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一代CMTS什么样?(论文文献综述)
赵佳亮[1](2019)在《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如何将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 EOC(Ethernet Over Cable)技术应用于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并以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传统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的双向接入,使有线电视网络能够实现电视广播和有线网络为主的两类主要的业务,为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智能网络互联业务提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入手,首先详细了解了有线电视网络及其接入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了部署。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HFC、EPON和EOC等单一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相关技术及其各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课题研究方向提供了选择空间。接着针对单一接入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介绍了现阶段采用的一些解决缺陷问题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组合接入技术,同时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提炼出了组合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存在的问题,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针对前面单一和组合接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基于EPON、EOC和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的组合接入技术。并对该组合技术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并以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为例,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规划,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城区网络的总体结构,提出了网络结构规划。网络的每一级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最后对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介绍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网设计完成后的传输指标分析和整体性能分析,介绍了可以开展的新业务,并对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具有实用价值,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动我国进行三网融合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宗[2](2017)在《基于C-DOCSIS标准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生活。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讲,如何选择合理的网络改造技术,实现有线电视网的光通信化改造,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符合国家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在有线电视网的改造探索中,国内广电运营商独立提出了 C-DOCSIS标准,C-DOCSIS标准组网方案成为下一代电视网的宽带接入技术之一。本文基于C-DOCSIS组网技术,主要完成工作有:一、重点分析了 CMTS组网技术,对CMTS在组网传输系统的一些工作指标进行理论描述,包括系统的数字信号指标与非线性失真情况;二、实现了 CMTS双向光通信平台系统设计,并搭建相关实验环境对其工作性能进行验证分析。为了减少非线性失真对平台产生的影响,对CMTS双向光通信平台的光收模块进行了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工作参数性能评估;三、对CMTS平台端口自动化测试进行了设计,用于CMTS平台端口的自动化测试,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记录调试数据,方便后期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唐明光[3](2015)在《第一篇 广电网络建设/改造中的NGB技术》文中指出1三网融合要求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改造的目标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面临行业内外的竞争加剧,为了应对这一竞争环境,除了体制方面的改造、完善外,在网络建设/改造中应达到如下三个目标:1)能适应融合业务运营2)能应对竞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3)能面对用户的多种个性化需求1.1融合业务运营目前,广电有线行业正处于"后平移时代",即从电视数字化到全业务网络化的关键时期。电视数字化阶段,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有限,效果也不明显,很难使用户改变传统的
孙畅,严成安[4](2014)在《C-DOCSIS技术现状与演进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首先介绍了C-DOCSIS技术发展现状,包括组网架构及设备形态等,接着分析C-DOCSIS技术的演进趋势,并与CableLabs的CCAP主要技术点进行了对比。
