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空精馏提纯桃醛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艾波,王传昌,许保云[1](2017)在《间歇精馏Aspen模拟过程初始化条件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减小Aspen模型模拟间歇精馏过程初始参数设置不准确带来的模型误差,使模型优化间歇精馏操作参数更加合理,提出了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安排方法,并以桃醛粗品小试实验分离桃醛为研究对象,对Aspen模型模拟间歇精馏时的初始参数如理论板数、冷凝器持液量和每块理论板持液量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后得到理论板数为35块,冷凝器持液量为0.005 2 kg,每块理论板持液量是0.000 8 kg,参数更加接近实际精馏塔的理论参数,为后续的操作参数优化减少误差。
王传昌,许保云,艾波,翟金国,李良君,徐静安[2](2017)在《间歇精馏提纯桃醛工艺综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上,一般采用间歇精馏提纯桃醛,为了提高工艺的综合效益,需要对间歇精馏过程进行多目标综合优化。首先通过对体系简化方法的讨论,然后建立Aspen模型,经过工业生产验证后,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进行模型模拟,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模拟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数学模型并预报最优操作参数,使多目标达到综合优化。通过优化研究,桃醛单釜收率为59.35%,操作时间30.1 h,相比于验证模型生产结果而言,收率提高了7.13%,操作时间缩短了2.9 h,达到了综合优化的效果,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增效,为今后工业间歇精馏优化提供一种思路。
杨素华[3](2016)在《真空精馏法分离樟油主要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樟树是珍贵的香料和用材树种。其枝、叶、根、茎、果均富含挥发油,简称樟油。樟油中的化学成分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香料、烟草等行业。樟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芳樟醇等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1,8-桉叶油素主要用于日化、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抗菌消炎、疏风解毒、平喘镇咳、透皮渗透等作用,可作为镇痛药、冲洗剂、除臭剂等,也可用于牙膏、止咳糖浆和人造薄荷中。芳樟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和用量最大的香料,主要用于化妆品、肥皂、洗涤剂、食品等,广泛用于各种花香型及水果型食品香精香料、香水、香皂及辛香料中,是制备维生素A、K、E的中间体,是合成乙酸芳樟酯、氧化芳樟醇、二氢芳樟醇等重要的化工原料。本课题采用真空精馏对樟油的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芳樟醇的分离提纯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樟油的精深加工利用、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真空精馏法,二次精馏分离提纯粗樟油中的1,8-桉叶油素。在一次精馏中,采用恒回流比操作,考察全回流时间、回流比对1,8-桉叶油素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在操作压力4.67kPa,全回流1h,回流比6:1下,可将1,8-桉叶油素的纯度由27.25%提高到83.21%,得率82.30%。在二次精馏中,对一次精馏得到的1,8-桉叶油素含量为83.21%的樟油,采用恒回流比操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全回流时间、回流比、操作压力对1,8-桉叶油素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在操作压力为4.00kPa,全回流1.5h,恒回流比6:1的操作下,分离提纯1,8-桉叶油素,得到纯度为96.61%,得率为81.35%的1,8-桉叶油素。(2)采用真空精馏法对芳樟醇含量为87.98%的芳樟油进行分离。采用恒回流比操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全回流时间、回流比、真空度对芳樟醇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在真空度96.63kPa,全回流1.5h,恒回流比3:1的操作下,收集得到芳樟醇纯度为97.35%,得率为71.56%。
许保云,翟金国,艾波,王传昌[4](2016)在《高真空精馏技术在单体香料提纯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高真空间歇精馏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了其技术特点,认为该技术适用于热敏性、高沸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可作为香精香料的分离手段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几个单体香料分离的实际案例,证实了高真空间歇精馏技术用于分离提纯单体香料的实用性。
