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5年制医学生课堂教与学质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甘亚[1](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7年10月,“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培养世界一流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从关注个体健康转向关注群体健康,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关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因此,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满足健康中国的人才需求,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力求为优化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各环节要素,进一步揭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明确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医学技能、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其次,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措施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健康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优化策略等进行核心概念界定,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美国6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流医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了美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章是国内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通过对10所双一流高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和特点,分析与“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差距,最后提出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第四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通过对15名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方面进行专家深入访谈。归纳概括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理念,探讨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第五章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从健康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以大健康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推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临床思维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的构建,加强学生预防意识、群体健康维护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基于案例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面,丰富考核形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优化研究,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出发,立足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提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丰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理论。
于萍萍[2](2020)在《苏州大学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苏州大学2018级印度医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医学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围绕着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来华医学留学生的人数激增,国内各所高校针对其汉语教学问题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了苏州大学2018级印度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问题,旨在为此类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提供改进建议,切实提高医学留学生汉语课堂的学习效果。论文首先介绍了苏州大学2018级印度医学留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汉语课堂教学概况,接着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方面分析其汉语课堂教学现状,再结合授课的实际经验和对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发现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学方法的欠妥以及师资培养的不足已成为影响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论文最后提出了对印度医学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包括调整教学安排、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倡导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储备等。
马双[3](2014)在《昆明医科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通过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体系,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与合艾医学教育中心合作项目“农村医学生培养计划(Collaborative Project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Rural Doctors,CPIRD)"的培养体系,调查学生对各自培养体系满意度的评价和两个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建议,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培养“五星级医生”的培养体系的同时,完善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农村的需要,为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临床医学生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对昆明医科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届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学生、泰国合艾医学教育中心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并系统分析调查和访谈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建议。结果1.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为29.90%、38.69%和31.41%,实习51周;2013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GMER(Global Minin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评分数呈正态分布(x±s为22.41±3.64)。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占40.70%,满意的占59.30%。分别有65.76%和71.9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和实习、见习的课时数应该增加。GMER评分高低不同其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40,P=0.000);学生更倾向于启发式教学的占82.34%,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占61.54%,实践环节薄弱的61.29%;已就业的学生占71.46%,在大五考虑就业问题的占39.45%;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占42.68%,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P<0.05)的有理想中的月薪(OR=1.501)、减免学费(OR=1.896)。需要未来职业发展政策应有倾斜的占33.50%。2.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方向必修课程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为28.52%、37.77%和33.71%,实习74周,增设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课程;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分别有65.00%和60.00%的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实习、见习的课时数很合适;认为增加入学前面试选拔重要的占75.00%;更倾向于启发式教学的占94.00%,实践环节薄弱的占88.00%,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占67.00%;报考全科医学方向的意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占57.00%。3.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和合艾医学教育中心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和实践实习三个阶段,第2年到第5年都有社区医疗的课程;CPIRD项目2013届毕业生中,对课程满意的占97.44%;学生认为入学前面试选拔重要的占89.74%;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占33.33%,教学管理水平差的占35.90%;选择报考CPIRD项目是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占69.23%。结论1.昆明医科大学医学课程以学科为导向。GMER评分高的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越高。