朱道中[5](2014)在《南京广电接入网典型技术分析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规划设计》文中提出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已经展开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竞争。尽管三网融合可以提高每用户利润产出,同时给传统的广电运营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广电运营商采取部署光纤到x的信息基础设施,该网络结构背后的业务驱动力来自于互联网电视业务、高清电视业务、互动电视业务、超宽带互联网访问、企业级宽带业务(如电话会议)、网络电话以及互联网虚拟运营商。这些业务需求依赖于广电网络不断地提升用户接入带宽。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参与广电网络建设的经验围绕接入网的发展演进以及下一代广电网络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指出未来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发展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多种现有接入网技术的原理、规范。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南京下一代接入网的发展规划。着重考虑了南京现有广电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场景研究了具体的接入网演进策略。同时考虑了技术改造的同时,如何保护既有投资最大化投资收益的问题。本文还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下一代广电网络规范制定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南京市未来广电网络发展规划。以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为指导,从基础物理网络、城域网、接入网、家庭网络和终端、网络支撑系统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宽带化、光纤化、IP化、对称交换和全业务承载的NGB发展方向。NGB将为云媒体电视、多媒体通信、电视互联网、宽带接入等全业务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基础保障。
王凯[6](2014)在《基于同轴电缆调制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双向因特网接入网络改造设计》文中提出多年的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为我国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了业务多样性发展的基础,有线电视网络成为三大电信运营基础产业之一。但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消费行为不断融入数据互动情景业务中,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作为被动角色的信息接收者,这就对有线电视网络原有的单向播出形式提出了挑战。同时,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融合的趋势也越发明显,随着其它通信运营商推出IPTV等业务,更加剧了对有线电视传输业务市场分割的态势,这就需要广电运营商提供多元业务融合的承载平台,打破原有单向电视节目传送单一业务,搭建可以承载双向数据业务,实现广播电视网和因特网融合的接入网络。然而,如果重新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进行建设并实现双向业务的承载,为满足下一代网络而采用全光网络接入,会使网络建设成本极其昂贵,施工难度也会空前巨大。如何利用前期投资巨大的同轴网络,同时又可以赢得向下一代全光网络过渡的资本积累和宝贵时间,成为目前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考虑的重点问题。本论文以内蒙广电网络公司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项目为背景,根据目前广电行业新标准为指导,吸取并总结现有有线电视双向化方案的优点和经验,对现有双向网方案的参数以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在对内蒙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最新同轴电缆调制技术构建有线电视因特网双向接入网络的改造方案设计。
赵志豪[7](2013)在《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经过2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络一直担当着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传输的媒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虽然,在近几年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中,用户数量有所提升,但面对各大运营商新业务的推广与发展,尤其是IPTV的疯狂铺建、网络视频的广泛传播,终端家庭正在面临着多样化收视选择,由于不便利、空间受限、内容缺乏等原因,用户对观看电视的方式正在逐渐失去兴趣,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有线电视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广播电视单向接入网传输技术已无法满足交互电视、数据、语音、VPN等多业务需求,而且电信IPTV技术新颖、接入灵活、套餐实惠,对有线电视业务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网络效益、提高竞争力的模式已经成为广电网络公司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尽快建成全程双向、互联互通、宽带可靠的网络平台,积极提升网络承载业务的能力是当务之急。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是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的双向传输系统,实现互动业务。而双向网络改造技术种类主要有CMTS+Cable modem(CMTS:Cable modem TerminationSystems),EPON+EOC(Ethernet over COAX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EPON+LAN,FTTB+LAN等等,而本论文主要研究广东省内各地市所采用的接入网双向改造技术:CMTS+CM和EPON+EOC两种。首先,阐述了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的基本原理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思路,理清思路,为未来的网络发展指明方向。其次,对CMTS+CM和EPON+EOC两种网络改造技术的技术原理、标准体系、组网应用进行分析;进而以实际应用中所关注的项目(网络投资成本、传输带宽、抗干扰能力、系统安全和系统网管)为基础,结合理想接入率的模型,对上述两种网络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对比,明确CMTS+CM技术的优势。最后,结合广东汕尾网络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双向网改实施方案。为地市及区县等分公司提供网络改造指导意见。
