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静[1](2021)在《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
乔凤婷[2](2021)在《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文中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素养对初高中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初中地理教育的指挥棒,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综合思维研究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读相关文献作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初中生综合思维为目的,依据《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地理)》中对综合思维的关键能力及水平划分,归纳出符合初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划分表,分析2014年—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主要考查“综合思维”的试题,总结特色及不足,基于此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以及命题建议。为初中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和综合思维试题的命制提供经验。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从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中筛选出主要考查“综合思维”的试题,纵向宏观对比综合思维素养试题的比重及出题位置。将筛选的试题制作成表格,从课本来源、主要知识点考查和对应课标等方面分析后,发现试题出现从考查三维目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且综合思维的考查在初中阶段占比逐年增多。第二,借鉴《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地理)》,参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综合思维的划分,从具体维度划分、对应课标、课本来源、背景情境、图表图像等方面对筛选出的“综合思维”试题详细研究,筛选典型例题深入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了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与不足。其三点优势包括:注重地图能力考查、注重地理素养培养、试题难易结合;其三个缺点包括:部分试题以知识考查为主、背景材料情境不足、乡土地理欠缺。第三,提出教学策略和试题命制策略。提出初中地理学校方面的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两方面策略以及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四大命题策略。包括:试题命制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注重生活体验的渗透;挖掘相关热点信息。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同时,注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各个要素的培养与发展,力求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发展等功能。
赵婉莉[3](2021)在《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开放教育时代的主要特征。慕课(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典型代表,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资源,网络上有丰富多样的优质MOOC资源可以用来辅助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其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本文以MOO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了解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再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将其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相结合展开实验研究并总结实验研究结论,以期拓宽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广大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应用MOOC辅助地理教学提供参考。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得出目前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阻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MOOC课程时长和难度的影响,缺乏学校政策的支持,缺乏MOOC平台的建设。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的需要,MOOC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和高质量。其次,根据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MOOC资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搭建初中区域地理MOOC教学平台和初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心理意识。最后,根据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阐述该MOOC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以“青藏地区”作为课例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和MOOC辅助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在实验效果上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得以改善,学生的章节测试成绩相对较好,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张丙欣[4](2021)在《初中地理“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初中地理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单一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有脱离实际的倾向,过分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大相径庭,探索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借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前人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总结性提出了“导学讲练探”地理教学模式。首先,深入分析了“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教学程序以及在实践应用中各环节应注意和重点把握的事项。然后,以初中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为教学案例,详细阐释了“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借助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检验“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可行性、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可为地理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丽丽[5](2021)在《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考试题也在不断的变化,试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迁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卷,能够了解试题的变化规律、命题思路以及发展态势,进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上能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并深层分析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并进行梳理。全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概况及对试题内容、结构、试题当中地理图表的呈现方式、归纳总结试题特点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及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基于试题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各年考点分析来说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但都是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形式相对较稳定,主要就是主观题和客观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深浅度搭配相对合理。2.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并逐年加大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年试卷的考查都离不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类类型在试卷的考查中是稳中有变的。9套试卷中考查类型最多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贯穿着试卷,其次是区域认知,而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是较大,因此会发现呼伦贝尔市地理历年中考试题始终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呼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王思源[6](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李改莲[7](2020)在《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定乡土地理为必修内容,要求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研究内容,以从众多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中遴选出的14个典型的适合初中生开展的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及行动研究法,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及活动案例,丰富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总结出适合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资源类调查、人文地理类调查、环境保护类调查及社会经济类调查,筛选出了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课题15项。第二,提出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调查背景说明、调查目标、调查内容、调查过程、调查总结与评价、调查实践活动拓展和反思六部分组成。同时,提出了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精心选择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题目(依据课标和教材,依托典型的乡土资源);准确把握实践活动目标(基于学生特点,体现地理实践力素养);注重实践活动过程(根据活动规模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依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最主要的是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实践活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三,设计了四个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实践活动案例,分别是:人文地理调查类的“家乡地名的由来”、社会经济调查类的“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调查类的“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及自然资源调查类的认识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并且实施了“家乡地名的由来”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两个案例,获得了从课堂开始,向课外延伸,基于课标源于乡土,精心选择调查实践活动主题;科学合理地设计是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夯实实施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活动启示。
