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图在自相似交通仿真中的应用

混沌图在自相似交通仿真中的应用

一、混沌图在自相似流量模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伟[1](2021)在《AOS中基于预测的队列管理与帧生成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各种网络业务也越来越多,这就必然会导致网络拥塞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网络的服务质量要求,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所以对网络拥塞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自相似性是网络流量本身的特性,也是比较普遍的特性,这一特点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网络的自相似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有用户的状态、网络协议、业务种类等因素。拥塞控制的研究因为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变的更加困难,但是自相似性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引入流量预测模块,以便更好的实现网络拥塞控制。本文在自相似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拥塞控制,建立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队列管理算法和一种改进的帧生成算法。最终实现预测和队列管理的结合;队列管理与帧生成算法的结合;帧生成和调度模块的结合。首先,本文选择小波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小波神经网络是包含了小波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思想而组成的一种新型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设定合适的小波基作为隐含层,不断调整训练集的参数,使训练集的输出接近于实际期望值,然后将调整好的参数置于测试集,最后进行整体的预测,多次运行生成自相似流量,从而使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达到期望的效果。其次,将该模型产生的流量引入主动队列管理机制中,使用改进的队列管理算法,通过计算其平均队列长度并修正分组丢弃概率,对突发的自相似流量进行合理的丢包处理,最终得到稳定的队列长度。该模型能够根据预测流量动态控制丢弃概率,从而实现拥塞控制。最后,将经队列管理算法处理过的数据引入改进的AOS帧生成算法中,确定综合目标函数,利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寻优,确定最适合此流量的自适应帧生成算法的最优成帧时间门限值。最终对上述算法进行联合仿真,结果发现,在预测基础上,改进后的队列管理与帧生成算法在系统的平均时延、剩余量等方面和改进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

刘宏志[2](2020)在《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动态演化及其非线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空中交通的迅猛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流量、高密度的航班运行将会成为常态。在可用空域资源增幅缓慢的现实情况下,为确保航班增长、保持安全与服务质量水平,国际组织、各国空中交通管理当局与研究机构提出了各种运行概念和解决方案。虽然这些概念和方案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是在遵循空中交通动态演化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空中交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交通需求与所需资源相匹配的目标。空中交通动态演化规律和运行特性的准确刻画是空中交通系统优化与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空中交通不但会受到时空非均衡交通需求的影响,还会受到天气这一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影响,致使空中交通的动态演化规律和运行特性很难使用数学模型进行精准描述和刻画。此外,虽然在空中交通系统中绝大多数航班在航路上飞行,但机场的进离场航班才是系统运行的原始驱动力。为此,本研究针对机场空中交通(进离场航班)流量时间序列,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动态演化、流量波动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和多尺度复杂性的角度,探究流量波动短期演化规律和长期的统计特性,以期为流量波动的仿真建模、预测分析和流量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三大部分,详细工作介绍如下:(1)为有效刻画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动态演化,针对北京首都机场单日离场航班流量时间序列,使用可视图与水平可视图方法将时间序列映射成复杂网络;采用序模体抽取复杂网络的局部结构以刻画流量波动模式,依据波动模式出现的次序与频次,构造了波动模式的状态转移图,刻画了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动态演化轨迹;根据可视线的疏密程度,采用网络社团划分方法,将复杂网络划分为不同的社团(时段);构建序模体剖面刻画时段内的波动特性,量化分析了不同时段间波动特性的差异。本部分研究从波动模式转移和波动特性差异的角度,为流量波动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分析工具,为流量短期波动的仿真建模、预测分析以及针对特定波动特性时段定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2)为探究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针对北京首都机场2017年整个夏秋航季的离场航班流量时间序列,采用多尺度多重分形分析方法,依据Hurst面的起伏判定该时间序列具有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辨析了该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多重分形的类型,明确了该多重分形特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多尺度多重分形谱面,分析了参数的设置对于多重分形谱面形状的影响;根据多重分形谱面的形状特征,从多尺度视角考察了该时间序列的分形强度和主导波动类型,发现了主导波动类型发生突变的时间尺度;基于Hurst面间距离,探索了时间序列长度与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刻画近似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最小有效长度。本部分研究为理解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长期统计自相似特性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方法,为使用多重分形理论构建流量波动仿真模型,进而预测流量的涨落波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在不同时间尺度考察流量波动特性,进而制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流量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探究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多尺度复杂性,针对中国十大繁忙机场2017年整个夏秋航季的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多尺度排列熵,从单变量视角量化了十大机场的进离场流量波动的多尺度复杂性;提出了改进的多变量多尺度排列熵,从多变量视角量化了十大机场空中交通总体流量波动的复杂性;提出了熵值尖峰概念,并据此将机场进行分类,以表征不同机场之间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复杂性的相似性;提出了改进的多尺度多变量关联性量化方法,考察了十大机场进离场流量波动之间的多尺度关联性,依据最大值关联性尖峰的位置,识别出主导交通流交替更迭时间尺度。本研究为理解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长期统计规律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方法,为量化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的预测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工具,为评测空中交通流量波动仿真模型提供了有效测度指标。