张海泳,常苏宁,李琦[8](2013)在《C-DOCSIS系统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组网方案》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8月颁布的GY/T 266-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CMTS技术规范"和GY/T 258-2012"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为广电的双向改造和业务模式指明了一条明确的技术思路。介绍C-CMTS的结构组成、应用及在现行网络中的优势,并探讨C-CMTS目前常用的几种组网方案与组网注意事项。
张挺科[9](2012)在《基于EPON+EoC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三网融合及通信技术不断革新,广播电视现状单向接入网的传输技术无法满足交互电视、数据、语音、VPN等多业务需求,而且电信IPTV由于技术先进、接入方式灵活、套餐低廉,对传统有线电视业务带来冲击。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需通过网络升级改造,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提高网络多业务接入能力,应对三网融合激烈的竞争。广播电视接入网升级改造必须符合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目前EPON是结合了光网络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具有技术成熟、高带宽、易维护、扩展性好等特点,成为当前FTTX的主流接入网改技术。但是因为广电运营商长期专注于HFC网络建设,拥有着宠大的同轴电缆接入网,而同轴电缆带宽范围高达5-1000MHz,一直没有被充分利用。如何能够结合EPON干线高速率传输和同轴电缆灵活接入的优势,从而实现网改成本与承载业务的最优化成为广电运营商重大课题。本论文分析了现状广播电视网络架构和存在问题,针对下一代广播电视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方向,从工程建设成本、工程建设难度、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深入分析对比了CMTS+CableModem、EPON+LAN和EPON+EoC三种主流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升级改造技术,提出了EPON+EoC更加适合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本文对EPON+EoC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包括EPON的多点控制协议和动态带宽分配关键技术、EoC的多种调制方式。结合广播电视网络实际工程应用提出了EPON+EoC技术的OLT、ONU和EoC的位置部署、端口配置、性能配置要求以及ODN设计、EoC传输距离设计、接入同轴分配网设计、PON保护设计等EPON+EoC网络设计原则。最后介绍了本人参与设计的珠海斗门EPON+EoC试点工程应用实例,并对EPON+EoC方案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喻胜,成晓雄[10](2012)在《广电下一代同轴接入技术展望》文中认为三网融合已经进入全面推行阶段。面向下一代IP化的高带宽电信级全业务接入需求,作为业务的承载管道,广电接入网需要向下一代IP化Multiplay接入演进,以满足宽带中国的战略要求,为未来的全业务竞争打好基础。以广电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承载需求演进讨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广电运营商在面向三网融合全业务接入时的接入网技术演进各阶段的技术选择,同时展望了广电接入网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下一代CMTS什么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一代CMTS什么样?(论文提纲范文)
(1)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
2.1 宽带接入网技术 |
2.2 HFC 技术 |
2.2.1 HFC网络简述 |
2.2.2 HFC网络结构 |
2.3 PON技术 |
2.3.1 EPON技术 |
2.3.2 GPON技术 |
2.3.3 PON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2.4 EOC技术 |
2.4.1 EOC概述 |
2.4.2 EOC技术原理 |
2.5 ASON技术 |
2.5.1 ASON概述 |
2.5.2 ASON特点 |
2.6 小结 |
第3章 组合接入技术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1.3 设计原则、目标及技术指标 |
3.2 CMTS与CableModem组合 |
3.3 EPON与LAN组合 |
3.4 EPON与EOC组合 |
3.5 组合技术比较 |
3.6 三组合技术创新 |
3.7 小结 |
第4章 EPON+EOC+ASON技术组合网络实践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背景 |
4.1.2 系统设计目标 |
4.1.3 组合设计比较 |
4.1.4 组合设计结构 |
4.2 组合设备配置 |
4.3 组合速率估算 |
4.4 光损耗估算 |
4.5 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对象 |
5.1.1 测试要求 |
5.1.2 测试实施 |
5.2 测试注意事项 |
5.3 测试结果 |
5.3.1 系统功能测试 |
5.3.2 系统性能测试 |
5.3.3 系统运行测试数据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基于C-DOCSIS标准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组织安排 |