大部分全科医学方向学生认为其实习、见习课时数很合适;2.培养模式虽然有趋于“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方向,但是实施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3.2013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同学已经就业。关注就业问题在大五时居多数。影响其到基层就业的因素有理想中的月薪和减免学费;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增加入学前面试很重要,大部分学生表示其报考愿意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4.宋卡王子大学医学课程进行了各个学科间的融合,社区医疗的课程为主导,CPIRD项目的2013届毕业生对课程满意度评价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入学前面试选拔很重要,学生报考意愿以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居多。强制的服务政策,使学生毕业后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建议对课程进行交叉整合,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增加技能培训见习的课时数,开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探索入学前面试选拔制度,提高招募学生的质量。开设网络精品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安排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应提早接触基层,增强其基层服务意识。提高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专业思想。建立规范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体系;在毕业前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聘请基层医务工作者给学生作报告,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明确的认识;完善基层的激励机制,为基础卫生服务提供保障,对于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袁玮卿[4](2014)在《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世界各强国纷纷展开航空航天计划,调整其军事战略部署,然而强大的战略意图背后需要有一批素质过硬的航空航天医学人才为其服务。因此,作为我军唯一一所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务必提高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质量,把航空航天医学保障力量转化为部队战斗力,保障部队成员健康。总部应飞行人员卫生防病治病工作需求,从2011年起扩招近30%航空航天医学生长干部,在培养任务繁重与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下,如何统筹使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临床教学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控制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员临床技能的高低,甚至影响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恢复。因此,务必从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环境建设、临床教学过程管理和临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控制。本文设计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用量化的指标来度量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水平,指标体系的完成对提高其临床教学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本文设计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选定及细则划分判定表,使用德尔菲法,聘请13名相关领域专家,从学术水平、问题判断依据及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三个方面对专家权威程度进行分析。随后,发放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统计并修正指标体系模型,使用匿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并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最终达成统一的意见。结果专家权威程度分析显示全部专家的权威程度权值q均大于0.7;第一轮专家咨询,发出咨询表13份,收回13份,有效咨询表13份,无效意见6条,27个三级指标均获得80%以上专家同意;20组评定细则,获得80%以上专家同意,8个评定细则获得50%~80%的专家同意;第二轮专家咨询,发出13份咨询表,收回13份,有效咨询表13份,无效意见1条,33个三级指标获得90%以上专家同意,只有1个三级指标获得80%以上专家同意;31组评定细则,获得90%以上专家同意,其余3组评定细则获得70%的专家同意;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34组评定细则的指标体系。结论对构建的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结果一致性分析,专家结果一致程度很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可以作为评价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的工具。
赵贵旺[5](2013)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我国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并实施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医学院校还未真正找到改革的突破口,还未真正开展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并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可供其他医学院校参考的客观、科学的教学体系。导致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盲从国内主要的教学潮流,或机械地套用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难以体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所应具有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论文以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背景,综合运用教育学、语言学、特殊用途英语、外语教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系统论、建构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分析法及案例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建构一套适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即大学公共英语——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医学英语相结合的全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旨在对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缘起、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的中心内容、研究思路和论文基本框架结构、研究的理论和实际研究价值等问题做出简要说明。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学界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研究,并在简要介绍亚洲相关国家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回顾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不同历史阶段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对当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研究假设部分。根据前期理论及实践研究基础,提出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论文大胆提出了大学公共英语——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医学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即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做好中学英语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有效衔接和过渡,是学生各项语言技能得到进一步体系化的学习,深入和巩固,逐步形成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和习惯。大学二年级,进行本文提出的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旨在为学生在学专业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向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大学三年级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即结合医学专业进行的医学英语教学。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选取河北医科大学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将本研究所构建的新型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分别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师资培养、教材选编、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跟踪调研,以确定本教学体系的实际效果。第五章,研究结果及分析部分。着重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本教学体系中的具体实施与应用状况,探讨影响新兴教学体系实施的相关因素,如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教学测试及教学管理、教师培养及教学评价、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等因素,并提出《大学医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论文提出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可操作的。它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找到了出路。论文最后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未来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展望,强调形成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大纲创作的迫切性。然而,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课题所构建的符合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本人真诚地希望该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国内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及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王冬梅,周万成,马本华,杨立明[6](2012)在《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1]、在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这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起着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文化具有继承性和融合性的特点[2]文化素质是社会个人以至社会整体素质的基础。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什么影响,值得探讨。
