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防聋工作如何与WHO接轨(论文文献综述)
卜行宽[1](2019)在《WHO全球防聋计划和我国的响应与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听力损失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致残性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是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WHO全球防聋计划》明确提出了目的、任务、优先考虑、行动方案和期望成果。为保障计划完成,世界卫生大会再次通过了《预防聋和听力损失决议(WHA70.13)》,敦促成员国政府做出政治承诺,做好9项工作。我国和WHO密切合作,积极响应号召,不仅在国内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在全球发挥作用。
张龙[2](2019)在《某地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主观性耳鸣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是指把耳和听力问题的预防、早期筛检识别、诊疗康复等各个阶段与保健手段相结合,把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着重扎根到社区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本次调查以主观性耳鸣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耳和听力的关注度和警惕性,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方法:1、现场调研: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安吉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年龄在1865周岁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最终收回质量合格的问卷96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4%。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自制问卷包括社区居民的一般基本信息、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及特点、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情绪、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4个组成部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访谈了解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状况。2、数理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双录入,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ronbach’α检验问卷的信度、主成分分析法检验问卷的效度,通过单因素分析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主观性耳鸣的健康认知情况,利用回归分析探索主观性耳鸣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因素的关系、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与健康认知的关系。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1、调查的964名社区居民中,男性512人,占53.1%,女性452人,占46.9%;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53±14.676;社区居民焦虑自评量表的焦虑均分为33.36±8.330,焦虑的检出率为16.7%,略低于国内常模,其中323人自诉无诱因条件下有主观性耳鸣症状,主观性耳鸣的患病率为33.5%。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抽烟量、耳机的使用频率、音频设备的音量、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噪音、焦虑情绪是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充足的睡眠质量是主观性耳鸣的保护因素。3、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调查表明:(1)信效度分析:健康认知问卷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6,问卷的信度较好,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855;(2)323名主观性耳鸣患者中,需求的具体内容居前三位的是耳科健康宣教(62.2%)、听力筛查(56.7%)、耳部检查(48.3%);(3)85.4%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对保健的服务需求较高,89.5%的患者首诊需求倾向于县区级以上的卫生服务机构,保健服务需求较高组的健康认知得分明显高于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健康认知问卷中,感知的易感性和障碍认知两个维度是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4、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给上,访谈结果表明,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未单独设置五官科,耳和听力问题的诊疗工作主要由全科医生承担,诊疗内容只是轻度症状的耳科疾病和耳外伤处理;耳和听力仪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存在医务人员不会使用的现象;社区专业的预防保健服务人员尚未开展过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上级卫生部门没有制定专业的保健技术规范、保健方法和推行落实相关的卫生政策;健康宣教上,社区每年只会在全国爱耳日开展一次针对爱耳护耳的义诊或宣传活动。结论:社区居民主观性耳鸣的患病率较高,年轻群体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焦虑情绪是主观性耳鸣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居民中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较高,对主观性耳鸣总体的健康认知较好,健康认知影响着患者的服务需求;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在基层范围内得不到满足,我国耳和听力问题的卫生服务主要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初级耳和听力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为了预防和降低主观性耳鸣的出现,社区居民应该及时转变不良行为;缓解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提升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水平,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整合卫生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和落实初级耳和听力相关的卫生政策,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自下而上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对耳和听力的关注程度,满足居民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