雷霆[3](2010)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系统整体性的思想指导下,基于复杂性理论对计算机网络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1)基于混沌理论,对不同时间尺度下实际计算机网络流量的复杂行为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了网络流量的混沌和无标度行为特性在实际网络中的普遍性。(2)提出能反映大多数计算机网络行为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的演化规则做了形式化描述,推导出了模型输入流量的涨落公式。(3)基于平均场模型,对网络流量系统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推导出了系统在平均场的假设前提下发生混沌动力学行为的条件。(3)基于拓扑结构对网络整体行为的相变现象和复杂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在相变流量值附近网络整体行为复杂程度达到最高,以及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网络行为的复杂程度具有强化作用的原因。(5)在复杂网络模型上提出了局部和全局相变流量值的近似表示方法并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在不同负载下网络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网络行为对稳定状态偏离程度的解析结果。(6)提出混沌网络流量的两种预测模型,即小波加权局域模型和互信息与主成分分析加权局域模型。

陈凯[4](2009)在《自相似网络流量仿真与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各种网络业务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到能准确描述网络流量特征的模型,对网络拥塞控制、带宽分配及网络性能评价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自相似性可以对网络的行为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自相似流量下的网络性能分析、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深入分析自相似网络流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自相似网络流量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具体介绍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包括自相似的一般定义及其特性,分析网络流量产生自相似性的若干原因。其次,介绍了目前主要的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重点讨论了ON/OFF模型及其关键参数,并通过直接叠加多个相互独立的ON/OFF源生成了自相似的网络流量。再次,详细论述了描述流量自相似程度的Hurst指数的常见估值方法,包括部分关键算法的实现及对算法的评价。对于软件仿真产生的自相似流量以及采集到的特定业务的真实网络流量,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了Hurst指数的估计,并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对Hurst指数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讨论了Hurst指数对自相似网络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网络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在不同Hurst指数下,对排队时延、丢包率分别与队列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通过比较Hurst指数,可以检测网络流量是否异常,并进一步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对网络安全(如IDS)以及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分析、性能评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司文[5](2009)在《网络流量自相似性分析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开始担负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这对网络的服务质量、流量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流量的分析与预测是性能分析和网络管理的基础,流量分析可以获得网络的运行规律及特性,基于流量特性的建模,不但可以预测流量行为趋势,更能应用于拥塞控制、服务质量等领域。本文以重要的流量特性——自相似性的分析为出发点,对网络流量的特征模型及其预测方法进行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叙述了国内外对流量研究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包括其数学描述、自相似过程判断、描述流量自相似程度的Hurst指数估计方法、网络流量中自相似现象的成因及对网络业务的影响。然后,归纳总结了业务流量建模预测的典型方法及其模型,深入分析了传统模型在刻画业务流量时的缺陷,系统地研究了建立在自相似特性基础上的主要自相似模型的优、缺点;随后讨论了流量预测领域最新的分析技术和理论,并提出了改进的FARIMA(Fracti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时变FARIMA模型,该模型以动态刻画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克服了传统FARIMA模型因全域平均导致的分形信息损失。最后应用传统FARIMA模型与改进后的时变FARIMA模型对实际业务流量进行了建模,评价了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时变FARIMA模型的有效性。

王沙燚[6](2008)在《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文中指出灾害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它的发生、演化都具有相当复杂的特征,如有序化、突跳性、不可逆性、长期不可预测性以及模糊性、灰色特性等,这些特征都是传统的牛顿力学所不能描述的。然而,耗散结构、协同、突变论、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使得从总体上研究系统灾变的非线性动力学发生、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成为可能。以耗散结构、协同、突变论、混沌理论的非线性理论强调了系统发生、演化的方向,亦即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开放的灾害系统吸收负熵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并在涨落作用下通过自组织和突变形成新的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本文从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的角度研究整理了实际工程中的滑坡、围岩系统演化、水土流失、生物湮灭等灾变过程的发生、演化,总结了复杂性科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并介绍了耗散理论在社会经济、证券市场、气象、水文循环中的应用。突变理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随外界控制参数连续改变而发生不连续变化的数学理论,是研究灾变系统突跳特性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尖点突变模型在系统危险性评价、预测和采矿、水利工程中灾害分析的应用,以及在隧道、地下硐室施工中防灾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含软弱夹层岩体边坡失稳问题和建筑火灾的燕尾突变模型的应用。针对灾害系统的模糊性和灰色特性,本文介绍了利用模糊理论和灰色预测理论,为灾害系统的分级、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灾害的预测等问题整理出了较系统的解决办法。此外,灾害链理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灾害理论,本文介绍了基于灾害链式发生机理的防灾减灾新方法的当前有关成果。信息熵是热力学熵的推广,是系统混乱程度的测度。灾害系统的发生就是降维、有序化的过程,因此,用信息熵的演化来描述灾害系统的发生、演化特征是可行的。本文在修正一些既有灾害熵表述的不足之处基础上,构造灾变信息熵基本量的特征,并提出了基于损伤张量第一不变量构造损伤信息熵的观念。介绍了信息熵应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以及水文循环等实际问题中。混沌论是上世纪6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科学,混沌是指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无规则性或不规则性,灾害的混沌特征主要表现在短期可预测而长期不可预测的特征。用Lyapunov指数、Kolmogorov熵、分数维等研究、预测灾害系统的演化,以达到防灾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滑坡、基坑的非线性混沌预测以及基于混沌理论的冲击地压预测的具体方法。本文总结大量的灾害研究的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总结了灾害系统的非线性与灾变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大系统角度讨论了如何研究灾害孕育、演化、发生、传播、影响,评定、预测和防止的普遍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建立灾害系统和灾变动力学的思想和理论框架体系,为灾害研究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新思路。

