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1](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同时激发社会对人才能力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是跨越职业场和教学场的跨界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杜威的“做中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目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中职课程《机械基础》进行开发,以适应当今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调研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旨在寻找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之处。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国际J集团为例经过为期四个月细致的走访调研与车间实地考察,并充分参与生产加工一线岗位进行深度访谈。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机械加工企业中中职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学校培养的能力与企业所需不符、理论与实操技能与企业所需不匹配、岗位职业精神与企业所需不符。对中职学校的调研,主要以企业需求的角度评定当今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288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编排与学生自身水平接受度不一致、课程知识与企业需求能力不匹配、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于上述对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的调研,本研究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开发,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教学评价三个部分。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开发的路径与具体步骤分为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归纳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创设学习情境四个部分;课程评价则为多元主体评价,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为主。选取广州市H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课程实施对象,通过对学情与教材进行分析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传动章节进行课程实施,教学实施效果的反馈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岗位认知能力的水平,夯实了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基础。

陈晓青[2](2021)在《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亟需形成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的格局。即宏观层面融合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中观层面融合学校与企业;微观层面融合教育教学与生产,这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为系统构建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首先,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确定产教融合内外动力因子和动力机制模型,据此编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和模型进行验证。其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296份,收回有效问卷272份。访谈对象包括3所广州市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2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搜集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制度文本、人才培养方案和广州市产教融合行业协会章程(草案)以及相关活动报道等资料。案例分析则以KM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为对象,深入探究其产教融合情况,从实践层面再次验证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是由动力激发机制、动力合成机制以及动力保障机制三个维度组成的。二、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整体现状尚为良好,动力激发机制表现最好,动力合成机制次之,动力保障机制表现稍差,并通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办学类型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即公办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做得比民办院校好;不同开展产教融合时间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激发机制、动力合成机制以及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即开展产教融合时间长的高职院校要比产教融合时间短的院校做得好。综上所述,针对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并借鉴KM职业学院产业学院的经验做法,本研究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修葺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优化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等相应策略。

吴锐[3](2021)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新技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来了新的诉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育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文件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我国向技能型国家迈进。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动态性和阶段性。与此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需要加以纠正。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而对其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层面的意义。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人才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价值取向也是课程开发所追求的方向,影响和决定着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我国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研究深度也有所不足,导致职业课程教育开发认知方面与现有国家期望达到的职业教育状态有所差距。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和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主要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创新点。同时,详细的回顾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旨在厘清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课程开发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价值取向与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基本概念,并阐述和分析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三个典型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来探析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前文的问卷调查法和可视化分析法进一步来探析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偏离表现和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因素。第四部分: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价值取向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从开发理念上,充分体现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从就业层面上,要充分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是从竞争上,要充分体现学习智能提高;四是从未来发展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核心素养。实现路径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建立多层分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二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多元化格局;三是通过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团队;四是搭建国内国外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于佳琳[4](2021)在《从教材到学材: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重要的意义,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服务人才的重要一环。相关研究表明,一些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礼仪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要想有效提升中职旅游类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改变教学方法之外,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礼仪教材建设也十分关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在借鉴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G市L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调研分析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现状、问题及其归因,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教材优化策略,更好地接轨行业实践,强化教材与学材的兼容性,更有效地支持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需要,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论文研究对中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新型教材改革实践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这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及相关概念界定,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师生感知调研。该部分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调研方法,对G市L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生进行调查与访谈,获得详实的调研数据,在了解师生对教材真实诉求的基础之上,明确现用旅游服务礼仪教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策略。该部分针对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生学情基础与特征,借鉴职业教育教材理论,提出了教材优化的原则,以及适合借助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需求的、增强行业特色、趣味性、实操性、学材性等的教材优化的思路和策略。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黄丽丽[5](2021)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学界也由此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广西也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浪潮,大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当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归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建议。在理论部分,研究阐述了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从中等职业教育随时代不断变化的趋势来论述终身学习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从共同愿景、奋斗目标、自我超越等方面来阐明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教师自身需要来分析双因素理论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指导作用,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状调查部分,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以广西7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6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9位中层管理干部,与4位教师进行深入交谈,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经调查分析得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研究从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存在问题的原因,发现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学术修养匮乏;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学校方面主要有培训缺乏系统性;校企合作不密切;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部门方面主要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据此,研究从三个方面建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必须明晰专业理念、明确自我定位、增强职业成就感、强化信息化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与实践技能;学校要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和专业化评价机制构建上下功夫;教育管理部门则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期许与教育责任。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突围路径和必然走势。