许保云,江孝平,艾波,吴高胜,翟金国,王传昌[5](2016)在《带有侧线出料的真空间歇精馏法提纯桃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真空间歇侧线出料精馏技术对桃醛原料进行分离实验,研究了塔顶采出量变化、回流比变化和侧线出料位置的变化对桃醛质量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填料高度为1.5 m下采用变回流比操作,操作压力不超过1 kPa,釜温不超过180℃,侧线出料位置在全塔的2/3位置的条件下,侧线采出的样品中桃醛的质量分数随塔顶采出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采出量的情况下,侧线采出的样品中桃醛的质量分数要大于塔顶采出样品中桃醛的质量分数;侧线取样前加入全回流操作令侧线采出样品中桃醛质量分数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很少。同时可得出,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桃醛产品,最佳侧线采出位置在距离塔釜0.5 m到1 m之间。
周作良,俞忠华[6](2015)在《γ-十一内酯的合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γ-十一内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以十一烯酸为原料,经异构和内酯化反应制得,另一种是以正辛醇和丙烯酸酯为原料,经游离基加成后,再通过闭环反应得到γ-十一内酯。对γ-十一内酯的合成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江西华晨香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γ-十一内酯进行了简要介绍。
翟姣[7](2014)在《八角茴香油中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针对八角茴香油深加工工艺,对分离提纯反式茴香脑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采用真空间歇精馏分离提纯草蒿脑工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四方面:(1)通过GC/MS分析了八角茴香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其主要组分为:反式茴香脑(76.08%),草蒿脑(7.73%),对丙酮大茴香醚(4.15%),芳樟醇(2.31%),α、β-水芹烯(1.29%),石竹烯(1.03%),α、β-蒎烯(0.71%),顺式茴脑(0.67%),大茴香醛(0.65%),以及低含量的萜烯类物质。(2)以八角茴香油为原料,研究了冷冻结晶法分离提纯反式茴香脑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反式茴香脑的纯度、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结晶时间4h、结晶温度5℃。该条件下反式茴香脑的纯度达94.81%,收率达79.49%。经GC/MS分析,分离得到的粗茴香脑中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被去除,其主要组分为反式茴香脑(94.81%)、草蒿脑(0.72%)、顺式茴香脑(0.55%)、大茴香醛(0.53%)、对丙酮大茴香醚(0.12%)、芳樟醇(0.11%)。(3)以经冷冻结晶分离得到的粗茴香脑为原料,采用真空间歇精馏技术,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全回流时间、回流比、操作压力对轻杂质组分(芳樟醇、草蒿脑)的去除效果和反式茴香脑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优化后的工艺为:在真空度不低于93.33 kPa下,经全回流时间1h后,将回流比调为1:1,收集产品,此时反式茴香脑的纯度为99.7%,收率为78.45%。(4)以经富集后含量为81%的草蒿脑为原料,采用真空间歇精馏技术,进行两步精馏操作,分别探索回流比、操作压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优化后的工艺为:在第一步精馏中,在真空度为91.99 kPa下,经全回流时间1h后,将回流比调为10:1,收集芳樟醇;在第二步精馏中,在真空度为91.99 kPa下,经全回流时间1 h后,将回流比调为6:1,收集草蒿脑。经两步变回流比操作,回流比由10:1调至为6:1,可得到草蒿脑的纯度为98.69%,收率为72.46%。
刘朝明[8](2014)在《1800吨/年桃醛生产工艺中分离工段的改进与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针对安徽省某化工企业原产能500t/a的桃醛生产工艺与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以达到产能1800t/a的连续式工艺生产要求。对设计的连续分离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分离工段中回流比、理论塔板数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运用夹点技术理论对桃醛分离体系的换热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将原桃醛合成工段的单釜合成改为三台合成釜并联反应,将分离工段预案桃醛间歇的分离装置改为连续三釜串联的分离系统,实现桃醛生产中的连续化、高效化,提高了产品的产能,得到纯度为98.8%以上的桃醛产品;应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模拟设计桃醛分离过程,研究了桃醛分离过程的基础数据;使用模拟软件中的灵敏度分析模块对桃醛连续分离工段中三个塔的理论塔板数、回流比以及进料板位置进行优化。优化得到三个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2、16和17,回流比分别为0.3、0.6和0.5,进料位置分别为第五块、第八块和第九块理论塔板,此优化条件下桃醛的纯度为99.2%,且降低了生产操作费用;应用夹点技术结合设计软件分析和优化桃醛分离体系的换热网络。优化得夹点温度为156.5℃,夹点温差为13℃,加热公用工程的节能潜力为40.68%,冷却公用工程的节能潜力为16.67%。通过增加少量的设备投资,可以减少分离体系对公用工程的需求量,降低桃醛分离过程的总投资费用;
