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进展

一、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研究进程与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杨满丽,杜欣珂,阚晓溪,郝腾腾,冉庆森[2](2021)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组织“损伤-修复”平衡——病理特征、治疗与中医药特色》文中指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引发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病种,构成了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威胁。对其有效管控、科学施治,是保证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的关键基础。呼吸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虽病原多样,进程复杂,但其发病的共通病理基础以病灶免疫微环境"损伤-修复"的功能失衡为突出特征,继而引发后续的重要器官结构功能破坏。于是,在治疗上则自然应以抗病毒与调免疫并重,加强免疫损伤保护,促进病损组织功能修复为核心。上述论断是宿主导向疗法(host-directed therapies, HDT)的科学内核,也与中医药"人-病同治,正-邪互作"的理论不谋而合。在中西医理论的共同支持下,将呼吸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感染-免疫-损伤"完整病理链条与中医药的"正-邪"的动态变化进行整合,将治疗视角从人得的病转向得病的人,通过加强人因干预,维系免疫稳态,加强组织器官损伤保护,促进病损组织修复新生,便能够从根本上修正疾病状态下"损伤-修复"的失衡状态,改变疾病滋生的土壤,实现患者受益。该篇文章将专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共通关键的病理学过程,特别以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损伤为聚焦,寻求有效的防治策略,总结相关理论进展,梳理有效候选药物,提示未来研发方向,进而凸显中医药的治疗特色。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3](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提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孔维鑫[4](2021)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指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症状急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远期预后变差,引发更为频发的急性加重事件,被认为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预防并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缓解急性加重病情程度并缩短急性加重治疗疗程备受重视。中医认为慢阻肺可属“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现代大样本的横断面证候学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认为急性加重期时常见证型包括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等,其中又以痰、热、瘀三个证候要素最为多见。膏摩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治疗慢阻肺方面并未受到重视,尚未有文献报道。膏摩指的是在人体体表实行按摩手法时,涂上用中药制成的膏剂,使手法和药物的作用得以结合。基于膏摩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他膏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推测膏摩疗法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所作为。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对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临床价值。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新的中医外治法方案,以达到缩短急性加重病程、改善咳痰喘等症状的目的。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AECOPD西医诊断及痰热瘀肺证中医诊断且知情同意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为治疗组,23例为对照组,1例中途脱落。对照组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每日1次,观察疗程为7天。通过纳入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等量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基线比较: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慢阻肺分级、慢阻肺分组、本次AECOPD程度分级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体征量表评分、CAT评分及mMRC分级等量表评价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线平齐,可比性良好。②临床相关量表及总体疗效评价分析:两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说明两组治疗对症状改善总体有效。其中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在第4天及第7天的组间比较中均较入组当天出现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mMRC量表除对照组第4天之外也均有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则发现,仅有第7天的CAT评分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评价方面,第4天治疗组有效率为36.4%,对照组有效率为8.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3.9%,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学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WBC有显着性差异(P<0.01),NE%仅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CRP仅在对照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三项指标均未出现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在RDW和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势,具体表现为FIB在第7日出现组间差异(P<0.05),RDW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而未在对照组出现。两组在NLR和EO#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膏摩联合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快的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有效率更高;②膏摩治疗对CAT评分的改善更有效,在胸闷症状的改善上有突出的优势;③加用膏摩治疗在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说明膏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④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无皮肤、肝肾方面副作用,安全性高。