周子烨[8](2020)在《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自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逐步得以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10个部门也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和丰富的研学资源,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研学旅行为途径对呼和浩特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适宜进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路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地理学理论,遴选出10个典型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并结合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的综合分析,开发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师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呼和浩特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根据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地理性原则;开发的基本程序是:资源收集调研→资源筛选分析→资源设计整合。第二,适宜开展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乡土资源应具备典型性、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可探究性的特点,遴选整合出6大类、109个乡土地理资源。第三,适宜开发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与乡土地理的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包含12个研学主题。第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含自然景观类、文化遗产类、科普场所类、农业景观类、工业景观类、公共交通类六大类资源。第五,课程资源应用方案由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与时间安排、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方案、研学总结评价六个部分组成,基于此设计了4个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苏冬梅[9](2020)在《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第一条就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提出就要求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例理解地理现象,也可以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然而,在农村大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让农村的孩子爱上地理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论文中,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阶段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背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和陶行知关于生活化的观点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生活教育观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对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发现农村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除地区对于地理教学不重视外,农村地区的地理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孩子对于地理没有正确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农村地理教学中。在论文的最后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案例证明生活化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通过实践的分析证明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初中具有的较强的时效性和可推广性。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实现生活化的有效性教学,提高农村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李欣阳[10](2020)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波谷区的成因及其跃过策略》文中认为心理学家通过长期探索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学生的思维状态会产生波动。如果按照特征将思维状态分为多个区间,其中学生表现出思维状态疲惫的分区就被称为思维波谷区。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思维波谷区会显着影响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打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通过教育实习中对初中地理课堂的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思维波谷区。教学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原则,然而,由于教学理念各异,教学设计丰富多样,加上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情等的差别,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思维波谷区的成因和表现不同。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很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但对思维波谷区的概念、学生形成思维波谷区的因素,以及如何使学生跃过思维波谷区等关键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且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脑科学和思维波谷区的相关理论,分析思维波谷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方法,分析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教师对于思维波谷区的认知,进而应用对照实验方法观察典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中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思维状态,探究思维波谷区产生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效跃过思维波谷区的策略,为教师有的放矢设计教学方案,灵活应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状态的变化,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论据支撑。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学生的主观状态是学生思维波谷区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于地理的态度。(2)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也是思维波谷区产生的重要因素,涉及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分配几个方面。(3)思维波谷区代表着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疲惫的思维状态,它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不一定在每一节课中都会出现思维波谷区。本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脑科学与教育的融合学科,在开发大脑的研究中分析大脑的思维功能,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状态。(2)采取案例设计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探究思维波谷区的跃过策略。
二、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图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2.地理综合思维 |
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 |
(二)理论基础 |
1.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整体分析 |
(一)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功能 |
1.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指导教师教学 |
2.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二)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形式和结构分析 |
(三)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综合思维”的考查逐渐增加 |
三、基于综合思维的 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 |
(一)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关键能力和水平表现划分 |
(二)2014—2020 年考查“综合思维”试题具体素养的统计分析 |
1.关键能力划分 1“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分析 |
2.关键能力划分2“能够分析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分析 |
(三)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对应课标分析 |
(四)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背景情境分析 |
(五)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查“综合思维”试题中图表图像题型分析 |
(六)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与不足 |
1.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 |
2.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不足 |
四、教学策略与试题命制建议 |
(一)强化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 |
1.学校层面 |
2.教师层面 |
(二)培养综合思维试题的命制建议 |
1.试题命制强调能力立意 |
2.试题命制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 |
3.引导学生将乡土地理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
4.挖掘并研究与地理有关的热点信息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2014——2020 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分析 |
附录2: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 |
致谢 |
(3)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思路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 |
第二节 MOOC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二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二、初中地理教师应用MOOC辅助教学现状分析 |
三、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 |
二、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
三、初中学生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的需要 |
四、MOOC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和高质量 |
第三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初中地理教师选取合适的MOOC资源 |