李金娜[3](2018)在《声敏感与耳鸣关系的探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声敏感(过去有文献称为听觉过敏、听觉耐受下降等)是指患者对客观存在的正常声音出现异常的不适反应,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这两种现象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声敏感的文献报道较少,声敏感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临床经验显示,声敏感病人多混杂在以耳鸣为主诉的病人中,许多病人以及临床医生甚至将声敏感误会成耳鸣,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从中医角度的认识尚为空白,给声敏感与耳鸣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本研究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声敏感与耳鸣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声敏感与耳鸣之间在临床特征及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的关系,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部以声敏感和/或耳鸣为第一主诉且年龄在15周岁以上、愿意配合调查的患者行临床观察。全面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指导患者填写“耳鸣情况调查表(包括TEQ)”、“声敏感情况调查表(包括声敏感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脾胃功能评分表”“生活习惯调查表(包括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心情压力等)”,并行纯音测听检查、响度不适阈检查等。将所有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整理为数据库后,使用Excel(2016)、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的统计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分析,两变量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声敏感与耳鸣之间临床特征、发生率、听力学特征及焦虑、抑郁的情况,并从中医角度分析其病因病机。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272例,男143例(52.57%),女129例(47.43%),男女比例约为1.1:1,平均年龄41.30±12.92岁。其中有声敏感者87例(占31.99%),仅有耳鸣而无声敏感者185例(占68.01%)。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2.发病率87例有声敏感的患者中,兼有耳鸣者79例(90.80%),无耳鸣者8例(9.20%)。264例有耳鸣的患者中,兼有声敏感者79例(29.92%),无声敏感者185例(70.08%)。耳鸣严重程度与声敏感发病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声敏感VAS评分与耳鸣TEQ评分无相关性。79例声敏感并耳鸣的患者中,耳鸣先发病33例(41.77%),声敏感先发病7例(8.86%),声敏感与耳鸣同时发病38例(48.10%),患者忘记时间无法判断1例(1.27%)。3.临床特征87例声敏感患者中,对任何声音产生不适者占57.47%,对特定声音产生不适占42.53%。37例对特定声音敏感中,13例(35.14%)仅对一种声音敏感,24例(64.86%)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定声音敏感。87例声敏感患者中,16.09%仅出现为1种不适,51.72%出现2种不适,32.18%出现3种或以上不适。其中68.97%与耳部相关的不适感病例中,与耳鸣声耳别相同的占75.00%。停止接触外界声音后,79.31%的不适感立即消失,少数患者(20.69%)在5分钟前后消失。在264例耳鸣患者中,耳鸣的鸣响部位主要有双耳、左耳、右耳、颅内、头颅表面、身体以外等。83.33%患者仅闻及1种声音,15.15%患者可闻及2种或2种以上耳鸣声,1.52%患者说不清耳鸣声音。4.听力学特征(1)听力下降发生率:以言语频率(500HZ-4KHZ)听阈均值≥25dBHL作为听力下降的标准,53.75%的患者伴有听力下降;以250HZ-8KHZ任一频率听阈值大于25dBHL作为听力下降的标准,70.75%的患者伴有听力下降,两种标准下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在有声敏感与无声敏感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听阈均值:有声敏感组与无声敏感组右耳的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30.36±17.05 dB、28.67±13.63 dB,左耳的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28.16±15.26 dB、27.80±13.48 dB,两组左右耳听阈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DR均值:有声敏感组与无声敏感组右耳的DR均值分别为72.64±20.11 dB、68.87±14.67 dB,左耳的DR均值分别为77.201±29.39、75.96±23.49,两组左右耳DR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焦虑抑郁情况调查(1)有声敏感组的抑郁发生率(28.74%)、焦虑发生率(27.59%)大于无声敏感组(17.84%、13.51%),有声敏感组的SDS平均值(45.68±11.44)、SAS平均值(43.39±9.44)大于无声敏感组(41.82±11.32、39.87±9.57)。(2)声敏感VAS评分与SDS评分、S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275,存在(中、弱)正相关关系;耳鸣TEQ评分与SDS评分、S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2、0.312,存在(弱、中)正相关关系。6.