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烤烟种植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朱安琪[1](2021)在《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烤烟原料精准采购需求,提高小尺度上烤烟区划的精细化程度,了解烤烟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提高烤烟品质评价的智能化程度,本研究利用玉溪市2009~2018年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烤烟品质数据,及155个烤烟分布数据和2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小网格推算模型、MaxEnt模型分析了玉溪烤烟气候适宜性,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采用指数和法、AHP层次分析法、两维图论聚类法对玉溪烤烟进行乡镇一级的品质区划,得到了四个品质类型区。通过生态因子影响综合指数、经过灰狼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别构建了机理算法、智能算法、偏最小二乘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最终为玉溪地区烤烟种植布局优化、烤烟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小网格推算模型和MaxEnt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一致。最适宜区位于江川、华宁、通海一带,适宜和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峨山、新平、易门和元江部分区域。不适宜区相对集中,位于元江到新平地区狭长地带。MaxEnt模型的模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优于小网格推算模型结果,更加适用于玉溪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而经过MaxEnt模型与统计学方法筛选出的6个玉溪特色区划指标(年均温变化范围、海拔、4~9月日照时数、最干燥季度的降雨量、4~9月降水量、最热月份的最高气温)相比于4个传统区划指标(海拔、7月平均气温、4~9月日照时数、4~9月降水量)能够有效提高MaxEnt模型模拟精度。(2)经过两维图论聚类得到四种分布均匀的品质类型区,其占比分别为29.09%、25.45%、23.64%、21.82%,两维图论聚类效果较好。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各品质类型区的差异性,品质区划指标均呈现出显着性,其中海拔、气候适宜性指数CFI、烤烟品质指数FQI、清甜香、烤甜香、焦甜香达到极显着(p<0.01),土壤适宜性指数SFI达到显着(p<0.05)。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区品质区划指标平均值的大小,描述其具体差异所在。第一类型区为烤烟种植气候、土壤最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典型清甜香;第二类型区为烤烟种植气候次适宜区、土壤最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清甜香;第三类型区为烤烟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以及土壤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典型清甜香;第四类型区为烤烟种植的气候、土壤适宜区,其风格特征为弱清甜香。(3)智能算法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精确的结果。经过灰狼算法优化后的智能化学成分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明显小于优化前,说明优化后模型的模拟效果更优,其R2均大于0.95,RMSE均小于0.1,除总氮外其他的预测模型R2高达0.99。在实际生产中基于不同目的可以选取不同预测模型,其中机理预测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偏最小二乘算法预测模型能够显示出各生态因子对于化学成分的重要性程度。机理算法的预测模型可以通过生态因子影响综合指数的大小、正负来判断本时期的生态因子对于烤烟化学成分影响程度及其影响是促进效应还是不利效应,机理算法的生态预测模型R2平均值为0.29,RMSE平均值为0.13。偏最小二乘法算法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系数VIP值的大小找出影响各化学成分关键生态因子,例如烟碱的关键生态因子为旺长期日照时数其VIP值为1.89,偏最小二乘法算法预测模型除总糖、还原糖外,总氮、钾、氯预测模型的R2均大于0.8,且RMSE均小于0.1。
李功博[2](2021)在《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文中提出中烟特香301、特5、特18等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是通过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烤烟品种中烟100所得,具有优异的烟叶品质。前期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已于2018年在山东省诸城市和费县完成生态适应性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宜山东省潍坊烟区和临沂烟区生态条件的优势品种(系)。为明晰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在山东各烟区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以山东烟区的主栽品种中烟100为对照,于2019年度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青岛市黄岛和淄博市沂源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同时,为明晰中烟特香301、特5、特18在山东主要烟区的品种特点和推广应用价值,于2020年度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与潍坊市诸城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并于2020年在莒县开展生产示范试验。从大田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田间主要病害、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及原烟内在质量7个方面利用两年度多点试验分析了中烟特香301、特5和特18的生态适应性、品种特点和推广应用价值,全文结论如下:1、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中烟特香301、特5和特18在莒县、黄岛、沂源三个试验点均适宜种植,较对照品种表现出更好的生态适应性。中烟特香301综合表现最好,在山东省莒县、黄岛、沂源三个试验点均表现出产量高、产值高、原烟外观质量好、发病率低、原烟内在品质有特色等特点,特5与特18表现次之。2、品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烟特香301、特5和特18与中烟100相比表现出以下特点:节距略短,最大叶长较长,株高略矮、茎围较粗;大田抗病性较好;总糖与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稍低;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较高;原烟外观质量较好。其中中烟特香301表现最好,其次为特5、特18。3、人工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烟特香301抗赤星病,中抗黑胫病和TMV,中感CMV和PVY。该品种对赤星病和TMV的抗性高于对照品种中烟100;对黑胫病、CMV和PVY抗性与中烟100相当;综合抗病性好于对照品种中烟100。4、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中烟特香301、特5和特18的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结果表明,在莒县中烟特香301、特5和特18产量与中烟100无显着差异,中烟特香301在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方面略高于中烟100,特5与对照相当,而特18略低于对照;中烟特香301外观质量最好,其次为特18,而特5的外观质量低于对照品种;特18与中烟特香301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属同一质量档次,中烟100与特5。上述结果表明,中烟特香301和特18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吴红红[3](2021)在《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尿素、含酸根化肥的不科学使用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其影响原理主要是基于土壤的酸化导致p H值降低至4.20-4.33,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降低、有机质及其氮磷钾含量降低,从而抑制作物根系发育与作物生长、降低作物品质等系列问题。基于此现状,以利川市柏杨镇(山区,烟叶种植主产区--100000亩)强酸性土壤为种植基地,以课题组制备的速效蛋白多肽(蛋白氮)为研究肥料,以烟草专用肥(CK,主要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为对照。