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一、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宏[1](2017)在《髋臼骨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髋臼是人体重要的承重结构,其周围附着大量丰厚的软组织,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髋臼形态特殊,并有重要的神经、血管从其周围经过,极容易出现合并伤,损伤后的救治一直都是骨科医师的关注热点。以往由于对髋臼解剖、治疗观念的局限,多采取非手术治疗,但是非手术治疗无法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对应关系,预后不佳。随着治疗观念的改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纪振钢,韩天宇,刘欣伟,周大鹏,荆延峰,赵勇,刘兵,项良碧[2](2017)在《髋臼骨折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早、远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至初次就诊患者来院时间0.536.0 h,中位时间8.0 h。受伤至手术时间518 d,中位时间8 d。分析本病诊疗的经过,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髋臼骨折早、远期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早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内固定物穿入关节或脱出、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坐骨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下肢异位骨化。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4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7%(61/68)。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医师应重视院前急救、创伤控制,并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夏广[3](2016)在《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髋臼骨折在骨科领域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发病率较低。随着我国步入工业社会,工业、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髋臼的高能量损伤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也随着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正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及骨质酥松患者的髋臼骨折的报导也越来越多。这些将使骨科医生对髋臼骨折投入更多的关注。然而,髋臼的解剖位置深在,且骨性结构极不规则,加上发生骨折时往往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因此对骨科医生来说,髋臼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髋臼骨折的治疗由最初的保守治疗到现如今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甚至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过程经过了长期的探索。Letournel他们根据损伤类型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根据髋臼的骨性特点将髋臼及邻近结构分为前后柱,并对多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为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对髋臼骨折的解剖及分型的进一步研究,髋臼骨折的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Matta和他同事对204例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影像学分析,提出了髋臼顶弧角的概念,为移位的髋臼骨折是行保守治疗还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了参考标准。同时,各种手术入路也相继应用于治疗髋臼骨折,例如Kocher-langengbeck入路主要用于髋臼后柱及后壁的骨,Letournel提出的髂腹股沟入路主要用于前柱骨折的治疗。另外,最初用于治疗腹部疝气的Stoppa入路,由Cole和Bolhofner最先用于治疗髋臼骨折。还有其他像前方髂股入路、扩大的髂股入路、Y型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等这些入路均被用来治疗髋臼骨折。这些入路的应用使得髋臼骨折的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在这些入路中,有些入路的学习曲线较长,或手术切口大,或出血量多,或手术时间长,或限制术中骨折复位,且术后常伴有异位骨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实现准确的复位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处理髋臼前柱骨折变得越来越有挑战,因为前柱骨折往往伴随着方形区、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和关节面的压缩骨折,这种复杂骨折类型变得越来越多。虽然有一些入路比髂腹股沟入路的软组织损伤小,而且能够直视下解压骨折块,并复位固定髋臼顶部的骨折,但这些入路不能对髋臼提供充分的显露,术后CT检查发现关节面仍复位欠佳。因此,我们在尸体解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髋臼前柱、臼顶及方形区骨折的手术入路,以期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允许以较小的软组织损伤来达到髋臼(未累及髋臼后壁)骨折的解剖复位,最终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1、通过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切口的解剖学研究,明确此入路的的解剖层次,掌握髋臼内侧壁区域的血管、神经以及骨性等静态稳定结构,并明确该入路的危险因素、重要神经血管的分布及毗邻关系,为腹直肌外侧切口的临床应用做好解剖学研究。重点阐述暴露真骨盆沿、髋臼前柱、后柱内侧面及方形区时,需要注意的保护的软组织。