曹蕾[5](2021)在《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表(ACTTM)、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过敏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VAS)、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肺功能(FEV1、FVC、FEV1-pre、FVC-pre、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白细胞介素-33(IL-33)等观测指标,评估日常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为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增添新的常规治疗手段。方法:采集、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符合哮喘疾病,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56例,分为两组,随机分配。穴位敷贴组,28例,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敷贴方案:于入组之日起每隔七天敷贴一次,采用中药敷贴于天突、风门、定喘、肺俞,7贴每次,一次敷贴2-4小时,可根据患者敷贴处皮肤,对药物的反应适当减少敷贴时间,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西药组28例,予常规西药治疗。入组前、出组后对每位患者抽取静脉血(每次一管,每管约5ml)进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的含量检测。观察期每周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服帖后的不良反应,每一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肺功能、哮喘控制量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过敏性鼻炎视觉模拟表等,治疗期为三个月。经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穴位敷贴治疗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33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穴位敷贴组、西药组性别、年龄、BMI(体重/身高2)等基本情况,入组前的肺功能、ACTTM、AQLQ、VAS、IL-33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IL-33:经与治疗前比对,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291>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含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90>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33改善情况,改善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去年同期三月相较,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总数、感染次数总数较去年有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西药基础用药无明显变化(P>0.05)。4、ACTTM:分别在入组前、4周、8周、12周检测该量表,分析:治疗前穴位敷贴组、单纯西药组就控制良好、不佳、较差三个等级比较,P值为0.85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穴位敷贴组三个等级分析得出:P为0.032<0.05;经治疗,两组比较,P值为0.01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AQLQ:经治疗,单纯西药组患者组内对比,AQLQ活动、症状、心理、刺激原、自我关心及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敷贴组组内比较除AQLQ-心理(P=0.126>0.05)、AQLQ-刺激原(P=0.169>0.05)、AQLQ-自我关心(P=0.130>0.05)外,其余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VAS:治疗后穴位敷贴组除流涕、鼻痒症状外,喷嚏、鼻塞均有改善,且与单纯西药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内对比,单纯西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敷贴组除鼻塞症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肺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数值,组间进行比较P>0.05;三个月治疗后,穴位敷贴组患者第12周肺功能较入组时改善,FEV1的P值为0.040、FVC-pre的P值为0.010、FVC的P值为0.047、PEF的P值为0.032<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次研究发现,为期三个月的临床试验时间内,穴位敷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情况得到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穴位敷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降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33的含量,可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病情,未见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景瑞青[6](2021)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文献综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研究进展,涵盖中西医对老年冠心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从最原始直接的感官描述—心痛,再到对病名多维度的细化(胸痹、真心痛、卒心痛、久心痛等),对病机多角度的阐释(阳微阴弦、心虚邪客等),对证型深层次的认识,对治法全方位的挖掘(补虚、化瘀、行气、散寒等)。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也触碰到更多的交集与未知,伴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完善,层层迷雾渐渐拨开,通过对西医诊治老年冠心病现状的梳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症状隐匿、易产生冠脉多支及复杂病变、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率低、预后差的特点有了更加确切直观的认知。同时本文探讨了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从同源病名(虚劳、虚损、五劳七伤等)、因机证治的角度出发,点明衰弱是一个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的动态发展、渐进性演变的过程。此外,本文梳理了现代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知过程,从衰弱概念的首次提出、衰弱表型的总结与描摹(疲乏、肌力下降等)到流行病学(患病率高龄多于低龄、女性高于男性等)、危险因素(遗传基因、增龄、不良生活方式等)、构建不同的筛查评估工具(Fried衰弱量表、FRAIL量表、衰弱指数等)、尝试分期分类、提取衰弱的防治手段(宣教、随访、建立衰弱自测平台、成立多学科诊疗小组)等多方面对衰弱的认识逐步深化。最后分析衰弱与老年冠心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二者共同发病机制如免疫衰老、慢性炎症、内分泌、细胞因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国内外多项研究采用了多种手段的评估工具均证实冠心病患者衰弱的患病率不容小觑,衰弱带来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免疫功能的下降、骨骼肌萎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等危害不容忽视。深入挖掘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探索积极的干预手段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二、临床研究目的:通过采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患者衰弱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早期中西医结合诊断、临床治疗和提前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依据纳排标准及剔除标准,以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既往病史明确诊断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63例。