张晓明[7](2007)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文中认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特别该区土壤侵蚀不断加剧,恶化了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随着大规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该区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过程和协同变化规律,对于黄土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具有长期实验基础的多尺度耦合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3S技术、景观生态学测度方法及成熟的水文观测方法,结合多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及其驱动力,探析降水时空分布的异质性;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的理水减沙机理,解析多尺度流域耦合的水文生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借助WEPP模型提取研究区代表性典型流域单元并对其径流及侵蚀产沙进行模拟;基于分形理论测算典型流域单元地形地貌特征分形维数,建立流域水沙运移与地貌形态耦合关系;根据自相似原理,在考虑降雨异质性基础上建立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尺度转换模型;结合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格局、降水信息,建立了描述时空变异性、多变量的耦合水文模型,探讨流域不同时、空尺度上水沙运移的转换方法。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次降雨面与次降雨雨强分布的均匀性较差,中心站、出口站或流域内任一点的暴雨中心发生概率<25%,次降雨的相关域为7 km,相对本研究试验流域降雨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从时空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等方面,对试验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根据提取的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动态演变过程。流域增加植被覆盖和改善土地利用格局后,年径流和输沙减少趋势具有尺度性,随年降雨量的变化,不同面积流域的径流减少率或呈线性减小、或呈单峰凹型抛物线变化、或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变;输沙量减少率均呈单峰凹型抛物线变化,谷底值及对应降雨量值随面积尺度不同而不同。流域森林植被每增加五个百分点,则输沙模数可减少20%。研究了不同类型场暴雨的降雨特征值与流域洪水径流和输沙的关系,分析了不同雨型下降水过程、洪水径流过程和输沙过程的尺度分异规律,洪峰流量与洪水含沙量随尺度的协同变化规律,以及洪峰与沙峰的时滞关系。从模拟生成的气候数据精度、坡面细沟侵蚀机理方程解析验证和坡面、小流域径流侵蚀产沙模拟的校准验证等方面,探讨了WEPP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和推广使用时注意事项。基于WEPP模型划分了研究区代表性典型流域单元并进行了径流和侵蚀产沙模拟,结果显示流域坡面径流均占流域出口径流量的98%以上,坡面侵蚀泥沙产量在坡面沉积不足3%,坡面侵蚀产沙的输移量最大约74%沉积于沟道,而流域出口泥沙输移量均来自于坡面产沙量。基于WEPP模型提取的25个代表性典型流域单元,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其地貌特征分形维数,并构建了地貌信息维数与侵蚀产沙耦合模型。基于自相似原理,分析了研究区流域泥沙输移比分形特征,并在流域年均泥沙输移比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泥沙输移比尺度转换模型,探讨了其适用范围为500km2以下的流域。综合降雨特性、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格局和地形地貌特征,建立不同尺度流域耦合水文模型,分析了其尺度转换的条件。

戚晓明[8](2006)在《流域水文尺度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文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等级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且这个系统内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运行周期上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尺度。作为描述各种尺度中水文特征的空间数据与模型自然也有尺度特征。论文对流域范围内的点雨量插值的时空尺度、基于万有引力公式形式的点雨量插值算法、雨量站站网的密度优化、流域水文相似性及其度量、水文多尺度仿真等若干水文尺度问题进行了研究。 点雨量插值对于分析雨量二维空间分布变化特征、计算面雨量、解决水文尺度中分辨率和雨量站网规划等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距离反比、普通Kriging和PRISM三种常用点雨量插值算法在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雨量站点的平面三角几何关系,提出了参证插值站点的选择方法,使得参证插值站点的选择更合理。根据万有引力原理,任意雨量站雨量与待插值点雨量存在着万有引力。通过计算任意一个参证插值站点与待插值点的万有引力占所有参证插值站与待插值点的万有引力的标量之和的比例来确定插值权重,并提出了消减权系数的计算方法,从而研究了基于万有引力的点雨量插值算法,并实例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插精度。 水文相似性问题是水文尺度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关于水文相似的程度,并没有具体量化的研究。本文分别从流域下垫面、河网发育情况、产汇流影响因素等角度,探索性的提出了几个水文相似性评定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种水文相似性指标在计算水文相似程度中的权重。以江西雨量站网密度实验区中的朗口和银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实例计算了两个流域的相似程度,并通过两个流域的单位线和径流过程线进行了初步验证,认为水文相似度是定量化研究水文相似性问题的有用工具。 从水文尺度与水文模型系统的原理、结构、复杂度、资料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了水文模型尺度性的数学描述,有助于定量化研究水文模型的尺度性;提出了水文多尺度仿真的概念和必要性,并对水文多尺度仿真的方法与转换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江西雨量站网实验研究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在此系统上以抽站法和水文模拟法相结合,从水文尺度问题研究的角度,采用多水文模型族、多尺度站网密度组合,验证了雨量站的布设密度。

邓辉[9](2005)在《大规模网络流量及安全状态模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各种实际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的研究变的越来越困难,网络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研究手段,也越来越成为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目前网络模拟技术主要分为网络拓扑模拟技术,网络流量模拟技术,网络攻击模拟技术等几种关键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正是网络模拟的难点所在,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模拟工具均支持大部分现有的各种模拟模型和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平台为Ns-2。现有的各种网络模拟技术和工具主要还集中在小范围网络的模拟,无法适应日趋庞大的网络,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Ns-2的网络安全状态模拟系统,这套模拟系统采用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大规模网络模拟而设计的模型和技术,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系统对规模较大的网络,比如公共互联网级别的网络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该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主要完成同用户的交互过程,后台负责网络模拟的实际进行,本文主要介绍后台处理部分,同时,本文还将着重描述模拟时的各种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大规模网络网络拓扑结构的模拟建模,大规模网络流量的模拟建模以及DDoS攻击的模拟。 在介绍完系统中的各种关键技术后,本文还将从实验的角度来验证模型和技术的准确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从实际的网络环境中获取了大量的数据,来用于各种模型的分析和研究,从模型同实际数据的对比结果,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这套网络安全状态模拟系统中所使用的模型和技术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刘岩[10](2005)在《网络流量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由网络流量过大引发的网络拥塞。与此同时,互联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作为承载服务的基础,对网络流量进行智能化的控制显得日益重要。