第二章 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 |
2.1 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发展现状 |
2.2 C-DOCSIS双向网改造技术分析 |
第三章 C-CMTS组网方案 |
3.1 C-CMTS组网方案系统概述 |
3.2 C-CMTS组网传输系统 |
3.2.1 C-CMTS组网传输系统构成 |
3.2.2 传输系统的数字信号指标 |
3.2.3 传输系统的光链路指标 |
3.3 C-CMTS组网方案网络结构 |
3.2.1 C-CMTS+FP光收光发组网方案网络结构 |
3.2.2 光发光收中继回传组网方案网络结构 |
3.2.3 CWDM+FP光收组网方案网络结构 |
第四章 双向光通信CMTS平台设计 |
4.1 CMTS双向光通信平台系统设计 |
4.2 CMTS双向光通信平台光收模块设计 |
4.2.1 光收模块设计方案 |
4.2.2 光收模块性能测试分析 |
4.3 CMTS双向光通信平台性能测试分析 |
4.3.1 平台下行链路工作指标 |
4.3.2 平台上行链路工作指标 |
第五章 CMTS平台端口自动化测试设计 |
5.1 端口自动化测试软件功能设计 |
5.2 端口自动化测试软件数据库设计 |
5.3 端口自动化测试软件功能实现及执行流程说明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第一篇 广电网络建设/改造中的NGB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网融合要求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改造的目标 |
1.1 融合业务运营 |
1.2 竞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
1.2.1 国家大环境 |
1.2.2 技术环境的演进 |
1.2.3 面对用户的多种个性化需求 |
2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 |
2.1 NGB建设的发展 |
2.1.1 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全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有线传送网络NGB |
2.1.2 NGB十年规划 |
2.2 上海东方有线NGB示范网 |
2.2.1 概述 |
2.2.2 建设NGB示范网的技术和市场环境 |
2.2.3 东方有线NGB示范网建设的总体考虑 |
2.2.4 NGB技术技术选择 |
2.2.5 基于NGB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探索和实践 |
3 NGB骨干网技术——OTN光传输网 |
3.1 概述 |
3.1.1 省际骨干网技术演进 |
3.1.2 城域骨干网技术演进 |
3.1.3 OT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产生背景 |
3.1.4 ITU为何要制定OTN标准? |
3.1.5 OTN标准的产生 |
3.1.6 OTN的特点 |
3.1.7 OTN与SDH、WDM、Ethernet关系 |
3.2 OTN技术介绍 |
3.2.1 OTN分层/分域结构 |
3.2.3 OTN分层结构 |
3.2.4 电层技术 |
3.2.5 OTN的交叉功能 |
3.3 OTM映射及复用结构 |
3.4 广电网络为什么需要OTN |
3.4.1 骨干网对带宽需求 |
3.4.2 高效承载和低成本运维需求 |
3.4.3 网络扁平化架构需求 |
3.4.4 OTN的技术优势 |
3.5 OTN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及如何部署和规划 |
3.5.1 应用场景 |
3.5.2 OTN组网模型 |
3.6 OTN设备简介 |
4 NGB接入网技术:三个Eo C标准及应用 |
4.1 广电网络承载的业务 |
4.1.1 广电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 |
4.1.2 从运营的角度分类 |
4.1.3 各典型业务带宽需求 |
4.1.4 业务承载端到端Qo S参考要求 |
4.2 C-DOCSIS |
4.2.1 DOCSIS技术产生的背景 |
4.2.2 DOCSIS技术的劣势 |
4.2.3 C-DOCSIS概念 |
4.2.4 C-DOCSIS标准 |
4.2.5 系统功能模型 |
4.2.6 C-DOCSIS组网 |
4.3 HINOC |
4.3.1 HINOC标准范围 |
4.3.2 HINOC技术简介 |
4.3.3 HINOC物理层参数 |
4.3.4 MAC层 |
4.3.5 HINOC1.0信道解决方案 |
4.3.6 HINOC的产业化现状 |
4.3.7 HINOC应用场景 |
4.3.8 正在研发的HINOC2.0基本技术指标 |
4.4 C-Homeplug AV (C-HPAV) |
4.4.1 C-Homeplug AV主要特性 |
4.4.2 标准进展 |
4.4.3 C-HPAV标准规定的系统基本功能为 |
4.4.4 C-HPAV系统协议框架 |
4.4.5 C-HPAV标准主要优势 |
4.4.6 Home Plug AV-Eo C电缆网络设计 |
4.4.7 在网络施工及运营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
5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简介 |
5.1 TVOS开发组成员 |
5.2 TVOS达成的目标 |
5.3 TVOS的意义 |
5.4 TVOS功能特点 |
5.5 TVOS技术架构 |
(5)南京广电接入网典型技术分析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业务需求及技术选择 |
2.1 未来业务开展方向 |
2.2 宽带数据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
2.3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接入网技术介绍 |
3.1 接入网的概念 |
3.2 基于同轴电缆接入的 DOCSIS 协议 |
3.2.1 CMTS+CM 网络系统 Cable Modem 的结构 |
3.2.2 CMTS+CM 网络系统前端的结构 |
3.3 C-Docsis 模型 |
3.3.1 C-DOCSIS 系统应用组网 |
3.3.2 C-DOCSIS 接入网组网方案 |
3.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
3.4.1 EPON 技术分析 |
3.4.2 EPON 和 FTTB+LAN 差异比较 |
3.5 FTTLAN 技术 |
3.5.1 FTTLAN 技术 Cable Modem 系统的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京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发展规划 |