吴琛[7](2011)在《附属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的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L医院的教学管理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服务性的特点。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模式来看,教学内容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教学主要在大学内进行,而临床医学的教学则在附属医院(或者教学医院)内完成。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学习培养过程中必经的阶段。目前,有关临床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宏观地讨论附属医院与医学院、医学院与大学的管理体制与模式,鲜有从微观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作为教学主体的附属医院内的医师——同时又是教师,从管理学的核心——人的角度,来阐明问题。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为个案,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L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展开研究。L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立的中医医院之一,开展中医药临床教育时间长,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形成一定的氛围,医院有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六十年以来,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突飞猛进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中医药高等教育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临床教学环节:临床教师没有统一的遴选标准或者标准过低,导致临床医师带教水平低;临床医疗工作量大,医师承受巨大的医疗工作压力,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在绩效考核当中,教学工作权重过低;临床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造成医学教育质量下降等等。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附属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对问题的原因深刻剖析,最后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法及建议。只有从不断完善医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考核制度,加强临床教师规范化培训,逐一解决附属医院医师参与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李亚平[8](2011)在《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比较与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自19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以来,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精英。2004年以后,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逐步有17所高校开始试办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由于是试行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质量相比,我国八年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前,全球化是世界医学教育的首要发展趋势,优秀医学人才将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医学学术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我们必须要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医学教育已有20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完善已经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成功典范,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借鉴其成功经验来推动本国医学教育的改革。要解决八年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寻找出可供我国八年制改革学习借鉴的做法;更有必要了解当前八年制院校对八年制教育改革相关问题的态度和意见,以提出关于八年制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和设想,为八年制教育改革提供意见参考。目的通过对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的发展历程、招生、培养各环节、学位授予及与毕业后衔接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和对我国八年制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更新我们的八年制教育观念,提出对我国八年制改革的建议,推动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具体目标包括:1.全面了解中美两国八年制医学博士现行教育模式的特点,探索中美两国八年制教育的差异。2.明确我国八年制院校的八年制学生、专家(导师和主管领导)对八年制教育改革的态度和意见。3.在分析借鉴美国医学教育成功举措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举措,提升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举措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各种信息,收集整理中美两国一流大学21所医学院校八年制教育的信息资料,对中美八年制教育现状进行描述,然后客观比较目前中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招生方式、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职业精神教育、临床能力培养及学位授予与医疗准入等方面,总结陈述差异与差异形成原因,提炼对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的启示。最后,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全国11所八年制院校的660名学生、7所院校的72名专家就八年制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要求等问题的态度和意见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学校组,不同调查对象组,不同年级学生组的态度和意见差异,探讨八年制教育改革的合理举措。研究内容1.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比较研究(1)中美两国八年制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况描述;(2)中美两国八年制教育招生、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临床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教育、学位授予、医疗准入、与毕业后教育衔接的情况和特点;(3)中美八年制教育模式的差异与差异分析。2.我国八年制教育模式改革调查研究(1)八年制教育改革问卷的设计;(2)八年制学生、导师及主管领导对八年制教育改革的态度及意见;(3)不同调查对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对八年制教育改革的态度意见差异分析。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招生:我国以高中毕业生为生源对象、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美国生源为本科学士,根据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专家面试、教师推荐信、社会实践情况等综合评价来决定录取。(2)培养目标:我国主要培养具备较扎实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较强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美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临床能力、具备良好发展潜质和基本职业素质的毛坯型医学人才。(3)课程、教学与考核:美国八年制课程模式多样,学校有充分自主权选择学科课程模式、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课程模式或整合课程模式;我国主要采用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部分院校开设了整合课程;美国主要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且我国以课堂讲授为主;美国硬性规定学习期间要参加执业医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考试,我国无此要求。