利用“云烟87”为研究作物,全面研究蛋白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对烟叶种植的根系发育、烟叶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土壤改良、烘烤品质等参数,为土壤改良、优质烟叶种植、以及山区烟叶种植农户扶贫等建立技术基础,也为烟草专用肥制备建立新的技术储备。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多肽对云烟87根部活力的影响研究。以100kg/亩(含氮12.0kg)、60kg/亩(含氮7.2kg)单一多肽分别设为处理1、处理2,多肽配施烟草专用肥同量磷钾为复配多肽-处理3(含氮6.0kg),烟草专用肥为基肥添加多肽作追肥设为处理4(总氮6.5kg),烟草专用肥组(CK,含氮6.5kg)为对照,系统研究几种组合对云烟87的根系活力、根系生长及其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与烟草专用肥相比,施加多肽可以提升烟草根系活力,而复配多肽(处理3)在多肽处理组中效果最好,比CK至少提高了4.31ug/(g*h),最高相差43.57ug/(g*h);通过测定烟草根部所含氮、磷、钾、钙的研究中,复配多肽在烟草生长各个时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成熟期)均高于烟草专用肥,其最后(成熟期)测量的氮、磷、钾、钙分别比CK提高了1.42g/Kg、0.39g/Kg、1.87g/Kg、1.87g/Kg,这表明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具有作为优质烟叶种植有机肥的基础,克服强酸性土壤难以利用常规有机堆肥进行烟叶种植的缺点;通过测定复配多肽的根系长度和根系体积表明,在前期略低于烟草专用肥,但差异未达显着水平,且在后期(成熟期)复配多肽根系长度和体积超过CK,分别提高了1.8cm和53.33cm3。2.多肽对云烟87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几组多肽组合中复配多肽(处理3)对云烟87农艺性状的影响效果与烟草专用肥类似。复配多肽组在生长前期的单株叶片数不如烟草专用肥,差异不显着,分别为5.5片、6.5片,但后期(成熟期)测量的结果是复配多肽平均叶片数比CK多了0.6片;复配多肽叶片的最大叶长与叶宽在前期也低于CK,但在打顶期时比CK分别高了3.83cm和1.13cm,最后测量时(成熟期86.00cm、28.33cm)的叶长、叶宽略小于CK(88.67cm、29.50cm);而复配多肽的烟草株高和地上部分鲜干重在各个时期均低于烟草专用肥(成熟期为134.33cm、1692.30g、377.50g);上述农艺性状表明,烟草专用肥所含铵态氮、硝态氮对烟草株高、叶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株高而叶片的间距较大问题,因而导致叶片数低于多肽组合(处理3),同时专用肥的烟叶表面粗糙,具有较多斑块状黄斑,影响烟叶品质,综合评价,多肽有机肥具有满足烟草种植行业所追求的“优质适产”潜力。3.多肽对云烟87地上部分的生理指标及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烟草专用肥相比,复配多肽(处理3)在烟草旺长期以后,其烟叶和茎部的氮、磷、钾、钙含量方面均有所提高,最终(成熟期)测定时,复配多肽烟叶的氮含量比CK提高0.40g/Kg、磷含量高1.15g/Kg、钾含量高3.80g/Kg、钙含量高5.75g/Kg;而相比之下,复配多肽组合的茎部氮含量提高0.15g/Kg、磷含量高0.12g/Kg、钾含量高0.40g/Kg、钙含量高3.35g/Kg,表明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了云烟87烟叶的生理指标、烟叶品质;通过测定烟叶的叶绿素变化表明,复配多肽组烟草叶绿素含量比烟草专用肥提高1.07SPAD;最后复配多肽组经烘烤后的烟草上中等烟叶的比例达到91.10%,比CK高了2.00%,产量(195.4公斤/亩)比CK高了6.3公斤/亩,产值达到5099.94元/亩,比CK高出202.25元/亩,且复配多肽烤后中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比CK高出1.15%,其所制成的香烟口感更好,综合参数表明,复配多肽具有生产出优质烟叶、提高经济指标的肥效基础。4.多肽对云烟87种植土壤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含量背景下,复配多肽显着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含量,分别比烟草专用肥提高了0.13g/Kg、0.01g/Kg、1.77g/Kg、1.65g/Kg;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发现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了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比CK分别高了0.12mg/g/h、0.15mg/g/h和0.08ml/g/h,而在土壤蔗糖酶活性方面,前期复配多肽低于CK,但后期(成熟期)比CK高了2.45mg/g/h;通过测定的复配多肽组土壤p H值表明,前期与烟草专用肥之间差异不大(团棵期为4.56、4.65),但后期(成熟期)显着比CK提高0.10个单位;在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测定中,复配多肽比CK分别显着增加了2.70%和0.6℃;在复配多肽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方面,复配多肽还能改善酸化土壤的微生态种群结构,提高芽孢杆菌等喜碱环境菌群数量(比CK增加1.40%),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比CK高5个微生物种群)。多肽及其复配组合对云烟87的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的调控研究表明,复配多肽具有有机肥的特性,同时又能满足烟叶种植肥料要求,具有改良土壤、保温、保湿、速效性,能满足“优质适产”的行业种植需求和代替主要含有铵态氮、硝态氮的肥料潜力,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马立辉[4](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民族要着力发挥本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产业兴旺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加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通过田野调查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大理州银桥镇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目的是从银桥镇产业发展透视民族地区乡村有哪些产业、如何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典型经验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群规模不突出、特色产业品牌优势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合作化组织不健全、从业人员结构有待调整等。并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来加以改进,对于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在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环境下,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在新形势下实现突破性发展;二是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大理州银桥镇从事不同产业的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支撑研究结论;三是银桥镇作为“民族团结示范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有着丰富的产业发展的实际案例和操作空间,研究其民族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王亚麒[5](2021)在《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文中认为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施肥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巨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烤烟连作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烤烟也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长期连作和大量施肥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生产问题,如烟地生产力下降,连作障碍严重,土壤理化、生物学性质恶化,养分不均衡积累,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为了维持连作高产,烟农不得不加大肥料用量,造成恶性循环。但是,有关烤烟种植施肥的研究一般以短期试验为主,难以全面系统地了解长期种植施肥条件下,烟地生产力和肥力肥效的演变规律。