网络流量特性可以充分体现承载网络的性能特性,因此本文以对网络流量特性的研究为出发点,对网络流量控制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在对网络流量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理论上分析了TCP拥塞控制机制与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拟试验比较了自相似性与丢失率、重传初值以及链路延迟的不同关系。对于网络流量特性的刻画以及网络流量特性原因的探讨,都应当以网络流量控制为最终目标。为了方便流量控制模型的建立,本文首先对典型TCP流的流量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网络流量的控制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在此模型基础上的控制器设计,引入预测控制模型设计流量控制器,并给出了模拟的流量控制器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下一代智能网络中控制平面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文有所创新的主要方面如下: 首先,系统分析了网络流量特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成因的可能解释,并分析了这些解释的出发点和合理性。并进一步讨论了TCP/IP协议与TCP流自相似特性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TCP拥塞控制机制本身会导致TCP流自相似特性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TCP流分形程度与丢失率及超时重传的直接关系。 其次,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控制论的角度对TCP拥塞控制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主动队列管理问题可以看作一个控制器设计问题,可以引入经典/现代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考虑到网络流量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流量控制模型。考虑到网络流量控制实际实现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服务层叠网中动态配置带宽的改进算法。 第三,研究了下一代智能光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了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设计的待解决关键问题,针对IP业务量不确定性对带宽动态配置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流量工程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在对RSVP-TE进行扩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动态标记优先

二、混沌图在自相似流量模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沌图在自相似流量模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AOS中基于预测的队列管理与帧生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自相似流量及AOS协议
    2.1 自相似流量
        2.1.1 自相似过程的描述与分类
        2.1.2 自相似的特性
        2.1.3 自相似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2.1.4 自相似的计算
        2.1.5 网络自相似流量的建模
    2.2 AOS协议及多路复用模型
        2.2.1 AOS协议简介
        2.2.2 AOS数据单元格式
        2.2.3 AOS多路复用模型简介
第3章 自相似流量下的拥塞控制算法
    3.1 随机早检测算法
        3.1.1 算法介绍
        3.1.2 算法特点
    3.2 几种改进的随机早检测算法
        3.2.1 自适应随机早检测算法
        3.2.2 自相似随机早检测算法
        3.2.3 流量随机早期检测算法
    3.3 一种改进的拥塞控制算法MRED
        3.3.1 MRED思想和原理
        3.3.2 MRED算法的仿真结果对比
第4章 自相似流量下的帧生成算法
    4.1 AOS帧生成算法
        4.1.1 等时帧生成算法介绍
        4.1.2 高效率帧生成算法介绍
        4.1.3 自适应帧生成算法介绍
    4.2 智能寻优门限值的帧生成算法
        4.2.1 自适应帧生成算法的改进和流程图
        4.2.2 人工鱼群寻优算法
        4.2.3 模型建立
第5章 基于自相似流量预测的队列管理与AOS帧生成算法
    5.1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自相似流量预测模型
        5.1.1 小波神经网络特点
        5.1.2 小波神经网络原理
        5.1.3 建立预测模型
        5.1.4 仿真验证与分析
    5.2 基于预测的队列管理模型
        5.2.1 改进的队列管理模块流程图
        5.2.2 仿真验证与分析
    5.3 队列管理下的帧生成算法模型
        5.3.1 改进的自适应帧生成算法
        5.3.2 智能寻优门限值
    5.4 基于预测的AOS队列管理与帧生成算法
        5.4.1 新改进算法采用的调度算法
        5.4.2 整体模型的建立
        5.4.3 系统整体仿真参数
        5.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动态演化及其非线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空中交通流动态演化研究综述
        1.2.2 空中交通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综述
        1.2.3 空中交通非线性特性研究综述
        1.2.4 空中交通复杂性研究综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动态演化研究
    2.1 所用时间序列数据
    2.2 可视图与水平可视图方法
    2.3 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复杂网络表示
    2.4 空中交通流量波动模式的动态演化
    2.5 不同时段流量波动特性的差异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研究
    3.1 所用时间序列数据
    3.2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与多尺度多重分形分析方法
    3.3 多重分形谱面的构建
    3.4 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识别
    3.5 多尺度多重分形成因判别
    3.6 多尺度多重分形特性量化分析
        3.6.1 参数设置对于多重分形谱面形状的影响
        3.6.2 多重分形强度多尺度变化分析
        3.6.3 主导波动类型多尺度变化分析
    3.7 最小有效天数的确定
    3.8 本章小结
4 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多尺度复杂性研究
    4.1 所用时间序列数据
    4.2 改进的(单变量)多尺度排列熵
    4.3 改进的多变量多尺度排列熵
    4.4 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复杂性多尺度依赖判定
    4.5 进离场流量波动多尺度复杂性对比分析
    4.6 进离场流量波动多尺度关联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与主要创新
        5.1.1 工作总结
        5.1.2 主要创新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绪论
    1.1 网络行为
    1.2 传统网络行为理论的不足
    1.3 传统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4 复杂性理论简介
        1.4.1 复杂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1.4.2 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
    1.5 计算机网络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
    1.6 复杂性理论在网络行为研究中的意义
    1.7 当前网络行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8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研究思想
    1.9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1.9.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9.2 论文的创新点
    1.10 文章结构
2 基于混沌理论的实际网络流量行为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混沌理论简介
        2.2.1 混沌理论的起源和定义
        2.2.2 混沌运动的两个重要特征量
    2.3 实际网络流量数据来源
    2.4 基于功率谱的网络流量混沌行为分析
    2.5 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网络流量混沌行为分析