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心内科专科检查报告等,根据Frail量表进行评估可将其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非衰弱组,并采用多种量表对其进行老年人综合状态和情况的评估及中医证型的界定,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将所收集资料信息数据有序依次先录入Excel表中并实时核查其准确性,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其客观差异,最后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本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73.44±8.28岁,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50.8%,女性为49.2%,基本持平。分析发现本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较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超重、腹型肥胖、烟酒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合并基础疾病多等。本研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比例为32.5%,呈现出女性、高龄合并衰弱比例高于男性、低龄的特点。2.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间年龄、性别、BMI、腰围、病程、共病指数、用药数、医疗费用、住院天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有无规律运动等存在显着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分型、居住地为城市或乡村、有无烟酒史及家族史、饮食习惯、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或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绝经年龄在三组间分布无差异(P>0.05)。3.三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比较:不同衰弱水平的老年患者间ADL、IADL、MMSE、GDS-15、MNA-SF、社会支持度、PSQI分值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差异(P<0.05),且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水平与自理能力之间存在强水平相关关系(χ2=179.528,P<0.001),相关系数0.497;全身综合状态评估发现存在听力障碍、口腔问题、慢性疼痛、尿失禁和跌倒风险的患者更容易合并衰弱(P<0.05);对合并症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老年冠心病合并症中患病率最高为高血压,在不同衰弱水平的患者中均占首位(78.81%、63.48%、57.69%),而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衰弱(P<0.02)。心功能与衰弱水平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441,P<0.001。是否服中药与衰弱水平间存在弱水平相关关系,r=0.191,P<0.001。4.三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比较:RBC、HGB、HCT、HS-CRP、Cysc、CR、HCY、TP、ALB、Fe、Myo、cTnT、NT-proBNP、D-D水平在三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且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均有差异(调整后P<0.05),表明此类指标或许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水平,提示临床可能需要给予此类指标更多关注。5.三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径、左室收缩径及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环e’、E/e’、二尖瓣E峰的数值在任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呈现出不同参数分布特点。6.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不同衰弱水平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显着差异(χ2=28.453,P<0.001),衰弱水平较低,仅发生单支病变的可能性越大(χ2=16.439,P<0.001),单支病变与低衰弱水平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相关关系(Phi=0.213);而衰弱水平高,则极易发生三支病变(χ2=25.146,P<0.001),三支病变与衰弱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相关关系(Phi=0.263)。就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而言,衰弱程度高,可能会在LM及LAD病变基础上发生LCX和RCA的复杂病变(P<0.001),即随着衰弱程度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更加趋向于严重化、复杂化。7.三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28.10%)、气滞血瘀(22.59%)、阳气虚衰(15.43%)等。衰弱水平在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χ2=25.696,P=0.028),合并衰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阳虚多见,常合并血瘀、气滞、痰浊。本次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临证治疗方药多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温阳止痛、养血安神为主。8.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子女数量多、营养状态差、睡眠障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已婚有伴侣、规律运动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此外 HGB、HS-CRP、CR、Hcy、ALB、Fe 水平、Gensini 积分、FMD值、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是老年冠心病是否合并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极易合并衰弱,尤其是高龄、女性、多重用药、生活不能自理、无伴侣、子女数量多、缺乏规律运动、营养状态差、睡眠障碍、缺乏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合并有脑血管病、贫血、心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内皮功能异常等患者临床需要高度警惕,此类危险因素极易导致衰弱的发生,且具有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风险,预后不佳。不同衰弱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虽稍有差异,整体上呈现出气虚、阳虚、阴虚合并血瘀、气滞、痰浊的复杂病理特点。

朱贤[7](2021)在《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养育照护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养育照护和早期综合发展状况,分析各民族地区儿童在体格发育、常见病、伤害和早期发展等维度的早期综合发展情况差异,并探究看护人的养育照护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养育照护改善措施,为中西部各地区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服务提供参考,也为未来持续关注该脆弱群体的早期综合发展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课题专家组统一设计的问卷,通过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对河南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6个县的家庭最小5岁以下儿童的看护人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儿童进行血红蛋白、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对儿童养育照护、体格发育、常见病和伤害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对儿童早期发展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或方差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共在中西部地区调查了1348对5岁以下儿童及其看护人。河南地区483对,全为汉族;四川地区720对,以彝族为主(彝族占83.3%);西藏地区145对,全为藏族。