4.1 有线接入网络发展背景 |
4.2 宽带业务与接入网现状 |
4.2.1 宽带业务现状 |
4.2.2 接入网现状 |
4.3 有线接入网络发展目标 |
4.3.1 业务发展目标 |
4.3.2 网络发展目标 |
4.3.3 网络建设规划 |
4.3.4 新建网络建设规划 |
4.3.5 商品房建设规划 |
4.3.6 政策性住房建设规划 |
4.3.7 老网扩容改造规划 |
4.3.8 CMTS 网络升级改造规划 |
4.3.9 光纤到楼小区的建设规划 |
4.4 预期效果 |
4.4.1 预算情况 |
4.4.2 带宽变化情况 |
4.4.3 业务支撑预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京广电 NGB 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践 |
5.1 NGB 网络概念 |
5.2 业务需求分析 |
5.2.1 云媒体电视的产生 |
5.2.2 云媒体电视特征 |
5.2.3 云媒体电视对网络的要求 |
5.3 NGB 网络建设思路和目标 |
5.3.1 网络改造前状况 |
5.3.2 总体思路和目标 |
5.3.3 具体目标 |
5.4 NGB 网络设计与实践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同轴电缆调制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双向因特网接入网络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二章 有线电视传输技术 |
2.1 本章综述 |
2.2 HFC混合光纤电缆网络技术 |
2.2.1 HFC网络基本原理 |
2.2.2 HFC网络频谱分配 |
2.2.3 HFC的主要特点 |
2.2.4 HFC接入网中的噪声 |
2.3 有线电视单向传输技术 |
2.4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技术 |
2.5 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技术 |
2.5.1 CMTS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 |
2.5.2 CM线缆调制解调器 |
2.5.3 CM与CMTS的通信过程 |
2.5.4 CMTS网络系统结构 |
2.5.5 CMTS设备调制解调功能参数 |
2.6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 |
2.7 C-CMTS中国同轴电缆调制解调终端系统技术 |
2.8 C-DOCSIS中国有线传输数据业务接口规范 |
2.8.1 C-DOCSIS简述 |
2.8.2 C-DOCSIS系统应用 |
2.8.2.1 C-DOCSIS系统组成 |
2.8.2.2 C-DOCSIS技术应用优势 |
第三章 有线电视双向网现有改造方案研究 |
3.1 本章综述 |
3.2 EPON+LAN方案 |
3.3 EPON+EOC方案 |
3.4 CMTS+CM方案 |
第四章 内蒙广电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系统方案 |
4.1 本章综述 |
4.2 系统分析 |
4.2.1 改造原则 |
4.2.2 系统容量分析 |
4.3 系统设计与现网改造 |
4.3.1 分前端改造 |
4.3.2 网元类型改造 |
4.3.3 网络线路改造 |
4.3.4 终端改造 |
4.4 关键指标测试 |
4.4.1 测试依据 |
4.4.2 被测试设备描述 |
4.4.3 测试内容 |
4.4.4 实验室测试系统描述 |
4.4.5 测试仪器 |
4.4.6 测试结果 |
4.4.6.1 物理层测试 |
4.4.6.2 业务承载能力测试 |
4.4.6.3 QOS功能测试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 |
5.2 展望及后续工作 |
5.3 结语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语 |
附录二 DOCSIS空分示意图 |
附录三 CM上线流程图 |
附录四 内蒙广电网络城域网、接入网网络结构图 |
致谢 |
(7)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基本原理及发展思路 |
2.1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基本原理 |
2.1.1 组成原理 |
2.1.2 频谱资源分配 |
2.2 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思路 |
2.2.1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
2.2.2 网络发展趋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向接入网络改造技术介绍 |
3.1 CMTS+CM 技术 |
3.1.1 技术特点 |
3.1.2 DOCSIS V3.0 标准 |
3.2 EPON+EOC 技术 |
3.2.1 技术特点 |
3.2.2 EPON 系统的构成 |
3.2.3 EOC 技术原理 |
3.2.4 Homeplug AV 标准 |
3.3 终端集成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改造技术对比分析 |
4.1 网络投资成本 |
4.1.1 网络建设成本 |
4.1.2 网络运维成本 |
4.2 传输带宽 |
4.2.1 用户使用带宽需求 |
4.2.2 传输带宽比较 |
4.2.3 扩容带宽比较 |
4.3 抗干扰能力 |
4.3.1 噪声类型及产生原因 |
4.3.2 CMTS+CM 抗干扰能力 |
4.3.3 EPON+EOC 抗干扰能力 |
4.4 系统安全 |
4.4.1 CMTS+CM 技术安全管控 |
4.4.2 EPON+EOC 技术安全管控 |
4.5 系统网管 |
4.5.1 CMTS+CM 网管 |
4.5.2 EPON+EOC 网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汕尾网络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
5.1 网络现状 |
5.2 网络总体架构 |
5.3 网络升级改造的目标 |
5.4 前端机房设备组网方案 |
5.5 分前端信号处理 |
5.6 接入网建设方案 |
5.6.1 接入网技术方案选择 |
5.6.2 HFC 接入技术的选择 |
5.6.3 双向接入网技术的选择 |
5.6.4 入户接入技术的选择 |
5.6.5 接入网双向改造综合规划方案 |
5.6.6 无源分配网络结构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论文小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C-DOCSIS系统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组网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C-CMTS系统 |