高欢[6](2021)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两大必不可少的举措。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为国家输出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是当务之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且,再次强调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群众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中职卫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职卫校需不断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企业需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本文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政府职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进行了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中职卫校校企合作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深度浅、政府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为中职卫校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提出了以下对策。学校方面,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校企合作配套机制。企业方面,需转变观念,加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健全体制,实现资源共享。政府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搭建平台,促进长效合作;转变“重仕途,轻技能”的观念,为校企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

赵寿年[7](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研究 ——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课程教学停留在应试教育;对学生技能的评价视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轻视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教、学、评脱钩;考核评价方式违背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方式、难易程度、价值的差异;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未充分衔接、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方式陈旧;教师教学方式的传统及固化;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及行为习惯的落后。因此,本研究提出改变中职证书型课程评价方式,目的是既能使学生通过职业资格或技能考试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又能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文章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第一,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证书型课程的发展与学习评价变革趋势。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证书型课程的特点和职业证书考评方式,结合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项目或模块课程以及表现性评价等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出中等职业学校证书型课程的发展与学习评价变革趋势。第二,研制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课程标准。针对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导游业务》,分析课程性质、特点、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制定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研制出该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编制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项目试卷。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以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课程“地陪导游服务”项目为例,编制测试计划和命题目标双向细目表,编制课程项目试卷。第四,设计中职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任务。设计中职证书型课程评价任务的框架,以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课程地陪“景点服务”工作任务为例,设计中职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任务。基于以上思路和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得出结论:1、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的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方式;2、职业证书型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应当更加的动态与多元。

武智[8](2021)在《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当代中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平台,是联结教育、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职业教育政策不仅是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指针,而且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写照,更成为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职业教育政策置于理论分析的中轴,从历史制度主义独特的时间观、历史观和制度观出发,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职业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阐释政策文本的丰富意涵,对职业教育政策发展演变进行合理归因,并揭示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和政策演进的可能路向。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学术史梳理,辨析历史制度主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政策等相关概念,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研究主要方法等。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构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和路径依赖的分析范式,形成了由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解释框架。第二部分(第一至二章)对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进行分阶段研究。历史制度主义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分析长时段的教育政策变迁。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历经七十年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具体而言,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分为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57—1966)、“文革”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66—1977)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包括职业教育内在需求型发展阶段政策(1978—1989)、职业教育巩固提高型发展阶段政策(1990—1998)、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型发展阶段政策(1999—2009)、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型发展阶段政策(2010年—2016)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型阶段政策(2017—2019)五个方面。这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从政策环境分析、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小结。研究过程中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宏观因素出发,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性互动及其影响,试图通过追寻事件发生的历史轨迹找出过去对现在的重要影响。论文援引历史制度主义的时间观,将关键节点、序列、事件等引入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史的追溯之中,具体从纵向线性历史序列和横向的点状历史节点两个层面出发,强调不同时期职业教育政策的特殊性,考虑制度内生机制的影响和偶然因素的影响,体现职业教育政策变迁鲜明的渐进性和时序性,力求生动地呈现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第三部分(第三章)是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路径依赖和效能分析。历史既是过去的时间性存在又决定着当下的现实性存在。纵观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程,一方面,职业教育制度具有内生性特征,政策的演变遵循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政策受偶然变量的影响,行动与制度互动的同时,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导致意外性制度变迁的发生。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段和八个“关键节点”的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动因分析,集中探讨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变量等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从政府理性选择、学校理性选择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政策变迁进行合理归因,并分析了投入效能和产出效能,揭示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应。第四部分(第四章)是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与历史经验。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整体上呈现出“断裂均衡”的特征,可以归纳为政治结构形塑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方向、经济结构调节职业教育政策演化过程和利益主体制衡职业教育政策迭代更新。新中国成立后,现有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迫切需要变革,梳理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专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中等专业学校的建立、技工学校和职工教育得到发展、城市职业学校的兴办、“文革”时期导致职业教育停滞的过程。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掀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总体来看,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动力机制和职业教育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势在必行。先前的职业教育政策对后续的职业教育发展有持续性的影响,同时,后来发生的政策演变对此前的历史实践也具有经验总结和规则承续的意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以高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恢复提升,并且中职教育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以发挥其服务“三农”、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功能,突出了职业教育政策的包容性,从战略高度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