为此,贵州省遵义市烟草公司于2004年在三岔烟草科技园建立了烟地长期肥力肥效监测基地,试验处理涵盖了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本文基于2004~2020年遵义市烟地肥力肥效长期定位监测数据(本人采集近4年的数据),以烟地作物产量、养分输入(施肥和降雨)、养分输出(包括淋溶和作物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为切入点,在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单施化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条件下,对烟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展开研究,揭示它们的变化趋势,了解当地主要种植施肥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的影响,为保持当地烤烟生产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烟叶产量和品质在多数年份无显着差异,发生病害是连作烤烟在某些年份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轮连作的烟地土壤上,冬季均种植黑麦草,可能有益于消减烤烟连作障碍。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的两种施肥处理中,作物(指烤烟、玉米和黑麦草的统称,下同)的产量在初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显着差异,随后前者的作物产量逐渐高于后者;在不施肥的处理中,作物产量最低。因此,在供试土壤上,施肥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大于种植模式,化肥有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有益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在不施肥条件下,尽管作物产量最低,但仍然维持一定产量,说明长期不施肥条件下土壤仍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2)烟地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作物产量,即在轮连作处理之间,作物养分吸收量在多数年份无显着差异;不施肥作物的养分吸收量最低;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的处理中,作物养分吸收量初期无显着差异,后逐渐表现为前者显着高于后者。就肥料经济效益(施用单位肥料获得的经济产量)而言,施肥处理的肥料经济效益在前期无显着差异,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化肥有机肥配施逐渐高于单施化肥。(3)土壤养分淋失以硝态氮和钾为主,分别为22.69~39.70 kg ha-1和16.35~32.39 kg ha-1,占施肥量的19.10%~40.54%和7.76%~18.65%。经地下径流淋失的磷可忽略不计。黄壤富含铁、铝,对磷的固定作用较强,但土壤胶体对硝态氮和钾的吸附能力较弱,这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化肥有机肥配施的土壤中,氮钾淋失量显着低于单施化肥,原因之一可能与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形成大团聚体有关,从而减少了氮钾的淋溶损失。(4)降雨输入烟地的磷钾较少,对作物营养的贡献可以忽略;年降雨中氮的输入量为20.8923.20 kg ha-1,占烤烟施肥量的16.02%16.85%。其中,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分别占总氮沉降量的39.65%49.37%、24.74%32.29%和24.12%30.33%。说明氮的湿沉降对烟地作物的氮素营养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尤其对不施肥土壤(对照)有重要贡献。(5)在施肥处理中,土壤全量和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提高,说明在施肥的土壤中,养分输入大于养分输出;而在轮连作的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无显着差异,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亏盈无显着影响。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尤其是大团聚体内部的0.0530.25 mm团聚体的数量,前者(>0.25 mm大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贡献率分别由51.52%、52.31%和62.56%(单施化肥)提高至55.34%、57.27%和63.92%(化肥有机肥配施);后者(0.0530.25 mm团聚体)对土壤氮、磷、钾贡献率则分别由28.27%、28.85%和30.33%(单施化肥)提高至30.36%、33.49%和31.54%(化肥有机肥配施)。因此,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变了烟地土壤养分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促进了土壤养分的保蓄。(6)与烤烟连作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在化肥有机肥配施和烤烟-玉米轮作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显着增加,说明施用有机肥和合理轮作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的土壤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群落结构优化,有益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此外,土壤微生物合成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有关通路的相对丰度也显着增加,土壤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和H+增多,有益于土壤碳氮转化和难溶性磷酸盐溶解。综上所述,“烤烟-玉米轮作(冬季种植黑麦草)+化肥有机肥配施”的生产模式能够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多样性,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减少土壤硝态氮和钾淋失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因此,该种施肥种植模式可考虑在当地烟区推广应用。
张玺搏[6](2020)在《烤烟产业对彭水县农民增收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发展地域性的特色农业更是农业发展中的最优选择。彭水县作为重庆市一个较偏远县,由于资金投入、地理位置等原因,实现现代化农业难度较大,然而彭水县农业生产总值在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对当地至关重要。本文以彭水县传统特色烤烟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彭水县烤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运用特色农业的发展理论,对烤烟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并定量、定性的分析了烤烟产业在彭水县农业中的优势,在借鉴前人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探讨彭水县烤烟产业未来发展的布局,结合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对彭水县烤烟产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论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出彭水县烤烟产业的发展概况,该地区烤烟种植作为重庆市最大的烤烟产区之一,目前已经迈上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但对其主要从业人员分析发现,农民传统思想束缚严重、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期稳定的收入,其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有效劳动力严重不足、懂科技、有文化的年轻人极度匮乏;最后烤烟合作社规模较小、发展缓慢、资源利用率不高。(2)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明确了烤烟产业的潜在优势,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品品质优势、政策支持优势,为烤烟产业的发展鉴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3)根据对烤烟产业当前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彭水县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烟农层面和政府层面。烟农必须掌握烤烟种植技术、在烤烟成长过程中做到精准施肥施药,争取做到绿色防控进而提高烤烟品质。政府应当加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为广大烟农树立“品质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策略;调整烤烟产业的布局、合理种植、合理施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发展规模性的烤烟合作社,科学种植;提倡轮作,增强土壤自我恢复能力。