程楠[9](2013)在《鱼油脂肪酸乙酯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其独特的生理功效成为目前天然产物分离提纯及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作为一种重要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重要生理功能。目前,深海鱼油是EPA的最主要商业来源,富含EPA的鱼油软胶囊及医药制剂等广泛应用。本文以鱼油甘油酯为原料,研究了乙酯化方法,再以鱼油脂肪酸乙酯为原料,探索了一条高真空精馏分离提纯EPA的工艺路线,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提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气相色谱标准品对照法和气质联用法相结合,定性定量地确定了鱼油原料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系统地检测分析了鱼油脂肪酸甘油酯的酸值、碘值、皂化价等理化性质,为下一步鱼油乙酯化的工艺路线的确定提供参考。参考鱼油原料理化性质,通过比较不同的乙酯化方法,确定了先通过浓硫酸催化预酯化过程将游离脂肪酸转化为脂肪酸乙酯,降低酸值,再通过KOH催化酯交换将甘油酯转化为乙酯的两步法工艺。分别以产物酸值和脂肪酸乙酯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预酯化和酯交换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预酯化过程,反应温度70℃,浓硫酸加入量为油重1.5%,反应时间1h,此时产物酸值最低,为0.87mgKOH/g;酯交换过程,在反应温度70℃,KOH加入量为油重0.5%,反应时间0.5h,此时乙酯得率最高,为92.5%。以鱼油脂肪酸乙酯为原料,通过高真空间歇精馏分离提纯EPA乙酯。一次精馏可得到EPA乙酯含量为85.2%的产品,收率约54%。将EPA乙酯含量在70%以上的馏分收集作为原料进行二次精馏,可得到EPA乙酯最高纯度为92%左右,收率约51.5%。通过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进一步纯化精馏产物(EPA乙酯纯度约87.6%),得到纯度97%以上的EPA乙酯产品。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脂肪酸乙酯进行物性估算,并对高真空间歇精馏过程进行了流程模拟;建立了单塔及双塔连续精馏的流程模拟,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双塔连续精馏适宜的操作条件:两塔塔板数为16,对塔B1,回流比为4,塔顶采出率D/F为0.05,进料位置为塔顶起第5块板;对塔B2,回流比为6,塔顶采出率D/F为0.28,进料位置为塔顶起第13块板;此操作条件下EPA乙酯纯度可以达到94.8%。
俞国栋[10](2013)在《复杂间歇精馏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复杂物系间歇精馏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热敏物料、高凝固点物料和共沸物系的间歇精馏过程,讨论了这些新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二、真空精馏提纯桃醛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空精馏提纯桃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间歇精馏Aspen模拟过程初始化条件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Aspen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
1.1 Aspen模型的建立 |
1.2 模型初始参数确定 |
2 初始化条件的优化及验证 |
2.1 均匀试验设计 |
2.2 初始化条件优化 |
3 结论 |
(2)间歇精馏提纯桃醛工艺综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原料来源 |
1.2 模型简化及试验验证 |
1.2.1 模型简化 |
1.2.2 试验验证 |
2 生产过程综合优化 |
2.1 桃醛提纯过程Aspen模型建立及验证 |
2.2 均匀试验设计与精馏过程模拟 |
2.2.1 原料及模拟条件 |
2.2.2 模拟优化变量 |
2.2.3 均匀试验设计与模拟结果 |
2.3 多目标函数优化 |
2.3.1 权重 |
2.3.2 数据拟合 |
2.4 最佳操作参数组合工业生产验证 |
2.5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3)真空精馏法分离樟油主要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香料的概述 |
1.2 植物天然香料的概述 |
1.3 植物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方法 |
1.3.1 水蒸气蒸馏法 |
1.3.2 真空精馏法 |
1.3.3 结晶分离法 |
1.3.4 超临界萃取法 |
1.3.5 分子蒸馏法 |
1.3.6 超声提取法 |
1.3.7 溶剂浸提法 |
1.4 樟油的概述 |
1.5 研究的现状 |
1.6 研究的课题来源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研究的内容 |
1.9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真空精馏分离1,8桉叶油素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4 实验装置 |
2.2.5 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测定 |
2.2.6 真空精馏的步骤 |
2.2.7 产品分析方法 |
2.2.7.1 气相色谱分析 |
2.2.7.2 气-质联用分析 |
2.2.7.3 计算方法 |
2.3 一次精馏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原料的主要组成与含量测定分析 |
2.3.2 主要成分的性质 |
2.3.3 精馏塔理论塔板数测定 |
2.3.4 操作压力的确定 |
2.3.5 塔釜温度的确定 |
2.3.6 全回流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2.3.7 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2.3.8 最优工艺条件验证 |
2.4 二次精馏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原料的主要组成与含量测定分析 |
2.4.2 塔釜温度的确定 |
2.4.3 单因素实验 |
2.4.4 正交实验 |
2.4.5 最优工艺条件验证 |