2养育照护状况:被调查儿童留守率为45.5%;看护人健康知识素养合格率为34.0%;看护人至少在3个关键时刻洗手率为31.2%,看护人用肥皂洗手率为47.0%,饮用水来源受保护率为52.8%;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54.2%,及时辅食添加率为39.3%;1岁以内体检4次及以上率为7.6%,预防接种建卡率为95.2%;暴力管教率为72.7%;参加早教活动率为24.8%,良好亲子互动率为51.3%。不同民族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状况:(1)体格发育:营养不良率为17.8%(西藏最高,33.1%),超重肥胖率为8.0%(河南最高,10.6%)。(2)常见病:贫血率为41.7%(四川最高,49.9%);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7.6%(四川最高,25.4%);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综合征两周患病率为35.5%(河南最高,40.6%)。(3)意外伤害:意外伤害率为2.1%。(4)早期发展:早期发展总得分为(2.95±2.38)分。不同民族地区儿童体格发育、常见病和早期发展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1)营养不良:≥12~月龄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高于0~月龄组(12~:OR=2.006,95%CI=1.196~3.366;24~:OR=4.312,95%CI=2.513~7.400;36~:OR=3.295,95%CI=1.743~6.230;48~59:OR=4.771,95%CI=2.461~9.252),看护人文化程度为文盲和小学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高于高中及以上(文盲:OR=3.473,95%CI=1.512~7.978;小学:OR=2.701,95%CI=1.163~6.272),饮用水未煮沸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高于煮沸(OR=1.627,95%CI=1.039~2.549),看护人仅用清水洗手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高于肥皂洗手(OR=1.448,95%CI=1.002~2.093),西藏和四川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高于河南(西藏:OR=5.437,95%CI=2.400~12.319;四川:OR=3.518,95%CI=1.801~6.874)。(2)常见病:<36月龄组儿童发生贫血的可能性高于48~59月龄组(6~:OR=7.575,95%CI=3.874~14.812;12~:OR=4.822,95%CI=2.609~8.912;24~:OR=2.164,95%CI=1.166~4.016),未达到最低进食频率儿童发生贫血的可能性高于达到(OR=1.494,95%CI=1.032~2.162),未预防接种建卡儿童发生贫血的可能性高于建卡(OR=2.562,95%CI=1.017~6.453),西藏儿童发生贫血的可能性低于四川(OR=0.395,95%CI=0.200~0.780)。<24月龄组儿童发生腹泻的可能性高于48~59月龄组(0~:OR=5.751,95%CI=1.881~17.580;12~:OR=5.542,95%CI=1.890~16.247),留守儿童发生腹泻的可能性高于非留守儿童(OR=1.724,95%CI=1.172~2.538)、西藏和四川儿童发生腹泻的可能性高于河南(西藏:OR=3.267,95%CI=1.374~7.770;四川:OR=5.080,95%CI=2.208~11.689)。河南和四川儿童发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综合征的可能性高于西藏(河南:OR=3.445,95%CI=1.681~7.061;四川:OR=4.163,95%CI=2.112~8.207),家庭第一个孩子发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综合征的可能性高于第三个及以上(OR=1.530,95%CI=1.021~2.294)。(3)暴力管教:24~和48~59月龄组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可能性高于12~月龄组(24~:OR=2.615,95%CI=1.674~4.086;48~59:OR=2.602,95%CI=1.459~4.638),看护人为母亲的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可能性高于非母亲(OR=1.824,95%CI=1.266~2.628),看护人支持体罚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可能性高于不支持(OR=9.447,95%CI=6.165~14.475)。(4)早期发展:月龄越大(β=0.429,P<0.001)、良好亲子互动(β=0.189,P<0.001)、至少拥有3本读物(β=0.116,P=0.001)、正确引导(β=0.070,P=0.002)和参与早教活动(β=0.164,P<0.001)的儿童早期发展得分越高;低体重(β=-0.055,P=0.034)、孩次数越大(β=-0.064,P=0.033)的儿童早期发展得分越低。结论中西部被调查5岁以下儿童的养育照护状况较差,不同民族地区差异较大。暴力管教、缺乏早教活动、缺乏良好亲子互动、1岁以内体检次数不够等问题突出;看护人健康知识素养欠缺、卫生洗手行为较差、儿童缺乏科学喂养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方面,藏族和彝族地区营养不良、常见病、伤害和早期发展4个维度均形势严峻、亟待改善。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区、儿童月龄、看护人角色、看护人文化程度、留守儿童、饮用水煮沸、看护人洗手方式、最低进食频率、预防接种建卡、体罚态度、亲子互动、读物、低体重、孩次数、正确引导和早教活动情况。建议将藏族和彝族地区作为未来儿童健康发展干预项目的重点地区,采取改善饮用水习惯、看护人手卫生,加强儿童科学喂养、预防接种,改变传统的暴力管教观念,促进良好亲子互动、加强儿童系统早期教育、多购买图书和多进行正确引导等养育照护方面针对性措施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刘静[8](2021)在《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课题希望借助国外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经验,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一种新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纳入使用EGFR-TKI、ALK-TKI、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师参与医保审核和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对医保费用的控制。药师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使用EGFR-TKI、ALK-TKI等药品的患者出现了说明书中未罗列的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使用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美国FDA数据库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将得到的ADR信号与说明书的ADR以及随访中发现的ADR相对比,发现靶向药物新的ADR风险信号,挖掘靶向药物的潜在ADR,提高靶向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研究方法:药师将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医保报销的审核工作中来,建立参与医保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探讨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对医保费用控制和患者受益的影响。药师在随访中发现了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通过对FDA数据库数据挖掘发现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新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与对患者随访时发现的ADR以及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相结合,发现靶向药物新的、潜在的ADR。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的克鲁卡尔-沃里斯检验方法。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建立一种参与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共纳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48例,研究结束时,168名患者疾病稳定,6名患者疾病部分缓解,32名患者停药,26名患者死亡,疾病控制率70.16%。