(4)职业精神教育:美国已形成完整的职业精神教育和评价体系,开设多门职业精神课程和讲座、注重在临床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我国职业精神教育刚起步,主要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5)临床能力培养:美国八年制临床能力要求低于我国,但接触临床早于我国,实习训练安排更灵活、场所更广泛,更重视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医学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应用比我国普遍。(6)学位授予及医疗准入、毕业后教育衔接:我国八年制要完成学位论文,毕业时如通过考试可获得医师执照,部分院校要求完成住院医师一阶段规范化培训;美国不需要学位论文,毕业后任一年实习医师后,通过考试获取医师执照,然后接受住院医师培训。(7)八年制教育改革建议调查结果:学生问卷发放6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有效率为83.5%;专家问卷发放72分,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79.2%。招生:57.4%学生和73.3%专家认为招生注重综合素质;多数学生认为招生面试会影响公平性(41%),二次招生选拔建议从入学一年的本科生中招取(41.7%);多数专家认为面试不会影响公平性(49.1%),二次招生选拔从入学一年或者本科毕业生中选拔都可行(45.6%)。教育进程安排和课程设置:学生认为通识教育时间应减少(65.0%)、基础医学教育时间不变(64.4%)、临床医学教育时间增加(55.0%)、实习(73.5%)和论文时间不变(58.1%);专家认为通识教育时间减少(54.4%)、基础医学教育时间不变(66.7%)、临床医学教育时间不变(56.1%)、实习和论文时间延长(70.2%和54.4%);52.7%的学生选择基础医学教育增加医学综合实验课程,64.9%的专家选择增加医学基础前沿课程;74.3%的学生和63.2%的专家一致认为临床医学教育增加临床能力训练课程。整体培养:八年制医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56.4%、专家52.6%)、需要严格淘汰制度(学生66.4%、专家95.5%);建议分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三阶段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进行淘汰(学生40.1%、专家31.6%);要制定特殊临床能力标准(学生42.1%、专家50.9%);且毕业后应该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晋升主治医师(学生61.9%、专家78.9%);英语水平方面,37%学生注重书写专业英文的能力,59.6%的专家注重英文沟通能力,多数学生和专家认为双语教学有必要实施,但所有课程施行PBL教学不必要;毕业相关:八年制发表学术论文应低于普通博士要求(学生59.9%、专家59.6%),但学位论文要求应与其相同(学生33.6%、专家47.4%),八年制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主要困难是时间不够(学生57.1%、专家64.9%);45.7%学生和38.6%的专家认为应该缩短通识教育来解决论文时间不够的问题。其他:八年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是毕业后去向(51.2%),学习满意度最高的是临床医学教育阶段(61.2%),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次为课程设置与安排不当(82.4%),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不妥(72.6%),授课方法与形式单一(41.6%);专家对八年制教学的建议依次为加强人文综合素质教育(71.4%)、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71.4%),学生建议加强临床工作能力培养(73.0%),加强临床医学知识教育(69.7%)。不同调查对象组在八年制二次选拔生源来源、培养定位、通识教育时间、实习时间、科研及论文时间、英语能力要求方面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学校组在通识教育时间、基础医学教育时间、科研训练及论文时间、淘汰机制及方法、发表论文要求、各阶段学习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组在培养定位方面、通识教育时间、临床医学教育时间、实习时间、科研及论文时间方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的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美两国八年制教育的主要差异如下:培养定位方面,美国培养“毛坯型”医学人才,我国培养“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招生方式美国以综合评价录取为特点,我国以高考录取加二次选拔为特点;课程模式方面,美国自主选择课程模式、整合式课程为主,我国以学科式课程和课程模块为主;美国以小组讨论式教学为特点,我国以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见习式为特点;美国职业精神教育发展较成熟,我国正处发展初期;临床能力训练方面,美国要求掌握基本技能、接触临床早、重视社区医疗教学为特点,我国要求掌握全面技能,训练时间短、以临床实际操作训练为特点;美国八年制不要完成学位论文,毕业后不能立即行医,需接受毕业后教育;我国要完成学位论文,毕业后可立即行医。美国医学教育的定期教育评估、积极实施教学改革、高素质生源招生、小组讨论教学和整合式课程设置、多渠道临床能力培养可为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发展所借鉴。专家和学生对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的建议:八年制招生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根据学校实际减少半年通识教育时间,延长半年专科实习时间;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增设基础医学前沿课程、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增设临床能力训练课程;主干课程实施PBL教学和双语教学;八年制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要低于普通博士,但学位论文要求应该相同;需要严格淘汰、且分三阶段由学校自行组织三次考试淘汰;教育过程中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加强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和临床医学知识教育。
齐德广[9](2011)在《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盼,是高等教育自身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飞速发展,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自身特点的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医学基础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60多年来,为我国卫生事业战线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2010年,我国卫生队伍人员总数已超过600万,其中医师系列约200万人,护理系列约130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医学教育终身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先进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进一步促使高等医学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2009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统一认识、提高质量、加大投入、重视实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13条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把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临床教学是其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之一,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合格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临床医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持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一直在作大量、深入、持续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军医大学临床教学任务主要由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承担,他们是军医大学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医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军事医学发展的进程,秉承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理念,对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和实习医院定期进行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推动军医大学各临床教学单位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要求的、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典型的简捷易操作特性的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教学评价常态化的首要条件。本研究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和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参考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学院校对临床教学基地开展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设置,结合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经过拟制指标体系框架、形成指标体系雏形、构建指标体系预案、通过多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内容、计算指标体系权重、明确指标体系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步骤,制定出一套适合军医大学实际的、适合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使用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评价的常态化开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手段。