唐李丽,冯文龙,熊维亮,罗富国[7](2020)在《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烟草生产国,烤烟又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可供烟叶生产选择种植的品种有很多,但在烤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却不到10个,势必对我国的烤烟发展产生影响。本论文针对我国烤烟的几个主栽品种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论述,并比较各个方面的性质,布局主栽品种的适宜区域,为它们将来的种植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获得一些对烟草行业发展有用的信息。
刘坤,张翔,周郑雄,殷坤勤,李红卫,周为华,刘明宏,芶剑渝[8](2020)在《桐梓县烤烟品种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满足工业企业原料供应需要求,提升桐梓烟叶市场竞争力,促进桐梓烟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烟叶站干部职工、烟农、合作社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伴随桐梓县烟叶生产的发展,烤烟种植品种逐步暴露出"良种面积逐年萎缩、劣杂品质多乱杂、良种配套技术措施不当、良种配套管理措施粗犷、市场导向不明显"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品种单一、种植良种收益相对较低、烟草工商对于品种看法各异;主观原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督查考核不到位、良种未良收。因此,在品种工作中,一定要杜绝劣杂品种,积极推行良种,收购中一定要体现出与良种内在质量相匹配的价格,在烟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职业烟农队伍建设3个方面下功夫,形成工作合力。
杨丽丽[9](2020)在《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烤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也是生产投入相对较高的一种作物,其中肥料投入成本占相当大比例。过量施用化肥对烤烟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均会构成威胁,影响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减少化肥用量,分别在湘南稻作烟区、湘西北山地烟区开展了烤烟化肥氮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以期为湖南烟区的烤烟施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稻作烤烟适当增密可减少氮肥用量。在湘南稻作烟区,采用种植密度(13890株/hm2、16680株/hm2、18195株/hm2)、氮肥施用量(120kg/hm2、142.5kg/hm2、165kg/hm2)的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烤烟效应。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农艺性状、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均呈上升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烤烟株高、茎围、叶面积降低,SPAD值、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后降趋势;氮肥与密度互作对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影响显着。(2)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42.5kg/hm2、种植密度13890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的处理组合上、中部烤后烟叶物理特性较优;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种植密度16680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的处理组合上、中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优;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42.5kg/hm2的处理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优。(3)烟叶物理特性主要受种植密度(贡献率34.46%)和施氮量(贡献率36.18%)影响,烟叶化学成分主要受施氮量(贡献率48.71%)影响,烟叶经济性状主要受种植密度(贡献率41.28%)影响。湘南稻作烟区以种植密度为18195株/hm2、施纯氮142.5kg/hm2组合表现较优。(2)稻作烤烟有机肥可替代50%~75%化肥氮。在湘南稻作烟区,设计了化肥氮替代0%、25%、50%、75%、100%等5个处理,研究了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烤烟农艺特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养分积累分配、肥料利用效率、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有机肥氮和75%有机肥氮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优。(2)增施有机肥氮可提高烤烟生长发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及烤烟生长后期光合特性,增加烟株总干物总重,促进烟株氮磷钾量积累,提升烤烟肥料利用率。(3)增施有机肥氮处理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评吸质量均高于100%化肥氮处理。(4)除100%有机肥氮施用比例物理特性、经济性状低于100%化肥氮外,有机肥氮和化肥氮配施比例均可提高烟叶化学、产量、产值,以50%有机肥用量经济效益表现最佳,其次是75%有机肥用量。(3)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可减施化肥氮9~18 kg/hm2。在湘西山地烟区,种植箭筈豌豆、黑麦草绿肥,设计减施氮量0 kg/hm2、9kg/hm2、18kg/hm2、27kg/hm2等4个水平,研究了减氮量对烤烟农艺特性、叶绿素动态变化、冠层指标、光合特性、经济效果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翻压箭筈豌豆、黑麦草作绿肥后,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效应影响显着。(2)翻压箭筈豌豆后减氮9~18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烟叶冠层指标、光合特性、烟叶物理特性与不减氮处理差异不显着,但烟叶化学成分、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经济效益显着优于对照组和不减氮处理。(3)翻压黑麦草后减氮9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烟叶冠层指标、光合特性和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产量与不减氮处理差异不显着,但其中部烟叶糖碱比、糖氮比、上等烟比例、产值显着优于对照组和不减氮处理。(4)翻压绿肥箭筈豌豆、黑麦草后减施氮量过大(27kg/hm2)烤烟物理特性、经济性状低于对照与其它翻压绿肥处理,过量减施氮肥致使烤烟营养失调,影响烤烟叶片生长,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5)翻压绿肥还田应根据绿肥种类和土壤肥力状况适当减少烤烟施氮量;湘西山地烤烟翻压箭筈豌豆作绿肥适宜减施氮量9~18kg/hm2,黑麦草适宜减施氮量为9kg/hm2。(4)烤烟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立评价指标、基于专家组意见多重相关性法确定指标权重、效果测度模型和隶属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数和法计算综合得分等方法构建农艺措施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并对湖南烟区具有代表性的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胡浩柳[10](2020)在《重庆烤烟新品系CF8704生长发育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庆是我国烟叶主产区之一,品种单一是制约重庆烟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烤烟新品系CF8704是重庆自主选育的,能适应重庆产区生态条件、彰显本土醇甜香风格的烤烟新品系,即将通过国家审定。