威信一中住宿管理情况分析 |
(一) 问卷调查范围及设计 |
1. 问卷调查范围 |
2. 问卷调查设计 |
(二) 学生住宿方式 |
1. 学生住宿方式选择 |
2. 学生选择校外租房的原因 |
3. 家长对学生校外租住的态度 |
(三) 学生对校内住宿管理的满意度 |
1. 学生对校内住宿条件的满意程度 |
2. 学生对校内住宿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 |
3. 学生对校内住宿管理的改善意见 |
4. 学生对住宿管理改善后的住宿意愿 |
(四) 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
1. 学生对宿舍活动的需求度 |
2. 人际关系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
三、威信一中校内住宿管理现状 |
(一) 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普遍 |
(二) 威信一中住宿条件现状 |
1. 校内住宿费用 |
2. 宿舍配套设施 |
3. 宿舍作息时间 |
(三) 威信一中住宿管理制度 |
1. 住宿生必须遵守的制度 |
2. 宿舍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
3. 监管机构职责不明 |
(四) 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 |
1. 住宿生存在思想误区 |
2. 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
四、威信一中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威信一中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 |
1. 校外租房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
3. 重“管”轻“人”的管理制度 |
4. 家校合作程度低 |
(二) 威信一中住宿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1. 校外租住学生处于“失控”状态 |
2. 经费投入不足 |
3. 监督管理机构的缺失 |
4. 合作意识淡薄 |
五、完善威信一中内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校园内部建设 |
1. 积极争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
2. 形成特有的学校内部管理文化 |
3. 整治校园内外环境 |
(二) 完善威信一中内部管理制度 |
1. 明确内部管理机构的职责 |
2. 优化住宿管理结构 |
3. 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
(三) 促进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
1. 优化住宿管理理念 |
2.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 |
3. 推进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四) 加强家校合作管理 |
1. 政府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建设 |
2. 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
3. 丰富家校合作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9)手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手机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应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中职学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 |
第三节 个案调查 |
第四节 调查总结与分析 |
第三章 手机对中职学校学生及班级管理的影响 |
第一节 手机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影响 |
第二节 手机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影响 |
第四章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设计及教育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背景分析 |
第二节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设计的整体思路 |
第三节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的实施内容 |
第四节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 |
第五节 班级手机管理策略的分析与评价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中职学校班级手机管理对策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手机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影响 |
附录2 |
学生的访谈提纲 |
班主任访谈提纲 |
附录3 18计用3 班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10)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 |
(一)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4. 观察法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评述 |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概念 |
1. 农村寄宿制初中 |
2. 课余生活 |
3. 管理 |
(二) 理论基础 |
1. 需求层次理论 |
2. 隐性课程 |
3. 人本管理理论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思路 |
(四) 调查样本相关情况 |
1. 样本情况 |
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二部分 果珠中学概况 |
第三部份 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 |
一、饮食方面 |
(一) 食堂管理人员情况 |
(二) 食堂基础设施设置情况 |
(三) 饮食环境卫生情况 |
1. 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
2. 食品卫生情况 |
(四) 人员服务基本情况 |
1. 工作人员卫生习惯 |
2. 工作人员服务情况 |
(五) 就餐管理情况 |
1. 菜谱种类及更新频率 |
2. 秩序监督情况 |
二、宿舍方面 |
(一) 宿舍管理人员情况 |
(二) 宿舍文化管理情况 |
1. 物质文化 |
2. 制度文化 |
3. 行为文化 |
4. 精神文化 |
(三) 宿舍安全管理情况 |
三、卫生方面 |
(一) 学生个人卫生保健情况 |
(二)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情况 |
(三) 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 |
1. 厕所和浴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
2. 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
(四) 卫生管理人员及制度情况 |
四、课余活动方面 |
(一)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情况 |
1. 学生参加、组织课余活动的意愿及认识 |
2.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动机、顾虑及满意度 |
3.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内容和频率 |
(二) 学校实施课余活动的状况 |
1. 学校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组织和计划 |
2. 学校内开展课余活动的场地与器材 |
第四部分 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的问题分析 |
一、饮食方面 |
(一) 餐饮服务人员不达标 |
(二) 人员管理不力 |
1. 卫生标准不明、考核不够严格 |
2. 工作人员态度差 |
3. 值班人员缺勤,就餐秩序不乐观 |
(三) 保障条件不佳 |
1. 基础设施设置不足 |
2. 饮食质量不高 |
二、住宿方面 |
(一) 宿管力量薄弱,宿管老师素质普遍不高 |
(二) 宿舍文化创设不足 |
1. 基础设施设置不足 |
2. 宿舍卫生状况不佳 |
3. 墙壁语言文化设置只注重教育意义 |
4. 制度不全、管理不严 |
6. 就寝纪律差 |
7. 宿舍文化活动匮乏 |
三、卫生方面 |
(一) 卫生与健康教育不足 |
(二) 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 |
(三)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卫生管理制度 |
四、课余活动方面 |
(一) 参加和组织课余活动的动机不正 |
(二) 课余活动时间少、活动次数少、形式单一 |
(三) 课余活动的组织混乱,缺少计划性 |
(四) 课余活动的器材不足,已有场地的利用率不高 |
第五部分 果珠中学寄宿学生课余生活及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
(一) 均一致的财政拨款制无法满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独特需求 |
(二) 教育部门的考核错位 |
(三) 政府督查不深入 |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
(一) 认识不足 |
(二) 组织不力 |
1. 食堂管理缺乏有效领导 |
2. 宿舍制度以“管”代教 |
3. 缺乏有关课余活动的规章制度 |
(三) 缺少评价反馈机制 |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
四、教师方面的原因 |
(一) 班主任忽略教育 |
(二)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教育者的心 |
(三) 班主任与宿管老师断层 |
五、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六部分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
(一) 实行差异化的义务教育财政支持体制 |
(二) 改变考核学校的方式 |
(三) 促进政府部门科学督查 |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
(一) 转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二) 提高组织效力 |
1. 提高自身餐饮管理水平 |
2. 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
3. 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 |
4. 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开展课余活动 |
(三) 引进评价反馈机制 |
三、家庭方面的对策 |
(一) 重视家庭教育,主动与学校沟通 |
(二) 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 |
四、教师方面的对策 |
(一) 提高宿管老师素质 |
(二) 班主任充分发挥作用,与宿舍管理员统一协调 |
(三) 提高自我意识的敏感性,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结束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学住宿生有哪些不良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寄宿制初中住宿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L中学为例[D]. 陈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D]. 侯有燕. 西南大学, 2020(05)
- [3]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以X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例[D]. 何思.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初中一年级住宿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从化C中和D中学为例[D]. 韩莉萍.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马枭.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初中生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佳萌. 浙江大学, 2020(02)
- [7]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中住校生和走读生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D]. 王晓燕.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威信县普通高中学校内部管理现状研究 ——以威信一中学生校内住宿管理为例[D]. 金燕. 云南大学, 2019(03)
- [9]手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启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5)
- [10]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D]. 周艳芬. 云南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