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全文共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系统回顾国际国内高等教育评估和部队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下一步如何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二部分阐述了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概念、内涵、类型、原则、方法及其意义等,对如何开展常态化教学评价提出了设想,对建立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评估、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国内部分省市和医学院校开展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所设置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期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上述文献中对指标设置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第四部分经过对比分析、归纳提炼,对质量、教学质量及临床教学质量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界定了相关概念;通过对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GMER、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国内标准等资料的分析,明确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还应该能体现“姓军为兵”的部队特色,同时,对构建新的指标体系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第五部分通过调查分析、查阅资料、因果分析等,制定了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的指标体系预案,对预案进行了期望调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评价标准;第六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第七部分对本课题的创新点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方鸿琴[10](2011)在《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文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世界范围似乎有着一种默契,不断演绎着一个规模与质量交替接力的螺旋上升轨迹。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规模大发展之后,需要在大众化的平台上稳扎稳打,建设一个质量时代,这也是所有高校内外主体的共同愿望。这一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质量。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点,谁来为此肩负使命,以何种方式使之有效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这个时代的人们去用心探索与实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绝不是一时突击可以完成的,而在于持之以恒的长效积累,并且,对此产生影响的因素纷繁复杂,它们来自于高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从政府的角度看,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宏观管理;从社会的角度看,需要为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质量文化环境和有效的需求信息;从高校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是办学的中心任务,教学工作是第一要务,首要责任就是保证并持续提高教学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或许正是在寻找这样一种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方面的研究,但多数研究常常将重心置于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领域,且以国外研究为主,国内研究的广度、深度与实证性均有待加强。笔者以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中,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相应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是重要的辅助力量。就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构建展开系统研究,并辅之以外部质量审计。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二章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述。在此,首先就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和必要的比较。其次分别从教育哲学、现代大学制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全面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此外,还就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功能作了分析与总结。第三部分为第三章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一部分是本项研究主题——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关键性基础。在此,首先就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质量保障机构的评价标准两方面进行了文献分析,归纳了已有研究中所呈现的教学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实证调研的问卷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其次在我国开展了一项关于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调研,此项调研范围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6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高校29所,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三类人员共四千余人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16.0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经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院校的师资、学生、学习资源或机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校园文化及社区、课程、教学管理和院系的作用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有:院校愿景因子、学习资源因子、教学资源因子、质量管理因子和质量保障因子。此外,还基于实证调研数据对中、英两国高校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第四章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主要就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效与问题、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某大学进行了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个案研究,最后总结了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的研究为本项研究的主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背景与需求参考素材。第五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进行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构建和外部辅助系统的设计。其中,第五章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部分,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其次,基于前面各章节的研究构建了由“价值取向、目标与标准集合”、“组织框架集合”、“支持资源集合”和“教学质量控制集合”四个基本集合(共26个子项)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要素框架,并详细描述了各子项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第三,就该模式进行了组织设计,并针对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管理环节、教学环节和影响因素,着重设计了由三层子循环构成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一般模式的运行机制。第四,总结了一般模式的六大核心要素。第六章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外部辅助系统设计——院校质量审计部分,首先阐述了院校质量审计的价值定位。其次从组织性质和元评估的角度分别论证了院校质量审计活动的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的选择,并对相关的组织设计、机构分布及运行环境等作了分析与建议。最后,研制院校质量审计的质量参照框架,并设计了院校审计工作的运行程序。第六部分为总结,归纳了本项研究所形成的主要结论,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综上所述,本项研究根据我国国情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一般模式的构建中形成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发展为主、课程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并在相关设计中始终围绕于此。就总体而言,在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发展、社会全面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时代,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外部质量保障活动均应致力于此,我们应该确立“以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为主,外部质量审计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思路。
二、提高5年制医学生课堂教与学质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5年制医学生课堂教与学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与启示 |
第三章 国内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4.2 定性研究的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
5.1 指导思想 |
5.2 优化原则 |
5.3 优化思路 |