生活习惯调查所有患者中86.76%存在睡眠不足,93.75%嗜食肥甘厚腻,81.25%嗜食生冷寒凉,88.60%存在心情不好,97.79%有心理压力,以上各项指标在有声敏感组与无声敏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脾胃功能情况调查(1)所有患者的脾胃功能评分均值(39.8±9.9)远高于健康人(9.9±2.7),提示患者普遍存在脾胃功能较差的情况,明确患有脾胃系疾病者占38.97%,脾胃功能评分及脾胃系疾病患病率在有声敏感组与无声敏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脾胃功能评分与声敏感VAS评分、耳鸣TEQ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312,提示分别存在(弱、中)正相关关系,且耳鸣程度越严重,脾胃功能评分越高(P<0.05)。结论1.声敏感与耳鸣关系密切,二者经常合并存在,声敏感很少单独就诊,多混杂在耳鸣病人中,因此在耳鸣的诊治中需注意鉴别。2.声敏感与耳鸣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前者是对外界真实存在的声音产生躯体的不适症状,在外界声音停止后症状大多立即消失,患者喜欢安静的环境;后者是听到了一种无声源的、难以清楚描述的声响,这种声响不会直接产生躯体不适症状,但可能引起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恐惧等,患者喜欢有声环境。3.声敏感与耳鸣可能具有相似的病因病机: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压力较大)、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且常伴有焦虑抑郁,提示治疗的大方向宜以调理脾胃为中心,同时应注意心理疏导。
鲁雅[4](2016)在《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梳理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取向及在华合作中心的管理机制;提出完善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的策略建议,使其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在中国和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于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资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华合作中心管理发展现状;运用政策分析法确定合作中心管理机制框架;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了在华合作中心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策略倾向。研究结果:1.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现状。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在信息沟通和传播、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和政策制定等多领域支持世卫组织工作,参与全球卫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在国内卫生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现状。资金投入存在缺口,激励方式以非物质激励为主,人员配备普遍为2-5人兼职岗位,信息化平台建设较为初级。3.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世卫组织总部、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国家卫生部门、地方卫生部门和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负责人、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所在机构负责人。主要利益相关者对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目标和功能定位较为支持;国家卫生部门和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对组织架构持中立立场,策略分析倾向于加强世卫组织内外部人员监督管理,国家卫生部门依据国情制定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国内管理办法;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对运行机制持中立立场,策略分析倾向于世卫组织和国家卫生部门在资金投入、激励方式、监管和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标准。结论: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世卫组织总部/西太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国家卫生部门、地方卫生部门和在华合作中心负责人及其所在机构负责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合作中心管理的运行机制上,包括资金投入、激励方式、监管和保障4方面。各利益相关者对管理策略的倾向较为一致,国家层面加强战略布局和规划,制定在华合作中心国内的管理办法,联合世卫组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高效的合作中心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世卫组织加强自身内部人员监督管理,做好合作中心负责人员的规划,建立统一的合作中心评价考核标准;合作中心内部规范化管理。建议:强化国家卫生部门对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目标和功能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明确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在华合作中心管理办法;逐步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兼顾物质和非物质激励手段,促进各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通过联盟、会议等多种方式,促进在华合作中心网络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李胜利,朱宏亮,刘全征,王玮,刘平艳,史士合,李德,王福田[5](2012)在《纯中药制剂复聪汤对感音性聋耳蜗毛细胞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我们用纯中药制剂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听神经和耳蜗毛细胞的修复再生作用效果。方法选用70只健康青年豚鼠,听力学检查后40只动物给予庆大霉素连续肌肉注射24~30天致聋,动物致聋后随机分成两组,25只用纯中药制剂给予"复聪汤Ⅰ号"口服液和"复聪汤Ⅱ号"滴耳液治疗组,在治疗30,60和90天后测定实验动物的听功能(ABR,DPOAE),处死6只动物,耳蜗左侧扫描电镜观察,右侧耳蜗铺片行光镜观察和毛细胞计数。对照组给予同样方法注射和口服生理盐水。结果实验前ABR和DPOAE测定所有受试豚鼠的听功能正常;在连续24~30天的庆大霉素注射后,豚鼠ABR反应阈值上升到50到80 dBSPI,DPOAE幅值降低,光镜和电镜表现为耳蜗毛细胞纤毛断碎、倒伏、融合和消失,多处毛细胞表皮板肿胀、突起和疱疹样变性,或毛细胞被完全挤出网状板,基底回和第三回耳蜗毛细胞严重消失;在用复聪汤口服和耳浴治疗30天(1个月)后,80%的耳聋豚鼠的ABR反应阈值恢复到30到50 dBSPI,DPOAE幅值有较明显提高;耳蜗铺片和电镜观察显示耳聋豚鼠的耳蜗毛细胞数目有一定恢复,组织结构有修复现象,扫描电镜可见再生毛细胞仅出现少量纤毛,而未治疗的对照组未发现此种现象;在纯中药治疗60天(2个月)时,耳蜗毛细胞数目明显增多,Corti器的毛细胞区,有大量的增殖细胞出现,扫描电镜可见成小束的新生纤毛出现在毛细胞缺失部位,同时支持细胞大量增殖;到治疗90天(3个月)时,再生的静纤毛束已基本形成,尤其是耳蜗基底部位的毛细胞明显增多,听功能已基本正常。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聪汤对听力损失豚鼠耳蜗毛细胞有一定的修复和再生作用。