孙晓丹[9](2020)在《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增进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突出作用,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中职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有所下滑,对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了一些政策刺激,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中职学校面临的生源不足、招生工作困难大的尴尬境地没有改变,生源质量也继续下滑,并因此导致了国内多所中职学校关停的情形。本文关注的正是面临生源困境和生源质量下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招生难题,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中职学校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收集生源困境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汕尾市三所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用抽样的方法选取380名学生,并采用数据分析软件从生源数量,结构,稳定性,质量及教学改革对策方面进行分析,剖析造成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匮乏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汕尾市中职学校在面临生源困境下,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从而缓解招生困难现状,促进汕尾市中职学校健康发展。本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国外中职教育的发展经验,国内关于中职教育招生的研究现状、中职学校相关对策;第二章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基本概念,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汕尾市生源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介绍关于中职教育的相关理论框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生源的结构和数量、生源的稳定性、生源的质量,为后续关于生源现状原因分析提供了研究导向;第四章对汕尾市生源现状进行源因分析,主要通过从中职学校自身、社会导向、国家政策,以及家庭因素四个方面对生源现状的原因分析;第五章针对改善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困境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宏观对策,从传统职业教学模式方面以及国家政策方面提出完善建议;第六章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和借鉴其他办学良好中职学校的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困境的微观建议,包括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加强中职学校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吸引力,开展多层次办学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为本研究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程宇[10](2020)在《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研究》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并发挥着持续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初步搭建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长期存在着供需失衡、政策实践异化、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亟需优化、政府市场职责不清、企业主体缺位、整体办学条件薄弱和体制机制不通畅等问题,滞后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落实的重要瓶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动能,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生产方式、需求结构、技术环境都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亟需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趋势、矛盾、功能和发展路径进行重新认识。同时,更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做深入研究,以便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发展提供正确的改革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属性特征出发,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更加强调公益性属性的不同,职业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围绕产业社会需求办专业等方针,使中国职业教育带有更强烈的“经济属性”。职业教育属性的界定为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边界奠定了基础,决定了职业教育在供给上应当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供给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结合,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将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其次,从职业教育的内涵出发,结合已有文献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就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能够确保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各种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使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在与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形成职业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再次,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出发,总结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变迁历程,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成熟模式和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顶层设计和基层视野相结合,提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则和切实对策,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本部分为全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一方面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清晰界定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内涵,是全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梳理了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领域的基础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内涵,现代产权理论延展了职业教育研究的边界,教育经济学理论为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提供了动力支持,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框定了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本部分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现实问题。本部分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变迁逻辑和宏观发展特征,以及详细阐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并深入探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后文的相关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提供问题导向和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实证研究。本部分重点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运用F?re-Primon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对职业教育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估算,并使用2003-2016年面板数据对职业教育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的,运用灰色关联系统模、因子分析方法对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效应的综合评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市场主体共治能力,增加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缩小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所得出实证结论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第四部分,国际经验。本部分首先对德国、美国、日本的职业教育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运营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总结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实践经验和不足之处。其次为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启示。第五部分,对策建议。结合国内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现实问题以及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在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原则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发展、公益性与经济性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融通、权责明确与多元制衡等相关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职业教育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水平,增强行业组织指导的有效性,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再进一步强化学校具体实施的执行力,建立基于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人才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并完善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二、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目的
        三、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工作过程
        二、《机械基础》专业课
        三、课程开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
        一、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二、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梳理整合
        三、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建构