5.4 优化策略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苏州大学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苏州大学2018级印度医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三、印度医学生基本情况 |
四、关于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情况的研究现状 |
第一章 苏大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
第一节 教学安排 |
一、教学概况 |
二、课时设置 |
三、教材选用 |
四、教学语言 |
第二节 教学内容 |
一、语言要素 |
二、言语技能 |
三、文化知识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一、语音教学方法 |
二、词汇教学方法 |
三、语法教学方法 |
第四节 汉语课堂教学模式 |
一、汉语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 |
二、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苏大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 |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语言要素的学习需要 |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 |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之间存在偏差 |
四、文化教学内容过于单薄 |
第二节 关于教学对象的问题 |
一、缺少学习汉语的动机 |
二、缺乏目的语的交际环境 |
三、缺乏严谨的课堂秩序 |
四、印度文化造成的负迁移 |
第三节 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 |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针对性 |
二、教学方法游离,脱离教学目的 |
第四节 关于教学师资的问题 |
一、教师技能的综合性不强 |
二、教师任教的稳定性不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关于教学安排的应对策略 |
一、适当调整汉语课的课型 |
二、丰富中华文化教学内容 |
三、选择恰当合适的教材 |
第二节 关于教学内容的应对策略 |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
二、增加文化内容的趣味性 |
第三节 关于教学对象的应对策略 |
一、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 |
二、改善目的语的交际环境 |
三、加强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 |
四、适当采用鼓励与奖励措施 |
第四节 关于教学方法的应对策略 |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
二、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第五节 关于教学师资的应对策略 |
一、注重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储备 |
二、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昆明医科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3 课题设计和方法 |
3.1 理论框架 |
3.2 技术路线 |
3.3 调查对象 |
3.3.1 抽样方法 |
3.3.2 访谈对象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回顾法 |
3.4.2 定量研究 |
3.4.3 定性研究 |
3.5 研究伦理及质量控制 |
3.5.1 研究伦理 |
3.5.2 质量控制 |
3.6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结果 |
4.1.1 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
4.1.2 昆明医科大学2013届毕业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
4.1.3 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方向课程的设置 |
4.1.4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
4.1.5 宋卡王子大学医学课程的设置 |
4.1.6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课程的设置 |
4.1.7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2013届毕业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
4.2 培养体系中培养模式的结果 |
4.2.1 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 |
4.2.2 昆明医科大学2013届毕业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对培养模式评价 |
4.2.3 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模式 |
4.2.4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培养模式评价 |
4.2.5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 |
4.2.6 昆明医科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对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 |
4.2.7 宋卡王子大学医学生的培养模式 |
4.2.8 宋卡王子大学学生访谈结果 |
4.2.9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生的培养模式 |
4.2.10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2013届毕业生对培养模式评价 |
4.2.11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教学管理人员对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 |
4.3 培养体系中就业观的结果 |
4.3.1 昆明医科大学2013届毕业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现状 |
4.3.2 昆明医科大学2013届毕业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层就业观及影响因素 |
4.3.3 昆明医科大学2013届毕业生(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层就业的期望 |
4.3.4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就业观 |
4.3.5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就业观访谈结果 |
4.3.6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2013届毕业生就业观 |
5 讨论 |
5.1 课程设置的结果分析 |
5.1.1 满意度的结果分析 |
5.1.2 课时数的结果分析 |
5.2 培养模式的结果分析 |
5.3 就业观的结果分析 |
5.3.1 就业指的结果分析 |
5.3.2 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结果分析 |
5.3.3 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就业观的结果分析 |
5.3.4 合艾医学教育中心学生就业观的结果分析 |
6 结论 |
7 对策及建议 |
7.1 医学课程的完善 |
7.1.1 对课程进行交叉整合 |
7.1.2 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
7.1.3 增加技能培训见习的课时 |
7.1.4 开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
7.2 培养模式的完善 |
7.2.1 探索入学前面试选拔制度 |
7.2.2 开设网络精品课程 |
7.2.3 安排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提早接触基层 |
7.2.4 建立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
7.2.5 采用多种措施稳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专业思想 |
7.2.6 建立规范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体系 |
7.3 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
7.3.1 增加就业指导课程 |
7.3.2 聘请基层医务人员给学生做报告 |
7.3.3 建立具有特色的培养就业体系 |
7.4 完善激励机制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9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国外现状 |
2 国内现状 |
3 我国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
4 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部分 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基本理论 |
1 概念界定 |
2 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理论 |
第二部分 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 |
1 基本情况 |
2 指标构建 |
3 评价方式 |
4 专家咨询 |
5 咨询结果 |
6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可行性分析 |
1.1 理论牵引 |
1.2 专家论证 |
2 指标体系功能 |
3 航空航天医学本来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原则 |
4 建立高效评价机制 |
5 加强指标体系完善应用程度 |
小结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咨询专家列表 |
附件二: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件三: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件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缘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的必要性 |
三、 本研究的可行性 |
第二节 研究的中心内容及重难点 |
一、 研究的中心内容 |
二、 研究的重点 |
三、 研究的难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论文结构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一、 研究的理论价值 |
二、 研究的实践价值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 |
一、 与本研究相关的具有影响力的着作 |
二、 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二节 亚洲相关国家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情况介绍 |