良种需配良法,为更好地了解该品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技术方案,本研究以K326和云烟87为对照对CF8704进行发育动态观测,了解其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CF8704、K326、云烟87生长发育函数曲线,探究其各阶段生长发育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CF8704、K326、云烟87伸根期至旺长期的株高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exp(2.08+0.04t)、y=exp(2.15+0.04t)、y=exp(2.17+0.04t),其中,y为株高(cm),t为时间(天);最大叶长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exp(2.17+0.035t)、y=exp(2.29+0.032t)、y=exp(2.26+0.034t);最大叶宽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exp(1.64+0.032t)、y=exp(1.72+0.027t)、y=exp(1.75+0.028t);根面积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exp(3.73+0.019t)、y=exp(3.38+0.025t)、y=exp(3.6+0.021t)。对比分析伸根期至旺长期三个烟草品种(系)的不同生长性状可得出,株高增长速度:整体来看,云烟87>K26>CF8704;最大叶长增长速度:生长速度近似,从局部(移栽后7-19天)来看,云烟87与K326近似,CF8704略慢;最大叶宽:移栽后1-13天,生长速度近似,13天后,云烟87与K326近似,CF8704生长明显快于前两者;根面积增长速度:移栽后1-14天,云烟87>K26>CF8704,移栽后14天,CF8704生长加速且速度大于前两者,长势超过前两者。(2)CF8704、K326、云烟87打顶至中部叶采收期的株高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67.13+1.06t、y=81.47+0.91t、y=92.00+0.80t,其中y为株高(cm),t为时间(天);最大叶长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59.15+0.29t、y=58.51+0.63t、y=56.31+0.44t;最大叶宽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26.31+0.41t、y=22.26+0.23t、y=20.02+0.19t;茎围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5.16+0.20t、y=4.64+0.18t、y=5.25+0.13t;节距关于时间的生长发育曲线分别为:y=3.48+0.03t、y=3.21+0.03t、y=3.45+0.05t。对比分析在打顶至中部叶采收期间三个烟草品种(系)的不同生长性状,可得出,株高性状,从增长速度和指标数值来看,均表现为CF8704最大,云烟87最小;最大叶长在增长速度和数值上,K326最快,CF8704最慢;最大叶宽性状增长速度和数值均表现为CF8704最大;茎围增长速度和数值均表现为CF8704最大;节距就增长速度而言,云烟87>K326≈CF8704,就指标大小而言,云烟87>CF8704>K326。(3)从酶活方面看,打顶至中部叶采收期间CF8704的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显着高于云烟87、K326的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表明其在成熟期氮代谢依然很活跃,对氮素的需要较高。CF8704的蔗糖转化酶活性(INV)要比烤烟品种云烟87略低,但是总体上一直保持活性上升的趋势,在成熟期依然保持较高的活性水平。从光合指标结果来看,在现蕾期CF8704的光合指标高于K326、云烟87。因此,CF8704积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作物生长发育逐渐高于对照品种。(4)在经济性状方面,CF8704的亩产量要低于云烟87,但在亩产值、均价、中上等烟率等方面优于云烟87以及K326。通过烟叶化学成分的档次及赋值表计算得到各个烤烟品系的协调性分值得出CF8704的协调性是三个烤烟品系中最高的。
二、如何选择烤烟种植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择烤烟种植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进展 |
1.2.2 烤烟品质区划研究进展 |
1.2.3 烤烟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2.1 生态因子数据 |
2.2.2 烤烟品质数据 |
2.3 研究方法 |
2.3.1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方法 |
2.3.2 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方法 |
2.3.3 烤烟品质区划方法 |
2.3.4 烤烟化学成分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
第三章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
3.1 基于小网格推算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 |
3.1.1 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选取 |
3.1.2 小网格推算模型构建 |
3.1.3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 |
3.2 基于MaxEnt模型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分析 |
3.2.1 MaxEnt模型的有效性 |
3.2.2 MaxEnt模型主导区划指标的筛选 |
3.3 不同方法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烤烟品质区划研究 |
4.1 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结果 |
4.2 烤烟品质指数计算结果 |
4.3 烤烟品质区划 |
4.3.1 烤烟品质区划结果 |
4.3.2 烤烟各类型区差异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
5.1 烤烟品种选择 |
5.2 机理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
5.2.1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构建 |
5.2.2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参数选择 |
5.2.3 机理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
5.3 智能算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
5.3.1 智能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参数选择 |
5.3.2 智能算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
5.4 偏最小二乘法的烤烟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 |
5.4.1 偏最小二乘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有效性 |
5.4.2 生态因子对于烤烟化学成分重要性评价 |
5.4.3 偏最小二乘法的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结果 |
5.5 三个化学成分生态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玉溪各乡镇烤烟土壤适宜性区划结果统计 |
附录2 玉溪各乡镇烤烟品质指数结果统计 |
(2)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烤烟品种特性研究进展 |
1.2 发挥烤烟品种特性的外在因素 |
1.3 烤烟品种综合评价方法 |
1.4 烤烟新品种选育情况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特征香韵烤烟品种(系)生态适应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地点 |
2.1.3 田间试验设计 |
2.1.4 田间管理 |
2.1.5 性状调查与测定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育期 |
2.2.2 植物学性状 |
2.2.3 农艺性状 |
2.2.4 抗病性调查 |
2.2.5 经济性状 |
2.2.6 原烟外观质量 |
2.2.7 原烟内在质量 |
2.3 小结 |
第三章 特征香韵烤烟品种(系)比较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地点 |
3.1.3 田间试验设计 |
3.1.4 田间管理 |
3.1.5 性状调查与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生育期 |
3.2.2 植物学性状 |
3.2.3 农艺性状 |
3.2.4 抗病性调查 |
3.2.5 经济性状 |
3.2.6 原烟外观质量 |
3.2.7 原烟内在质量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中烟特香301 抗病性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烟草黑胫病抗性的鉴定方法 |
4.1.3 烟草赤星病抗性的鉴定方法 |
4.1.4 烟草花叶病(TMV)抗性的鉴定方法 |
4.1.5 烟草黄瓜花叶病(CMV)抗性的鉴定方法 |
4.1.6 烟草马铃薯Y病毒(PVY)抗性的鉴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生产示范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2 试验地点 |
5.1.3 田间试验设计 |