        四、学习情境设计——模块化教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课程开发调研
    第一节 机械加工行业企业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
    第二节 广州市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学校课程开发
    第一节 《机械基础》课程目标
        一、《机械基础》课程目标特点
        二、《机械基础》课程目标制定
    第二节 《机械基础》课程开发流程
        一、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
        二、确定归纳行动领域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
        四、创设学习情境
    第三节 《机械基础》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二、教师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施——以机械传动章节为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第二节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二、教师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三、企业能力与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企业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获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产教融合
        二、动力机制
        三、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耗散结构理论
        二、系统分析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结构分析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结构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作用关系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耗散结构分析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耗散结构特征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熵流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建原则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初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量表编制与模型检验
    第一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编制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编制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题目的确定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实证调研
        三、模型验证
        四、研究结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的差异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分析设计
        一、个案分析的理由
        二、个案分析的逻辑
    第二节 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个案研究
        一、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情况简介
        二、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成效及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成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现状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现状
        五、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现状
        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个案研究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
        二、修葺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
        三、优化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初始问卷
附录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正式问卷
附录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访谈提纲(高职院校版)
附录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访谈提纲(企业版)
附录五 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制度文本汇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2.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课程
        2.职业教育课程
        3.课程开发
        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5.课程价值取向
        6.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
    (六)理论依据与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终身教育理论
    (七)创新点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和方法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设计
        4.数据的处理
        5.问卷检验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调查数据归类分析
        2.调查结果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偏颇
    (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偏颇的表现
        1.课程过于注重社会本位价值
        2.课程过于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3.课程过于注重理论创新缺乏实践特色
    (二)影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1.社会制约性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2.培养目标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3.教师队伍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4.企业行业有效参与课程开发力度不足
三、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
        1.开发理念: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点
        2.就业层面:要充分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3.竞争层面:要充分体现学习智能提高
        4.发展层面:要充分重视综合素质提升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1.建立多层分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系统
        2.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格局
        3.通过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团队
        4.搭建国内国外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从教材到学材: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
        2.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是中职学校教材改革与创新的圭臬
        3.活页式教材是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新方向
        4.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自身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职业教育教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2.旅游服务礼仪教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中职教材
        2.教材与学材
        3.旅游服务礼仪教材
        4.教材改革与教材优化
        5.工作活页式教材
        6.教材资源库
    (二)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实用主义理论
        3.项目课程理论
三、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的师生感知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过程
        4.问卷编制与施测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礼仪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四、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现状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偏重理论,岗位实践性不够强
        2.教材内容陈旧,行业跟随程度不高
        3.教材资源单一,系统性开发显不足
        4.学材性关照少,不太适合学生自学
    (三)原因分析
        1.教材建设缺乏有效的科研支撑
        2.校企合作交流教材开发不够
        3.数字化教学变革需求欠考量
        4. “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不足
五、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改革优化策略
    (一)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改革优化原则
        1.职业性原则:接轨行业发展
        2.应用性原则:突出知识应用
        3.资源性原则:丰富教材资源
        4.特色性原则:突显职教特色
        5.学材性原则:赋能自主研习
    (二)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思路
    (三)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路径
        1.“基于岗位,能力导向”:调整教材内容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造新型教材
        3.“图文并茂,活泼新颖”:增强教材趣味
        4.“线上线下,资源链接”:助力混合教学
    (四)样章示例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征求意见稿
    附录4:G市L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方案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2.丰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应然使命
        3.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
        4.学习思考与浓厚的个人兴趣使然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等职业学校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3.教师专业化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终身教育理论
        1.终身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2.终身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
        2.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三)双因素理论
        1.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
        2.双因素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三、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问卷设计
        4.数据处理
        5.信效度分析
    (二)调查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2.专业理念分析
        3.专业知识分析
        4.专业能力分析
        5.专业发展分析
四、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1.“专家名师”型教师偏少
        2.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二)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三)专业知识不足
    (四)专业能力不强
        1.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
        2.科研能力相对欠缺