2 C-CMTS在网络中的组网方案 |
(9)基于EPON+EoC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架构 |
2.1 广播电视网络基本结构 |
2.2 广播电视网络拓扑结构 |
2.2.1 “星-树”型 |
2.2.2 “多星-树”型 |
2.2.3 “环-星-树”型 |
2.3 广播电视网络架构 |
2.3.1 一级传输网 |
2.3.2 二级传输网 |
2.3.3 接入分配网 |
2.4 广播电视网络存在问题 |
2.5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方向 |
2.5.1 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
2.5.2 应用管理的发展方向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升级改造的几种主要技术 |
3.1 广播电视网络改造的特点及目标 |
3.1.1 网络改造特点 |
3.1.2 网络改造目标 |
3.2 接入改造技术 |
3.2.1 CMTS+Cable Modem 技术 |
3.2.2 EPON+LAN 技术 |
3.2.3 EPON+EoC 技术 |
3.3 三种接入改造技术对比 |
3.3.1 接入改造技术的横向比较 |
3.3.2 接入改造技术的工程成本比较 |
3.3.3 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PON+EOC 接入方案原理及关键技术 |
4.1 EPON 原理 |
4.1.1 EPON 网络架构 |
4.1.2 EPON 通信原理 |
4.2 EPON 关键技术 |
4.2.1 多点控制协议 |
4.2.2 动态宽带分配 |
4.2.3 QoS |
4.2.4 小结 |
4.3 EOC 原理 |
4.3.1 EoC 网络架构 |
4.3.2 EoC 通信原理 |
4.4 EOC 关键技术 |
4.4.1 基带 EoC |
4.4.2 HomePlug AV |
4.4.3 HomePNA |
4.4.4 降频WiFi |
4.4.5 MOCA |
4.5 EOC 关键技术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PON+EOC 局端配置及设计原则 |
5.1 OLT 设备部署 |
5.2 OLT 端口配置 |
5.3 OLT 性能配置 |
5.3.1 OLT 加密配置 |
5.3.2 最大 RTT 配置 |
5.3.3 FEC 配置 |
5.3.4 DBA 配置 |
5.3.5 VLAN 配置 |
5.3.6 PON 口组播配置 |
5.4 EOC 设备部署 |
5.5 EOC 端口配置 |
5.6 EOC 性能配置 |
5.7 网络设计原则 |
5.7.1 ODN 设计原则 |
5.7.2 EoC 传输距离设计原则 |
5.7.3 光器件选择原则 |
5.7.4 接入同轴分配网设计原则 |
5.7.5 IP 地址规划原则 |
5.7.6 PON 端口保护设计原则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EPON+EOC 网络管理安全研究 |
6.1 总体要求 |
6.2 网络管理策略 |
6.2.1 HFC 网管理策略 |
6.2.2 IP 网管理策略 |
6.3 网络安全策略 |
6.3.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
6.3.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
6.3.3 过滤和抑制 |
6.3.4 ONU 认证功能 |
6.3.5 QoS 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珠海斗门 EPON+EOC 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
7.1 项目简介 |
7.2 试点小区网络现状 |
7.3 试点小区设计方案 |
7.4 试点小区项目总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广电下一代同轴接入技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
2 广电下一代同轴接入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
2.1 N+X问题 |
2.2 带宽需求 |
2.3 参数化的QoS需求 |
3 向下一代同轴接入网演进 |
3.1 下一代EoC技术IEEE P1901和HiNOC |
3.2 下一代CMTS技术DoCSIS EoC/C-DOCSIS |
4 结束语 |
四、下一代CMTS什么样?(论文参考文献)
- [1]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D]. 赵佳亮. 吉林大学, 2019(03)
- [2]基于C-DOCSIS标准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研究[D]. 常宗.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3]第一篇 广电网络建设/改造中的NGB技术[J]. 唐明光. 中国广电技术文萃, 2015(02)
- [4]C-DOCSIS技术现状与演进分析[A]. 孙畅,严成安. 2014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5]南京广电接入网典型技术分析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规划设计[D]. 朱道中.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6]基于同轴电缆调制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双向因特网接入网络改造设计[D]. 王凯.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7]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应用分析[D]. 赵志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8]C-DOCSIS系统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组网方案[J]. 张海泳,常苏宁,李琦. 中国有线电视, 2013(06)
- [9]基于EPON+EoC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D]. 张挺科.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10]广电下一代同轴接入技术展望[J]. 喻胜,成晓雄. 电视技术,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