在首次问诊结束时发现药物治疗问题305个,平均每人1.23个,其中49.84%为药物安全性问题,其次34.10%为患者依从性问题。结束时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48个,平均每个患者药物治疗问题0.25个,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显着减少;经一年研究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在一年前后也有统计学差异[80(72,92)VS 112(93,122)],依从性低的患者人数减少了39.47%;经过为期一年药师对申请大病医保的患者资料审核和对248名患者提供MMS共节约了费用207.5560万元。药师在随访中发现了吉非替尼等药品有多个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通过对美国FDA数据库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观察靶向药物是否可能存在新的ADR。最终得到79个吉非替尼ADR信号、182个阿法替尼ADR信号、276个厄洛替尼ADR信号、160个奥希替尼ADR信号、157个克唑替尼ADR信号、71个阿来替尼ADR信号、75个塞瑞替尼ADR信号。将得到的ADR信号与说明书中的ADR以及随访中出现的ADR相比较,发现22个说明书未提及但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阳信信号且在随访中有患者出现过的ADR。例如吉非替尼可能有唇疱疹、胸腔积液、眼分泌物3个新的ADR,存在色素沉着障碍、癌症疼痛2个ADR风险信号以及7个大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的ADR风险信号,阿法替尼有皮肤敏感化、癌症疼痛、痛觉3个ADR风险信号,奥希替尼有肝功损害、声带麻痹、鼻腔干燥3个ADR风险信号,克唑替尼有声带麻痹、声带疾病的2个ADR风险信号,阿来替尼有血栓形成、肺栓塞2个血管疾病的ADR风险信号。研究结论:通过对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显着减少,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显着提高,这体现了药师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临床价值。通过一年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和门诊审核,节约费用207.5560万元,体现了药师在参与医疗保险控费中,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访中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发现了多个药物的潜在ADR风险信号,提示医生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ADR,特别是一些潜在的ADR。

丁章楠[9](2021)在《罗格列酮对细菌脂多糖所致小鼠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患者病情稳重,常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但目前仍缺少可供选择的内科治疗药物。细菌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产生致病性的关键物质,也是实际生活中引起ALI/ARDS发生的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罗格列酮(RSG)在临床活动中使用广泛,具有安全、廉价、方便、易得的优点,至今除了被发现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因此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依然缺少对其在ALI/ARDS进程中产生保护效应的机制,以及在分子水平的调控的相关研究。目的本实验欲探讨RSG预处理减轻LPS所致小鼠ALI进程中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罗格列酮预处理(RSG)组、单纯LPS暴露(LPS 6h)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后接受LPS暴露(RSG+LPS 6h)组。LPS采用腹腔感染的方式,以2 mg/kg的剂量给予单次暴露;LPS急性暴露前连续4天,经口以10 mg/kg的剂量,每天1次,给予小鼠RSG灌胃。小鼠在腹腔LPS急性暴露后6 h,予以异氟烷麻醉,使用颈椎脱臼法进行处死,收集肺组织。用HE染色及病理积分对肺组织发生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半定量的评价;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炎症趋化因子(KC)及促炎因子(TNF-α)表达水平,定量分析肺组织内的炎症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NOX-2、NOX-4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通路中IκBα、p-IκBα、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定性分析RSG在NF-κB通路以及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果与LPS 6h组相比,RSG预处理后可以抑制LPS暴露后肺质量的升高,减轻了LPS致损后小鼠肺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但对肺系数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与LPS 6h组对比,RSG预处理组中LPS所致肺组织中KC、TNF-α的升高得到了抑制,RSG预处理减轻LPS致损后小鼠肺组织炎症水平;RSG预处理相较于无预处理组,RSG可以下调IκBα及NF-κB p65亚基的磷酸化水平,阻断了LPS致损后肺部NF-κB通路的激活;RSG预处理阻碍了LPS损害导致的肺部NOX-4表达上调,减少了氧化应激产生的损伤,虽然RSG的预处理对NOX-2的表达的影响经检验缺乏统计学意义,但仍有明显的抑制趋势。结论本研究讨论了RSG对LPS致损诱导的ALI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使用RSG预处理可以减轻LPS所致小鼠ALI,补充的RSG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对LPS所致小鼠ALI的保护效应。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10](2020)在《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治专家共识》文中指出

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研究进程与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研究进程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1 高血压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2 冠心病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3 脑卒中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2.1 流行特征
        1.2.2 疾病负担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3.1 COPD
        1.3.2 哮喘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4.1 流行特征
        1.4.2 疾病负担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1 心脑血管疾病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2 糖尿病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4 恶性肿瘤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3.1.1 流感疫苗
        3.1.2 肺炎球菌疫苗
        (1)PPV:
        (2)PCV: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2.3 糖尿病患者
        3.2.4 恶性肿瘤患者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3.3 糖尿病患者
        3.3.4 恶性肿瘤患者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2.1 心脑血管疾病
        4.2.2 糖尿病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2.4 恶性肿瘤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3.1 心脑血管疾病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3.3 糖尿病