        2.5.1 相空间重构理论
        2.5.2 网络流量的分数维数
        2.5.3 网络流量的最大Lyapunov指数
        2.5.4 基于相图和Poincare截面实际网络流量混沌行为的检验
    2.6 网络流量行为的无标度特性分析
        2.6.1 网络流量聚集序列的构造
        2.6.2 网络流量方差变化的标度指数
        2.6.3 网络流量行为的长程相关特性分析
        2.6.4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行为特性分析
    2.7 结论
    2.8 小结
3 网络行为演化的理论模型
    3.1 引言
    3.2 元胞自动机理论简介
    3.3 复杂网络理论基础
        3.3.1 网络定义和网络参数
        3.3.2 网络拓扑结构
        3.3.3 复杂网络模型
        3.3.4 Internet的拓扑结构
    3.4 网络行为演化模型及其演化规则
        3.4.1 网络模型
        3.4.2 模型的演化规则及其形式化描述
        3.4.3 分组在网络中的平均延迟
    3.5 业务源输入流量的涨落行为分析
        3.5.1 输入流量涨落的特征量
        3.5.2 输入流量涨落公式的推导
    3.6 小结
4 网络流量的平均场模型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4.1 引言
    4.2 网络流量的平均场模型
        4.2.1 平均场假设
        4.2.2 网络流量的平均场模型
    4.3 网络流量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4.3.1 模型变换
        4.3.2 网络流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4.3.3 动力学行为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
    4.4 数值仿真和讨论
    4.5 小结
5 基于拓扑结构网络整体行为的相变和复杂性分析
    5.1 引言
    5.2 广义无尺度网络模型的简介
    5.3 基于拓扑结构网络整体行为的相变分析
        5.3.1 数值仿真参数的设置
        5.3.2 相变流量的确定
        5.3.3 网络的平均距离对相变行为的影响
        5.3.4 基于相关矩阵的网络整体行为关联性分析
        5.3.5 基于时空演化图的网络整体行为相变的分析
        5.3.6 网络整体行为的临界特征
    5.4 基于涨落复杂度的网络整体行为复杂性分析
        5.4.1 涨落复杂度简介
        5.4.2 网络流量的涨落复杂度定义
        5.4.3 相变流量值附近的网络整体行为复杂性分析
        5.4.4 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行为复杂性的关系
        5.4.5 数值仿真
    5.5 结论
    5.6 小结
6 复杂网络模型上的相变流量和网络性能指标分析
    6.1 引言
    6.2 相变流量和网络状态
    6.3 关于网络相变流量研究的相关背景
    6.4 局部相变流量的近似表示
    6.5 分组总数的微分方程
    6.6 全局相变流量的近似表示
    6.7 关于相变流量的讨论
        6.7.1 最大节点介数对网络相变行为的影响
        6.7.2 局部相变流量和全局相变流量的大小关系
        6.7.3 相变流量近似表达式在均匀网络中的应用
        6.7.4 关于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网络的相变行为影响
    6.8 在相变流量附近相关性能指标行为的分析
        6.8.1 分组队列行为分析
        6.8.2 分组延迟行为分析
        6.8.3 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规律
        6.8.4 流量行为对稳定状态的偏离程度
    6.9 数值仿真和讨论
    6.10 结论
    6.11 小结
7 网络流量的混沌预测
    7.1 引言
    7.2 混沌网络流量的可预测性
    7.3 网络流量预测的小波加权局域模型
        7.3.1 小波变换、小波分解和小波重构理论简介
        7.3.2 加权局域模型
        7.3.3 小波加权局域模型
        7.3.4 模型仿真
    7.4 基于互信息和主成分分析的混沌网络流量局域模型
        7.4.1 传统的局域模型简介以及其不足
        7.4.2 零阶局域模型的改进
        7.4.4 模型仿真和讨论
    7.5 预测模型的比较
    7.6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
    8.4 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4)自相似网络流量仿真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组织结构
2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2.1 分形与自相似现象
    2.2 自相似过程
        2.2.1 自相似过程的定义
        2.2.2 长相关性和短相关性
        2.2.3 慢衰减方差
    2.3 重尾分布
        2.3.1 重尾和重尾分布
        2.3.2 Pareto分布
    2.4 自相似网络流量
        2.4.1 标度现象
        2.4.2 自相似网络流量产生的原因
3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与流量生成
    3.1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
        3.1.1 基于分形布朗运动和分形高斯噪声模型
        3.1.2 FARIMA(p,d,q)过程模型
        3.1.3 M/G/∞排队模型
    3.2 ON/OFF模型
        3.2.1 ON/OFF数据源叠加模型
        3.2.2 ON/OFF模型的关键参数
    3.3 基于 ON/OFF模型的自相似流量生成
4 自相似网络流量仿真与性能分析
    4.1 网络仿真技术与工具
        4.1.1 网络仿真技术
        4.1.2 网络仿真工具
    4.2 基于 ON/OFF模型的自相似流量仿真
        4.2.1 进程模型
        4.2.2 节点模型
        4.2.3 网络模型
    4.3 网络流量采集及其数据预处理
        4.3.1 网络流量数据的采集
        4.3.2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4.4 网络流量的 Hurst指数估计
        4.4.1 时域法
        4.4.2 频域法
        4.4.3 Hurst指数估值结果
    4.5 自相似网络性能分析
        4.5.1 网络性能评价指标
        4.5.2 Hurst指数对自相似网络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写词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网络流量自相似性分析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流量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流量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流量自相似性分析
    2.1 网络流量自相似的定义
        2.1.1 自相似物理描述
        2.1.2 自相似数学定义
        2.1.3 自相似的性质
    2.2 网络流量自相似的度量
        2.2.1 Hurst 效应
        2.2.2 网络流量自相似的度量方法
    2.3 网络流量自相似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网络的影响
        2.3.1 网络流量自相似的产生原因
        2.3.2 网络流量自相似对网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流量建模与预测概述
    3.1 网络流量建模预测的发展历程
    3.2 短相关模型
        3.2.1 泊松模型
        3.2.2 马尔可夫模型
        3.2.3 回归模型
        3.2.4 短相关模型的缺陷
    3.3 长相关模型
        3.3.1 ON/OFF 源模型
        3.3.2 确定性模型
        3.3.3 TES 模型
        3.3.4 分形高斯噪声与分形布朗运动模型
    3.4 网络流量模型研究的新发展
        3.4.1 人工神经网络
        3.4.2 模糊理论
        3.4.3 小波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研究
    4.1 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
    4.2 时变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
    4.3 时变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
    4.4 基于时变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及实例
        4.4.1 实例验证方法说明
        4.4.2 实例数据选取
        4.4.3 基于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实例分析