5.1.4 田间管理 |
5.1.5 性状调查与测定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经济性状 |
5.2.2 原烟外观质量 |
5.2.3 原烟感官评吸质量 |
5.3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云烟87 简介 |
1.1.1 我国烟草种植现状 |
1.1.2 云烟87 演变特点与农艺性状 |
1.1.3 云烟87 品质特性 |
1.2 烟草生长影响因素 |
1.2.1 适宜种植的土壤条件 |
1.2.2 烟草根系发育 |
1.2.3 施肥方式及种类 |
1.3 多肽特性 |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问题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烟草种植实验设计 |
2.2.2 实验测定方法 |
2.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根系的调控作用 |
3.1.1 复配多肽对根系活力的调控 |
3.1.2 复配多肽对根系农艺性状的调控 |
3.1.3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氮含量的影响 |
3.1.4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磷含量的影响 |
3.1.5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钾含量的影响 |
3.1.6 复配多肽对烟草根部钙含量的影响 |
3.2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农艺性状的调控作用 |
3.2.1 复配多肽对株高的影响 |
3.2.2 复配多肽对叶片数的影响 |
3.2.3 复配多肽对最大叶长叶宽的影响 |
3.2.4 复配多肽对烟草地上部分鲜干重的影响 |
3.3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生理指标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
3.3.1 复配多肽对烟叶氮含量的调控 |
3.3.2 复配多肽对烟叶磷含量的调控 |
3.3.3 复配多肽对烟叶钾含量的调控 |
3.3.4 复配多肽对烟叶钙含量的调控 |
3.3.5 复配多肽对茎部氮含量的调控 |
3.3.6 复配多肽对茎部磷含量的调控 |
3.3.7 复配多肽对茎部钾含量的调控 |
3.3.8 复配多肽对茎部钙含量的影响 |
3.3.9 复配多肽对烟叶叶绿素的调控 |
3.3.10 复配多肽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
3.4 复配多肽对云烟87 种植土壤的调控作用 |
3.4.1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3.4.2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
3.4.3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
3.4.4 复配多肽对土壤全钙含量的影响 |
3.4.5 复配多肽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
3.4.6 复配多肽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4.7 复配多肽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4.8 复配多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9 复配多肽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4.10 复配多肽对土壤p H的调控 |
3.4.11 复配多肽对土壤水分的调控 |
3.4.12 复配多肽对土壤温度的调控 |
3.4.13 复配多肽对土壤电导率的调控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复配多肽显着促进云烟87 根系生长发育 |
4.2 复配多肽显着提升云烟87 的生理指标与品质,对农艺性状有一定调控作用 |
4.3 复配多肽显着改善云烟87 种植土壤条件 |
4.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田野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 |
五、相关概念的要义 |
(一)乡村振兴战略 |
(二)产业发展 |
(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必要逻辑 |
第一章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政策 |
一、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政策提出的背景与依据 |
(一)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重要论述 |
(二)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 |
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 |
(一)国家层面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 |
(二)云南省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 |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 |
第二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一、银桥镇基本概况 |
(一)地理状况 |
(二)民族成分 |
(三)民族经济 |
(四)民族文化 |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银桥镇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
(一)农业发展状况 |
(二)大理石产业发展状况 |
(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
第三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银桥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
(二)特色产业品牌优势不足 |
(三)产业发展的合作化组织不健全 |
(四)从业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产业发展内驱力不足 |
(二)产业发展保障力度不够 |
第四章 大理银桥镇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
一、推动产业融合,以调结构促产业振兴 |
(一)整合银桥镇农业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
(二)发掘银桥镇民族文化,发展具有白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业 |
二、发展大理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以品牌促产业振兴 |
(一)打造大理石画文化名片,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
(二)发展白族文化创意产业,凸显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
三、完善合作化组织体系,以政策保障促产业振兴 |
(一)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扶持的利好 |
(二)坚持招商选商,继续引进和培育有代表性企业 |
四、培育专业人才,以人才振兴促产业振兴 |
(一)重视民族教育对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二)落实能人返乡政策,吸引技术人才扎根乡村 |
五、依托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一)以“产业+环境提升”促生态宜居 |
(二)以“产业+乡土文化”促乡风文明 |
(三)以“产业+基层党建”促治理有效 |
(四)以“产业+共建共享”促生活富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土壤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研究概况 |
1.1.1 国外研究概况 |
1.1.2 国内研究概况 |
1.2 长期种植施肥下作物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
1.2.1 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1.2.2 施肥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1.2.3 长期种植施肥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1.3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养分淋失研究进展 |
1.3.1 土壤养分淋失及其影响因素 |
1.3.2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
1.4 降雨养分输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
1.4.1 降雨养分输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1.4.2 降雨养分输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