        4.3.4 恶性肿瘤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4.1 心脑血管疾病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4.3 糖尿病
        4.4.4 恶性肿瘤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1.2 糖尿病患者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1.4 恶性肿瘤患者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2.2 糖尿病患者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4 恶性肿瘤患者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6.1.1 流感疫苗
        6.1.2 肺炎球菌疫苗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组织“损伤-修复”平衡——病理特征、治疗与中医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 “感染-免疫-损伤”的疾病链条及相关分子机制
    1.1 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失稳的病理学过程
    1.2 免疫失稳引发器官损伤的特征
        1.2.1 典型性
        1.2.2 广泛性
        1.2.3 严重性
        1.2.4 相对独立性
    1.3 免疫失稳诱发机体多系统损伤和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
        1.3.1 过激的炎症反应直接诱发器官“损伤-修复”失衡
        1.3.2 补体的过度激活所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1.3.3 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稳态扰动
2 介导组织“损伤-修复”平衡的机制分析及其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意义
    2.1 介导“损伤-修复”平衡的主要机制
        2.1.1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组织免疫损伤保护和修复新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1.2 肺泡上皮细胞在肺组织免疫损伤保护和修复新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1.3 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组织免疫损伤保护和修复新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2 基于“组织保护-损伤修复”策略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意义
3 基于组织“损伤-修复”平衡的中医药治疗特色
    3.1 临床治疗期
    3.2 恢复期
4 讨论与展望

(4)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5)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分期标准
        1.2.3 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材料
        2.2.1 敷贴药物制备
        2.2.2 体外血清制备
        2.2.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3 敷贴穴位选择
    2.4 敷贴方法及时间
    2.5 敷贴注意事项
    2.6 治疗方案
    2.7 血清中IL-33检测前准备
    2.8 实验操作步骤
    2.9 观察时间
    2.10 监测指标及评估标准
        2.10.1 一般情况资料
        2.10.2 病史资料
        2.10.3 安全性指标
        2.10.4 监测指标
    2.11 随访方式
    2.12 数据处理
3 临床试验结果
    3.1 完成情况
    3.2 一般情况比对
    3.3 观察指标比对
        3.3.1 三月内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总数
        3.3.2 吸入激素药量增减
        3.3.3 ACTTM值
        3.3.4 AQLQ比对
        3.3.5 VAS比对
        3.3.6 肺功能分布及比较
        3.3.7 血清中IL-33含量分布及比较
讨论
    1 西医对CARAS的认识
    2 发病机制
    3 细胞因子IL-33
        3.1 IL-33的命名
        3.2 IL-33的受体
        3.3 IL-33/ST2的作用机制
    4 中医对CARAS的认识
    5 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
    6 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
    7 敷贴穴位及处方的选择
        7.1 穴位选取
        7.2 药物选取
    8 临床疗效评价
        8.1 近三月内急性发作次数、感染次数
        8.2 评分量表
        8.3 肺功能
        8.4 血清IL-33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避免接触变应原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
        1.2.1 上、下呼吸道联合使用ICS
        1.2.2 鼻内激素联合ICS
        1.3 抗变态反应药物
        1.3.1 抗组胺药物
        1.3.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4 特异性免疫治疗
        1.5 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
        1.6 对症治疗
    2 中医对于CARAS的认识
    3 中医治疗
        3.1 中医内治法
        3.1.1 中药复方
        3.1.2 中药单药
        3.2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老年冠心病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老年冠心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1.2 现代医学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治现状
    2 衰弱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2.2 现代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
    3 老年冠心病与衰弱的关系
        3.1 冠心病和衰弱的共同发病机制
        3.2 老年冠心病衰弱现状
        3.3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
        3.4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对机体的影响
        3.5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疾病诊断标准及判定方法
    二、研究方案与内容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水平分布规律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药汤剂遣方用药规律
        2.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1 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情况比较
        2.3 三组患者合并症患病情况比较
        2.4 三组患者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2.5 三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
        2.6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2.7 三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3.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1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2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五. 讨论
        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分析