        4.4.4 基于时变分形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灾害的含义和类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
    1.4 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与主要结果
    1.5 关于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灾变与耗散结构理论
    2.1 灾变系统耗散结构与非线性系统科学的复杂性概述
    2.2 复杂开放系统的耗散特征
    2.3 耗散系统的非平衡热力学理论
    2.4 现代非线性理论基础
    2.5 工程结构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推导工具
    2.6 耗散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灾变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系统灾变行为的协同学理论基础
    3.1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
        3.1.1 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3.1.2 一些典型系统的协同学数学描述
    3.2 灾害发生的自组织特性
    3.3 灾害自组织的幂分布律
    3.4 灾变过程的随机扩散特征
    3.5 灾害系统演化的沙堆动力学模型
    3.6 工程系统灾变的自组织理论应用
    3.7 岩石—岩体工程系统灾变的协同、分岔分析应用
    3.8 电力系统大停电事故的协同学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系统灾变行为的突变论特征
    4.1 突变论的基本概念
    4.2 突变论理论基础与基本分析方法
    4.3 事故和灾害的突变论预测与评价
    4.4 突变理论在岩土工程灾变分析中的应用
    4.5 突变理论在采矿工程灾变分析中的应用
    4.6 突变理论在水利工程灾变分析中的应用
    4.7 降雨裂缝渗透影响下山体边坡失稳灾变分析
    4.8 灾变分析的燕尾型突变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灾变行为的模糊理论描述
    5.1 模糊数学基础
    5.2 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
    5.3 灾变问题的模糊分析及隶属度函数
    5.4 灾变特征的模糊识别评价
    5.5 灾变状态的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定
    5.6 灾变信息熵的模糊性
    5.7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状原理的灾害预测
    5.8 工程系统灾变的多理论综合模糊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系统生态环境灾变的链式的理论
    6.1 自然灾害链式的理论体系
    6.2 灾害链式结构的数学关系与模型分析
    6.3 自然灾害链断链减灾模式分析
    6.4 自然灾害链式理论的工程分析算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系统灾变的灰色预测
    7.1 灰色分析的基本数学原理
    7.2 灾害的灰预测
    7.3 灰色预测理论的应用
    7.4 灰色理论与其它理论的结合应用
    7.5 灰色多维评估理论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系统灾变特征的信息熵表示
    8.1 熵的概念与基础
    8.2 各种熵间的关系与应用
    8.3 最大熵原理及其在灾害分析中的应用
    8.4 工程结构分析中灾变信息熵应用
    8.5 灾变信息熵的非确定性描述
    8.6 信息熵在系统安全、风险、灾变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灾变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综合分析
    9.1 工程灾变问题中的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分析
    9.2 混沌的的识别与预测
    9.3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相空间重构技术与应用
    9.4 基于机理模型的工程灾变综合分析
    9.5 工程灾变问题中的综合分析方法与模型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7)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流域水文生态过程尺度分异规律及尺度转换研究进展
    1.1 水文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1.1.1 水文生态物理过程
        1.1.2 水文生态化学过程
        1.1.3 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
    1.2 水文生态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1.2.1 流域水文生态模型
        1.2.2 GIS&RS与流域水文生态模型的整合
        1.2.3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1.3 水文尺度研究进展
        1.3.1 尺度相关概念
        1.3.2 水文尺度研究现状
        1.3.3 水文尺度转换
    1.4 尺度转换的途径
        1.4.1 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
        1.4.2 分形理论
        1.4.3 统计自相似性
    1.5 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植被状况
        2.1.5 土壤侵蚀特征
    2.2 试验流域基本情况
        2.2.1 试验流域布局及其代表性
        2.2.2 罗玉沟流域基本情况
        2.2.3 吕二沟流域基本情况
        2.2.4 桥子沟流域(东、西沟)基本情况
3 研究方法与途径
    3.1 研究技术路线
        3.1.1 研究总体思路
        3.1.2 研究技术路线
    3.2 实验手段
    3.3 研究方法
        3.2.1 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收集与整理
        3.3.2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格局调查与分析
        3.3.3 流域土壤、植被特征调查及林内降雨径流观测
        3.3.4 基于GIS的流域空间属性数据库建立
        3.3.5 基于DEM的流域汇流网络建立
        3.3.6 流域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4 流域降雨时空异质性研究
    4.1 流域降雨的统计分析
        4.1.1 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
        4.1.2 流域侵蚀性场降雨雨型分析
    4.2 流域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
        4.2.1 降雨不均性指标确定
        4.2.2 流域次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
        4.2.3 流域次降雨雨强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
        4.2.4 流域暴雨中心发生的随机性研究
    4.3 流域降雨空间变化的特征分析
        4.3.1 不同类型降雨的点面关系分析
        4.3.2 降雨站点的空间相关性
        4.3.3 降雨量与地面高程的相关性
        4.3.4 流域降水量的空间插值
    4.4 小结
5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5.1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演变过程
        5.1.1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方法
        5.1.2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时空变化
        5.1.3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分析模型
        5.1.4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过程分析
    5.2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5.2.1 自然因素
        5.2.2 人口因素
        5.2.3 政策因素
        5.2.4 经济发展
    5.3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5.3.1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的提取及生态意义
        5.3.2 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5.4 小结
6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尺度效应分析
    6.1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规律
        6.1.1 罗玉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