1.5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
1.5.1 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1.5.2 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1.5.3 长期种植施肥对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
1.6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
1.6.1 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1.6.2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1.7 长期种植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
1.7.1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1.7.2 长期种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7.3 长期种植施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8 长期种植施肥下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研究进展 |
1.8.1 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特征 |
1.8.2 长期种植施肥对农业系统养分盈亏平衡的影响 |
第2章 绪论 |
2.1 立题依据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种植施肥对烟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地概况 |
3.2.2 试验设计 |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烤烟产量与品质 |
3.3.2 玉米产量与品质 |
3.3.3 黑麦草产量与品质 |
3.4 讨论 |
3.4.1 作物产量 |
3.4.2 作物品质 |
3.5 小结 |
第4章 烟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地概况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4.2.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烤烟养分吸收量 |
4.3.2 玉米养分吸收量 |
4.3.3 黑麦草养分吸收量 |
4.3.4 肥料的经济效益 |
4.4 讨论 |
4.4.1 作物养分吸收量 |
4.4.2 肥料的经济效益 |
4.5 小结 |
第5章 烟地土壤养分淋失与降雨输入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地概况 |
5.2.2 试验设计 |
5.2.3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施肥下土壤养分淋失状况 |
5.3.2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淋失状况 |
5.3.3 降雨养分输入 |
5.3.4 降雨中各形态氮的月均变化 |
5.4 讨论 |
5.4.1 土壤养分淋失 |
5.4.2 降雨养分输入 |
5.5 小结 |
第6章 烟地养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地概况 |
6.2.2 试验设计 |
6.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6.2.4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
6.3.2 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 |
6.3.3 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 |
6.3.4 土壤团聚体对养分的贡献率 |
6.4 讨论 |
6.4.1 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
6.4.2 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 |
6.4.3 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
6.4.4 土壤氮、磷、钾在土壤孔隙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
6.5 小结 |
第7章 烟地土壤微生物对磷的活化及种群变化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地概况 |
7.2.2 试验设计 |
7.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7.2.4 数据处理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
7.3.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7.3.3 混合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及pH |
7.3.4 混合培养液中的有机酸 |
7.3.5 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分析 |
7.3.6 土壤优势细菌、真菌门 |
7.3.7 土壤优势细菌、真菌属 |
7.3.8 土壤微生物功能预测 |
7.4 讨论 |
7.4.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
7.4.2 土壤微生物对磷的活化 |
7.4.3 细菌、真菌群落结构 |
7.5 小结 |
第8章 长期种植施肥下烟地生产力与养分状况综合评价 |
8.1 烟地生产力 |
8.2 养分状况 |
8.2.1 氮 |
8.2.2 磷 |
8.2.3 钾 |
8.3 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创新点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专利及课题成果展示 |
(6)烤烟产业对彭水县农民增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借鉴 |
第3章 彭水县农民烤烟种植及其收入情况 |
3.1 彭水县烤烟种植现状 |
3.1.1 彭水县生态环境概况 |
3.1.2 彭水县烤烟产业概况 |
3.1.3 烤烟产业的产值情况 |
3.1.4 烤烟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
3.1.5 烤烟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
3.2 彭水县烤烟产业对烟农收入的影响 |
3.2.1 彭水县农民劳动就业情况 |
3.2.2 烤烟种植成本统计分析 |
3.2.3 烤烟施肥方案与烟农收入分析 |
3.2.4 烤烟产业收入占比分析 |
3.3 烤烟种植增收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4章 基于SWOT模型的彭水县烤烟产业发展分析 |
4.1 彭水县烤烟产业的竞争力评估 |
4.1.1 优势分析(S) |
4.1.2 劣势分析(W) |
4.2 彭水县烤烟产业的发展动力分析 |
4.2.1 机遇所在(O) |
4.2.2 威胁因素(T) |
4.3 彭水县烤烟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
第5章 烤烟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
5.1 彭水县烤烟产业稳定发展的建议 |
5.1.1 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
5.1.2 繁育优质品种,稳定长久发展 |
5.1.3 减药增效,绿色防控 |
5.2 对国家烤烟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 |
5.2.1 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和政策扶持体系 |
5.2.2 合理高效利用烤烟种植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主栽品种的历史介绍 |
2.1 红花大金元的历史种植情况 |
2.2 K326的历史种植情况 |
2.3 NC89的历史种植情况 |
2.4 云烟85的历史种植情况 |
2.5 云烟87的历史种植情况 |
2.6 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阶段性演变特点 |
3 几个主栽品种的特性比较和评价 |
3.1 主栽品种的物理性比较 |
3.2 主栽品种的化学性比较分析 |
3.3 生态条件不同的主栽品种比较和分析 |
4 当前我国烤烟主栽品种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
4.1 我国烤烟主栽品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
4.2 关于烤烟主栽品种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
(8)桐梓县烤烟品种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
1.1 查阅文献 |
1.2 问卷调查 |
1.3 走访座谈 |
2 桐梓县烤烟品种布局现状 |
2.1 良种面积逐年萎缩 |
2.2 劣杂品种多乱杂 |
2.3 良种配套技术措施不当 |
2.4 良种配套管理措施粗犷 |
2.5 市场导向不明显 |
3 原因分析 |
3.1 客观原因 |