韩德民[6](2010)在《听力障碍防控策略》文中研究表明WHO估计全球患有听力残疾的人数在近20年里持续增加,由1985年的4200万到1995年的1.2亿,到目前的2.78亿,这个数字的增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①诊
卜行宽[7](2009)在《WHO《发展中国家助听器及其服务指南》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WHO 2001年估计全球至少2.5亿人有致残性听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数量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全世界助听器的产量不足全球所需的1/10,其中75%销往北美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了余下25%的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助听器不仅量少而且服务昂贵。因此,WHO在1998年"发展中国家助听器服务——需
卜行宽[8](2009)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工作》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类交往和社会发展,预防聋和听力减退(prevention of deafness and hearing impairment,PDH)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第38届(1985年)和第48届(1995
王宇辉,杨世丽[9](2006)在《听力损失的进展及氨基糖甙类耳毒性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外听力损失的发展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不同国家原因不同。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致聋不仅位于国内药物致聋的首位,而且逐渐发展为国内各种致聋因素排位之首,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果断的措施。
刘丞[10](2006)在《江苏省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全人群耳疾与听力减退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自然人群听力减退和耳疾流行病学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对江苏省40个调查点,8412人进行听力和耳疾调查(WHO方案)。 结果:听力减退患病率为15.9%(标化率:全国11.35%,江苏省13.26%),其中轻度10.6%,中度3.8%,重度1.2%,极重度0.4%;听力残疾患病率为5.3%(标化率:全国3.86%,江苏省4.67%)。年龄、性别、城乡之间的差别有显着性。耳疾的患病率为:外耳畸形0.3%,耵聍1.4%,外耳道炎0.1%,真菌感染0.5%,分泌性中耳炎1.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鼓膜干性穿孔1.3%。引起听力减退的可能原因:耳疾8.79%,非感染状态69.49%,遗传因素0.54%,病因不明21.18%。干预需求:调查人群中6.9%需要配戴助听器,2.4%需要药物治疗,1.2%需要外科非急诊治疗,1.0%需要其他治疗。 结论: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患病率较1987年的调查明显升高,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制订和执行科学的防治策略是十分迫切,且完全可行的。
二、我国的防聋工作如何与WHO接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的防聋工作如何与WHO接轨(论文提纲范文)
(1)WHO全球防聋计划和我国的响应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WHO全球防聋的基本观点 |
1.1 听力损失和听力残疾的高度流行 |
1.2 听力损失的高度危害 |
1.3听力损失的高度可干预性 |
1.4 听力损失的低认知度 |
2 WHO全球防聋计划和行动 |
2.1 WHO全球防聋计划 |
2.1.1 憧憬 |
2.1.2 任务 |
2.1.3 目的 |
2.1.4 优先考虑 |
2.1.5 行动方案 |
2.1.6 期望的影响和成果 |
2.2 WHO三级防聋策略 |
2.3 各级医疗机构防聋分工建议 |
2.3.1 社区/初级 |
2.3.2 二级 |
2.3.3 三级 |
2.4 WHO近些年的全球防聋行动 |
2.4.1 提升全球防聋意识 |
2.4.2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通过防聋决议 |
2.4.3 召开系列专题会议 |
2.4.4 发布和评阅指导性文件 |
2.4.5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
3 我国的响应与作用 |
4 小结与展望 |
(2)某地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主观性耳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1.2.1 社区卫生服务 |
1.2.2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 |
1.2.3 供给需求理论 |
1.2.4 健康信念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居民主观性耳鸣的流行现状 |
1.3.2 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3 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现状 |