        6.1.2 吕二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
        6.1.3 桥子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
    6.2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流域水沙运移的尺度分异规律研究
        6.2.1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理水减沙尺度效应研究
        6.2.2 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理水减沙的响应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6.3.1 小结
        6.3.2 讨论
7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洪水径流及输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
    7.1 流域洪水径流和输沙对降雨及其时空分布的尺度响应研究
        7.1.1 暴雨综合类型的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
        7.1.2 A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
        7.1.3 B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
        7.1.4 C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
    7.2 流域洪水径流和输沙过程的尺度效应研究
        7.2.1 流域洪水径流及其变率对输沙的影响
        7.2.2 流域洪水侵蚀产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
    7.3 流域洪水含沙量的尺度分异及洪水稳定含沙量规律研究
        7.3.1 流域洪水流量与含沙量的尺度分异规律研究
        7.3.2 流域洪水衰退时的稳定含沙量分析
    7.4 流域洪峰和沙峰的时滞关系研究
        7.4.1 时滞互相关分析
        7.4.2 时滞与土壤侵蚀强度
    7.5 小结
8.基于WEPP模型的多尺度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模拟
    8.1 WEPP模型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8.1.1 WEPP模型概述
        8.1.2 WEPP模型结构
        8.1.3 WEPP模型的功能模块
        8.1.4 WEPP模型的基本原理
    8.2 GeoWEPP参数率定及数据输入
        8.2.1 地理信息数据的输入
        8.2.2 气候参数
        8.2.3 土壤参数
        8.2.4 植被参数
    8.3 WEPP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检验及输入参数校正
        8.3.1 CLIGEN生成气候数据的精度分析
        8.3.2 WEPP模型基于土壤侵蚀机理的坡面侵蚀方程解析验证
        8.3.3 土壤、植被生长输入参数的校准和验证
    8.4 GeoWEPP模型对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的模拟校准与检验
        8.4.1 模型适用性的评价指标
        8.4.2 模型参数校准和检验
    8.5 基于GeoWEPP模型的典型流域单元划分及径流与产沙模拟
        8.5.1 GeoWEPP模型对流域径流和输沙模拟的运行过程
        8.5.2 GeoWEPP模型对典型流域单元的提取
        8.5.3 GeoWEPP模型对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输沙的模拟
        8.5.4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泥沙来源分析
    8.6 基于GeoWEEP模型的典型流域单元水文生态响应情景分析
        8.6.1 不同降水水平年典型流域单元侵蚀产沙对比分析
        8.6.2 典型流域单元森林覆盖变化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分析
        8.6.3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侵蚀产沙对林分生长阶段的响应分析
    8.7 小结与讨论
        8.7.1 小结
        8.7.2 讨论
9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流域地形特征与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水沙运移的尺度转换探讨
    9.1 典型流域单元地貌形态分形维数计算
        9.1.1 分形理论概述
        9.1.2 地形地貌分维的地学意义
        9.1.3 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维数的GIS模型测定方法
        9.1.4 典型流域单元地貌形态特征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9.2 流域地貌信息维数与侵蚀产沙的耦合关系
        9.2.1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深与输沙模数关系
        9.2.2 典型流域单元地形分维与年输沙模数关系
        9.2.3 典型流域单元地形分维与年径流输沙的耦合关系
    9.3 流域泥沙输移的分形特征及尺度转换
        9.3.1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分异
        9.3.2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因子分析
        9.3.3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分形特征
        9.3.4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尺度转换研究
    9.4 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流域径流和输沙尺度转换研究
        9.4.1 典型流域单元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提取
        9.4.2 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流域径流和输沙尺度转换
    9.5 小结
10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1.1 流域降雨时空变化特征
        10.1.2 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
        10.1.3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尺度效应
        10.1.4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洪水径流及输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
        10.1.5 基于WEPP模型的不同尺度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模拟
        10.1.6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流域地形特征与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水沙运移的尺度转换探讨
    10.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8)流域水文尺度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水文尺度及水文尺度问题
        1.2.2 水文尺度分析的重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非线性与水文尺度的关系
        1.3.2 尺度转换与尺度分析
        1.3.3 水文尺度问题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流域概况
第二章 雨量插值的时空尺度问题
    2.1 雨量的时空展布
        2.1.1 插值基本准则与评定指标
        2.1.2 常用雨量插值算法
    2.2 雨量插值的时空尺度
        2.2.1 参证站的选择算法
        2.2.2 三种插值方法的比较
    2.3 基于万有引力公式形式的插值算法
        2.3.1 插值主要公式
        2.3.2 权重的推求
        2.3.3 插值方法比较
        2.3.4 插值精度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域水文相似性
    3.1 水文相似性
        3.1.1 水文相似性概念与类型
        3.1.2 水文相似要素与研究原则
        3.1.3 水文现象相似与水文物理相似
        3.1.4 水文相似的同态与同构
        3.1.5 水文相似性度量方法
    3.2 水文相似性评定指标
        3.2.1 DEM在流域水文中的应用
        3.2.2 地形地貌指标
        3.2.3 土壤地质指标
        3.2.4 植被覆盖指标
        3.2.5 气象因素指标
    3.3 水文相似度计算