3.2 主观原因 |
4 对策建议 |
4.1 统一思想,加强政策宣传 |
4.2 积极引种,强化良种示范推广 |
4.3 因地制宜,推广良种配套技术 |
4.4 强化管理,强化督查考核 |
5 结语 |
(9)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化肥氮过量施用的危害 |
2.2 化肥氮减施措施研究 |
2.3 增密减氮应用效果研究 |
2.4 有机肥施用效果研究 |
2.5 种植绿肥减施化肥氮效果研究 |
2.6 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稻作烤烟增密减氮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 |
1.4 取样时期及检测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烟叶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4 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5 对烤后烟叶化学特性的影响 |
2.6 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
2.7 增密减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3章 稻作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内容与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烟叶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4 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比例的影响 |
2.5 对烟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2.6 对烤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7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8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2.9 对烤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
2.10 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11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4章 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内容及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烤烟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冠层指标的影响 |
2.4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5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6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2.7 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8 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5章 烤烟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 |
1 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
1.1 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
1.2 基于专家组意见多重相关性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
1.3 指标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 实证分析 |
2.1 烤烟增密减氮技术经济评价 |
2.2 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技术经济评价 |
2.3 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技术经济评价 |
3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稻作烤烟增密减氮效应研究 |
1.2 稻作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研究 |
1.3 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研究 |
1.4 烤烟化肥氮减施技术经济评价 |
2 主要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重庆烤烟新品系CF8704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烤烟生产的现状 |
1.2 品种对烟叶生产的重要性 |
1.3 品种特性及相应的配套技术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
1.4 作物生长发育曲线的建立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进展 |
1.5 重庆烟叶目前面临的问题及CF8704的相关背景介绍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伸根及旺长期发育动态分析比较 |
3.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方法 |
3.4 数据与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生育期比较 |
3.5.2 移栽期农艺性状分析 |
3.5.3 团棵期农艺性状分析 |
3.5.4 现蕾期农艺性状分析 |
3.5.6 烟叶重量比较 |
3.5.7 农艺性状生长模型比较分析 |
3.6 根系发育分析比较 |
3.6.1 根系面积比较分析 |
3.6.2 根冠比的比较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伸根及旺长期生理代谢分析比较 |
4.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4.2 检测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光合数据比较 |
4.3.2 硝酸还原酶(NR)和蔗糖转化酶(INV)活性变化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打顶至中部叶采收期间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 |
5.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5.4 数据分析方法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打顶至中部叶采收期生长发育曲线比较分析 |
5.5.2 酶活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产量品质分析比较 |
6.1 试验地点以及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经济性状分析 |
6.3.2 化学成分分析 |
6.3.2.1 中部叶化学成分分析 |
6.3.2.2 上部叶化学成分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7.3 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如何选择烤烟种植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因子对玉溪地区烤烟品质影响研究[D]. 朱安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特征香韵烤烟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D]. 李功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复配多肽对强酸性土壤条件下“云烟87”的生长与品质调控[D]. 吴红红. 湖北大学, 2021(02)
- [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为例[D]. 马立辉. 大理大学, 2021(09)
- [5]长期种植施肥模式对烟地生产力和养分状况的影响[D]. 王亚麒. 西南大学, 2021
- [6]烤烟产业对彭水县农民增收效果研究[D]. 张玺搏. 西南大学, 2020(05)
- [7]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研究与思考[J]. 唐李丽,冯文龙,熊维亮,罗富国.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8)
- [8]桐梓县烤烟品种调查分析[J]. 刘坤,张翔,周郑雄,殷坤勤,李红卫,周为华,刘明宏,芶剑渝.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9]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D]. 杨丽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10]重庆烤烟新品系CF8704生长发育特性研究[D]. 胡浩柳.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