2.4.6 产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真空精馏分离芳樟醇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4 实验装置 |
3.2.5 真空精馏的步骤 |
3.2.6 产品分析方法 |
3.2.6.1 气相色谱分析 |
3.2.6.2 气-质联用分析 |
3.2.6.3 计算方法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原料的主要组成与含量测定分析 |
3.5.2 塔釜温度的确定 |
3.5.3 单因素实验 |
3.5.4 正交实验 |
3.5.5 最优工艺条件验证 |
3.5.6 产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带有侧线出料的真空间歇精馏法提纯桃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化学药品 |
1.2 原料分析 |
1.3 实验装置与实验过程 |
1.4 分析测试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塔顶采出样与侧线采出样对比试验 |
2.2 塔顶采出量对侧线样品组成的影响 |
2.3 加入全回流操作对侧线样品组成的影响 |
2.4 侧线出料位置的变化对侧线样品组成的影响 |
3 结论 |
(6)γ-十一内酯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反应机理 |
1.1十一烯酸制备γ-十一内酯 |
1.2正辛醇、丙烯酸(酯)制备γ-十一内酯 |
2γ-十一内酯的合成方法 |
2.1十一烯酸制备γ-十一内酯的方法 |
2.2正辛醇、丙烯酸(酯)制备γ-十一内酯方法 |
2.3其他制备γ-十一内酯的手段 |
2.4华晨公司γ-十一内酯的合成路线 |
3结束语 |
(7)八角茴香油中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香料的概述 |
1.2 单离香料工艺 |
1.2.1 结晶法 |
1.2.2 蒸馏法 |
1.2.3 冻析分离法 |
1.2.4 重结晶法 |
1.2.5 化学处理法 |
1.3 八角茴香的概述 |
1.3.1 八角茴香油的概述 |
1.3.2 八角茴香油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冷冻结晶法分离反式茴香脑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2.1.1 试验主要仪器 |
2.1.2 试验主要药品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的GC/MS分析 |
2.2.2 冷冻结晶法分离反式茴香脑 |
2.2.3 反式茴香脑的分析方法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原料GC/MS分析结果 |
2.3.2 结晶时间对反式茴香脑的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2.3.3 结晶温度对反式茴香脑的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真空间歇精馏分离提纯反式茴香脑 |
3.1 实验原料 |
3.1.1 原料主要组分及分离要求 |
3.1.2 原料的物理性质 |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3.2.2 实验装置 |
3.3 实验方法 |
3.3.1 精馏塔的安装和准备 |
3.3.2 理论塔板数测定 |
3.3.3 操作步骤 |
3.3.4 样品分析方法 |
3.3.5 计算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理论塔板数测定 |
3.4.2 塔釜温度的确定 |
3.4.3 全回流时间的确定 |
3.4.4 回流比的确定 |
3.4.5 操作压力的确定 |
3.5 小结 |
第四章 真空间歇精馏分离提纯草蒿脑 |
4.1 实验原材料 |
4.1.1 原料主要组分及分离要求 |
4.1.2 物料的物理性质 |
4.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4.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4.2.2 实验装置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步骤 |
4.3.2 样品分析方法 |
4.3.3 计算方法 |
4.4 第一步精馏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塔釜温度的确定 |
4.4.2 全回流时间的确定 |
4.4.3 回流比的确定 |
4.4.4 操作压力的确定 |
4.5 第二步精馏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回流比确定 |
4.5.2 操作压力的确定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1800吨/年桃醛生产工艺中分离工段的改进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桃醛的生产工艺现状与进展 |
1.1.1 桃醛的性质及用途 |
1.1.2 桃醛的生产工艺、方法与进展 |
1.2 夹点技术及其在精馏体系中的应用 |
1.2.1 夹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1.2.2 夹点技术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 |
1.2.3 夹点技术的不足 |
1.3 ASPEN PLUS 模拟软件的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二章 桃醛生产工艺介绍及优化设计思路 |
2.1 桃醛生产模块 |
2.2 合成工段 |
2.2.1 桃醛制备原理 |
2.2.2 桃醛的合成工艺 |
2.2.3 合成工段的分析 |
2.2.4 优化设计思路 |
2.3 分离工段 |
2.3.1 待分离物质的特性 |
2.3.2 桃醛粗产品原分离工艺 |
2.3.3 分离工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2.3.4 优化设计思路 |
第三章 桃醛生产工段的设计 |
3.1 合成工段的设计 |
3.2 分离工段的设计与优化 |
3.2.1 分离工艺流程的设计 |
3.2.2 精馏分离设备选取 |