1.3.4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2 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样本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专家咨询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负责人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学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社区居民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2 社区居民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 |
3.1.3 主观性耳鸣的单因素分析 |
3.1.4 社区居民的焦虑情绪状况 |
3.1.5 主观性耳鸣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2 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 |
3.2.1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的内容和方式 |
3.2.2 主观性耳鸣健康认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2.3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在健康认知得分上的差异分析 |
3.2.4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在健康认知问卷条目上的差异分析 |
3.2.5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现状 |
3.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
3.3.2 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开展情况 |
4 结论与讨论 |
4.1 主观性耳鸣的患病情况 |
4.2 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 |
4.3 主观性耳鸣患者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需求 |
4.4 社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现状 |
5 对策与建议 |
5.1 基于社区居民的对策探讨 |
5.1.1 提高自身对耳和听力问题的关注度和警惕性,转变不良行为,尽早戒烟、适度使用耳机和音频设备、保证充足睡眠、及时疏导不良心理状态,淡化耳鸣 |
5.1.2 克服认知障碍,积极主动参与耳和听力活动的宣传和学习,通过提高对耳和听力问题的认知水平强化耳和听力的自我保健能力 |
5.1.3 重视耳和听力的预防保健,筛查识别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认识医疗服务技术的有限性,避免过高的医疗期望心理 |
5.2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对策探讨 |
5.2.1 优化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卫生服务,积极开展耳科健康咨询和社区义诊活动,在活动中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耳科筛查和识别手段 |
5.2.2 丰富耳和听力宣教活动的内涵,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增加耳和听力的保健内容,发放权威性的科普宣传资料,提高社区居民对耳和听力的认知水平 |
5.2.3 鼓励全科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参与耳和听力的专业知识培训,把耳和听力保健纳入到常态化的慢性病干预工作中,提升医务人员初级耳和听力保健的服务能力 |
5.3 基于卫生管理部门的对策探讨 |
5.3.1 制定并落实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卫生政策,建立保健服务的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基层开展初级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
5.3.2 把初级耳和听力保健工作与防聋工作相结合,提供专项保健资金,构建科学的保健服务评价指标,建立效果评估考核体系 |
5.3.3 充分利用传统和网络媒体平台,向大众推广科学规范的爱耳护耳健康知识 |
5.3.4 整合现有的初级卫生保健资源,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自下而上的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体系 |
6 本次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声敏感与耳鸣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声敏感与耳鸣关系的研究现状 |
1 声敏感与耳鸣的概念 |
2 声敏感与耳鸣的流行病学 |
3 声敏感与耳鸣的关系 |
4 声敏感与耳鸣的可能机理 |
5 中医对声敏感与耳鸣的认识 |
6 声敏感与耳鸣的治疗现状 |
7 述评及本研究的设想 |
研究方法 |
1 病例选择标准 |
2 资料收集的步骤及方法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声敏感与耳鸣的发生率 |
2.1 声敏感患者中耳鸣的发生率 |
2.2 耳鸣患者中声敏感的发生率 |
2.3 声敏感与耳鸣发病时间的关系 |
3 声敏感与耳鸣的临床特征 |
3.1 声敏感的临床特征 |
3.2 耳鸣的临床特征 |
3.3 声敏感与耳鸣患者对环境声的反应 |
4 声敏感与耳鸣的听力学特征 |
4.1 纯音听阈测定 |
4.2 响度不适阈检查与动态范围 |
5 声敏感与耳鸣的焦虑抑郁情况 |
5.1 SDS评分 |
5.2 SAS评分 |
6 声敏感与耳鸣的生活习惯调查 |
6.1 睡眠不足 |
6.2 饮食习惯 |
6.3 心情与压力 |
6.4 噪声接触史 |
7 声敏感与耳鸣的脾胃功能调查 |
7.1 脾胃功能量表评分 |
7.2 脾胃系疾病患病情况 |
讨论 |
1 声敏感是一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现象 |
2 声敏感与耳鸣关系密切 |
2.1 声敏感与耳鸣常合并出现 |
2.2 声敏感很少单独就诊 |
2.3 声敏感与耳鸣的听力学特征相似 |
3 声敏感与耳鸣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
3.1 声音的含义不同 |
3.2 对声音引起的不适症状不同 |
3.3 对外界环境声的反应不同 |
4 声敏感与耳鸣可能具有相似的病因病机 |
4.1 声敏感与耳鸣的病因探讨 |
4.2 声敏感与耳鸣的病机探讨 |
4.3 声敏感与耳鸣的治疗原则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文献资料 |
2.1.2 现场调查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定量资料分析 |
2.2.2 定性资料分析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机制界定 |
3.1.1 目标和功能定位 |
3.1.2 组织架构 |
3.1.3 运行机制 |
3.2 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管理现状 |