        3.3.1 水文相似性指标体系
        3.3.2 水文相似度计算
        3.3.3 水文相似度的验证
    3.4 水文相似度的应用
        3.4.1 数据处理及流域特征提取
        3.4.2 日径流模拟
        3.4.3 流域水文相似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域水文多尺度仿真
    4.1 水文模型系统的尺度性
        4.1.1 水文模型系统尺度性研究的必要性
        4.1.2 水文模型系统的主要尺度性
        4.1.3 尺度分析理论基础与要素
    4.2 水文多尺度仿真理论
        4.2.1 基本概念
        4.2.2 仿真必要性
        4.2.3 仿真基本要素
        4.2.4 仿真研究方法
        4.2.5 仿真技术支撑
        4.2.6 仿真一致性与校验
    4.3 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
        4.3.1 系统设计原则与框架
        4.3.2 流域水文模型构建
        4.3.3 仿真系统主要功能
    4.4 水文多尺度仿真应用
        4.4.1 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
        4.4.2 雨量站网密度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主要研究内容
        5.1.2 主要创新点
        5.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大规模网络流量及安全状态模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网络模拟技术研究的背景
    2 网络模拟技术研究的目的
    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模拟技术现状分析
    1 网络拓扑模型研究现状
    2 流量模型研究现状
    3 网络模拟工具及相关技术
        3.1 网络模拟软件的体系结构
        3.2 常用网络模拟工具
第三章 网络模拟相关技术介绍
    1 网络拓扑模型
        1.1 随机网络拓扑模型
        1.2 无尺度网络拓扑模型
    2 常用流量模拟模型和技术
        2.1 短相关流量模型
        2.2 长相关流量模型
第四章 大规模网络模拟的关键技术
    1 大规模网络拓扑模拟方法
    2 聚集TCP流量模拟研究
        2.1 聚集TCP流量模型结构
        2.2 聚集TCP流量模型运行流程
        2.3 自相似流量生成
        2.4 拥塞检测和控制
    3 聚集TCP流量模型实现
        3.1 流量发送端Agent的实现
        3.2 流量接收端Agent的实现
        3.3 Ns-2中Agent绑定技术
        3.4 聚集TCP流量模型效果
    4 DDoS攻击模拟研究
    5 DDoS攻击模拟算法
        5.1 主机资源消耗型DDoS攻击的模拟
        5.2 带宽资源消耗型DDoS攻击的模拟
        5.3 DDoS攻击模拟效果
第五章 大规模网络安全状态模拟系统体系结构及实现
    1 模块划分及工作流程
        1.1 用户交互模块
        1.2 解析模拟模块
    2 解析模拟模块相关算法
        2.1 解析模拟端运行流程
        2.2 模拟脚本生成流程
        2.3 解析算法
    3 解析模拟模块的实现
        3.1 XML配置文件的定义
        3.2 TCL脚本文件格式定义
        3.3 配置,类,脚本元素对应转换的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网络流量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网络流量控制技术的意义和任务
        1.1.1 网络流量和网络性能的关系
        1.1.2 因特网流量工程的核心任务
        1.1.3 网络流量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任务
        1.1.4 下一代智能交换光网络控制平面研究
    1.2 网络流量特性分析基础上的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1.2.1 网络流量特性的分析
        1.2.2 本文的研究侧重点
        1.2.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TCP拥塞控制机制与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
    2.1 网络流量特性概述
        2.1.1 网络流量特性刻画的数学工具
        2.1.2 自相似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2 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原因的研究
        2.2.1 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的可能原因
        2.2.2 TCP拥塞控制机制与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关系的研究
    2.3 模拟验证
        2.3.1 网络模型
        2.3.2 模拟场景
        2.3.3 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预测的流量控制模型
    3.1 路由器主动队列管理机制
        3.1.1 路由器上的流量控制技术
        3.1.2 几种现有 AQM算法的分析
        3.1.3 AQM的研究重点
        3.1.4 将经典/现代控制论引入AQM的设计和评估
    3.2 基于控制论的TCP流量模型分析
        3.2.1 典型TCP流的控制系统模型
        3.2.2 RED算法的控制模型
    3.3 MPC与流量控制
        3.3.1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3.3.2 模型预测控制的理论基础
    3.4 基于预测控制的网络流量控制模型
        3.4.1 基于模型的流量预测
        3.4.2 流量控制模型的建立
        3.4.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5 SON中的动态带宽配置算法
        3.5.1 SON概述
        3.5.2 SON中的带宽配置问题
        3.5.3 动态带宽配置算法
        3.5.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ON控制平面路由技术研究
    4.1 ASON体系结构
        4.1.1 ASON概述
        4.1.2 ASON体系结构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ASON控制平面技术研究
        4.2.1 GMPLS控制平面体系结构
        4.2.2 控制平面路由技术研究
    4.3 混合式流量控制模型
        4.3.1 离线选路模式
        4.3.2 在线选路模式
        4.3.3 带区分的混合式流量控制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标记优先级策略
    5.1 GMPLS中的标记请求冲突问题
        5.1.1 ASON信令协议概述
        5.1.2 资源预留问题
        5.1.3 反向链路阻塞问题
    5.2 动态标记优先级策略
        5.2.1 标记集对象
        5.2.2 灰色标记的维护
        5.2.3 RSVP-TE的扩展
        5.2.4 动态标记优先级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的贡献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项目

四、混沌图在自相似流量模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OS中基于预测的队列管理与帧生成技术研究[D]. 张志伟.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2]空中交通流量波动动态演化及其非线性分析[D]. 刘宏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D]. 雷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0)
  • [4]自相似网络流量仿真与性能分析[D]. 陈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
  • [5]网络流量自相似性分析与预测研究[D]. 司文. 天津大学, 2009(S2)
  • [6]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D]. 王沙燚. 浙江大学, 2008(08)
  • [7]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D]. 张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8]流域水文尺度若干问题研究[D]. 戚晓明. 河海大学, 2006(06)
  • [9]大规模网络流量及安全状态模拟系统研究[D]. 邓辉. 浙江大学, 2005(02)
  • [10]网络流量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岩. 复旦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混沌图在自相似交通仿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