3.3 桃醛生产产能的计算 |
3.4 桃醛分离工段的设计与优化 |
3.4.1 桃醛分离工段模拟计算 |
3.4.2 分离工段的参数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桃醛精馏体系的能量优化 |
4.1 桃醛精馏装置的用能分析 |
4.2 桃醛分离工艺用能优化 |
4.2.1 夹点温度 |
4.2.2 换热网络的确定 |
4.3 公用工程节约量 |
4.3.1 换热器模拟 |
4.3.2 经济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鱼油脂肪酸乙酯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概述 |
1.2 EPA 概述 |
1.2.1 EPA 的理化性质 |
1.2.2 EPA 的来源 |
1.2.3 EPA 的生理功效 |
1.2.4 EPA 的市场应用 |
1.3 EPA 分离纯化技术 |
1.3.1 尿素包合法 |
1.3.2 低温结晶法 |
1.3.3 分子蒸馏法 |
1.3.4 超临界萃取法 |
1.3.5 吸附分离法 |
1.3.6 复合方法 |
1.4 高真空间歇精馏概述 |
1.4.1 高真空精馏 |
1.4.2 间歇精馏 |
1.4.3 热敏物料高真空间歇精馏 |
1.5 精馏过程计算机模拟 |
1.5.1 化工流程模拟简介 |
1.5.2 精馏过程模拟 |
1.6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料理化性质及脂肪酸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鱼油原料理化性质的分析 |
2.3.1 实验方法 |
2.3.2 鱼油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
2.4 鱼油脂肪酸含量测定 |
2.4.1 脂肪酸组成分析的衍生化方法 |
2.4.2 鱼油样品衍生化处理 |
2.4.3 脂肪酸定性定量方法 |
2.4.4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2.4.5 气质联用分析条件 |
2.4.6 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鱼油脂肪酸乙酯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预酯化过程 |
3.3.2 酯交换过程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预酯化实验结果分析 |
3.4.2 酯交换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实验物系 |
4.3 热敏性实验 |
4.3.1 实验方法 |
4.3.2 实验结果 |
4.4 精馏实验装置和方法 |
4.4.1 实验装置 |
4.4.2 实验方案 |
4.4.3 操作方法 |
4.4.4 操作条件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一次精馏 |
4.5.2 二次精馏 |
4.6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纯化 EPA 乙酯 |
4.6.1 实验原理 |
4.6.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6.3 硝酸银硅胶固定相的制备 |
4.6.4 流动相的选择 |
4.6.5 实验步骤 |
4.6.6 实验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真空精馏分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流程模拟 |
5.1 引言 |
5.2 高真空间歇精馏模拟 |
5.2.1 组分输入和物性估算 |
5.2.2 热力学模型的选择 |
5.2.3 间歇精馏流程的建立 |
5.2.4 间歇精馏模拟结果分析 |
5.2.5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 |
5.3 高真空连续精馏模拟 |
5.3.1 单塔精馏 |
5.3.2 双塔精馏 |
5.3.3 连续精馏模拟结果分析 |
5.3.4 双塔连续精馏模块 B1 灵敏度分析 |
5.3.5 双塔连续精馏模块 B2 灵敏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复杂间歇精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热敏性物料的间歇精馏 |
1.1 改造塔结构, 间歇精馏热敏性物料 |
1.2 热敏性物料的真空精馏 |
2 高凝固点物料间歇精馏 |
3 共沸物系的间歇精馏 |
3.1 共沸精馏 |
3.2 萃取精馏 |
4 结束语 |
四、真空精馏提纯桃醛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间歇精馏Aspen模拟过程初始化条件优化的研究[J]. 艾波,王传昌,许保云. 现代化工, 2017(12)
- [2]间歇精馏提纯桃醛工艺综合优化研究[J]. 王传昌,许保云,艾波,翟金国,李良君,徐静安.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7(04)
- [3]真空精馏法分离樟油主要成分的研究[D]. 杨素华. 广西大学, 2016(06)
- [4]高真空精馏技术在单体香料提纯领域的应用研究[A]. 许保云,翟金国,艾波,王传昌. 第十一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5]带有侧线出料的真空间歇精馏法提纯桃醛的研究[J]. 许保云,江孝平,艾波,吴高胜,翟金国,王传昌.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2)
- [6]γ-十一内酯的合成研究[J]. 周作良,俞忠华. 江西科学, 2015(04)
- [7]八角茴香油中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D]. 翟姣. 广西大学, 2014(05)
- [8]1800吨/年桃醛生产工艺中分离工段的改进与优化设计[D]. 刘朝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9]鱼油脂肪酸乙酯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D]. 程楠. 天津大学, 2013(01)
- [10]复杂间歇精馏的研究进展[J]. 俞国栋. 辽宁化工, 2013(04)