一、MOOC资源的内容要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关 |
二、MOOC资源的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
三、MOOC资源的时长要契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
第二节 初中地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一、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
二、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
第三节 搭建初中区域地理MOOC教学平台 |
第四节 初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心理意识 |
第四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MOOC资源的选取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二、MOOC资源的选取 |
第二节 实验前的教学准备 |
一、MOOC平台的搭建 |
二、课前导学案设计 |
第三节 实验过程 |
一、实验对象 |
二、案例分析 |
三、课后测评 |
第四节 实验结论 |
一、实验结论 |
二、研究限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初中地理“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 |
2.“导学讲练”教学模式研究 |
3.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综述法 |
2.问卷调查法 |
3.对比分析法 |
4.访谈法 |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二、“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 |
1.教学模式 |
2.地理教学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情境认知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三、“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构建 |
(一)目标导入 |
1.创设情境 |
2.提出目标 |
3.分发学案 |
(二)主动学习 |
1.自主学习 |
2.合作学习 |
(三)讲授新知 |
1.学生讲解 |
2.教师讲解 |
(四)强化练习 |
1.堂清测试 |
2.巩固提高 |
(五)探索提升 |
1.归纳总结 |
2.拓展延伸 |
四、“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
(一)《多变的天气》的导入 |
1.创设《多变的天气》的情境 |
2.提出《多变的天气》的目标 |
3.分发《多变的天气》的学案 |
(二)《多变的天气》的主动学习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
(三)《多变的天气》的讲授新知 |
1.学生对《多变的天气》的讲解 |
2.教师对《多变的天气》的讲解 |
(四)《多变的天气》的强化练习 |
1.《多变的天气》的堂清测试 |
2.巩固提高能力的培养 |
(五)《多变的天气》的探索提升 |
1.《多变的天气》的归纳总结 |
2.《多变的天气》的拓展延伸 |
五、“导学讲练探”应用效果研究 |
(一)实验设计 |
1.总体思路 |
2.实验对象 |
3.实验实施 |
(二)实验分析 |
1.地理学习兴趣分析 |
2.地理学习主动性分析 |
3.地理认知水平分析 |
4.地理学习成绩分析 |
(三)实验结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五)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命题概况 |
1.命题指导思想 |
2.考试命题依据 |
3.考试命题原则 |
4.考试命题要求及内容 |
(二)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1.试题内容分析 |
2.试题结构分析 |
3.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
4.试题特点 |
二、呼伦贝尔市中考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 |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四、本文结论和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一)教育文件类 |
(二)专着类 |
(三)期刊类 |
(四)学位论文 |
附录 |
(一)附录1 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案例 |
(二)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单 |
致谢 |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
(二)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况 |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关系 |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说明 |
(二)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
四、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 |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 |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 |
(三)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
五、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
(一)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
(二)实施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启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
附录2:案例分析 |
附录3: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设计教师预实施记录 |
(一)“家乡地名的由来”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
(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 |
(三)调查“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
(四)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
附录4:“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
致谢 |
(8)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研学旅行 |
2.地理研学旅行 |
3.地理课程资源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3.后现代课程论 |
4.地理学理论 |
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说明 |
(二)案例具体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
1.安全性原则 |
2.研究性原则 |
3.典型性原则 |
4.整合性原则 |
5.地理性原则 |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程序 |
1.资源收集调研 |
2.资源筛选分析 |
3.资源设计整合 |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依据 |
1.师生的实际情况 |
2.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5.初中地理教材 |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 |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启示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地理研学旅行相关文献资源目录 |
附录2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 |
附录3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
附录4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目录 |
附录5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应用方案设计 |
附录6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之《研学手册》 |
致谢 |
(9)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方法和思路 |
2 初中地理生活化的国内外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杜威关于生活化的观点 |
2.3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活教育观 |
2.4 陶行知的基本观点 |
3 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
3.1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
3.2 农村中学的特点及对地理教学的限制 |
3.3 农村学生地理学习现状 |
3.4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现状 |
4 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
4.1 地理教师自身要具备新理念 |
4.2 地理教学各环节的生活化建议 |
4.3 教学方式生活化的建议 |
4.4 生活化教学内容合理化安排 |
4.5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5 农村地理教学生活化课例具体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波谷区的成因及其跃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脑科学国外研究现状 |
1.3.2 脑科学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思维波谷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 |
第二章 思维波谷区与课堂教学关系分析 |
2.1 主要概念 |
2.2 思维波谷区的心理学解释 |
2.2.1 思维波谷区的形成 |
2.2.2 思维波谷区的效应 |
2.3 思维波谷区跃过的理论思考 |
2.3.1 思维波谷区跃过的理论基础 |
2.3.2 思维波谷区跃过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
2.3.3 思维波谷区跃过与初中地理教学环节及组织 |
2.3.4 思维波谷区跃过与学生响应 |
第三章 基于问卷的思维波谷区成因分析 |
3.1 思维波谷区现状调查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范围 |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1.4 问卷结果分析 |
3.2 教师对思维波谷区的认知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实验的思维波谷区形成典型案例分析 |
4.1 课堂观察数据来源 |
4.2 课堂观察记录标准 |
4.3 思维波谷区产生的影响因素 |
4.3.1 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 |
4.3.2 学习动力不足 |
4.3.3 大脑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不强 |
4.3.4 学生的思维稳定性 |
4.3.5 课堂模块时间过长 |
第五章 有效跃过思维波谷区的策略分析 |
5.1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意识 |
5.2 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
5.3 巧用创设情境 |
5.4 设置充足的教学活动时间 |
5.5 设计适宜的课堂模块时间 |
5.6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
5.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附件 |
四、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D]. 罗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D]. 乔凤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D]. 赵婉莉.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地理“导学讲练探”教学模式研究[D]. 张丙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 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D]. 李改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D]. 周子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冬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波谷区的成因及其跃过策略[D]. 李欣阳.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