一、 韩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特色 |
二、 日本高等医学院校大学医学英语教育的先进之处 |
第三节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不同历史阶段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
一、 高等医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1949年—1956年) |
二、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恢复阶段(1957年—1965年) |
三、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中断阶段(1966年—1976年) |
四、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复苏阶段(1977年—1984年) |
五、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稳定发展阶段(1985年—2001年 |
六、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阶段(2002年至今) |
第四节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
一、 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情况介绍 |
二、 我国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教学设想 |
第一节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
一、 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
二、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分析 |
第二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的理论分析 |
一、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学生观” |
二、 建构主义中的“形成性评估” |
三、 ESP理论 |
第三节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教学设想 |
一、 课题研究所构建的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概述 |
二、 大学一年级的教学设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设想) |
三、 大学二年级的教学设想及实践 |
四、 大学三年级的教学设想 |
五、 大学三年级后的教学设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个案研究 |
一、 研究过程 |
二、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本教学体系应用后相关学术活动及反馈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实施与应用 |
第二节 《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缺少及教学实施的政策性困难 |
第三节 影响新型教学体系实施的相关因素 |
一、 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 |
二、 教师培养 |
三、 学生学习动机及四、六级考试的关系 |
四、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
五、 课时要求及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关系 |
第四节 其他院校的认同及对教师、学生心理影响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预期展望 |
一、 制定《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
二、 国内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
第二节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三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6)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
二、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与意义 |
1、通过国旗力量激发学生为祖国事业奉献的精神 |
2、学校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3、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7)附属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的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L医院的教学管理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附属医院的管理模式 |
(二) 国内外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现状 |
(三) 附属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的国内外现状 |
(四) 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三、概念的界定 |
(一) 附属医院 |
(二) 临床医师与临床教师 |
(三) 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 |
四、本研究方案设计 |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L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的现状 |
一、L医院临床教师队伍及教学管理概述 |
(一) L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沿革 |
(二) L医院临床教师现状 |
二、L医院临床医师兼任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
(一) 形成一系列较规范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 |
(二) 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
(三) 产生多位名师 |
(四) 小结 |
三、L医院临床医师兼任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临床教师的遴选标准低 |
(二) 医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少 |
(三) 教学质量问题 |
四、L医院教学管理的问题 |
(一) 医师教学工作地位不高 |
(二) 医院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
(三) 医师从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
(四) 小结 |
第三章 L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问题的原因 |
一、"医师——教师"双重身份的认同与压力 |
(一) 医师身份的高认同与高压力 |
(二) 教师身份的认同与压力 |
(三) 医师职业高压力导致管理低标准 |
二、医院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体制不完善 |
(一) 医院考核制度与大学考核制度不匹配 |
(二) 不利于教学的绩效考核 |
(三) 教学考核重量不重质 |
三、临床教师培养力度不够 |
(一) 缺乏教师专业化培训 |
(二) 医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
(三) 医师参与教学工作缺乏专业引导 |
四、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缺陷 |
(一) 临床教学实施环节监控不力 |
(二) 临床教学评价不规范 |
(三) 临床授课管理不规范 |
第四章 提高医师兼任教学工作质量的管理措施 |
一、结合两个《基本要求》积极引导临床医师向专业教师发展 |
(一) 推行医师兼任教学工作之前培训计划 |
(二) 建立临床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
(三) 建立临床教师遴选标准 |
二、完善临床医师评聘制度 |
(一) 将教学工作考核纳入绩效考核 |
(二) 设立专门教学编制岗位 |
(三) 拓展医师晋升教师职称途径 |
三、完善附属医院医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一) 规范临床教学实施行为 |
(二) 重视临床教学评价与反馈 |
(三) 鼓励医师参与教学改革 |
附录一:访谈提纲(医师) |
附录二:访谈提纲(管理者) |
附录三: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四:临床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五:临床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摘要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比较与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美国医学博士教育的现状 |
1.2.2 我国医学博士教育的现状 |
1.3 课题的理论基础 |
1.3.1 比较教育理论 |
1.3.2 教育借鉴理论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2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
2.2.1 比较研究资料来源 |
2.2.2 调查研究对象 |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1 研究内容 |
2.3.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发展历程的比较 |
3.1.1 美国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的发展历程 |
3.1.2 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的发展历程 |
3.1.3 两国八年制教育发展的差异 |
3.2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比较 |
3.2.1 美国八年制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
3.2.2 我国八年制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
3.2.3 两国八年制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差异 |
3.3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招生的比较 |
3.3.1 美国八年制招生情况 |
3.3.2 我国八年制招生情况 |
3.3.3 两国八年制招生的差异 |
3.4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评价的比较 |
3.4.1 美国八年制课程、教学及考核情况 |
3.4.2 我国八年制课程、教学及考核情况 |
3.4.3 两国八年制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差异 |