3.2.1 完成世卫组织工作计划,履行全球卫生交流的基本职能,但与深入参与国内外卫生事务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
3.2.2 缺乏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对所属单位依赖性较强 |
3.2.3 以荣誉等非物质激励为主要激励手段 |
3.2.4 对世卫组织基础性文件及合作中心指南的知晓度低,与负责在华合作中心的技术官员沟通渠道不畅 |
3.2.5 岗位设置以兼职为主,流动性较大 |
3.2.6 在华合作中心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
3.3 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主要利益相关者在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3.3.1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3.3.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资源分析 |
3.3.3 在华合作中心主要利益相关者作用机制 |
4 讨论 |
4.1 缺乏对在华合作中心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的整体规划 |
4.2 世卫组织对在华合作中心属于松散型管理,技术官员发挥作用不足,导致沟通存在障碍 |
4.3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在华合作中心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难以实效监管 |
4.4 在华合作中心尚未建立与其目标和功能相—致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
4.5 缺乏持续稳定的筹资机制,激励手段单一,对调动在华合作中心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 |
4.6 在华合作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较为薄弱,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
4.7 本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
5 结论 |
6 建议 |
6.1 强化国家卫生部门对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目标和功能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
6.2 明确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在华合作中心管理办法 |
6.3 逐步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兼顾物质和非物质激励手段,促进各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 |
6.4 通过联盟、会议等多种方式促进在华合作中心网络建设 |
6.5 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运行机制访谈提纲 |
附件二 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调查问卷 |
附件三 江苏省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访谈提纲 |
附件四 关于传统医学领域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访谈提纲 |
附件五 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未来发展建议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8)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WHO.PDH 21世纪前十年的工作重点 |
2 聋和听力减退的流行病学 |
3 聋和听力减退造成的社会负担 |
4 发展中国家助听器的需求和服务 |
5 初级耳和听力保健 |
6 WHO.PDH在我国的贯彻和执行 |
6.2 努力在国内传播WHO. |
6.3 贯彻执行PDH项目。 |
(10)江苏省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全人群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研究 |
引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老年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研究 |
引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附图 |
四、我国的防聋工作如何与WHO接轨(论文参考文献)
- [1]WHO全球防聋计划和我国的响应与作用[J]. 卜行宽.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03)
- [2]某地区初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主观性耳鸣为例[D]. 张龙.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3]声敏感与耳鸣关系的探讨[D]. 李金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策略研究[D]. 鲁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5]纯中药制剂复聪汤对感音性聋耳蜗毛细胞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A]. 李胜利,朱宏亮,刘全征,王玮,刘平艳,史士合,李德,王福田. 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8届学术交流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4届学术年会”中西医结合耳鸣耳聋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 2012
- [6]听力障碍防控策略[J]. 韩德民.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01)
- [7]WHO《发展中国家助听器及其服务指南》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J]. 卜行宽.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9(02)
- [8]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工作[J]. 卜行宽.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9(01)
- [9]听力损失的进展及氨基糖甙类耳毒性的发展趋势[J]. 王宇辉,杨世丽. 四川医学, 2006(10)
- [10]江苏省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刘丞. 南京医科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