2、应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回顾性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伴后半横行骨折及前后柱的骨折病例,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髋臼前柱及不累及后壁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为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方法:1、选择5具成人尸体进行解剖实验,其中3具男性尸体,2具女性尸体。每具尸体的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以熟悉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口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肚脐、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切开皮肤)。将此切口分为3个窗,本课题主要观察经腹膜与髂外血管束间的软组织窗口和髂外血管束、精索与髂腰肌间的软组织窗内的血管神经结构如闭孔神经、闭孔动静脉、髂外动静脉;测量髂耻线与闭孔神经及闭孔动静脉的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26例髋臼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及双柱骨折并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9~61岁,平均42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类方法进行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17例,双柱骨折9例;有8例合并四肢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切口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在直视下先复位髋臼前柱及方形区的骨折,然后将预弯的钢板放置于髋臼的内侧面固定前柱及方形区,予以螺钉固定。最后显露后柱骨折,通过牵拉、撬拨复位后,经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方向打入顺行空心螺钉固定后柱。术后4周、12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随访时行骨盆正位及患髋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1、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口长度为9.0±0.7 cm;通过经腹膜与髂外血管束间的软组织窗口和髂外血管束、精索与髂腰肌间的软组织窗,可充分显露耻骨联合、前部的骨盆缘,以及后柱内侧面与方形区。窗口内的重要血管神经均可在直视下显露。闭孔神经、血管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闭孔动脉牵拉后至髂耻线的最大距离为29.8±0.9mm,闭孔动脉于闭膜管入口处至髂耻线的距离为19.1±1.1mm;闭孔静脉牵拉后至髂耻线的最大距离为39.5±1.8mm,闭孔静脉于闭孔膜管处至髂耻线的距离为20.2±1.1mm;闭孔神经于闭孔膜管处至髂耻线的距离为18.1±0.9mm;腹壁下血管起始点至腹直肌入鞘点长度为6.5±0.4cm。2、本组共收集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病例37例,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完整资料的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和双柱骨折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为8-10 cm,平均9.5 cm;手术时间45~133 min,平均77 min;术中出血150~700ml,平均430ml。术后X线片按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4例,总体优良率为84.6%:术后随访随访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全部骨折类型在6-10周内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其中:优15例,良8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为88.5%。术后随访过程,未见钢板断裂脱出、伤口感染、股血管或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1、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应用于临床前,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获得腹直肌外侧入路清晰明了的解剖层次,通过前方腹壁单一切口,利用腹直肌外侧入路的腹膜与髂外血管束间软组织窗口和髂外血管束、精索与髂腰肌间软组织窗,可以可充分显露耻骨联合、前部的骨盆缘,以及后柱内侧面与方形区;腹直肌外侧入路腹膜与髂外血管束间的软组织窗口和髂外血管束、精索与髂腰肌间的软组织窗内的重要血管神经均可在直视下显露。通过这些显露所获得髋臼内侧重要神经、血管及骨性结构测量数据,为临床上开展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2、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及双柱骨折可获得良好结果;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优点包括:①长10 cm的小切口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前柱、后柱骨折,较传统长20 cm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创伤明显减少;②对方形区的粉碎骨折可直视下进行复位,钢板放置于方形区内侧面,能有效复位与固定方形区并防止其向盆腔内移位;③髋臼前柱骨折复位后,可直视下复位后柱,通过辅助顺行拉力螺钉技术,对后柱进行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避免了联合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④平卧位下操作,便于术中的麻醉管理;⑤术中纵形牵拉显露,避免了股血管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牵拉伤等并发症的发生。腹直肌外侧入路是治疗髋臼前柱的理想手术入路,同时也是处理不累及髋臼后壁的髋臼骨折的优选入路。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辅助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时间尚不长,本组病例数也不多,缺乏大宗病例的随访,其临床适应证以及术后长期髋关节功能还有待于大量病例的随访检验。