        3.专业实操能力薄弱
    (五)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
五、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1.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
        2.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
        3.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
        4.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
        5.教师学术修养匮乏
        6.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二)学校层面
        1.培训缺乏系统性
        2.校企合作不密切
        3.评价机制不完善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
        3.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
六、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教师层面
        1.明晰专业理念,重视专业化发展
        2.立足中职实际,明确自我定位
        3.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成就感
        4.强化信息化意识,注重学习反思
        5.树立学术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6.完善知识储备,提升实操能力
    (二)学校层面
        1.精准对接需求,实施“三全”培训体系
        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3.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破除单一评价模式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1.多措并举,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2.协调合作,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3.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个案分析的文献
附录二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四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6)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校企合作
        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三、职业培训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政府职能理论
    第三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主要内容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主体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构成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培训的实施
第二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分析
    第一节 文山卫校基本概况
        一、学校基本概况
        二、校企合作概况
    第二节 文山卫校“云嫂”培训概况
        一、“云嫂”培训简介
        二、“云嫂”培训合作背景
        三、开展“云嫂”培训政策依据
        四、“云嫂”培训合作企业概况
        五、“云嫂”培训内容
        六、“云嫂”培训成效
    第三节 文山卫校“云嫂”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构成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第三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三、学员质量参差不齐
        四、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五、校企合作层次浅
        六、政府缺乏监督管理
        七、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对市场人才需求不了解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三、学校缺乏配套机制建设
        四、企业观念陈旧
        五、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一致
        六、法律法规不完善
        七、未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借鉴
    第一节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三、英国“学徒制”模式
        四、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五、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
    第二节 国内校企合作模式
        一、甘肃“订单式”模式
        二、长春“工学交替”模式
        三、江苏“校中厂”模式
        四、山东“现代学徒制”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完善校企合作背景下文山卫校“云嫂”培训的对策
    第一节 学校对策
        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构建校企合作配套机制
    第二节 企业对策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二、健全体制,资源共享
    第三节 政府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
        二、搭建平台,促进长效合作
        三、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7)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研究 ——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学习评价现状
        三、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教育评价内涵方面
        二、评价方法方面
        三、中职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职证书型课程
        二、学习评价
        三、教学目标分类
        四、评价任务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框架
        一、 研究思路(图 1.1)
        二、内容框架
    第五节 研究的基础与方法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发展与学习评价变革趋势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知识跨多门学科,要求全面
        二、技能操作性强,强调实用
        三、综合能力要求高,注重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考评方式分析
        一、纸笔测验
        二、模拟或实训考核
        三、考评方式不足与缺陷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与学习评价的改革
        一、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诉求——“核心素养”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与变革
        三、新型评价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学习评价的变革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课程标准研制
    第一节 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课程性质及特点
        二、课程培养总体目标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二、教材分析
    第三节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一、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理论前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与分析
    第四节 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试卷编制
    第一节 测试的目的与功能
    第二节 编制测试计划
        一、编制测试计划的要求
        二、编制测试计划的原则
        三、测试题型选择
        四、编制测试计划表
    第三节 试卷的编制
        一、命题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二、试题的来源与编制要求
        三、试卷及答案的呈现(附录 1 与附录 2)
        四、试卷特色解析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评价任务设计
    第一节 评价任务的内涵
    第二节 中职证书型课程评价任务的设计框架与要求
        一、评价任务的设计框架
        二、中职证书型课程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求
    第三节 中职证书型课程《导游业务》评价任务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二、学习任务活动的创设
        三、学习作品的呈现
        四、评分规则的设计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结论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为中职教师证书型课程教学及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二、对“X”证书的试点开发工作有一定启示
    第三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导游业务》项目测试卷
附录B《导游业务》项目测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政策变迁(1949-1977)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1949—195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57—196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文革”时期职业教育政策(1966—1977)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职业教育政策变迁(1978—2019)
    第一节 职业教育内在需求型发展阶段政策(1978—198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职业教育巩固提高型发展阶段政策(1990—1998)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型发展阶段政策(1999—200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四节 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型发展阶段政策(2010年—2016)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五节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型阶段政策(2017—2019)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主要政策文件及内容
        三、政策主要特征及实际影响
        四、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路径依赖和效能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外生性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二、内生性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三、行动者变量在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中的作用
    第二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
        一、政府理性选择与职业教育政策变迁
        二、学校理性选择与职业教育政策变迁
    第三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能分析
        一、投入效能分析
        二、产出效能分析
        三、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效应考察
第四章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与历史经验
    第一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
        一、政治结构形塑职业教育政策变迁方向
        二、经济结构调节职业教育政策演化过程
        三、利益主体制衡职业教育政策迭代更新
    第二节 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经验
        一、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政策
        二、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动力机制
        三、职业教育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一览(1949—201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二、中职学校的招生困境