3.5 中美两国八年制职业精神教育的比较 |
3.5.1 美国八年制职业精神教育情况 |
3.5.2 我国八年制职业精神教育 |
3.5.3 两国八年制职业精神教育的差异 |
3.6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临床能力培养的比较 |
3.6.1 美国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现状 |
3.6.2 我国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现状 |
3.6.3 两国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的差异 |
3.7 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医疗准入及与毕业后教育衔接比较 |
3.7.1 美国八年制学位授予及医疗准入、毕业后教育衔接 |
3.7.2 我国八年制学位授予及医疗准入、毕业后教育衔接 |
3.7.3 两国八年制学位授予、医疗准入、及与毕业后教育衔接的差异 |
3.8 八年制教育改革意见与建议的调查结果 |
3.8.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8.2 八年制导师、学生对教育改革的态度和意见 |
3.8.3 不同调查对象组对八年制教育改革的意见差异分析 |
3.8.4 不同类型学校调查对象的差异分析 |
3.8.5 不同年级组对八年制教育的意见差异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中美八年制教育的差异 |
4.1.1 教育对象的差异 |
4.1.2 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 |
4.1.3 培养过程的差异 |
4.1.4 学位论文、医疗准入、与毕业后教育衔接的差异 |
4.2 对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的态度与意见 |
4.2.1 八年制招生方式的改革 |
4.2.2 八年制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的调整 |
4.2.3 八年制培养定位、教学及培养要求的改革 |
4.2.4 八年制学位授予与淘汰机制的改革 |
4.2.5 其他 |
4.3 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4.3.1 借鉴美国经验,实施广泛改革 |
4.3.2 全面调研现况,及时调整完善 |
4.3.3. 定期评估保证质量 |
4.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4.4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工作设想 |
4.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6 研究经费支持及本人在研究中的贡献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以结论为依据对我国八年制教育改革的建议 |
5.2.1 明确八年制培养目标与定位 |
5.2.2 改革招生方式 |
5.2.3 优化课程设置 |
5.2.4 改革教学方法 |
5.2.5 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高临床能力 |
5.2.6 提高学位论文要求,严格淘汰分流并授予学位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步骤与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评价)开展情况的文献调研 |
一、相关概念 |
二、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发展概况 |
三、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概况 |
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开展的情况 |
五、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启示 |
六、进一步改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思考 |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评价常态化”的研究 |
一、“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涵 |
二、教学评价常态化的类型 |
三、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意义 |
四、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基本原则 |
五、教学评价常态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三部分 我国现有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 |
一、临床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
二、临床教学评价的基本分类 |
三、对高等医学教育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分析 |
四、医学院校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情况分析 |
第四部分 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的内容及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
一、临床教学质量相关概念与内涵 |
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 |
三、对本科医学教育国际国内标准的研究和思考 |
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
五、对研制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
第五部分 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预案的构建 |
二、咨询专家的权威性分析 |
三、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与确定 |
第六部分 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
一、概念 |
二、指标权重系数专家咨询表的设计 |
三、各指标权重系数的专家咨询 |
四、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
五、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六、军医大学实习医院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
第七部分 讨论 |
一、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
二、设置指标的全面性 |
三、研究权重系数的科学性 |
四、评价量表的适用性 |
五、评价范围的合理性 |
六、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七、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六节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
第一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与功能 |
第三章 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 |
第二节 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调研 |
第三节 调研结论与建议 |
第四章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
第一节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
第三节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分析 |
第四节 个案研究: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第五节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墓本要素 |
第三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组织设计 |
第四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五节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的核心要素总结 |
第六章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外部辅助系统设计——院校质量审计 |
第一节 院校质量审计的价值定位 |
第二节 院校质量审计的执行与监督主体 |
第三节 院校质量审计的外部参照框架与程序设计 |
总结 |
一、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 |
二、关于中、英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或监控体系的研究结论 |
三、关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一般模式构建及外部辅助系统设计的 研究总结 |
四、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提高5年制医学生课堂教与学质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 甘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苏州大学印度医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苏州大学2018级印度医学生为例[D]. 于萍萍. 苏州大学, 2020(03)
- [3]昆明医科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研究[D]. 马双.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4]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袁玮卿.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5]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D]. 赵贵旺.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6]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J]. 王冬梅,周万成,马本华,杨立明. 才智, 2012(16)
- [7]附属医院医师兼任教学工作的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L医院的教学管理调查[D]. 吴琛.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5)
- [8]中美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比较与调查研究[D]. 李亚平. 中南大学, 2011(12)
- [9]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齐德广.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10]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 方鸿琴.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