王海滨,随萍,吴彬,孟纯阳,贾存岭,高明,韩亮,贾代良,张大学,赵益峰[4](2014)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与新鲜性髋臼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与新鲜性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9月2013年3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分别治疗陈旧性和新鲜性髋臼骨折共90余例,其中陈旧性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40岁,手术时间为伤后2265 d,平均36 d;新鲜性髋臼骨折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1786岁,平均56岁,手术时间320 d,平均8.1 d,手术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nk入路或联合入路,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效果,采用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a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标准,陈旧性骨折组: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17例,不满意复位3例。新鲜骨折组:解剖复位35例,满意复位19例,不满意复位1例。两组满意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根据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al评分,陈旧骨折组:优16例,良15例,一般2例,差2例,新鲜骨折组:优35例,良18例,一般1例,差1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与新鲜髋臼骨折相比,满意复位率及临床效果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可行的方法。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5](2014)在《《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度学术分析报告》文中指出

庞忠训,邓贞建,张启文[6](2012)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经Letournel分型确诊为复杂髋臼骨折,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和复位,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均获4~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4例,满意复位1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对骨折进行正确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都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杨军,张传辉,李建军,顾海伦,周振东,张钦明,顾始伟[7](2011)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病例中坐骨神经损伤15例。晚期并发症中异位骨化3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1例术后骨不连,二期行植骨术;1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认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医生应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张育锋,钟志刚,邱雪立,林本丹,陈树鑫[8](2010)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自2005年8月~2009年月6月,共开展移位髋臼骨折手术66例。手术入路以前方的髂腹股沟入路和后方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为主。总结患者功能结果并统计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2~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手术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异位骨化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无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正确的骨折分型,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入路解剖,熟练的手术技巧与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减少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李柳炳,沈忆新,范志海,张鹏,刘暾,谢晔,戴小磊[9](2009)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8例(91髋)进行跟踪随访,其中男67例,女2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岁;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6%。其中异位骨化15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3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尽早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技巧和复位质量,术中仔细操作,保护神经,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吴少泉,吴雪挺,唐华谋,朱永通,马存义[10](2009)在《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文中认为髋臼具有复杂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骨折,如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困难,致残率较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将髋臼骨折按Letourne、lAO进行分类,多采用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方法多选用内固定术,材料用螺钉、可吸收螺钉、克氏针、骨盆重建钢板螺钉等,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髋臼骨折的分类、内固定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进行综述,以期能给临床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参考。

二、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髋臼骨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入路及策略
2 治疗效果
    2.1 骨折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
    2.2 后壁骨折的治疗
    2.3 陈旧性骨折的治疗
3 影响疗效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
    3.1 异位骨化
    3.2 创伤性关节炎
    3.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4 医源性神经损伤
    3.5 深静脉血栓
4 前沿新技术的应用
5 总结

(2)髋臼骨折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处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2.1 随访及疗效评价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早期并发症
        3.1.1 内固定失效
        3.1.2 脂肪液化与感染
        3.1.3 坐骨神经损伤
        3.1.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2 远期并发症
        3.2.1 异位骨化
        3.2.2 创伤性骨性关节炎
        3.2.3 创伤后股骨头坏死

(3)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体会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与新鲜性髋臼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随访及疗效评定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
    3.2 术中骨折复位的难点及入路选择

(6)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影像学检查
    3.2 手术入路
    3.3 内固定方法
    3.4 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7)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处理措施
2 结果
3 讨论

(8)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适应证
    1.3 手术入路
2 结 果
    2.1 神经损伤
    2.2 创伤性关节炎
    2.3 异位骨化
    2.4 股骨头缺血坏死
    2.5 本组病例中, 未发生大血管损伤致大出血。亦未出现切口感染。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
3 讨 论
    3.1 神经损伤
    3.2 创伤性关节炎
    3.3 异位骨化
    3.4 股骨头缺血坏死
    3.5 切口感染

(9)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并发症
3 讨论
    3.1 股骨头坏死
    3.2 异位骨化
    3.3 创伤性关节炎
    3.4 神经损伤

(10)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髋臼骨折的分类标准
    1.1 按Letournel[1]分类
    1.2 按AO分类[2]
2 手术适应证
3 手术时机
4 手术入路的选择
5 手术固定方法
6 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四、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髋臼骨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 李振宏. 广西医学, 2017(06)
  • [2]髋臼骨折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J]. 纪振钢,韩天宇,刘欣伟,周大鹏,荆延峰,赵勇,刘兵,项良碧.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02)
  • [3]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夏广.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4]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与新鲜性髋臼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 王海滨,随萍,吴彬,孟纯阳,贾存岭,高明,韩亮,贾代良,张大学,赵益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0)
  • [5]《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度学术分析报告[J].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骨科杂志, 2014(03)
  • [6]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 庞忠训,邓贞建,张启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10)
  • [7]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J]. 杨军,张传辉,李建军,顾海伦,周振东,张钦明,顾始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4)
  • [8]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 张育锋,钟志刚,邱雪立,林本丹,陈树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14)
  • [9]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 李柳炳,沈忆新,范志海,张鹏,刘暾,谢晔,戴小磊.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12)
  • [10]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J]. 吴少泉,吴雪挺,唐华谋,朱永通,马存义. 医学综述, 2009(21)

标签:;  ;  ;  ;  ;  

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