        三、中职学校教育管理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学校
        三、生源结构
        四、招生困难
        五、教育管理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资本传承的观点
        二、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社会需求供给平衡的观点
        四、教育选择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一、国外中职学校招生经验
        二、国内职业教育研究
第三章 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情况说明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工具及其方式
        三、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职学校生源数量及结构分析
        二、生源质量分析
        三、学生生源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 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扶持力度不高
        一、免补政策效用减弱
        二、普高的扩招
        三、地方引导偏差
        四、艰难的升学之路
        五、招生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
        六、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持续存在
    第二节 社会导向有失偏颇
        一、传统观念牢固
        二、社会歧视严重
        三、低门槛效应降低
        四、经济压力大
    第三节 中职学校对生源缺乏吸引力
        一、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二、师资力量欠佳
        三、实训设施不足
        四、重招生轻管理
        五、实习结构失衡
    第四节 家庭状况的影响
        一、经济状况一般
        二、社会阶层偏低
        三、教育期望值不高
第五章 改善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困境的宏观对策
    第一节 国家政策方面
        一、扩大资助覆盖范围
        二、健全质量评价制度
        三、统筹管理中职学校
        四、努力开拓职校升学的渠道
    第二节 完善中职教育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中职招生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政府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布局结构应统筹规划
        三、不断完善中职招生合理规范的体制
    第三节 职业教学模式方面
        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营造尊重技能型人才氛围
        二、加大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三、打造中职模范形象
        四、提高技术工种地位
第六章 改善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的微观建议
    第一节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第二节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完善
    第三节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第四节 开展多层次办学模式
    第五节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
    第六节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职学校生源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中职在校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职业教育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教育
        2.1.2 产业发展
        2.1.3 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现代产权理论
        2.2.3 教育经济学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第3章 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演进与问题分析
    3.1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3.1.1 中国职业教育探索与恢复时期(1977-1984)
        3.1.2 中国职业教育粗放发展时期(1985-1998)
        3.1.3 中国职业教育优化调整时期(1999-2012)
        3.1.4 中国职业教育稳健发展时期(2012—至今)
    3.2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演变规律
        3.2.1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不断适应经济发展
        3.2.2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不断适应产业形态变迁
        3.2.3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逐步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
    3.3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3.1 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3.2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实践异化问题
        3.3.3 中国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
        3.3.4 中国职业教育布局不优化与发展不平衡
        3.3.5 社会环境缺乏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厚植土壤
第4章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与指标选取
        4.1.1 F?re-Primon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4.1.2 F?re-Primont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4.1.3 职业教育投出产出指标选取
    4.2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演进分析
        4.2.1 全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4.2.2 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4.3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3.1 变量选取
        4.3.2 模型构建
        4.3.3 实证过程
        4.3.4 实证结论
第5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经济效应研究
    5.1 中国职业教育经济效应的逻辑起点
        5.1.1 中国职业教育经济效应的现实基础
        5.1.2 中国职业教育经济效应的特点
    5.2 中国职业教育经济效应的主要体现
        5.2.1 确保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5.2.2 促使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完善
        5.2.3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2.4 实现创新驱动的快速转变
        5.2.5 推进扶贫助困效果提升
    5.3 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5.3.1 经济发展方向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5.3.2 经济状况决定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5.3.3 经济状况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
        5.3.4 经济结构调整决定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
    5.4 中国职业教育影响经济效应的现存问题
        5.4.1 人才培养同质化程度较高
        5.4.2 职业教育发展均衡性较差
        5.4.3 校企合作机制仍不完善
        5.4.4 人才培养立交桥尚未建立
    5.5 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5.5.1 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5.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5.3 综合指标值测定方法与理论模型构建
        5.5.4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5.5.5 职业教育经济协调度测评结果
        5.5.6 职业教育经济协调质量
第6章 国外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6.1 德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经验
        6.1.1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6.1.2 “双元制”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6.1.3 “双元制”职业教育政策特点与问题
        6.1.4 德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启示
    6.2 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经验
        6.2.1 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6.2.2 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特点与面临问题
        6.2.3 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启示
    6.3 日本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经验
        6.3.1 日本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
        6.3.2 日本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启示
第7章 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中国职业教育参与主体及功能定位
        7.1.1 政府主体及其功能
        7.1.2 行业组织主体及其功能
        7.1.3 企业主体及其功能
        7.1.4 学校主体及其功能
    7.2 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指导原则
        7.2.1 以人为本发展原则
        7.2.2 公益性与经济性兼顾原则
        7.2.3 本土化与国际化融通原则
        7.2.4 权责明确与多元制衡原则
    7.3 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策略
        7.3.1 提高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水平
        7.3.2 坚持政府引导职业教育治理
        7.3.3 增强行业组织指导的有效性
        7.3.4 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7.3.5 强化学校实施的自主执行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D]. 赵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D]. 陈晓青.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D]. 吴锐. 延安大学, 2021(12)
  • [4]从教材到学材: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材优化研究[D]. 于佳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黄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卫校职业培训研究 ——以文山卫校“云嫂”培训为例[D]. 高欢.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证书型课程评价研究 ——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D]. 赵寿年.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新中国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武智. 扬州大学, 2021(02)
  • [9]汕尾市中职学校生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晓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10]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研究[D]. 程宇.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