        2.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 冠心病患者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4.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患病情况分析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6. 老年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分析
        7.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8.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9.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用中药方剂分析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冠心病患者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养育照护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抽样方法
    1.3 研究工具与内容
    1.4 调查方法
    1.5 儿童身体测量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相关定义及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1.9 分析框架
2 结果
    2.1 儿童基本情况
    2.2 不同地区养育照护情况比较
        2.2.1 看护人及家庭一般情况
        2.2.2 看护人健康知识素养
        2.2.3 家庭卫生情况
        2.2.4 儿童喂养情况
        2.2.5 儿童预防保健
        2.2.6 儿童管教情况
        2.2.7 儿童早期教育情况
    2.3 不同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状况比较
        2.3.1 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2.3.2 儿童常见病患病情况
        2.3.3 儿童意外伤害情况
        2.3.4 儿童早期发展情况
    2.4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 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4.2 儿童常见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4.3 暴力管教的影响因素分析
        2.4.4 早期发展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中西部地区养育照护状况
        3.1.1 看护人健康知识素养情况
        3.1.2 家庭卫生情况
        3.1.3 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
        3.1.4 儿童预防保健服务情况
        3.1.5 儿童早期教育情况
    3.2 中西部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儿童体格发育
        3.2.2 儿童常见病患病情况
        3.2.3 儿童伤害管教情况
        3.2.4 儿童早期发展情况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养育照护与儿童早期发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

(8)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药学服务发展历程
        1.1.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现状
        1.1.3 数据挖掘在临床应用情况
        1.1.4 四川省医保负担现状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3 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建立
    2.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特点
    2.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2.2.1 研究对象与流程
        2.2.2 纳排标准
    2.3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流程
        2.3.1 药学问诊
        2.3.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评估
        2.3.3 与患者共同确定治疗目标和制定药学监护计划
        2.3.4 患者随访评估
    2.4 药学服务结果
        2.4.1 药物治疗问题评估
        2.4.2 有效性评估
        2.4.3 患者安全性评估
        2.4.4 患者依从性评估
        2.4.5 节约医保经济负担评估
        2.4.6 药学服务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3.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ADE原始数据来源
    3.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3 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数据挖掘研究方法
    3.4 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事件收集
    3.5 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3.5.1 FDA数据库中药品的不良反应信号
        3.5.2 FDA数据库中药品的重要系统不良反应信号
        3.5.3 随访中说明书未罗列的ADR与数据挖掘阳性ADR信号对比
        3.5.4 不良反应信号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研究局限
    4.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罗格列酮对细菌脂多糖所致小鼠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动物模型制备
        2.2.2 实验试剂制备
        2.2.3 肺组织光镜下的病理观察
        2.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2.5 肺组织蛋白提取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RSG预处理减轻LPS诱发小鼠ALI
    3.2 RSG预处理减轻LPS致损后小鼠肺组织炎症
    3.3 RSG预处理阻断LPS致损后肺部NF-κB通路的激活
    3.4 RSG预处理减轻LPS致损后肺部NOX-4表达上调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PPARγ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研究进程与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组织“损伤-修复”平衡——病理特征、治疗与中医药特色[J]. 杨满丽,杜欣珂,阚晓溪,郝腾腾,冉庆森.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 [3]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4]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D]. 孔维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疗效评价及血清IL-33的影响[D]. 曹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景瑞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养育照护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D]. 朱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D]. 刘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罗格列酮对细菌脂多糖所致小鼠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保护效应[D]. 丁章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12)

标签:;  ;  ;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